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合集下载

(新教材)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归纳

(新教材)新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总结

一、全面认识“重农抑商”经济政策

1.实行的原因

(1)农业可以提供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而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其发展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2)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而且利用这一政策,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3)从根本上讲,它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评价

(1)实质: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保护封建地主阶级

(2)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3)消极影响:到了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商业资本的积累。

二、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的社会分期

单元主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夏商西周文化基础上,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秦汉初步形成了典型的大一统的中华文明。

三、由“早期国家”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政治制度)

(1)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商王对内服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外服地区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很不稳定。

(2)西周的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分封制下诸侯的任免由周王决定,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更加明确,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分封制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较之商代的“内外服制”是历史的进步。

(3)秦朝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较之西周的分封制,政权组织结构更加严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建立。汉武帝时期,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统

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45张】(

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45张】(

事,其中可能穿插着一些历
B、遗物、遗址和传说
史信息,但是可信度较低。
C、遗址、化石和记载
故D项正确。
D、化石、遗址和遗物
40
测 当堂测试
牢记基础
测试2
很重要
答案解析
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 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
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 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二里
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测 当堂测试
依据材料提取有 效信息,排除错
测试4
误选项。
答案解析
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商朝王位继承多是兄终弟及,血缘
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
关系松弛,争夺王位激烈,王位更
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
迭频繁。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位王。这反映B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 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 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 重复”。
——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高中历史课程设置
必修课程
选修Ⅰ课程
中外历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世界史
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
治理
模块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模块3 文化交流与传承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计划

(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

XX高级中学

高一历史组

XX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

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解读〖第1课教材分析-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解读〖第1课教材分析-历史纲要(上)〗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2教材分析

本课共三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目介绍了石器时代,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向学生展示了史前时代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的特点。“从部落到国家”和“商和西周”两目,借由古史传说和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描述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本课与考古学关联甚密,可在考古史料探究中渗透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3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玉器的特征,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的特点,形成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

(2)了解父系社会是出现私有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表现,了解我国境内大批有代表性的石器时代文明皆已迈入父系社会等史事,认识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同时感受我国境内典型文明遗址的文明发展高度,形成对祖国的深切自豪和深情大爱。

(3)通过阅读青铜器毛公鼎铭文等史料,认识中国早期国家特征,并锻炼恰当运用史料论述所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早期国家的

起源及特征。

教学难点:早期国家的起源及特征。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汇总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汇总

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新增观点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秦汉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2.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3.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3.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4.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6.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7.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第 6 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人教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开辟新航路” 。《中外历史纲要》将其放在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全球航路的开辟” 。从课题名称对比,人教版“开辟新航路”,强调“新”,区别于旧的航路而言;新编教材“全球航路的开辟”,强调“全球”,突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本节课题我将从体例结构、主干内容、指导思想和学生能力要求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体例和结构对比

(一)从体例来说

体例包括“体裁”和“类例”。“体裁”即“各种史书所采取的不同编著形式” “类例”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所使用的组织内容的方法,如前言、目录、标题、注解、格式等。具体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 ,即指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架构和组织样式”。高中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采用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设若干专题来阐释。《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的形式编写,历史线索比较清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人教版的《开辟新航路》作为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开篇之作,有其重要的作用。从15 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更加注重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完整版)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人教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开辟新航路”。《中外历史纲要》将其放在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全球航路的开辟”。从课题名称对比,人教版“开辟新航路”,强调“新”,区别于旧的航路而言;新编教材“全球航路的开辟”,强调“全球”,突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本节课题我将从体例结构、主干内容、指导思想和学生能力要求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体例和结构对比

(一)从体例来说

体例包括“体裁”和“类例”。“体裁”即“各种史书所采取的不同编著形式”,“类例”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所使用的组织内容的方法,如前言、目录、标题、注解、格式等。具体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即指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架构和组织样式”。高中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采用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设若干专题来阐释。《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的形式编写,历史线索比较清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人教版的《开辟新航路》作为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开篇之作,有其重要的作用。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更加注重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高中人教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专题课件

高中人教统编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专题课件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时间: 阶段特征:
主wenku.baidu.com史实:
▲ 元朝形势图(1330年)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时间: 阶段特征:
主要史实: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1 . 情 节 是 叙 事 性 文 学 作 品 内 容 构 成 的 要 素 之 一 , 是 叙 事 作 品 中 表 现 人 物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的 一 系 列 生 活 事 件 的 发 展 过 程 。 2.它由一 系 列 展 示 人 物 性 格, 反 映 人 物 与 人 物 、 人 物 与 环 境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的 具 体 事 件 构 成 。 3.把握好 故 事 情 节, 是 欣 赏 小 说 的 基 础 , 也 是 整 体 感 知 小 说 的 起 点 。 命 题 者 在 为 小 说 命 题 时 , 也 必 定 以 情 节 为 出 发 点 , 从 整 体 上 设 置 理 解 小 说 内 容 的 试 题 。 通 常 从 情 节 梳 理 、 情 节 作 用 两 方 面 设 题 考 查 。 4.根据结 构 来 梳 理 。 按 照 情 节 的 开 端 、 发 展 、 高 潮 和 结 局 来 划 分 文 章 层 次, 进 而 梳 理 情 节 。 5.根据场 景 来 梳 理 。 一 般 一 个 场 景 可 以 梳 理 为 一 个 情 节 。 小 说 中 的 场 景 就 是 不 同 时 间 人 物 活 动 的 场 所 。 6.根据线 索 来 梳 理 。 抓 住 线 索 是 把 握 小 说 故 事 发 展 的 关 键 。 线 索 有 单 线 和 双 线 两 种 。 双 线 一 般 分 明 线 和 暗 线 。 高 考 考 查 的 小 说 往 往 较 简 单, 线 索 也 一 般 是 单 线 式 。 7.阅历之 所 以 会 对 读 书 所 得 产 生 深 浅 有 别 的 影 响 , 原 因 在 于 阅 读 并 非 是 对 作 品 的 简 单 再 现 , 而 是 一 个 积 极 主 动 的 再 创 造 过 程 , 人 生 的 经 历 与 生 活 的 经 验 都 会 参 与 进 来 。 8.少年时 阅 历 不 够 丰 富 , 洞 察 力 、 理 解 力 有 所 欠 缺 , 所 以 在 读 书 时 往 往 容 易 只 看 其 中 一 点 或 几 点 , 对 书 中 蕴 含 的 丰 富 意 义 难 以 全 面 把 握 。 9.自信让 我 们 充 满 激 情 。 有 了 自 信 , 我 们 才 能 怀 着 坚 定 的 信 心 和 希 望 , 开 始 伟 大 而 光 荣 的 事 业 。 自 信 的 人 有 勇 气 交 往 与 表 达 , 有 信 心 尝 试 与 坚 持 , 能 够 展 现 优 势 与 才 华 , 激 发 潜 能 与 活 力 , 获 得 更 多 的 实 践 机 会 与 创 造 可 能 。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

2021年第!期(总第884期)丈按%'科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

高强黄莉婷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陕西宝鸡721013)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出台,教育部遵循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将历史课程结构的构建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与内容,精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承载着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为例,分析编写体例的特点,阐释统编版教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困难与挑战,理清教材的基本体例和结构,以便创造性地使用该教材。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统编版教材编写特点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了历史教材要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2019年9月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北京、上海、浙江等6个省市开始使用,其他还未进行高考省份改革的省份最迟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

一、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概述

2017年8月,由北大、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及中央党史文、、人教育版高中教师的统编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组开始工作。2019年6月6日,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会议,对该统编教材进行最-准,年9月开始在北京、上海、浙江等6个省市试行,其他省于2022年秋季全面使用。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为、课程,采用通史史的方(课程用通史方,为《中外历史要》上下,上中国通史,下

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020年6

月总第

66期

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世界近代史重点内容解读

徐 蓝

摘要: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增加了不少世界史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这些内容关涉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问题,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必要择其要者增益资料、补充说明,以为教师深入理解、用好用足新教材,提供一份有益的参考资料。关键词:高中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史教科书

中外历史纲要(下)》(以下简称本教科书)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世界史教科书,已经在一些省市开始使用。这本教科书涉及不少新

的研究成果。本文在《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师教学用书》)的基础上,对世界近代史的一些新的历史现象和新的观点作进一步的说明,希望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

学都能有所助益。

①一、教科书对世界近代史的总体认识本教科书从走向整体的世界到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三到第六单元,第6—13课)属于世界史的近代时期。主要讲述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新航路的开辟,以及西欧发展的资本主义向外部世界的扩张。新航路使各区域文明初步摆脱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把整个世界初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连接和整体的形成,与西欧内部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的成长及其向外部世界的不断扩张等同步发展,在西方世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势基础上,建立起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时代特征的世界体系。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个体系的内在矛盾激化,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也进入世界史的现代时期。二、新航路开辟的多重世界影响1.新航路开辟不仅导致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还改变了原有相对平衡发展的多元世界格局,对世界各区域文明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沦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西欧则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新航路使各个区域文明初步摆脱分散孤立发展局面,把整个世界初步连接为一个整体,而这种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一开始就建立在西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势基础之上,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全新的资本主义时代的

高一历史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高一历史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 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共有 4个子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每一个子目大致都是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解决的措施以及措施产生的影响样的逻辑来安排的。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但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产生了官员数量过多和费用吃紧等问题,其军事制度也导致了“将兵不相识”。为了消除社会的动乱,范仲淹、王安石等展开了变法活动,但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很快归于失败。在金朝攻击之下,北宋灭亡,赵构定都临安,南宋建立,循弊偏安。

(二)学情分析

高一阶段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历史课程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但由于其阅历尚浅,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影响还不能很好的理解。该阶段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高峰期,其记忆力、理解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对一些较抽象的历史概念能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繁杂的历史概念,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归纳其特点,并结合

相关史料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对北宋社会带来的影响。

2.结合所学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作出历史解释,针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说明史料运用的原则。

3.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两宋时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正确认识古代民族间交流的方式,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认识国家统一的进步性。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归纳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归纳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知识归纳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断更新。历史能让人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更好地面向未来。高中历史必修课程涵盖丰富的国内外

历史知识,本文将对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所需

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一、古代史

古代史主要包括三个学段: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古代东

方文明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古代中国。在这些内容中,我们能够

了解人类社会始祖的生活方式、中国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等等,

能够了解人们的起源、文化、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程。

二、近代史

近代史包括三个学段:近代中国、世界的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将会了解到中国在近代史上的曲折发展和变革,

近代各国之间的恩怨纷争和帝国主义侵略,以及中国民主化进程中

发生的大事以及各种革命、战争等。

三、现代史

现代史包括三个学段:世界现代史、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这

些内容中,我们能够对近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

认识,探究当代中国的历史、变革等方面的成果和问题。

四、知识归纳

为了让各位同学更好地掌握历史这一科目中的知识,这里为大

家进行归纳整理:

1.历史思维:是指运用历史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对历史

事实进行理性思考和思维的能力。历史思维是历史研究的基础。

2.历史原则:是指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批判性、创新性、民主性和普及性等历史观点。体现了历史学的基本理念和标准。

3.历史方法: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主要包括史料搜集、文献研究、实地勘察、历史比较、结构功能分析等。这些历史方法是研究

历史问题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基础。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2019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培优补差等)

【新教材】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计划

(含教材分析培优补差等)

XX高级中学

高一历史组

XX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计划高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问题很多。有些学生初中历史基础薄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想在这个基础上把教学搞好,任务很艰巨。所以特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历史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历史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以历史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历史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深入钻研新教材。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

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历史应用;重视历史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作者:杨悦颖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0期

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反映了新时期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和治学方针。通过与基于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比教,对统编版历史教材的创新与改革进行充分地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使用教材,转变教材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两汉”时期的历史为例,研究和对比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选取、单元导语、课前导语、插图、课后习题设置方面的异同,有助于推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统编版;人教版;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0.098

“历史教科书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表达课程内容的教学用书,既是教学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对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现了对高中历史课程基本理念的落实和历史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下文通过对比人教版与统编版两種不同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分析当下统编版教材,推进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1 两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中“两汉”时期的内容

人教版必修教科书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模块,以专题史体例编写;统编版必修教科书采用通史体例,以章节体形式将中国史与世界史分为上、下两册。人教版必修一政治模块第一单元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必修二经济模块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和必修三思想文化模块第一单元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均有涉及“两汉”时期的内容。统编版将“两汉”时期的内容划分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中。本文只针对“两汉”时期这部分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其余不加以论述。

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材

人教版 高中历史教材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该教材分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部分,共六册。

必修部分包括三册,分别是必修一《中外古史》、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必修三《政治与文化》。选择性必修部分包括三册,分别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二《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中华文明》。

这些教材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编排,注重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强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启示。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养。

总之,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是一套系统、全面、科学的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总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总览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知识总览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下知识总览的纲要。

第一章:古代史

1. 中国古代史

- 夏、商、西周时期

- 东周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

- 秦汉时期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时期

- 五代十国时期

- 宋元时期

- 明清时期

- 中国封建社会

2. 世界古代史

- 亚洲古代文明

- 欧洲古代文明

- 国际交往史

第二章:近代史

1. 近代中国史

-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 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斗争

- 辛亥革命

- 清末民初政治斗争

- 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2. 近代世界史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 冷战与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 第三世界的独立与发展

第三章:现代史

1. 现代中国史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

- 改革开放及其影响

- 新时期的中国与世界

2. 现代世界史

- 资本主义国际秩序的演变

- 当代世界的动荡与变革

以上是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总览的简要内容,供参考使用。

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不得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人教版与《中外历史纲要》对比

——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人教版将其放在了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开辟新航路”。《中外历史纲要》将其放在了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一课,课题名为“全球航路的开辟”。从课题名称对比,人教版“开辟新航路”,强调“新”,区别于旧的航路而言;新编教材“全球航路的开辟”,强调“全球”,突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于两本教科书的本节课题我将从体例结构、主干内容、指导思想和学生能力要求等方面来对比分析。

一、体例和结构对比

(一)从体例来说

体例包括“体裁”和“类例”。“体裁”即“各种史书所采取的不同编著形式”,“类例”是编者在编撰过程中所使用的组织内容的方法,如前言、目录、标题、注解、格式等。具体到“历史教科书的体例”,即指历史教科书的“编纂架构和组织样式”。高中历史人教版教科书采用采用“模块+专题”的编写体例,将历史的主体内容整合为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在模块之下又分设若干专题来阐释。《中外历史纲要》采用通史的形式编写,历史线索比较清晰,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人教版的《开辟新航路》作为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开篇之作,有其重要的作用。从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的航海家和商人陆续开辟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此开始形成。《中外历史纲要》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更加注重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从结构上说

教科书的“结构”是指“教科书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方式”,也就是指教科书是由哪几个部分、哪几种形式构成的,具体包括:引言、课文、图片、练习等部分。教科书的结构还可以分为“以体现教学内容为主的课文系统部分”和“以体现教学方法为主的课文辅助系统部分”,这种分法对于分

析课文同样适用。

《开辟新航路》主要有引言、课文正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本课要旨、探究学习总结、插图和注释。《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有引言、课文正文、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历史纵横、探究与扩展、插图和注释。其中课文系统部分两个版本都分为了三个子目;课文辅助系统部分都有引言、插图、注释和历史纵横。相比人教版,纲要变学思之窗为思考点,探究学习总结为探究与扩展,删除了本课要旨,新增了学习聚焦和史料阅读。纲要在排版布局方面改变了人教版整篇布局的方式,改为左右两边布局,一部分为课文正文,另一部分为对插图和课本内容的注解、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和思考点。新增的学习聚焦和史料阅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本课重点,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的素养。

二、主干内容对比

(一)课文系统对比

本课内容两个版本都分了三个子目,人教版的为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合的世界。纲要的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

从标题上看,第一子目:人教版的“东方的诱惑”比较片面,纲要为“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简明扼要。第二子目相同,第三子目由“走向会合的世界”变为“其他航路的开辟”变化较大。从内容上看,第一子目都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人教版为三段内容,第一段为西欧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对应标题东方的诱惑;第二段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地中海沿岸,西欧商路受阻;第三段为西欧统治者的支持、宗教传播的需要和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纲要为四段,对这部分内容重新做了顺序的编排,对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第一段为伊比利亚半岛居民迈向海洋的尝试;第二段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对金银的需求和对新市场的开拓,渴望探索东方;第三段为东西商路受阻和传播宗教;第四段为航海经验的积累和造船技术的提高。第二子目两版内容差别不大,都写了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经历以及对新航路的探索。纲要对几位航海家的航海经历写得更为详细,宣扬海航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第三子目内容变动,人教版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纲要为“其他航路的开辟”,使学

生了解到在新航路开辟后,其他国家的航海家也进行了多次的航海探险,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建立了世界主要大洋和大陆的联系。纲要还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放在了下一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分为“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更加注重人文和自然的发展。

(二)课文辅助系统对比

1、引言

人教版简单介绍了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各地的状况,由一张插图15世纪绘制的世界地图引出新航路的开辟。纲要以实物证据1300年制作的新型航海图,说明航海图的用途引出新航路开辟。通过航海图引出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

2、历史纵横

人教版在第一子目,主要写15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纲要在第二子目,主要写麦哲伦船队在太平洋上的艰苦生活,是对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肯定,更加宣扬了航海家的精神。

3、课后探究

人教版为“探究学习总结”,两道题目,一道简答题和课外延伸对比题,“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主要锻炼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纲要为“探究与扩展”,两道题目,“问题探究”给出一段梁启超的史料,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学习拓展”为一道开放论述题,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学思之窗和思考点

人教版“学思之窗”和纲要“思考点”都为课中设置的问题,人教版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提出思考“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可能带来什么影响?”“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这些问题的设置为下一子目新航路的影响做铺垫。纲要的思考点问题为“西欧人为什么要进行远洋探险,开辟新航路?”把重点放在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上。

5、本课要旨和学习聚焦

人教版的“本课要旨”放在本课内容之后,是对本课内容的总结,纲要的“学习聚焦”放在课文中,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和提炼,突出本课的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6、史料阅读

纲要中新增了“史料阅读”,本课中有两处,一处为《马克波罗行纪》,一处为哥伦布的《航海日记》,以史料来论证史实,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7、插图

人教版中有7处插图,纲要中有6处插图。它们共同之处在于都有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人教版中多为图像图,纲要中的插图多为实物图,两者有注解,纲要的比较详细,并标明出处。

8、注释

人教版中注释有2处,分别为“地圆说”和“印度”(美洲),纲要中有1处注释,在新加的第三子目中对“合恩角”的解释。

三、指导思想和对学生能力要求对比

《中外历史纲要》的指导思想为第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第二,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第三,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全球航路的开辟》符合纲要的指导思想,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联系更加密切,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开始,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更加关心世界的发展。同时,本课内容中对于几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航海经历做了详细的介绍,更多的关注人的生活,符合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课文在结构安排上比较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新增的“史料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实证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