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合集下载

浅议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2019年教育文档

浅议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优点与不足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与过去的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多改进之处,有许多的优点,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和要求,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下面,我就新教材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新教材的优点1.印刷精美,原始素材插图增多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线条式图画展示形式,直接采用大量原始的照片或影像素材,而且大多数图片属于第一次使用。

这些图片取材广泛、真实,不仅能生动直观地反映历史,而且提高了可信度,渲染了历史氛围,使教材有了艺术欣赏价值,实现了教材与学材的统一。

以前枯燥的历史知识由此变得更加立体,这不仅符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也使古老的历史情景活生生地得以展现,拉近了书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

2.自我检测活泼新颖新教材把“干巴巴”的练习题换成了带趣味性的“学思之窗”和“探究学习总结”等栏目。

尽管实质上保留了“材料解析题”,但在材料选取、问题设计、历史意识等方面都显著加强。

在检测学生牢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识记、理解、分析、比较、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改变以往所谓的“统一化”、“标准化”的固定答案,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创新和发现。

3.编排模块化和内容专题化体例的确立新教材在初中通史教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编排和专题化体例,把分散呈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同一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系统化、规范化,以完整的概念或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从新的高度和角度展现历史面貌和发展轨迹,尽量避免了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单调重复,让人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了师生重新感悟历史及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现实的热情。

同时,也在追寻某一模块的溯源与影响中推动师生要特别注重历史的整体性和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此,一套又一套新的、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法和学法被挖掘出来。

而新教材丰富的内容和崭新的编排形式,对高中历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要求。

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论述

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论述

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论述
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论述可能存在一些差异。

下面以中学历史教材《历史》第一册为例,与新课标进行对比:
1. 对历史事件的选择与强调:
新课标可能会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重新选择与强调,例如将中国近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如甲午战争、庚子战争等事件,强调为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转折点。

而现行教材可能在选择的历史事件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可能没有进行全面的选择与强调。

2. 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与评价:
新课标可能会推崇一种新的历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解读与评价。

例如,在对外国入侵与封建腐败进行解读时,新课标可能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与国家利益的平衡,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

而现行教材可能在解读与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可能依然保持传统的历史观。

3.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新课标可能对一些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

例如,在评价清朝的朝代性质时,新课标可能更加强调清朝的封建性质,评价清朝统治者的封建专制。

而现行教材可能在历史人物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依然保持传统的历史观。

总的来说,新课标与现行教材对同一史事的论述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课标的出台有可能会带来对历史事件选择、解读与评价的重新思考与调整,以适应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需求。

我对历史新教材的看法

我对历史新教材的看法

我对历史新教材的看法我们现在使用的事人教版历史教材。

总的而言人教版新教材很好。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教版新教材每课内部结构完整及其功能全面:(1)导语。

即每课开头的“导入框”。

它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

这方面“人教版”的设计最为出色。

(2)正文(宋体字)。

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

(3)阅读课文(楷体字)。

这部分是正文的展开与补充,且未做统一要求。

其作用主要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浅化教材、补充知识、增强教材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有的还起前后文衔接的作用。

(4)文献资料。

这部分内容可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有的(如名言警句)还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作用。

(5)图表。

包括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

图表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可以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扩大知识面等,甚至还起到“以图代文”、“无文之史”的作用。

(6)课文思考题。

即指在正文和阅读课文旁边插入的思考题,人教版给它起的名字叫“想一想”。

它们插在课文中间,每课1—3个,以增强教材的启发性和探究性,便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此外,也能增进学生对文献资料的理解,以及培养学习兴趣。

(7)活动与探究。

这部分内容不作统一要求,可以有选择地做。

“人教版”每课最后都有“活动与探究”,它们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自由阅读卡。

人教版每课基本上都有一个“自由阅读卡”,几百字左右,针对课文中的学习内容,延伸和拓展知识。

这部分内容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9)活动课。

每册书3—4个,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教材的亮点之一。

它通过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途径与方法,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注重方法的应用和经验的积累。

此外,新教材后面还有“大事年表”,附录了“好书推荐”、“网址推荐”,以鼓励学生获取课本以外的历史资讯。

高中历史新旧课程比较分析及其思考

高中历史新旧课程比较分析及其思考

高中历史新旧课程比较分析及其思考近年以来,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核心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推进开来。

为明确新课程课堂评价的核心和基本理念,有必要将新旧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在我校一年的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我发现新旧教程主要的不同在于:首先,最直观的变化是教科书在编排方式和内容安排等方面的变化。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从过去的按编年体形式编排改为按专题模块形式编排,从过去的古今中外分编到现在的古今中外合编。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共设计了九个模块,分为必修模块三本,分别是古今中外政治史、古今中外经济史、古今中外文化史;选修模块六本。

其次,《课程标准》和以前的《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分析。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在编排方式和内容安排等方面的改革和变化直接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要求。

(一)教师教育教学观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

在此理念下,教师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变成教师针对学生学习,选择不同学习方式的过程,倡导教师教学中,要真正“用力、用脑、用爱”去组织教学。

但是在过去一年的新课改教学中多数历史老师却拘泥于教材或受教材的束缚,仍然按照传统方法做了个知识的传授者;或者在教学中一味强调新材料、新情景,一味地“追新”,“求新”,强调大量地使用材料阅读,没有领悟每个专题贯穿的新理念。

核心问题是教师意识没有到位,即做“研究型人才”的意识、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意识、反思的意识。

严格实施这几个意识才能较快地领悟和实践新课改理念。

(二)、学生学习观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学生解决四大问题:1.学习的态度,即动力与责任心问题;2.学习的过程,即先学、先练与教师教学和谐统一的问题;3.学习的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问题;4.学习的效率,即知识迁移与知识应用的问题。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

高中历史新旧课标对比近年来,我国高中历史教育经历了一次重大改革,从之前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旧课标”)到现在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经历了从知识传授教育向能力培养教育的转变。

下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新旧课标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旧课标和新课标都有着历史概念的体系和历史学科方法论。

但是,新课标所提出的历史概念更加深入细致、系统完整;历史学科方法论则更加强调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将历史概念体系分为“世界历史史学概念”、“中国历史概念”和“中外历史概念”,并将其与知识体系、能力目标、价值观念等方面一一对应,形成了一种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同时,新课标还在历史学科方法论上,有意识地强调了思辨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例如,新课标对史料和史学理论的要求更为严格,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和对比研究的手段,培养了学生全面、深入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二、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在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上也有了很大变化。

新课标放弃了过分重视时间线和背诵性知识点,而更加注重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同时,新课标将历史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分为第一至第四层,旨在让学生有一个更系统、更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新课标对于培养学生历史思想方法的重视程度也高于旧课标。

在实践性能力方面,新课标从知识、能力、价值并举的角度,更加突出了历史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实践。

例如,新课标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有严谨的史学思维和科学的史学研究方法,注重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收集史料,培养学生规范的论文写作能力等等。

四、历史与其它学科综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的融合与协同发展,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因素、经济影响、文化表达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性。

总之,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所倡导的历史教育更加强调创新、实践和探究,旨在培养学生系统性的历史思想方法和实践性的历史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领会历史教育的本质与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历史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

高中历史选修1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的区别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以下是这两个版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1. 内容更新: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来说,内容更加全面和详细。

新的材料和研究成果被纳入到新版教材中,以反映最新的历史研究进展。

这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历史知识。

2. 结构调整:新版教材对章节和主题的结构进行了调整。

可能加入了新的章节,并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重新组织和调整。

这种结构调整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历史事件和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3. 观点更新:新版教材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和观点可能与旧版教材存在一些差异。

这是由于历史研究的进展和新的历史解读方法的出现。

新版教材可能更加注重多元视角和批判性思维,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全面和准确的历史认识。

4. 教学方法改变:新版教材可能会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研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这可能包括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历史资源的利用等。

这种改变旨在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5. 辅助资料丰富:新版教材可能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料,例如图片、图表、地图等,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概念的理解。

这些辅助资料可以提供更直观和生动的信息呈现,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吸收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区别是一般性的描述,具体的区别可能因具体版本而有所不同。

由于无法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请查阅具体版本的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进行详细比较。

总的来说,新版教材相对于旧版教材来说,更新了内容、调整了结构、更新了观点、改变了教学方法,并丰富了辅助资料,旨在提供更准确、全面和有趣的历史学习体验。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材对比对比版本:16年12月第12次印刷与17年7月第14印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9《秦朝疆域图》突出各郡郡名;标注“五岭”位置2.P16 知识链接“腹里”特指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

3.P19 《清时期全国(1820年)》标注各水系、省会、南海诸岛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P23 导语第三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并终于在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P25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P27《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的“势力范围”示意图》标注“京师”、“赤尾屿”、“钓鱼岛”、“台湾岛”、“海南岛”4.P3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更改图名;删去水系;标注“琉球群岛”5.P33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标注“朱红灯率领义和团武装起义的地点和时间”、“井陉”、“吴桥”、“平原”6. P35(1)课前提示◆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经过14年抗战,1945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第二段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1.1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

新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设置的变化根据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辑出版了一套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

经过实验和充分调研,编者根据实验区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本套书在2006年做了较大修订。

新版(2007年版)历史教科书从单元编排顺序、每课的具体内容以及相关栏目1都有很大变化。

为了便于教师更好的使用这套教科书,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本文着重对新版高中《历史1(必修)》单元顺序的调整、内容方面的设置等做一具体说明,以求教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教研工作者。

为了便于师生对新旧版本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具体内容的设置有个大致了解,笔者设计了新旧版本高中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主要内容变化对照表(见下),从单元到课目,两个版本的具体名称都一一列出,同时在表格中列出了每课具体内容的变化情况。

新旧版本(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历史1(必修)》主要内容变化一览表。

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对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几点看法【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很多的教材内容都随之发生着改变,相对于过去的老教材而言,其很多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精神,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笔者就其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学校开始采用新课标人民版的高中历史教材,这些新教材的内容到形式上与过去的老教材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过去的单元式变成了现在的专题式,特别凸显出了能力的培养。

本文笔者就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自己一些看法。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历史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就是在编写体例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些学校和教师用惯了过去的老教材,就会觉得新课标教材的知识较为分散或者其系统性不是很强。

通过对其仔细的研究和审视,可以发现,新课标教材的主线其实非常的明晰,主要分为思想、经济和政治这三大板块的内容。

其中每一板块的内容都引用了很多典型的历史事件来表现历史文明发展的趋势和脉络。

其经济文明的历程就是从自然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从工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其政治文明的历程就是从人治发展到今天的法治,民众也从以前的臣民发展到如今的公民;思想文明的历程在扬弃中进行批判和继承,在创新中不断地发展。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掌握好新课标课程的理念,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点拎线,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在属性上的相似点或者相同点,利用移植或者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想象和联想这些不同历史事件间的联系,同时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其综合类比和因果类比,启发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间的因果联系进行认真地分析,进而发现其之间存在的相同点和类似关系。

比如在学习西方不同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确立的时候,可以将美、德、法和英这四国向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同路径进行比较,对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进行分析,近代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模式主要有政党、宪法和议会等民主形式,主要是以政党制度、议会制度和选举制度作为其基本制度,在其运行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法制、竞争、参与和制衡等,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根据一定的理论线索来进行归类,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应的思维信号,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己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推知出其他和其相似的历史事件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使其能够活学活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的分析——新教材与统编教材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试图根据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从知识体系与呈现方式等方面对“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与传统的统编教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的优缺点,进而提出相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编写体例教学内容从2004年秋季开始,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新教材)进入实验阶段。

与原先的统编教材(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弄清这些变化,有助于把握新教材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也有助于针对新的教学内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从知识体系与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每套共有9本教材,包括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必修模块的3本必修教材,以及反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的6本选修教材。

该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来说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套教材。

(一)“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体例“人教版”教科书的体例是表述和编排知识内容的组织形式,体例不同,呈现的知识体系也有所区别。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建立了以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等模块为架构,历史专题为单元,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历史知识体系。

这从各模块教材有关专题的表述中可见一斑。

在必修1模块中,“人教版”教材严格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建构的知识体系编写,它将课程标准的九个专题表述为下列九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老教材对比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老教材对比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老教材对比
中国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历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文化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高中历史教育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在近年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也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更新,本文将对其新老教材进行对比。

首先,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老教材在内容方面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新版教材着重强调了历史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与此相比,老版教材则更多地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和知识点的列举,内容相对单一和机械。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获取历史知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而老版教材则更多地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创造性。

最后,在教材形式方面,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图文并茂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历史知识,如图表、地图、图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

老版教材则更多地采用简单的文字排版
和插图,形式相对单一和枯燥。

总的来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老教材在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形式三个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历史教育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相比之下,老版教材则更多地注重历史事件的叙述和知识点的列举,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形式相对简单。

因此,在今后的历史教育中,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历史学习需求,同时也更好地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高一历史必修1 不同教材的比较-人民版 ppt

高一历史必修1 不同教材的比较-人民版 ppt

2 、体现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罪行: 一是南京大屠杀(教科书的传统内容) 二是潘家峪惨案 (新增) 三是日本“七三一部队” (新增) 3 、体现与世界历史的紧密联系 介绍了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内容。
二、单元备课的几个环节
(一)单元综述 (二)确定单元目标 (三)构建知识结构 (四)确定知识重点难点 (五)重点难点知识解析
单元备课的基本要求
两个观念: 1.课程标准是单元备课的基本依据; 2.教科书是单元备课的最重要资源; 四个根据: 1 .根据课程标准及其内容、确定专题的教育价值,整 体规划专题的“三维”教学目标; 2 .根据专题内容及其在模块中的位置,整合教学内容; 3.根据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 4.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发展情况动态评价学业情况
过程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 容和性质、危害等方面的深层次比较,提高学生比较、 概括能力 对照比较;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 价值观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抗争, 他们的悲壮事迹永远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向前。
目标内容 全民族的抗战 识 知 记 识 理 与 能 力 解 运用 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 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 形成的原因
1、具体体现课标中“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 精神” (1)鸦片战争中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守卫大沽炮台的直隶 提督史容椿 (3)八国联军侵华中英勇抗击英军入侵的藏兵 (4)抗日战争坚守宝山县城的五百官兵及谢晋 元副团长率八百官兵守四行仓库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版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对比分析
随着高中教育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历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中历史教材主要包括统编版和人教版两种版本,它们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点,本文将对这两种版本的历史教材进行对比分析。

一、教材内容对比分析
1. 统编版
统编版历史教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为主要内容,全面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和变迁。

教材内容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充满了时代感和感染力。

2. 人教版
统编版历史教材在内容难度上相对较大,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挑战。

虽然教材内容充实丰富,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内容难度上相对较小,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低。

教材内容较为通俗易懂,注重教材内容的衔接和渗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比分析
统编版历史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中设置了很多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分析,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教学效果方面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统编版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各有特点,各有侧重点,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教学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希望相关教学机构和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的优势,创新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新旧教材对比的体会

历史新旧教材对比的体会

历史新旧教材对比的体会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

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

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经过比较,笔者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

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坚排的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

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一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

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对新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对新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内容的分析

对新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内容的分析新版教材从古代开始,转而进入近代、现代的社会政治的变革,最后以当代世界的政治史收尾,这种教材体系,体现了人文性和科学性,不仅能提高专题史讲解效果,还促使学生重构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新版教材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改进:一、教材表述仍需要改进1.第三课对唐三省及其职能做如下表述“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如上所述,怎么能加强皇权?实际上,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中书省负责定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尚书省职责为执行。

2.第九课1875年宪法对于行政权的规定是这样表述的“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但是,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列举总统权力后,紧接着一项是——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

很明显,部长对总统的命令或国家政策负有责任,所以,内阁可以利用这条规定架空总统、掌握行政实权,使总统的巨大权力只具有形式上的意义。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参加协约国最高会议的,英国是掌握实权的首相,美国是掌握最高权力的总统,按照国际会议对等的原则,法国也应该派一个掌握最高实权的人物,他就是总理克里孟梭,而不是法国总统。

所以,在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下,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实权,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拥有形式上的巨大权力。

3.第二十四课,“新时期的外交建树”中丝毫没有提到“一国两制”和港澳的回归,而这两项内容虽然在前面的“祖国统一大业”一课阐述过,但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突出成就,理应在此处提及。

4.第二十五课对柏林墙的表述也是有问题的一方面,教材只是单方面地将民主德国政府作为“柏林墙”的筑建者,而回避苏联在其中的作用,显然不妥当;另一方面,教材表述“柏林墙是被人沿着西柏林四周筑起的”也有違事实,历史上是“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的”。

谈谈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使用的感受 体会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谈谈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人民版)使用的感受 体会新课程标准的变化
○ 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
课标对教材的定位是课程资源的一 部 分,教 师 不 能 教 教 材,而是要开发教 材. 在 实 际 的 教 学 中,教 师 因 为 使 用 不 少 课外资源,只提取一 小 部 分 教 材 内 容 的,没 时 间 对 教 材 进 行 完整的梳理,没有教 师 的 梳 理,学 生 看 不 清 楚 教 材 的 结 构 与 体系,不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久而久 之,学 生 就 把 教 材 丢 一 边.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课内基础 知 识 不 扎 实,出 现 学 习 瓶 颈 ,在 后 期 的 总 复 习 时 难 以 拔 高 .
关 键 词 :新 课 标 新 变 化 ;时 序 性 ;联 系 性 ;整 体 性
现行普通高中历 史 教 材 (人 民 版 )使 用 长 达 14 年 之 久, 虽说是经过 几 次 的 修 订,但 是 总 体 上 还 是 有 不 少 不 良 的 感 受 ,如 鲠 在 喉 不 吐 不 快 ,若 有 偏 颇 之 处 请 斧 正 . 一 、现 行 高 中 历 史 (人 民 版 )教 材 使 用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新课标自去年秋季实施以来,引起教育界的极大反响,收到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人说“新教材好呀,改变了旧教材单纯的知识堆积”,“历史课堂上就有话说了,不再象以前的教材那样,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不再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部分分开”;也有人说“新教材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在我们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这么个飞跃,非常困难”。

笔者接触新教材一年以来,感触颇多,愿在此谈点拙见,希望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等4个选修模块。

必修(I)中的9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
何剑英
新课标自2008年秋季在我省实施以来,教师反响极大,有人说“新教材好呀,改变了旧教材单纯的知识堆积”,“历史课堂上就有话说了,不再象以前的教材那样,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不再把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部分分开”;也有人说“新教材跨度大、跳跃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在我们的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这么个飞跃,非常困难”。

笔者接触新教材二年以来,感触颇多,在此谈点拙见。

一、新旧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不同。

传统以来,历史教材的编写都按照中国史和世界史两条主线进行,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

在中国史这一条线中,不管是古代史也好,近代史也罢,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

举个例子,中国近代现代史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三年过渡时期(1949----1952年)、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53----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1978年以后),也按照这样的模式编写世界史那一大块。

新教材则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

其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哞”、“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2个选修模块(江西)。

必修(I)中的8个专题,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当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

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

必修(II)中的8个专题,属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内容,如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当今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等。

必修(III)中的8个专题,则属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等。

这样就打破了以前那种通史体系,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纵横交错编写教材。

二、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1)增强了与社会文明进步联系的内容。

如在必修(II)
中,增强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

在必修(III)中,增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内容。

(2)增加了适应时代需要的内容。

这突出地体现在世界史学习内容的增加上。

当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加入WTO,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新教材不仅弥补了现行高中历史课程没有世界古代史的缺陷,而且增强了世界史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比重。

如必修(I)中增加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必修(III)中增加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等内容。

(3)增强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的内容。

如在必修(II)中增加了“中国近现代生活的变迁”等专题,让学生通过身边历史的变化来感悟社会进步,感悟历史发展。

老师上这课的时候组织大家讨论,学生会畅所欲言,言之不尽的。

三、新教材改变了以前以政治史为主的结构,明显加大了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的内容。

在过去的教学体系中,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
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

在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研究中,这种情况在逐渐改变。

整体观或者说是综合史观日益成为主流,加强经济史、社会史的内容正合时宜。

从宏观体系方面来看,以专题史来提领国别史反映了人类社会由分散到整体的前进趋向,对于学生树立系统的人生观和历史观大有裨益,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与时俱进的育人理念与革新精神。

学生通过历史必修课程的学习,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的目标,为其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选修课程6个模块,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新的教材,新的标准,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人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20 1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