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课内文言文专项训练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复习:文言文 专项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①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 ③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 ④不逾.矩________(2)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①吾日.三省吾身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可以为.师矣 C.而: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 D.时:①学而时.习之 ②元方时.年七岁(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各有所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每个人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八章①子日:“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②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③子日:“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卫灵公》)④子夏日:“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子张》)⑤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⑥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⑦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⑧子日:“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________,字仲尼,________)(1 孔子名)解释加下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________三十而立①________为人谋而不忠乎②)本文所选内容是围绕哪两个方面展开的?(3)孔子认为对别人的优缺点应如何正确对待呢?用自己的话说说。

(45)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很多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丘;春秋(1【答案】)立身,指有所成就;竭尽自己的心力(2)为学与修身3()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它,对于他们的缺点反观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注重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任选一则来谈即可,如“【解析】【分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尊为圣人”:竭尽自己的心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训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训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训练测试卷(含答案)(一)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骤,公欣然..(),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陈太丘与友期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4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三)《<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课内文言文练习一、《童趣》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以丛草为.林(当作)心之.所向(主谓之间、可不译)二虫尽为.所吞(被)昂首观之.(代词,蚊子)项为.之强(因此)物外之.趣(的)常蹲其.身(他的)怡然.称快(……的样子)必细察其.纹理(它的)果然.鹤也(这样)2.翻译下列句子。

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捉住虾蟆,鞭打了几十下,驱赶到别的院子去了3.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在文中第三段的“林”“兽”“丘”“壑”俱全一妙境完全源于作者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的是:草、虫蚊、土砾凸者、凹者②文中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癞虾蟆所拔的“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所倒之“树”指的是:丛草4.文章生动叙述了作者幼年生活中的那些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5.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二、阅读《论语十则》,完成练习1、写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智,智慧)②诲女知之乎(汝,你)③不亦说乎? (悦,喜悦)2理解填空①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②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④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⑤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⑥《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三人行必有我师⑦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⑩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 并阐述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 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古诗词专项练习题(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lú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

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第①句有通假字说通悦,这一则用了排比、反问两种修辞手法。

6、解释加点字:A、时时常B、知理解、体会C、厌怨恨(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概括故事发生的起因。

2、解释下列词语(1)去离开 (2)戏玩耍 (3)委丢下,抛弃(4)引牵引,拉 (5)顾回头看3、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感到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歉意。

4、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5、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答:友人与人相约却迟到,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又用“非人哉”来骂陈太丘,这些都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诫子书诸葛亮夫君于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③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④年与时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________(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志”与“学”的关系。

2.课外文言文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①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②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适:到……去。

②缘:因为。

③味败:味觉败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主人既闻/有闻而传之者B.缘有盐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遂自念曰/遂成枯落D.愚人食盐不已/骨已尽矣(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3)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课外阅读蔡洪赴洛蔡洪①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③,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④握之璧⑤不必采于昆仓之山。

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

圣贤所出,何必常⑥处。

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⑦,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蔡洪:字叔开,三国时吴人,吴亡入晋,有才名。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共33小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共33小题,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请你说说《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③意.暇甚______(2)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请具体说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席子。

④濡(rú):沾湿。

⑤逾:通“愈”,更加。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________②其阴逾去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顺应变化,不能仅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随着树荫走。

徙:移动;②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离开。

(2)句中重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晚上。

句意为: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文中郑人“拙”具体表现在“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移动;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②是/吾剑之所从坠(3)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情况总是在不断变化,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

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是不能办成事情的。

③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点评】⑴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度:测量。

③句意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一)咏雪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2)与儿女(3)与儿女讲论文义..()(4)俄而..雪骤.()()(5)公欣然...()..曰()(6)白雪纷纷何所似(7)撒盐空中差.可拟.()()(8)未若..柳絮因.风起()()2、翻译下面的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3)未若柳絮因风起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谢公与晚辈探讨作文的民主气氛值得称颂。

B.“公大笑乐”这个外貌描写,写出了谢公得意的神情。

C.谢公对两位晚辈的回答都很满意。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个补充的句子意在表现谢公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4)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5)尊君在不.()(6)待君久不至,已去.()(7)与人期行,相委..而去()(8)友人惭,下车引.之()(9)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故事的起因是“陈太丘与友期行”。

B.“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

C.《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写的是陈太丘和友人D.元方对父亲友人惭愧的表现“入门不顾”,虽有不礼貌之嫌,但是对于一个只有七岁的孩子来说,我们还是不能求全责备。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的是陈太丘与之间的活动。

D.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三)《论语》十二章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四十而不惑.()(10)不逾矩..()(11)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6)饭.疏食()(17)饮水.()(18)三军可夺.帅也()(19)博学而笃.志()(20)切.问而近思()(21)仁.在其中矣()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佛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B.《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前一句是讲为人态度,后一句是讲学习的乐趣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C.第6章反复赞叹“贤哉,回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四)诫子书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非淡泊..()()(4)非宁静无以致远..()..无以明志(5)非学无以广才..()(6)非志.无以成.学()(7)淫慢..()()..则不能励精(8)险躁..()()(9)年与时驰.()..则不能冶性(10)意.与日去.()()(11)遂.成枯落()(12)多不接世..()....()(13)悲守穷庐(14)将复.何及.()()2、翻译下面的句子(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是父亲劝勉儿子成才成器的很好的文章。

B.《诫子书》中的书是诸葛亮送给儿子的一本好书。

C.文章从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方面规劝儿子怎样立足社会。

D.此文虽短,但文中名句对偶句颇多,因而易记易背。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B.此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此文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

(五)狼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止.有剩骨()(2)缀.行甚远()(3)一狼得骨止.()(4)一狼仍从.()(5)骨已尽.矣()(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屠大窘.()(8)恐前后受其敌.()(9)顾.野有麦场()(10)苫蔽..成丘()(11)屠乃.奔倚.其下()()(12)弛.担持.刀()()(1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4)少时(15)一狼径去..()(16)其一犬.坐于前.()()(17)目似瞑.()(18)意暇..甚()(19)屠暴.起()(20)以.刀劈狼首.()()(21)又数.刀毙.之()()(22)方.欲行()(23)一狼洞.其中()(2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5)止.露尻尾()(26)屠自.后断其股.()()(27)乃悟.前狼假寐()(28)盖.以诱敌.()()(2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0)止.增笑耳()2、翻译下面的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下列4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身已半入,止.露尻尾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狼的狡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它们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留下笑柄让人嘲笑。

B.课文动作描写显威力,屠户做事有谋有勇让人赞。

C.本文故事完整,颇有趣味,读之笑之。

D.成语词典里含“狼”的成语褒义多于贬义。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两只狼一只“假寐”,一只“洞其中”,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充分体现了狼的狡猾阴险。

B.屠户由“弛担持刀”到“暴起”,是与狼由对峙到反攻,既表现了屠户的勇猛,又表现了他的沉着。

C.屠户杀狼了一只狼之后,“方欲行,转视积薪后”,说明屠户机警细致。

D.屠户杀了第二只狼后,才明白第一只狼“假寐”,是“盖以诱敌”。

说明屠户刚才被狼所迷惑,以为狼已放松攻击,表示友好。

现在他才如梦方醒。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六)穿井得一人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家无井而出溉汲()(2)常一人居外()(3)及其家穿井()(4)国人道之()()(5)闻之于宋君()(6)丁氏对曰()(7)得一人之使()(8)求闻之若此()(9)不若无闻也()2、翻译下面的句子(1)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4)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5)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B.一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

C.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D.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

(七)杞人忧天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2)身亡.所寄()(3)因.往晓.之()(4)若.屈伸呼吸()(5)终日..在天中行止..()()(6)奈何..忧崩坠乎()(7)天果.积气()(8)不当.坠邪()(9)只使..坠()(10)亦不能有所中伤..大喜()..()(11)其人舍然2、翻译下面的句子(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3)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4)其人曰:“奈地坏何?(5)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6)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列子·天端》,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申成“杞人忧天”这个成语。

C.“若屈伸呼吸”和“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若”的意思是一样的。

D.本文嘲讽了那些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者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