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6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16张PPT)
A、概念 B、发生的条件
C、多发地区
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与体积)
(2)泥石流 A、概念 B、特征
C、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
物质、三是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
1、洪涝 (1)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2)多发区(从气候和地形上看)
2、风暴潮 (1)概念 (2)两种风暴潮(由台风和温带气旋引 起,从发生季节、特点、地区进行比较。)
(2)鼠害(重灾区及危害) (3)虫害、鼠害大规模发生的原因
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概念 2、主要的两大自、寒潮 (1)概念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
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 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
(4)天气特征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地震
(1)地震的成因
(2)震级
(3)烈度
A、概念 B、影响烈度的 因素
(4)地震带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8月14日22时30分,赛果高速G30线K4189+500处 山体发生小规模塌方事故,事故现场距G30线赛果高速 公路仅5米。
8月15日凌晨00:20时,果子沟公路管理分局对该 路段进行单幅封闭,并派驻人员现场实时检测山体塌 方变化。
8月15日,经国土资源部门有关专家现场勘查研究, 认定该点发生山体垮塌可能性非常大,山顶出现4-5米 宽裂缝,后方还有多条延伸裂缝,深度已超过2米。之 前12小时观察数据显示主要裂缝在每小时1-2厘米扩大, 山体塌方量经测量约为25000立方米。如果山体滑坡, 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目前无法预测,但会造成对近100 米上、下行线路面、桥涵构造物及公路设施造成破坏、 交通中断,无法绕行通过

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

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
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区别?
龙卷风
龙卷风(Tornado)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
两股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 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 龙卷风外貌奇特,它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 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的 漏斗状云柱,风速一般每秒50米至100米, 有时可达每秒300米。由于龙卷风内部空气极 为稀薄,导致温度急剧降低,促使水汽迅速 凝结,这也是形成漏斗云柱的重要原因。
观看左面动画,思考回
答下列问题:
1.
气旋系统产生于什么 样的气压场? 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 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
2.
气旋天气系统.swf
怎样流动的?
3.
气旋形成什么样的天
气?
观看右侧动画,思考回 答问题:

反气旋系统产生于什
么样的气压场?

北半球反气旋在水平
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 是怎样流动的?
反气旋系统.swf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 与分布
活动一:根据要求绘图
A
A B
低 1005 1010
C
D
B

C
D
1015 1010
10பைடு நூலகம்5pa
北半球
1005pa
1、标出两闭合等压线图中心气压的性质;
2、画出两图中A、B、C、D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箭头);
3、画出两图中A、B、C、D的近地面风向(用实线箭头) 。

反气旋形成什么样的 天气?
请填表: 天气系统 气压状况 气旋 低压 辐合上升 阴雨 反气旋 高压 辐散下沉 晴朗
气流状况
天气特点 举 例
台风
伏旱、秋高气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32张PPT)
泥石流和滑坡的危害
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或坡下的农田,建筑物 好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 时间内,流出数十万那只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 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 造成很大的危害。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①:这些热带气旋谁的频率比较大? ②: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来自于哪个大 洋的什么方位? ③: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有什么特点?
A、为什么一次地震它 报道了两个数据?
B、影响烈度的因素有 哪些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3秒内,地处华北的唐山发生了震级为里氏7.8级的大地震;23秒内, 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23秒内,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 上万家庭解体,4204人成为孤儿;23秒内,97%的地面建筑、55%的 生产设备毁坏;23秒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23秒内, 23秒内,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
(3)主要集中地:
A、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B、中国东南海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C、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的等级
• 中心附近风力7级,称热带低压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心附近风力8—9级,热带风暴 • 中心附近风力10—11级,强热带风暴 • 中心附近风力大于12级(每秒33米),成为
注意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2、干旱
干旱的概念、成因、影响范围, 旱灾的成因、旱灾发生的地区。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2、干旱
干旱和旱灾的区别?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8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8

高三地理二轮主题复习:沙【主干知识归纳】【例题】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图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6分)(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5分)(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分)例题2: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

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b)。

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

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

读图完成2小题。

(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b)所示地区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例题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面积缩小,湖畔出现了面积达20平方千米的沙山,一湖清水、金黄沙砾一起构成了黄绿相间的“山水沙漠”,开发沙山旅游资源的呼声逐渐高涨。

(1)分析甲、乙两地年平均雾日数的差异的主要原因。

(6分)(2)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推测“沙山”的形成原因。

(8分)(3)“湖陆风”是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它的形成原因与“海陆风”相似。

该地每年7、8月份“湖陆风”尤其显著。

请从地表性质差异和天气状况角度分析其原因。

(8分)【课后巩固训练】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8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8

旅游地理学案1.1 现代旅游一、旅游的发展及现代旅游的特点1.旅游的发展2.现代旅游的特点(1)主要特点:旅游主体的⑧____________、旅游形式的⑨____________、旅游空间的⑩____________、旅游目的的⑪____________。

(2)突出特点:现代旅游目的的⑫________________,既是现代旅游的一大特点,又是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

二、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1.现代旅游的六个基本要素是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旅游六要素中,⑭________________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⑮____ ”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⑯_______ _”和“⑰________”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3.旅游六要素之间是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拉动经济发展1.“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①________,已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②________________之一。

的。

⑫________________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二 促进社会文化繁荣(1)对社会秩序:旅游者的大量涌入,致使⑳________________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2)对文化价值: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________________价值。

三、影响区域环境1.旅游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是旅游业的_______,旅游业需要保护______________,这也是对潜在的旅游业进行投资。

2.积极影响:2.1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①__________,可以为旅游业②________________,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③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6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课标解读为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灾害性天气)、生物灾害等。

本条“标准”要求非常简单,从培养防灾、减灾意识出发,要求学生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地理国情。

学习时可以涉及主要的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和气象灾害(干旱、旱涝、台风、寒潮),但不需要系统讲述这些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和成因。

关于自然灾害的内容,可以集中单列学习,也可以结合我国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散到地形、气候、河流等内容中学习。

2、教材分析:此次新教材改革,自然灾害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章节出现,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教材编写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

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

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教材按照认知逻辑,依次安排了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防灾减灾三方面内容。

3、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完成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前三节的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了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和河流的相关内容,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学习作了一个很好的知识铺垫和储备。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甚至发生在身边,因此学生会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对这方面的内容会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了解防灾减灾的方法,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5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读图,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两地测得的
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
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比较泥石流、滑坡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
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在地震灾害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培养读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在地震灾害的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世界地震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带。
【难点】
正确描述相关图像数据中所显示的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
本节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从自然条件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分析灾害分布的原因,得出世界两大灾害带的地域分布,认识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地域分布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的可寻性,突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说出地震相关概念以及对震级和烈度的认识;
根据相关图示,结合已有知识归纳世界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课题
第2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教材
中国地图出版社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的产生原因、分布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及带内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本节内容与许多模块之间都有有机的联系——必修1: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地球圈层结构、寒潮、天气系统等;必修2:受灾体-人类及其活动;必修3:区域、区域发展对孕灾环境稳定性影响等;初中:中国雨带推移规律,中国和世界区域知识。因为: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共同决定。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7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分布。

2.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3. 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资料分析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2.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常见自然灾害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培养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2. 防灾减灾的措施(二)教学难点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多媒体】图片展示部分自然灾害的图片,如台风“山竹”、汶川地震。

【教师】自然灾害往往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要想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需要我们充分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等。

【教师】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结合所学知识,想想分别有哪些?【学生】回忆初高中所学的内容,思考气象灾害有哪些?【教师】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寒潮、台风;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

(一)影响我国的水旱灾害【多媒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示意图,上海和兰州的气温与降水示意图,江南水乡和西北荒漠景观图【学生】根据上述资料,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洪涝干旱多发季节夏秋季节冬春季节影响地区东部季风气候区西北(全年旱)、华北(春旱)★防御措施①加强监测和预报(预警)!②修建水库和蓄洪、分洪区;③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流:①节约用水;②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③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

造成我国东部季风区水旱灾害严重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偏强,造成我国北涝南旱;若夏季风偏弱,造成我国南涝北旱。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课件(共19张PPT)

滑坡是斜坡
上的岩体或土
体,在重力作 用下,沿一定(1)地势起伏较大 滑动面整体下(2)岩体比较破碎 滑现象。 (3)植被覆盖较差
山区
破坏农田、 建筑物和 道路、以 及人员伤 亡
泥石流
泥石 流是山 区爆发 的饱含 泥沙、 石块的 特殊洪 流。
山区
(1) 松散的物质 (2) 地形陡峻 (3)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 及反应;地震波及的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 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 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地域扩展,大量 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 滑坡灾害。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
因、特点和危害 2.合作探究1、2题写在作业本上 3.预习水文灾害
初春向下移动,形成泥流,规模较大的泥流能 摧毁或掩埋植被、建筑物、道路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 图”。根据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013年夏季该区域出 现连续暴雨,在该区 域山区易引发哪些自 然灾害?并就其中一 种地质灾害分析其发 生的自然原因。(10 分)
滑坡、泥石流、崩塌、山洪爆发(洪水);(答对 2种给4分)滑坡(崩塌):该区域断裂发育,岩石 破碎;山地地形为主,地表起伏大,连续性的暴雨 易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该区域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风化强烈,地表多碎屑物质;山高谷深 (多起伏大的沟谷),连续性的暴雨易诱发泥石流。 山洪爆发(洪水):山区地形起伏大的沟谷多,汇 水速度快;连续性暴雨易诱发山洪爆发(洪水) (6分)
课 前 1.自然灾害的概念、必要条件、影响 汇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要素 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3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3

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1、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判定条件:A、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 B、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影响: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二、主要的自然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属于气象灾害)2、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我国寒潮:3、干旱和旱灾(属于气象灾害)☆我国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

(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

4、沙尘暴(属于气象灾害)5、洪涝(属于水文灾害)☆我国洪水灾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量丰富;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河道弯曲。

②(地形方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中下游河道的调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④中游围湖造田、建垸,湖泊面积减少,调节能力下降⑤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放大了“灾情”。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6、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是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注:除风暴潮之外,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也都属于海洋灾害。

7、咸潮8、地震(属于地质灾害)9、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10、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蝗灾:☆鼠害:☆病害☆虫害☆水华和赤潮(1)时空分布特点及变化:①水华主要分布在内陆湖泊区,部分河段也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海湾地区,尤其南方海湾地区更易发生。

②主要发生在热量充足的夏秋季节。

③变化:目前我国赤潮的发展趋势是赤潮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增长,赤潮种类增多,赤潮发生从明显的季节性转向全年化。

(2)成因及形成条件:①纬度较低,水温高;②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③静水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9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9

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四大圈层中的11种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或形成条件)、特点、危害以及分布,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解了解处于热带气旋不同部位的天气情况。

2.通过关注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以及各种台风、寒潮预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实例、教学挂图、教学模型等,了解各种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通过分组讨论,进一步思考各种灾害的预防措施。

4.通过观看灾害影片(例如《后天》《龙卷风》《天地大冲撞》《天崩地裂》《完美风暴》等)或记录片片断,对多种灾害进行直观感受,形成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辩证的看待各种自然灾害,既看到不利的方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

2.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1.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教学难点各种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时空分布。

●教学方法1.采用读图指导法,分析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的原因及分布,理解本课难点。

2.采用播放幻灯片,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监测、防御。

●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引入]:大气圈中,高低压的强弱及其控制范围的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移动路径的不同,都可能引起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频繁波动,产生突变,这种突变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热带气旋这种气象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优质课件共32张PPT[可修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优质课件共32张PPT[可修改
C.多发地区
a.山地丘陵区 b.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一) 滑坡
人为原因:山区大型工程建 设破坏了山体结构
读图思考:
(二)泥石流
A.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发生的条件
读图思考:
(二)泥石流
A.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每次 地震震级只有一个,而烈度有 无数个
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
3.震源深浅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4.地质构造 5. 地面建筑
地 1.滑坡和山体崩落 震 2.大地褶皱和开裂,地面升降 的 3.可能引起海啸 危 害 4.建筑物倒塌,水电中断,发生火灾
5.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抵御难度大。
(1)滑坡原因:①在山地丘陵地区,岩体比较破碎;②地
势起伏大,坡度陡;③植被破坏严重,覆盖率低;④工程
建设频繁。 泥石流原因:①地形陡峻;②松散物质丰富; 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暴雨)。
(2)云贵高原 冲毁农田、房屋、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 产、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方法技巧】
3.(2012·福建卷)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
为什么?
专家分析原因
一.地形地貌:景谷地震震中位于平坝, 起伏较小,鲁甸位于高山峡谷,带来滑 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 二.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265人 /平方千米 三.房屋结构:土木穿斗房和砖混合土 木结构 四.地震发生时间:下午和接近午夜 五.抗震意识:
2.影响烈度的因素
1.震级 2.震中距
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矿业公司铁矿矿渣库溃 坝引发泥石流导致276人死亡;
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小秦岭西峪 沟金矿,将数万方的矿渣堆放在沟底,1994年7月中 旬,大暴雨形成泥石流沿沟下泄,道路及生产生活 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且有51人丧生,损失惨重。
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沟谷,地形陡峻 水源条件:暴雨 物质条件:大量松散堆积物 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地质条件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人为条件 (过度开垦等)植被覆盖率下降 人为堆放废渣等

展示形式:可由多名同学合作完成,其中一名成员展示
小组实验并叙述实验结论
展示内容:①本组实验探究的内容
②讲解实验设计 ③展示实验过程 ④说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⑤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参与、聆听、协作、分享
【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xx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我们采用对比实验来探究xx条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将两个实验中的xx条件和xx条 件设为相同,通过xx条件的不同,来比较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如果到山区旅游发生泥石流, 你应该怎么办?
√ √
文家沟松散物质堆积量
文家 沟
专家分析: 文家沟中的 滑坡碎屑体 土石堆积方 量达8000万 m³,此次泥 石流后还有 大量堆积物 留在沟谷中。
如何做好防御工作?请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
①泥石流发生前:请从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和降 水等方面考虑.
有关,
坡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水源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降水量\强度 有关, 降水量\强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物质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的多少 有关,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 越多,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地质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地质灾害

【探究(tànjiū)二】
(评价分数3分)
诱发泥石流的人类(rénlèi)活动主要有哪 些?
(1)修建铁路(tiělù)、公路、水渠以 及不合理的地表开挖; (2)弃土、弃渣的堆放; (3)乱砍滥伐,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加重水土流失。
第二十三页,共29页。
第二十四页,共29页。
当堂(dānɡ tánɡ)检测
第十三页,共29页。
避震小常识
第十四页,共29页。
知识点二:滑坡(huápō)和 泥石流
第十五页,共29页。
【自主(zìzhǔ)学习检 测】
(评价分数2分)
1.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tiáojiàn)分别是什 么?
滑坡:
泥石流:
①岩体比较破碎; ①地形陡峻;
② 地 势 ( d ìs h ì) 起 伏 较②有丰富的松散物质;
第二十六页,共29页。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地区易发生(fāshēng)山体 滑坡与泥石流灾害? (评价分数4分)
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地质地貌背景(包括地 形地貌、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等);水文气象条件(包括降 水量、降水强度和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 (1)断裂构造发育、地震剧烈山区。 (2)岩层风化破碎、山体失稳山区。 (3)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山区。 (4)气候干湿季分明、降雨集中并多局地暴雨山区。 (5)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 (6)现代冰川盘踞的高山地区(dìqū)。 (7)人类不合理活动频繁的山区。
第二十七页,共29页。
第二十八页,共29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地 质 灾 害。重 点 难 点。2.掌握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因素,简述它们的危害。优秀 小组:1组、6组。比较内容:从不同点和关联性两个大的方面(fāngmiàn)比较。(2)地中海——喜马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6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6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
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摄氏度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度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D、热带存在低层扰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
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

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

2、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形成的原因:
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

(3)寒潮的危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15

1.2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

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

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

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概念:发生在热带或者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形成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多发地: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等级划分➢结构与天气台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因此在天气预报中,不会说“台风中心的最大风力”而是说“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多发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多发地区:讲解图1.11思考:台风、飓风与龙卷风的一样吗?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

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

印度洋上则称为“旋风”。

统称“热带强烈风暴”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

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

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

➢练习:说明该台风对涉及区域造成的重要影响。

不利影响:强风暴雨、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有利影响:丰沛降雨量,可大大缓解此时南方地区伏旱造成的旱情。

2、干旱➢定义: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成因:➢危害:➢旱灾特征:➢多发地区:思考:干旱和旱灾一样吗?干旱和旱灾是存在差别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4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_4

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分析说明水土流失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②了解水土流失问题的危害③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分析实例, 对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黄土高原的人地关系,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从而了解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能。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探究分析法、知识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此部分知识为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的延伸。

二、讲授新课1、水土流失的成因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别寻找资料,整理论据,阐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甲组论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提出观点: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经存在,主要是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原因造成的:论据:1、地理位置的过渡性,地理环境的特殊,各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脆弱是水土流失的前提2、黄土质地的特殊性,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

4、地质灾害频繁,加剧了水土流失。

乙组论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提出观点:进入人类社会之后,,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人们生产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论据: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1)轮荒耕作破坏林草植被和种源(2)露天采矿破坏植被和产生水土流失的新物源和触发机制(3)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和建设水利设施破坏原来的地表结构和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1)秦朝时营造宫殿(2)过度樵采(3)毁林开荒(4)战争:焦土遍野总结评价教师简要评析,针对各小组的解答情况,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做适当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1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各种气象灾害(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时空分布、成因、危害,并进一步探讨预防措施。

2. 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

掌握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危害及关联性。

3.掌握水文灾害的形成原因、发生季节和地区、危害及灾害链。

【学习重难点】1. 理解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2. 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 【课堂六环节】 一、“导”——教师导入新课。

(2—3分钟) 二、“思”——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有关内容(时间不少于13分钟) 【学习过程】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热带气旋(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的②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充足的③④ 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分布主要分布区 (4)a .界定: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在⑨________的热带气旋。

b .结构及影响2.干旱 (1)干旱a .定义:因长期⑱________或⑲__________而造成空气干燥、⑳____________的一种现象。

b .成因:由较长时间的○21____________或○22______________引起。

c .分布(2)a .概念:在某些地区较长时段内降水○26____________,引起水分○27____________,不足以○28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29________,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b .性质:一种○30________性的自然灾害。

c .分布○31______________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32 地区旱灾最严重3.寒潮(1)概念:一种大范围○33____________活动。

(2)成因:高纬度的冷气团向○34__________方向猛烈冲击。

(3)时空分布⎩⎪⎨⎪⎧时间:深秋到○35 空间:北半球○36 纬度地区(4)影响:短期内气温○37________,并伴有○38________、雨雪、○39______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40______等恶劣天气。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地震(1)定义:岩层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发生突然①__________或②________,能量急剧释放,并以③_____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2)地震构造a .图中C 为④________、B 为⑤________、BC 为⑥____________、AB 为⑦__________。

b .D位于⑧________线上,是指地面⑨____________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按震级⎩⎪⎨⎪⎧造成破坏:5造成重大损害:7级以上(5)分布⎩⎨⎧地震带⎩⎪⎨⎪⎧⑩⑪ 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一、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图解气象灾害的成因2.热带气旋(1)概念:指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条件①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

②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下热上冷,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

图示如下:海水蒸发为热带气旋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而下热上冷产生的对流运动则提供了动力条件,水汽在冷却凝结时释放的热能提供了热带气旋形成所需的热量条件。

(3)分类联合国气象组织制订的热带气旋统一分类标准是依据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具体分类如下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拓展延伸】为什么台风的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无风、少云和干暖?这和台风的形成过程有关,台风眼区由于台风内的风逆时针(北半球)方向吹动,进而使中心空气发生逆时针旋转,旋转时产生离心力,此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风力互相平衡抵消,因此就形成了台风中心数十千米范围内的无风现象。

再加上台风眼区空气下沉增温现象,云消雨散的台风眼特有天气现象就形成了。

3.干旱(1)干旱与旱灾的比较 (2)旱灾的分布方法突破(1)干旱与旱灾的区别技巧干旱是一种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的致灾因子。

(2)如何判断易发生旱灾的地区判断的最关键的标准是降水不稳定。

不管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只要降水不稳定就特别容易出现旱灾。

例如在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2000 mm左右,但季风活动的异常特别容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

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灾也与季风活动的不规律变动有关。

4.寒潮(1)概念: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2)影响寒潮强度的因素寒潮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冷空气的温度和将要影响地区的温度,二者的差越大,寒潮的强度越大。

(3)寒潮的影响势力强大的寒潮天气可影响到低纬区域。

其形成的天气主要有短期内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等恶劣天气。

(4)我国寒潮的定义国家气象局规定,由于强冷空气的入侵影响,凡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的,就称作“寒潮”。

在定义中主要有三个限制性数字:时间、气温降幅、最低气温值,用图表简单表示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48小时内降温10℃以上,长江中下游最低气温≤4℃(春秋季则改为江淮地区最低气温≤4℃),作为寒潮警报的标准。

如果上述区域48小时内降温达14℃以上,其余同上,则作为强寒潮警报的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另行规定,有强冷空气影响时,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6℃或以上,或过程降温在10℃或以上,且最低气温北部地区降至4℃或以下,南部地区降至8℃或以下的均称为“寒潮”。

【特别提示】寒潮最容易发生在秋末和春初,而最寒冷的隆冬季节反而并不容易爆发寒潮。

寒潮虽然主要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之间,但秋末、春初最多,隆冬反而较少。

这是因为寒潮的标准是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的幅度,隆冬季节气候寒冷,冷空气南下带来的降温幅度小,称不上寒潮。

而秋末和春初较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冷空气南下常常造成大幅度气温下降,形成寒潮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分类1.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及分类2.地震(1)地震构造示意①震源是岩石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②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破坏程度越大。

③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在同一次地震中,一般离震中越近,破坏程度越大。

④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等的点连接而成的线,它并不是一个同心圆。

(2)震级震级表示地震本身所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

(3)烈度①概念: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②影响烈度的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因此,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不同地方的烈度大小判断,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地震带。

原因如下:【方法突破】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3.滑坡(1)滑坡的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如右图:(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

即:4.泥石流(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特征: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

(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方法突破】区分滑坡和泥石流的方法【问题探究】6.读“热带气旋图”,该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以上,回答下列问题。

(1)该气旋在西北太平洋上称________,在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称________。

(2)A、B、C三区域中,A区域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____________区域,C区域称为________区。

(3)该气旋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______________。

(4)该气旋灾害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造成。

(5)对此类气象灾害的探测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2)四、“展”——学生激情展示。

小组代表或教师随机指定学生展示。

(8分钟) 五、“评”——教师点评,教师总结规律,点评共性问题,或拓展延伸。

(9分钟) 六、“检”——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A .春旱、寒潮、沙尘暴B .寒潮、台风、沙尘暴C .春旱、暴雪、沙尘暴D .洪涝、寒潮、泥石流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四川盆地 B .云贵高原 C .东南丘陵D .华北平原1.A2.D 探究一答案(1)台风 飓风 (2)碧空无云、风和日丽 B 外围大风 (3)西北太平洋 (4)强风 特大暴雨 风暴潮(5)气象卫星探究二答案 9. (1)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尘暴等恶劣天气(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