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_1-课件

合集下载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共39张) 高中地理 中图版 选修五PPT课件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共39张) 高中地理 中图版 选修五PPT课件

本课时栏目开关
霜冻
利用⑱ 温室 、风障等设施和灌水、烟熏、覆盖 等办法进行减轻和防止其产生
洪水 运用蓄洪、泄洪、滞洪和⑲ 分洪 等手段
泥石流 修建桥梁、涵洞、护坡和堤坝等工程设施
培育良种,保护⑳ 有益生物 、合理使用农药、 病虫害
严格农业检疫等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思维活动
2.CCTV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2010年10月3日播出 节目《警惕外来生物入侵》说,外来生物入侵或致中国每
互动探究区
第三节
(2)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洪涝、土壤侵蚀、生态破坏 等。 (3)建温室、风障、灌水、烟熏、覆盖等。
(4)不正确。辽中南工业基地雨季短,形成酸雨的几率小, 因此并不是我国酸雨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
本课时栏目开关
互动探究区
第三节
本课时栏目开关
反思归纳 人类的不当活动及其引发的常见自然灾害
本课时栏目开关
互动探究区 (1)赞比亚位于
答案 不断融化的冰川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淹没图瓦
卢人生存的家园。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煤炭、石油
等化石燃料消耗的不断增加,它造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大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川不断融化。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自然灾害
防治措施
冰雹
利用火箭或飞机将⑯ 化学药剂 撒入云中或用炮 弹轰击⑰ 云层 ,破坏其形成条件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对 生物物森种林的、 过度草利地用
的大规模破坏
(2)危害:物种的 灭绝 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逐渐瓦
解人类生存的基础。
互动探究区
第三节
迁移应用1 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128米,1938年开始蓄水。 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过小地震。到1963年水 库蓄满水后,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有案可查的 有2 000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1969年库 区发生了一次里氏5.8级的较大地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 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 策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 端天气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 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 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 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 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 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 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大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 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 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 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 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长江 上游部分省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等水土流 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查明直接威 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制约”
马克思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 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 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 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 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 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 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 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 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课文档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讲课文档
第二十页,共35页。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4.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面积 破坏植被。
全球变暖
①海平面上升 ②极端天气增多
③影响工农业生产 ④影响海平面和海岸带 ⑤影响生态系统
⑥影响人类健康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第三页,共35页。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1.破坏森林 和草原
水土流失 风蚀沙化
地质灾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旱涝 灾害加剧
沙尘暴灾害加剧
第四页,共35页。
黄土高原 8旬老人捧着干粉一样的泥土
第五页,共35页。
第六页,共35页。
一、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
2.城市规模扩大、建筑 物增多、排放热量集中
城市热岛效应
黄土高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自然环境脆 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 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黄土 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年均16亿t 每年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 上,淤高10cm。下游河床高出两岸 地面3至10cm,最高处达15cm,成 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使1亿 多人口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
第十四页,共35页。
强热带风暴“纳尔 吉斯”2008年5月2 日在缅甸伊洛瓦底 省海基岛附近登陆。 风暴登陆时最大风 力超过190千米。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 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第十五页,共35页。
干旱导致粮食急剧减少

2015-2016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3 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课件

2015-2016高中地理 第1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2.3 水文灾害、生物灾害和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课件

【解析】 蝗灾属于生物灾害中的农作物虫害,蝗虫在干燥裸露 的土地上容易繁殖,因为旱灾过后易发生“蝗灾”。我国北方地区, 特别是黄河河滩及沿海滩涂的蝗灾最严重。
跟踪练习 2 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一旦失衡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 生。据此回答(1)~(2)题。 (1)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A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 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2)引起虫害和鼠害的有害生物的特点有( A ) ①繁殖快 ②适应能力强 ③染病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 ④天敌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跟踪练习 3 读图,列举 A 国山区常发的一种自然灾害及其灾 害链,并分析其多发的原因。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同时位于西 北太平洋热带海域而多台风灾害;另外要注意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 泥石流。 【答案】 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 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地层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 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度不断提高
【解析】 自然灾害的分布在空间上表现出群聚性规律,时间上 表现出群发性规律,该图展示的是空间分布上的规律。三种灾害多发 与孕灾环境有关,地震主要与板块运动有关,滑坡和泥石流多发生在 川、滇、黔交界处,西南多山地,地势起伏大,又加上碎屑物质多, 暴雨集中,因此出现了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群聚的现象。人类 活动改造环境时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第(3)、(4)两题都是说明 此问题的。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课件

赤潮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渔业减产
5.人类燃烧矿物排
放温室气体增多及 破坏植被吸收二氧
全球变暖
化碳减少
①海平面上升
②影响世界农业
③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④对动植物的影响 ⑤飓风增多 ⑥影响人类健康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 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 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 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7日星期 六2021/2/272021/2/272021/2/27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72021/2/27Februar y 27, 2021
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
资料1:专家预测,如果到21世纪末气温 升高2.1℃至4℃,我国冰川面积将比现 在缩小45%左右。青藏高原冰川减少将对 亚洲的大江大河补给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
资料2: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灾害加重。 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平方千 米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米以下,主 要靠堤围防护。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 严重,若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洪水起顶 托作用,从而加大洪水的威胁。同时,当 全球气温升高1.5℃时,台风发生频率可 能增加2倍左右。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解析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解析
4.造成的影响
5.世界主要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 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 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
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 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 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2.财产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1)特殊性: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
(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
属性
被破坏后情况
矿产资源等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
水资源 大气资源 生物资源
可再生 可再生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
可以再生,
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地震
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 2.构造地震示意图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
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共27张PPT)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共27张PPT)

110°E
115°E
120°E
木兰围场
40°N
海深
陆高
降水少
风沙大 土层薄 生态脆弱
放垦时间
解禁面积
同治元年1862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光绪三十年1904
4378顷
2690顷 6000顷
经先后3次解禁,木兰围场 “七十二围”,一个未留,树木被砍伐殆尽,凡能 进行农耕的土地均被垦殖。随住户与人口的激增(1902-1949年,住户增加9倍,
期待你有所收获!
小组讨论,读图分析
分析演变为“木兰沙场”的人为原因
结合史实和导学案 完成演变过程结构图
北京沙尘暴老照片
中新社北京12月6日电 在肯尼亚内罗毕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 世界最大人工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地球卫士奖”。
材料一: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 近五年,林场利用边界地带、石质荒山和防火阻隔带等无法 造林的空地,与风电公司联手,建设风电项目。可观的风电 补偿费反哺生态建设,为林场发展注入活力。 材料二:绿化苗木销往全国各地 林场的绿化苗木,销往京津冀、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全国 十几个省(区、市),每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至2000多万元。 材料三:森林旅游引来八方游客 塞罕坝林场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 源,严格控制游客数量,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 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 材料四: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 植树造林者种植碳汇林,测定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将其 在交易市场挂牌出售。塞罕坝的造林和营林碳汇项目,已在 国家发改委备案,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如实 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收入上亿元。
治理方向
基本国策
木兰围场(塞罕坝地区) 具体措施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恢复植被 (松树为主的人工林) 发展林业 开发风能 发展环保产业 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臭氧层被破坏造 成地球紫外线增加, 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 在内的生物分子,增 加罹患皮肤癌、白内 障的机率,而且和许 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 致命的影响,海洋生 态系统受破坏。农作 物减产。加强温室效 应。
世界已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 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 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 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 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 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 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 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糜 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 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 (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 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7日星期 六2021/2/272021/2/27自 我。。2021年2月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72021/2/27Februar y 27,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72021/2/272021/2/272021/2/27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内 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 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当 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他 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 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 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 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 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 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2006年1月8日,在肯尼亚东北部的瓦
吉尔附近,一头母牛倒毙在干旱的草原上。
由于蒸发量加大,河水流量趋于减少,河流原 有的污染程度可能会加重,特别是在枯水季节。
这是2005年10月14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以北 240公里处,一名男子抱着孩子在洪水中艰难跋涉。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自然 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 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 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 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失,而有些物种则 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 竞争对手和天敌也可能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易在我国引发洪涝干旱等极 端天气
去年8月,中国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风力最强的台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份 的一些地方发生罕见的持续性强暴雨过程。 对此,秦大河解释说,从研究的结果来看, 全球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事件具有一定的 影响,它会使一些极端天气事件,比如高温、 干旱、飓风的频数和强度都发生一些改变。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 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会加速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 应率,因而令市区的氧化剂增加。高浓度的光化学 氧化剂会引致眼睛过敏、严重呼吸道过敏、哮喘发 病率增加和削弱肺功能等。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天提 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是去年中国台风等极端天气 策因之一
土壤侵蚀危害
侵蚀区: 沟谷区: 下 游:
土地荒漠化
原因: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原因: 影响: 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农牧业减产,及 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区域性
全球性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 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 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 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 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 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 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 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 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 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 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 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 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 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 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 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 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 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 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 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 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
生物多样性减少
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 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 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 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 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 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 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 存的基础。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
一、海平面上升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四、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飓风增多 六、影响人类健康
(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
(1)低地被淹。 (2)海岸被冲蚀。 (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 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旅游业受到危害。 (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采地下 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用水量5亿立方 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 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难度。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 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 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 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 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 经济损失40亿元。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 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不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 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 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 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影响世界农业
(三)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与供需矛盾
(五)飓风活动频繁
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0年间,大 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 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
(六)影响人类健康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 ℃ 。在上海因酷热 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较现时增加3.6至7.1倍。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72021/2/272021/2/272/27/2021 5:14:22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72021/2/272021/2/27Feb-2127-Feb-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72021/2/272021/2/27Satur day, February 27, 2021
下一代看不到雪山,该怎么办? 据阿旺维色回忆,20年前,来珠峰旅游的游客寥寥无 几。现在到了夏天旅游旺季,在绒布寺前停靠的越野车, 一天最多达二三十辆。据统计,2001年至今年,进 入珠峰核心区旅游的车辆由1362辆猛增至5840 多辆,游客由9570人次增至2.3万多人次。“人 类活动加剧,燃烧越来越多的石油和煤炭,肯定是全球 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珠峰的环境承载力是有限 的。”阿旺维色说。在当地藏族的神话传说中,珠峰之 所以成为仙女居住的神山,就是因为其伟岸的身躯覆盖 着终年不化的冰雪。阿旺维色说:“在我们这一代,冬 天盼着珠峰下雪。到了下一代或几代,如果连雪山都看 不到了,那该怎么办?”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 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 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 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地裂 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建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