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人文实验班)
最新-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题-人教版 精品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中检测试题满分:50分限时:30分钟命题人:历史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A.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定D.黄埔军校的建立2.创造当时工运史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罢工是()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C.省港罢工D.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3.北伐战争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的性质所决定的B.国共两党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C.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D.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蒋介石之所以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最重要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B.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的支持C.陈独秀的妥协退让D.蒋介石已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5.我们说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的原因()①国共两党共同领导②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④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我党提出把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是在()A.八七会议时B.秋收起义时C.起义军退到文家市时D.三湾改编时7.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最主要原因()A.幻想国联干预,和平解决B.认为中国此时落后,战必败的思想C.以牺牲局部,换取保全局的思想D.认为共产党为心腹之患的思想8.遵义会议最主要的意义是()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D.挽救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9.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在()A.九一八事变后B.华北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D.八一三事变后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确立是在()A.“八一宣言”B.华北事变C.洛川会议D.瓦窑堡会议11.下列关于抗战防御阶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日本实行速战速决的方针B.国民党保存实力,消极抗战C.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2.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其总方针是()A.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它的附庸经济B.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C.摆脱本国的经济危机D.满足战争的需要13.下列关于皖南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的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B.是国民党“溶共”“防共”的具体表现C.是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D.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14.关于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是()①清算“左”和右的错误②制定了“三三”制原则③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是()A.团结合作B.有合作、有斗争C.始终矛盾、斗争D.党内合作二、材料解析题:(10分)阅读下列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北伐战争形势图(一)敌后战场开辟形势图(二)1.根据图一回答:(1)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2分)(2)北伐的主战场在哪里?(2分)2.根据图二回答:(3)敌后战场的开辟是在什么会议后开辟的?(2分)(4)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在哪里?(2分)(5)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有何意义?(2分)三、回答题:(10分)2018年春,日本文部省通过了新的教科书修正案,大量美化日本对周边国家的侵略史实,把侵略说成是进入等等。
2018届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
最后的一次迁都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东曲阜)迁殷(河南安阳),其后直至商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商都始终在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商朝后期农业耕作技术发展B.统治者残暴奢侈,破坏自然环境C.商朝前期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D.商朝后期黄河下游水患严重2.韩非子警告君主:权贵可以为平民提供庇护,而平民却是生产者与士兵的,这是很危险的。
为了杜绝此现象带的危险,后世君主采取的措施是:A.重农抑商B.盐铁专营C.废分封行郡县D.抑制兼并3.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4.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
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5.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①秦始皇的‚焚书坑儒‛②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④康德的‚人非工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6.据《国史大纲》记载:‚唐初不课盐,开元以下始课盐,天宝年间,盐每斗尚仅十钱,其后乃增至四十倍,天下之赋,盐税居半。
最新-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全套]-人教版 精品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5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高一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每题3分,共60分。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据此,回答1--6题。
1、下列表述不符合鸦片战争前夕形势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B.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C.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入超D.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在激增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争取外交礼仪的平等C.打开中国市场D.割占中国香港岛3、英国割占中国香港岛是通过A.中英《北京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C.中英《虎门条约》D.中英《五口通商章程》4、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屈辱求和B.清朝对战争准备不充分C.清朝军事指挥失误D.中国经济、军事、政治落后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在于A.中国主权遭到破坏B.中国资源被掠夺C.封建制度衰落D.自然经济逐步解体6、下列条款中属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B.允许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C.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D.允许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鸦片战争后,列强多次提出“修约”要求,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决定再次发动对华战争。
据此,回答7--9题。
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和俄国实际上是A.中国和英法之间的“调停人”B.与英法一起武装侵华的“合伙人”C.坚持中间立场的“第三国”D.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8、《天津条约》表明,列强将向北京派驻的最高外交代表为A.领事B.公使C.大使D.代办9、19世纪上半期,在对亚洲的殖民侵略扩张中,英法是以通商为主,沙俄是以强占领土为主。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根源是A.民族传统B.军事实力与对外政策的差异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D.地理位置的差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
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的局面,但后来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
改变“天下为公”这一局面的人物是A.禹B.启C.商D.汤2.右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内的部分铭文。
该青铜器内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
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的文字D.说明周王对功臣的重视3.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薄D.专制王权强大4.在秦的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奉承D.太尉5.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统一,集权于皇帝D.水陆交通发达,便于统治6.《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后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7.从右图中可以看出,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西汉时期,为解除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有人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这项建议演变成的措施是A.大封皇室成员为王B.实行“推恩令”C.平定“七国之乱” D.废除诸侯国,改设郡县9.宋朝有一条规定:“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
最新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精品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历史期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A.兼并战争 B.铁器的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2.商朝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上进行集体耕作的根本原因是()A.奴隶的地位低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C.当时的牲畜较少 D.工具和技术落后3.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的政治新格局是()A.春秋争霸 B.分封诸侯 C.战国七雄争霸 D.楚汉之争4.“治民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反映了()A.奴隶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进步性 B.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精神C.奴隶主阶级的落后性 D.封建地主阶级的复古思想5.下列秦汉的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察举③御史大夫④刺史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6.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都是()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B.扩大了中央政府和掌握范围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7.以下有关郡县制的评价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A.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B.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续和发展C.郡县制的弊大于分封制的利D.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8.汉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直接到达的地区有()A.安息B.印度C.斯里兰卡D.大秦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发展的结果 B.政策调整的结果C.民族融合的结果 D.阶级斗争的结果10.有人说东晋不北伐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建立在士族支持基础上的东晋政权软弱B.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缺乏北伐的经济实力C.东晋不想卷入北方的混战中去,以免重蹈西晋的覆辙D.心理上,北方是西晋灭亡地,不愿重游伤心地11.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屋场景,其道具有( )①书案上有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的书籍③墙上挂临摹的《洛神赋图》④墙角置一个青瓷瓶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2.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不同是()①兵士的衣食由国家供给②兵士的兵器须自备③征战时兵士临时从各地征发④兵将有隶属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④13.隋唐时实期实行的科举制,其作用不包括()A.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做官 B.强化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C.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D.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14.对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作用和评价不正确的是()A.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 B.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C.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D.其征税是以人丁为主要标准15.唐中期以后的税制同以往的税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A.地租形式的变化 B.税种类型的变化C.征税标准的变化 D.征税手续的变化16.唐中期均田制的崩溃,从本质上说明了()A.封建土地国有制从此结束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C.封建地主经济遭到破坏 D.唐统治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17.自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其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民融大融合的加强C.政治制度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18.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19.五代十国及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其共同因素是()①南方战祸较少,相对稳定②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③北民因避战乱而南迁④对外贸易发达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0.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的改革对少数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C.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D.实现了本民族的统一21.“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三藩之乱”所造成的直接社会后果,相似点是()A.封建王朝走向衰落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地方出现割据势力 D.生产破坏人民遭殃22.元朝对外关系比前代最大的进步是()A.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 B.与阿拉伯各国关系的加强C.与非洲贸易关系的开辟 D.与欧洲直接往来的扩大23.元朝在今西藏和台湾的管理机构分别是()①理藩院②宣政院③澎湖巡检司④台湾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4.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25.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离器而道毁”,他所说的“器”是指()A.科学试验的仪器 B.人们的感知器官C.客观存在的事物 D.事物发展的规律26.最能表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已经赶上北方的史实是()A.隋朝大运河的开通B.江南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 南方地区海外贸易发达D.棉花的种植在江南推广27.唐代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摧行典型地体现了()A.韩非子的主张B.荀子的主张C.孟子的主张D.墨子的主张28.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A.城濮之战 B.班超出使西域C.设西域都护 D.平定七国之乱29.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为我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新的血液,主要体现在()A.绘画艺术 B.建筑雕刻 C.音乐舞蹈 D.宗教艺术30.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A.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B.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C.城市向南方发展D.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31.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分掌行政、政令的草拟与审核,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完善中央集权 B.防止宰相专权C.实行民主政治 D.扩大统治基础3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 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 D.削弱地方势力33.王安石变法中类似于唐代“庸”的措施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方田均税法34.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的原因是()A.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B.各民族间的战争C.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各民族的长期交往35.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A.压迫知识分子 B. 加强思想控制C.巩固君主专制 D.防止人民反抗36.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的进步不包括()A.生产工具的革新 B.大量使用机器C.生产技术的提高 D.分工日益细密37.下列情况的出现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的是()A.传奇小说 B.君主专制的加强C.一条鞭法 D.民主思想的出现38.秦朝、唐末和元朝时期,我国古代居民迁移的共同特点是()A.许多中原人迁到边疆地区 B.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C.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 D.大批北方农民迁居四川39.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岳母诫子“精忠报国”。
最新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精品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张炳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类的社会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据此回答1~4题1.罗马贵族能够身着丝绸出入宫廷最早始于中国的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2、洪山校区门前的卓豹路在修建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几处古墓。
他们在其中的一座中清理出大量文物,包括铜制酒杯、镂空金饰品、青瓷烟斗、五铢钱等等。
据此推断,该墓最早修建于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汉光武帝和明嘉靖帝是两位较有政治作为的湖北籍皇帝,他们共同的生活嗜好可能包括:①吃葡萄②到“瓦子”听散曲③吟颂诗词④穿棉布内衣A.①B.①②C.②③D.③④4、19世纪70年代湖北人能够在省内享用的交通工具包括:①马车②轮船③火车④飞机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在中国古代史上,多次发生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冲突。
据此回答5~6题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称雄,周天子对此的态度是A.支持B.默认C.削藩D.抑强扶弱6、唐朝“安史之乱”和明朝“靖难之役”发生的相同原因是A.封建统治腐败B.内地兵力空虚C.地方势力强大D.阶级矛盾激化封建中国,列朝列代都十分重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据此回答7~9题7、汉初刘邦实行的封国制是对既往哪一历史的否定之否定?A.殷商分封制B.秦国郡县制C.秦朝郡县制D.楚汉战争8、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包括:①加强皇权②削弱相权③加强中央集权④削弱内阁决策权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明初废除丞相制度B.清朝大兴文字狱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D.军机处的设置隋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王朝,同时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据此回答10~11题。
10、隋朝的建设项目很多,其中重要的有:①修筑弛道②开通运河③广设粮仓④兴建两都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主要不是..:①农民大起义②开通大运河③炀帝的暴政④部将的反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制度创新不断。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一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 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D. 强调个人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孔子强调道德的力量和重视教育;古希腊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就是美德;故二者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A项正确。
B项中的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宣扬的核心思想,不是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排除。
C项符合苏格拉底,孔子则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排除。
强调个人自由也不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共同之处,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根据设问要求“许多相通的地方”,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紧扣设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 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
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
这反映了当时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 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 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赵娥孝女复仇,县令宁可辞职都不肯判赵娥的罪,充分显示了司法官员对孝行的高度认同;同时皇帝法外开恩,通过行使“特赦权”来表彰孝行,体现政治统治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B项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排除A。
题干信息没有涉及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排除C。
题干强调政治统治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而不是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赵娥砍死杀父仇人是违法但属于行孝的表现;二是汉灵帝封赵娥为“孝女”“烈女”,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湖北省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40题共80分)1、《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
这一史料反映了A. 分封制尚能维护王权B.封国的实力削弱C.宗法制开始瓦解D.中央权力的高度集中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人口和铁犁D.土地和人口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宗法制的衰落D.井田制的推行4、《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政务繁忙C.世袭传承 D.皇帝独裁5、秦统一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
材料说明A.皇帝制度保证了行政的有效运作B.郡县制度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C.御史制度促进了国家行政的运行D.三公九卿制度设计得比较合理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B.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C.郡县制、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7、《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
这体现了唐代A.唐代政治的民主进步性B.决策中枢的分权制衡性C.统治之道贵在外儒内法D.君主专制政令不够通达8、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
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B.都有利于国家统一C.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D.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9、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新-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限时:40分钟命题人:高一历史组检测时间:2018年11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9世纪前期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封建社会已是穷途末路,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据此回答1-2题。
1.鸦片战争爆发期间中国在位的皇帝是A.嘉庆帝B.道光帝C.咸丰帝D.乾隆帝2.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俄.美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A.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D.已在欧洲取得霸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变化,据此回答3—5题。
3.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A.封建主义、半殖民地特征B.半封建特征C.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殖民地特征4.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萌发,其核心是A.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D.效法西方,实行君主立宪政治5.鸦片战争后中国革命的任务是A.反侵略反封建B.反封建主义C.反侵略反资本主义D.反对帝、官、封英国对华发动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所致,中国战败是社会制度落后所致。
据此回答6-7题。
6.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B.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C.马戛尔尼来华商讨通商失败D.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利益7.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清朝军备落后B.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C.清政府闭关锁国D.道光帝的犹豫动摇对鸦片战争,中外史学家有不同的评价。
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所述事件不正确的是A.林则徐与虎门硝烟B.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C.割香港岛给英国D.中法《望厦条约》9.有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的。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文实验班)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检测人文实验班历史试题时限: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梁启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 D.实行郡县制2、下图内容反映的是A.启创立王位世袭制B.周武王伐纣灭商C.周公辅佐周成王D.西周的礼乐制度3、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4、“(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及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5、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明政治转变C.从分封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地方专权转变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8、清朝前期,中枢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设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予内阁于军机处”9、学术界一般认为,元代行省打破山川形便,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的地理环境之险。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 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设全集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集合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下列对应不是映射的是( ).A. B. C. D.3.已知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于(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零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在一个区间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定义域为(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图象是( )7.若关于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不等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无解,则实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取值范围是(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已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 (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历史试题时限: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布局严整的宫殿与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礼器铸造作坊等,这样的规模和内涵在当时的东亚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此可知,二里头文化( )A. 已经形成成熟的国家形态B. 有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C. 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D. 文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2. 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会出现新生力量。
就商鞅变法而言,出现的新生力量是( )A. 士阶层B. 诸子百家C. 工商业者D. 土地私有者3. 唐朝四品以下官员的考核先由中央各官署和地方长官进行考核,然后将考状上报尚书省,之后再由吏部进行覆考,覆考结果则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依据。
由此可见唐朝( )A. 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B. 官员考核标准清晰细化C.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考核D. 官员考核形成严格程序4. 宋代理学家们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学的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
这反映了( )A. 宋代儒学的社会化传播B. 理学教育途径的多元化C. 儒学教育形成完整体系D. 宋代理学重视儿童教育5. 明清之际,传教士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翻译了《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浑盖通宪图说》,《乾坤体义》,《远西奇器说》,《火攻挈要》等多部著作,并传入世界地图。
明清之际这些书籍、地图的翻译与传播( )A. 改变了传统夷夏观念B. 便利了西方精神渗透C. 动摇了中国主流思想D. 促进了传统科学的转型6. 郭嵩焘是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
他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郭嵩焘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湖北省部分重点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礼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根据材料表明礼乐制度()A.具有和谐社会关系的作用B。
利于分封制的确立和完善C。
使封建登记观念趋向弱化 D.导致官僚政治制度的形成2.权国原是楚南面的一个小国,其故地在今湖北荆门附近。
据记载,楚武王灭掉权国后,不再将权国故地作为食邑,分封给公子王孙,而是改设为权县,作为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掌控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由楚王派人担任权县县尹(公),负责权县的一切行政事务,并向楚王和中央政府直接负责,不世袭,由楚王和中央政府根据需要随时任命.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A.官僚制度已经建立B.周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强化C.郡下设县已成定制D.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遭破坏3.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黄河沿线筑堤,恶意将灾害加诸邻国,彼此妨碍对方的安全。
孟子为此感叹道:“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为邻国之壑。
”这说明()A.礼乐秩序遭到严重破坏B.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C.分封制严重阻碍农业发展D.大一统王朝出现具有合理性4.由于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继承人。
面对最高权力的巨大诱惑,朝堂之上的大臣朋党,后宫之中的妃嫔宦官外戚等,各有山头,各有所拥戴的皇子,各种利益集团自然便展开了博弈甚至厮杀,步步惊心。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君权至上 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5.史书上记载秦朝:“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D.丞相大权独揽6.(西汉)成帝末,翟方进、何武乃言:“《春秋》之义,用贵治贱,不以卑临尊。
刺史位下大夫,而临二千石,轻重不相准。
湖北省武汉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从考古学对商文化分布的研究看,商朝国家控制的整个地区可能东至大海,西至陕西西部,南跨长江湖南和江西,北抵山西中部,东北到辽宁,西南至四川。
各地方势力与中央之关系因时因地千差万别。
商代的国家结构是A.中央集权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3.《史记》中记载:殷商的太甲“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
”伊尹则当即把他放逐到桐宫。
伊尹的行为表明A.商朝的相权超过王权B.商朝未确立等级制度C.先秦君权还不是很大D.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4.台湾学者许倬云说:“被打败贵族此前的封地不再分给新的贵族作封地,取而代之的是,战胜的家族分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这些新领土。
这无疑预示着未来地方行政管理要采用县与郡的制度。
”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时期是在A.西周B.东周C.秦朝D.汉朝5. 史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
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
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
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目的是A.刻石颂德,希望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对其控制C.神化皇权,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6. “凡章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
阁票用本纸小贴,墨字。
内照票批,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俱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
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
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听。
”这段史料记述的现象发生在A.唐代B.宋代C.明代D.清代7. 史载:宋太祖曾令后苑造一薰笼,数天未成,太祖怒责左右,臣僚答以此事必须经过尚书省、本部、本寺、本局等许多关口,等到逐级办齐手续后覆奏,得到皇帝的批语“依”字,然后方可制造,宋太祖听后大怒,说:“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即可买一薰笼。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byfen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检测文科历史试题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铕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宥人类的生活,而II史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行许多相通的地方。
”这里“许多相通的地方"应包括A.重视道德和教育的作用B。
宣扬理性主义C。
代表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 D.强调个人自由2.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乂因国法“杀人#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
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 “烈女”。
这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3.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徳,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己。
“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拋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A.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B。
根植子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D.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4。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格,个性突出,宋代以后女服仪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A。
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
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C。
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
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5。
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
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徳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C。
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D。
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6。
有学者评价古希腊某哲学家时指出:他汄为智者的相对主义的感觉论只能助长个人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是造成社会道德混乱的思想根源;他在古代希腊首次建立了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徳哲学.该学者评价的是A.普罗泰戈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大一附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人文班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要求:仔细审题,又好又快作答。
)1.“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拍板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3.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是不是有点期待?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独断性和随意性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5.汉初刘邦分封同姓九王后,全国54郡,中央直辖者不过15郡,诸侯王国就占近40郡;全国1300余万人,中央政府控制编户97万,人口450余万(数据采用自刘国石《七国之乱、八王之乱、安史之乱之比较》)。
这说明A.王国势力庞大,已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B.汉初实行分封制后人口增长迅速C.分封诸王使汉政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分封制的实施使汉政权扩充了疆域,州郡数量大增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地方豪强势力膨胀B.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分封制被彻底废除D.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7.汉武帝主持政务后,有意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
他的做法中不可能包括A.频繁换相B.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C.设立中朝D.设立三省六部,分割相权8.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
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流程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9.唐朝后期,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这种状况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选官、用官制度10.彭子洋同学翻阅有关元朝的历史资料,其中读到元朝大臣许有壬说:“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元著名学者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而《元史》这样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这表明元朝行省的独特之处是A.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B.是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C.是地方最高军事机构D.具有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和朝廷派出机构两重性11.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出现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现象;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C.丞相制度被废除D.商品经济的发展12.史学大咖黄仁宇指出:“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
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
”这说明内阁A.是专为制约相权而设定的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的决策C.拥有制约皇帝的法定权力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13.下表“行政职能及其含义”源于杨志玖《中国古代官制讲座》,属于这一官制中的行政官C.明朝内阁大学士D.清朝军机处大臣14.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
这表明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文官政治日益成熟C.行政效率不断提高D.科举制度逐渐完备15.“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措施中哪一项为之提供了保障A.建立四百人议事会B.实行“陶片放逐法”C.设立陪审法庭D.发放“观剧津贴”16.依据雅典民主运行的原则,以下哪些人(哪一类人)具有公民大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A.侨居雅典的斯巴达人B.雅典平民亚克里斯(37岁)C.雅典贵族盖帽乌斯未满十岁的儿子D.雅典贵族腊提西斯的妻子17.从考古发掘和古典作家提供的材料来看,雅典公民大会日常例会的出席人数不过占公民总数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这主要说明A.并非所有雅典人均可履行民主权力B.并非所有合法公民均能参加公民大会C.雅典民主政治在实践上仍存在许多弊端D.雅典民主只是部分公民的民主18.《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
这些规定说明A.法典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B.法典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C.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D.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19.罗马共和国在建立后的数百年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
面对如此辽阔的版图、众多的人口和繁杂的事务,罗马帝国依然延续了几百年,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统治者A.建立了完备的行政体系B.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把宗教作为维护统治的工具20.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
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B.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C.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21.英国君主立宪制从根本上避免了独裁统治,主要是因为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约束B.国王不再享有任何权力C.国王全部权力由首相代为行使D.国王“临朝不理政”22.这是刘奕江同学摘录的一则材料。
启蒙思想家洛克的论述主要是在为英国A.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作辩护B.复辟王朝的统治作辩护C.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作辩护D.君主立宪制体制作辩护23.“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佩兰的提案,导致佩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斯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斯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
”材料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特征是A.首相决定内阁的存留B.国王不得否认内阁议案C.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D.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24.当代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指出:“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政治和官僚精英的权力受到制约C.政治和官僚精英危害公民的基本权利D.“主权在民”的观念在不断强化25.独立战争后,美国面临的体制上最严重的问题是A.松散的邦联不能有效的管理国家B.南北经济制度的矛盾C.英国殖民者的武力威胁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26.“尽管独立战争胜利了,真正的美国革命却经历了更长的发展过程。
其顶峰是1789年的宪法(1787年宪法在该年得到批准)。
”1787年宪法被称为美国革命的“顶峰”,主要是因为它A.实践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B.为美国政治体制的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C.是近代社会的第一部成文宪法D.明确规定保障美国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27.在1787年宪法颁布后,有欧洲人就表示:“粗野的美国人不久就会明白,要么由国王和对其负责的官员统治,要么由暴民统治——不存在第三条道路,这是由人性决定的。
”这种观点A.肯定了1787年宪法的进步作用B.赞扬了美国分权与制衡的权力结构C.对美国宪法持明确的否定态度D.忽视了1787年宪法的世界影响28.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的追求。
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29.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C.内阁掌握行政大权D.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30.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
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
”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人文班历史试题答题卡述科学准确,史论结合;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封面。
仔细观察该封面的主要图片信息,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政治混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
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其影响。
(2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
(8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DDDA BDBCD CDDAD BCDBC ADDBA BCBBA二、非选择题:31.可以从秦始皇与伯利克里采取的措施、皇帝玉玺与实施陶片放逐法里的陶片、民主与专制的对比等角度切入拟定论题。
阐述则可涉及原因、具体内容、东西方政治状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