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语文《大雁归来》教案【五篇】
【导语】《⼤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曲⽥园牧歌,引⼈向往,发⼈深省。
⽆忧考⼩编整理了⼋年级下册语⽂《⼤雁归来》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知识与能⼒⽬标 1、学习本⽂抒情的语⾔。
2、了解⼤雁的⽣活习性,体会作者对⼤雁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拟⼈⼿法描写⼤雁。
(⼆)过程与⽅法⽬标 1、体会本⽂的写作特⾊。
增强语感,提⾼语⾔表达能⼒。
2、训练学⽣们概括能⼒、理解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 培养学⽣热爱⾃然,珍爱野⽣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本⽂浓郁的抒情⾊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中表意含蓄的⼏个难句,体会本⽂的写作特⾊。
教学⽅法 朗读、⾃主、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 学⽣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每当萧枫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霜天,时常可见到⼀群群⾃北向南飞⾏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列,单⾏横空,宛如⼀个“⼀”字,双⾏交叉,形成⼀个“⼈”字,如纪律严明的军队般,⾏动划⼀。
今天我们学习《⼤雁归来》,看看这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雁的记忆。
⼆、新授课 (⼀) 课⽂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籍课⽂背景知识 1887年,在美国密西西⽐河畔的⼀个⼩镇上,有⼀个活泼可爱的⼩男孩降⽣了。
和我们在座的男⽣们⼀样,从⼩,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后,他考⼊了耶鲁⼤学的林业系,并在⼤学毕业后研究起了⾃⼰从⼩就喜欢的⼟壤、森林和野⽣动物。
46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种⽣活⽅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个被⼈们遗弃的沙⼦农场,带着家⼈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屋,这⼀住,就是⼗⼏年。
在这⾥,他亲⾃动⼿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态平衡; 在这⾥,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长,思考着⼟地的命运……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公是谁了? (⼆)、整体感知 学⽣快速阅读课⽂,概括要点,把握⽂意:提问: 1.作者对⼤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雁哪些个性特点? 明确:⽂章描写了三⽉⼤雁的归来,觅⾷前后的鸣叫,孤雁,四⽉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集会。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大雁归来》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大雁归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散文,通过描绘大雁归来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课文语言,以及领悟课文主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品味课文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并启发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课文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课文语言。
2.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大雁归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讨论: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品味课文语言。
4.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感悟:引导学生从课文细微处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6.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作者:xxx时间:xxx地点:xxx事件:大雁归来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二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大雁归来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雁的特点和迁徙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科学知识。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教材《大雁归来》。
2. 多媒体设备。
3. 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张大雁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雁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见过大雁吗?你知道大雁为什么要迁徙吗?
Step 2 学习课文
1.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Step 3 分组合作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于大雁的话题,例如:大雁的迁徙路线、大雁的生活习性等。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好相关的资料和展示方式。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观点。
Step 4 思考与表达
1. 教师提问:你觉得大雁的迁徙现象对人类有什么意义?为什么?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或者引用课文中的句子。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材分析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学生往往聚焦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注重对文章结构、条理和线索的分析,指向对“说明"这一文本特点的把握,这是必要的。
但过度拘泥文体,仅仅以把握说明性内容为目的的组织教学,容易使得学生对其他方面内容关注不足,如情感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多方面、多角度解读文本知识,引导学生在把握说明性内容的同时,在情感上受到触动,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改变学生的思维,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在语言赏析方面也有一些积累,对于文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的赏析还是可以的,但对于赏析的步骤还要加强练习。
目标导航1. 通读全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2. 精读段落,欣赏文章的抒情笔法;3. 品读“我们”,感受作者的浪漫情怀。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很多诗句都借助“大雁"这个意象来表达去国怀乡、离家思亲的感情,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但是,在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笔下,大雁却别有情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雁归来》。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雁1.速读课文,勾画有关“大雁”关键知识的语句,概述“大雁"的习性。
(1)大雁归来的时间:三月。
(2)大雁飞行的特点:路线是笔直的,距离200英里。
(3)大雁的栖息地:池塘、沼泽等。
(4)大雁喜欢的食物:玉米粒。
(5)大雁组队的特点:常以六只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6)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7)孤雁一般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2.结合课文旁批4,认真阅读课文7、8段关于“孤雁”的观察研究,同桌合作,分别找出作者观测到的现象、推测分析得出的结论。
旁批4:观察、推测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word版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word 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引1.课前预习: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2.情景导入:猜谜语: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多媒体呈现)。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大雁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多媒体呈现大雁相关资料及大雁飞行来了。
事业都,各种利,百二年,太守。
职到巴,滕子庆历四年的春天京被降陵郡做到了第政事顺姓和乐荒废的兴办起1 / 7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
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去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
图片)秋天到了,大雁南飞;春天到了,大雁归来;《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3、简介作者及作品。
二、整体感知本文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感知其知识性的特点。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优秀8篇)《大雁归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揣摩语句,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法,读懂文意,读出情感;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本文的文体;延伸拓展法:通过写和说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目标:能独立的制作课件,熟练的操作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重、难点:本文是一篇知识性散文,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有点难度,因此“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准备:1、老师:(1)认真研读教材,深刻理解文意,并能在不借助任何教辅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然后参考教辅资料、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阅读《沙县年鉴》,了解本课的创作背景。
(2)精心制作课件,能清晰地反应整个教学流程。
2、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利用工具书处理本课中重难词语,如“缄默”、“目空一切”、“蹼鹬”等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月,积雪融化,可以追逐臭鼬(yòu)的足迹,在无冠山雀的身上找脚环。
.。
.。
.二月,开辟菜园,劈开一根有八十多岁、被雷击倒的栎(lì)树,生火取暖。
.。
.。
.四月,贫瘠的农场有时会遭遇春洪的袭击,葶苈(tíng lì)开遍小洲,还可以观看雄山鹬(yù)的空中舞蹈。
.。
.。
.五月,聆听从阿根廷归来的高地鸻(hèng)的飞行之歌。
.。
.。
.六月,到深潭游泳,在溪边钓鳟(zūn)鱼。
.。
.。
.师生抢读大屏幕上的文段。
同学们看,这些文字有点像咱们平时写的什么?(生:日记)这其实就是观察月记,是美国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著的一本叫《沙乡年鉴》书的一小部分(书名板书在副板)。
别小看这书,它可是被称为生态文学的圣经。
大家再看大屏幕,发现什么问题没?(生:少了三月)为何单单少了三月?因为三月大雁归来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8篇(部编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积累关于大雁的一些科学常识。
2、品读课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1、体会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2、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每当萧瑟的秋季,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常常组成整齐的行列,划过天空,在蓝天留下美丽的诗行。
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雁的生活习性。
2、大雁的生活习性,在文章中又写到了哪些内容?三月,大雁归来;大雁的觅食;大雁的集会。
3、跳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是怎样的大雁?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归来的大雁孤独的大雁春天觅食过程中鸣叫的大雁四月夜间群居的大雁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4、再一次跳读课文,找到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表明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5、请你把文中具体描写大雁的句子连缀成文,来读一读,感受画面,感受美。
三、课文探究1,作者用如此优美的语言来描写大雁的归来,他想告诉大地上的我们什么呢?2、在同学们讨论发言之后,介绍《沙乡年鉴》的相关内容。
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
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四、课文拓展1、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2、一行大雁乘风而起,那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看配乐图片,介绍画面(注意说明的顺序)。
3、展示、评价。
五、课后作业1、请从课后“读读写写”中任选五个词语,写一段话。
语言要生动,字数在150左右。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篇2【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创作的一篇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于一体的科学文艺作品。
八年级公开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八年级公开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能力目标: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 了解本文作者;2、了解有关大雁的一些知识;3、学习本文拟人的写法、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过程方法目标:⑴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作者及《沙乡年鉴》的资料,使学生预先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及成就,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对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作者情怀很有帮助。
⑵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多媒体技术运营造学习氛围,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共同互动的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享阅读收获。
通过创作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2、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887 年,在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上,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降生了。
从小,他就喜欢去野外玩耍。
长大后,他考入了耶鲁大学的林业系,并在大学毕业后研究起了自己从小就喜欢的土壤、森林和野生动物。
46 岁那年,他成了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管理系的教授。
人生之路对他来说,可谓是一帆风顺、前景灿烂。
谁也没有想到,他,却选择了另一种生活方式。
两年后,他买下了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们遗弃的沙子农场,带着家人住进了农场破旧的小木屋,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已经猜到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了?(利奥波德)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他是一位热心的观察家,敏锐的思想家,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
《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这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其文笔优美,思想深刻,被誉为“绿色圣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大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阅读与理解,重点词汇、句子解析,文章主题与写作特色分析,以及拓展练习。课文讲述了作者对大雁生活习性的观察,以及对大雁归来的期盼与喜悦。教学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1.掌握课文生字词,如:迁徙、宿营、嗥叫等;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较为内向,发言不够积极。为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自信心。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优化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生态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2.阅读理解:分析课文描绘大雁形象、生活习性的句子,理解作者对大雁的情感;
3.分析文章主题,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大雁的观察,表达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4.学习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拟人手法、生动的描绘等;
5.拓展练习:以课文为基础,进行仿写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和反思本文将介绍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和反思。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课文《大雁归来》的主题和情节。
2.能够理解课文中大雁的相关习性和迁徙路径。
3.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归纳法和分类法进行分析和整理推理。
2.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观点。
3.能够倾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观点。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2.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观念,强化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导入环节1.教师呈现一张大雁的图片,并激发学生对大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大雁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简单的知识点串联。
提高环节1.听歌环节:播放一段和大雁相关的歌曲,让学生感受大雁的飞翔,使学生更贴近课文主题。
2.朗读环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梳理课文的情节和主旨,并思考课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解之处。
3.分组探究:按小组分工,在课文中寻找大雁的相关知识,讨论大雁的迁徙规律、路径,以及大雁对人类的影响等,并互相分享,梳理信息及规律。
实现环节1.表演环节:学生分组表演有关大雁的知识和调查成果,提供自己的思考见解。
2.互动交流环节:展示学生成果,互相交流归纳归纳规律,开展一定程度的口头互动、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归纳环节1.总结核心知识点:总结所了解的大雁迁徙的相关知识,梳理有关文言文中的知识点,并把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相连结。
2.反思与评价: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进一步思考大雁这个群体中存在的深层次意义。
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需要进一步总结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今后改进的方法:1.教师需要建立正确的导学和应用环节,构造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模式。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授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雁归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又抒发了作者的爱鸟情怀。
从写作上来说,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
作者以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从而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3、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4、体会文章浓郁的抒情色彩。
过程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多种途径搜集材料,培养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资源共享的习惯。
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握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爱鸟情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鸟儿的诗人情怀,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真爱野生动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结合语句和写作特色入手,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探究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深刻体会作者的“爱”之情怀。
教学方法与策略演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带给学生更真实的情景,运用ppt课件演示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味语句和写作特色,体会全文情怀。
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展示台、小视频等。
学生:1、阅读课文,基本了解文章的内容;2、查找并搜集有关大雁的科普文章、图片、诗文等资料,课前互相交流;3、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在答疑本言的运用和生动的描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教学背景《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属于记叙文体裁。
本篇课文通过一个乡村故事展现了农民对大雁的深情厚意,并以此引导学生关注小生命的扑朔迷离之处。
通过这篇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加深对乡土文化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大雁归来》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理解小生命的可贵,并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情感渗透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爱,引导学生培养乡土情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教学内容•课文内容:《大雁归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词汇和表达:辞令、河畔、人烟、高远、缀满、繁忙、侨胞、光景、如期而至、遍地、唯一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体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的关爱三、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供词汇解释和语言表达的指导。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内涵。
•阅读法: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堂朗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大雁归来》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对乡村文化和自然关系的思考。
步骤二导入课文1.教师播放一段与乡村田园景色相关的音乐,唤起学生对乡村的向往之情。
2.教师出示与乡村景色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步骤三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标记和划线,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和故事情节。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学习词汇和表达1.教师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通过幻灯片或板书的方式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记忆和掌握相关的表达方式。
步骤五理解课文主题和情感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整体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内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学生讨论交流。
4.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
嚷着发出邀请。
5.那接着而来的低语,是它们在论述食物的价值。
(三)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
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
法
情
感
态
度 通过分享作者的发现之乐,理解全文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
与 思想,从而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意识。
价
值
观
1、通过体会课文语言浓浓的抒情色彩,来体会读者笔墨中饱含的深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
情,增强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朗读 讨论 合作探究
5、为什么说大雁单调的数字也能激发我的伤
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的能 力,锻炼口 语交际能力
感?
课
中
6、挑战自我,选择题号,品味语言。说说你选出
练
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习 作
a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 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培养学生对 语言的感知 能力
业
b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
动划一。今天我们学习《大雁归来》,看看这篇文章能为我们增 添哪些有关大雁的知识。
二、作者及《沙乡年鉴》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
《沙乡年鉴》是享誉世界的美国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
逝世后出版的著作。它问世于 1949 年。
教 作者
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7《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大雁归来》教学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激发情感,珍爱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观察笔记。
二、作者作品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林业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
在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大自然的威力,也可以看出他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他的主要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为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整体感知,理清顺序(一)快速阅读全文,完成两个任务:1、梳理文中与大雁北归有关的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请同学们按照段落顺序来汇报:1、大雁是报春使者。
2、大雁定期迁徙。
3、11月份大雁坚定不移地向南直线飞行。
4、3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就喧嚷。
5、爱寻觅玉米粒。
6、孤雁飞行和鸣叫很频繁,声调忧郁。
7、雁群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常以六或六的倍数列队飞。
8、4月的夜间,大雁在沼泽中集会。
9、白头翁花开的时候,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10、大雁的迁徙是全球性的。
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从11月、3月、4月、白头翁花开的时候(5月份)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大雁归来的过程。
(二)这是一群的大雁友好、热情开朗、活泼、乐观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具有联合观念过渡句:你看,就是这样的一群大雁怎能不令作者极力热爱和热情讴歌呢?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怀“爱鸟者"是作者对自己的称呼,“爱”字贯穿全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优质课 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雁南飞北归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寓意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分析一些简单的文学作品。
但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敬畏之情可能还较难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难点: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命敬畏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
2.图片: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想象。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课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如:展示一些关于大雁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大雁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如:课文描绘了大雁的哪些生活习性?作者是如何表现大雁的这些习性的?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大雁归来》。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知道保护大雁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会关爱动物,提高环保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2)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珍惜友谊,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大雁归来》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知道保护大雁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诗歌《大雁归来》的文本、图片、音乐等。
2. 教学道具:大雁模型、图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资料、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大雁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雁。
(2)简要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引出诗歌《大雁归来》。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讨论诗歌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大雁,提高环保意识。
5. 诗歌拓展(1)欣赏其他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1)回顾诗歌《大雁归来》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
《大雁归来》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大雁归来背后的生态意义;(2)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爱意识;(3)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动物的意识;(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简介:《大雁归来》是一篇描绘大雁迁徙的散文,作者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大雁归来时的欢腾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雁迁徙的景象,引起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关注大雁归来背后的生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3)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享讨论成果,互相学习。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大雁,体会迁徙过程中的艰辛与欢乐;(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珍惜和保护动物。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4. 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程度;5.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2. 大雁迁徙的图片或视频;3. 生字词卡片;4. 课后作业评价标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大雁迁徙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大雁归来的场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科学观察笔记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2.筛选、整合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提高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3.赏析本文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浪漫情怀。
4.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意识,建立对大自然万物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观察笔记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抒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于大雁的情感。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横跨大洋,飞跃大海,穿过黑夜,冲破雾霭,只为会到你的身边。
鸟的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种对于回归的承诺。
美国作家利奥波德,通过对大雁长期的仔细观察和认真研究,写下了一系列的文章,收获了许多感悟。
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大雁归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雁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从文章中,你获得了哪些大雁的知识?3月大雁归来,预示着春天也就到来了。
(1段)大雁定期迁徙(2段)11月份大雁南飞,飞行路线是笔直的。
(3段)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7段)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8段)4月的夜间,大雁在沼泽中集会。
(9段)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集会也就逐渐少下来。
(10段)每年三月,大雁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进行一年一度的国际性的大雁迁徙活动。
(12、13段)三、解读课文,想象雁语,感受大雁形象1.这篇文章不仅介绍了许多大雁的知识,还集中描写了大雁的鸣叫声,请同学们把它们勾画出来。
【请大家前后排小组合作,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来“翻译”大雁的语言。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提示:要找出所有描写大雁鸣叫的句子,下列句子,要引导学生指出大雁品格。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内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中的大雁形象。
2.揣摩语言,欣赏作者的抒情笔法。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培养和激发珍爱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大雁生活习性,体会大雁形象。
2.体会本文浓郁的抒彩。
3.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点句子。
教学步骤预习检测字音字形理解词语导入,体会中国文化中的大雁形象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还的候鸟。
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成语:鸿雁传书)。
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情思。
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咏雁作品。
展示与雁有关的诗句。
大雁:五常俱全(仁、义、礼、智、信)雁之仁:一队雁阵当中,壮年的大雁会照顾老弱病残,不抛弃伤病的大雁。
雁之义:雁一夫一妻,从一而终,失偶的孤雁,往往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情义深深。
雁之礼:雁阵由老雁领头,小雁在中间,互相照应,既有等级差别,又协作有序,有儒家的礼仪风范。
雁之智:大雁警惕性很高,休息时,会派一两只大雁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出警报。
雁之信: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春天北往,秋天南来,顺时迁徙,从不爽期,被古人当做标志性物候。
二、初读课文,体会本文中大雁形象本文中的大雁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从____读出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大雁。
●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开朗、活泼、乐观●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具有联合观念三、再读课文,梳理内容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了大雁?十一月南飞的大雁(3)三月的大雁(4)大雁归来的情景(5)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6)孤雁(7、8)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9)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大雁。
精读,品味语言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写出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它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下《大雁归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关于大雁归来的知识,反思“事理说明文"的定位。
2. 通过大雁低语、玉米地觅食、沼泽地集会鸣叫三段细节描写的品读,理解作者“土地共同体”的伦理观。
3. 通过大雁联合的联想,深入思考“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4. 帮助学生树立“地球共同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大雁低语、玉米地觅食、沼泽地集会鸣叫三段细节描写的品读,理解作者“土地共同体"的伦理观。
教学难点:通过大雁联合的联想,深入思考“人类共同体”的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地球共同体"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阳春三月,又是候鸟启程的日子,燕子南飞,大雁北归,我们头顶的天空又多了一道风景线。
生态学杰、环境保护主义利奥波德在他美国北部的沙乡农场,翘首期盼板书:大雁归来二、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征屏显1:说明文的特征第一,以传递信息“使人知”为写作目的,这是说明文文体的核心特征;第二,以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为主要内容;第三,以下定义、分类别、作比较等具体的说明方法为主要表达方式;第四,语言风格平实客观,普遍追求“说清楚"而非“说得漂亮”。
找出文中最像说明文的语段或句子,并说说你从中获得关于大雁的哪些知识。
预设:1—2,大雁准时归来;3,大雁是笔直飞行的;5,3月,沙乡农场的大雁开始归来,数量很多;7—8,孤雁很忧郁,大雁过着群居生活;9—10, 4月,沙乡农场大雁最盛,5月份,沙乡的大雁会减少;12,每年3月,大雁开始联合迁徙。
板书:定时、直行、群居、联合、随着时间推移,大雁在沙乡的情况。
屏显2:单元单元导语指出: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事理说明文侧重对事物内部事理的阐释,包括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发展、关系以及背后的原理、规律、机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大雁归来》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能力;揣摩语句,增强学生语言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凋零迁徙缄默窥探雾霭狩猎顾忌目空一切
2.情景导入:
猜谜语:天空捍卫小飞军,井然排列人字形。
冬天朝南春回北,规规矩矩纪律明。
打一动物(大雁)(多媒体呈现)。
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大雁是怎样一种动物呢?(多媒体呈现大雁相关资料及大雁飞行图片)秋天到了,大雁南飞;春天到了,大雁归来;《大雁归来》在作者利奥波德这位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了细致地观察和认真地研究后,向我们展现了大雁的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和作者的那颗爱鸟之心。
3、简介作者及作品。
二、整体感知
本文融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于一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感知其知识性的特点。
学生读文并思考问题: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方面的介绍,作者笔下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1)三月春暖北飞(2)飞行路线很直(3)雁队以六为组(4)孤雁时常哀鸣(5)雁过群体生活
三、质疑探究
1.品味形象性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大雁活动进行描绘的语句,体会写法及作用。
教师指导:通过诵读、比较的方法感悟品位语言的形象性。
学生合作探究。
明确:
(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例如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者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2)多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例如①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③春秋两季大雁举动对比。
(跳读3、4、6、9段)
明确:①飞行姿态不同:秋天的大雁“高高地飞”、“坚定不移地向南直达大湖,春天的大雁“低低地穿行”、“拐来拐去”等;②鸣叫声不同:秋天的大雁“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春天的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等;③觅食神态不同:秋天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行色匆匆,忐忑不安;春天的大雁“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神态自若,怡然自得,不再偷偷摸摸。
2.感受抒情性
(1)作者从哪些方面对大雁进行观察,饱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教师指导:从作者观察大雁的行动和对大雁活动描写的语言入手,找出作者对大雁的感情的主线。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①对大雁的报春感到欣喜,把春雁的数目看作农场春天富足的标准。
②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的钦敬。
③喜欢倾听大雁集会时的各种鸣叫,认为那是她它们乐此不疲的辩论。
④对孤单的大雁感到哀怜,表示对枪杀者的反感和痛恨。
⑤赞叹大雁具有人类所不及的联合观念。
以上各个方面都表现了作者的爱鸟之心,“爱”字贯穿全文。
(2)结合课后练习二,进一步体会作者感情,感受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学生朗读体味。
明确:(多媒体呈现)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它们是春天的使者。
)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了春天,欣欣向荣。
)
③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春分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极,生育小雁。
迁徙中的大雁,它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
4.小结:师生对以上教学内容加以总结概括,明确本文的写作特色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
四、把握主旨
我们体会了作者的爱鸟之情,下面,我们进一步深悟这种感情。
1、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了春秋两季大雁举动的不同?为什么两次作这样的对比?
两次对比写出狩猎给大雁造成的影响,暗表人类的愧疚,暗显文章主题。
2、作者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大雁,为什么?(春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齐读第4段。
3、齐读并体会最后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品味“洒”、“有益无损”“野性”“诗歌”等词,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给人类带来无穷的乐趣。
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
4、作者是如此喜爱春雁,他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这一数字很准确,它蕴涵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爱鸟,观察细致等)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学生回答)你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人吗?(学生回答:
环保主义者)
5、介绍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48岁那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就是“沙乡”。
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
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
6、作者称呼大雁前用了哪个词?(我们)从“我们”这个词你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平等,亲切,大雁就象朋友,或者说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
)说明作者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
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呢?
明确: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给鸟以自由的生存空间,平等和谐地共处,人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他们。
对鸟是这样,对待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呢?也应该是这样。
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是这样阐述的:“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的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
”“人不仅要处理好跟人的关系,跟社会的关系,还要用道德的观念,对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这就是大地伦理学。
即敬畏生命,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多媒体呈现)
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
如果你能作到这些,就是一个爱鸟者,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
五、课外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勇敢、坚毅、友善、亲情、联合、聪明)(多媒体呈现)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
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
(多媒体呈现濒危动物图片)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七、作业布置:
1、收集有关“雁”的诗句。
2、如果老师请你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做一件为所能及的事,你准备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