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下册《雨巷》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雨巷教案(多篇)

雨巷教案(多篇)

雨巷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雨巷》创作的时期背景,解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对诗歌的影响。

探讨诗人戴望舒的生活经历,分析其个人情感与诗歌创作的关联。

1.2 作者简介戴望舒的生平介绍,包括其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文学成就等。

分析戴望舒的文学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解析《雨巷》的诗歌形式,包括诗行、韵律、意象等。

探讨诗歌的结构布局,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表达。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雨巷》中的主要意象,如雨巷、油纸伞、姑娘等,及其象征意义。

探讨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孤独、希望、爱情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语言艺术分析《雨巷》中的语言运用,如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法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创造独特的诗歌氛围。

3.2 意象艺术分析《雨巷》中的意象创造,如雨巷的幽深、姑娘的柔美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运用,传达内心情感与思考。

第四章:诗歌教学设计4.1 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如学生能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象等。

4.2 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步骤,包括导入、讲解、讨论、创作等环节。

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创作法等。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方法,如学生诗歌创作、课堂讨论等。

提出评价标准,以及对学生的鼓励与反馈方式。

5.2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探讨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与创作能力。

第六章:诗歌情感与审美6.1 诗歌情感分析深入探讨《雨巷》中所蕴含的情感,如孤独、期待、忧郁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

6.2 诗歌审美鉴赏分析《雨巷》的审美特点,如意境、音乐性、画意等。

引导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背景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雨巷》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其与社会历史的关联。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2. 分析《雨巷》中所运用的象征、意象等诗歌技巧。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4. 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2.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迷惘、感伤、孤独等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导入部分:通过展示一些雨巷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诗歌的作者。

2. 新课呈现:
- 讲解戴望舒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

- 分析《雨巷》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如“雨巷”、“丁香姑娘”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象征手法、音乐性等。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总结: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4.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雨巷》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雨巷》教案八篇

《雨巷》教案八篇

《雨巷》教案八篇《雨巷》教案八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诵读中感悟诗歌意象,把握思想情感。

2.朗读、背诵全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习诗歌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跟随日本著名作家青冈卓行披文入里,从独特的视角欣赏到了维纳斯雕像的神韵之美,也学会了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欣赏艺术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审美眼光,走进戴望舒先生朦胧优美的诗境,沐浴诗的光辉,接受诗歌艺术的陶冶吧!【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戴望舒1.请一位同学根据预习简要介绍戴望舒,另一位同学予以适当补充2.教师精要简评(屏幕显示)二、走进“雨巷”—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情调,理清思路,1.教师明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情感.重点字音检测(课件展示)2.个性化朗读(1)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安排两位同学读全诗)(2)阅读评议学生讨论交流朗读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3)学生在评议感悟的基础上再次朗读,展示阅读。

3.播放视频:江南雨巷、《雨巷》诗朗诵学生观看视频,听配乐朗诵,整体感知诗歌4.交流视听感受,学生结合预习谈谈自己对诗歌的整体感受。

(1)从诗文中看到了什么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2)从诗文朗诵及视频画面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调?(朦胧、忧伤、凄婉动人)(3)理清诗文思路[找出体现思路的语词](教师依次逐步屏显下列内容)我希望逢着丁香姑娘走近我(追求)飘过我身旁到了篱墙(照应)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姑娘(继续追求)思考讨论诗歌意象虚幻性。

问题:诗中的情境意象是以怎样德方式出现的?[学生答问]:“希望”一词自始至终,表明诗中情境只是作者在迷茫状态下的虚幻追求“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课文《雨巷》教学设计1一、导入在江南水乡之中,有一条悠长而寂寥的小巷,在这条小巷里,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心声。

他的心声到底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这位青年的诗人,与他一道去领略那江南小巷的风景,去追寻那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初步感知这首诗歌,看看这首诗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划出这首诗歌的节奏)(播放《雨巷》的朗读音频)师:欣赏了这首诗歌的朗读音频,有谁能来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受?它是欢欣喜悦的呢?还是忧愁哀怨的呢?生:忧愁哀怨。

师:没错,这首歌从头到尾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说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为忧伤、哀怨。

既然这首诗歌的情感基调是忧伤哀怨的,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应该读出这种情感。

下面就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出忧伤哀怨的感觉。

雨巷……师:同学们很有朝气,但缺乏点忧怨的感觉。

我们再来一遍,希望大家在这次朗读的过程中把语速放慢一点,语调低沉一点,读出诗中忧愁忧怨的感觉。

师:好。

大家这遍朗读得特别好。

由此呢,我们也可归纳出一条规律:就是我们在朗读一些表达忧愁哀怨情感的诗歌时,应该语速放慢,语调低沉。

事实上,在诗歌朗读中,我们除了要注意语速语调之外,还应该注意一些节奏与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比如第一节中的两个“悠长”就可以拖长一点,更体现时间延续;第二节中三个丁香,第一个丁香是表姑娘的外表美,可以读得轻快一点,第二个丁香是表姑娘的芬芳和高洁,所以我们可以把声音拖长一点,让声音在空中回荡,读出那种心驰神往的感觉,第三个丁香既是表姑娘的忧愁,则要把声音压得低沉,表现心中的愁绪;在第五节中有两个“远了”,第一个应读重一点,而第二个则应读轻一点,读出姑娘虚无缥缈地走远的感觉。

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

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

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实用的《雨巷》教案四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训练朗读和揣摩诗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情境美,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对于现代诗歌,高一新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朗读上有一定的语感,但在读出情感、品味意象、领悟诗情等欣赏实践上仍有欠缺。

特别是对《雨巷》这种象征主义诗歌,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引导他们在情感形象的具体描述中理解其象征意义,如何引导他们借助想象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情感,与之共鸣,是课堂教学中需予以关注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训练朗读,揣摩词句,感受诗中形象和情感。

难点:感悟“丁香姑娘”、“雨巷”究竟有何喻指或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遥望雨巷煽情激趣1、导入语:在细雨如丝的江南,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里,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静默地彳亍而行……这美丽的画面,就出现在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中,今天我们就随戴望舒一起走进这《雨巷》。

2、作家作品: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戴望舒还是新月派(1923年成立)的代表,创立人不满足于新诗的只有浪漫,而努力地追求新的格律。

雨巷语文备课教案6篇

雨巷语文备课教案6篇

雨巷语文备课教案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雨巷语文备课教案6篇雨巷语文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2、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初步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对诗歌情感基调的把握,理解全诗的意象。

【教学设想】以朗读为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全诗,在讨论与交流中,结合教师的分析解说,学生能够把握诗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象。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男生1):你说你曾一度迷失在无边的诗海,寂寞地被困在冷冷的雨季,只因在雨中相遇的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孩,只因伞下那双透明闪亮的双眸,嘴角轻含的淡淡忧郁,呵!结着丁香一样幽怨的女子,竟使你许久不曾开启的心房,如花般静静地绽放。

(男生2):哦,女孩,你难道真是从中翩然而至,在这寂寞的雨季来唤醒我沉睡已久的心灵。

要我怎么形容你的清纯与美丽,如果你瞬间消失,我也不会惊奇,因为你的出现已是奇迹。

如果你真的就此消失,我会于古朝的画中寻你,于幽幽的池边画你,尽管我色彩的笔天边勾勒你丁香花一样的心事。

(女生1):轻轻的,我穿过雨巷,穿过绵绵的情诗,就这样来到飘浮着丁香花淡香的雨季,你不必惊讶,也不要多问,我只想跳出发黄的诗页,我只想在丁香花盛开的雨季,重温在深巷中徘徊的忧郁。

尽管它只会存在于这个雨季。

(集体):是谁,曾经用美妙的文字,叙我成温柔忧郁的佳人;是谁,用甜甜的木萧,奏我出丁香一样的芬芳;是谁,用流音的古筝,弹我成千年的红颜知音。

(师):呵,丁香般的女孩,那是你转身离去时的那一声幽幽的叹息和你明亮的眼眸中那一层淡淡的忧郁,它们已经幻化成永不消失的身影,永远留在了每一位爱诗人的心里!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一起走近那丁香般结着愁怨的姑娘!二、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

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他的代表作还有《我用残损的手掌》,诗集《望舒诗稿》《望舒草》《我底记忆》。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诗作呈现出孤独抑郁、消沉的特点。

雨巷教案(精选多篇)

雨巷教案(精选多篇)

雨巷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雨巷》创作的历史背景,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对诗歌的影响。

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雨巷”景象与当时社会现实的联系。

1.2 作者简介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探讨戴望舒的个人经历如何影响了《雨巷》的创作。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雨巷》的韵律、节奏和押韵,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音乐美。

讨论诗歌的结构特点,如章节、句式和意象的运用。

2.2 意象与主题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雨巷”、“油纸伞”等,探讨它们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如孤独、渴望、爱情等。

第三章:诗歌艺术特色3.1 语言艺术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语言美。

讨论诗歌中的词语选择和句式构造,如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3.2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语言和节奏等手法表达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四章:诗歌与文化背景4.1 时代背景分析《雨巷》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如社会变革、文化冲突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4.2 文化影响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雨巷、油纸伞等。

分析诗歌如何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塑造了诗歌的独特风格。

第五章:创作与欣赏5.1 创作启示分析《雨巷》的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激发创作灵感。

探讨诗歌创作中的技巧和心得,如观察生活、运用意象等。

5.2 欣赏与评价引导学生欣赏《雨巷》的优美诗句和意境,提升审美能力。

鼓励学生对诗歌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雨巷教案(精选多篇)第六章:诗歌与生活6.1 生活与创作分析戴望舒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雨巷》这样的诗歌。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6.2 诗歌与现实探讨《雨巷》中的“雨巷”景象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如何反映现实。

雨巷教案【优秀8篇】

雨巷教案【优秀8篇】

雨巷教案【优秀8篇】雨巷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诗歌重在朗读,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也被称为“美读”。

本课旨在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意象入手分析意境,抓住情感基调,探究诗歌的内涵及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诗无达诂。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贯彻“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重难点: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上课前发一张草稿纸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及疑问,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留待下节课或者课后探讨。

导入课文一、朗读体会1、自由诵读。

2、再读一遍(可默读可有感情的读出声来),边读边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直觉感受,原初体验。

读一篇文章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和精神上的影响,请2~3名同学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3、尝试性“美读”,揣摩朗读技巧。

学习诗歌的重要途径就是“美读”,读出感情来,读出技巧。

上单元的“点击链接”里提到了“朗读的要领”,请尝试一下,揣摩朗诵的技巧,读出美感来。

①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教师和学生评点)②听录音范读;(提示学生看有没有新的感受,记在纸上)③学生再读;(可齐读,尽量模仿范读的节奏和技巧,体会感情)二、进入诗歌(一)探究诗歌鉴赏的一些方法我们前面学了几首诗歌,做题也见过很多诗歌鉴赏的题型,你是怎样阅读鉴赏一首诗歌的?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可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意见,通过代表交流,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教师应着重引导而不是讲解,并且善于激发学生的疑问。

为避免场面失控或者意外情况发生,影响课堂气氛或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素材备用。

)1、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可制成卡片或者幻灯片)2、诗歌意象和意境(什么是意境?什么是意象?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其达到的表达效果?)《雨巷》的意境分析:“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朦胧)《雨巷》运用了哪些意象:“我”、“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3、情感基调(可通过诗中的反映感情色彩的词语进行分析)4、表达技巧(着重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什么是象征?几个主要的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5、诗歌的内涵(此诗的内涵可从多角度分析)在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感伤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以象征的手法抒发了诗人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愁怨的失望的复杂情绪。

【精选】《雨巷》教案4篇

【精选】《雨巷》教案4篇

《雨巷》教案【精选】《雨巷》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巷》教案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巷》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重点;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

2.问题法。

3.演绎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雨巷》歌曲,把学生带入诗歌情境。

听的过程中简单了解作者及知识背景。

二.朗读,整体感知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1)问:读完这首诗歌,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感情是什么?低沉幽怨(诗歌的基本感情往往称只之为基调)(2)问:怎样才能读出这种忧伤的感情呢?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2.学生配乐朗读并点评(注意表现低沉幽怨情感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听录音,进行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忧伤的意境。

重点:理解和欣赏意象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可结合熟悉的诗歌简单了解意象)这首诗写得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许多意象,并感觉那朦胧飘忽的,缠绵哀怨的意境。

可轻声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教师可提示理解和鉴赏方法:①分析意象包含了那些哪些信息?(意象本身有什么样的特点?)②结合全诗的内容去分析理解。

雨巷。

那幽深弯曲,窄得只能容下一人一车的小道,班驳古老,给人一种神秘感,具有特殊的魅力。

在江南小镇,这样的小巷随处可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是那样的“悠长、寂寥”,它与凄冷的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个狭小阴暗的空间,似乎小而有形,又似乎大而无边,传递无限的愁绪和哀愁。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

《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雨巷》语文教案【精选4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巷》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鉴赏诗歌的方法:一、知人论世。

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意象:诗歌中蕴涵着诗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营造出的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或氛围。

(幻灯) 在诗歌中,由一个或几个意象所形成的氛围,这个氛围有一个特定的名称:意境。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营造了一个宁静,幽深,略带感伤的意境。

二、作者简介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发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代表就是《雨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短暂的一生,很不平静。

小时候一场天花,在他脸上留下疤痕,生理上这种缺陷,常常使他变成别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来在诗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还是常常受到来自同行的嘲笑。

文学上刚有点成就时,他喜欢上好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平,但并没有得到回应。

戴望舒以跳楼相要挟,较后勉强答应和他订婚,但要结婚条件是:要他出国留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迫于无奈,1932年他去法国,当时生活很困难,靠翻译生活。

《雨巷》教学设计4篇

《雨巷》教学设计4篇

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 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三、小结归纳: 1、怎样鉴赏现代诗歌? 明确:以意象为抓手,分析意象特征,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感 情。 2、在此基础归纳本诗主题。 通过丁香姑娘、雨巷、油纸伞等意象的,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婉而惆怅的意 境,抒发了诗人追求理想中的情人而不得的苦闷惆怅之情。 四、拓展延伸 总结:这堂课我们主要通过意象的分析,学习了《雨巷》这首诗。而优秀的 文学作品常常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请听歌曲《丁香花》,体会一下唐磊心中有位 怎样的姑娘? 结束语:据说这首歌的创作就受到了《雨巷》的影响。同时,这首歌的背后 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同学们课外可去查资料了解。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并用今天所学的意象分析法学习,领悟诗 歌的意境。 2、模仿《致橡树》、《再别康桥》或《雨巷》,仿写一首诗,注意意象的 选用。
人为什么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呢?→小组展示:诗人遇到或想象中的丁香姑娘是怎 样的呢?→走出雨巷拓展延伸”:以《雨巷》为例,创作一首意象诗。的过程进 行。
(2)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诗歌形式的音乐美、意境的朦胧美、 情感的含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和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味,了解诗歌借象征抒情的方法。 2、能有感情的诵读此诗。通过朗读品鉴,从作品中进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 3、学以致用,掌握诗歌借意象抒情、用语言传情的写法。 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完成前置性作业,包括生字词作 者简介写作背景等,再进行自主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中国现代诗歌《雨巷》这几天广州又下起 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的宠儿,古往今来,有很多美丽的诗 歌都是歌颂雨的,请几个同学说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艳晴方好,山 色空蒙雨亦奇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在中国的现代诗歌中的故事,也总发生在雨天。雨,总是会给诗歌增添几分 诗意、美感雨,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 把握,“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 那美丽而又朦胧的《雨巷》。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7课《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 雨巷)word教案

十七现代诗二首《我爱这土地》《雨巷》学习要求: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3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建议学时:二学时第一学时:熟读诗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第二学时: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一)学法指导1熟读并背诵诗歌,试着体会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二)知识积累1彷.徨(páng)寂寥.(liáo)彳亍..(chóu chàng)颓..(chì chù)惆怅圮.(pǐ)2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寂寥:寂静,空旷。

彳亍:形容小步慢走或时走时停。

颓圮:坍塌,倒塌。

3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其诗歌内容: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他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风格上: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 年。

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完整word版)《雨巷》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雨巷》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雨巷》教学设计寻找彷徨中的美丽——《雨巷》教学设计⑥回忆《蒹葭》中对“所谓伊人"的解读.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格式:丁香姑娘有___的特点,象征了____。

参考: “丁香姑娘”有冷漠、惆怅、美丽动人的特点,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恋人;也可能象征着诗人难以实现的美好理想。

(学生有多种解读,都应鼓励) 过渡:意象有如此丰富内涵,但意象不是随机选取,有机组合能更彰显诗歌主旨.3、意象组合之妙(10分钟)(1)缺失体验 针对诗歌最重要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假设缺失其中某个意象,意境有何变化?结合有关内容诵读感悟. ①缺失体验之雨巷 讨论:缺了“雨”会怎样?(淡了意境) 缺了“小巷”怎样?(少了背景) (结合3、4、5节诵读) ②缺失体验之丁香姑娘 讨论:缺了“丁香”修饰语又如何? (少了美感、淡了愁绪)(结合诗歌2、3、6节诵读) (2)情感体验 ①引导学生诵读首尾两节,抓关键词语,谈发现。

参考:首尾前后照应,只把“逢着”改为“飘过”。

②设疑:“逢着”和“飘过”能否互换?参考:不可。

这两节主要意象巧妙组合,渲染了从开始对美好理想的希望,到最后理想破灭的迷茫之情,诗人有失望但没有绝望.如更换,则情感颠倒,无法凸显主旨。

③有感情比较朗读首尾两节,体会希望和失望的感情。

展现板书:雨 巷解读意象。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尝试自我解决问题. 2、结合有关段落诵读。

3、学生比较朗读,体会“逢着”和“飘过”的情感变化.这个环节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通过缺失体验和情感比较体验两个环节后,学生更深刻体会到巧妙的意象组合对诗歌意境和主旨的推波助澜作用。

从而突破重难点.板书体现“雨巷”和“丁香姑娘"两个主要丁香 姑娘忧郁彷徨。

《雨巷》教案范文

《雨巷》教案范文

《雨巷》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学习颜婧瑶诗歌《雨巷》,了解其内涵和文化价值。

2、欣赏《雨巷》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3、提高学生的朗诵和初步的韵律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课文理解,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难点:对诗歌中的韵律的理解三、教学策略:本课采取“先阅读,后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意义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听到外面雨打窗户的声音,鼓励他们“听雨”一分钟,让雨声缓缓退去,介绍今天要学的诗歌《雨巷》。

2、自读课文、理解课文(10分钟)学生自读《雨巷》,并简单了解一下颜婧瑶的背景。

请学生思考:诗歌中雨是什么?雨巷是什么?雨声是什么?在“玻璃上/灰蒙蒙/一根小小的雨柱/悄悄向下溜”中,这一小节想要表达什么?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意义?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考如实地交流给他人。

3、欣赏诗歌(10分钟)老师每句话朗诵一下,并询问学生,他们觉得哪一句话最令人感动。

将学生对诗歌的赏析和感受记录在笔记本上。

4、审美体验(5分钟)请学生欣赏胡杨的照片,诗歌《荒城》的唱片和歌曲《荒城之月》,感受西北小城的淳朴与荒凉。

通过图片和歌曲,加强学生对西北荒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人身边事情的感悟,注重审美体验的教育。

5、韵律感的初步培养(10分钟)让学生朗诵《雨巷》,并教授如何区分和运用句式和韵律。

让学生自己画出每个句子的韵律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口吻解读其中的韵律。

6、巩固篇目理解(10分钟)请学生仿写这首诗歌,仿照它的句式和韵律编写自己的诗歌,或者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尝试在《雨巷》以上下功夫。

五、课堂练习请学生带笔记本在家里自己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课后反思学生的反思和老师的总结笔记。

七、总结通过学习《雨巷》,学生除了对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感知韵律,欣赏诗歌的能力。

这些都使他们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和热爱。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 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5《雨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 下册第六单元 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5《雨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人教版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诗歌散文欣赏阅读与欣赏15《雨巷》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雨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雨巷/戴望舒》是人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诗歌散文。

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巷的景象,并通过对雨巷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雨巷/戴望舒》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理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3.能够分析诗歌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中职学生,对诗歌散文的学习可能缺乏兴趣和理解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理解诗歌散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雨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雨巷的联想和感受,激发他们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雨巷的照片,并问学生:“你们对雨巷有什么印象?你们觉得雨巷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第二环节: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雨巷/戴望舒》,并理解诗歌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歌散文的节奏感和抒情性。

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诗歌散文与普通散文有什么不同?”、“你们觉得这篇诗歌散文的主题是什么?”第三环节: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例如,“雨巷”这个意象,通过描绘雨巷的景象,作者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雨巷这个意象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散文中的语言运用,例如对比、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脚步声”、“烟雨”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让雨巷更加生动。

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修辞手法给诗歌散文带来了什么效果?”第四环节:讨论与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诗歌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

中职语文雨巷教学设计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雨巷》这首现代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教学重点:1.理解《雨巷》这首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2.学会运用诗歌语言进行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

教学准备:1.课文《雨巷》的副本。

2. PowerPoint课件。

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下雨的图片和播放下雨的声音来引起学生对雨的感觉和联想,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平时下雨时会有什么感觉?2.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雨巷》的全文和诗人余光中的简介,并说明今天的课程将学习这首现代诗。

3.集体朗读(10分钟)教师将《雨巷》逐句分段让学生跟读,然后组织全班进行集体朗读。

4.文字理解(10分钟)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象。

5.情感表达(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让他们根据《雨巷》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写一段与雨相关的情感故事,并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分享。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教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情感故事,并点评一些优秀的表达。

2.意象描写(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诗歌中的意象描写,并解释其中抽象意象的具体含义。

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一段意象描写所表达的意思。

3.课文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雨巷》的结构和诗人的写作意图,并让学生就其中的其中一句诗句进行解读和思考。

4.写作训练(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或事物,并借助《雨巷》中的意象进行描写,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活用所学知识。

5.作品分享(10分钟)教师选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雨巷教学设计,学生除了能够学习中职语文书本知识外,还能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鉴于体育科的学科特点,相关教师可在此模板的基础上视需要增加栏目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第2课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难点: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问题,让你们分组讨论,现在就请各组委派一个同学把你们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
授课时间
第周星期第节
课题
雨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诵读与鉴赏
2、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听歌曲《雨巷》。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歌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这首诗歌写的比较朦胧,诗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具体鲜明的景物和人物,一切都是朦朦胧胧,飘忽不定的。但我们可以从诗里看到“丁香”,“姑娘”,“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的“我”等意象反复出现,并感觉到在那朦胧飘忽,缠绵哀怨的意境中,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诗人寂寥,愁怨,梦一般飘忽不定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这些意象。
4、段落分析
(一)(1)“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7)“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5、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
下节课把结果向大家汇报。
听完歌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示同学们去逐节理解诗意
检查同学们对意象、意境的掌握情况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6年施蛰存、杜衡创办《璎珞》旬刊,在创刊号上发表处女诗作《凝泪出门》和译魏尔伦的诗。1928年与施蛰存、杜衡、冯雪蜂一起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学,入里昂中法大学。1935年春回国。1936年10月,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
教师提问:这首歌给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
这首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的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诗人通过这首诗歌到底要表达怎么样的感情,看看与同学们的理解到底一不一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巷》,走进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中间穿插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要让学生把这首诗歌大致背出。)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2、3)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4)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5,6)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三、难读字整音
彳亍:(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四、请同学朗读诗歌。
五、听课件中的朗诵。
六、分析诗歌
1、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2、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