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⑵孰为汝..()()多知.()乎2.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⑴孔子东游东: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⑷问其故故:⑸孰为汝多知乎汝: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⑻孔子不能决也决: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其:⑵而日中时远也而:⑶孰为汝多知乎孰:⑷及日中则如盘盂则: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⑴⑵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⑶孰为汝多知乎!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8.用自己的话表述两个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观点(1):依据:观点(2):依据: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日中:⑵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1)(2)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请你谈谈本文对你的启示。
六年级下册语文 同步练习册《两小儿辩日》答案
• (2)不主动努力却心存侥幸,望不劳而获,是不 可能有真正的收获的。
拓展运用: 列子寓言故事《余音绕梁》
• 昔曹娥东之①齐,匮②粮,过雍门③,鬻歌④假
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⑤以其人弗去 ⑥。 • 韩娥向东到了齐国,路上缺少粮食,经过雍门时, 卖唱来换取粮食。韩娥离开之后,她歌声的余音缭绕 于房梁上,经过多日也没有断绝,左右的邻舍都认为 她没有离开。
同步练习册《两小儿辩日》70.71页 课前准备课文背诵
• 1.biàn yú cāng tāng
• 2.日初出大如车盖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3.(1)道
• (2)丘 仲尼 春秋 教育家
• 4.(1)吾 (2)予 (3)臣 (4)余
• 5.(1)一丝不苟 九霄云外 十万火急
• (2)两全其美 六神无主 八面玲珑
• 9.文章通过孔子无法判定两个小孩儿对太阳离 人远近的争论的故事,说明学无止境,即使博 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还反映了古人为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善于观察、独立思 考、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也告诉 人们,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 12.(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孔子不能决11也。
• C两小儿笑曰:“孰12为13汝14多知15乎?”
• 8. 第一个小孩儿的观点是:太阳刚升起来时离 人近。
• 理由是:近大远小,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车篷, 正午时则小得像盘子或盂。
• 第二个小孩儿的观点是:太阳正午时离人近。
• 理由是:近热远凉,太阳刚升起时十分凉爽, 而正午十分炎热,像把手伸到热水里一样。
• (3)三思而行
四海为家 七零八落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沧.沧凉凉(cāng cān) 孰.(shú shū) 汝.(rú rǔ) 多知.(zhīzh ì)2.看拼音,写词语。
chē gài pán yútàn tāng zhēng biàn( ) ( ) ( )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孔子东游.()(2)问其故.()(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孔子不能决.也()(5)见两小儿辩斗..()(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7)孰.为汝.多知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5.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和______,主要通过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阅读和理解6.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是孔子不“多知”的表现吗?这说明了什么?(4)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什么态度?(5)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沧.沧凉凉(cāng cān) 孰.(shú shū) 汝.(rú rǔ) 多知.(zhīzh ì)2.看拼音,写词语。
chē gài pán yútàn tāng zhēng biàn( ) ( ) ( )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孔子东游.()(2)问其故.()(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孔子不能决.也()(5)见两小儿辩斗..()(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7)孰.为汝.多知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5.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和______,主要通过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阅读和理解6.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是孔子不“多知”的表现吗?这说明了什么?(4)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什么态度?(5)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仿写叠词。
苍苍凉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孔子东游.( ) 问其故.(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二、日积月累。
1.《淮南子》中,教导人们不应守旧的名句是:2.《礼记》中,从勤于省声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句子是:3.《周易》中,告诉人们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发生变化的句子是:4.《荀子》中,比喻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后人可以胜过前人的句子是:三、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1)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2)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角度出发。
通过他们的争辩,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从“孔子不能决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课外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戒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2.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意。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王戎认为“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什么。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2(人教版七年级下)
同步创新训练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罹.难(lí)载.人(zǎi)焰.火(yàn)故障.(zhànɡ)B.大厦.(shà)哀悼.(diào)咨.文(zī)开拓.(tuò)C.迹.象(jì)坠.毁(zhuì)罕.见(hǎn)震耳欲聋.(lónɡ)D.迄.今(qì)荻.港(dí)锐不可当.(dànɡ) 惊心动魄.(pò)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B.高处不胜寒:能承受。
C.修远:漫长。
D.座右铭:放在座位右边的用以自警的文字。
3.下列短语结构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穿着皮大衣B.得到了发扬C.需要探索精神D.竖铁杆的办法4.解释下列词语:①毛骨悚然:②姗姗来迟:5.《荒岛余生》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
6.“日初出________,及其日中如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二、阅读(30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已经成为“旧闻”,但人们仍忘不了那悲壮的场面。
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上,佛罗里达州上空的这一声巨响将永远会发出深沉的回声。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
它于1903年12月17日试飞,至今还不到100年。
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于1908年5月15日飞行成功,10年之后开辟了第一条“伦敦——巴黎”的国际客运航线。
据说乘坐早期的飞机,其保险系数还不及今天的航天飞机哩。
在空中飞行随时会发生故障,有时短短的旅程,竟会被迫降落十多次。
机舱的密封条件又不好,“高处不胜寒”,乘客们不得不穿着皮大衣,戴上皮手套,用灌满热水的瓶子取暖。
飞机的引擎声更是震耳欲聋。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同步练习-1两小儿辩日(有答案)
22、两小儿辩日第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⑴及日中则如盘盂.()⑵孰为汝..()多知.()乎2《两小儿辩日》选自《》,相传为战国时(填人名)所撰。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⑴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东: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汤:⑷问其故故:⑸孰为汝多知乎汝:⑹此不为小者远而大者近乎为:⑺及日中则如盘盂及:⑻孔子不能决也决:4.解释下面指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问其故其:⑵而日中时远也而:⑶孰为汝多知乎孰:⑷及日中则如盘盂则:5.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
孰为汝多知乎⑴⑵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几个句子的意思。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⑵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⑶孰为汝多知乎!7.“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什么?不当的一项是()A、说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
B、孔圣人也不有知道的东西,这是对他的讽刺。
C、从认识水平看,当时的人,包括孔子,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
8观点(1):依据:观点(2):依据:9.对《两小儿辩日》一文给我们的启迪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要敢于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和质疑。
B、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会有所不知。
C、要敢于否定、嘲笑和讽刺一切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D、观察事物要注意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能以偏概全。
第二部分:(一)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0.解释指定的词。
⑴而日中时远也日中:⑵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⑶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11.辨析下面加点词古今不同的意义。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今义:(2)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今义:12.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是分别从哪一种感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看的?(1)(2)13.两小儿所持的依据有道理吗?你认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二)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课练试卷基础和积累1.圈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沧.沧凉凉(cāng cān) 孰.(shú shū) 汝.(rú rǔ) 多知.(zhīzh ì)2.看拼音,写词语。
chē gài pán yútàn tāng zhēng biàn( ) ( ) ( ) (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孔子东游.()(2)问其故.()(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4)孔子不能决.也()(5)见两小儿辩斗..()(6)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7)孰.为汝.多知乎?()()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孰为汝多知乎?5.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文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和______,主要通过讲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阅读和理解6.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下列各题。
(1)按原文填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是孔子不“多知”的表现吗?这说明了什么?(4)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什么态度?(5)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八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16、两小儿辩日做一做1.给加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2.你对课文了解吗?《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议一议1.想一想,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读一读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粗的字。
故:去:沧沧: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4.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课外阅读: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1.为加粗的词注音、释义。
A.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数: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度:2.解释加粗的词。
A.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篇用比喻来引发议论的文章,借________作比喻,从而________。
第16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
第16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初二上)doc初中语文做一做1.给加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2.你对课文了解吗?«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
议一议1.想一想,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2.〝孔子不能决〞讲明了什么?读一读课内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咨询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那么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讲明加粗的字。
故:去:沧沧:汤: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用自己的话讲明两小儿的观点。
4.两小儿的讲理角度分不是:________。
课外阅读:予观弈于友人所。
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
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
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予赧甚,不能出一言。
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
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1.为加粗的词注音、释义。
A.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
数: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度:2.讲明加粗的词。
A.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是一篇用比喻来引发议论的文章,借________作比喻,从而________。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C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12分)1. (8分)结合句子,读拼音,写词语。
在植物(yán jiū)________所工作的刘叔叔来到了农民种植的(pútǎo)________园里。
(lián xì)________所学的农业(kējì)________知识,他(dùn shí)________想到了解决果农们所遇到的难题的方法,并进行了(nài xīn)________指导。
他常说,让农民(shòu yì)________是他工作中最(yúkuài)________的事。
2. (5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________(nǎ na)!②当________(dàng dāng)寒风呼呼刮的时候,寒号鸟仍然把这道缝当________(dàng dāng)作自己的窝。
③妹妹衣服上有一条破开的缝________(fèng féng),奶奶用针线缝________(fèng féng)补好了。
3. (6分)给加点字加拼音。
辩曰 ________ 辩斗 ________盘盂 ________ 沧凉 ________探汤 ________ 孰 ________ 为汝4. (5分)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húgōng zhuópán yúcāng liáng tàn tā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4分)画龙点睛。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_两小儿辩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两小儿辩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一、基础知识达标1. 阅读练习。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盂________ 沧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________②我以日始出时________人近________③及其日中如探________④孔子不能________也________⑤________为汝多________乎________(3)翻译全文。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二、课后能力提升课外阅读。
楚人隐形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下列加粗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2)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S版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语文试卷
S版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语文试卷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重点字句检测1、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或者整个句子。
孔子东游()问其故()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
一、重点字句检测
1、解释加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或者整个句子。
孔子东游()
问其故()
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及其日中如探汤()
2、选出正确的翻译(打“√”)
①孔子不能决也A、孔子不能下决心B、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②孰为汝多知乎?A、谁认为你见多识广呢?B、谁说你多知识呢?
二、阅读训练
(一)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及日中则如盘盂,()?”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盂;沧;孰;汝;多知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及其日中如探汤()
⑷孔子不能决也()
⑸孰为汝多知乎()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孔子不能决也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文中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分别是(引用原文说的话):&。
(六年级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语言基础知识】1、美丽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边这句话正确、规范、雅观地抄录在方格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2、翻译以下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游:②问其故故:③而日中时远也日中: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⑤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3、给以下字加偏旁构成新字再组词。
4、翻译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5、成语加法。
①()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②()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③()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④()长()短+()上()下=()全()美⑤朝()暮()+()丝()毫=()分()裂【语言表达训练】6 、“孔子不可以决”说了然什么?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迪?8、孔子为何不可以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9、摆列错杂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同种下的小白杨。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时间过得好快。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
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我每日来看它,盼它快长大。
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路道,每日清晨都要跑到它身旁,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哦 ! 可我仍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正确次序:10、读破句。
一天,某厂开大会,厂长在会上宣读文件。
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获得大专学历的和还没有获得大专学历的干部……”当读这句话时,这位厂长不假考虑地念道:“已经获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获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话一说出,听众大笑,厂长说:“笑什么?时代不一样了,当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 !”厂长这一解说,台下听众笑得更欢了。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一课一练课课练试题一、基础知识。
1.仿写叠词。
苍苍凉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孔子东游.( ) 问其故.( )及其日中如探汤.( ) 孔子不能决.也( )二、日积月累。
1.《淮南子》中,教导人们不应守旧的名句是:2.《礼记》中,从勤于省声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句子是:3.《周易》中,告诉人们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发生变化的句子是:4.《荀子》中,比喻学生可以超过老师,后人可以胜过前人的句子是:三、课内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将(1)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2)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2.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角度出发。
通过他们的争辩,说明了_______________的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3.从“孔子不能决也”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四、课外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戒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2)诸儿竞走.取之( )2.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大意。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王戎认为“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两小儿辩日同步练习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2、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孔子东游游:
②问其故故:
③而日中时远也日中:
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⑤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
3、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翻译句子。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成语加法。
①()丝不苟+()霄云外=()万火急
②()全其美+()神无主=()面威风
③()思而行+()海为家=()零八落
④()长()短+()上()下=()全()美
⑤朝()暮()+()丝()毫=()分()裂
【语言表达训练】
6、“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8、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9、排列错乱的句子,标出正确的序号。
()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时间过得好快。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道印矮了一截。
呀?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
()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
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正确顺序:
10、读破句。
一天,某厂开大会,厂长在会上宣读文件。
文件中有这样一句话:“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
的干部……”当读这句话时,这位厂长不假思索地念道:“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话一说出,听众大笑,厂长说:“笑什么?时
代不同了,当和尚也要大专学历嘛!”厂长这一解释,台下听众笑得更欢了。
这句话该怎么读,你一定知道。
现在,请你把这句话修
改一下(只准改一个字),让它变得语意明白,又不会在读的过程中产生误会。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及其日中如探汤()
②孰为汝多知乎()
1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4、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5、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所以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另一个小孩说:“因为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6-26题。
(一)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
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
嘿(同“默”)然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16、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B、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汝见我不(fǒu,同“否”)?
C、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17、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8、翻译语句。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②对面取人物。
9、“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0、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
见的?
21、“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2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二)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
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
不一奉也。
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贵官默然。
僧惑甚,又以最上一
等烹而进之。
饮已将尽,并无赞语。
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
刷:①铛臼:烹茶的工具。
②伏谒:拜见。
23、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25、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26、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语言基础知识】
1、略
2、①游:出游
②故:原因
③日中:正午,中午
④为:是
⑤沧沧凉凉:寒冷清凉
3、略
4、①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
②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5、①一九十
②两六八
③三四七
④三两七八十十
⑤三四一一四五
【语言表达训练】
6、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7、示例: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点拨: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8、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根本无法知道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所以他无法判断两个孩子谁说得对(实际上,两个孩了都说得不准确)。
9、②①④⑤③⑥
10、“尚”改为“还”。
【课内同步阅读】
11、①到②通“谓”智慧
12、①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
13、孔子不能决也。
1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5、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
【课外拓展阅读】
(一)16、C
17、①凭借。
②来,连词。
③认为。
18、①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
②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9、不能。
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
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20、“经日,乃厌倦不堪,才云‘不见’”。
21、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
22、一叶障目
(二)23、C
24、亲自动手煮茶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25、僧人的心情是失望和沮丧的。
26、讽刺了趋炎附势的人;讽刺了攀附权贵的人;讽刺了拍马屁的人等。
点拨:根据你的理解回答,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