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的城市总体规划教学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研究研究问题及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挑战。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许多高等学府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应对这些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实践。
然而,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研究尚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其次,如何有效地将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从而实现模式的创新和改进,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鉴于此,本研究将聚焦于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创新研究,旨在为相关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研究方案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
首先,收集该高校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其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具体情况。
其次,通过访谈教师、学生和企业代表等相关各方,了解他们对该模式的看法和评价。
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素材,归纳总结各类经验和局限性,提出适合该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的建议。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通过对上述研究素材的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果: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间的融合不够深入、与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等。
其次,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在该高校的实施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改进。
最后,通过总结各类经验和局限性,提出了一系列适合该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创新的建议,旨在提高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与讨论本研究通过对某一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进行综合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益的结论。
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产学研一体化的挑战与对策
产学研一体化的挑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战略。
然而,在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产学研一体化的内涵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内涵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在创新过程中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
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产学研一体化面临的挑战1. 体制机制不完善当前,产学研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
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定位和作用不明确,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同时,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缺乏足够的动力参与合作。
2. 创新资源分散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问题较为突出。
各类创新主体在研发过程中缺乏协同,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此外,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 人才培养与需求脱节产学研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然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同时,产学研合作中的人才流动和激励机制也存在不足,制约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足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在产学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尚显不足,缺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和融合。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力。
三、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对策1. 完善体制机制政府应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各方在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
龙源期刊网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作者:黄达亮来源:《中国检察官》2012年第12期近年来,湖北分院按照“产学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模式,努力实现培训与业务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训针对性明显增强,培训实效逐步提高。
一、开办检察专业研究生教育,探索建立检察专业课程体系。
利用检校合作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检察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为突出检察专业方向,凸显检察特色,解决高校教育结合检察不紧的问题,一方面在导师配备上,实行高校理论导师和检察实务导师双导师制;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组织专班开发完成了检察基础理论与检察专业基础课,以及审查批捕与起诉、职务犯罪侦查、5个研究方向共45个专题的检察专业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检察专业法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二、探索开展以执法推演为重点的实训教学,创新培训模式。
借鉴国防大学军事推演训练方式,自主研发执法推演实训软件,积极探索信息化支撑下的实训教学,在部分培训班次中引入执法推演教学,促进了理论教学、执法推演、模拟演练的良性互动。
按照“实训为战”、“练战一体”的要求,我们坚持贴近业务、贴近基层、贴近实践,确定了“涉检突发事件的处置”、“职务犯罪大要案的侦查与指挥”、“检察工作一体化机制的运转”等三个执法推演专题,采取“角色扮演、态势引导、分组研讨、多方协作、对抗推演、专家评估”等方式,组织开展实训。
三、探索开展驻院科研,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平台。
驻院科研是湖北分院在学习借鉴国家博士后培养模式和国家检察官学院驻校检察教官制度基础上的一种尝试。
在驻院科研人员招收标准上,坚持通理论晓业务。
在工作内容上,要求科研与教学相结合。
驻院科研人员不仅要完成规定的研究任务,还必须及时将科研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并在相关培训班上讲授,接受学员评议。
在培养管理方式上,参照博士后培养方法管理。
驻院期满并通过教学考核合格后成为学院的兼职检察教官,承担学院相关专题的授课任务。
产学研结合型城镇总体规划教学改革探索——东南大学的实践借鉴
和复杂性程度最高的法定规划,其编制是职
业规 划师最为核心的业务之一。产学研结合 型的总体规划教学改革模式就是针对总体规 划编制的职业能 力要求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认 知特点与知识结构,引进研究型学习模式[ 、 2 l 课程群授课模式和 “ 中学 ”就是一边干一 干 (
边学, 即在工作或生产 的过程中,通过对经
S u e s n esy a gXn pn , a ai , a gH iu, o gL g n o ta t i ri/ n i i Qu n lg W n ah i n i l g h U v tW g g Y n K n o
璩帕蛐僵 Ura se ln igi n fh oec us so ra ln ig T rv td ns poe - 叫 b nma tr a nn o eo ec r o re f b npa nn . oi o esu e t’ rfs p s t u mp
哦叫 ■删
Ur a se ln T a h n f r Pr d c in su y r s a c o b n ma t r a , e c ig r o m, o u t , t d , e e r hc mbn t n p e o ia i o
( ( 国家 中长 期教育改 革和 发展规划纲 要 (0 0 2 2 2 1 — 0 0年) 》指出:高等教育要 “ 支
【 规 划 教 查
.
U [ Tl 口几
[ 基金 项 目] 育部 重点课 题的子 课题 ( A 2 1 , 东南大 学校级 重点教 改项 目( 0 O ) 教 G 1 O ) K O 2 9 1 O 0
产 学研 结合 型城 镇 总体规 划 教 学 改革探 索
东南大学的实践借鉴
基于产学研平台构建的城市规划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产学研平台构建的城市规划课程体系改革关键词:产学研;城市规划;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tu981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11年度商丘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1.绪论当今中国的城市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城市自身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的使命与内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城市规划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变化。
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也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故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模式也应该相应调整,构建产学研的教学平台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上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强度和力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产学研结合型城市规划教学改革的意义由于城市的外部条件、内部结构都因时因地的发生变化,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课程设计教学中很难人为虚拟地给定和假设,采用虚拟设计题目很难达到教学效果。
只有通过产学研教学平台的构建,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中来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城市的内在规律和演化趋势,才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判断①。
2.1 有利于克服城市规划教学中脱离国情与城市发展现实的弊端城市规划专业涉及到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历史等各方面,学生只有通过产学研平台全面参与规划设计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才可能全面了解城市的演变、发展、建设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城市规划教学中主要来自西方的相关理论加以修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城市观和规划设计观。
2.2 有利于复合能力人才的培养产学研结合型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视绘图表现能力而忽视前期分析、规划设计理念、综合协调能力的弊端;同时也解决了理科院校偏重宏观理论,动手能力较差的弊端。
将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科研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以复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③。
3.产学研结合型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笔者在前文已经提到,在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上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强度和力度,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核心问题正是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案的制定。
宁波市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整 合 , 切 实 承 担 高 校职 能 。 二 、 校 产 学 研 一 体 化 发 展 的 组 织 架 构 高
导 向 与 约 束 机 制 则 是 针 对 产 学 研 各 方 所 制 定 的 目
高 校 产 学 研 一 体 化 发 展 要 将 “ 才 培 养 、 学 研 究 和 人 科 社 会 服 务 ” 这 高 校 三 大 职 能 有 机 结 合 , 将 相 关 依 托 企 业 ( )相 关 专 业 ( )相 关 研 究 所 ( ) 者 作 为 高 校 实 践 产 、 学 、 研 三 产学 研一 体化 的直接 执行 单 位和 最微 观 单位 进 行 有机 结
象 . 学 与 科 研 工 作 可 以 统 一 组 织 、 机 结 合 并 实 现相 教 有
互 促 进 。 同 时 , 托 相 关 合 作 企 业 , 决 学 生 的 实 践 和 依 解 实 习 .同一 平 台 内 的 产 学 研 三 者 可组 织 联 合科 技 攻关 及 产 品 的 中 试 、 化 , 现 专 业 、 究 所 、 业 共 同 发 孵 实 研 产
宁 波 市 高 校 产 学 研 一体 化 发 展 的 实践 与研 究
— —
以宁波 大 学为例 王 益澄 龚 小虹
351) 1 2 1
袁 红辉
( 波大 学 , 江 宁波 宁 浙 摘 要 :随 着 高 等 教 育 的 快 速 发 展 , 校 与 社 会 的 高
究 所 所 长 及 相 关 依 托 企 业 主 要 联 络 人 ,专 业 与 研 究 所 实 行 “ 块 牌 子 、 套 班 子 ”在 组 织领 导 上充 分 体现 对 高校 两 一 , 产 学研 一体 化 工作 的统 一 协调 与领 导 。 在 这 一 组 织 架 构 中 . 业 、 究 所 及 相 关 产 业 单 位 专 研 三 者 已经 有 效 建 立 起 了 “ 体 化 ” 组 织 架 构 。 三者 依 一 的 靠 内 在 的 “ 业 取 向 ” “ 发 方 向 ” 一 致 性 , 成 利 专 或 研 的 形 益 共 同 体 。依 托 这 一 合 作 平 台 , 业 与 研 究 所 可 以 进 行 专 有 机 结 合 , 组 织 上 解 决 了 教 学 和 科 研 “ 张 皮 ” 现 从 两 的
高等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
高等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高等教育的产学研一体化是指在高等学校内,将教学、科研和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一体化模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及其推动因素。
一、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他们能够在校园中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
其次,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
将产业需求与科研成果相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高校可以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促进创新创业。
最后,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对于促进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加强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从而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同时,企业合作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资源支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产业与学术的有机融合。
二、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推动因素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能够得到广泛的推动,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因素。
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推动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法律保障,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其次,产业的需求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对高素质人才和科研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大。
与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可以满足产业的需求,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
最后,学校的改革意识和教育理念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学校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培养,积极与企业合作,增强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实施策略要实施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研究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成为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一模式通过将校园与产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促进了产学研紧密合作,为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本文将探讨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优势、挑战以及其对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意义。
首先,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之一是提供了更加实践性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能够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获得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能够与行业专家深入交流,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为就业做好准备。
其次,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前沿技术,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机会。
同时,企业能够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和学术资源,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紧密合作的模式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升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然而,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合作模式需要高校与企业双方建立起互信、共识和共享的机制。
双方需要相互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标,找到合作的共同点,并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划和目标。
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源,需要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和合作意愿。
其次,高校校企合作需要适应不同领域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速度和需求差异巨大,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合作计划和培养方案。
高校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于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等教育方面,这种模式能够提升教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行业需求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维普资讯
28 4
沈 阳 建筑 大 学 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第 1 卷 O
的 人才培 养 方案 、 学 合理 的教 学 计划 、 实 可 科 切பைடு நூலகம்
和社会 职 业 资历上 看 , 们专 业搭 配 合理 、 他 职业
行 的实践 教学体 系等组 成 。 一个 以专业 技术应 用 能力 培养为 主线 的教 学体 系 , 实践 教学体 系在 整
Ap . r
2 08 0
Vo .0.No 2 11 .
文 章编 号 :6 3—18 ( 0 8 0 17 3 7 20 )2—0 4 27—0 4
高职 “ 学研 ’ 产 ’ 化培 养模 式 的实践 研 究 一体
徐秀香 , 丽红 , 王 昌永红
( 阳 建筑 大 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宁 辽 阳 110 ) 沈 辽 10 0
( )建 立一 个 办学 体制 。建立 一个 教学 、 2 科
“ ” 研 为纽 带 , 学生 更 好 地 掌握 专 业 知识 , 使 实践 社会 生 产 , 养 专业 技 能 , 设 有特 色 的高 职教 培 建 育人 才培养 模式 。
一
.
研 、 产真 正融合 、 生 良性互 动 的办学体 制 。 教育计
维普资讯
2008年 4 月 第 l 第2 O卷 期
沈 阳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u a o S e y n i z uU i ri S c l c ne o rl f h n a g a h n esy( o i i c ) n Jn v t aS e
摘 要 : 合 实践 就 创 新 高职 教 育“ 学 研 ” 体 化 培 养 模 式 展 开论 述 , 出 了 “ 托 行 结 产 一 提 依 业 、 务 社 会 、 建特 色” “ 学研 ” 体 化 教 育 思 想 , 服 创 的 产 一 力主 构 建 知 识 结 构 、 业 资 历 、 职 实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模式构建
综合评价方法
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产学 研一体化实践模式进行全面、客 观的评价。
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合作机制不完善
人才队伍匮乏
产学研各方在合作中存在着目标不一 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合作效 率低下。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模式需要具备跨学 科、跨领域的人才队伍,但目前人才 储备不足,制约了实践模式的发展。
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模式缺乏创新 ,只是简单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 ,缺乏核心竞争力。
实践模式优化的方向与策略
完善合作机制
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和 权益,加强沟通和协作,提高合作效率。
加强创新能力
鼓励产学研各方加强科研创新,探索新的技术路线 和商业模式,提高实践模式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 力。
培养创新人才
产学研一体化可以培养创新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和科研实 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 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服务社会发展
产学研一体化可以服务社会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培 养,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03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模式构 建
实践模式构建的原则
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案例三:区域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引导与支持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
成功案例
如某地区政府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有 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市场需求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趋势,明确产学 研一体化实践的目标和方向。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重要的是,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加快产教深度融合,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一是在教师教、学生学环节,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渗透职业意识,融合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在专业建设上,加大教师的教研成果转换,让专业和产业紧密相连,激发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形成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致力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产业融合,着重抓好种植、养殖、机械制造、汽车修理、旅游管理等专业的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业学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基本特点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按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教师专业研究相一致、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教学实践相融合、学校专业建设与社会需要相促进的整体研究思路,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积极创办与专业相一致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搞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活力,壮大发展产业,办好产业促进专业建设,把学校办成教、学、研、产浑然一体的培养模式。
其核心就是以培养目标为方向,建立高效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共成长,实现校产联合,让专业和产业共发展。
要通过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适合行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的体会是,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这种方式,为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带了活力,学生学习有了生机,教师教研有了目标,专业产业得到提升。
二、职业学校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途径1.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做到学以致用学校把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在政治理论与文化素质教育中渗透职业意识,在职业基础理论中增加实践,在职业技术知识与技能中强化就业岗位。
探索高校专业实验室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择 。 集教学、科研和 生产经营 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而
的产 学研 一体化 专业 实验室 则是 高校 实现产 学研
一
教育模 式在我 国已 日渐 成熟, 来越多 的高校专业 越
实验室走 上产学研一体化道 路 , 并取 得巨大成果 。
体化 的载体 、平台 。 , 是高校今 后发展必须努力 的
【 者 简 介] 王 昌 农 (9 7) 作 17- ,男 ,湖 北 老 河 口人 。助 理 实验 帅 ,主 要研 究方 向为 英语 、马 来 西 亚语 与 印度 尼 两亚 语 。
第5 期
王昌农 探索高校专业实验 室的 “ 产学研”一体化 建设
7 3
及管理人 员都受聘 于学校 , 在人权和 财权上高度 隶 属 于学校 , 学校 又属 于非营利性 目的的事业单 位 而 法人 ,这就 与实验室 的产 业化相冲 突 。因此 ,高校 专业实验室 要想实现产 学研一体化 道路 , 首先 要寻 求一 种最 佳 的合作 模 式 以解决 单位 属性 这 一先 决 条件 。目前 ,高校 实验 室大 多采 取 “ 企联盟”的 校 模 式 ,即学校 与企业 “ 以互惠为基础 ,以服务求 支 持 ,以双 赢为取 向” ,利用 双方优 势 ,建 立联盟 企 业 。此外 ,与企业 建立联合 实验室及 大学科技 园等 合 作模式近年 来也得 以普 及并获得 成功 。 这些合 作 模 式不仅能 充分发挥双方 优势 , 还有助 于联系 学生 与 企业社会 间的联系 ,为未来就业 搭建便利之 桥 。 经过 2 0多年 的探索 ,许 多高校 专业 实验 室在与企 业 的产 学研 一 体化 合作 中摸 索 出 了许 多适合 自身 发展 的模式和经验 。如浙江 大学 、清华 大学 、哈尔 滨 工业大学 、 香港科 技大学 以及 中国科 学技术大学 等 高校 都分 别 与微 软亚 洲研 究 院建立 了联合 实验
产学研一体化实施方案
产学研一体化实施方案当今社会,产业界、学术界、科研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产学研一体化是一种促进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方式。
借助产学研一体化,产业界可以获取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学术界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科研界可以获取最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数据。
然而,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不是简单的任务,需要团队协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支持。
本方案致力于设立产学研一体化工作流程,使得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三方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创新更快速。
实施方案1. 设立产学研协作机制设立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共同组成的产学研协作机制,建立起联系机制、资金协调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其中,•联系机制:定期召开产学研交流会议,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交流各自的研究进展和需求;•资金协调机制:对于不同的合作项目,需设立相应的资金协调机制,如专项基金、产学研合作联合基金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产学研合作涉及到知识产权,需要制定明确的合同保证各方的权益。
2. 建立共享平台建立产学研共享平台,包括:•数据共享平台:企业将其运营数据和需求分享给高校和研究机构,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研究项目;•工具共享平台:高校和研究机构将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分享给企业,以便企业更快速、更精准地解决问题;3. 推进技术转移鼓励技术转移,采用以下措施:•技术孵化平台:通过设立技术孵化中心,为研究成果提供场地、资金和专业的运营管理支持;•技术转移机构:企业和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技术转移,需要统一交由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专利保护机制:完善技术转移的专利保护机制,保证技术创新方面的利益。
•企业可以快速获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高校和研究机构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研究机构可以获取最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发挥研究成果的价值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合同、协议保证交流过程中的知识产权;•资金协调问题,需要协调统一的资金协调机制;•团队协作问题,需要制定明确的团队协作计划,明确各自职责。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高校教师工作计划——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责任日益重大。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将教学与科研、产业紧密结合,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高校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工作计划,以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一、明确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赢。
对于高校而言,产学研一体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术成果的转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因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中。
二、制定产学研一体化工作计划1.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高校教师应积极与企业、研究所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
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
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产学研合作会议,共同商讨合作事宜,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1.加强科研团队建设高校教师应注重科研团队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团队。
通过团队建设,可以形成合力,提高科研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同攻克科研难题,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1.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教师应关注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产业的发展,还能够提高高校教师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1.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校教师应将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可以通过开设实践课程、组织实习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产学研一体化实施方案
产学研一体化实施方案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通过共同的研发、创新和实践,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学研一体化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1.建立产学研合作联盟,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成,制定合作协议和规章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
2.建立产学研项目对接平台,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项目对接、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产学研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3.建立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技术转移、产业化孵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
二、加强产学研人才培养1.建立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项目,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2.建立产学研人才交流机制,鼓励企业员工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促进产学研人才的交流和共享。
3.建立产学研人才评价机制,将产学研成果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鼓励和支持产学研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三、推动产学研创新合作1.建立产学研创新项目库,收集和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创新项目对接和合作机会。
2.建立产学研创新基金,支持产学研创新项目的开展,为创新团队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
3.建立产学研创新成果展示平台,通过展览、论坛等形式,展示产学研创新成果,促进产学研创新成果的交流和合作。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保障1.制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政策措施和支持政策,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2.加大对产学研一体化的财政支持,设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创新成果转化。
3.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绩效评价体系,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创新成果进行评价和奖励,激励各方积极参与产学研一体化。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不仅 拥有 实力 雄厚 的师 资 队伍 和 良好 的教 学条 件 , 有校 办 甲级规 划设 计 院 , 还 学
生 的真题 训练 不乏 课题 , 产学 研合 作 E臻 完 善 。然 而 大 量 近 年来 新 开设 城 市规 t 划专业 的地 方 院校 , 内大多 缺乏 规划设 计 实体 单位 或仅 是 乙级 以下 的规划 院 , 校 项 目小 且少 , 以为数 量众 多 的学 生提 供 实 践 锻炼 的机 会 , 难 因此 , 实落 实 产学 切 研 合 作 , 提高 地方 院校 城市 规划 专业 办学 水平 的重 要保 障 。 是
基 金 项 目( J—K— 8一l ) G O 6
作者简介 : 唐春媛( 9 6 , , 16 一) 女 福建工程学 院建筑与规 划系副教授 , 主要 从事地方 院校城 市规划专业 产
学研合作教育研究 ,E—ma )c8 8 @13 cr。 ( i ty3 7 6 .o l n
1 6
高等建筑教育
学研合 作方 面 , 国内规划专 业 的名 牌 院校 , 越来 越 受 家税务总局取消校办企业 的税 收优惠政策 , 使得校 到社 会 的青 睐 , 地方 院校 由于整 体 实力 不 强 , 科 办企 业从 产学研合 作作 为教 学实 践平 台的作 用 也逐 而 其
收 稿 日期 :0 0— 2 1 4—2 7
基 金 项 目 : 国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研 究 中 心 “ 一 五 ” 家 课 题 “ 国 高 校 应 用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研 究 ” 课 题 全 十 国 中 子
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结合研究
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结合研究摘要: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正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在梳理产学研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进行城市建设成功的真实案例,以期能对推广和深化高校产学研的理论研究与城市建设结合做出贡献。
关键词:产学研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是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正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协同创新,政府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科研、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使高校产学研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
如由日本国际贸易和产业部组织的vlsi技术研究协会曾为日本半导体技术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直接将日本带入到半导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层次上。
[1]又如2010年世博会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参与世博场馆设计的有城市生命馆(主题馆)、浙江馆、杭州馆、宁波馆。
尤其是“中国馆”的建筑色彩设计获取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实证分析——湖北美术学院与武汉地铁2号线艺术设计工程产学研合作为例。
武汉是中国中部崛起的带头城市,又处在九省通衢的交通咽喉地位。
在武汉市兴建地铁的黄金时期,湖北美术学院与武汉地铁集团联合,在地铁艺术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为武汉的轨道交通空间营造了一个舒适、优美、并且独具文化与艺术特色的交通环境。
湖北美术学院作为华中地区唯一的美术类特色高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校企联合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结合,服务于地方企业和政府,使得学院的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能较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了学院学科实践水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基础与应用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力度。
促进了合作企业的发展,加强了与本区域城市建设之间的联系。
深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深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产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推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已经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本文将深入探讨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
首先,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必须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的组织体系,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的权益与义务。
同时,还应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其次,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基地的建设。
产学研一体化的核心是人才,只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才能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因此,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基地的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另外,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需要加强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
在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更加重要。
产学研一体化需要各方共享信息资源,加大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以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
同时,应鼓励产学研三方开展技术交流,加强合作研究,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最后,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还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明确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和目标,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产学研一体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增强公众对产学研一体化的认同和支持。
总之,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
要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加强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基地的建设,加强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以及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只有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的优势和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才能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
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研究
设计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研究是指将设计专业的产业界、学术界和研究界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这种模式旨在通过产业界的需求、学术界的研究和研究界的创新,提高设计专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专业人才。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研究的具体做法包括:
开展产业界需求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合作项目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到实际项目中,感受项目的全过程和实际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引入研究界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机构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和研究行业发展和设计专业的前沿技术,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实际项目和案例,开展综合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设计方法和技能,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研究模式的实施可以提高设计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掌握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学研结合型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研究作者:王兴平,王海卉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地址:南京市四牌楼2号 210096产学研结合型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研究[摘要]城市总体规划是法定城市规划中的核心层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城市规划中最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是建设部所确定的城镇规划专业10门核心课程之一。
城镇总体规划教学在整个城镇规划专业教学环节中居于整体集成、综合检验的地位,是规划专业学生从非专业学生走向专业学生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城镇总体规划课程体系包含了相关理论课程教学和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两部分。
对于学生来说,城镇总体规划设计是对其各专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检验,是真正融会贯通、并和实践紧密结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环节,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课程。
研究和实践结合的城镇总体规划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学生拓展研究性和实践性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
因此,产学研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和研究能力培养互动,是城镇总体规划课程建设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以建立产学研结合型的总体规划教学体系为目标,结合相关课程教学案例,探讨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互动、实践带动研究、研究支撑设计、设计服务社会的产学研结合型教学模式,并对产学研结合型的城镇总体规划教学模式的特点、内涵等进行探索,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进行分析,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角色的重新定位进行研究。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改革课程1、绪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新的国家城乡规划法即将出台,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龙头的城市规划需要大批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中国城市也处于前所未有的转型期,城市自身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规划的使命与内涵也发生着重大变化,城市规划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处于新的转折期,大学的使命、教学模式也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要求强化实践教学、课外研学、资助学习等环节,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国内外相关城市规划专业教学都在探索、转型,城市规划由工程学科向城市科学转化、城市规划教学由单纯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研究型教学转化成为趋势。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必须适应中国城市转型、城市规划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新趋势,积极探索全新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现代教学模式。
2、产学研结合型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的必要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法定城市规划中的最基础层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城市规划中最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是建设部所确定的城市规划专业10门核心课程之一。
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等课程知识都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得到综合应用。
城市调查、城市认知与分析、城市问题研究、规划方案的形成与构思、方案的评价等规划能力也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得到综合锻炼,可以说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在整个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环节中居于整体集成、综合检验的地位,是规划专业学生从非专业学生走向专业学生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对于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水平、提升城市规划专业影响力、综合锻炼学生的规划分析和研究设计能力意义重大。
由于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的外部条件、内部结构都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很难人为虚拟地假设和给定,以城市整体为设计对象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如果采取类似于小区规划设计一样的虚拟课题,就很难达到教学效果,这一点已经为国内各高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实践的证明。
凡是没有经历过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教学锻炼的毕业生,对城市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均明显地落后于有实践教学的高校毕业生。
而且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法定规划,必须经过若干环节,必须在调研、方案形成、方案汇报等不同环节锻炼学生的调查、沟通、交流、协调、协作、表达能力,这些都是无法在课堂上通过理论教学完成的。
而基于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掌握城市多方面动态变化、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内在规律和演化趋势,才能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作出科学的预判。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有别于其他理论和设计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性、研究性。
3、产学研结合型的总体规划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城镇总体规划教学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纯理论性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相关教材和理论著作,系统地向学生讲解城镇总体规划的相关知识,早期采用的教材主要有南京大学宋家泰、崔功豪等编写的《城市总体规划》、同济大学李德华等编写的《城市规划原理》,以及近年来出版的董光器编写的《城市总体规划》和部分村镇规划、小城镇规划书籍,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能够系统学习总体规划相关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总体规划设计项目支撑,学生得不到实际规划方案和规划成果制作的锻炼,而且由于总体规划内容相对庞杂,学生无法判断总体规划不同内容的主次轻重;第二种是假题假做型的设计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动手设计训练结合起来,在进行必要的理论讲解后,给定学生一个假设的总体规划题目,一般是一个县城或者小城镇,界定其基本的规模、交通条件、地形条件等制约因素,学生据此进行总体规划方案构思并完成总体规划成果,对理论教学内容加以应用,其优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把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形象的实践内容,学生借助设计环节加深理解理论内容,缺点是由于假设的局限性,这类总体规划设计往往只能偏重于城市空间规划方案的推演,对于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无法进行系统掌握和理解,而且城市总体规划的实际程序、以及影响总体规划的行政决策因素等无法纳入规划设计环节,这种虚拟的设计课程实际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的区别,对学生形成误导,特别是把总体规划简化成为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而忽视其公共政策属性;第三种是真题真做型的设计教学,结合实际的规划设计项目,从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拟定、调查方案的拟定、具体的规划调查与研究等做起,学生全过程参与实际规划项目,在实际设计和研究过程中针对问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和应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优点是学生能够在“干中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理论服务于实践需要,学生在真实的设计项目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成长,缺点是真实项目的运作周期往往与教学周期不一致,教学需要课时较多,教师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项目运作的事务性工作中。
为此,部分具备条件的院校也探索进行真题假做的设计教学,学生虽然针对具体、真实地涉及对象和项目,但是并不直接面对甲方,学生的课堂教学成果也不作为规划成果。
以上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各有优缺,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比较,真题性的设计教学效果最好,这种教学模式将生产、学习和科研活动密切结合起来,课堂理论教学、依托规划设计项目的实践教学、围绕规划设计的城市问题综合分析与研究三大环节的有机整合,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真实的训练,也在解决城市总体规划关联的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对城市问题的认知和研究能力,而且通过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对其他城市规划相关知识进行了应用。
这种产学研结合型的总体规划教学体系其特点在于建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互动、实践带动研究、研究支撑设计、设计服务社会的教学模式,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调查、分析、研究、规划、表达能力,提高学生面向实际问题、应对现实需要的能力。
在教学环节上,以生产实践-知识学习-科学研究为教学主线,把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综合贯通,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综合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中包含了主动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教学等现代教学要素。
据调查,这种总体规划教学模式已经为同济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长期采用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对本校若干年城镇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容、作用等进行了总结、提升。
产学研结合型总体规划设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涵盖三个方面:1)构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单纯课堂讲授学习模式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的角色定位,形成新的“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的新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建立师生对等、相互启发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课程参与程度,改善实践教学效果。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确立,能够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升起主动发现和研究城市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在具体作法上,立足新的师生角色定位,大胆吸收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和中国传统教学中“问难”教学优势,探索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单项传输模式,建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多向交流的教学模式。
同时吸收实习基地研究人员兼职担当教学人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形成实践与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城市规划专业和城市总体规划课程的特点,突出实践与研究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建设稳固的、具有特色的实践基地、实践案例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大力倡导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立足实践项目的要求,对重点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专题研究,并为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学习打下基础。
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主动寻找理论、查找文献、解析相关案例、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性学习中,不仅满足于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需要,设置若干重要的研究专题,倡导研究性学习,比如对规划城市的人口规模、空间结构、城市特色、城市生态、城市交通等问题加以专题研究,通过实践型研究,加深学生对城市的理解、对城市科学相关理论的掌握和对城市研究方法的探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城市的理解和认知。
3)形成实践与社会服务一体化的教学活动: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及号召大学生服务社会、面向基层的要求,将城市总体规划的教学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立足实践教学过程,把传统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变为大学生服务社会、认识国情的开放式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成为实践项目的真正组织者、完成者,从项目的组织、调查、分析、设计、汇报各环节,均有学生作为主体直接完成,全面锻炼学生从事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织、协作协调、表达沟通等能力。
真实命题的参与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加强了责任感,胜于在课堂里反复的职业道德教育。
同时,总体规划设计能力的加强将大大拓展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范围。
这种产学研结合型教学模式解决了以下问题:(1)解决了城市规划教学中脱离国情与城市发展现实的弊端: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到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学生通过全面参与总体规划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可以全面了解中国城市演变、发展、建设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城市规划教学中主要来自西方的相关理论加以矫正甚至否证,从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城市观和规划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