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作家写作轶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柳青打醋
终南山下,皇甫乡店里,等候买东西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现代作家柳青也站在队伍里,他身着便装,手拎一个小竹篮,篮子里放着一个醋瓶,看样子是要打醋的。排队的人有说有笑,柳青听得十分起劲。不知不觉中,该轮到他买东西了,他却只顾听得眉开眼笑。售货员提醒他时,他才恍然大悟,赶忙对身后的人说:“噢,噢,你们忙,你们先买吧!”说着退了出来,重新排在队伍的最后,又开始仔细倾听人们的闲谈了。
作家写作轶事
1.袁枚学诗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清新自然,自成一格。他说:“我的诗之所以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古人口气,是我善于向生活中平凡人学习的缘故。连乡村的牧童都是我的老师,我最动人的诗句其实就是他们的言语。”有一天,袁枚在花园中散步,一位老园丁走过来对他说:“你看霜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寒冷,有些花木却不怕。这不,梅树全是一身花呀!”袁枚听了很受启发,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的动人诗句。还有一次,和他一块赏梅的老和尚对他说:“梅花开得正盛,可惜你却带不走哇!”后来袁枚在给朋友送别诗中写道:“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他不就化用了那老和尚的话语吗?
12.臧克家改诗
臧克家铺开稿纸,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憔悴的难民形象。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题目《难民》。然后写了开头:“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里还扇动着归鸦的翅膀……”他反复呤诵,很不满意:“我没有表现出归鸦的翅膀在黄昏里的变化,诗就没意境了。”于是挥笔将“扇动着”改为“还辨得出”,可仍觉诗意不足。如何才能把读者带进黄昏朦胧的意境中去呢?诗人闭上眼,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夕阳西坠,暮色茫茫,归鸦掠空而过,蓦色渐浓,翅膀一点点在模糊,似乎要“融化”在天幕中了。他立即将第二句改为:“黄昏还没有融化归鸦的翅膀……” 接着又满怀激情地写下去了。
11.为老师改诗
清代诗人郑板桥小时候随同老师出外郊游,路过一座小桥,看见一个年轻妇女失足落水,他的老师呤诗道:“二八多娇女,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并不因为是老师的诗就随声附和,他说:“老师,你的这首诗好是好,只是需做些修改。”说着他念道:“谁家多娇女,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老师一听连连点头,因为学生改得有理:落水的女子,自己根本没看清楚 ,凭什么说是十六岁呢?改为谁家,客观些,也透露出关切的感情。女子怎样落水,自己也没看见,又怎么能断定是风吹的呢?不如改为“何故”。至于把“三魂”、“七魄”改成“青丝”、“粉面”,把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形象,也生动逼真得多了。
“笨蛋,此系笔误!”
15.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3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朋,修改又花了5个朋,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5.拉辛“自杀”
法国剧作家拉辛喜欢边走边思考,酝酿他的诗句。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他在公园里念念有词地吟诵诗句。一天,他正在御花园里为新作《米特里达特》搜肠刮肚。他越想越起劲,沿着池塘走了十几遍了。一位正在修剪草坪的园艺师见他不修边幅、徘徊不已,不免起了疑心,赶忙跑过来挽着拉辛说:“先生,您,您可别寻短见哪!”拉辛回过神来,只好对这个好心人表示谢意。说实话,拉辛不但没有跳水自杀的念头,连身边有没有池塘,他都不曾知道呢!
1894年,这位大作家在《傻瓜威尔森》中,又用指纹破了一桩谋杀案。威尔森是个乡下律师,他以比对指纹的方式证明一个被控谋杀的男孩是无辜的,而另一个男孩子才是真凶。
当时,马克·吐温还不知该用什么字眼称呼他的“先见之明”,只敢说是“指痕”、“脂印”。
3.走错家门
清代的李伯熙有一次苦吟忘形,误入一少妇家。他的诗篇始终没有构思成熟,于是钻进女主人的床帐继续冥思苦想,不知不觉中鼾声如雷了。少妇见他口里念念有词,如醉如痴,知是遇上了诗人,又是敬佩又觉好笑,忙备上一杯清茶,等他醒来。不久少妇的公婆也回来了,听说有这回事也暗自称奇。那李伯熙在半梦半醒中忽然得了佳句,一跃而起,大声叫道:“拿笔来!”他挥笔将诗一气呵成,才发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人在半嗔半笑地注视着自己,大吃一惊,才知道走错了家门,慌忙向她及她的公婆道歉。求得主人的谅解后,他又和他们客气地寒喧谈笔,甚为融洽和惬意。
2.《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读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为罗贯中所起。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他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作《江湖豪客传》。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作,《湖湖豪客传》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但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他学生的罗贯中说:“书名何不改为‘水浒传’呢?”施耐庵一听,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书正式定名为《水浒传》。
4.厨房里的女作家
英国的艾米莉?勃朗特不仅是位勤奋的女作家,还是一个操持家务的能手。她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一清早就把一天里最重的活儿全做了。全家的衣服都是她烫的,菜几乎是她一个人做的。烤面包也是她,她烤得很好。她在厨房里的时候,身边总是预备有一张纸和一支铅笔。一有空隙,她就把闪现的思想匆匆记录下来,然后又继续干活。
6.巴尔扎克的一天
巴尔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一直辛辛苦苦,夜以继日。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累得双手发麻,两眼流泪,太阳穴突突直跳。后来他患了心脏病,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仍然拼命的工作。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的:“我现在下午六点钟睡觉,半夜起床,然后一连工作十六小时……我只有一小时有空,就是五点到六点的吃饭时间。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
8.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期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他在同学中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总是最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奖第一名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学习三年,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个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通,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堂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新书。鲁迅家境贫苦,为了求知,他把那枚金质奖章变卖了。买回了一些心爱的书籍。广泛的阅读为鲁迅先生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鲁迅在作品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办一个中型的图书馆。
10.只怕后生笑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极其严肃认真,斟字酌句,从不马虎。他的名作《醉翁亭记》初稿开头是这样的:“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牛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只剩下了一句:“环滁皆山也。”到了晚年,他还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异常刻苦。他的妻子劝他说:“何必这样辛苦?又不是小学生,还怕先生生气吗 ?”欧阳修回答道:“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笑啊!”
9.千古孤独
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喜爱郊游,轻财好施。他17岁才立志读书,不数年就博览经史,精通文学。21岁他独闯京城,四年后考中了进士,还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他在朝廷做官了,可他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并没有被采用。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使他深感世道险恶和壮志难酬。他怀着巨大的失落感登上了幽州台,他的面前一片空旷。在悠悠天地之中,他像一个历史巨人,沿着时间的轴线放眼看去:向前看,开天辟地的祖先已经远去,周秦汉魏的精英也不可见到;向后看,英才尚未诞生,繁华何时到来?他仰望上苍,纵览大地,他想施展抱负,沟通古今;可是苍天无眼,大地无门。巨大的孤独感化作了诗人的灵光一闪,他仰天大笑,哭出了一首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一时间,大家手足无措:谁也不能更改领袖的手迹,谁也不敢去问他本人。
当时,竟然真冒出两名教授为《真理报》专栏撰文论证:“世界上存在着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爱情以及新生健康的无产阶级爱情,两种爱情决然不同,拼写岂能一样?”文章清样出来后,编辑为防万一,决定还是请斯大林过目一下。没想到,领袖读后,又作一个新批示:
13.笑煞一群牛
明朝的解缙,江西吉水人,14岁就考中进士,后来当了翰林院学生。他不仅从小聪明,而且诙谐。有一天,下了大雨,街上路滑。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解缙站了起来,开口便念出一首打油诗来讥笑他:“春雨滑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14. 笔误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有误,少了末尾一个字母。
16. 指纹破案的创始人
1901年,英国正式以指纹作为验明身份的依据,领先诸国。两年后,美国纽约州也开始采集罪犯指纹。但早在1883年,马克·吐温就利用指纹替他虚构的人物办案了。他在《密西西比河生活》一书中,说了个故事:一个男子单凭一枚血拇指印,查出杀害妻女的凶手。马克·吐温强调,没有两个人的拇指纹是一样的,而且从生到死永远不变。
终南山下,皇甫乡店里,等候买东西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现代作家柳青也站在队伍里,他身着便装,手拎一个小竹篮,篮子里放着一个醋瓶,看样子是要打醋的。排队的人有说有笑,柳青听得十分起劲。不知不觉中,该轮到他买东西了,他却只顾听得眉开眼笑。售货员提醒他时,他才恍然大悟,赶忙对身后的人说:“噢,噢,你们忙,你们先买吧!”说着退了出来,重新排在队伍的最后,又开始仔细倾听人们的闲谈了。
作家写作轶事
1.袁枚学诗
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清新自然,自成一格。他说:“我的诗之所以有自己的风格,绝无古人口气,是我善于向生活中平凡人学习的缘故。连乡村的牧童都是我的老师,我最动人的诗句其实就是他们的言语。”有一天,袁枚在花园中散步,一位老园丁走过来对他说:“你看霜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寒冷,有些花木却不怕。这不,梅树全是一身花呀!”袁枚听了很受启发,写出了“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厚一身花”的动人诗句。还有一次,和他一块赏梅的老和尚对他说:“梅花开得正盛,可惜你却带不走哇!”后来袁枚在给朋友送别诗中写道:“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他不就化用了那老和尚的话语吗?
12.臧克家改诗
臧克家铺开稿纸,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憔悴的难民形象。他满怀悲愤地写下了题目《难民》。然后写了开头:“日头坠在鸟巢里/黄昏里还扇动着归鸦的翅膀……”他反复呤诵,很不满意:“我没有表现出归鸦的翅膀在黄昏里的变化,诗就没意境了。”于是挥笔将“扇动着”改为“还辨得出”,可仍觉诗意不足。如何才能把读者带进黄昏朦胧的意境中去呢?诗人闭上眼,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绝妙的图画:夕阳西坠,暮色茫茫,归鸦掠空而过,蓦色渐浓,翅膀一点点在模糊,似乎要“融化”在天幕中了。他立即将第二句改为:“黄昏还没有融化归鸦的翅膀……” 接着又满怀激情地写下去了。
11.为老师改诗
清代诗人郑板桥小时候随同老师出外郊游,路过一座小桥,看见一个年轻妇女失足落水,他的老师呤诗道:“二八多娇女,风吹落小桥。三魂随浪转,七魄泛波涛。”郑板桥并不因为是老师的诗就随声附和,他说:“老师,你的这首诗好是好,只是需做些修改。”说着他念道:“谁家多娇女,何故落小桥。青丝随浪转,粉面泛波涛。”老师一听连连点头,因为学生改得有理:落水的女子,自己根本没看清楚 ,凭什么说是十六岁呢?改为谁家,客观些,也透露出关切的感情。女子怎样落水,自己也没看见,又怎么能断定是风吹的呢?不如改为“何故”。至于把“三魂”、“七魄”改成“青丝”、“粉面”,把抽象概念变成了具体形象,也生动逼真得多了。
“笨蛋,此系笔误!”
15. 改到出版前最后一分钟
海明威写作态度极其严肃,十分重视作品的修改。他每天开始写作时,先把前一天写的读一遍,写到哪里就改到哪里。全书写完后又从头到尾改一遍;草稿请人家打字誊清后又改一遍;最后清样出来再改一遍。他认为这样3次大修改是写好一本书的必要条件。他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初稿写了6个朋,修改又花了5个朋,清样出来后还在改,最后一页共改了39次才满意。《丧钟为谁而鸣》的创作花了17个月,脱稿后天天都在修改,清样出来后,他连续修改了96个小时,没有离开房间。他主张“去掉废话”,把一切华而不实的词句删去。
5.拉辛“自杀”
法国剧作家拉辛喜欢边走边思考,酝酿他的诗句。人们常常可以看见他在公园里念念有词地吟诵诗句。一天,他正在御花园里为新作《米特里达特》搜肠刮肚。他越想越起劲,沿着池塘走了十几遍了。一位正在修剪草坪的园艺师见他不修边幅、徘徊不已,不免起了疑心,赶忙跑过来挽着拉辛说:“先生,您,您可别寻短见哪!”拉辛回过神来,只好对这个好心人表示谢意。说实话,拉辛不但没有跳水自杀的念头,连身边有没有池塘,他都不曾知道呢!
1894年,这位大作家在《傻瓜威尔森》中,又用指纹破了一桩谋杀案。威尔森是个乡下律师,他以比对指纹的方式证明一个被控谋杀的男孩是无辜的,而另一个男孩子才是真凶。
当时,马克·吐温还不知该用什么字眼称呼他的“先见之明”,只敢说是“指痕”、“脂印”。
3.走错家门
清代的李伯熙有一次苦吟忘形,误入一少妇家。他的诗篇始终没有构思成熟,于是钻进女主人的床帐继续冥思苦想,不知不觉中鼾声如雷了。少妇见他口里念念有词,如醉如痴,知是遇上了诗人,又是敬佩又觉好笑,忙备上一杯清茶,等他醒来。不久少妇的公婆也回来了,听说有这回事也暗自称奇。那李伯熙在半梦半醒中忽然得了佳句,一跃而起,大声叫道:“拿笔来!”他挥笔将诗一气呵成,才发现一个陌生的年轻女人在半嗔半笑地注视着自己,大吃一惊,才知道走错了家门,慌忙向她及她的公婆道歉。求得主人的谅解后,他又和他们客气地寒喧谈笔,甚为融洽和惬意。
2.《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读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为罗贯中所起。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他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苏州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作《江湖豪客传》。经过数年的艰苦创作,《湖湖豪客传》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但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他学生的罗贯中说:“书名何不改为‘水浒传’呢?”施耐庵一听,高兴得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书正式定名为《水浒传》。
4.厨房里的女作家
英国的艾米莉?勃朗特不仅是位勤奋的女作家,还是一个操持家务的能手。她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一清早就把一天里最重的活儿全做了。全家的衣服都是她烫的,菜几乎是她一个人做的。烤面包也是她,她烤得很好。她在厨房里的时候,身边总是预备有一张纸和一支铅笔。一有空隙,她就把闪现的思想匆匆记录下来,然后又继续干活。
6.巴尔扎克的一天
巴尔扎克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一直辛辛苦苦,夜以继日。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常累得双手发麻,两眼流泪,太阳穴突突直跳。后来他患了心脏病,在病痛的折磨中,他仍然拼命的工作。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一天的:“我现在下午六点钟睡觉,半夜起床,然后一连工作十六小时……我只有一小时有空,就是五点到六点的吃饭时间。我发誓要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
8.金牌换书
鲁迅少年时期在南京矿路学堂读书,学习十分刻苦。他在同学中年龄最小,而成绩却总是最优秀。矿路学堂当时规定,每月考一次,奖第一名奖三等银牌一枚,四个三等银牌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换一枚金牌(金质奖章)。学习三年,同学中只有鲁迅一个换到了金牌。当时矿路学堂的总办比较开通,学生看书报也比较自由。鲁迅求知欲十分强烈,除学堂功课外,他还广泛阅读古小说、野史、杂书和从西方翻译过来的新书。鲁迅家境贫苦,为了求知,他把那枚金质奖章变卖了。买回了一些心爱的书籍。广泛的阅读为鲁迅先生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鲁迅在作品中引用过的书,足以开办一个中型的图书馆。
10.只怕后生笑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写作态度极其严肃认真,斟字酌句,从不马虎。他的名作《醉翁亭记》初稿开头是这样的:“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牛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经过反复修改,最后只剩下了一句:“环滁皆山也。”到了晚年,他还拿出以前的文章,逐篇修改,异常刻苦。他的妻子劝他说:“何必这样辛苦?又不是小学生,还怕先生生气吗 ?”欧阳修回答道:“不怕先生生气,只怕后生笑啊!”
9.千古孤独
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时代喜爱郊游,轻财好施。他17岁才立志读书,不数年就博览经史,精通文学。21岁他独闯京城,四年后考中了进士,还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他在朝廷做官了,可他的政治主张和军事策略并没有被采用。十多年的官场生活,使他深感世道险恶和壮志难酬。他怀着巨大的失落感登上了幽州台,他的面前一片空旷。在悠悠天地之中,他像一个历史巨人,沿着时间的轴线放眼看去:向前看,开天辟地的祖先已经远去,周秦汉魏的精英也不可见到;向后看,英才尚未诞生,繁华何时到来?他仰望上苍,纵览大地,他想施展抱负,沟通古今;可是苍天无眼,大地无门。巨大的孤独感化作了诗人的灵光一闪,他仰天大笑,哭出了一首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一时间,大家手足无措:谁也不能更改领袖的手迹,谁也不敢去问他本人。
当时,竟然真冒出两名教授为《真理报》专栏撰文论证:“世界上存在着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爱情以及新生健康的无产阶级爱情,两种爱情决然不同,拼写岂能一样?”文章清样出来后,编辑为防万一,决定还是请斯大林过目一下。没想到,领袖读后,又作一个新批示:
13.笑煞一群牛
明朝的解缙,江西吉水人,14岁就考中进士,后来当了翰林院学生。他不仅从小聪明,而且诙谐。有一天,下了大雨,街上路滑。解缙不小心摔了一跤,旁边的人哈哈大笑。解缙站了起来,开口便念出一首打油诗来讥笑他:“春雨滑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14. 笔误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写有误,少了末尾一个字母。
16. 指纹破案的创始人
1901年,英国正式以指纹作为验明身份的依据,领先诸国。两年后,美国纽约州也开始采集罪犯指纹。但早在1883年,马克·吐温就利用指纹替他虚构的人物办案了。他在《密西西比河生活》一书中,说了个故事:一个男子单凭一枚血拇指印,查出杀害妻女的凶手。马克·吐温强调,没有两个人的拇指纹是一样的,而且从生到死永远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