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贵港市平南县同和中心小学
李小艺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
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把“苦学”换成“乐学”;对于学生来说,应在教师教学的要求和影响下,逐步培养起“愿学”、“喜学”语文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语文的动机强度不断增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包含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并且这些心理活动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下面就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谈谈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在各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活动中发展兴趣。
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改变或稳定兴趣的方向。为此,要为学生创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如组织课外写作活动、语文知识竞赛、故事会、赛诗会、演讲比赛、一分钟发言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途径。
2、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语文教学中,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难易适当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显示自己的力量,体验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装饰美好的挂图、文情并茂的课
期待,让学习更美好——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心理期待促进
期待 , 让 学 习更美好
— —
教 学 动 态 碜
浅论 高 中语 文 教 学 中如 何 利 用 心 理 期 待 促 进 后 进 生 的转 化
0 7 2 1 5 0 )
一
杨 玉喜 ( 河 北省 满城 县职 业技 术教 育 中心
在 教师 的期 待和 心理 暗示 下 . 学生 能够 的 .那 么学生就 会逐 渐地 喜欢 上语 文学 习 . 逐渐 克服 自己的 自卑 的情 绪 .产生 自信 心 , 改 变 以往 对 待学 习的 态度 .逐 渐 提 高 自信 消除 畏难 心 理 . 他 们 的学 习 成绩 也 会 随 并积 极投 身 于知识 的学 习之 中 . 产 生学 习 的 心. 动力 和欲望 当他们 对 自己的学 习成绩有 了 之得到 提高 期 待时 . 就会 表现 在学 习 的行 动 上 。由此 可 ( 一) 给后进生“ 开小灶” 见. 期 待心理 是一 种能 够有效 激 发学 生学 习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 . 在课 堂上也不 恐怕 自己说错了会遭到教师和同学 因素 的手段 . 它会 对学 生 的行为 产生 重要 的 愿意发言 . 影响 在教 学过 程中 . 我们 应该 怎样 有效 地 的嘲笑 有些教师也不愿意让后进生发言 . 因 利用 心理期 待来 引导后 进生 的学 习 . 让他 们 为不仅耽搁时间 . 发言的质量也低下 . 因此 , 后 得到 转化 、 进步 和提 高呢 ?结合 自己多年 的 进生就成了课堂上 的“ 被遗忘 的角落” 为 了给 高 中语文 教学经 验 . 笔者谈 谈 自己一点 浅显 他 们形 成 心理 暗 示 . 我 经常 给 后进 生 “ 开 小 灶” : 放学后单独 留下后进生进行辅导 . 并 留下 的看 法。 道在 他们能力范 围内的 问题 让其 回家后 自 让学生通过写信的形式表达 自己对教 师和学习的期待 己思考 , 告诉他 : 明天老师会 在课堂上 提问这 每次 接 高一 新生 . 我 都会 让学 生在 第一 道题 . 你思考一 晚上 . 明天 在课堂要积 极 回答 这样 . 为了能有一个好 的表现 . 学生 回 节课 给教 师写 一封 信 . 介绍 一 下 自己 . 聊 聊 问题 哦 自己的语 文学 习情况 . 包 括 自己的成绩 和爱 家后不再玩游 戏、 看 电视 了, 而是积极思索 , 不 好 等 .并 说说 自己对 语文 教 师有什 么期 望 。 懂 的问家长 或是上 网搜索 . 学习 、 探 究的积极 这 种形式 的交 流是 我与学 生 的第 一次 交流 . 性被 有效地 激发出来 当他们 在课 堂上回答 出 他 们 都很 重视 . 每 个学 生 都用 心 书 写 , 有的 问题后 . 我立 即进行 表扬 . 他们对语 文学 习的 学 生竟 然写 了厚 厚的一 沓 . 让我 不 由得感 叹 兴趣就变得更加浓厚了 学 生 的用 心和 细心 王林 同学写道 : “ 在初 中 f 二) 给学生修改分数的机会 的时候 .每 次语 文考试 我都 害怕 做 阅读题 . 在每次 的小测验后 . 我都会告 诉学生 : 本 因为 我 的 阅读 比较 差 . 扣 分 也很 多 . 希望 老 次 的成绩 不是 固定 的 .如果你对 自己的成绩 师能 够教我 们一 些做 阅读题 的技 巧 . 多做 点 不满 意 . 可以重新 提交答案 . 由老师为你 们重 阅读 专项 练习题 . 让 我 的阅读 能力 和分 析能 新测 定分数 . 每 人有三次重新 提交 的机会 . 最 力都 提 高 一点 . 别再拉分了 ” 刘 丽 同学 写 终成 绩以最高分 为准 听到老师这样说 . 学生 道: “ 老师 , 跟您 这么 说 吧 , 我 是最 害 怕写 作 都很 兴奋 . 他们认 为 . 老师期 待着他们 能够改 文 的人 了 .您能 在这 方面 给我 一些 帮助 吗 ? 正 自己的错误 .给了 自己一个 从哪里跌 倒就 于是 . 学生都 积极地投 尤其 在搜集 素材方 面 . 您 能教教 我吗?” 我通 从 哪里爬起来 的机会 过 这种 方 式 . 对 于学 生 的希 望 和期 待 . 就有 入 到了重新提交 答案的行动 中 .有 的学生甚 了一个 全 面 、 深 入 的 了解 . 为 日后 的语 文教 至把作文都 耐心地写 了三遍 为 了得 到满意 学 工作指 明了方 向 的分数 . 学生 付出 了比平 时多好几倍 的汗水 . 二、 通过 心理暗示引起后进生的期待 记 分册上那 些优异的成绩都 是他们 勤奋学 习 什 么是心 理暗示 呢?从 心理学 的范 畴来 的证 明 讲 .它 是一种 以 间接 的方式 进行 的活 动 . 通 ( 三) 给后进生前进的 目 标 和鼓励 过 含蓄 的做 法 .影 响他 人 的心理 和行 动 . 达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 . 内因是事物 到最初 的 目的 在 教 学过程 中 . 教师 要 时刻 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 . 在教学过程中 , 为了促 注意 自己的一言 一行 .因 为教师 的语 言 、 表 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 教师必须有效地调动 情 以及 对待 学 生 的 态度 等都 会 对 学生 形 成 学生 的内在因素 , 为他们确立科 学 、 合理 的学 种心 理暗示 如果教 师的心理 暗示是 积极 习 目 标. 让他们 的学习不再是 随性而为 . 而是
浅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张晓颖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2期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由此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小试验,让被训练者闭上眼睛,举起双手:想像你的左手缀着一个大铅球,铅球正拉着你的左手缓缓下降;再想像你的右手上面拴着一个大氢气球,氢气球在缓缓升腾,你的右手也随之上升。当被训练者睁开眼睛时,发现右手位置明显高于左手位置。这些其实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不仅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发生影响,还会引起人们的生理变化。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受别人的干涉或控制。可见,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劝说或指示或命令的作用大。尤其在学校,由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崇拜,更容易受到老师的心理暗示。所以,心理暗示可以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尊重学生,使学生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尊重。什么是尊重?尊重是指用关注和体贴的态度对待,考虑到別人或结果,避免产生干涉和伤害行为。尊重包括我们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及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因为孩子需要得到我们的尊重。
有一次,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老师,不久便收获了许多:“我希望老师能尊重我。”“我希望老师当着同学的面能给我留面子。”“我希望老师不要强迫我做不喜欢的事。”……这都是学生期待着尊重的想法。作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惭愧,以前我总认为自己很爱护学生,即使有些过急的做法也都是为了学生好,竟从未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过,也许不知刺伤过多少稚嫩的心。今天我才真正意识到尊重的价值。从此以后我遇到问题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对方的立场考虑他们的感受,采用恰当的方式,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逐渐的,我发现不但班级班风比以前好了,学生也更乐于亲近我了。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个性化 的教育方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 到被尊重和关爱
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适度性:心理 健康教育应适 度,避免过度 干预学生的心
理状态
科学性:心理 健康教育应遵 循科学的教育 理念和方法, 避免误导学生
尊重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应 尊重学生的个 体差异和隐私 权,避免伤害 学生的自尊心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的策略
05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02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04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具体应用
06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影响和效果
添加章节标题
心理健康教育 的重要性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增强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
改善学习态度: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自觉性
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积极性
提升学习成绩:心理健康教 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促进全面发展
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的渗透程度不够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 学中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浅谈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阶段,他们的人格正处于发展和定型的关键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现状,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更多的心理学知识和更灵活的教育手段,科学应对学生心理,使学生在成长中纠正偏失,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得到更好的指引和发展。关键字:心理学语文教学运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这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以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目前正轰轰烈烈进行着的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提供了更好的契机。尤其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决定了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做到与心理教育的融通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一些探索后,认为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心育因素,拓展语文的人文内涵;以心育理论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和谐融洽的心育氛围;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运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融通的有效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我拟从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心理效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宾阳县甘棠镇八合学校黄宝芳
[摘要]心理学是一门运用相当广泛而又十分实用的科学,我们都是教育工作者,若能将心理学的知识,特别是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就可以走进学生心灵,这样,既有利于教育学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效应小学语文
健康的心理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开发智力的基础。
心理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是指师生相互交往的心理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与效果的影响和作用,它是一种规律性的心理现象。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改革目标,
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向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是学科教师传递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之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教给他们自
主探究的方法,使之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为此,教师
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各种奇妙的心理效应,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心理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心育内容,感受心育滋润,接近心育目标。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积极心理暗示在教育中的作用
在华沙,一群儿童在嬉戏。一个吉普赛女巫托起一位小姑娘的手,仔细看了看说:“你将会世界闻名!”“预言”应验了,这小姑娘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一位工人下班后被锁在“冷库”里,第二天被人们发现时已冻死了,而令人惊奇的是,那天根本就没通电,冷库里仅仅常温!
你或许听过这些故事,但未必会去想其中的道理
其实,世上没有什么准确的预言,是女巫给了居里夫人一种“成功”的信念;那位工人则是自己害死了自己,望着被关死的铁门,心想:“完了,这里零下几十摄氏度,我肯定要被冻死了!”这就是“心理暗示”,它能引导人走向成功,也能致人死亡。
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够看到,它是用含蓄、间接的办法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迅速影响的过程,它用一种提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心理学表明,普通人群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具有较强的心理暗示接受水平。在某种信息源的暗示和刺激下,人的潜意识中会在一定水准上不自觉地用这种信息支配其下一步的思想和行为,形成意想不到的结果,小学生因为其个性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其接受暗示的可能性更大,合理使用积极心理暗示法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一、杜绝对学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1.避免语言伤害
我们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自尊心特别强,特别敏感,老师、同学、家长不经意间带给学生的语言伤害会使他们完全丧失信心,会使孩子孤立无援、迷失方向。当学生反复听到“你很笨”、“你是最差的”、“你是没有出息的,没有前途的”时,稚嫩的心灵经得起这样的打击吗?这样不但会影响他们的自我理解,也会使周围的其他孩子对其采取嘲笑歧视的态度。孩子的心理发育远远没有成熟,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他们会将家长、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想象放大,最终给自己贴上失败的标签“我真的很笨”、“我是最差的学生”、“我不行”、“我是没用的”。作为老师,一定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做好文明用语教育,避免同伴间带来的语言伤害,千万不能够给学生稚嫩晴朗的心灵盖上沉重的乌云。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2
作者简介:周晓娇(1996— ),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相关内容。
心理学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人类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类,而心理研究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心理学领域众多,而积极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人类思维的引导存在指导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价值
积极心理学是如今美国研究领域的新领域,指的是运用积极的心态去理解和对待事情,在不断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中去发现人类潜在的正能量、美德与善端。目前积极心理学在儿童教育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取得积极的运用效果,儿童属于成长阶段最容易接受到新兴事物和新兴观念的年龄,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而积极心理的作用有两个,第一,使儿童的心理健康得到疏导,通过积极心理的作用引导,更好地投入学习与生活,第二,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管理水平,积极地心理引导对正在成长的孩童而言,具有引导作用。
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作用,也可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好地提高教育素质,保障教育质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尚且存在争议,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主张从关注人类弱点和疾病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的转变,也有人认为积极心理学是涉及主观水平上的主观体现。但两种说法的意思大致是相似的,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无疑是对心理学研究领域提出挑战。心理学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会误以为这是一种给人做心理辅导的工作,甚至更多心理学都是消极的心理学,对人类的人性产生质疑,甚至引导人们对消极探索人性黑暗、丑恶的一面。所以积极心理的出现是心理学界的重要挑战,也是现实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存在着无限的潜力,需要人类进一步探索,更准确地将积极心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对社会产生有利价值[1]。
构建积极心理暗示,提高语文学习热忱
步 了解 了高 一学 生学 习语 文 的困难 以及他 们 的学 习态 度。 为 我 们改 进课 堂教 学 , 进 行积 极 心 理 暗示 , 找 出 了
有效对策。 也为学生突破学习语文的障碍 , 提高学习语
文 的兴 趣提 供 了依据 。
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只有对语文学习有了浓 厚的兴趣 、 足够的信心才能主动学习。 如何通过长期的 积极心理暗示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 自信心 ,从而提高
需要同学们大量阅读 , 展开丰富想象 , 可是现在大多数
学生懒 得思 考 。
通过这次调查 , 结合平时和学生的谈话交流 , 我初
●。。。。。。。。。一
l 2 2 l 2 0 1 4 年第2 期( 总第2 8 8 期)
语 文 教 学
YUWENJ I AOXUE
2 . 教 师 语 言 暗 示
鸣, 受 到 强 烈 的感 染 。 语 文 教 师 要 根 据 不 同学 生 在 语
到 困难 。 但是如果你把精神放松 , 相信你的老师 , 并且
懂得 : 学习是你头脑要做 的最 自然的事 之一 , 事情就 会 比你可能想到 的情况还要容 易。 ”这就是 自我暗示
的魅 力 所 在 。
( 二) 积 极心 理 暗示对 学 生的影 响
文课 中反 映出来的问题 , 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个 别指导和谈话 , 通过积极 的语言鼓励学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
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
一、利用不熟悉的环境,造成“首因效应”,形成师生的
首因效应,即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所产生的效应,它可以给人以先入为主的作用,并由此扩展到其他方面。从小学升入中学学生学习生活发生了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变了,见到的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此时,差生心理上有一种想要改变自己形象的迫切愿望,期待着新的老师以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老师如果因势利导,给差生以新的期待,将会使差生燃起希望的火把,提高前进的勇气。
1、以“一封信”的形式表达对老师的期待
开学前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第一次到校,我让学生以“给任课老师一封信”的形式,给语文老师写一封信,介绍自己语文学习的情况和对语文老师的期望。这是学生与任课老师的第一次交流,在这封信里,学生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并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希望。刘志红说:“小学时,每到考语文,如果有阅读部分,我一看心里就敲鼓,因此,总是在这里扣分,我真希望语文老师让我们多练一些这类题,使我们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李卉同学说:“郭老师,跟您说,在小学里我最怕写作文,……希望您能在这方面多帮助我,教教我怎样更好地搜集素材,在作文上多辅导我们。”教师了解了学生的希望,就为语文教学和辅导打下了基础。
2、交一篇小学时最好的作文
我让学生在开学时将自己认为小学最好的作文工整地抄好,交给老师。这样既了解了该生在小学的写作水平,以便制定提高措施,又激励了学生想要改变自己形象的愿望。据了解,有不少学生为了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是将作文重新修改抄好之后才交给老师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暗示时机及方法
、
正确 把握 运 用 的 时机
见 , 越 了 时 空 , 越 了 意识 形 态 … … 是 什 么 成 就 了 超 超 周 总 理 巨大 的 人 格 魅 力 ? 学 生 听读 了这 段 文 字 , 深 ” 深
1 教 材 比较枯 燥 时 . 当
讲 课前笔 者总是搜集 学生 感兴趣 的相关 材料 , 被 总理 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 而能静心 、 从 耐心 而绝非 扩大教材的外延 ,给学生这样 的暗示—— 这篇课文 浮躁地去学 习这篇课文。
除了事业心与责任感之外 ,职校 的老师更要讲究用 半旗 ,那 时与 中国建 交的 国家 只有 13个 ,但 却有 0
心奉 献 的 技 巧— — 心理 暗示 。
10多个 国家的党 、 3 政领导人发来 唁电 、 函; 唁 几乎所 所 谓 心理 暗 示 ,就 是 用 含 蓄 间接 的方 式 对 别 人 有 国家 的报纸 、电台都在第一 时间播报这一消息 ; 更
教师论坛
中等职业教育
21年第9 总第23 01 期( 6期)
浅谈语 文教学 中心理 暗示 时机及 方法
江苏 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季 华
【 要 】 所谓心理暗示 , 摘 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 别人 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暗示往往会使别人不 自
觉地按 照一定 的方式行动 , 或者不加批判 地接受一定 的意见和信念 。作 为一种教学方法 , 合理 、 当地 运用 心 恰
合理利用暗示教学法,有效提升儿童写作能力
合理利用暗示教学法,有效提升儿童写作能力
作者:李媛媛
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16期
摘要在心理学上研究表示,心理暗示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人或者周围环境、语言或者非语言的形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则无意识地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做出一定的心理以及行为的反应。而小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尚未成熟,在认知语文知识时思维较为简单更加直接,学生的心理情况非常符合暗示教育法的外在因素,所以利用心理暗示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对暗示教育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探讨,希望可利用暗示教育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关键词暗示教育法;小学生读写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6-0187-01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综合表现方式,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从当前的教学模式来看,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输而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暗示教学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一、为学生构建暗示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较为直接,教学环境会对学生的教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采用文字性的教学方法对语文知识展开讲解,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会逐渐降低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师需要利用教學环境来为学生设置暗示条件,教学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是相对静止的,但是却由于教学环境的多方面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而对于学生的读写能力来说,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学习环境会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良好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智力发育以及提高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刺激,则会抑制学生的成长。教师可通过在教室中悬挂名人名言或者刺激性标语、书写主题板报,或者让学生在桌角写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时刻激励自己的学习目标,都是为学生建立暗示环境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教室中,教师可以张贴团结互助的标志性词语来刺激学生,虽然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可能会忽略墙上的标语,但是由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见到团结互助的标志性词语,会对团结互助精神产生一定的认知,随后教师再以团结互助的主题让学生来进行写作练习,即可充分引发学生的主观性思维,为学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心理暗示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摘要:如今社会资讯发达,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学生。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谈谈在实际教学当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可行性,怎么运用,以及运用的时候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暗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1.教育现状的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一走上讲台,就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面前,可是公鸡惊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按住鸡头“请”它吃,仍不肯吃,又掰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几步,大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吃起米来。
陶先生的这番“表演”,看起来有点难登大雅之堂,但其实很直观地表达出我们当今教育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大费苦心、倾尽全力,想尽可能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然而,出来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其实没有多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效果差,老师越加投入,换来的只是学生机械式的应付和反感。最终导致老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少的恶性循环。
如今,知识、信息的增长速度是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比不上的年代。而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城市,自小在资讯充斥的环境长大,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种类繁多的信息,有些是不为我们所熟悉的,有些甚至是我们闻所未闻的,这必将对我们了解学生
形成障碍。此外,正在青春期的学生,个人思想发展速度很快,在众多信息的冲击下,思想也会形成很具有个体特点的形式,这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所以,作为当今的授业者,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摆脱传统的观念,锻炼新形势下的创新授课技巧,成了教师们的必修课。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问题、知识点、学生作业……为切入点,做到切入有点,渗透无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发现心理问题,及时纠偏。在教学中还要以活动为载体,积极鼓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全面发展。在教学中,笔者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对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语言的巧妙运用,适合的肢体语言,与对学生的期待相结合,能产生较佳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效果。在课堂上,我常用“今天,我们一起走入……这一课。”“同老师一起去探讨一下……”“老师说得全面不全面?”“请你来补充……”“请你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等话语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氛围中。讲课时,给学生鼓励的眼神、动作、话语,让他们受到鼓舞。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受到心灵的重塑和洗涤。
二、创设积极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选择他们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又一方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润滑剂、推动力,兴趣也
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的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上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怎样爱护小动物的讨论中,我先让学生自由回答,在学生兴趣极浓的情况下,我突然问学生:“你们知道法布尔的《昆虫记》吗?”学生愕然。我又说:“谁知道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有几个学生就非常高兴举手,嚷道:“我知道,我知道,在书上的91~92页。”学生纷纷都翻到91~92页读《装满昆虫的口袋》。等他们读完,我马上说:“谁来说,法布尔是怎样观察昆虫的?”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要有耐心,仔细观察,还要动脑筋。“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笔下生花,填填___最喜爱的动物___?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思路,学生静下心,边思考边写,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乐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就能取得小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作用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期待,
并使学生自己对自己也形成稳定的期待,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提升
学生的学业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心理期待作用探索
我们每个人在阅读之前都会依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知识结构和心理意识等综
合作用,最终达到阅读审美的快感。在生活中“期待”即为我们完成某种事情,达
到某种目标的内驱力。教学也如此,孔子认为“因材施教”的另一种解释就是根据
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各自的成才目标。对于初
中生来说,生理成长渐趋成熟的同时,心理成长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此时的教
师对每个同学必须形成一定的期待,并且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期待也逐步成型稳定,同时内化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特别是对后进生来说,给予他们心理期待要比单纯的批评教
育和感化教育要好得多。
一、抓住刚入学的机会,形成新的师生期待
1.以信件为载体,开启老师与学生对话之门。开学前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
第一次到校时,我让学生以“给任课老师一封信”的形式,给语文老师写一封信,
介绍自己语文学习的情况和对语文老师的期望。这是学生与任课老师的第一次交流,在这封信里,学生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并对语文老师提出了希望。有的同学说:“以前,每到考语文,如果有阅读部分,我一看心里就敲鼓,因此,总是在这里扣分,我真希望语文老师让我们多练一些这类题,使我们的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也有的同学说:“老师,跟您说,我最怕写作文,希望您能在这方面多帮助我,教教我怎样更好地搜集素材,在作文上多辅导我们。”刚入学的学生在心理上往往会有让老师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的欲望,特别是想清洗以前学习上的不足,
心理暗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 用
矢, 从 而提高教学 效率 。 二、 用 心 理 暗 示 激 发 学 生 的 自信 田 素 质 教 育 的 最 高境 界 是 让 学 生 在 快 乐 的氛 围 门、 I 中 接 受 教 育 .不 能 让 学 生 在 学 校 产 生 强 烈 的 自卑 情绪 . 每个教师都应尊重学生的 自尊和人格。杜威 说: “ 尊 重 的 欲望 是人 类 天性 中 最 深 刻 的 冲 动 。 ”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 自尊 心是 学 生 人 格 的 顶 峰 。 ” 因此 , 尊重 学 生 的 自尊 和人 格 在 学 生 的成 长过 程 中是 极 为重 要 的 初 中语 文 教 学 中有 一 条 原 则 是尊 重学 生 的个 性 。 在整 个 教 育过 程 中 . 学生得到认可 。 得 到 鼓励 . 生 活在师爱 中 , 个性 处于张扬 的状态 , 心理需要 ( 自我 实 现) 得到满足 。 战胜 困难 的诀 心 、 对 达 成 学 习 预 期 目标 的 信 心 就 会产 生 . 对 学 习 的外 部 需 要 就 会 内 化 为 自我 需 求 . 学 习行 为 就 会 在 学 生 主动 积 极 的状 态 下 获 得 最 佳 效 果 “ 如 果 一 个 孩 子 生 活在鼓励 中, 他就 学会 了 自信 : 如果 一个 孩 子 生 活 在 认 可 中 , 他 就 学 会 了 自爱 。 ” 由此可见 . 运 用 心 理 暗示 于 教 学 中 的前 提 条 件 是 必 须 遵 循 尊 重 个 性 的原 则 如 一 位 教 师 在 借 班 上 公 开 课 的 时 候 ,看 到 不 少 学 生 怯 场 。那 位 老 师 立 即在 黑 板 上 写 下 : “ 我 能 行 !” 然 后 让 学生 齐 声 朗读 , 读 了几 遍 , 学 生 的 心情 由 紧 张 变 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心理暗示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心理暗示”,是指客观环境以不太明显的方式向个体施放某种信息,而个体在接受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认识,“心理暗示”的本质在于,施加“心理暗示”的一方希望产生“期待效应”,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因为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德国著名的演讲家海因?雷麦曼说过:“用暗示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为人接受。”可见,“心理暗示”用得适时,能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教师“悦纳”,从而建立良好的“心理相容”。这样,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实现心理沟通,建立一种双向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真诚的合作之中,学生易于入脑、入耳、入口、入心,形成“共振效应”,最终营造出合作的支持的心理气氛,使课堂信息的交流顺利进行,使听者“亲其师、信其言、效其行”从心理上产生“尊从效应”,处于主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行为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论述中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心理暗示”有助于实现教学中师生的感情沟通、共容,推动教与学富有成效地进行。
“心理暗示”的运用是建立在对学习个体(同时也是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的基础之上。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不能让孩子在学校产生强烈的自卑情绪,每个教师都应尊重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杜威语),“自尊心是学生人格的顶峰”(苏霍姆林斯基)。因此,尊重学生的自尊和人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创新教育中有一条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界定,创新教育实质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得到认可,得到鼓励,生活在师爱中,个性处于张扬的状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得到满足,战胜困难的决心、对达成学习预期目标的信心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外部需要就会内化为自我需求,学习行为就会在学生主动积极的状态下获得最佳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学习与革命》)由此可见,运用“心理暗示”于教学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遵循创新教育的尊重个性的原则。
语文学科因其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语文课文中因其富含的情趣性为“心理暗示”的运用提供了条件。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心理暗示”方式有“表情暗示”、“类比暗示”、“赠言暗示”三种,三种“心理暗示”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表情暗示”运用于教学中,能让学生获得自信心。“表情暗示”的运用就是要求教师力求以自己的富有感染力的微笑去感染学生,微笑是人的一种情态语言,适度的微笑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消除戒备心理、形成支持性的课堂心理气氛,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形成“情绪效应”。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与交流,是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沟通、整合,是师生心理不断冲突、调
适的过程。因此,适度地运用“表情暗示”能让学生在具有较大亲和度的课堂中实现自主学习。语文学习就其实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积累、涵咏体悟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主动实践、反思体悟一系列学习行为;在这一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时以”德谟克利特式的微笑”溢于脸上,能让学习成功的学生从教师的笑容中感受到欣赏与赞许,能让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从教师的笑容中找到自信、赢得力量。教师富有人格魅力的“表情暗示”,为学生实现学习行为的转化营造了和谐、融洽气氛。
“类比暗示”的运用能让学生在类比性语言的暗示中,由彼问题的思考方法联系到此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寻求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准确地分辨这四种小动物的爪子(蹄子)的形状特点,这一知识点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了让学生在形象化的环境中,感性地掌握这四种小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特点。教师可运用一些拟人化的手段(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剪贴画和头饰,这四种小动物的脚印粘贴图片,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粘贴图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雪地上贴出小动物们的脚印和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图片。在贴图片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类比性的暗示语言并辅之以教学简笔画,让学生注意找出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与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在类比中找出彼此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的图片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四幅图片分类粘贴在一起。这样,教师巧妙地运用类比暗示这种“心理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做中感受、理解、掌握课文的知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是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知识的建构就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状态中、在全身心投入的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完成。
“赠言暗示”的运用能让学生在不能回答问题的时候或回答问题有误的时候,在教师激励性语言的引导下正视眼前的困难,积极思维,思考出答案。适时的赠言本身就包含了对问题的升华,赠言的过程就是“移情”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师生间达成的“心理契约”的前提下以赠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智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处在“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达”的积极思维状态,愉悦的心理体验能避免“阻抑效应”的产生,保证了课堂信息交流的畅通。
在语文教学中,“赠言暗示”是运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心理暗示”手段。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语二册《要下雨了》一文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教师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讲的“下雨前的征兆”问题时,就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虫子翅膀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过于抽象、比较困难,学生一时不能回答,于是教师就作了如下的“赠言暗示”:“小朋友,你不要着急,老师相信你再读一读课文,仔细地想一想,课文里说下雨前很‘潮湿’,‘潮湿’是什么感觉呢?(接下来,老师进一步将问题细化和生活化)请小朋友们体会一下‘潮湿’在脸上是什么感觉?‘潮湿’在手上又是什么感觉?课文中有那些语句是写‘潮湿’?你是一个很会动脑筋的小朋友,老师相信你认真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