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18042815

合集下载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7篇教师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包含很多,要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一地理气象灾害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主,要从了解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让地理更加突出。

高一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益的自然地理和相关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二、教学目标让学生获得相对完整的地理基础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地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努力工作,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学生知识现状分析虽然高一学生初中学过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对世界和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中考地理成绩较低,他们对地理教学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即认为地理是“辅修课”,所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说是非常有限的。

四、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大纲,深刻理解大纲中的内容和要求,钻研教材,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学的要求,即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地理观察、学习、调查分析等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了解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评价地理问题。

4、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开展章传检查。

5、课本上的图片,图片下面的小字,活动的内容都作为正文处理。

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4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旱灾的类型、特点、时空分布与灾情。

2.掌握我国受台风、寒潮影响的主要地区及其危害。

3.理解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 二、自主学习 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①________、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②________气象灾害。

2.区域差异 (1)旱灾多发中心3.时空特点:与涝灾⎩⎪⎨⎪⎧时间上⑦空间上交错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⑧________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a .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b.⑨____________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

二、台风灾害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9月至次年5月。

每年⑬________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

2.源地与路径3.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4.寒潮影响的地区差异四、气象灾害多发区21____________、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1.华北地区灾害种类:⑳________、寒潮、○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华北地区多发原因3.华北旱灾(1)特点:○25____________,强度最大,○26____________。

(2)类型:春旱、○27__________、春夏连旱、○28__________、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

(3)灾情a .变化⎩⎪⎨⎪⎧有加重趋势已成为我国○29 的区域b .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区,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都很大。

4.华北沙尘暴(1)时间:多发生于○30________。

(2)内涵:是○31________和○32________两者兼有的总称。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第一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习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3.学会阐述旱灾灾情特点【课前预习案】一、旱灾1.我国旱灾特点:(1)、旱灾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_____性气象灾害。

(2)、不同地区,旱灾特点不尽_____。

(3)、我国旱灾与涝灾在时间上_____,在空间上_____出现。

(4)、旱灾导致的_____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危害巨大。

2、分布:______区、_______区和_______区(干湿地区)均不同程度受旱灾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

3、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旱灾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区。

由于___________稠密,___________,经济发达,会形成重大的灾情。

东北区在盛夏季节引起______________的旱灾;______区是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______(春或秋)旱影响冬小麦的生长;长江区______严重;华南区以_____旱为主,____旱次之;西南区_____都可能发生旱灾。

4.一年之内,旱涝在时间上交替较多的地方有______流域、______流域、长江中下游以及______流域。

5.旱灾导致的________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北方地区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配置较少,造成北方城市缺水严重。

二、台风灾害1.台风发生的时间:_________季节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的台风来自________的热带气旋,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_______、南方重的特点.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

2.源地:来自3.路径(落实在课本图2.35上):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

【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和台风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民政部网站2015年7月9日消息,5月以来,云南省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造成玉米、荞麦、烤烟、药材、水果等作物受灾,部分地区水源干枯,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截至7月9日9时统计,昆明、玉溪、楚雄等7市(自治州)39个(县、市、区)418.2万人受灾,125.5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98.8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417.8千公顷,其中绝收59.4千公顷;83.5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5.9亿元。

思考探究:(1)我国旱灾发生有什么特点?提示: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灾害。

(2)旱灾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农业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分布多发中心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区域差异(1)时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再转旱等。

②地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5.灾情(1)状况: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季节与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地区。

二、台风灾害1.源地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

2.分布(1)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3)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灾情最重。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旱灾1.我国旱灾的特点及成因2.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及其成因二、我国的台风灾害框图法理解记忆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规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浙江高考)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中国的自然灾害2.2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时空分布、成因和特点。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本的预习,让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了解。

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震灾害1.我国是世界①________地震多发区,地震范围广、频度②______、强度③______、危害大。

地震规模西部地区④________东部地区,但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2.我国地震⑤______多⑥______少,主要有⑦__________、新疆、华北和⑧________四个多发区。

3.地震灾情⑨______重⑩______轻。

原因是东部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集,西部人烟稀少,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东部严重,特别是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⑪________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4.我国地震震源浅,烈度较高。

5.在因震死亡人数减少的同时,由于⑫________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⑬____________,故灾害经济损失有⑭________趋势。

知识点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⑮________或⑯________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2.从时间变化看,具有与⑰________相对一致的季节变化。

3.从空间分布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区,西南地区是重灾区。

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⑱____________的分布特点。

知识点三、地质灾害多发区1.⑲____________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⑳______、滇是最为严重的省区。

2.多发原因21____________________,水源充足、多暴雨。

(1)自然原因:构造活跃,○(2)人为原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筑物、人、财产等趋于密集,建设者的○22 ____________和措施不到位。

[K12配套]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

[K12配套]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案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和台风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民政部网站2015年7月9日消息,5月以来,云南省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造成玉米、荞麦、烤烟、药材、水果等作物受灾,部分地区水源干枯,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截至7月9日9时统计,昆明、玉溪、楚雄等7市(自治州)39个(县、市、区)418.2万人受灾,125.5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98.8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417.8千公顷,其中绝收59.4千公顷;83.5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5.9亿元。

思考探究:(1)我国旱灾发生有什么特点?提示: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灾害。

(2)旱灾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农业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分布多发中心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区域差异(1)时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再转旱等。

②地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5.灾情(1)状况: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季节与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地区。

二、台风灾害1.源地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

2.分布(1)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3)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灾情最重。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旱灾1.我国旱灾的特点及成因2.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及其成因二、我国的台风灾害框图法理解记忆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规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浙江高考)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案中图版选修5

第四节国的生物灾害虫害的分布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东、河东、河南、关中等处,蝗飞蔽天,人马不能行,所落沟堑尽平。

(蝗)食禾稼草木俱尽。

所至蔽日,碍人马不能行。

填坑堑皆盈。

饥民捕蝗以为食,或曝干而积之……思考探究:上述材料记录了我国哪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状况?提示:蝗虫灾害。

——————基础知识要记牢———————1.蝗虫(1)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

(2)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工夫就会把一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3)分布:我国历史上蝗灾的多发区主要分布在渤海和黄海的沿海滩涂,黄、淮、海河的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4)防治:化学防治:包括飞机喷药、地面喷药和撒放毒锌等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牧鸡食蝗和微孢子虫灭蝗等方法。

2.水稻螟虫(1)特点: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害虫。

近年来,水稻螟虫在我国的发生范围正在扩大,暴发频率增高,危害不断加重,而且有向北方扩散的趋势。

(2)危害:从幼虫起就能钻入稻株的叶鞘和茎秆中,取食营养物质,造成水稻枯鞘、枯心,严重时会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

(3)防治:①农业防治: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等。

②生物防治:主要措施是放养水稻螟虫的天敌。

③化学防治:主要措施是喷洒农药。

3.黏虫(1)危害对象:黏虫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棉花、甜菜、白菜等。

(2)危害:黏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农作物的叶片全部吃光,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3)发生与分布:我国平均每年发生四次大规模黏虫灾害,主要分布在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在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4)防治:①人工杀虫:包括食物诱杀和灯光诱杀等。

②生物防治:包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

③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是喷洒农药。

4.松毛虫(1)危害对象:松毛虫是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

(2)特点:危害大,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约200万公顷,减少林木产量300万立方米。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1新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简介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的灾情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

广大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带,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中国的地震、洪灾和旱灾等灾害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大大加重了中国自然灾害的严峻程度;生态资产的明显短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已成为推动自然灾害在空间上蔓延、在时间上加剧的重要原因。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这部分内容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单独成章,目的是使高中学生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而渗透国情教育,培养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观。

本章的编写主要遵循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从区域国情知识角度突出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形成机制和危害,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是帮助高中生了解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和对其进行安全教育的知识基础。

因此,教材以渗透国情教育为根本出发点,以区域为背景,在总结了我国自然灾害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常见的五种自然灾害分别进行了阐述,既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又突出了区域差异,立足于使高中生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增强高中生的防灾意识和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突出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地域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相互作用的变异系统。

本章从地理理论思维和视角,从自然灾害系统角度反映灾害科学的内容。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四节自然灾害教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1课时)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分类。

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多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分析。

3.了解一些救灾、避灾的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然灾害,学会自我避灾。

重点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难点通过所学知识,会分析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我们先来看两组图,回顾一下那些曾经发生在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此次地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总伤亡人数最多的地震之一,被称为“汶川大地震”。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见《探究在线》学生用书“预习导学”。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结合课本55~56活动判断自然灾害,得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要有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作为诱因。

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因此,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要把握两点:1.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2.是否对人类造成损害。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类1.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结合图片说明)(二)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活动一:展示图2.48“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师生讨论下列问题。

1.我国的洪涝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种分布特点是如何形成的?洪涝多发区大多在我国__________以南的地区(即南方地区)该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势低平,河流较多,易发生洪涝。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教案)
观看图片等资料,直观感受台风带来的灾难。
学生回答:
热带气旋
在学案上画出热带气旋图(N、S)
学生完成学案二
读教材35页“阅读”,回答问题。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读教材36页图2-2-4,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等资料及生活感受,直观感受寒潮带来的灾难,
学生讨论回答:分角色说明
(学生、司机、农民、电力工人等)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
课程标准
本节课程标准内容: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1.分析寒潮的形成原因、季节。(结合反气旋)
(高压、冬半年)
2.多媒体展示:寒潮路径
说出影响我国的寒潮源地、入侵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蒙古、西伯利亚;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
3、寒潮的危害
(大风、急剧降温、大雪冰冻)
思维拓展:
寒潮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4、寒潮的防御
小结: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了解防御措施。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复习已学的知识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培养读图能力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构建知识网络。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积极性,
激发防灾减灾意识。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二单元《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4)华南地区夏秋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激趣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目标定向,展示考点
学生看书或学案回答问题。教师举出实例讲解易错易混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合作探究,总结知识点。然后小组代表演示成果。
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把本节课知识真正掌握。
教学过程设计
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
(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台风造成的损失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2、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
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
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5、影响地区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课题
2.4中国的气象灾害
设计
教师
授课
教师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重点
难点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4中国的生物灾害教案中图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中国的生物灾害【教学目标】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生物灾害的地理分布。

2.基于洪涝和旱灾对农业的危害,理解生物灾害加剧我国农业灾情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了解农业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2.知道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知道严格控制有害生物进入国门的重要性。

难点:我国病虫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缺勤登记:【板书设计】2.4 中国的生物灾害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2、危害3、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几种病虫害及其分布(1)小麦锈病(2)水稻病害的分布与灾情(3)棉铃虫分布与灾情二、森林病虫害1、危害2、导致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3、主要害虫——松毛虫三、蝗灾与鼠害——两种最广泛的生物灾害1、蝗灾:2、鼠害四、生物入侵教师教、导过程设计【教学过程】P55引言导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农业大国,生物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大,每年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农作物病虫害1、特点:种类多,危害大,灾情东部重于西部。

2、危害:减产、绝收、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案人教版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讲授法,缺乏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讨论法、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2.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在线工具等,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播放气象灾害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真实场景。
-使用在线工具,如气象信息网站,让学生实时了解当前的气象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供气象灾害防范手册,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气象灾害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气象灾害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中国气象灾害的种类及特点;2.气象灾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3.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难点:1.气象灾害成因的科学解释;2.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措施的具体应用;3.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解决办法:1.通过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象灾害的成因和特点;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解释气象灾害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词:异常气象条件、自然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冰雹
-句:气象灾害是指由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干旱、台风、冰雹等。
2.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因素
-知识点: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地形地貌
-词:气候异常、大气环流异常、地形地貌、副热带高压、西风带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2021学年)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的全部内容。

2。

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1课时旱灾【学习目标】 1。

了解旱灾的基本特征与危害.2。

分析我国四大旱灾区的类型与成因。

旱灾1.总体特点(1)范围最广:半干旱区、①__________区和②______区均有分布。

(2)频次高: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即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频率达③______以上.平均每年发生旱灾④____次。

(3)持续时间最长.2.区域特点区域特点干旱区常年⑤______,很少出现⑥______半干旱区十年九旱东部季风区⑦________3。

旱灾与涝灾的发生特性错误!4.灾情(1)表现: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错误!基础达标练考查点旱灾2011年春季以来降水的持续偏少,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50年一遇的大旱。

近期,网民痛陈长江大旱致使自然人文景观消匿。

读图回答1~3题。

庐山瀑布对比图1.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正常的干季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2.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A.棉花、甜菜B.春小麦、花生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3.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方法技巧练方法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下列关于旱灾谚语与发生地区和时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十年九旱”—-半干旱的西南地区——常年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春季C.“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长江地区——盛夏D.“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东北地区--夏季方法技巧“思考"教材P47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四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

2.4 中国的气象灾害第2课时台风灾害与寒潮灾害【学习目标】 1.掌握台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寒潮发生的时间、侵袭的路径及沿途的变化,认识寒潮的危害性。

一、台风灾害1.形成:①______________的热带气旋。

2.分布:②________重,南方重。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③______省区灾情最重。

(2)台风造成的损失有逐年④________的趋势。

二、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2.源地与路径3.影响(1)危害:⑩______、霜冻、⑪______。

(2)特点:⑫______大,⑬______高。

(3)区域差异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台风灾害2011年第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于6月11日5时45分在广东省汕头市登陆。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是“莎莉嘉”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飓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 )①美国 ②日本 ③印度尼西亚 ④英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查点2 寒潮灾害3.下列各项与寒潮天气有关的是( )①感冒患者猛增 ②交通事故频发 ③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④羽绒服装热销 ⑤病虫害减少,利于农作物生长A .①②③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④⑤4.关于寒潮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强冷空气南侵 B .冷锋南下 C .气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 方法技巧练方法 列表法对比台风和寒潮的特征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列举三个省区)(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3)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方法技巧“思考”教材P49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

人教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案
一、学生描述在何时、何地经历过哪种自然灾害
二、学生活动:分成6个小组,根据所学的知识来定位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并且每个小组安排人来进行定位和分析成因,其他小组进行互评。

三: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四:根据2018年灾情报表了解灾情的严重
五:读图分析,完成表格
探究: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六: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分析我国东西部农业灾情差异的表现、成因等
省份人口密度受灾人口
河南
湖北
甘肃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营方式
主要灾种
灾情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旱灾和台风灾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民政部网站2015年7月9日消息,5月以来,云南省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造成玉米、荞麦、烤烟、药材、水果等作物受灾,部分地区水源干枯,人畜饮水出现困难。

截至7月9日9时统计,昆明、玉溪、楚雄等7市(自治州)39个(县、市、区)418.2万人受灾,125.5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其中98.8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417.8千公顷,其中绝收59.4千公顷;83.5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15.9亿元。

思考探究:(1)我国旱灾发生有什么特点?提示: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灾害。

(2)旱灾发生会造成哪些危害?提示:农业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基础知识要记牢———————一、旱灾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分布多发中心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3.区域差异(1)时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先涝后旱或先旱后涝、再转旱等。

②地区: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

(2)空间上的交替性:①现象: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

②原因:受不稳定的季风气候影响。

5.灾情(1)状况:农牧业灾情重,工矿、城市受旱灾危害巨大。

(2)原因:干旱发生季节与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地区。

二、台风灾害1.源地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的主要发源地。

2.分布(1)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2)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

(3)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

3.危害(1)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灾情最重。

(2)随着经济的发展,台风灾害造成的损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旱灾1.我国旱灾的特点及成因2.我国四个旱灾多发区及其成因二、我国的台风灾害框图法理解记忆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时间、空间上分布有以下规律:——————— 应用体验不可少 ——————(浙江高考)影响我国的台风有西移、西北移、转向三种移动路径,其中转向路径台风常到达我国东部海面或在我国沿海地区登陆后转向东北方向,路径呈抛物线状。

图甲是西太平洋台风转向点的平均经纬度图,括号内是台风统计次数,实折线上各点表示纬度,虚折线上各点表示经度。

图乙是西太平洋部分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台风转向点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的时段是( )A.5~6月B.6~8月C.8~10月 D.10~11月2.图乙中的台风靠近台湾时,对台湾的危害不包括( )A.狂风 B.暴雨C.赤潮 D.风暴潮解析:1.C 2.C 第1题,图甲中左侧纵坐标为纬度,右侧纵坐标为经度。

实线上各点为纬度,虚线上各点为经度。

读图可知8月前台风转向点不断向东北移动,8月后则向东南移动。

第2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空气强烈旋转上升,形成狂风和特大暴雨,在沿海形成巨浪,淹没低地。

赤潮是由于污水富营养化形成的。

3.干旱灾害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解析:第(1)题,理解题目中“旱灾最严重”应是因旱灾损失的粮食和旱灾面积在全国各大区中所占比重最大。

即B 和C 最高,由图中信息可知②区B 为32%,C 为51%,均是全国最高。

第(2)题,②区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我国东部的锋面雨带还没有移到本区,因此,降水少;而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这里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很快,土壤水分蒸发旺盛,造成②区春旱严重。

夏秋季节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③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

第(3)题,①地区是我国东北,这里有全国最大的林区,由于干旱而导致树木缺水、枯枝落叶干燥易燃,很容易引发森林大火。

利用遥感技术可及时发现着火点的位置及火区的范围,为迅速组织扑救提供可靠的资料。

答案:(1)②区。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P47思考提示 我国东部深受季风影响,季风区内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东部是我国工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区,对降水的需求量高,所以一旦干旱,易成旱灾。

P49思考提示 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区、农业区、渔业区,人口密集,城市、港口众多。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风暴潮会形成海水倒灌,海堤决口、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会造成城市、港口及生命线工程的破坏、船舶的毁坏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建筑物破坏等损失,威胁沿海经济发展。

—————— 情景导入先思考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江南北的多地“噤若寒蝉”,大雪乃至暴雪纷飞。

浙江省气象台监测,24日9时天目山顶出现了极端低温零下20 ℃,突破了浙江有气象观测设备以来测到的最低气温,截至24日14时,浙江受灾人口56.2万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人民币;倒塌房屋28间、严重损坏房屋58间。

思考探究:(1)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应为什么灾害?提示:寒潮灾害。

(2)该灾害在我国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提示:春季(3~4月更强)和秋季(10~11月更强)。

—————— 基础知识要记牢 ———————[教材问题提示]寒潮灾害和气象灾害多发区一、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2)高峰期⎩⎪⎨⎪⎧ 春季:3~4月,更强秋季:10~11月2.源地与路径3.灾情状况(1)灾情严重的原因: ①北方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的起始或末尾。

②寒潮:影响范围大,频次高。

(2)区域差异: ①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②次数: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二、气象灾害多发区1.种类 干旱、寒湖、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原因3.华北旱灾(1)特点:范围最广、强度最大、灾情最重。

(2)类型:春旱、初夏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春夏秋连旱甚至连年干旱等。

(3)灾情:①变化:有加重趋势,为我国最缺水的区域。

②原因:国家首都所在地,各类产业发达,工程设施密集,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量都很大。

4.沙尘暴(1)时间:多发生于春季。

(2)内涵: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

(3)界定: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4)灾情:华北地区损失十分严重。

——————重点难点掌握好———————一、寒潮灾害图示法理解华北地区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应用体验不可少——————2016年1月20日开始中国南方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根据中国气象局的数据,在北方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降温还达不到历史低温极值,南方部分地区低温低于历史同期极值纪录。

读寒潮—大风—雪灾的灾害链图,回答1~2题。

1.形成此次灾害的近地面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 D.气旋2.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雪灾②大气污染③生物冻害④低温B.①雪灾②大气污染③低温④生物冻害C.①大气污染②雪灾③生物冻害④低温D.①低温②大气污染③雪灾④生物冻害解析:1.A 2.B 寒潮是冬半年的快行冷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做题时注意灾害之间的联系:农牧区雪灾与①雪灾有关;沙尘暴会造成②大气污染;③低温会造成④生物冻害。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历年降水距平百分率。

(图中黑直线表示年降水趋势)材料二华北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1)华北地区干旱与沙尘暴多发的季节都是________(季节),解释其成因。

(2)2010年以来,山东大旱,试分析这种灾害加剧的成因。

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的干旱和沙尘暴多发季节是春季,其成因可从气温、降水、沙源、天气、植被等方面分析。

第(2)题,山东干旱威胁加剧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注意分析角度的全面性。

答案:(1)春季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导致土壤水分减少;土质更加松软干燥,沙源增多;受冷空气进退影响,大风天气多;植被盖度低。

(2)①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且年降水量分配不均。

②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

③人口增多,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4.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解析: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延伸方向及弯曲状况进行描述。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一是总体分布变化趋势,二是受地形影响的局部差异。

总体上等值线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数值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表明寒潮发生总次数自西北向东南越来越少。

长治盆地处等温线向南凸,表明该处与同纬度的高原、山地相比,数值较大,寒潮发生次数偏多。

第(2)题,浇水可以增加地面的热容量,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趋势,有利于减少寒潮的影响。

答案:(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P54思考提示 1.①气候干旱、土质疏松,风力侵蚀越来越重;②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导致毁林开荒、滥伐森林,使植被覆盖率降低;③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草原退化,沙化土地扩大等。

2.春季正值小麦生长季节,需水量大,降水少会影响其生长。

冬季小麦处于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不会成灾,所以没有“冬旱”之说。

一、选择题1.我国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 .降水变率大,集中在7、8月份B .冬季风通道C .植被覆盖率低,蒸发强烈D .临近沙源地解析:选A 我国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根本原因是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7、8月份;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