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领域。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可能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科目。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应的解析和学习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内容。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对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解释和应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原理与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原理和教学法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教育原理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学法等内容。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知的发展规律,学习理论则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法则探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对教育原理和教学法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运用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发展心理学习和发展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两个重要内容。

学习心理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活动,发展心理则关注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学习和发展心理的相关理论,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总结: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原理、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原理和教学法、学习和发展心理等重要内容,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教师准确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预测、干预学生4、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少年期:1112-1415,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主导,具体形象做支柱,随意性增长,成人干,独立性意识强烈,道德行为自觉,自控能力不强,常前后自相矛盾。

★★★青年初期:1415-1718,像成人接近,智力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理论型”,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深刻发展,客观看待自己,明确表达自我,意志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发展,有时与生活脱节。

★★学习的心理实质/特征: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①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②相对持久③反复经验★人的学习VS动物的学习:①或的个体行为经验,掌握时代积累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②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交往过程中,语言为中介作用而进行③有目的,自觉,积极主动加涅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接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布鲁纳: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②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最好画出图解,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原理,态度,方法)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2、结构原则(动作,图像,符号)3、程序原则(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提高掌握转化迁移能力)4、强化原则(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全面深入分析材料,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关系。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大汇总,快快拿走!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大汇总,快快拿走!

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记忆技巧:感前具形2.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3)不守恒;(4)自我为中心;(5)思维不可逆。

记忆技巧:表子不凡3.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记忆技巧:新宰猪,琴童觅饭盒。

4.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定向性与顺序性。

(2)阶段性与连续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记忆技巧:段序不差5.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记忆技巧:加胭脂太动人6. 简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记忆技巧:冻结城墙7.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①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②有学习的心向记忆技巧:主客才忍心8.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共同观点。

(1)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学习观: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3)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4)教学观:强调情境式教学、合作学习记忆技巧:教学生学习知识9.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4重难点提要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4重难点提要
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认知是情 感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知有反
作用。
情感的理论
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 德学说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认 知理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 解释了情感的生理机制、认知过
程和行为表现。
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情感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消极的情 感则可能阻碍学习,降低 学习效果。
包括尊重原则、理解原则、引导原则和激励原则等,这些原则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基本指导 。
情感教育实践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 方式等实践策略来实施情感教育。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情感教育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考查方式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考查方式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考生需要熟悉 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同时,考生还需要关注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研 究成果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02 认知过程与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4重难点提 要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认知过程与教育 • 情感过程与教育 • 意志过程与教育 • 个性倾向性与教育 • 社会心理与教育 •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建议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的科学。它涉及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方 面的心理活动,以及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进 行有效教学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重点整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是评估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人的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在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中,对于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此外,还需要了解各个发展阶段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学习的过程和机制,以及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在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中,对于主要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理论等,需要进行深入的了解。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

三、教育评估与测量教育评估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测量,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在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法和测验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如何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以便能够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教学。

四、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它还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在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考生需要了解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如何进行个性化教学,以及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总结起来,教育心理学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教育评估与测量以及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实践。

考生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以便能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总结一、概述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在备考过程中常常被考生们所关注。

本文旨在总结教育心理学的重难点,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二、学习理论与教育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过程。

其中,经典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例如,帕夫洛夫的狗实验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典型案例。

另外,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

在认知学习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即架构和迁移。

架构是指个体对于知识的组织方式,而迁移指的是将已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的能力。

3.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其中,观察学习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学习新知识。

三、发展心理学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认知能力上的不同阶段。

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认知理论是其中的两个经典理论。

在备考中,需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对应的教学策略。

2. 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其中,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和杰克·保尔比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是备考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理论。

四、个体差异与学习困难1. 智力与智力发展智力是个体在思维、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在备考中,需要了解智力的不同类型以及多元智能理论。

2. 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指的是个体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如阅读障碍、写作障碍等。

备考中需要熟悉各类学习障碍的特点以及对应的教学支持措施。

五、评价与量表在教育心理学中,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状况的测量和判断。

备考中需要了解各类评价方法和量表的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和运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时,加强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考试中的重难点之一。

本文将就教育心理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教师资格证。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关注学习者的心理发展、学习过程和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等问题。

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考生要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和基本原理,即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以及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

二、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要重点关注。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接受和处理信息,使行为产生相对稳定变化的过程,而记忆是学习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保存与再现的心理过程。

了解学习与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非常重要。

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考生需要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心理特点和问题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

四、个性与智力个性与智力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涉及到教师在识别学生不同特点和进行个性化教育时的知识和技巧。

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考生需要了解个性与智力的相关理论和评估方法,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智力特点进行个别化指导。

五、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考生需要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测量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和反馈。

六、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备考教师资格证时,考生需要学习和理解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指导能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教育心理学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涉及到教师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认知和理解。

下面将介绍教育心理学中的三个重难点:学习理论、发展理论和教育评价。

一、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关注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和行为变化。

在学习理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学派和理论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1.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馈的条件反射过程。

其典型代表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适当的刺激和奖励,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2. 认知学派:认知学派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信息加工来理解和记忆知识。

著名的认知理论家有皮亚杰、维果斯基和布鲁纳。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交互和观察他人行为的过程中进行的。

它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并由斯金纳和巴德拉的思想得到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二、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和特点。

1. 理性发展理论:讲述了人类在身体、认知、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 社会文化发展理论:该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强调文化和社会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三、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涉及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思。

了解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对于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1. 形ative评价:形ative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问答、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形ative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分析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二级学科,它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具体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

作为心理学科——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使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纵深发展作为教育学科——研究如何应用学生学习的规律去设计、改革、优化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人才培养(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柏拉图的思想:知识即回忆亚里士多德:记忆三定律(相似律、相对律、邻近律)洛克:白板说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心命名的专著,这时期形成了学习理论两大流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占据主导地位,其中杜威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的思想;以及维果斯基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认知学习理论发展并兴盛,发展出认知结构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人本主义思潮出现;布鲁纳,奥苏贝尔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体系发展越发完善,研究越发深入,视角越发综合,建构主义作为人质学习理论的心发展影响很大;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①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②在研究领域上日益纵深发展③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④研究国际化、本土化⑤越发综合化和跨学科化二.学习与心理发展 (一)学习的含义与作用1)学习的含义:学习是由于经验引起的思维或行为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其中,需要明确的几点:(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同拥有的普遍现象;(2)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行为经验的过程; (3)学习过后将引起行为的变化,但不一定马上发生; (4)不能认为任何行为的改变都是由学习引起的;2)学习的作用:(1)学习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促进成熟和心理发展; 行为的先天成分及成熟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行为的后天成分在个体生活中的作用最低级的动物生命形式(原生动物)最高级的动物生命形式(人)学习的分类1)学习主体分类:分为,人类的学习,动物的学习,机器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①信号学习:学习对于某种信号作出特定反应,也即经典条件反射 ②刺激—反应学习:操作性条件作用 ③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④言语联想学习:以语言为单位的连锁学习⑤辨别学习: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同类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 ⑦规则学习:了解概念之间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⑧解决问题学习:在各种条件下应用规则或规则组合去解决问题后来又分为:将①~④为合并为连锁学习,因此,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的学习,具体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3)奥苏贝尔的学习性质分类:奥苏泊尔根据两个互相独立的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 ①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的——发现的②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的——有意义的4)学习结果的分类: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①言语信息的学习 ②运动技能的学习 ③智慧技能的学习④认知策略的学习⑤态度的学习(2)我国的学习结果分类(冯忠良)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三)学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存在着辩证的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一方面个体的心理发展制约着学习,另一方面学习又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1)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依存性学习就是心理结构的建构过程,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与原有经验结相整合而实现的,因此,为了进行有效的学习,个体原有心理结构中需要具有适当的的知识,技能和一定的学习动机,即学习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但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体的心理发展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实现;(2)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从个体一生的发展来看,其心理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2)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学习准备与发展性教学实际上探讨的是个体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另一方面,个体的身心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结果与产物;(1)学习准备:教育应当考虑到个体原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关注个体在进行某种新的学习前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就是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特点的总和,包括,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状态,学习动机状态。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解析要点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解析要点

教育心理学重难点威望分析心剪发展与教育1、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皮亚杰以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停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构造是在不停变化的。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构造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停再建构,进而表现出拥有不一样的质的不一样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0~ 2 岁)。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假如经过探究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并来获取动作经验。

小孩逐渐获取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小孩视线中消逝时,小孩知道该客体并不是不存在了。

(2)前运算阶段( 2~7 岁) 。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

小孩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取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拥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趋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仅限制于对目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小孩还不可以很好地掌握看法的归纳性和一般性。

(3)详细运算阶段( 7~ 11 岁 )这一阶段小孩的认知构造已发生了重组和改良,思想拥有必定的弹性,思想能够逆转,小孩已经获取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依靠详细事物或从详细事物中获取的表象进行逻辑思想和群集运算。

但这一阶段小孩的思想仍需要详细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 11~16 岁)。

小孩的思想已超越了对详细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靠,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本阶段小孩的思想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期间的小孩能够依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必定的归纳,其思想发展水平已靠近成人的水平。

教育一定吻合于小孩的认知构造。

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小孩那些显然高出他们发展水平的资料,也即不主张毫无依据地或人为地加快小孩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小孩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动机_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其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最稳定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作用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复杂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

动机的分类(1)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所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

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低级的动机: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

习题:1.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A.认知内驱力B. 兴趣C. 求知欲D. 成就感2.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是()A.附属内驱力B. 求知内驱力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欲望内驱力3. 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 ()A.学习动机B. 认知内驱力C. 自我提高内驱力D. 附属内驱力4. 小学生为了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种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B. 自我提高内驱力C. 附属内驱力D. 交往的需要5. 学生为了能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下列哪种动机?A.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认知性动机D. 交往性动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难点(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难点(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重难点(全)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资料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

教育心理学重点难点知识梳理中公教育到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心理学常考经典理论汇总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理论大多来自西方,大部分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较费力,所以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小编帮广大考生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中常考的经典理论。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是依据人类的基本需要提出的。

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由下而上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是高层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现遵循着层次排列的先后顺序,一般来讲,人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会产生对高一级需要的追求。

如果一个人的衣、食、住条件尚未得到保障,那么他会全力以赴工作,以获得最基本的物质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他才会考虑如何进一步学习,如何获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实现等等。

二、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这种需要从儿童入学时起,成为成就动机的组成部分。

自我提高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同,它把成就作为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愈强烈,工作积极性愈高,潜能发挥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与此相反,动机的强度愈低,效率也愈差。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的分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之学习迁移的分类_
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1.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2)学习英语有助于学习法语。

2.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如:(1)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产生了干扰。

(2)汉语语法的学习影响了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
1.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1)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

(2)学习了苹果这个概念后,再学习橘子这个概念。

(两者都是水果且没有类属关系)
2.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简单理解就是两者间有类属关系)
如:(1)学习苹果和西瓜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

(2)学习篮球和足球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球这个概念。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1.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前摄抑制
2.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倒摄抑制。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解析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心理学重难点解析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应用技巧对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解析,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1. 传统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不同的阶段逐渐发展。

例如,0-2岁的婴幼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知世界。

2. 经验构建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社会文化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

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文化情境,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

应对策略:考生需要熟悉各个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发展特点,并能够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学习理论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avlov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Skinner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建立的,教师可以通过刺激的控制来引导学生的学习。

2. 认知学习理论:Piaget和Vygotsky等学者提出了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维和心理过程来实现的。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构建知识的能力。

应对策略:考生需要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和教学原则,并能够针对不同学习任务和情境选择合适的理论框架。

三、个体差异与多元智能理论1.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考生需要了解个体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并能够根据不同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策略。

2. 多元智能理论: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应对策略:考生需要掌握个体差异的诊断和干预方法,并能够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活动。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难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难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难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心理机制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心理问题等。

在备考时,许多考生发现教育心理学的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侧重于外部刺激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认知学习理论着重于内部认知过程对学习行为的影响;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则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理解各种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考生备考中的一个难点。

教学策略是根据学习理论指导实际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方式。

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应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奖惩机制和反馈的重要性;而在认知学习理论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等。

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教学策略,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变化。

其中,儿童发展与老年发展是考生备考中的两个难点。

儿童发展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过程。

考生需要掌握儿童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规律,了解儿童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期,并能够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老年发展也是考生备考中的难点之一。

老年发展研究人类晚年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考生需要了解老年人认知、记忆力、自我身份等方面的特点和变化,明确老年人教育的特殊需求和教学策略。

三、学困与特殊教育学困是指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等问题,特殊教育则是针对这类学生制定的一系列特殊教学策略。

考生在备考教育心理学时,需要了解学困的原因、类型和诊断方法,同时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策略。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

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重庆市考研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重难点整理教育心理学是考研教育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它研究了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对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备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它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常见的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纳等学者的理论。

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其中,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教育者来说,应根据儿童所处的阶段,合理设计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2. 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得以发展。

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充分支持和引导的情境下,能够完成但仍需帮助的任务。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教学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 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建构知识的过程来发展认知能力。

他提出了“社会文化工具论”的概念,即教育者应提供适当的学习工具和情境,帮助学生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共享的知识。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研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获取、组织和运用知识的规律。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等。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行为的影响。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励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内在的认知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记忆和理解等认知活动的重要性。

教育者应提供合适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一)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习策略答: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先行组织者答: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他认为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可能是一个概念、一条定律或者一段说明文字,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具体模型,但是在概括和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构建一个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场独立性答:所谓场,就是环境,心理学家把外界环境描述为一个场。

场独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善于进行知觉分析,能把所观察到的因素同背景区分开来,知觉较稳定,不易受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又称为分析型知觉方式。

4、习得性无力感答:习得性无力感简称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5、教师的威信答: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与信誉。

凡是具有威信的教师,都使学生对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尊严而又信服的倾向。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答:教师是社会职业的一种,其工作任务是根据某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才。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研人员这样五种角色。

2、斯金纳提出的程序学习的编程原理有哪些?答: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理:(1).小步子原则:把学习的整体内容分解成由许多片断知识所构成的教材,把这些知识按难度逐渐增加排成序列,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2).积极反应原则: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积极的反应。

每一个小的学习内容后面都紧跟着问题,学生通过填空、选择等作出积极的反应。

( 3).及时强化(反馈)原则:对学生的反应要及时强化,使其获得反馈信息,即回答问题后立刻可以看到答案,知道对错。

(4).自定步调原则: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的进度,以适应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5).低错误率原则:使学生尽可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使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因此,教材的排列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简述复述和组织在陈述性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答: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事件等信息的表达。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

通过复述能将知觉到的语言符号进入工作记忆中,激活了长时记忆中相应的节点,然后联结形成新的命题。

同时也激活了这些节点有关的若干旧命题。

在陈述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中,还要对新信息加以组织。

组织指将一组信息分成子集并表达子集间关系的过程。

4、在学校中激发与维持外来动机的措施有哪些?答:外来动机的激发: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适当开展竞赛,选用有效的强化物,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内在动机的激发: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实施发现学习,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掌握目标的定向,满足与发展学生的合理需要,培养学习兴趣,发挥教师情感的积极作用 .5、举例说明维纳的二维归因理论?答:维纳的二维归因理论是一种成败归因理论。

他认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应包括两个维度:第一,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第二,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稳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能力,稳定的外在因素指任务的难度,不稳定的内在因素指个人的努力,不稳定的外在因素指运气。

例如某生聪明但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考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考的不理想归因于运气不好。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论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答: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指出,学习包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

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即对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适合新任务,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

(3)提倡使用“发现法”。

布鲁纳主张学习者要有发现的态度和方法,即用“发现学习”,提倡“发现法”。

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2.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及其在学校道德教育上的主张?答: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认识不到他人的利益,其道德行为是出于对不良行为将要受到惩罚的恐惧。

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的利益和需要,但他们的道德行为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回报的同样的道德行为。

第三阶段,儿童的道德行为是为了达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并维持与他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的关系。

第四阶段,儿童开始意识到法律和秩序的存在,并表现出对法律和秩序的尊重。

第五阶段,人们开始承认某些法律比另外一些法律好。

现实中有合情不合法的事,也有合法不合情的事。

处于些阶段的个体仍相信,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人们应该遵守法律,但他们也会通过特定的程序对法律的修正。

第六阶段,他或也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遍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准则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他/她的道德准则做出决定而不考虑法律。

决定道德的将是个体内在的良心。

柯尔伯格不仅研究道德发展的理论问题,还强调把他的研究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认为道德教育不能采用行为主义的机械教育,也不能采用成熟主义的放任自流,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使儿童不断与道德问题相接触的环境,编制道德两难故事,接触学校和社会中的两难问题。

引起儿童的道德认知冲突,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认知冲突,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他提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明辨是非,具有做出正确道德判断和道德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

他提出道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①一步步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使儿童做出越来越成熟的道德判断和推理,达到清晰理解公正、平等这样的普遍原则;②使儿童获得更高级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并能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③使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践行更高级的推理能力,去认识、处理所遇到的各种道德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他还提出道德教育的Ⅰ型模式(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模式,针对第一个目标)和Ⅱ型模式(“公正团体”模式,针对更高的教育目标)。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难点(二)一、简答题: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学业问题的能力?1、重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把问题隐藏其中,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研究的兴趣,渴望解决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2、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在观察、实践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理解问题,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材料,作出判断、推理,进而解决问题。

3、重视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过观察,有是感性材料,还要有理性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对问题敢于提出独立的见解,使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4、重视课外活动学习源于生活,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学生在课外所进行的一些活动也能强有力地推动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持征,结合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引导,那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2、简述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系家,是美国认知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的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分六级: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不仅强调知识的记忆,更重要的是重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反映了知识层次分类的累积性,即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是在低一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的。

他所强调的发现学习,就因于他对教学目标的看法。

他认为,教学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的学校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

3、简述教师的五大角色教师是社会职业的一种,其工作任务是根据某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才。

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

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以及教师的社会职责来分析,教师在学校主要应该充当学习的指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和教育科研人员这样五种角色。

(一)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承担着系统地、准确地向下一代传递文化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智力的任务,即教师应该充当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二)班集体的领导者学生的学习是在班级集体这种特有的社会群体条件下进行的,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是班集体正式的领导者,没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班集体活动中也担负着领导者的责任。

(三)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性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要充当起示范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给学生提供活生生的榜样。

(四)心理保健者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在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同时,学生也面临着许多选择和挑战,使学生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心理问题日趋增多。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当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

(五)教育科研人员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多样并富有变化的特点,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依靠现有理论和教师自身经验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成为科研型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