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的进展
改良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创面
改良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前足创面(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报道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逆行修复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肌腱外露等创面的效果。
方法: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创面9例,皮瓣面积4cm ×5cm~7cm×9cm。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基本正常, 耐磨,弹性好,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供皮区游离植皮完全成活。
结论: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具有切取方便、手术简捷、创伤小,皮瓣血供可靠、不影响足部血运等优点,可满足前足中小面积创面修复需要。
【关键词】足底内侧动脉;浅支;皮瓣【中图分类号】r6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40-02足部作为人体行走、负重及减震平衡器官, 主要靠前足第1、5跖骨,及足跟的三点支撑平衡以及足的特殊弓形解剖结构来完成。
足部外伤所致的前足皮肤组织缺损, 常合并骨、肌腱及关节的外露,对创面的修复又不能破坏足部的特殊结构,再加上足部本身血循环不佳,伤口愈合较慢,对前足创面的修复较为棘手。
近些年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 为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不少方法。
我们于2006~2010年以改良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岛状皮瓣逆行移位修复前足中小面积创面9例,现介绍如下: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9例,其中男7 例,女2例;年龄15~70 岁。
创面位置:踇趾远节腹侧创面1例、踇趾背侧创面2例,前足底创面2例,踇趾趾间关节残端创面2例,足背创面2。
皮肤缺损原因: 外伤6例, 烧伤1例, 慢性溃疡2例, 创口面积最小4cm ×3cm,最大6cm×8cm。
1.2 术前准备:术前静滴敏感抗生素,感染创面完全敞开引流, 每日以3%双氧水、等渗盐水、3%碘伏液换药。
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进展
用途:
下肢重建
常见穿支皮瓣
5.基于胫后动脉穿支的小腿内侧皮瓣
用途:
下肢皮肤缺损、 功能重建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以皮神经血供为基础Fra bibliotek血管为节段性网状分布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1.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修复足、足跟、踝、 胫前区等处的皮缺损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肌皮瓣
血管供应:
供应肌肉的动脉除发出众多的肌 支外,还发出很多穿支,形成皮下血 管网,供应该肌肉表面的皮下组织和 皮肤,这就是肌皮动脉的解剖学基础
肌皮瓣
分型(血供特点 ):
I型——单支营养动脉型,如阔筋膜张肌皮瓣 II型——主要营养动脉加次要营养动脉型(可多支), 如股薄肌皮瓣 III型——两支主要营养动脉型,如臀大肌皮瓣 IV型——多支节段性营养动脉型,如缝匠肌皮瓣 V型——主要营养动脉加多支节段性营养动脉型,如胸 大肌皮瓣
2.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顺行:修复膝前皮肤缺损
逆行 :修复足、足跟、 踝、胫前区等处 的皮缺损
常见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3.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
用途:
再造拇指,虎口扩大成形 以及修复1~4指软组织缺损
筋膜皮瓣
顺行筋膜皮瓣 逆行筋膜皮瓣
常见穿支皮瓣
1.基于腹壁下动脉肌皮穿支的腹直肌皮瓣
用途:
乳房再造 胸壁皮肤缺损
常见穿支皮瓣
2.基于臀上血管的臀上动脉穿支皮瓣
用途:
乳房再造 褥疮修复
常见穿支皮瓣
3.基于胸背血管的背阔肌穿支皮瓣
用途: 躯干及肢端重建
常见穿支皮瓣
4.基于旋股外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t e d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 a l t h S c i e n c e s ) 2 0 1 4 J a n . 1 6 ( 1 )
( B a r c ) , 2 0 0 2, 3 8 ( 9) : 5 8 5
[ 7 ] 赵
丽. 雾化吸人在治疗d , J L 喘息性疾病 中的应用进展 [ J ] . 临床
( 2 0 1 3— 0 8— 1 6 收稿 ) ( 岳静玲 编辑 )
经上述分析 , 布地奈 德 、 沙丁胺醇 和异丙 托溴铵联合雾 化吸 入 较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联合吸人可更有 效地改善婴幼 儿哮喘
过阻断节后迷 走神经传 出支 , 降低迷走 神经张力 , 而缓解 气道平
滑肌痉挛 , 抑 制反射性支气管收缩 , 同时减少增生 的肥大腺体 的
分泌 , 抑 制柱 状上皮细胞 的增生 , 促进 粘 液细胞 的清 除功 能 , 从
[ 4 ] C a t e s M J , L a s s e s r o n T J .R e g u l  ̄t r e a t m e n t w i t h f o r m o t e r o l f o r c h r o n i c a s t h m a : s e I 3 o u s a d v e r s e e v e n t s ( R e v i e w ) 【 J ] . T h e C 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 ,
急 性发作的症状 , 又能减少 全身大量 用药 的副作用 。
护理杂志 , 2 0 0 8, 5 ( 1 ) : 7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端不 超过 小腿的 中上 1 3 界处是 安全 的 , 瓣旋转 点不 低于外 踝上 /交 皮 7m。 肠神 经营 养血 管逆 行 岛状皮 瓣 修复 小腿 下段 、 c 腓 足踝 部皮 肤缺 损较为可靠 , 必须注意皮瓣 的长轴 必须 与皮神经的走 行方面一致 , 但 皮
瓣不能 切取过 大 , 本组 皮瓣均在 1a ×1c 0m 2m范 围 内。 同时 要注意 皮瓣
时, 亦发 出2 支 小分 支 , 应相应 区域 的皮 肤 , ~6 供 吻合 点越 同 , 支越 分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 般资 料 . 本组共 有9 , 例 男性7 , 例 女性 2 , 例 年龄2 -4 岁 , 0 9 均为 外伤 引起的 软 组织缺损 , 中2 为开放性跟腱 断裂伤术后 创面感染而 致皮肤软组 其 例 织缺损 , 其余7 例均 为合并为足踝部 骨折损伤 , 急诊处理后4 d -7 皮肤坏
[】钟 世镇 , 永清 , 1 徐 周长 满 . 神经营养血 管皮瓣 解剖基础及命 名[】 皮 J.
小 隐静 脉 、 腓肠 神 经及 营养 血 管在 皮 瓣 内 , 于切 断结 扎 。 深筋 膜 并 在 下 向近端锐 性分 离至蒂 部 , 筋膜 蒂部保 留25 c 在 . ~3m宽的筋 膜蒂 , 旋
转 点至 创面作皮肤隧 道或切开皮肤 , 作成逆行皮瓣 移位至 创面 ,方便 , 解 不足之处 是足底部 外侧 部分区域 感觉 减退 及有 形 成痛 性神 经瘤 的 可能 。 参考 文献
外 踝尖与跟 腱连线 中点至 胭窝 中点连线 为皮瓣 轴线 , 即腓肠神 经及营 养血 管的体表 投影 , 以外 踝上7m 旋转点 , 瓣近端 不超过小腿 中上 c为 皮 13根 据缺 损部位 的形 状及大 小 , /, 在供 区轴线 上设计 与创面部位 一致
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皮 穿 1 岛 状 皮瓣 修 复 前 足皮 肤 缺 损 创 而 结 果 支带
… 血管蒂长 6~I 1 . 皮瓣 部成活 . 随访 6 4个 —2 外形 功 能改 善蒲意 。结论 本皮瓣 是修 l
复前 足 皮 肤 缺损 的最 佳 选 择之 一
【 关键词 】 岛状度瓣
足慌内删动脉
tm  ̄a tdis.a r re o e lsu e … s me ai e l f p wa d .g e )  ̄ v rg o e ̄ t s i d fc Th fa dils p d l s ein d r o e a e o frf k n ee t s a  ̄ f l p h s n t e d ̄a n he me a a a re a d a 0 h itle d o t diIplntrat ̄ 眦】h d ditIamso ss wi he a ea lna ne a f a sa  ̄ tmo i t t ltrlua tra nd h d ra t伯 a n os JⅡ a la e Re u t Th a s ls ef p l 6 e l c l 1 6 … d ci al L1 ni y 1 1 s T sz fte f p rn e rm h ieo h a a g d fo 4 x l
Co wl son T a s r u i hef p i l
f te b s h c sfr o h e tc oie b
I e od 】 l a d[ p M d l l t r r ; [ t i t yw r s K s n 1 ; e i a a a e :'  ̄ l a a p n r ty oe ) l
.
cHlj  ̄ mi ^ T n
MA Xi h U N  ̄ l
足部皮肤缺损的皮瓣修复
【 关键词 】 足
皮肤缺损
皮瓣
修复
G oi g X i eatetfbn re ,i h u oitsi u a , uBm D p r n oes gr Lu o a t p- jn m o u y z B o
S i a e aro nd f t o fo e n 勋 Lnh i knf p rp i f k ee s f ot #o . l s i c r i a, g
tl ato kn f p i ae . o n ufc n7 a e a tg el ga d7 c ssh d sa eIh aig T e3 mo ts一2 y a olw — a r f i a n3c ss W u ds r ei 4 c s sh d s eIh ai n ae a tg e l . h nh p s l a a n I n e r fl s o
足 部 皮 肤 缺 损 的 皮 瓣 修 复
孔令海
【 中图分类号 】 62 . R2 1 【 文献标 识码 】 A
杨 国奖
许 斌
柳 州市博 爱 医院骨外科 ( 广西 柳 州 5 50 ) 4 0 7
【 文章编号】61 72 (07 2 00 — 2 17 — 8 120 )7— 03 0
维普资讯
医 学创 新 研 究
≯ 。| 霉
20 0 7年 9月 第 4卷
第2 7期 M DC N N O A IN R S A C E IIE I N V T O E E R H
叠 譬 碧 | l。 l l。 ≯ 。 √ 。 学? 一 曩 。 l 雾誊。 零 。 ≯孪 手 蔓| ll l l 1 ≥≯ 一。 曩 l - 誊 ? ¨|
t l Liz u 5 5 7, hi a a , u ho 4 00 C n .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底区软组织缺损的疗效观察(附16例报告)
行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 内侧 岛状皮瓣修复 。结果 1 患者 的皮瓣 均成 活 良好。 随访 6个 月 一 6例 5年 ,皮瓣修 复重建后 皮肤的感觉、 色泽 、痛觉 、耐磨性及 负重功 能 良好 。结论 足底 内侧 岛状皮 瓣修 复足 底 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
【 关键词 】 足底 内 岛状皮瓣 ;足底 ;软组 织缺损 侧 【 中图分类号 】R329 【 3.9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 52 (08 1 18 — 3 07 97 20 )1 — 91 0
跖 骨 头 后 方 1c m,后 界 为 内 踝 尖 垂 线 与 足 底 内侧 交 界 , 内侧 界 为 足 内侧 与 足底 内
图 1 顺 行足底内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 跟恶 性黑色 索瘤 a 足跟 恶性黑 色素瘤 ;b广泛切 除术 ; C以足底 内侧 动脉浅支为蒂顺行 转移 ;d 、e供皮瓣 区取 大腿全层 皮 片植皮 ;f 后 1 ; 术 2 d
小腿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E3 8
范启 申, 祥 吉 , 德 亮 , . 血 管 的 骨膜 瓣 和 筋 膜 周 郭 等 带 瓣 联 合 移 植 治 疗 难 治 性 骨 不连 E] 中 华 显 微 外 科 杂 J.
c mb n n u n b n o i a t h ma o e mo p o e e i p o e n 2 o r h g n t r ti- n c
f cu eh a n nag a ii rcuemo eE ] J r tr e l gi o t ba fat r a i t l d lJ .
1盖L ]以及骨缺 8, 损范围较大, 术后骨延迟愈合发生率较高, 本组发生 8例 占 3%, 例再发骨折骨不连, 8 1 说明骨病区的正常软组织结构 对骨愈合有益。 能否同时行带血管蒂的骨膜移植对移植骨有 效覆盖有待以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文 章 编 号 :0 8 5 7 ( 0 8 1 — 0 5 — 0 1 0 — 5 2 2 0 )2 7 7 3
小腿部 逆行岛状 皮瓣修复 足部软组织缺 损
吕凤 房辉 赞 陈玉 兵 , ,
(. 东省 临 沂监 狱 医院 骨 科 , 东 临 沂 2 6 0 ;. 都 军 区 昆 明 总 医 院 全 军 骨 科 中心 , 南 昆 明 6 0 3 ) 1山 山 7062成 云 5 0 2
实用骨科杂志
第 1 4卷 , 1 第 2期 ,0 8年 1 月 20 2
・7 57 ・
骨膜下分离造成一间隙, 便于骨髓血的注入与滞留, 发挥其
成骨作用。 ) g术后病理切片示病变切除完整 , 基本等同于C T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摘 要 : 探 讨行胫 后 动脉逆 行 岛状 皮瓣修 复足踝 部皮肤软 组织严 重缺损 的应 用效果 。方 法 应 用 目的 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 复足踝部皮肤软 组织严重缺损 ; 带蒂皮瓣设计面积 为60c 90 m 1 c . m× . c 0 m× 2 m。 本 组 中 4例 患者术后 皮瓣全 部成 活 , 例 患者皮 瓣远 端 小部分 坏 死 , 药 处理后 , 面 Ⅱ期愈 0c 结果 1 换 创 合 。术后 随访 6— 4个 月 , 瓣外形 功能 良好 。结论 胫后 动脉逆 行 岛状皮 瓣血供 充分 , 2 皮 皮瓣切 取 面积 大 。 是修 键词 : 胫后动 脉 ; 逆行 岛状皮 瓣 ; 复 修 学科分 类代码 :30 2 2 .7 中图分 类号 :R 8 6 文章编 号 :10 04—5 7 (0 8 1 — 8 6 2 75 2 O ) 1 0 3 —0
(T eTnhH si lfH ri Ct ,H ri 10 1 ,C ia) h et o t abn i p ao y abn 5 00 hn
A s atO jc v T i us h fc o pin o sftsedf t i t g d l df po s r ri— b t c: bet e ods s te et fea ig ot o s e c wt r r r e s n a f ot o b r i c e r r f tiu e h e o a ia l p e t i
flw—u .C n l in T if pm gt aego l dsp l adeog z pi. oo l p o c s hs a i v odb o up nu set r a uo l hh o yn h i oe r
足底内侧动脉皮穿支蒂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皮肤缺损
Orh p Cl r h Am , 9 4, 5 4 : 5 . t o i No t n 1 9 2 () 6 1
[3 2
张 波 , 雷 , 满 宜 , 胫 骨 Pln骨 折 手 术 治 疗 _] 黄 王 等. i o J.
摘 要 : 的 总 结 逆 行 足 底 内侧 动 脉 皮 穿 支 蒂 岛 状 皮 瓣 修 复 前 足 皮 肤 缺 损 的 临 床 效 果 。方 法 2 0 目 0 4年 8月 至 20 0 7年 5月 采 用 足 底 内侧 动 脉 皮 穿 支 蒂 岛 状皮 瓣 修 复 前 足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 创 面 , 床 应 用 7例 , 瓣 面 积 为 9c ×6 临 皮 m c m~ 7c ×5c 修 复 受 区 创 面 大 小 为 8c ×5c m m, m m~ 6c m× 5 m。结 果 c 质 地 良好 , 形 不 臃 肿 , 区 愈 合 良好 。结 论 外 供 全 , 修 复 前 足 皮 肤 软 组 织 缺 损创 面 的 理 想 方 法 。 是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 访 3 3 随 ~ 5个 月 , 瓣 皮 足 底 内侧 动 脉皮 穿 支 蒂 岛 状 皮 瓣 血 运 可 靠 , 计灵 活 , 术 切 取 简便 安 设 手
术中对胫骨关节面的复位 ] 。
法, 注重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是高能量 P o in骨折取得理想疗 l
效的必然条件。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创伤严重的病
35 并发症的防治 高能量 Pl . in骨折的早期并发症主要 o 有伤口闭合困难、 皮肤坏死、 浅表或深部的感染 , 和创伤造成 的软组织挫伤程度、 手术操作粗糙、 术前对软组织损伤程度 的评估失误有一定关系, 主要防治方法是认真评估患者的软 组织情况 , 手术中精细操作, 清除一切失活组织, 保护有活力 组织的活力 , 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组织的损伤, 不可强行闭合
改良外踝上动脉岛状皮瓣在足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 : 6 18 R 8.
Ap f a o f h e a rng f o n n l o t i u e e twih t e m o i e a e a u e a a lo a l n a p c f n o e r p ii o t d a k es f s e d f c t h d f d l t r l p r m l l ri a d f p i i t a ts i s e s l
足背 、 足跟 部 软组织 缺 损 主要 是 由创 伤 引起 , 尤 其是车 祸 引起 的碾压 撕脱 伤 .损 伤常 出现 肌腱 骨 外 露 , 踝 上 动脉 皮 瓣【 外 】 因原 来认 识 不 足 , 修 复 前 足 对 背远端 尚有 困难 . 们 2 0 - 2 0 我 0 0 0 7年 应用 改 良逆 行
外 踝上 动 脉 皮瓣 [ 对 前 足 背远 端 、 跟软 组 织 缺 损 2 1 , 足
踝部软组织缺损共 2 8例 。结 果 2 皮 瓣 全 部 成 活 , 例 远 端 皮 肤 1 2 m 皮 肤 坏 死 , 瓣 最 大 面 积 1 ̄ c 最 小 6 4 m, 7例 1  ̄c 皮 6 9 m, x c 随访
6  ̄y 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此种皮瓣手术简便。 m 2 年. 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 是修复足踝、 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
meh d . to s
Ke o d o t d a k e;o i u ee t l tr l u e a ll o a sa d f p y w r sf o n l s f t s e d fc ;ae a p r ma e lril n a n a t s s l
《2024年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范文
《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皮肤缺损修复技术已成为外科领域中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
在众多修复方法中,皮瓣移植技术因其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拇指皮肤缺损的修复。
其中,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和腹部皮瓣作为常用的移植皮瓣,其在拇指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成为了众多医学研究者和临床医生的关注焦点。
本文就这两种皮瓣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为拇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拇指皮肤缺损修复的患者病例,其中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腹部皮瓣修复的患者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认拇指皮肤缺损的面积、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
在手术过程中,实验组采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对照组采用腹部皮瓣进行修复。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三、结果1. 皮瓣成活情况经过术后随访观察,实验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的成活率较高,皮瓣色泽、质地及感觉恢复良好。
对照组腹部皮瓣的成活率也较高,但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
2. 术后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疼痛程度较轻,手指功能恢复较好。
对照组患者术后恢复较慢,疼痛程度较重,需较长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3. 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为局部水肿、瘢痕增生等。
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主要为皮下积液、感染等。
四、讨论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在拇指皮肤缺损修复中均有较好的效果。
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因其取材方便、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其逆行移植的特点使得皮瓣的色泽、质地及感觉恢复较好,有利于手指功能的恢复。
然而,其缺点是对于较大的皮肤缺损,可能需多次手术才能完全覆盖创面。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趾侧皮肤缺损
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趾侧皮肤缺损作者:郭俊召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趾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2例,设计合适的足底内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缺损部位,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1-4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
结论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解剖部位固定血运可靠,设计灵活,修复前足趾侧皮肤缺损具有供区隐蔽,皮肤坚韧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前足趾侧;皮肤缺损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61-02前足趾侧是人体负重区,功能非常重要,发生在这个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和骨外露的修复较为困难。
常规的游离皮片移植不仅手术复杂,且皮片不耐磨,容易形成溃疡,交腿皮瓣修复后皮肤脂肪层后,皮瓣臃肿,感觉和稳定性均较差,因此,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逆行修复前足趾侧软组织缺损更加安全、可靠[1],本文为了研究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趾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2例用此种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情况,效果较好,现报到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前足皮肤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4±7.3岁。
外伤引起的前足软组织缺损7例,拇趾外伤软组织缺损2例,慢性溃疡1例,黑色素瘤1例,电击伤1例。
术前均应用多普勒超声仪探查血管走向,所有患者足底内侧血管束均走形正常,没有变异。
设计皮瓣面积最小4×3cm,最大7×6cm,血管神经蒂长5-10cm。
1.2 手术方法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仰卧位膝关节屈曲70°下肢外旋置于手术台上。
常规消毒铺单扎止血带,彻底清创,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
力方 向实施 分区植皮 , 片收缩后形 成的面容较 自然 , 皮 效果
良好 。 们 严 格 按 照 面 部“ 分 八 区 ” 我 六 的分 区 植 皮 原 则 嘲, 要 只 病 变 波 及 2个 以上 区 域 , 即采 用 分 区 植 皮 修 复 病 灶 切 除 后 的 创 面 , 得 了 良好 的 修 复 效果 。 取
[】 毅, 黔, 6刘 蔡 张鲜英, 头皮扩 张术修 复头皮 电烧伤 颅骨 外露创 等. 面的方法改进[]中国美容医学,0 31() 8 —9 . J. 2 0 ,26: 85 0 5 【 收稿 日期]0 80 —5 【 20 —20 修回 日期]0 80 —0 20— 2 4 编辑 / 张惠娟
嘱 二 期 入 院 接受 治疗 , 析 原 因可 能与 经 济 条 件 限制 有 关 。 分
[ 考文献] 参
【】 建, l梁 郝新光 , 罗少军, 头面部 巨大血管瘤 的整形外科治疗m .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0 2 1 () 1.1 . 20 , 84: 72 8 2
整形美容外 科技术 , 到在 创面修 复的 同时 , 达 获得 良好 的功
M e al an ar t y f r serf v age o kn an o s u ef to h eel di pl t er l t ar ap an f or co er fs i d s f t s e d ec ft e h ti Y ANG W e— i H NG Ho g y , AN a g jRZ AN a we,E iz a ix, E n — u W C G Gu n -M , H G D — i NG B— h o F
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应用
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各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分别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第一跖背动脉皮瓣、对侧内踝上皮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种皮瓣修复。
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少量皮肤出现坏死,愈合欠佳,清创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术后随访5-15个月,足部外形恢复良好,负重与行走功能正常。
结论: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根据皮肤缺损的部位及创面大小,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外科皮瓣,而防止和处理血管危象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随着国家现代化工业及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因高能量所致的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该处皮下组织菲薄,缺乏肌肉组织,局部可供转移覆盖创面的皮肤组织有限,修复相当困难。
足在行走负重中起重要作用,各种原因造成的足部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骼、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临床上极其常见,因其解剖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如何有效地修复创面,控制感染,保全肢体,重建功能,成为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治疗颇为棘手,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下肢的负重与行走功能,只有采用皮瓣修复的方法,才能修复和重建下肢和足部的负重和行走、跳跃等生理功能[1]。
本研究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1例,分别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踝前皮瓣、第一跖背动脉皮瓣、对侧内踝上皮支皮瓣、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种皮瓣修复。
种皮瓣修复,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1例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9-38岁,平均年龄23.4岁。
损伤原因:电烧伤10例,撕脱伤7例,机器伤8例,车祸伤6例,均于受伤后1~4 h来院就诊。
左足脱套伤5例,车祸伤致足背及第1-4趾坏死6例,足背软组织缺损13例,足跟软组织缺损7例。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i a d f p u vv d T e h a ig rt ep may rp i d g o p i 9 . % 。 i 、 a 5 7 i es c n ay r ・ s n a ss r ie . h e l aei t r r e ar r u 2 3 l l n n h i e s whl i w s3 . % n t e o d r e e h
・
4 8・ 3
临 床 骨科 杂 志 Jun lfCicl r oadc 2 1 u ;3 4 ora o l i t pe i 0 0A g 1 ( ) naO h s
・
临床 论著 ・
腓 肠 神经 逆行 岛状 皮瓣 急 诊 一 期 修 复小 腿 及 足 踝 部 软 组 织缺 损
后皮瓣一期愈合率为 3. % , 57 急诊修复组明显高于延期修复组 ( 0 0 ) P< .5 。结论 养血管逆行 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 部软组织缺损 , 很好地解决 了肌腱 、 骨关节外露的修复难题 , 最大限度恢 复 了肢体 的功能 , 减少了并发症 的发生。该皮瓣血供可靠 , 切取方 便, 不损伤主 干血 管 , 基本满足小腿远 端及 足踝部创伤需要 。
关键词 : 腓肠神经 ; 逆行岛状 皮瓣 ; 一期修复 ; 足损伤 ; 踝损伤 ; 软组织缺损
中图分类号 :R6 2 1 ; 5 . ; 8 .2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 27 2 1 )4— 3 0 ; 2 .2 R 68 3 R6 34 A 1 8 0 8 (0 0 0 0 8— 3 0 4
Re r e sa d a p dild wih n re e s l ur lne v o me e y r pa rng s f ve s d il n f p e c e t ut intv se sofs a r ef r e ng nc e i i o t l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体会
( 江苏省吴江市第二人 民医院 骨科 ,江苏 吴江 , 12 1 2 52 )
摘 要: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的治疗体会 , 并总结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腓肠 1 例患者治疗后全部皮瓣成 活 , 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 8 1
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 的临床资料。结果
・
7 ・ 8
J考 医 雩 临 药 志
o ma fCl ia e iiei a tc u l i cl dcn nPrcie o n M
21第5第4 0年 1 2 1 卷
’’ 一 ’
腓 肠 神 经 营 养 血 管 岛状 皮 瓣修 复 足 踝 部 皮 肤 缺 损体 会
足 外伤 经常会 导致 足踝部 软组 织撕裂 、 缺损 ,
其 他致 伤 因素 有 瘢 痕 溃疡 、 压 伤 以及 慢 性 骨髓 挤 炎等 _ 。由于 足 踝 部 软 组 织 菲 薄 , 运 较 差 , 1 J 血 容 易暴露 内在 骨质 及 肌腱 , 足踝 部 皮 肤 功 能要 求 且 较高 , 导致 足踝 部 软组 织 修 复成 为 骨 科 和整 形 外
f r r p i i g s i e e t n a kl nd f o o e a rn k n d f c si n e a o t
W ANG n— e Yu —g n
( jn Wui gNo2P ol S o i l a . e e H s t ,Wuin J n s 2 52 ) p pa j g, i gu, 12 1 a a
n uo ac lriln lp t e ar fs i eeti ain swi n l r o d ce Reut A1 e rv sua a d f orp i o kn d fc np t t t a keweec n u td. s ls s a e h l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reverse-flow island flap)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转移异位动脉的皮瓣来修复组织缺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的缺损修复中。
本文将通过阐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出色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修复手指尖、手背、手掌以及手指间的皮肤缺损。
常见的临床实践是将岛状皮瓣植入到缺损区,使其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连接。
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皮瓣移植术中需取自同侧距离远的组织,容易造成供区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问题。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灵活可靠,恢复效果好,因此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实践包括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软组织缺损修复。
与传统的组织移植方法相比,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供区损害小。
因为皮瓣的血供来自于指动脉的逆行血流,不需要独立的动脉供血,在供区损伤减轻的同时,也更容易保护术后的功能;二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移植组织的旋转和移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三是血管吻合技术精确度要求较低,使得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骨骼缺损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手指骨骼缺损修复。
通过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以直接连接膓骨动脉与缺损部位的骨骼供血,实现了从骨骼缺损到皮肤缺损的一体化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骨骼缺损修复中血管吻合困难、供区损伤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风险。
最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其次,使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组织缺损面积有一定的限制,较大的缺损面积可能无法满足血供要求,不太适合使用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治疗
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治疗目的:报道足跟皮肤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和体会。
方法:采用以小腿隐神经营养血管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设计并切取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10例。
结果:10例皮瓣中除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7例修复神经者恢复了良好的感觉功能,经随访6个月~4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无皮肤破溃病例。
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该皮瓣具有血供可靠,操作简单,成活率高,部分可恢复感觉功能以及不牺牲知名血管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Abstract:ObjectiveTo report the clinical result and experience of distally based saphenous nerve and sural nerve nutritional blood vessel Island flap.MethodsDesigned a distally based island saphenous neurovascular flap and sural neurovascular flap , elevated the flap for repairing skin defects on heel in 10 cases.ResultsAll 10 skin flaps were survived completely except one with distant edge become necrosis.ConclusionThis flap has good blood supply and high success rate. The operation is less traumatic and easy to perform, and the chief vessel is undamaged .It is an ideal flap to repair the skin defect of heel,and the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clinics widely.Key words:saphenous nerve; sural nerve; neurovascular flap; heel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棘手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4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V ol.20 No.4 2007年12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Dec. 2007文章编号:1001-5132(2007)04-0552-04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的进展毛海蛟1,2,史增元2*(1.宁波大学医学院,浙江宁波 315211;2.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宁波 315020)摘要:归纳足前部的生物力学和应用解剖研究结果,足前部的皮肤缺损将会导致足的功能障碍,重点讨论了各种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优缺点,并对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提出了问题和展望.关键词:足;皮肤缺损;岛状皮瓣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足前部皮肤缺损严重影响了足的功能. 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一直较为棘手,但是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显微外科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为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不少方法. 本文就足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应用解剖以及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1足部的分区足部分区目前比较混乱. 文献[1]把足的跖、趾骨区称为“前足”或“前掌”. “前足”这一名词最早在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中出现,昆虫纲中把胸部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其相应的足称为前足、中足和后足[2]. “前掌”是指五肢型动物用于行走的四肢中的前肢[3]. 所以把人体足的跖、趾骨区称为“前足”、“前掌”是不合适的.毛宾尧[4]将足底分为4区:足跟区、前跖区、足外侧区及跖弓区,把足前部称为前跖区. 罗永湘等[1]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分区界限方案,把从第1跖骨两籽骨近侧缘至第5跖骨小头连线以远部分称为前跖区. 周围等[5]将足部分为Ⅰ区(踝前区)、Ⅱ区(跟后区)、Ⅲ区(足背区)、Ⅳ区(足底区)、Ⅴ区(趾背区)、Ⅵ区(趾底区),从而使足前部包括Ⅴ区、Ⅵ区和Ⅳ区的一部分. 这样的分区比较复杂,临床上应用不简便. 根据足生物力学特点钟世镇[6]以跖关节和横关节为界把足部分为“足前部、足中部、足后部”的分区法更为实用. 足前部包括跖骨和趾骨,足中部包括骨,足后部包括距骨和跟骨,这样分区对足部创伤的表述更加简便.2足前部生物力学研究和解剖足由纵弓和横弓组成,足前部的跖骨是这2弓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7年,Iaremenko等[7]提出了足横弓在跖骨头平面是动态负重区域,否定了之前足收稿日期:2007-04-3.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网址:基金项目:宁波市医学科技计划项目(2006003).作者简介:毛海蛟(1979-),男,浙江余姚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E-mail: jessemao@ *通讯作者:史增元(1954-),男,山西山阴人,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伤骨科. E-mail: szy580@第4期 毛海蛟,等: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的进展 553的3点承重理论. 1989年,Gross 等[8]通过对10名跑步者的研究发现,当跑步速度增大时,足底各部分的压力也会有显著增大,测量到的最大压力发生在第2,3跖骨前端和趾底部. 袁刚等[9]报道正常人站立时足底压力以足跟为主,其次为跖骨头区域,足趾承受压力较小. 行走时足底各部位承受压力从大至小依次为:第2跖骨头、足跟、第1跖骨头、第3~5跖骨头、第1趾、第2趾、足弓、第3~5趾,表明行走时足底压力前移,以足前部跖骨头区域受压最大,趾也是主要受力部位. 另外,与站立时相比,行走时足趾区压力增加3~5倍,跖骨头区约为3倍,足跟和足弓接近2倍. 汤荣光等[10]也报道行走时第2跖骨头压力最高,奔跑时第1跖骨头压力最高,站立时第3跖骨头压力最高.综上所述,由跖骨头组成的足前部在人的行走、站立和奔跑中是非常重要的,损伤后不能轻易截肢. 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非常重要,至今仍是创伤外科的一个难题.3 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足前部皮肤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有交腿皮瓣、局部转移等随意皮瓣,但这些方法因手术次数多、体位不适、住院时间长、皮瓣无感觉,所以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 游离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也有报道[11,12],为足前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在临床上应用不够广泛. 岛状皮瓣有手术简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 3.1 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随着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有各种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报道. 临床工作中应用广泛的有:第1跖背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3-16],修复趾皮肤缺损,足前部的创伤合并导致了第1跖背动脉的损伤,使皮瓣切取困难;足背逆行岛状皮瓣[17]逆行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皮瓣切取后牺牲了足的主干血管,影响足的血供;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4]、趾腓侧岛状皮瓣[18]、以外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19]、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20],为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提供了多个供区,应用时更方便,但这4个岛状皮瓣切取面积小、修复范围有限;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21]修复足背前部皮肤缺损较为理想,修复足底前部比较困难.3.2 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1990年,Masquelet 等[22]报道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为供血的足内侧皮瓣的解剖及5例足内侧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应用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第1跖骨头跖侧皮肤2.5cm×2.5cm 的创面获得成功,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该皮瓣应用的广泛关注. 1997年,Bertelli 等[23]设计的足内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可用于趾底、足背、第1、2趾处中小面积的创面,并指出可通过吻合大隐静脉属支或足底内侧动脉分支可改善皮瓣的血供状态. 上述报道的皮瓣切取范围仅限于足底内侧,切取面积较小.1995年,Zhang G M 等[24]研究了足内侧皮瓣的血供来源,提出了足底内侧动脉有3个皮支,中间支为最大,各皮支间相互吻合,皮瓣切取范围最大面积达12cm ×8cm. 1998年,史增元[25]、陈茂林等[26]认为足内侧皮瓣的动脉属多源性,内踝前动脉、内侧动脉,足底内侧动脉浅支、趾底内侧动脉浅支在展肌上缘吻合形成展肌上缘动脉弓,营养了足底内侧和足背内侧的皮肤,皮瓣切取面积大.并且在临床上应用以趾底内侧动脉浅支为蒂,转位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皮瓣切取范围最大面积达11cm ×7cm.足内侧皮瓣有3支皮神经分布:(1)隐神经的终末支;(2)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皮支;(3)足底内侧神经内侧皮支. 前二者经踝关节前面向下内走行于深筋膜浅面,分布于足背内侧皮肤,后者由足底内侧神经发出后穿浅筋膜至足底内侧皮肤. 该3支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缝合,恢复皮瓣554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7的感觉.足内侧皮瓣血供为足部非主要动脉,供区为非负重区,切取后对足的血供和足的负重、行走、奔跑等功能影响较小,部位隐蔽、质地薄、有感觉神经,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当足背动脉已有损伤时,只要足底外侧动脉无损伤,仍是理想的选择. 同时足内侧皮瓣因位置恒定、转位灵活、不影响足的美观和功能.4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问题及展望足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目前所见的文献报道大都是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的旋转点位于第1跖趾关节后2.0cm处,血管蒂短,限制了皮瓣修复范围,对修复趾端和足前部外侧缘的皮肤缺损较困难. 今后的研究方向在于:(1)血管蒂旋转点前移,扩大足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的范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使修复趾端和足前部外侧缘的皮肤缺损更加容易. (2)恢复皮瓣的感觉,足内侧岛状皮瓣皮神经与受区神经缝合,恢复术后皮瓣感觉功能. (3)解决足内侧皮瓣静脉回流障碍,我们在临床上施行足内侧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5例,发现该皮瓣血管蒂静脉较细,回流不畅,皮瓣肿胀,皮瓣边缘有部分坏死,今后将把皮瓣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来解决皮瓣静脉回流不畅.参考文献:[1]罗永湘, 王体沛, 方煌, 等. 跖底外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创面[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7, 11(2):80-82.[2]武汉大学. 普通动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3]刘凌云. 普通动物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4]毛宾尧. 足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5]周围, 周广恒, 张正善, 等. 足部创面区域性划分及临床修复[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7,20(4):251-253. [6]钟世镇. 临床应用解剖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Iaremenko D A. Method of study of the transverse arch ofthe foot[J]. Orthop Tranmatol Protez, 1967, 28(2):240- 242.[8]Gross T S, Bunch R P. Discret normal plantar stressvariations with running speed[J]. Biomech, 1989, 22(6): 699-701.[9]袁刚, 张木勋, 王中军, 等. 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3):156-159.[10]汤荣光. 正常人足底静态和动态压力分布的测定[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994, 13(2):175-177.[11]汤海萍, 杨志贤, 程国良, 等. 胸脐皮瓣在足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996, 19(2):135- 137.[12]曾炳芳, 眭述平, 姜佩珠, 等.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急诊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6, 10(1) :42-45.[13]李金光, 徐达传. 第一趾蹼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趾端损伤的解剖学基础[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2, 10(4): 270-271.[14]Hayshi A, Maruyama Y. Reverse first dorsal metatarsalartery flap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istal foot[J]. Ann Plast Surg, 1993, 31(1):117-119.[15]Sakai S. A distally based island first dorsal metatarsal flapfor the covrage of a distal plantar defect[J]. Br J P Last Surg, 1993, 46(1):480-483.[16]Bharathwaj V S, Quaba A A. The distally based is landeddorsal foot flap[J]. Br J Plast Surg, 1997, 50(1):284-286.[17]史增元, 陈茂林, 郝国玉, 等. 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J]. 中国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6, 12(5):340-342.[18]贝抗胜, 钟立志, 邱万洪. 踇趾腓侧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 13(2): 248-250.[19]Oberlin C, Azoulay B, Bhatia A. The posterolateralmalleolar flap of the ankle: a distally based sural neu- rocutaneous flap: report of 14 case[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6, 96(3):400-403.[20]刘明建. 足底内侧动脉带蒂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足底前部皮肤缺损[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 7(1):62-第4期毛海蛟,等:岛状皮瓣修复足前部皮肤缺损修复的进展 55563.[21]史增元, 尹维刚, 刘振新, 等. 腓动脉为蒂的小腿前外侧岛状皮瓣解剖与临床应用[J]. 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3):671-673.[22]Masquelet A C, Romana M C. The medialis pedis flap: anew fasciocutaneous flap[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0, 85(5):765-772.[23]Bertelli J A, Duarate H E. The panter marginial septumcutaneous island flap: a new flap in fore foot reconstruct-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7, 99(1):1390-1395. [24]Zhang G M, Syed S A, Tsai T M. Anatomic study of annew axial skin flap based on the cutaneous branch of the media plant artery[J]. Microsurgery, 1995, 16(1):144-148.[25]史增元, 陈茂林, 郝国玉, 等. 足内侧岛状皮瓣多向转位修复足部皮肤缺损[J]. 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9): 557-559.[26]陈茂林, 史增元, 姚乃中, 等. 足内侧皮瓣学供的应用解剖学[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8, 16(2):107-109.Progress on Skin Defect Repair for Distal Foot with Island FlapMAO Hai-jiao1,2, SHI Zeng-yuan2*( 1.Medical School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2.The Affiliated Hospitalof Medical School,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02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updates on bio-dynamics of distal foot and applied anatom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kin defect of distal foot may result in disfunction. This report mainly discuses the merits and drawbacks existing in distal foot repairs with island flap, and presents some questions and prospects regarding the defective skin rehabilitation of distal foot.Key words: foot; skin defect; island flapCLC number: R751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