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及反思
2023年关于《草原》教案4篇
2023年关于《草原》教案4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要求: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我们欣赏了优美的旋律,观看了草原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谈)草原的确是一个辽阔无比、景色迷人、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起走进草原,观赏草原美丽的景色。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播放课件)如果把这5个自然段分成两大部分,你会怎样分?(分成写景和叙事两部分)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概括你读了这篇课文的整体感受,你会用哪一个字?(美)围绕着“美”,写了草原的景美和草原的人美。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接下来,请你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朗读,边读边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品读课文后小组交流)四、精读课文,欣赏佳句1、刚才交流的是景美的同学请举手,看来美好的事物人人喜欢。
老师也喜欢第一自然段。
(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找一找这一自然段一共描写了几种景物?你最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学生默读课文)2、集体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1)草原的天(播放课件)为什么喜欢草原的天?他和别的地方的天什么不同?怎样读出它的特别之处?(抽生读,学生评价)作者想高歌一曲表示满心的愉快,你想怎样表示你满心的愉快?(学生交流)(2)小丘和小丘上的羊群(播放课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引导学生说出把羊群比做了白色的大花,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比做了绿毯。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的乐园。
在教学实践中,草原不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土壤。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草原》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这片土地,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充分利用草原资源1.1 利用草原的自然环境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草原的广阔空间进行户外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可以利用草原的植被资源进行植物分类、生态环境保护等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体验自然的魅力。
1.3 利用草原的动物资源通过观察草原上的动物,学生可以了解动物的生态习性,培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开展生态教育2.1 引导学生尊重自然通过草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漂亮与伟大,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在草原上进行生态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草原教学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注重情感教育3.1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夸姣在草原上,让学生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2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草原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量、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3.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草原教学,教育学生要爱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四、促进跨学科教学4.1 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草原教学中,可以融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促进跨学科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跨学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草原》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草原》教学反思(集合15篇)《草原》教学反思1教完《草原》一课,我觉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后进行如下的反思:一、准备不足,考虑不周全在教学设计中,我有设计了学生部分的回答,但在孩子们别样的思维中,别样的回答中,我没能及时反应并加以点评,这充分说明了我在备课时候考虑欠周,准备得不充分,在课堂上没能变通,思维受到了限制,一味的按照设计的走,一步走错,步步错。
二、埋头书本,未能及时赞赏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同时,要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评议,面对学生精彩的发扬,我竟然忘记了“赞赏”这两个字,甚至最基本的鼓励话语和眼神也没有。
对学生的发言,又没能及时地给予点评,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都一头雾水,挫伤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死板的照着我的教学设计去走,整节课,我仿佛是用一个个的问题当稻谷引导鸟雀们进食,没有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
他们能在我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做出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的回答,这着实让人兴奋,我没能及时地引导,导致孩子们慢慢地沉闷。
三、文本细读,未能有效在课堂上,虽然我抓住了一些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情人物形象,但在有效上,未能表现出来,大多是点水蜻蜓,点到即止,因此学生跟着我的脚步,“饱食”了文本,却食之无味,腹中无物。
此外,对文中要弄明白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文眼,也没能引导孩子们通过回顾全文来加以理解,在他们还在慒懂之中,我已经结束了全文的教学。
四、几点启示1、多练语言基本功,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精彩,让自己课堂上的过渡能够水到渠成。
点评学生时,多从小处着眼。
2、与学生交流时,应该更加平易近人,自然一些;要多关注学生,不要一味关注自己的教科书和课件,学生一旦发觉自己被忽略了,兴趣自然不高。
3、学会及时指导学生,给予孩子以鼓励性的语言或暗示,如果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许能改变孩子一生。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草原》教案三篇
《草原》教案三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要求】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读,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受到语言美的感染。
【教学难点】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合作探究、讨论法、朗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这么动听的歌,这么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3、今天让我们跟老舍爷爷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风情。
板书课题:草原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
2、思考:哪一段是写草原风光,哪几段是写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三、学习草原风光部分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草原的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朗读指导:课件图片欣赏,生想象。
⑴品读佳句:重点体会和想象以下词句:草原的天空可爱。
天底下整体一碧千里。
羊群似一朵朵白色的大花。
小丘线条柔美。
⑵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你喜欢的方式赞美一下草原:唱歌,自己做诗,赞美的话。
3、配乐朗颂第一自然段。
4、小结:大草原的景色真美!四、学习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部分1、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朗读,找重点词句,表演。
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场面,地方体现了蒙古人的热情好客?2、交流反馈,品读佳句体会:“远迎”一段中重点理解“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相见”一段重点理解“也不知是谁的手……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民族团结互助”。
“款待”一段重点理解“谁都有礼貌……不拘束”;“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会心微笑”。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15篇_4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15篇《草原》教学反思11、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学生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学生通过直观和想象后,对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愤比较活跃。
2、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
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儿童诗童年仿写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
以突破教学重点。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这一点体现得不够明显。
主要问题:1、学生放手不够,有迁的迹象。
2、教学目标落实的不实。
如;背诵第一自然段,流于形式。
3、第二部分处理的较仓促。
4、教师的点拨语,过渡语,总结语缺乏感染力。
5、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有待研究。
《草原》教学反思2看到这篇课文是那样的熟悉,它是五年级学过的内容,在这一次新的统编教材里又出现了,我觉得应该不用学了,只需一带而过,完成练习题就可以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备课,突然发现此次的重难点与之前的有所不同,教学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
也许这就是新教材的“新”吧!备好课,走进课堂。
按部就班的读书自学,积累字词,解决了基础知识问题,开始探究学习。
此次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文中,作者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的风光,最后还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因为是五年级学过的内容,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13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2. 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问题,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哪些内容。
3. 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重点词语。
(2)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针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句子解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进行课文朗读、句子仿写等练习。
5. 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草原》2. 重点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奇丽的小诗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怎样的草原景色。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我心中的草原》的作文。
2. 答案:(1)课文描绘了一幅辽阔、美丽、充满生机的草原景象。
(2)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课后,通过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关于草原的资料,了解草原的地理、气候、动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学校的校内评估课我所讲的是《蒙古草原狼》这一课,通过备课、讲课和课后研讨等阶段,使我对这一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做了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备课阶段,由于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为此,我还阅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以及有关《狼图腾》的相关评论和研究。
《狼图腾》是一部全面研究狼、描绘狼、与狼共舞、人狼合一,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
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在网上找到与狼相关的视频及狼的嚎叫声,作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学案。
其次,在讲课阶段,整体来说,内容安排较合理,时间分配得到,特别是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的预习课文指导不到位。
个别问题设计的过于难,在启发和引导上有所欠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少,缺少适当的讨论。
最后,在课后研讨阶段,本教研组的同事给予了很多建议,例如语速过快,要适当的启发等等,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对本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备将来讲得更好,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讲课的共性问题,有待改进,收获良多。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2《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
关于《草原》教案范文锦集10篇《草原》教案篇1【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1课《草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体会句子中蕴涵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汇。
【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的词汇,并且应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课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堂主要采用朗读、图像、交流、写作、资料、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方式,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网络环境。
通过让学生主动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最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制作一个型课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资料库中进行阅读与探究,以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这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大信息量、开放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诵《刺勒歌》录音,把学生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
2、提出本课课题。
3、回顾课文: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二、引发探究主题1、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这样的感受呢?从这是怎样的草原?这是怎样的草原人?等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把握探究的方向。
2、利用课件,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草原美景,品味文字。
通过提名读、齐读、领读等朗读,并适时加以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深入感悟语言,体会文字与多媒体信息表现美的方式相同和不同及各自的优势。
3、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草原美的惊叹之情。
学生进行交流,师生互评小结。
4、用上述的学习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对这是怎样的草原?展开小组讨论。
《草原》教学反思_3
《草原》教学反思五班级下册课文《草原》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为便利老师更好的教学,今日,语文网我给大家推举关于《草原》教学反思。
通过《草原》教学反思,老师可以尽早发觉一些教学不足,比如说教学设计上消失哪些问题、课堂沟通和启迪是否得当、课后训练是否到位等等,从而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累计阅历。
一起来看下吧!《草原》教学反思由我整理,仅供参考:《草原》一文教学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同学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一、从整体入手,把同学的留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的同时,让同学初步感知草原的景美,营造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培育同学爱美的情操。
二、从同学的感悟入手,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朗读体会,想象情景和联系生活,体会草原的漂亮。
培育了同学的自主学习的力量,凸现了语文学习途径的多样化。
三、理解了作者的思路,走进课文中所描写的情景,使同学真正受到感染,体会情感,培育审美情趣。
四、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
同学在体会了景美和人美之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陶冶了同学的情操。
《草原》教学反思人教版学校语文第九册第12课《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
在课文里,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知读者。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同学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我国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
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我实行先整体感受到品读美丽句子的方式,并且结合本学期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讨论,鼓舞同学多读课文,多讲感受。
一、整体感受,把握叙述挨次。
《草原》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
初读时,同学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颜色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玩耍,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忱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教学反思
《草原》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文章,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草原的美丽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然后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老舍先生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教学中,我通过朗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
3.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我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够准确,影响了他们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词语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他们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草原》教案
《草原》教案教者向明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二、提示课题,简介作者。
三、学生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真拼读。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四、反馈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指名学生拼读,纠正读音。
2、齐读生字。
3、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反馈探究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
”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
指导学生理解、朗读。
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要用高兴、赞美的语气读,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
全班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12草原天空可爱明朗空气清鲜草原(大美)小丘绿柔美像中国画)平地绿辽阔羊群美(像白色的大花)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草原》说课稿(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特点.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爱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课文用优美,准确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反思(11篇)
小学课文《草原》教学反思(11篇)小学课文《草原》教学反思 1小学课文《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
为了让学生领会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就设计了听歌想像美景、品读优美句子、美图配佳句、看录像感受人情美、上网查资料了解草原等环节。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
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介绍1.1 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语音能力及理解能力,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草原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草原的认识与兴趣。
教学目标如下:•感受草原的壮美景色;•了解草原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草原》课文,本篇课文主要是描述了草原的自然风光,内容浅显易懂,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听读。
1.3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引导学生在情感、认知、语言、实践等方面全面地领略草原的自然风光,其中包括:•观看图片及草原影像资料;•致勉原声;•声情并茂的朗诵;•学生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学过程2.1 预习准备在开课前,教师可以放上草原的图像,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并请学生说出对草原的印象并口述出来。
2.2 导入新课1.利用草原图像带领学生进入草原的世界。
2.制作草原原声,并播放草原的自然声音和呼啸的风声,让学生感受草原逼真的感觉。
3.然后针对本课文的阅读训练,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出处、作者及主题,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及语句,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2.3 阅读理解1.首先请学生自主阅读此课文,然后分组进行阅读理解,强化对文章的正确理解及翻译。
2.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3.鼓励学生多注意课文中的细节并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
2.4 课文分析1.针对此课文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具体阐述文章的意义和主题,并把生动有趣的内容拿出来展示。
2.讲解本课文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懂得如何鲜明突出文本的主旨。
2.5 读写互动1.通过朗诵课文,帮助学生提高朗读语音能力。
2.在朗诵之后,教师可以分别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草原的景观,以此来检测学生的理解水平。
3.学生课后写日记,写关于自己的草原印象,并检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2.6 课堂讨论教师在总结此节课内容的时候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听见草原的声音,看到草原的风光,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教师可以着重指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感受,让学生在语言和思想的交流中发现自己,增强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整理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整理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力量,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阅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我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反思1核心提示:《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知读者。
...《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知读者。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忱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让同学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同学看到美丽的画面,听到悦耳的音乐,把他们带入宽阔漂亮的大草原。
同学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观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课程结束,以一曲《漂亮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日的学习,让同学在回过头来美美的倾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同学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进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同学在乐观的参加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进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楚,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漂亮、宽阔。
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老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同学读的力量的培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如,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宽阔壮丽以及自己的宠爱之情。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供大家参考。
《草原》语文教案五年级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草原的美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节课,我们将近一步了解生活在草原上得人们。
二、自主读书1、今天的草原,以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得民族风情吸引这越来越多的游客。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该怎样向游客们作介绍呢?2、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5自然段,可以列列提纲,或摘记一些词语。
三、小组交流小组内一人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游客,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
导游要主动热情的向游客作介绍,回答游客感兴趣的问题。
四、集体交流1、那位同学愿当小导游,带领大家到陈巴尔虎旗去游览?老师希望你在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还可以结合你在课外收集到的资料。
当游客的同学,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一定要请教导游啊。
2、在导游的带领下去感受草原独特到的民族风情和草原人民热情和好客。
五、体会情感1、在这位小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结识了新朋友,蒙古族老乡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畅谈:热情好客、淳朴、亲切大方等。
)2、蒙汉两族人民尽管语言不同,但心心相通,大家用握手、微笑表达着亲热;用音乐、舞蹈传递着真情。
请同学们找出最能体现蒙汉两族人民情深意重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5自然段。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及反思优秀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及反思优秀教案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
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
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动。
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学生读书勾画)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你体会得很好。
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
作者把这群疾驰而来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是他们穿的衣服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
刚才读这句话,我觉得真美。
师(一愣,然后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板书:色彩美)请看插图,他们的服饰确实色彩鲜艳,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方式表现出来吗?(生动情地读)教学设计与评析JIAOXUESHEJIYUPINGXI语文(五年级)培训资料生:老师,刚才他读得太慢了,我认为语速应该快一点。
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还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板书:动感美)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这里的色彩美与动感美。
(生齐读)师: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像他们那样去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教师也开始迅速地浏览课文。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
”从这一句我体会到草原的静寂美。
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反思3篇
10、五年级语文《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草原》的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成功之处: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
整节课的教学,我始终把学生与自己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坚持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关注学生自己的感悟与理解,特别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自己则扮演一位聆听者、鼓励者、指导者、参与者,把学习、感悟、想象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大胆地说自己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力求将自己与学生摆在民主平等的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比如对重点语句中“渲染”和“勾勒”的理解,时间用得过多。
语文《草原》教案
语文《草原》教案语文《草原》教案1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酷爱草原,酷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相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详细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课前打算: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课时支配:第一课时: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感受草原的漂亮。
其次课时:深化品读,感受草原的热忱和深情。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想象漂亮的草原1、出示课题:草原。
介绍作者老舍。
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比如:(1)草原是宽阔的,一望无际……(2)草原是漂亮的,绿绿的草地,五彩缤纷的野花……(3)草原是充溢朝气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诞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3)说说课文都描写出了哪些地点?初见草原——路上——蒙古包外——蒙古包内——蒙古包外2、沟通初读状况。
三、指导品读课文,感受漂亮的草原1、自由朗读课文,依据提示的句子填词语:“这是( )的草原。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的朗读。
2、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xx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xx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xx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草原》教案及反思
从教以来,我已经是第三次执教《草原》了。
前两次循着自然美、人情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
这次自然也是驾轻就熟,只是在教学时,由于一个学生的“发现”,我让学生多读了几遍课文,没想到课堂因此而变得鲜活与灵动。
师:课文第一段描写了草原景色美,后边则用大量篇幅描写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请认真阅读后面的段落,用你们的慧眼和细腻敏感的心,去寻找、去体验、去感悟草原的人情美。
(学生读书勾画)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生:“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么多人老远骑马来迎接客人,我从这里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师:你体会得很好。
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他们的热情。
(生齐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不仅写出了草原人民热情好客,还写得很美。
作者把这群疾驰而来的迎客队伍比作一条飘来的彩虹,我认为是他们穿的衣服颜色艳美,才会给作者美的印象。
刚才读这句话,我觉得真美。
师(一愣,然后惊喜地):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板书:色彩美)请看插图,他们的服饰确实色彩鲜艳,很有自己的民族特点。
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朗读方式表现出来吗?(生动情地读)
教学设计与评析JIAOXUESHEJIYUPINGXI语文(五年级)培训资料生:老师,刚才他读得太慢了,我认为语速应该快一点。
这句话除了写色彩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等词语还写出了草原纵马疾驰的那种动感美。
师(激动地):你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语用心体会。
(板书:动感美)请你读读这句话,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读,学生自发热烈鼓掌。
)
师:谢谢你们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体验。
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这里的色彩美与动感美。
(生齐读)
师: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像他们那样去发现课文中蕴藏的美吧。
(生开始投入地朗读,教师也开始迅速地浏览课文。
)
生:“初入草原,听不见……忽飞忽落的小鸟。
”从这一句我体会到草原的静寂美。
师:体会得不错!(板书:寂静美。
)草原这样静寂,是为什么呢?默读下面的内容,看能发现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因为草原太大了。
课文里写:“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还是草原。
”
生:我觉得这里可以用“辽阔美”来概括。
草原真辽阔呀,我真想到草原上去走一走。
师:嗯,联系下文是理解句子的好方法。
你发现了辽阔美,就请你把它写在黑板上!(生板书)
生:我从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中体会到了人情美。
(课文说:“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
生:我觉得这段话还写出了蒙古族的风俗美。
他们盘腿而坐,吃奶茶和手抓羊肉的风俗真有意思。
我都流口水了。
(生大笑)
生:我认为最后一段话也写出了蒙汉人民的友谊美。
师:也请你们把这两个词写到黑板上。
(学生板书“风俗美”“人情美”)是呀!草原风景美如画,蒙汉人民友情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两段话,感受蒙古族的风俗美,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吧!(齐读课文)
师(情不自禁地):孩子们,你们和老舍爷爷一样,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悟美的心灵。
老舍不愧是一位语言大师,在他优美的文笔下,自然美与人情美融合成了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的诗意画,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情不自禁地深情感叹──(出示、齐读)“蒙汉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齐读课题,同学们,记住这让我们感动、向往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吧。
(生很有感情地齐读──“草原”)
反思:
这节课,因为一个学生独特的阅读感悟(发现了文本中的“色彩美”),教学离开了我课前精心预设的轨道。
于是,师生沿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建构新的阅读体验。
一时,课堂“美”不胜收,课堂因生成而美丽,而真诚,而感动,而精彩。
课后,我对这堂课的成功教学进行了反思:1.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与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或对话)。
要让学生产生阅读体验,就得让学生沉浸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涵咏,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对话)。
在教学中,学生能感悟到文中的“色彩美”,是我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好在我对课文已是滚瓜烂熟,稍一思考,便抓住这一契机,引领学生循着“美”的新线索重新解读文本(我也迅速参与到阅读行列中),于是才生成了后边愈来愈精彩的对话。
如果我漠视了学生的这一独特体验,后边的课堂可能同样只能在我的预设中按部就班进行,“草原”也不会在我的教学生涯中留下如此“美”的记忆。
2.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角色行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
”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就本节课而言,这是一节典型的生成性课堂,我如果没有前两次执教《草原》的基础,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反复学习、揣摩、实践,就不会抓住“色彩美”大做文章,引领学生体验到“草原”更多更丰富的“美”,而绚丽多姿的课堂氛围也就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