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的评估与护
1.寒冷→中枢紧张性↑ →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 皮肤温度↓ →散热↓
2.炎热→中枢紧张性↓ →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 → 皮肤温度↑ →散热↑
二、 体温调节
一、体温调节的方式
1.自主性体温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 生理调节反应,使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水平一 致,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2.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产生一定的姿 势和行为,以避寒或避暑以保持体温的相 对恒定。如人或动物避开过冷或过热的环 境向适宜的温度环境靠近,人在寒冷中拱 肩缩背,跑步,增加衣服等。
髓、脑干网状结构、 二、温度感受下器丘(脑th等erm。or含ec有ep热tor敏)
按位置神分经:元外(周w和ar中m枢- 温度感受器 按刺激s分en:sit冷ive、n热eu温ro度n)感和受器
2.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的热敏神经元可 能起调定点的作用。
3.热敏神经元对温度的感受有一定的阈值,正常一般 为37。C,这一阈值就是体温恒定的调定点。当体核
温度超过37。C时,蒸发散热(出汗)增加;当体核 温度低于37。C时,发汗停止,体温调节性产热增加 。总之,当体核温度高于调定点温度时,散热就大 于产热;反之,当体核温度低于调定点温度时,产 热就大于散热。其结果是使体温返回到调定点。只 有当体核温度为37。C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量才相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0.0℃ 超高热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特
点: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标题: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概述: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异常体温可能是某种健康问题的表现。
正确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体温的评估方法、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体温的评估方法1.1 使用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肛门、额温等部位都可以测量体温,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测量。
1.2 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是目前常用的体温测量工具,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1.3 连续体温监测: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可以选择连续体温监测设备,及时掌握患者体温变化。
二、常见异常体温的原因2.1 发热:感染、炎症、药物反应等都可能引起发热,需要及时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2.2 低体温:低体温可能是由于寒冷环境、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等原因引起,应及时保暖。
2.3 高热:高热可能是由于中暑、感染等原因引起,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3.1 发热护理:及时给予退热药物、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措施,帮助患者降低体温。
3.2 低体温护理:给予足够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调整室内温度等,避免进一步降低体温。
3.3 高热护理:及时就医治疗,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保持患者休息,注意补充水分。
四、异常体温的监测4.1 定时测量体温:对于需要连续监测体温的患者,应定时测量体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2 记录体温变化: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
4.3 注意体温变化趋势: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异常体温的预防5.1 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避免受凉等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
5.2 预防中暑: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暴露,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室内通风等。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体温异常情况,进行早期干预。
结语: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健康。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可采用物理降 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擦拭身 体等。
药物降温
在医生建议下,可使用适当的降温药 物,如解热镇痛药,但需遵医嘱,避 免滥用。
补充水分
鼓励患者多喝水,补充因体温升高而 流失的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及时就医
若体温异常持续或加重,应立即就医 ,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
分钟后取出读数。
优点
测量结果较为准确,适用于婴幼 儿和不能合作的成人。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需要谨慎,避免损伤患 者肛门和直肠组织。患有直肠疾 病或刚进行过直肠手术的患者不
宜使用此方法。
红外线测温法
方法描述
使用红外线体温计对患者额头、耳部或其他部位进行非接触式测 量,根据测量的红外线辐射强度计算出体温。
这些生理性变化通常在一定范围内, 且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体温异常的定义和分类
• 低热:体温升高,但低于38°C。可能是由于轻度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 中等热度:体温升高在38°C到39°C之间。可能是由于中度感染、炎症等原因引起。 • 高热:体温升高超过39°C。可能是由于严重感染、急性炎症、中暑等原因引起。 • 体温异常可能是疾病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疾病本身导致的。在面对体温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找出根本原因并进行针对
性治疗。同时,对于高热患者,应采取护理措施,如降温、补充水分等,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2
体温评估方法
口腔测温法
方法描述
将体温计放置于患者口腔舌下, 让患者紧闭口唇,测量3-5分钟后
取出读数。
优点
测量结果较为准确,适用于成人和 能够合作的儿童。
注意事项
不适合用于婴幼儿、精神异常、昏 迷、口腔疾病或刚进行过口腔手术 的患者。测量前应避免进食过冷过 热的食物或饮料。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或者低于正常范围(36℃),通常是身体内部发生了某种疾病或者病理变化的表现。
对于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旨在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体温异常,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的标准格式。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 口腔测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水银体温计,将温度计放置在口腔底部,嘴唇紧闭,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腋下测温:将温度计放置在腋下,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身体两侧,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耳温测量:使用红外线耳温计,将耳温计插入患者耳道,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 直肠测温:使用数字体温计,将温度计插入患者直肠,等待一定时间后读数。
2. 体温评估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36℃-37℃。
- 低体温:体温低于36℃,可能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低温症、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问题。
- 高体温:体温高于37℃,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感染、发热性疾病、中暑等问题。
- 持续高热:体温持续在38℃以上,可能表明患者存在严重感染、炎症反应等问题。
- 高热伴寒颤:体温快速升高至39℃以上,伴有寒颤、头痛等症状,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急性感染、败血症等问题。
3. 体温评估步骤- 确定测量体温的方法和频率。
- 在测量前,告知患者测量体温的目的和过程,并取得患者的允许。
- 根据测量方法进行体温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 分析体温测量结果,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根据体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低体温的护理- 提供充足的保暖措施,如加厚被子、使用电热毯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寒颤、乏力等。
- 保持患者的体液平衡,饮食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 定期检查患者的肢体温度,确保血液循环正常。
2. 高体温的护理- 提供适当的降温措施,如使用冷敷、赋予退热药物等。
- 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及时记录体温。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37℃-38℃)或低于正常范围(36℃-37℃)的情况。
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通过使用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可获得准确的体温数值。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口腔、腋窝、耳温和额温等。
在测量体温时,护士应注意以下事项:- 使用无菌体温计,并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消毒。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法。
- 遵循正确的测量方法,并确保测量环境的温度稳定。
2. 体温评估异常体温的评估应包括以下方面:- 体温数值的判断:将测量得到的体温数值与正常体温范围进行比较,判断体温是否异常。
- 体温的变化趋势: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了解体温是否呈上升或下降趋势。
- 体温与症状的关联:观察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腹痛等,以判断体温异常的原因。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体温过高的护理当患者体温过高时,护士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环境的清洁和凉爽,确保室温适宜。
- 给予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 鼓励患者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 使用退热药物,如扑热息痛等,以降低体温。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2. 体温过低的护理当患者体温过低时,护士应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环境的温暖,使用暖气或电热毯等设备。
- 给予热饮食物,如热汤、热粥等,以提高体温。
- 鼓励患者穿戴暖和的衣物和被褥。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 注意防止患者出现冻疮或其他寒冷相关的并发症。
3. 病情观察和记录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症状,并及时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体温测量时间、体温数值、体温测量部位、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措施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
四、异常体温的预防1. 环境控制护士应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情况发生。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体温是人体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范围是36.5℃-37.5℃。
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提示身体浮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定期测量体温: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可以选择口腔、腋下、耳温、直肠或者额温等测量部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
2. 记录体温数据:测量完体温后,将测得的数值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体温数值。
记录体温数据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趋势。
3. 分析体温变化:根据患者的体温数据,分析体温的变化趋势。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者降低,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确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措施1. 降温护理:当患者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降温护理:- 赋予患者解热药物:根据医嘱,赋予患者适当的解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给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和给药时间,避免过量或者过频使用。
- 体温调节措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可以使用冷敷或者冰袋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或者腿部,匡助降低体温。
- 注意水分摄入:赋予患者足够的水分,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脱水。
可以赋予患者冷开水、温开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口服液体。
2. 升温护理:当患者体温降低超过正常范围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升温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温暖。
可以使用电热毯、暖风机等设备提供额外的温暖。
- 赋予热饮食物:赋予患者温热的饮食,如热粥、热汤等,增加体内热量的摄入。
- 注意保暖:给患者穿上保暖的衣物,特别是保护头部、手部和脚部的部位,避免热量散失。
3. 监测体温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体温数据,观察体温是否恢复到正常范围。
如果体温仍然异常,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嘱采取进一步的护理措施。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体温的测量方法
1 口腔测量
使用体温计放置在口腔下 方,关闭嘴唇,等待数分 钟,读数。
2 腋下测量
3 耳朵测量
将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确 保腋下干燥,等待数分钟, 读数。
使用耳温计将探头插入耳 道,按下按钮,等待测量 完成,读数。
常见的体温测量工具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准确、易于使用的体温测量工具, 常见于家庭和医疗机构。
炎症
身体组织受伤或受到细菌感染 时,可能引起体温升高。
药物作用
某些药物和药物反应可能导致 体温异常。
体温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 物理降温
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保 持通风环境,帮助体温下 降。
2 药物治疗
3 就医咨询
根据不同的体温异常原因, 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
如果体温异常持续或有其 他症状,及时就医咨询医 生。
通过测量耳道或额头的红外线辐 射,来测量体温。
水银体温计
传统的体温测量工具,已逐渐被 其他电子或数字型体温计取代。
正确的体温测量步骤
1
准备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并准备好消毒用品。
2
位置
根据测量方法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
3
测量
按照体温计的说明进行测量,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体温异常的可能原因
感染性疾病
如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可以 导致体温升高。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PPT课件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 的状态。
体温的重要性
健康监测
体温可以帮助评估人体是否 处于正常状态,是疾病和感 染的重要指标。
反应身体功能
体温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速 率和内部环境的稳定程度。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3. 护理措施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保暖措施 若体温低于35℃以下称为体温不升。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2)观察病情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体温过高又称发热。
1. 昼夜变化
(1)稽留热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年龄差异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中度:30~32℃
3. 性别差异
体温过低的病人不常见于( )
腋温
36.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4. 运动状态
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低。
5. 用药作用
第一节 体温的பைடு நூலகம்估及护理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优选)第一节体温的评估 及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前置补偿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 化分解而产生。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并转 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
相对恒定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 活动的重要条件。
因此体温被视为观察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之 一。
体温过低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常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 和不良预后。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 临床分级(以口腔温度为例)
轻度:32~35℃ 中度:30~32℃ 重度:<30℃,瞳孔散大,
对光反射消失 致死温度:23~25℃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2. 临床表现 体温过低时病人常有体温不升、皮肤苍白、
体温护理措施
体温护理措施体温是人体的重要生理指标,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护理中,体温的监测与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温护理措施,包括维持正常体温、监测体温变化、评估发热程度、增加摄入水分、保持舒适体位、调节室温、保持清洁卫生、观察病情变化、报告医生处理和提供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维持正常体温正常的体温范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前提。
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给患者提供适宜的室温和湿度,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二、监测体温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
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包括温度计的使用和观察。
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三、评估发热程度发热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和护理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发热程度,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
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四、增加摄入水分发热会导致人体水分蒸发加速,容易造成脱水。
因此,应增加患者的饮水量,以补充体内水分。
同时,应注意患者的饮食搭配,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五、保持舒适体位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和血液循环。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翻身和拍背等护理措施,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六、调节室温室温的调节对于患者的体温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季节变化,调节室温,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同时,应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正常范围或者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关心。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耳道、直肠或者额温等方式进行测量。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人特点,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
2.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是指在肃静状态下,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温度。
通常口腔测量法下,正常体温范围为36.5℃-37.5℃。
3. 异常体温的判断异常体温的判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体温高于或者低于正常范围一段时间后,应警惕患者是否存在异常体温。
4. 异常体温的记录对于异常体温,应及时记录体温数值、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测量方法,并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发展进行关联,为后续的护理决策提供参考。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体温调控对于高热患者,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冰袋敷贴等。
同时,保持室内环境适宜、衣物适度,以促进体温的调控。
2. 水分补充高热患者出汗较多,容易导致体液丢失。
因此,应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的发生。
3. 药物治疗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异常体温,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例如,对于发热引起的异常体温,可以使用解热药物进行治疗。
4. 歇息与营养患者在异常体温期间需要充足的歇息和营养,以增强身体的反抗力和恢复能力。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5. 定期观察和评估对于患者的异常体温,需要定期观察和评估其体温变化、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四、结语异常体温的评估和护理是保障患者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评估体温、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和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评估和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课件
超高热是指体温超过41°C,这是非常 危险的,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温。
如果超高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其他 症状,应立即就医。
护理措施包括:使用冰袋、冰贴等物 理降温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 畅,防止窒息。
04
体温异常的常见原因及处理
常见原因
01
02
03
04
感染
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 毒、真菌等,导致发热。
电子体温计的使用
总结词
便捷、高效、准确
详细描述
电子体温计通常采用红外线测量技术,只需对准额头、耳道等部位,几秒钟即可获得体温读数。这种 方法便捷、高效、准确,尤其适合家庭使用。
03
高热与低温的护理
高热的护理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C,需要 采取措施降低体温,以避免对身
体的伤害。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多饮水、减少衣物、使用冰
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 未发育完全,体温易受环 境影响。
昼夜节律
人体体温存在昼夜节律变 化,一般清晨较低,下午 较高。
02
体温的评估方法
口测法
总结词
直接、快速、准确
详细描述
口测法是将体温表置于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读取数值。这种方法直接 测量口腔温度,快速且准确,适用于婴幼儿和不能配合使用其他测量方法的病 人。
袋或冰贴等物理降温方法。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其他症 状,应及时就医。
低热的护理
低热是指体温在37.5°C至38°C 之间,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但需要关注身体状况。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 湿度适中、适当休息、饮食清 淡、注意保暖等。
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概述: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超出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疾病、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评估和护理异常体温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评估异常体温的方法、异常体温的分类、异常体温的原因、异常体温的护理以及异常体温的预防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评估异常体温的方法:1.1 测量体温: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如电子体温计或耳温计,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患者的体温。
1.2 观察症状:除了测量体温,还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是异常体温的表现之一。
1.3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有无慢性疾病、手术史、药物使用等,这些信息有助于评估异常体温的原因。
二、异常体温的分类:2.1 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指口腔体温超过37.5摄氏度。
发热可能是由于感染、炎症、药物反应等引起的。
2.2 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一般指口腔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可能是由于寒冷环境、体力活动过度、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引起的。
2.3 高热:体温超过40摄氏度,可能是由于中暑、高热痉挛、感染等引起的,高热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需要及时处理。
三、异常体温的原因:3.1 感染:感染是最常见的引起异常体温的原因之一,如感冒、流感、肺炎等。
3.2 炎症:炎症反应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如阑尾炎、肾盂肾炎等。
3.3 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体温升高或降低,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四、异常体温的护理:4.1 发热护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通风,适当降低室内温度。
饮食上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
4.2 低体温护理:给患者提供温暖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穿暖和的衣物。
饮食上给予高热量的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
4.3 高热护理:及时降温,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擦身等。
同时给予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
五、异常体温的预防:5.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引言异常体温是指人体体温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体温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评估和护理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的标准和步骤。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1. 体温测量方法体温测量可以通过口腔、腋下、肛门、耳朵或额头等部位进行。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清洁。
2. 正常体温范围正常体温范围因年龄、性别和测量部位而异。
一般成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5°C至37.5°C。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正常体温范围可能稍有不同。
3. 异常体温的判断异常体温的判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测量结果以及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0.5°C以上可被视为异常。
4. 异常体温的分类异常体温可分为以下几类:- 发热: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常伴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 低体温: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寒战、血压下降等症状。
- 高热:体温超过39°C,可能导致中暑、抽搐等严重后果。
- 间歇热:体温在正常范围和发热范围之间波动,可能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表现。
三、异常体温的护理1. 发热患者的护理- 保持患者的体温稳定,提供适当的环境温度和通风。
- 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如扑热息痛。
- 提供舒适的床上用品,保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质量。
2. 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提供温暖的环境,使用电热毯或暖气设备。
-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身体能量供应。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注意保暖措施,如给患者穿暖衣物、使用保温毯等。
3. 高热患者的护理- 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给患者冷敷、使用降温药物等。
-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记录相关数据。
- 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 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营养,防止脱水和体力消耗。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引言】体温是人体代谢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体温维持在36.5°C-37.5°C之间。
然而,某些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可能浮现异常,这可能是身体内部存在某种疾病或者病理变化的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以匡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异常体温的评估】1. 测量体温:使用准确可靠的体温计测量患者的体温。
可选择口腔、腋下、肛门、额头等部位进行测量,但需注意不同部位的测量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2. 记录体温:将测量到的体温值准确记录在病历中,包括测量时间、测量部位和测量数值。
3. 评估体温变化: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包括体温升高或者降低的速度、幅度和持续时间等,以便判断异常体温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4. 了解患者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发热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以匡助确定异常体温的原因。
【异常体温的护理】1. 提供舒适环境:确保患者的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
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患者的舒适感。
2. 适当降温: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湿毛巾敷在患者的额头、腋下等部位,以匡助降低体温。
3. 补充水分:体温升高时,患者容易出汗,导致水分流失过多,因此需要适当补充水分。
可以饮用温水、果汁或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4. 监测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 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 赋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考虑赋予药物治疗,如退热药物、抗生素等,以控制异常体温的原因。
7. 提供心理支持: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要赋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匡助他们应对异常体温带来的不适和焦虑。
【异常体温的护理效果评估】1. 体温回归正常:通过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的体温逐渐回归到正常范围内。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测量体温
护理技巧如何正确给患者测量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护理工作来说,正确测量患者体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些护理技巧,帮助护士正确给患者测量体温,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I. 准备工作在给患者测量体温之前,护士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体温计的电池充足,以免影响准确测量。
其次,护士应该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交叉感染。
最后,清洁体温计,用酒精或其他适当的消毒剂擦拭,以确保无菌状态。
II. 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对于准确测量体温至关重要。
常见的测量部位包括口腔、腋下和直肠。
口腔测量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不适合意识不清的患者、口腔手术后患者或儿童。
腋下测量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但阳光暴露、多汗或肌肉发达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准确性。
直肠测量适用于昏迷、无法张嘴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的患者。
III. 正确测量体温的步骤1. 口腔测量:a. 患者应该保持坐姿或卧姿,将体温计插入口中,放在舌下。
b. 患者应该合上嘴唇,并闭紧嘴巴,保持片刻直到体温计完成测量。
c. 护士应该保持观察患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状态,并在完成测量后即刻记录体温。
2. 腋下测量:a. 患者应该解开上衣,露出腋下。
b. 护士应该将体温计插入腋下,确保与皮肤接触充分。
c. 患者应该保持手臂下垂并紧贴身体一段时间,直到体温计完成测量。
d. 护士应该保持观察患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状态,并在完成测量后即刻记录体温。
3. 直肠测量:a. 患者应该采取侧卧位或四足位。
b. 护士应该佩戴润滑剂手套,轻轻将体温计插入直肠。
c. 护士应该保持观察患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状态,并在完成测量后即刻记录体温。
IV. 注意事项在给患者测量体温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部位,确保准确性。
2. 测量体温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避免过于频繁或过于稀缺的测量。
3. 定期清洁体温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记录体温时,需要准确标注测量时间、部位和数值,并在护理记录中进行及时记录和汇报。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准备
1.护士准备 2.病人准备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备物检查
测量体温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操作规程〗
检视读数
检查消毒
舌下热窝
腋温测量法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三)测量体温的方法 〖注意事项〗
检((查31))体若测温病量计人体是不温否慎前完咬,好应破,清水体点银温体柱计温是,计否应的在立数3即5量℃清,以除并下玻, 测璃(量碎5体)屑温测,前肛避2温免0~方损3法伤0分禁口钟用腔应于黏避腹膜免泻;剧、口烈直服活肠蛋动或清、肛或进门牛食手奶、, 以进术保冷后护热病消饮人化、;道做慎黏冷用膜热于敷并心、延肌沐梗缓浴塞水、病银坐人的浴,吸、以收灌免;肠刺病等激情。肛允 许门(,引2)进起婴粗迷幼纤走儿维神、食经昏物兴迷,奋、以而精加致神快心异水动常银过、的缓口排。腔出插疾。入病肛、表 口鼻手勿术用、力张,口以呼免吸损者伤及肛不门能、合直作肠者黏测膜体。温时, (医(4护6))人腋新员下入应院有守病创候人伤在每、旁日极,测度防量消止体瘦发温者生4意不次外,宜,连采并续用不测腋宜量温 测3量日法,。3日后体采温用正口常腔者测改量为。每天测量2次。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临床常见热型
▲
(4)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 规则,持续时间不定。常见于流行感冒、癌性发热等。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
• 评估 • 降温措施 • 加强病情观察 • 饮食调养 • 保持清洁和舒适 • 安全护理 • 心理护理 • 健康教育
第一节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临床常见热型
(2)弛张热(remittent fever):体温在39℃以上,但 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温差达1.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 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等。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三)体温调节
•
包括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两种方式。
•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其方式是:
• 1、温度感受器:
• (1)外周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 包括冷热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
解而产生。
• (二)、产热与散热
• 1、产热过程 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
谢的过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
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 升高等。
2、散热过程:
• 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 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 蒸发四种。
•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且持续时间 不定。(流感、癌症发热)
4、伴随症状
• (1)寒战:如肺炎、败血症、胆囊炎、肾炎 • (2)淋巴结肿大:如口、咽部感染 • (3)出血现象:如出血热、败血症、白血病等 • (4)肝脾肿大:白血病、疟疾 • (5)结膜充血:出血热、斑疹伤寒 • (6)单纯疱疹:肺炎、脑炎 • (7)关节肿痛:风湿热、败血症 • (8)意识障碍:头痛和抽搐,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四)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1、正常体温:临床上常以口腔、直肠、腋 窝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三种测量方法,直 肠温度最接近于人本深部温度,而日常工 作中,采用口腔、腋下温度测量更为常见、 方便。
• 部位平均温度正常范围 • 口温 37℃36.3~37.2℃ • 肛温 37.5℃36.5~37.7℃ • 腋温 36.5℃36.0~37.0℃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03
发热处理
孕妇发热时,应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拭身体、冰袋冷敷等,尽
量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如体温过高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
嘱使用药物。
05
体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正确使用体温计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和合作程度 ,选择合适的体温计,如玻璃汞 柱式、电子数字式、耳温计等。
注意破碎的体温计 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时,需注 意安全,避免体温计破裂导致汞 中毒。
降温措施
对于体温偏高的患者,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冰袋、酒精擦浴、降低室温等, 以降低体温。
定期监测体温变化
监测频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监测体温的频率,一般建议每天测量4次, 如早、中、晚和睡前。
记录体温变化
将患者的体温变化记录在体温记录表或护理记录单上,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 治疗方案。
3. 护理措施:当出现体 温过低时,应采取保暖 措施,如加厚衣物、使 用热水袋等,同时避免 长时间处于寒冷的环境 中。在严重情况下,应 立即就医并按医嘱进行 治疗。
体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01
02
总结词:体温过高是指 体温超过37℃,通常伴 随着发热、头痛、乏力 等症状。体温过高可能 是由于感染、炎症、外 伤等原因引起。
肛门温度测量
使用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测量 肛门温度,测量时将温度计插入肛 门约2厘米,测温时间为3-5分钟。
正常体温范围
成人体温
腋下温度为36.0-37.0℃,口腔温度为36.3-37.2℃,肛门温 度为36.5-37.7℃。
儿童体温
略高于成人,但波动范围较大,需结合年龄和具体症状进行 评估。
02
体温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体温
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体温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
在医疗护理中,观察和护理这些生命体征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调整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体温的观察和护理。
体温是人体内部组织与环境之间热量交换的结果,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37.5℃。
体温的观察和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体温:在观察体温时,应选择适当的测温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口腔测温、腋窝测温、耳温和肛温等,选择方法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判断。
在测温之前,应确保患者休息好,避免食物、饮水、咖啡因等因素的干扰。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消毒的测温仪器,以防止交叉感染。
观察期间应及时记录并记下体温数值。
2.分析体温变化:体温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
持续升高的体温可能表明炎症或感染的存在,而持续降低的体温可能与一些疾病如中毒、休克等有关。
因此,在观察体温变化时,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3.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维持或调节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冰袋等来散热;也可以给予药物如退热药物以降低体温。
当体温降低时,可以采取保暖措施,如给予保暖毯、调整室温等。
在采取护理措施时,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反应,避免过度降温或升温。
4.监测热量摄入和消耗:体温的维持还与热量摄入和消耗有关。
患者需要获得足够的热量来维持正常的体温。
因此,要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此外,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代谢情况,避免过度消耗热量,如在高热状态下,患者可能出现代谢亢进,需要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等。
综上所述,观察和护理体温是医疗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体温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因此,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对体温观察和护理的重视,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 注 防碰碎爆裂 意 事 防测量不准 项 防意外发生
注意事项(一)
1.测量体温前,清点体温计数量,并检查体温计 2.注意各部位测温的禁忌与注意点
*口温测量禁忌: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 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
*腋温测量禁忌: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 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 *肛温测量禁忌: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 死者
测口温
若不慎咬碎 立即清除碎屑 延缓汞的吸收
促进汞的排出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测腋温 、 体 腋下有汗应 温 先擦干
测 量 技 术 水银端放于 腋窝正中,紧 贴皮肤,屈臂 过胸 测温7-10min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 取好体位 体 润滑肛表 温 插入深度:
测 量 技 术 3-4cm 测量时间: 3min 禁忌:腹 泻、直肠或 肛门手术者
情景病例
病例:女,35岁,以持续高热1周为主诉入 院,体温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在
1 ℃以内, 脉搏108次/分,呼吸24次/分,意
识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燥,食欲不振。 请说说你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学习目标
掌握体温的正常范围
掌握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掌握正确测量病人体温的基本方法与注意事 项 熟悉发热程度的区分及临床常见的4种热型
40℃以上填写内容: 用红笔纵向填写入院 时间、分娩、转入、 出院、死亡的时间( 具体到时和分)及手 术(手术不写时间) 。手术病人由送手术 室者在体温单40℃以 上写“手术”两字。
40℃以下填写内容:①高 热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得 的体温,以红圆圈表示, 并用红虚线与降温前的温 度在同一纵格内相连。若 体温不下降反而上升则用 红虚线飘灯笼,若原位不 动不作标记,只在护理记 录内描述。体温低于35℃ 者,则在35℃以下写“体 温不升”,前后不连线, 但有脉率仍需连线;
3、常见热型
(2)弛张热 体温在39.0 ℃以 上,但波动幅度大 ,24小时内温差 在1.0 ℃以上。最低 仍高于正常水平 。 常见于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疾病
二 、 (3)间歇热 异 体温骤然升高 常 体 至39℃以上,持续 数小时或更长,然 温 后下降至正常或正 的 常以下,经过一个 评 间歇,体温又升高 估 ,并反复发作,即 高热期和无热期交 及 替出现。 护 常见于疟疾等。 理
测量T、P、R次数:新 入院无发热患者连续测 量4次后改每天一次,根 据病情随时监测;体温 39℃以上或35℃以下者 ,每4小时测量1次,体 温37.5℃~38.9℃者每日 测量4次,连续测3天体 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告病重病人、告病危病 人根据病情q4h或按医嘱 测量生命体征。手术后 、分娩的每日测量3次。
生命体征的 评估及护理
复习旧课
什么是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复习旧课
什么是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症, 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 状态正常与否的可靠指标
◆
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
T 36.3-37.2℃ R 16-20次/min P 60-100次/min
BP 90-140/60-90mmHg
测 量 病人准备 技 术 环境准备
病人整体状况 测温局部情况
情绪稳定
休息30min
用物准备
(三)测量体温技术
1.评估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2.计划
3.实施
核对解释 ↓ 放置测量 ↓ 检测记录 ↓ 整理消毒
㈢ (三)测量体温技术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部位: 水银端斜 放于舌下 热窝处 嘱病人 闭口用鼻 呼吸 勿用牙咬 勿说话 测温 3min
注意事项(二)
3.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
防止意外
4.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予复测 5.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时,及时处理: *清除玻璃碎屑 *口服蛋清或牛奶
*若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
6.传染病患者体温计专用,以防交叉感染
想一想
病人李某,发热一周,体温持续在39-40℃,拟 诊发热待查,于上午8时入院。测T40.3 ℃,P110次 /min,R28次/min,BP135/90mmHg,神志清楚,面 色潮红,口唇干裂,体质消瘦,卧床不起,食欲差。 上午8:20给予退热剂后,体温降至38.9 ℃,大量出 汗,口干,下午2 :00体温升至39.8 ℃。 请问:1.李某发热呈何热型?依据是什么? 2.入院时的发热程度?为什么? 3.请根据病人情况提出护理措施。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㈠ 体温过高
1. 定义
2. 临床分度 以口腔温度为例
低热
37.5-37.9℃
中度热 38.0-38.9℃ 高热 超高热
39.0-40.9℃
41.0℃以上
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 高达43℃极少存活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吸和心率加快、头
痛头晕甚至惊厥昏 迷
(一)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体温下降期
特 点:产热<散热
体温恢复正
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轻度↓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2、 发热的过程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骤升 方式 { 渐升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二)生理变化 一 、 影响因素 正 常 体 昼夜 年龄 性别 运动 用药 其他 温 及 生 理 性 一般波动范围不 变 超过0.5-1.0℃ 化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一)体温过高
1. 定义
又称发热,由于各种原 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 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超过正常值的0.5℃或一 昼夜波动在1℃以上。 要素一:病因 要素二: 作用部位 要素三: 作用结果
(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
(3)退热期
特点
方式
{
散热 >产热 趋于正常 骤退 渐退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3、常见热型
(1)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39.0--40.0℃左右,达数日或 数周, 24小时波动范 围不超过1.0 ℃
常见于:肺炎 、
急性传染 病如伤寒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呼吸
以数字表示,在呼吸栏相应时间内填写, 人工辅助呼吸的病人,在35度以下相应的 时间格内每天标记一次“辅助呼吸”或“ 暂停辅助呼吸”或“停辅助呼吸”。辅助 呼吸期间呼吸栏内不需记录呼吸参数(ICU 有监护记录单除外)。
脉搏短绌表示法
脉搏短绌病人测脉搏的同时必须测心率, 并在体温单上描绘结果,以红圆圈表示心 率,红圆点表示脉搏,两者之间头尾用红 线相连。要求呼吸、体温、脉搏应同步测 量并记录。脉率次数超过体温单上限无法 标示时,可在体温单35℃以下纵行写明“ 脉率每分多少次”,同时在护理记录上记 录脉率情况。心跳骤停病人体温单35℃以 下标记“心跳骤停”,前后不连线,并需 进行护理记录。
熟悉体温计的消毒与检查
了解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 体温的测量 方法
难点 常见热型判断 头发护理评估
学习内容
一、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三、体温测量技术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体温的定义
体温:通常指的是身体内 部的温度, 又称为体核温度。 特点:温度较皮肤温 度高且稳定。
一 、 正 常 体 温 及 生 理 变 化
(一)正常体温
1.体温的单位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换算公式
℉=℃×9/5+32
℃=(℉-32)×5/9
(一)正常体温
一 、 正 常 体 温 及 生 理 变 化 2.体温的正常范围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及平均值
部 位 腋温 口温 肛温 正常范围 36.0~37.0℃ 36.3~37.2℃ 36.5~37.7℃ 平均温度 36.5℃ 37.0℃ 37.5℃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二)体温过低
1.密热饮
4.心理护理 提高室温 暖箱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三 、 体 温
测 量 技 术
可弃式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 红外线体温计
㈠ 体温计的种类与构造
水银体温计
(1)感温胶片 对体温敏感的胶片,可置于前额或腹部,根
相关知识
体温单输入
进入护理单据—三测单处理
新收病人生命体征输入
单个病人体温单输入
体温单批量输入
查看三测单
血压、过敏试验输入
体温单书写要求:
楣栏:每页第一日应 填写年—月—日;手 术后、分娩日期当天 为“0”。第二日为 “1”,至术后10天止 ,用红笔填写,第二 次手术当天Ⅱ-0;专 科转床填写格式,例 :病人从普外科转骨 科,普外科→骨科, 5床转6床,5床→6床 。
物理降温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
(二)体温过低
1.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 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 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 疾病或创伤 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低温环境 体温不升:体温在35℃以 低温麻醉和药物中毒 下 2.临床表现 皮肤:白、紫、凉 呼吸心率减慢,血压降低 意识改变甚至昏迷
㈠ 体温过高
3. 发热过程
特
体温上升期
点:产热>散热, 体温升高
上升形式:骤升和渐升 临床表现:皮肤苍白无汗 畏寒
二 、 异 常 体 温 的 评 估 及 护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