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四)
2020届语文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测试:古代诗歌鉴赏(四) Word版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四)一、(武汉市2019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刘克庄怪南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
千百年传吾辈语,二三子系斯文脉。
听王郎一曲玉箫声,凄金石。
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
笑而今拙宦,他年遗直②。
只愿常留相见面,未宜轻屈平生膝。
有狂谈欲吐且休休,惊邻壁。
[注]①王实之、郑伯昌,均是词人的好友。
三人是福建同乡,都有救国匡时的志向,因坚持正直操守而罢职闲居家乡。
淳祐八年三月,郑伯昌被征召至朝廷为官,他坚辞不起,改派为“近畿”(京城附近)地方官。
此词乃词人于送行时和王实之韵之作。
②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之遗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之开篇气象宏大,词人借狂风骤雨、江面迷离之势烘托友人此去风雨兼程的坚定以及离别之际惺惺相惜的依依离情。
B.“烦问讯、冥鸿高士,钓鳌词客”言明临行前词人对友人的信任与嘱托,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以发挥自己的高才雄略,并实现济世的使命。
C.“晞发处,怡山碧;垂钓处,沧溟白”描绘出自然界的诸多色彩,更表现了词人与友人闲居时期洒脱放浪的情趣,衬托出他们高洁的志向和行止。
D.这首送别词一扫“彷徨歧路,儿女沾巾”的俗态,既洋溢着个人情谊,更歌颂了高尚的志向,寄托了宏大的抱负。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结合本词的内容和注释可知,词人并非“嘱托友人拜访问讯位高权重之人……使命”,而是托他去问候那些不受网罗的高士和才气豪放的诗坛奇杰。
答案:B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答案:①表达了词人醉心山水,对闲适生活的眷恋之情。
在青山碧水间濯洗头发,在白浪苍茫间静心垂钓,词人与友人在山水间求得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②表达了对仕途得失一笑置之、不屑追求的态度和高尚的节操。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及解析
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原文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①。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①永安宫: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临终托孤之处。
② 伏腊:伏祭和腊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首联两句互文见义,扣住诗题,点明了永安宫正是当年蜀主刘备巡幸驻跸之处。
B. 颔联紧承上联,由今及古,展开想象,遥想当年玉殿凌空、仪仗威严的景况。
C. 颈联描写“巢水鹤”、“走村翁”的画面,渲染出先帝庙的热闹与香火旺盛。
D. 尾联写到先帝庙旁的武侯祠,作为臣子的诸葛亮与先主同享世人的凭吊和祭祀。
15.简析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感慨。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孔子认为,要成就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需要避免两种调和不当的情况:“▲,▲”。
(2) 有人将书斋取名为“寄傲斋”“容安馆”,出处应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两句。
(3) 黄庭坚《登快阁》一诗中,“▲,▲”两句写出了诗人登阁所见的秋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C(3分)15.(1)对刘备壮志未酬中道驾崩的遗憾(2)对永安宫昔盛今衰的叹惋(3)对先主武侯生前君臣相得、死后祠庙相邻的称许。
(6分,每点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精选(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强化训练精选(附答案解析)(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注】①本组诗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
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
③长竿:新竹。
④茂陵:地名。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15.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看母笋是龙材”描述竹子在春天初长时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清丽自然。
B.“茂陵归卧叹清贫”说自己已经年老,只能像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甘守清贫。
C.“风吹千亩迎雨啸”写千亩之竹风吹过后声浪仿佛雨啸,有排山倒海之气势。
D.两诗赋予普通意象奇特之处,与传统借竹抒怀诗不同,集中体现李贺创作风格。
16.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情志。
试分别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竹子的形象。
(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题。
登岳阳楼①萧德藻不作苍茫②去,真成浪荡游。
三年夜郎③客,一挖④洞庭秋。
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
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
【注】①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城楼,下临洞庭湖。
唐丞相张说谪岳阳时所造,为登临胜地。
②苍茫:旷远无边的样子。
③夜郎:唐置县,今湖南玩陵西。
④挖:同”舵”,这里指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抒发感慨,颌联写自已经历,多年夜郎为客,今日泛舟洞庭之上。
B.颈联写洞庭湖的秋色,白鹭、远山,画面开阔;以动衬静,境界多变。
C.尾联变换视角,由舟中转楼上,既点出题目,又引人想象,意味深长。
D.这首诗,避开前人所写的角度,把大量笔墨用在登楼之前,独辟蹊径。
16.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6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送李判官赴东江王维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①臣。
七年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连续两句)(一)阅读《观沧海》一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三)阅读《次北固山下》,按要求完成题目。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借长江风光表达了_______。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练习,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等诗篇。
诗作以慷慨悲壮见称。
二、故事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率军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三、课文翻译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注释: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观沧海:以,来。
沧海,即大海,这里指渤海。
水何澹澹:何,起强调作用,可译为“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
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译文:向东伐乌桓时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原文: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注释:丛生、丰茂:都是指树木、草木长势旺盛。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
洪波:巨大的波涛。
译文: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长势也很旺盛。
秋风飒飒吹来,树木簌簌作响,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原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若:好像。
其:代词,代大海。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幸运。
至,达到极点。
译文:日月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银河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
庆幸得很,用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向。
四、问题解疑1、开头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和对象。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考案(四)
考案[21]古代诗歌鉴赏(四)一、(2019·安徽淮南市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9分)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②,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
②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银汉”,即银河,在这里被用来指代皇室和朝廷;“昆仑”同“银汉”一样,也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
B.“高祖誓功衣带小”,借用汉高祖封功的典故,意在表达功臣的爵位永远不会失去。
C.“仙人占斗客槎轻”,“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这句是说封建贵族霸占了爵位,读书人入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
D.全诗句句紧扣黄河,又句句别有所指,言辞激切,表达了作者对科举的绝望与怀才不遇的激愤。
【解析】“读书人入仕的希望将永远渺茫”错,原意是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把持朝政的封建贵族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借“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的。
(6分)答:示例:首联借黄河的水无法澄清,来暗示当时科举考试的虚伪,揭露官场和黄河一样混浊;颔联表面说黄河通天是因河道曲折,实际指想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科举之初就混浊不堪;颈联用典,指出封建贵族世代霸占朝廷爵禄,求官之人一经援引很容易平步青云;尾联借“黄河千年一清”,没人能等到,揶揄朝廷和科举的黑暗也是改变不了的。
(分析对一联1分,分析对两联3分,分析对三联5分,分析对四联6分) 【解析】回答本题,要逐联分析,可结合诗下注释,除了回答诗句的表面意,还要紧扣题干中的“讽喻”答出诗人借黄河揭露官场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混浊不堪。
首联当中,“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借助黄河水的无法澄清,表明其昏暗不堪;颔联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状。
4 古代诗歌四首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先说这两句所写的景象。
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岁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
2、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都描 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 3、这两种景物跟诗人的乡愁有关吗?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旧年的交替—— 如此一天一天地过去,一年一年地过去,而诗人依 旧在外奔波,不得回乡,怎能不产生乡愁呢?
三、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怎样总写?怎样分写?最 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 字展开观海所见、所听、所感。诗人先勾勒水 和山的全景,再写树木、百草分承山景,写秋 风、洪波分承水景。最后写所感。
2、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盛唐最 杰出的诗人,也是 我国文学史上继屈 原之后又一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素 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 复杂,既是一个天 才的诗人,又兼有 游侠、刺客、隐士、 道人、策士等人的 气质。儒家、道家 和游侠三种思想, 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王昌龄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边塞诗 和送别诗,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 “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的送 别诗不重伤离重慰别,格调高昂爽朗大气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 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 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 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 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 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 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 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 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 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归朝欢•题晋臣敷文积翠岩辛弃疾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野烟荒草路,先生拄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注] 赵不遇,辛弃疾的朋友,字晋臣,曾为敷文阁学士。
此时与辛弃疾均去职赋闲。
缘底,为什么。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词起笔迭用两则神话传说,把积翠岩想象为折断的天柱、补天的神石。
B. 词人不辞辛苦,拄杖来到积翠岩,只是为了尽情欣赏积翠岩秀美的风光。
C. 牧童击石取火,牛羊以石磨角,积翠岩不幸流落山谷中,却仍有其功用。
D. 词人于积翠岩结亭会友,心生感慨,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的情怀近似。
16. “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两句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词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柳宗元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撼槭无遗芳。
[注]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 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 “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 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15. 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训练(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书文山卷后谢翱魂飞万里程,天地隔幽明。
死不从公死,生如无此生。
丹心浑未化,碧血已先成。
无处堪挥泪,吾今变姓名。
[注]文山,文天祥的号,至元二十年,文天祥抗元被俘,就义于燕京。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1.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____(人名)的组诗《____》。
2.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3.这首词上阕写景寄情,下阕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曹操观沧海2.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
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观沧海》为《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一章。
这首诗作于曹操屯军无终之时,诗中描写登山所见海上雄浑壮观的景色,是古诗中写景的名篇。
原诗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本题考查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
“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也取自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2021届高三语文三 古代诗歌阅读(四)
2021届高三语文三轮冲刺专题双击训练古代诗歌阅读(四)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左省杜拾遗①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②。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③事,自觉谏书稀。
【注】:①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即左省,与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即右省)的岑参同为谅官。
②紫微,星官名,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
③阙,缺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述作者与杜甫同朝为官,经常同行人朝,又分署办公,分列殿庑两侧。
B.颔联叙写自己早出晚归,“晓”“暮”二字突出诗人为国尽忠的勤勉与充实。
C.颈联承前两联,一个“悲”字直抒胸臆,写出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D.尾联委婉抒写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有相通之处。
(2).此诗尾联是何含意,你认为是“颂语”还是“愤语”?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秋风辞【汉】刘彻【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即汉武帝,据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祭祀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宴。
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
B.五、六、七句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将“欣然中流”的热烈场面描绘得声情并茂。
C.起句字面义上近似于刘邦《大风歌》中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但情韵上却清新流丽。
D.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蓟中作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4 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回顾(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
“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
《短歌行》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短歌行》高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唐)李白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①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②,回车挂扶桑③。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④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注)①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②六龙:指太阳。
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③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④“北斗”句: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16.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日”句“短短”两字,强调时光稍纵即逝,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自然流露出感伤失落。
B.“苍穹”句,上句从“时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空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
C.“麻姑”“天公”句巧妙融入神话故事,创设奇伟神仙世界,有力地渲染了“苍穹浩茫茫”的情境。
D.“吾欲”四句,诗人欲揽“神龙”,挂日“扶桑”,用“北斗”劝饮六龙,表达渴望时光停歇之愿。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为乐府旧题,以人生易老对比时光永恒,流露诗人及时行乐、纵情豪饮之意。
B.诗歌多处用典,从思想到艺术都富有创造性,在借鉴继承前人的同时又有所突破。
C.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将写实熔入其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D.诗歌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作品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语言风格。
18.简要分析下列诗句抒情手法的异同。
①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李白《短歌行》)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答案:16.D17.C18.同:①借物(酒)抒情。
②用典抒情。
异:句①运用想象(虚写),欲留时光停驻,抒发了乐观奋发的情感。
②对比抒情,“一杯”与“万里”形成对比,抒发了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情绪。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综合赏析能力。
陶渊明《杂诗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杂诗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四》阅读练习及答案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东晋]陶渊明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尊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16、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C(“纵情沉酒”理解有误,诗句中的“肆”意为“陈列,摆设”。
另外,“沉酒”的感情色彩也不对。
)16、示例一:①后四句表达了作者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态度。
②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
③“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每点2分)示例二:①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与快乐。
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他们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
②人生短暂,身随名灭,不必为虚名所困用“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每点3分)(对题目两问分开作答或合并作答均可,分析时要体现“对比”“比喻”“反问”等手法。
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专题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一、(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煮海歌①(节选)柳永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遇;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②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③。
[注]①这是柳永为晓峰盐场监官时的作品。
煮海:指的是煮海水制盐。
①相业:宰相的功业。
①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了煮海之民的艰辛,表现出柳永为官关心民疾、为民请命的一面。
B.诗中的煮海之民与《卖炭翁》中的老翁神似,都辛勤劳苦至极却无法果腹。
C.诗人从赋税重、徭役多、皇帝寡恩等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
D.结句希望宰相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立下功业,重现夏商周的太平盛世。
2.有人认为“安得母富子不贫”中“母富”应为“母贫”更符合逻辑。
你赞同“母富”还是“母贫”?请结合诗歌阐述理由。
【答案】1.D2.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表现了柳永对统治阶级搜刮政策的不满及对盐民的深切同情。
如果用“母贫”,诗歌的表现力和批判的力量不如原句强烈。
如果认为“母贫”更符合逻辑,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错,“太平相业尔惟盐”作者希望统治者对盐民推行仁慈的政策,洗尽甲兵,停止征输,罢除盐铁之税,这才是太平盛世宰相的功业。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我认为“母富”更符合逻辑。
“母富子不贫”,“母”和“子”代表两代,甚至代代煮海人。
是说一代代的煮海人都能安居乐业,不再受贫。
“安得母富子不贫!”“安得”怎么能够,以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这种美好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四)
2.修建沧浪亭之前,作者经历了一系列过程。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 项是(3分)( B )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理解。B.“纵广合五六十寻”指 这块荒地纵横五六十寻,不是寻找了五六十里路。“寻”是长度单 位,不是“寻找”的意思。
3.古代诗人常常在诗中通过写景来寄情,请品析【乙】诗颈联之 美。(3分) 示 ___例__:__“___黯__黯__”__写___出__了__诗__人__的___心__情__黯__然___,__“__萧___萧__”__突__出___了__肃__杀__凄___凉__ 的 ___秋__景__(_1__分__)_,__以__景___衬__情__,__表___现__出__诗__人___奏__请__迁__都___而__不__得___的__悲__凉__(_炽___热__ 的 ___爱__国__之__情___)_(1__分__)_;__运__用___叠__词__,__读___起__来__朗__朗___上__口__,__富___有__音__乐__美_____(_1__ 分 ___)_。__(_其__他__角__度___言__之__有__理___也__可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诗文联读 第四组
(浙江嘉兴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沧浪亭记(节选) [宋]苏舜钦
建议:20分钟 答案:P34 总分:15分 得分:_____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①广水,不类乎城中。并②水得微
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③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
也。杠④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⑤。访诸旧老,
【乙】登赏心亭① [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②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4~15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
B.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
每当边草变白大雪飘飞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
C.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
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
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E.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
15.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5分)答案:AD。
解析:A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D 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
(对1个给2分,对2个给5分)
15.(6分)答案: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③“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每点2分,共6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上联的“揖”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形象相关。
15.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三)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在《离骚》中,表达屈原向往美德,纵死不悔的诗句:“,。
”
(2)清人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中“,”两句为例证明。
(3)《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去请教老师,这种“”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答案
14.【答案】A、C【解析】(A项,“儒雅谦恭”有误;C项,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
15.【答案】
①壮志难酬。
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4.下列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4.AB 选C、D、E不得分。
(C项,“风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的诗句;D项,诗句指自
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
15.杨诗记叙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2分)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3分)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1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木兰花
[宋]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 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信。
②攲: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芯。
1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
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
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
神韵,动人心魄。
D.本词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
俗兼备。
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
尽致。
16.词中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恨”的原因。
(6分)
答案
15、D E( D 语言浅白感情质朴;E 突出“恨”字)
16.(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到行踪。
(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
(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宋】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
14.B、C (B是借喻,不是借代。
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答对1项得3分,两项得5分)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
富于音韵之美。
(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