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草稿
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课程大纲(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dern Pedagogy)一、课程目标1.引领学生深化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前沿问题的学习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2.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的教育观和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专题1:教育学的开展历程及其研究的方法论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2)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科属性与学科立场?(3)如何认识教育学的基本问题?(4)如何打破教育学的“板块论”建构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5)如何认识总结中国教育学百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缺乏?(6)如何建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2、建议阅读的基本文献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295-440: 579-699o 郑金洲,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陈桂生:《中国教育学问题》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17—25;55—69:211—242;265—281 页;孙喜亭:《教育学问题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1章,3章。
石佩臣:《教育学基础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32页。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一1部,1章。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6版,绪论。
侯怀银:《中国教育学开展问题研究——以20世纪上半叶为中心》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50—62: 101—104: 115—132:五章。
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1一20页。
陈元晖:《中国教育学七十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 (5).孙喜亭:《中国教育学近50年来的开展概述》教育研究,1998(9).陈先达:《历史唯物主义的史学功能——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历史规律》中国社会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1)社会思潮与教育思潮的关系?(2)当代教育思潮的开展与演进过程?(3)当代教育思潮主要观点、代表人物?(4)终身教育思潮讨论。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草稿
其它代表作品
[英] 洛克《教育漫话》 [法] 卢梭《爱弥儿》 [瑞士] 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德]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俄]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英] 斯宾塞《教育论》
(三)教育学走向深化发展时期
主要代表人物与作品:
前苏联: 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 美 国:杜威、桑代克等 中 国:杨贤江、钱亦石等
关于《普通教育学》
• 《普通教育学》问 世于1806年,作者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 一个试图把教育建 立为一门科学的人。
赫尔巴特(Herbart,1776 —1841) 德国著名教育家
《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举要
• • • • • 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 主张监督惩罚管理 强调教师权威 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 —朱熹
《论语》经典语录举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应阅读的经典书目
《论语》《学记》《大学》《中庸》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理想国》柏拉图 《爱弥儿》 卢梭 《论教育学》康德(中英文)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中国教育学史遗稿》陈元晖
教育学原理导论
教育学原理导论引言“要学-点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视角“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想看到的”鲁迅说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旅游团的导游,多课少时教育意识123456789137824659排列按声调小学是综合的,中学是综合分科并重,高中是分科我们来到社会学习。
不是为了适应社会,而是去改造本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教育是什么?-------教学本质论教育有什么用?------教育功能论办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目的论谁来教育?教育谁?------教育主体论怎么教育?--------教育过程论教育观:人的培养教育:培养人教育与人:怎样培养人:谁来培养人教育与社会: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第一讲教育本质论一、理论形态的教育(一)教育学的概念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特点:停留在经验和习俗的水平,未形成理性的系统认识2/主要著作及人物1.《学记》: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论教育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3.人物篇:孔子(前551--前479)1. 教育方向的贡献弟子3000,贤人72人孔子想拿教师资格证,不是孔子的问题,也不是教育部的问题,穿越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2.儒家思想3.孔孟之道思想:“庶、富、教”(《子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习是行为“有教无类”“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优是悠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4.苏格拉底(前469-前399)“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法”这个人墨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培养有道德的人,君子,贤人回忆苏格拉底2.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地位: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思想: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直观性,主动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2)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地位: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理论基础:伦理学:教育目的论基础心理学:教育方法论基础教学过程四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3. 教育学发展的科学化阶段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重组与改造二、实践形态的教育(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一词内涵的历史流变1/中国《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文解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共同点:把教育看做是培养人的活动2.教育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4.当前的问题(1)学校教育:“应试”个性化的学生有创新。
《现代教育原理》教与学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原理》教与学参考资料第一章教育概说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人的因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他们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
首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我们以学校教育为例。
在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中,学生从总体上相对教师来讲是受教育者,但是每一个学生不一定在一切方面都不如教师。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也可能超过教师,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声未必不如师,这就意味着教师也可能向学生学习。
学生群体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学习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坏,他们可以互教互学。
而且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时,各自也经常“扮演”着教育自己的教育者的“角色”。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一定的相对性,这是两者关系复杂性的表现之一。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关系的复杂性还表现为:尽管他们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的任务不同,但相对于教育活动的其他基本因素,他们都处于主体地位。
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来说,他们又互为主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
而就每方自身来说,在教育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各自同时是这一活动的主体,又是另一活动的客体。
叶澜:《教育概论》第12页关于现代教育特点现代教育不仅表现出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而且在这一基本格局下,表现出极不平衡的多样性统一。
因为现代教育不仅受一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和两种社会制度所决定,而且是与一定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及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相联系的;而这一切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又是各具特色的,因此,现代教育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是多样的、发展不平衡的。
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程度有高有低,并表现出本国的特色,有的承袭了西方文化传统,有的则明显表现出东方文明的特点。
同时资本主义国家,欧洲教育始终保持相当的学术传统,美国教育则显著地表现出实用化和民主化。
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理论极其影响下的教育实践,既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某些特点,也反映了它们不同的侧重面。
现代教育原理
《现代教育原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现代教育原理》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是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说。
〔二〕课程任务1.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与“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 有关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
2.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思想和理念指导未来的教育实践。
3.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工从课程目标来看,《现代教育原理》主要侧重学生现代教育观的培养。
从课程的发展看,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原理、学校管理等课程在学科的最初形成中,均属于普通教育学中的主体内容,彼此之间原本就有着各自的任务和密切的联系。
后来,由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普通教育学中的这些内容开始逐渐出现分化并独立成一门课程。
这样,就使得各自的学科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理论更加深入,各自的任务和联系更加明显。
教育原理是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教育观的指导,教学论、德育原理、学校管理是基础理论的具体化和实践操作。
教育原理侧重教育基本规律的阐说,而教学论、德育原理学等则侧重教育具体规律的陈述。
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不能相互代替,又不能混为一谈。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建议1.为有利于学生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
《教育学》现代教育基本理论
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挥学生 的主体能动性。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师生互动模式创新及其实践效果
创新师生互动模式,建立平等 、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构建家校合作共育机制,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和配合。
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供家庭 教育支持和资源。
学校关注家庭教育的需求和问题,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和帮助,促进 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家校互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和交流, 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课程体系优化与调整策略
01
整合课程内容,避免重 复和冗余,提高教学效 率。
02
03
04
强调跨学科学习,培养 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 力。
增加实践课程,提高学 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引入前沿知识,保持课 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先进 性。
教学方法创新及其实践案例
01
02
03
04
推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变迁对人才需求变化预测
创新能力
未来社会将更加注重人才的创新 能力,要求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 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
终身学习能力
社会变迁加速,要求人们具备终身 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知识 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跨学科综合能力
未来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 团队协作精神。
采用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主 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课件
现代教育理论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
多元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品 评定、口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 能力。
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
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注重评价 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发展性评价
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及时给予反馈 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 不足。
现代教育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
在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 专题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效果。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过程中,注重将其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通过 实践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参加课程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同行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拓 宽视野,促进学习的深入。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 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
理念和实践经验。
现代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影响与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育改革充分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多元化评价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多元化评价体系,要求教育改革建立全 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发展,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 个性化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终身学习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现 代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跨学科融合
现代教育将更加注重跨学科融 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
合作与交流
《现代教育理论》ppt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1.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 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技能、 信念、态度、情感等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 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 师个体在此过程中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 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
1.3.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2)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3)专业发展的情境性 (4)专业发展的多样性
1.3.3教师专业发展应具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1.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仅指教师的教育技 术能力(Education Technology),也指教师的信 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教师在现代教学理 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 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因素 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 发展。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概括为四个方面的内 容:媒体技术能力、信息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能力 和评价研究能力。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多维性。 (2)动态性。 (3)阶段性。 (4)差异性。
1.3.3教师专业发展应具有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为提高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 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2004年12月颁布了《中 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教育部 考试中心主办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 (NTET )。 NTET分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大类,教学人员水平考试又分为初、中、高三 级。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目录
第1章 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现代教师学导论》PPT课件
学习方法
教师调查研究 教师观察研究 教师培养实验 教师文献研究
教师测量研究 教师访谈研究 教师管理试验
练习题
1.教师学是以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他既研究的
演变
规律,也研究
的发展规律。
2.对教师学的跨学科研究涉及到的学科
有
、
、
、
、
、
3.目前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在与要求的更高学历上
、
、
还存在着不适应。
第二章 教师与现代教师
四、学习方法
1、本课程人文性和综合性较强,学习中应特别重视运用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 针对学生实际和课程实际情况,本课程提倡以问题学习法为主,合作学习法和实 践学习法为辅的组合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关注媒体与技术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五、重点难点
第一章 绪论
了解教师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理解学习教师学的意义 学习目标
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现教师职 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它包含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以及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第一,教师专业是复合性的专业,包括学科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的专业性。 而教育的专业性,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知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一种技艺性 的专业,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技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学习目标
理解教师职业性质、掌握教师专业化标准;;理解和掌握教师的劳动特点,根据特 点理解和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理解教师的作用和地位。理解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角色
学习重点
一、教师职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五、现代教师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六、现代教师的地位
三、教师的专业化
七、现代教师充当的多重角色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讲稿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讲授纲要主讲:柳海民教授绪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等教育学各二级学科专业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课程以阐明现、当代教育学原理领域的若干基本理论为主要内容,意在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专业理论,拓宽理论视野,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研究方法,培养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
关于研究生教学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1、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2、具有有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8月29日)规定:“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落实到本课上来,我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唤起学习的兴趣提升人生道义品位激发创造的激情扩展专业知识容量(点、线、面)提高社会的责任感发展智慧和创造潜力要达到这们的目标,每一位学习者应力求做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相长:师生之道读书:学问之道立志:求学之道贵在自我努力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共十四个专题,包括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对象论教育功能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先行论教育投资论教育质量与效益论终身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改革教师论教育规律三、作业与考试本学期从目前算起还有15周左右。
这期间有两次作业,每次作业50分,总计100分。
作业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2、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资料翔实,见解独到,体现一定的学术训练(注释、参考文献)3、字数6000左右4、完成时间作业主题: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探讨(1)意义与必要性(2)现存问题(3)成因分析(4)质量与效益本体理论研究(5)改进对策2、提高高校教师素质问题研究(江总书记9、8讲话)(1)必要性与意义(2)现状与问题(年龄、性别、职称、学缘、师德、知识的可持续发展)(3)成因分析(4)改进对策(师德、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6)教师职业专业化四、参考文献1、《教育原理》,柳海民,东北师大2、《现代教育论》,黄济等,人民教育3、《教育学原理》,胡德海,西北师大4、《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人民教育5、《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网建议书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3本书:《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与趋势》1——6卷3、《教育是什么?》雅斯贝尔斯著4、《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学文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6、《人论》卡西尔7、《教育原理》柳海民8、《现代教育论》黄济9、各种教育杂志:第一讲 现代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定义与诠释架构(一)语源考察PedagogyEducation从语源上看,教育学(Pedagogy )一词源于希腊语pedagogue (教仆)。
现代教育学导论
㈠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近代以来,教育学 研究范式的发展出 现了以下的重要趋 势:
第一,随着科学发展、价值观变革的 发展,教育学研究范式逐步走向多元 化。 第二,随着思维方法的发展,教育学 的研究范式在不断地革新之中。
中国:我国的 教育学研究范 式还处在引进 和借鉴的起步 阶段,还没有 形成有影响的 研究流派。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教育学
• 我国的小学是“听话”课堂, 中学是“分数”课堂,大学是 “知识”课堂
•课程任务:社会考试、学业 学分、教学思想与技术
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的区别在于:
中小学教学: 教师
课程 学生
学生 课程
大学的教学:
教师
• 文化----化 • 物理、心理----理 • 教育---育 • 教育学---学
钱钟书先生《围城》中有一段话,“在 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 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 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 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 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 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 起本系的先生。”
• 研究对象:教育事实、教育现象、教育规律、 教育问题 •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 一般教育规律的科学。
这一时期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 雏形阶段 形成阶段
1.教育学雏形时期
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英国)洛克:《教育漫话》
(法国)卢梭:《爱弥儿——论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力图系统论述教 育问题,这些著作为教育学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 版社; 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 版社;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全国十二所师大合编:《教育学基础》,教 育科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原理辅导
第一章教育概说本章的内容结构、重点和难点本章共分三节,主要明确了两个问题,什么是教育(定义)与教育是什么(本质)。
第一节教育的涵义追述了历史上对教育的理解,论述了教育的基本涵义,对相关的范畴进行了把握。
对教育的基本涵义的理解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中的一种,其特殊的种类差别是进行人的培养,教育活动是借助人类文化传递的形式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产生的教育,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专门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一门学科的基本范畴是构成该学科内容的基本架构,是统领该学科各部分内容的经典成分,因而是每个学习者必须理解的。
1.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是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形态,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如从纵向上有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和当代社会的教育活动。
而教育学从形式上看,是一种理论形态,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科学与教育学科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学科,广义的教育学科泛指我国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的各类教育学研究领域,狭义的教育学科主要指师范和教育院校在进行教师教育中所开设的公共教育课。
3.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是当某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甚至因其违反教育规律或社会发展规律阻碍了教育或人的身心发展而急需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或教育行为就成了教育问题。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建设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摘要】: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本文针对前不久发生的学生为教师打伞事件,探讨师德师风对学生的发展、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方面的影响,从而说明建设良好师德师风的重要性。
关键词:师德师风建设、影响、重要性师德师风,是指高校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由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形成的职业氛围和风气。
高校师德师风是一所高校的灵魂,对学生的发展、高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1]。
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学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师德师风的建设。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进创新”。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指出,“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2]。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师在教书育人、教学科研等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与认同。
但是,近年来学校校教师违反师德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
一、学生为教师打伞事件的影响2015年5月4日消息,有网友爆料称,一名疑似老师的女子让一名小学生为其打伞,在其爆料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学校组织学生游玩,一位女子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行走中,总有一位背着书包的学生为其打伞。
2024版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教育学原理概述•教育的基本要素与功能•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目录•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智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教育学原理概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与流派发展历程主要流派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人文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等,它们在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上有所不同。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地位与意义学科地位学科意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与功能教育者及其角色定位教育者的定义与分类广义上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上的教育者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
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能力培养者、思想引导者、情感关怀者等多重角色。
教育者的素质要求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储备、精湛的教育技能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1 2 3受教育者的定义受教育者的特征分析受教育者的地位与权利受教育者及其特征分析教育内容及其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的定义与分类01教育内容的选择原则02教育内容的组织方式0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辩证关系教育过程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教育过程的本质教育过程的特点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关系的内涵师生关系的构建原则师生关系的实践策略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的内涵01教学方法的分类02教学手段的内涵03教育过程中的评价与反馈德育原理及其实践应用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构建德育目标内容体系德育过程中的原则与方法探讨原则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实践性和实效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方法采用理论灌输、实践锻炼、情感陶冶、榜样示范等多种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
德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分析启示当前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挑战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网络信息泛滥等给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教育学导论(第十一章定稿)
在古代萌芽阶段,一些哲学家和教育家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如孔子、苏格拉底等。到了近代形成阶段, 一些经典的教育学著作开始出现,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和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等。在现代发展阶段, 教育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总结词
教育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的本 质和价值,探讨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04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CHAPTER
教育政策与法规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动准则。它规定了教育工作 的方向和重点,指导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保障公民的教育权利。
教育法规
教育法规是国家和地方立法机关制定的,用于规范教育行为、保障教育权益的 法律文件。它为教育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教育的公正、公平和有 序。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 方面。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等,旨在探究教育的本质和 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普通教育学
研究一般教育原理和方法,涉 及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 、教育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
VS
详细描述
心理学基础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 知发展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 过程和个性差异等方面。它为教育教学提 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 求和心理特点,从而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 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人类学基础
总结词
研究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文化对教 育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导论(第十一章定稿)
目录
CONTENTS
《现代教师学导论》资料4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一条正确的办学规律。
从理论上说,由于教学具有简捷性、高效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它是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从实践上说,学校每学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用于教学,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要想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将是难以实现的。
以学生为本的学校教学管理首先在教育对象上,要面向课堂里的所有学生,而不能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放弃大多数的中等生和少数有困难的学生,为此,在教学目标上既要有具体的目标,又要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使各类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得,从而感到他们是成功者,都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充分注意体现全面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为此,一是要明确全面发展的人是要通过全面发展教育来培养,二是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平均发展,三是要明确每今才人都要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素质教育的教学就是要发挥个性的长处,弥补个性的不足通过扬长补短达到每个学生的最优发展。
第三,要特别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要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必须更新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必须构建素质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体系;必须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更新传统教学观,树立现代教学观1.传统教学观的表现和剖析一项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80%的课堂教学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其具体表现是:(1)教师把持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昕、被动地学;(2)教师仍然就知识讲知识,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忽视劳动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忽视良好身心素质的培养;(3)偏爱少数“尖子”生,从提问到训练,大多数学生被忽视;(4)在初、高中毕业班,提前结束课程(有的竟提前一年),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有的学生在校时间长达14个小时),作业加码几乎是普遍现象。
现代教师学导论.
现代教师学导论考核要求一、课程考核性质《现代教师学导论》是“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作为教育科学的一个新兴的重要的分支领域,现代教师学综合运用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师职业的历史、教师的作用角色和地位、教师职业及劳动的特点、教师的素质(包括道德素养、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心理健康素质等)、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等内容。
本课程实行全省统一考核,考核合格水准应达到成人高等专科教育的要求。
二、有关考核说明与实施要求为使本课程的要求在考核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现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1、考核对象小教学教育专业(专科)的学生。
2、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满分为100分。
期末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20%。
期末考试的具体要求按照本说明中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要求执行,期末考试实行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要求完成4次作业练习册,由辅导教师按完成作业的质量评分。
3、命题依据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大纲是江苏电大开放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现代教师学导论》教学大纲;教材为钟祖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现代教师学导论》,考试说明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识记和理解的内容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教学和考试中虽然是少量的,但却是最重要的。
要求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为填空或选择题型;要求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现为简述或问答题型;要求掌握的内容,在考试中体现为综述或分析、论述及应用题型。
4、考试题型选择题(2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15%),分析题(15%)三、考核主要内容与考核要求下面逐章提出具体的复习要求,并指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在弄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达到复习和提高的目的。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
《教育学原理》教学大纲【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一、说明(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习的入门课程,主要就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内容具体涉及诸如现代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与价值、现代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与人的关系、现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现代教师与学生、现代课程、现代教学、现代德育、现代班主任工作、现代学校制度与管理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如下教学目的:理解现代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与价值问题,理解现代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理解现代教育与人、现代教育与社会两大基本关系的具体内容,了解现代教师与学生的特征及其教育影响,掌握现代课程与现代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现代德育的一般原理,理解现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了解现代学校教育的制度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
2.教学要求通过教学,本课程应当达到如下要求:第一,学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现代教师、现代教师专业化、现代学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现代教学、探究教学、现代教育制度、学校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现代教育与人、现代教育与社会基本关系的具体内容,懂得人、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制约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理解现代教育与人的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本质;第三,学生能够对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诸如现代教育功能与价值的选择、现代教育影响人发展的机理与实现条件、现代教育影响社会的形式与实现、应试经验与素质教育问题的现实分析、现代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现代课程的本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代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现代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现代德育过程与方法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该课程教学的重点有:一是理解现代教育的内涵,现代教育的功能及其选择,现代教育的价值及其选择;二是理解现代教育目的的内涵,现代教育目的的类型,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三是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及其现代教育影响,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现代教育的独特作用;四是社会基本要素对现代教育的制约作用,现代教育对社会要素的作用表现,现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内涵;五是作为专业化职业的现代教师的内涵,现代学生的基本属性,现代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设;六是现代课程的内涵及其类型,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七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现代教学过程的规律;八是现代德育观,现代德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现代德育方法;九是现代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十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问题。
《现代教育学》导论
3、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
时间:现代(19世纪中叶至今) 特点:门类多样 内容深入 代表理论和学派
实验教育学
实验教育思想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 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实验心理学得以诞生和发 展。冯特利用这个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同时 密切了教育实验和心理学实验的关系。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 为“实验教育学”。 1907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 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实验教育思想后来传入 欧洲其他国家。
洛克的《教育漫话》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John 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教育漫 展 话》(1693)阐发了反对天赋观念 的 “白板说”。肯定了教育在人的发 展中的上钉钉 的巨大作用,构建了完整的绅 士教育茧自缚 育理论体系,至今仍然是欧美 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必读之书,是近代英美 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本奠基性著作,它对近现代英 美教育思想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评价:
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 国资本主义精神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 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 学的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 了学校的特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其影响逐渐减弱 ,但在强调知识创新以及学生探究、创造素质培养 的今天,又有了复兴迹象。
19世纪末,英法德等国的大学都设立的 教育系,随着科学发展与学科分化,教 育学越来越科学化,出现了用
Education一词去代替Pedagogy一词的
倾向
2、教育学的概念
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 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存在于教育活动中的事件和 进程;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 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 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普通教育学》
• 《普通教育学》问 世于1806年,作者 赫尔巴特是近代第 一个试图把教育建 立为一门科学的人。
赫尔巴特(Herbart,1776 —1841) 德国著名教育家
《普通教育学》教育思想举要
• • • • • 伦理学与心理学为基础 主张监督惩罚管理 强调教师权威 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当代教育宏观问题诊断
教育不公平问题仍普遍存在;教育投 入不足仍困扰教育发展;教育资源分 配仍很不均衡;教育结构失衡;教育 泡沫,教育腐败,教育浪费等现象严 重;德育低效;教育目的异化;教育 改革的西化倾向与人本倾向;教育科 研的功利浮躁;教育体制上的求同去 异、扼长补短等等
当代教育微观问题诊断
择校;差生;厌学;官瘾;早恋; 不当惩罚;学生身心素质被割裂, 学习负担重,体质下降;学生创造 性缺失;厌恶劳动;家校联系薄弱; 等等。
应阅读的经典书目
《论语》《学记》《大学》《中庸》 《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理想国》柏拉图 《爱弥儿》 卢梭 《论教育学》康德(中英文) 《童年的秘密》蒙台梭利 《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中国教育学史遗稿》陈元晖
应阅读的主要杂志
《教育研究》 《新华文摘》 《中国教育报》 《教育文摘周报》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教育学》 《哲学研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其它代表作品
[英] 洛克《教育漫话》 [法] 卢梭《爱弥儿》 [瑞士] 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 [德]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俄]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英] 斯宾塞《教育论》
(三)教育学走向深化发展时期
主要代表人物与作品:
前苏联: 凯洛夫、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等 美 国:杜威、桑代克等 中 国:杨贤江、钱亦石等
◆ ◆ ◆ ◆ ◆
建构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
掌握学习研究教育科学的方法论
为学习教育学的其它课程奠基 提高认识教育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建构科学的教育观
本课的讲法、学法与考法
◆ 讲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按专题系统讲
授,联系当前中小学实际,联系 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争议 问题,运用典型案例。
◆ 学法: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踊跃讨论,
教师
大教师 好教师 教书匠
教育观 教育技能
形而上
形而下
全面的教育质量观—观照学生的持续发展 科学的个性观—观照学生的个性发展
平等的学生观—观照学生的差异和潜质 动态辩证的知识观—观照学生的创造性 综合的教育因素观—观照学生的成长影响
(三)教育问题诊断
• 1、成绩是主要的,问题很严重 (宏观问题、微观问题) • 2、教育中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在教育 中的反映,根源在社会 • 3、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 4、大中小幼都有各自的问题
西方古希腊的代表作品
• 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认为哲学的目的在于 “认识自己”,人的 智慧贵在“自知其无 知”;道德是一种善,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与《理想国》
• 柏拉图(Plato,公元 前427—前348),古 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 代表著作《理想国》, 主张国家对一切儿童7 岁起不分男女施以强 迫教育,重视学前教 育和游戏;重视音乐 和体育,把有天赋的 人培养成理想国的统 治者“哲学王”。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 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 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二)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时期
•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夸美纽斯(Comenius,1592—1670)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
关于《大教学论》
• 《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 的代表作。
大量阅读。
◆ 考法:
考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考试形式:闭卷。
主要参考书
1、《现代教育论》 黄济 /王策三 2、《教育学基础理论》石佩臣 3、《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 4、《教育概论》 叶澜 5、《教育学原理》 胡德海 6、《教育原理》陈桂生 7、 《教育原理》柳海民 8、《教育学》王道俊 郭文安
《论语》教育思想举要
• 如何当教师: 有教无类、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如何当学生: 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 学思结合
因材施教—先进篇第十一
•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 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 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
培养人
三、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 社会---教育---人三者间的关系问题是教 育学的基本问题 •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与教育观
四、教育学的历史与现实
• • • • 1、教育学的孕育时期 2、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时期 3、教育学走向科学化的时期 4、新中国为教育科学化的努力
(一)教育学的孕育时期
教育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东西方的早期 文明中,都有思想家哲学家对教育实践 做了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 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等儒家学派
现代教育学 原理导论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分享下古人对“大学”的认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 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专题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与价值
• • • • • • 促进教育学自身发展的价值 指导规范教育实践的价值 提升国民教育素质的价值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程度的价值 诊断教育领域诸问题和开展教育批评的价值 帮助教师建构科学教育观的价值
(一)专业化教师的素养
• 1、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 2、健全的身心素养 • 3、广博的学识,精深的专业修养 • 4、良好的师德 • 5、懂得教育教学规律
正业居学
大学之教也, 时教必有正业, 退息必有居学。
教之所由兴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 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 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 兴也。
教之所由废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 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 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 者,教之所由废也。
古代中国的儒家学派代表作品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 《春秋》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伟大先哲
关于《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 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 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有关本课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课的性质与地位 二、开设的目的与作用 三、本课的讲法、学法与考法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介质与地位
◆
学习教育学的入门课
◆ 教育类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
课程、教学、德育与管理等课程的先导课
◆ 国家重点师范大学着力建设的课程
开设的目的与作用
子曰:君子不器。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关于《学记》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 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 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 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 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文字言简意赅, 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 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 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全文仅1229字。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 —朱熹
《论语》经典语录举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过,则勿惮改。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本课拟讨论的基本问题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体系 2、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与价值 3、教育的本质及其研究的方法论 4、教育的功能 5、人的本质观与个性观 6、人的发展影响因素论 7、教育的基本规律 8、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9、当代德育 10、当代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体系
一、 二、 三、 四、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构成 教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的历史与现实
一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构成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 科学。 • 教育学的内容构成: 总论部分 教学部分 德育部分 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