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动保存的]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必修3)

单元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展示
考点透析
自主学习
热点聚焦
易错分析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见附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 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 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 用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 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 所仅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书典 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 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呈现 多民族文化色彩。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 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 的骄傲。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 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 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容性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 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 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 借鉴、 吸收,既渐趋融合, 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精选ppt
19
①生命力强 ②源远流长 ③务实性强 ④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文化生
活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徽派版画是明代中
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雕刻技艺容纳多种技艺,是徽文
化中的一绝,说明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 C。
【答案】 C
精选ppt
20
命题点2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金题对点练 2】 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 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 世。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15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精选ppt
5
K 考点突破 盲点清除
析考点 除盲点 练透命题点
精选ppt
6
核心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1.是什么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汉字与史书典 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精选ppt
7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体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 征。 ③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 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_文化生活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

名师点睛 〖重点理论〗 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原因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 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 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状元笔记 〖速记图表〗
独特性 区域性
基本特征
中华 文化
民族性
力量
包容性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 点 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别 提 示 (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文化 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但在近代出现了衰微, 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人民 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通用,也 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高考复习策略
3.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 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及少 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理解传统文化 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扩大, 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思 维 点 拔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 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 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一轮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

一轮复习课件:我们的中华文化 PPT

注解:24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明末4千多
年的历史。
■关键词对比:标志
你熟悉吗?
●传统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40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P3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P6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 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P67
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
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
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B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5.(2015年江苏政治19)大型原生态歌舞 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 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 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 这说明
易错提示: 1、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 3、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 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 6、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7、地理环境决定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8、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引,趋于同一
(3)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但不是唯一见证。
(4)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 书学典籍的延续”。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 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 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线精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20张PPT)

【一线精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共20张PPT)

(2)中国古 代科学技术
贡献 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 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意义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
力的生动体现
特别提醒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与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 民族文化 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A 答案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
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
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故
选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的原则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
解析: C 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①说法错误;汉字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事物做出概括和表现,具有 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该题选C。
考点精讲
2.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独特性

(1)文学艺术的作用
(
学 艺 术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 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中华文化与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 区域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
呈现文化的“多元”化 区域文化与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 民族文化 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
问题
的独特性。A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表现,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课件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中一轮复习政治课件必修3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 年 8 月 13 日,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 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汉字》以中国文字 发展史为主线,囊括 120 余件珍贵文物,有卜骨、青铜器、陶 器、竹简、拓片、玉石等丰富的文物史料,还运用声光电等高 科技手段,生动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汉字 相关的各种艺术形式。《汉字》带动观众在跟随书写的同时, 亲近传统、体味文化,不仅带动了全民书写热情,也引发了学 术界对汉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汉字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为什么会引发学术 界的思考?
[分析]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 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 历史责任。
(2)汉字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书写 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的现状与 未来走势值得关注和重视。
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
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
典范。材料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
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旗袍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题眼表明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 共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故①②当选;庆祝民族节 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错 误;不同文化应交流、借鉴、吸收,但不可能趋同,④错误。

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高考政治第一轮总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10.徽州(现黄山市)多山富水,道光《徽州府志》有载:“东有大鄣山之固,西有浙岭 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峻。”自汉末至唐宋,曾有3次大的人口迁徙,不少中原 地区的缙绅仕宦移民徽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徽州土著山越文化交融,重新打造出独 具特色的徽州文化。这表明( ①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 世界的 A.①②③ C.②③④ 解析 ) ②徽州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B.①②④ D.①③④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
7 .稍稍关注中国科技史就会发现,京杭大运河通航设施的演变
解析
本题考
已成为中国船闸历史的缩影。夫差筑邗沟时,在邗沟与淮水交汇处的
末口筑一道拦河坝“北神堰”,这是利用埭堰进行人工渠化河流的最 早尝试。东晋末年,秦康埭、邵伯埭、三枚埭、镜梁埭先后横卧邗
查科学技术的有关 知识。中华民族在
认识、改造自然的
13 .汉代董仲舒把道学、法学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 儒学体系;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北宋时,儒学者冲 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 学”。可见( ) A.中华文化是由儒、道、佛等思想融合而成的 B.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C.各种思想都能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D.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解析 材料反映了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能够融入不同的内容,进而推动了自己的发 展,故选B。其他选项说法有误。
在传承中经过不断地改良和发展体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四大门类和
几十种技法体现了博大精深,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体现了源远流长,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在 材料没有体现。
12 .有位教授曾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上 述材料表明( ) A.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C.文化有地域之别,无先进与落后之分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解析 三首诗词反映三大江的文化特色,这说明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故答案 选B。A、D干肢不符。C观点错误,各民族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别。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 6-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 6-1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 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含义:
求同存异:是能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 兼收并蓄: 是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 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温总理:一个不读书的人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2009年04月24日 来源:新华网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商 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 度过了富有意义的一天。
★教学重点、难点 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一) 古代的辉煌历程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 时期 殷商 时期
天命 神权 “敬 德保 民” 思想
春秋 战国
诸子蜂 起、百 家争鸣

促进统 一的民 族文化 发展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宋元 明
产生 宋明 理学
明清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文化 思想
在中 华文 化发 展史 上的 影响 作用
对早 期中 华文 化产 生深 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课件: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50张PPT)

(5)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 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 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 量之源。 (6)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 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文 化传统之中。
巧学增分·能力提升 易错提醒 易错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 征 【提醒】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 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 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 文化内容丰富。
【训练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 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 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题眼突破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 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 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 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 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 融入、借鉴等。
真题演练 命题角度1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3.(2014·天津)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 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 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 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 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 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2016届高三第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特别提醒】(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 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 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 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 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 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 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 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 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 鉴等。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 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 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①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 彩。 ②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 民族特色。
【特别提示】 源远流长就是从动态上即从中 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 现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 未中断过; 博大精深是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 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独树 一帜、独领风骚。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设问的知识指向是“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 所以要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可 运用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 则、促进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等知识进行分析;从中 华文化的角度看,可运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等知识进 行分析。
【解析】
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 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 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2)弘扬中华文化,必须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 强大的精神支撑。 (3)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加强 文化创新;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他国优秀 文明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特 别 提 示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 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 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 征,强调中华文化内 涵丰富、形式多样、 范围广阔
区 侧重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 别 点不 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 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 同 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 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特 别 提 示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 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 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 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 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 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 结合、融入、借鉴等。
(5)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为中华各族 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同、 通用,也不能笼统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①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一个衰微的过程原因: 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 ②怎么办——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A.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 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B.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 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纲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常考点)。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常考点)。 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命题特点
1.从考查内容看,近三年高考对本课考查的重点是:中 华文化的两大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 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从考查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 3.从能力考查看,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力
特征
联 系
中华文 化与区 域文化 中华文 化与民 族文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 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 元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部看: 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包容性的意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对中华文化 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各民族间 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 决定了各民族文化间存在着差异,但这并不影响各民 族文化的交流,因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文化 有共性和普遍规律,这样,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求 同存异”又可以“兼收并蓄”。 ②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 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色彩。在文化交流中,既可以 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又可 以“取长补短”,丰富充实自身文化,还可以加强对 外域文化的理解。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①民族文化的作用和体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 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 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 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 优秀的民族文学。 ②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 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 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 傲。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 中华文化。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 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 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①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 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②见证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区域文 化与民 族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 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地位: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包容性的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 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 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 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期 文化思 想 殷商 时期 春秋 战国

促进统 一的民 族文化 发展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古代中 华文化 高度发 展
宋元明
产生 宋明 理学
明清
近代西 方文化 传入
(2)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表现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 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中。而起源于黄 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 至今,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
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 用 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 丰富成果。数千年来,汉字 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 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 义 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 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 在今天为中 华各族人民所通 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 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 特的作用。 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 用 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 特 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 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点 特。 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地 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 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 位 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天命神 诸子蜂 权“敬 起、百 德保民” 家争鸣 思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作用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划 时代意 义
儒家思 想成为 正统思 想
进入气 度恢弘 的全盛 时代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中国传 统文化 面临冲 击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误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 共同创造的,因此各地区 文化都是相同的
注意: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 同创造的,但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 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 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 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 自的特色。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 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 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 (4)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对 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 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状元笔记 〖速记图
民族性
力量
包容性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 维 点 拔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 择题中,主要是考查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分与判断; 在主观题中,主要是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而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高考复习策略
此课时的核心在于凸显中华文化的力量,所以复习中 一定要立足中华文化,掌握展现文化力量的时事材料。 ①结合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结合各地文化节的举办,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节以 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结合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理解传统 文化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量。 ④结合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汉语影响的不断 扩大,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原因。
【特别提醒】
(4)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 书学典籍的延续”。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 其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但中华文化之所 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 和兼收并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 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 的理解。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