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生活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2》(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091c1c87c24028915fc3b6.png)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第 四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识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向
理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简单运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综合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必修3文化生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第 二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识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运用:文化在传承中的发展;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点解析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传统文化的继承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6.文化创新的途径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第 三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考点解析
1.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2011年上学期
考点解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第 四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识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向
理解: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简单运用: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综合运用: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必修3文化生活(学业水平考试复习)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第 二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识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的途径
综合运用:文化在传承中的发展;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作用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点解析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传统文化的继承
4.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6.文化创新的途径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第 三 单元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考试目标
考点解析
1.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3.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6.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03 2011年上学期
2011年上学期
考点解析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文化生活第一课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一课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2f7e345a8102d276a22f55.png)
全书逻辑结构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第四单元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形式
2.文化的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多义性: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语,“文化”一词具有多义
性。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
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
狭义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措施 培养高素质人才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措施:
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抵制西 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 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 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 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 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发展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把握文化的核心价值
文化认同:中华文化
第四单元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文化生活
高考考点
1.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形式
2.文化的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
具有多义性:
①广义的“文化”
②狭义的“文化”
③我们所讲的“文化”
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语,“文化”一词具有多义
性。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
我们所讲的“文化”包括( )
狭义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2.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 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 素质越来越重要。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措施 培养高素质人才
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措施:
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抵制西 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2011高考江苏卷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 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 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 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 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 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12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1]
![2012年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f744d4e7102de2bd96058878.png)
2、汉字的作用? 注意 区别于“文字”
3、史学典籍的地位?原因?特点?
4、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表现: (1)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地 位、特点、作用?)
(2) 区域性(原因) (3) 民族性
5、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包容性 (2)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 误区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 文化的影响。 • 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 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 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 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 误区7: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 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 误区5: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 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 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 误区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 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 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 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
• 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 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 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 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 促进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古代辉煌历程(7个表现)
源 远 流 长
汉字
见证
地位、作用
史书 地位、特点、原因 典籍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1、中华文化近代衰微的原因?如何再 创辉煌?
原克思主义指导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即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高中课件 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中课件 政治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208664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a.png)
世界性
民族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
表现 性和普遍规律
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
原因 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
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 因素的不同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辩证 关系
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
发展变化 法治 意识 公共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与
返回
复习集成块一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返回
NO.1 在“微点批注”中理解透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
含
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 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
人种学、人类学方面有着世界
义 德伦理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 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 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措施 ③要充分利用商贸活动等途径,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方 式,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化 交流。 ④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 秀文明成果;同时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对待世界文化差异性的正确态度,①与
材料主旨不符;②中“消除”表述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
题意。
答案:D
返回
5.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
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2014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0764cb89eb172ded63b73f.png)
2.文化的作用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相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互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影 文 响 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化 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 经 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 济 相 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 互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政 交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 治 融 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 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③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误区提醒
1.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注意: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但是文化又能够
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注意: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化剂,落后、腐 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3.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重视文化的影响,把握不同国 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家和地区的文化的不同特点 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主动感悟、自觉接受先进文化 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表现
特点 优秀 文化 塑造 人生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 接受优秀文化,自觉抵制落后、 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 腐朽文化,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人的全面发展
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
![政治:《文化生活》复习课件(新人教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8f67cb42e45c3b3567ec8b15.png)
(4)我国应如何应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 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 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 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 (理解 P13-P14)
(如何传播:途径、手段传媒)
6.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了解)P34-35
(1)文化传播:(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 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 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多种途径:※贸易活动、※人口迁徙.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各国之间 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 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 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 化传播的途径。
怎么看
第 三 单 元 中 华 文 化 与 民 族 文 化
怎么办
第 四 单 元 发 展 先 进 文 化
体味文化
文化是什么
第 一 单 元 文 化 与 生 活
文化与 社会 文化与经 济、政治
三者关影 响 文化 塑造 人生
影响特点
文 化 在 综 合 国 力 竞 争 中 的 地 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B.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C.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 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从国内看)随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从国际看)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 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
![文化生活之文化传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ef5a177fd5360cba1adbb0.png)
例题:开办孔子学院的意义。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怎样做: ★ ★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 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态度)。 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查差异,理解个性,和 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考点二:文化传播
一、文化传播的含义(略)
二、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
2、人口迁徙
3、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 的文化传播方式。
三、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 络等发展阶段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 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考点三: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略)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①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
影响。 ②传统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的价
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相对稳定性(纵向):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其内涵有因时
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 新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 要保证。 四、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
思维拓展 1.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 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5ce78bad51f01dc281f188.png)
小结: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 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例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 的挖掘和保护。这是因为 ( C ) A.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中华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C.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D.中华文化由各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成 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
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 各自的特色,“融合”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错误。
【例2】(2009·广东文基)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
的民族精神是
()
A.善良朴实 C.自强不息
B.爱好和平 D.艰苦朴素
解析 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
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 以赴之,百折而不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具 体表现,故选C。B项与题意不符。A、D项本身不属 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 答案 C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
神的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
⑴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
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 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
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 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突出表现: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考点二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⑴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 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 的主题。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1单元文化与生活第2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2框文化塑造人生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a216648aaea998fcd220e62.png)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不是完全同步的? 提示: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是消极被动 质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关键在于个人能否把 供的条件和机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各种文化都可以塑造健全人格。请说说你对这一观点的 提示:以上观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文化从性质上分为 和腐朽、落后文化。只有先进的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 落后的文化和腐朽的文化只会导致人格缺失,甚至造成人格扭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更加主动地用先进的文化陶 格。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 _健__康__素__质_____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 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____不___同_____。
3.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__精__神__食__粮____ 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
做的理由有( B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
[解析] 政府和企业开展“文化车间”建设,可以营造良好 富职工的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车间”建设有利于 化,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 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非源自物质载体,③错误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___相__互__促__进___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 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 __全__面__发__展____。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__逐__步__提__高 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文化生活单元复习课件第三单元复习课
![文化生活单元复习课件第三单元复习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4860a1b0717fd5360cdcb2.png)
11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老师都说好!
考点整合
1.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基本特征)有哪些? .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基本特征)有哪些?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表现在哪些方面? 源远流长、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
5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老师都说好!
(3)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中, 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因而呈现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 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 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 文化。 文化。
6
新课标资源网
老师都说好! 老师都说好!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和凝聚力之中
(1)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她不同于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相继衰落的古代文明。 相继衰落的古代文明。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 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 )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9
新课标资源网
人教版课件《文化与生活》ppt课件
![人教版课件《文化与生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dde86da58da0116d1749ac.png)
•
7.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 苦,我 们如果 能快乐 地笑一 笑,高 歌生活 多么好 ,蓝天 白云多 么美, 那我们 就会获 得微笑 的幸福 ,甚至 能拥有 金灿灿 的硕果 。朋友 ,为了 生活更 加美好 ,快快 亮出你 的笑容 吧!
•
8.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 ,重在 强调能 处理好 自我与 社会的 关系, 养成现 代公民 所必须 遵守和 履行的 道德准 则和行 为规范 ,增强 社会责 任感, 提升创 新精神 和实践 能力, 促进个 人价值 实现, 推动社 会发展 进步, 发展成 为有理 想信念 、敢于 担当的 人。
3、电视连续剧《沂蒙》从唯物史观和民族大义的高度, 创新思维,将发生在沂蒙老区的真人真事,通过原汁 原味、质朴真实的拍摄手法和场景设置以及平实的方 言和朴实的表演,彰显了沂蒙人民的人性光辉和人格 魅力。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如实反映客观实践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忆一忆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源泉 动力
社会
文化
实践
创新
引导制约
(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问题2
1.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
为什么对传统文化既要继承 又要创新?
(1)文化创新是一个过程
怎样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既是一个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改造传统文化
的过程;
又是一个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发
思考: 为什么要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 ? P53
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 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1-1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1-1 文化与生活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93c489247375a417866f8ffe.png)
提示:汉字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人们根据农业生
产的工具、对象的特点创造了“牧羊”、“背”等文字;根据 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创造了“织布”等文字。人类社会的历史是
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人类创造和发展
了文化。
5.教材P7
提示:两个镜头分别折射出两个人不同的文化修养,旨在
告诉我们,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培养出来的。 6.教材P8 提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无产阶级进行反对
[理解·应用] 1.全面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从本质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上看 刻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能直接 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落后的、庸俗的和腐朽的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从性质 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其祸害之深 上看 非一时可以清除;而崇高的、进步的、健康的文化可 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振奋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推动社会的进步
2.辨析: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所以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本身并不是物质力量,但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 化作为精神力量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是在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的。
【典例2】 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为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对世界 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说明( )。
是文化吗?
[教材探究解读] (教师用书独有)
2016-2017届文化生活总复习课件
![2016-2017届文化生活总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dd5df6941ea76e58fa0437.png)
《文化生活》知识体系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 一、文化与社会 „„„„„„„„„„„„„„„„„„„„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三、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四、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 五、文化创新 „„„„„„„„„„„„„„„„„„„„„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 „„„„„„„„„„„„„„„„„„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八、走进文化生活 „„„„„„„„„„„„„„„„„„„ 九、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十、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总结:高考文综政治《文化生活》重要知识组块 „„„„„„„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提 示:如何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掌握五点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实践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总的概括)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对社会的影响) ③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对人的影响) ⑤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对人生影响)
)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制约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5.2012年2月BBC制作杭州宣传片投放欧美市场。在美国投放的 宣传片名为《心中的神秘》,由多个片段组成,其中有采茶的茶 农、在老街嬉戏的儿童,最后以西湖镜头收尾。从BBC制作的宣 传片也可以看出欧美人的偏好,他们喜爱西湖这样的自然风光, 但更喜欢看到这个城市和西湖的结合。这说明 ( ) A.文化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 B.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C.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都会影响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统治地位 6.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会被外国人误解为 “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实行AA制,可能会被东方人视为吝 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误解, 闹出笑话。 这反映了 ( ) A.文化差异体现民族的优劣 B.文化差异是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C.文化差异是人际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D.文化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7c98989360cba1aa911da10.png)
6
7
知识明辨
1.文化不同于文明、文艺 (文明: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 ➢文化特指精神方面,文明可以是社会生活各方面 ➢文化性质有两重性,文明应指社会的进步状态 (文艺是指文学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形式与文化性质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
形式:静态形式与动态形式
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 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 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
文
文 化 与 社 会
化 与 经 济 、 政
治
经济、政治 决定 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反映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影响
18
19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总览知识体系文化对人影 来自于特定的 文化环境 响的来源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
感受文 化影响
文化对人影 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 交往行为和
文化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 、 和 思维方式
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
文化对人 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 潜移默化→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响的特点 深远持久→树立正确的“三观”
• (2)必要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 (3)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
16
(4)“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 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 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 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冷战结 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 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 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7
知识明辨
1.文化不同于文明、文艺 (文明: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 ➢文化特指精神方面,文明可以是社会生活各方面 ➢文化性质有两重性,文明应指社会的进步状态 (文艺是指文学艺术、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2.文化形式与文化性质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生
形式:静态形式与动态形式
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 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 物质力量 文化的力量不仅表现在 个人 的成长历程中,
而且表现在 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
文
文 化 与 社 会
化 与 经 济 、 政
治
经济、政治 决定 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反映
文化与经济、 政治相互影响
18
19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总览知识体系文化对人影 来自于特定的 文化环境 响的来源 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文化活动
感受文 化影响
文化对人影 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 交往行为和
文化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 、 和 思维方式
交往方式 认识活动
文化对人 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 潜移默化→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响的特点 深远持久→树立正确的“三观”
• (2)必要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 (3)启示: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为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 支持。
16
(4)“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 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 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 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 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 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 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冷战结 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 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 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7f9b611ed9ad51f01df254.png)
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与要求
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2)促进外域文化的传入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3)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2、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 中 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三、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2、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 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P114 第2、5、8、9题
1、文化传播
(1)含义
(2)途径(重要途径和其他途径)
(1)传媒的含义、发展阶段
文化 在交 流中 传播
2、大众传媒
2010年8月1日,首次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国节日”申 遗活动在北京启动。下列对“中国节日”的认识正确 的是
(
①“中国节日”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
②“中国节日”是指仅在汉族中流行的节日
③“中国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④“中国节日”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P113 第2、3题
(2010·天津文综)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
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
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文化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课件
![文化生活第二课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878e0f763231126edb1155.png)
区别: (1)交往方式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和方 法;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 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过 程中的思维形式。 (2)交往方式的差异是通过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 号、器物、行为举止等体现出来的; 文化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 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和人们的思维,也正是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的 体现。(注意书15页的相关链接)
【探究一】
•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 日。 • 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 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 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 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 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 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注意“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结 果
要正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 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 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探究一】
•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1974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6 月 5 日定为世界环境 日。 • 2011 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 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 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 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 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 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 而非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方式。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 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
注意“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 ◆ 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前者更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更强调影响的时效性。
结 果
要正确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只是影响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 式,影响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 思维方式的因素之一,自然环境、经 济状况、社会阶层等都会影响到人们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切 不可夸大文化在这些方面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B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 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 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 词首先出现在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 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B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 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 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了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 了乡村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 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种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 的理论依据。
⑦洪泽湖湿地⑧我校冬运会
①②③⑥⑧
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
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 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 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 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考点: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一.内)涵文化的内涵与形式(P6—7) 2.特点 3.形式
(二)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组Z化x卷xk网 与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 《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 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 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 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 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 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 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 自豪感。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10:35:24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12021/3/12021/3/1M ar-211- Mar-21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 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 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 形象。 (4)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12021/3/1Marc h 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12021/3/12021/3/12021/3/1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 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和技术③语言
和文字④人大代表选举⑤企业信誉和形象⑥泗洪精神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C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
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1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1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1日星期 一2021/3/12021/3/12021/3/1
中学学科网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我国的启示
决定作用
相 互
先进的—促 进作用
影 响
反作用 落后的—
阻碍作用
科学技术
文
教育、人才
化
相 文化与经济
与
互
经
交
济
融
文化生产力
、
政
国内
治
文化与政治
国际
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说 法: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会自 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一回事。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 的基础。②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 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先于或落后 于经济发展。③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2)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反作用于经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②但是文化有性质 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③那种认为所有的文 化都对社会有利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归纳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 人文挂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 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 词首先出现在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 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B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 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 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了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 了乡村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 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种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 的理论依据。
⑦洪泽湖湿地⑧我校冬运会
①②③⑥⑧
2.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
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
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 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 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 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
考点: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一.内)涵文化的内涵与形式(P6—7) 2.特点 3.形式
(二)文化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组Z化x卷xk网 与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 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 《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 议的话题。 话题一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 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 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 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 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 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 自豪感。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10:35:24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12021/3/12021/3/1M ar-211- Mar-21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 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 (3)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 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 形象。 (4)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 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12021/3/1Marc h 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12021/3/12021/3/12021/3/1
2.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 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和技术③语言
和文字④人大代表选举⑤企业信誉和形象⑥泗洪精神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C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
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
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1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1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1日星期 一2021/3/12021/3/12021/3/1
中学学科网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三)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对我国的启示
决定作用
相 互
先进的—促 进作用
影 响
反作用 落后的—
阻碍作用
科学技术
文
教育、人才
化
相 文化与经济
与
互
经
交
济
融
文化生产力
、
政
国内
治
文化与政治
国际
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说 法:
(1)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会自 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一回事。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 的基础。②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 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先于或落后 于经济发展。③所以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2)①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反作用于经 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②但是文化有性质 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 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③那种认为所有的文 化都对社会有利的观点是错误的。
请归纳文化的社会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 生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