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建模详解和建模技巧

合集下载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数据仓库建模是指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某种标准和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包括了多种方法和技术,用于帮助用户理解和分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而支持决策制定和业务分析。

一、维度建模方法

维度建模方法是数据仓库建模的核心方法之一,它以维度为核心,将数据按照维度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提供给用户灵活和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

1.1 星型模型

星型模型是最常见和简单的维度建模方法,它将数据仓库中的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通过共享主键的方式进行关联。事实表包含了衡量业务过程中的事件或指标,而维度表包含了用于描述和过滤事实记录的属性。星型模型的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和使用,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数据仓库场景。

1.2 雪花型模型

雪花型模型是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优化的一种模型,它通过拆分维度表中的属性,将其拆分为多个维度表和子维度表,从而使得数据仓库更加灵活和高效。雪花型模型适用于维度表中的属性比较复杂和层次结构比较多的情况。

1.3 天际线模型

天际线模型是一种比较先进和复杂的维度建模方法,它通过将事实表和维度表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和划分,从而实现多个星型模型之间的关联。天际线模型适用于数据仓库中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和多个不同的粒度的情况。

二、多维建模方法

多维建模方法是在维度建模方法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抽象和简化的一种方法,它通过创建多维数据立方体和维度层次结构来组织和管理数据。

2.1 数据立方体

数据立方体是多维建模的核心概念,它将数据按照事实和维度进行组织和管理,从而提供给用户直观和高效的数据查询和分析能力。数据立方体包含了多个维度和度量,用户可以通过选择和组合维度和度量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是一种关于数据组织和管理的方法,它旨在提供一个统一、一致

的数据存储和访问平台,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分析需求。数据仓库建模涉及到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ETL)过程,以及数据模型的设计和构建。以下是关于数据

仓库建模的详细内容。

一、数据仓库建模的概述

数据仓库是一个集成的、主题导向的、历史数据的集合,用于支持企业的决策

和分析需求。数据仓库建模是在数据仓库中创建适合分析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二、数据仓库建模的重要性

1. 提供一致的数据视图:数据仓库建模可以将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到

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中,提供一致的数据视图,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2. 支持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数据仓库建模可以根据用户的分析需求,设计合适

的数据模型,以支持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操作,提供更准确、更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

3. 提高数据质量和一致性:数据仓库建模可以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和整合,

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减少数据分析过程中的错误和偏差。

4. 支持历史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建模可以保存历史数据,支持历史数据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过去的业务趋势和模式,为未来的决策提供参考。

三、数据仓库建模的步骤

1. 确定业务需求:在进行数据仓库建模之前,需要与业务用户和决策者沟通,

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明确数据仓库的目标和范围。

2. 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在数据仓库建模之前,需要进行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过程,将来自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到数据仓库中。

3. 设计维度模型:维度模型是数据仓库中最常用的数据模型,它基于业务过程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七)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七)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

概述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是现代企业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建模,可以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数据资产,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并分析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需求分析

在进行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通过与相关部门和用户的深入沟通,明确数据仓库的功能和目标。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需要收集哪些数据,数据应该如何存储和组织,以及数据应该如何被使用等。在需求分析阶段,应该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发展战略,以合理的设计数据仓库结构和数据模型。

二、数据抽取与清洗

在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过程中,数据抽取和清洗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在数据抽取阶段,需要从多个源系统中提取相关的数据。这些源系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各类业务系统,也可以是外部数据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在抽取数据的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记录、修正错误数据,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数据抽取和清洗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建模和分析的结果。

三、数据建模与架构设计

数据建模是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在数据建模

阶段,需要结合需求分析的结果和已有的数据抽取与清洗操作,设计

数据仓库的物理和逻辑结构。数据建模可分为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

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在选择具体的数据建模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

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进行权衡。同时,还需要设计数据仓库的架构,

包括数据集成层、数据存储层、数据访问层等组成部分。

四、数据加载与转换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分析目标,对数据仓库进行设计和构建

的过程。它包括数据仓库的架构设计、数据模型设计、ETL(提取、转换和加载)

流程设计等方面。以下是关于数据仓库建模的详细介绍。

1. 数据仓库架构设计:

数据仓库架构设计是数据仓库建模的第一步,它确定了数据仓库的整体结构

和组织方式。常见的数据仓库架构包括星型模型、雪花模型和星座模型等。在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数据存储方式、数据访问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数据仓库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2. 数据模型设计:

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仓库建模的核心环节,它定义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结构

和关系。常用的数据模型包括维度模型和事实模型。维度模型主要用于描述业务维度和维度之间的关系,而事实模型主要用于描述业务事实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在数据模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业务需求,确定维度和事实的属性,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3. ETL流程设计:

ETL流程设计是数据仓库建模的关键环节,它负责将源系统中的数据提取、

转换和加载到数据仓库中。ETL流程包括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

加载等步骤。在ETL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抽取的频率、数据清洗的规则、

数据转换的逻辑和数据加载的方式等因素,以确保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质量和一致性。

4. 数据仓库建模工具:

数据仓库建模通常使用一些专业的建模工具,如PowerDesigner、ERwin等。这些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建模功能,可以帮助数据仓库建模人员快速设计和构建数据

仓库。在使用建模工具时,需要熟悉工具的操作流程和功能,以提高建模效率和质量。

数据仓库技术中的维度建模方法与技巧

数据仓库技术中的维度建模方法与技巧

数据仓库技术中的维度建模方法与技巧

对于数据仓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维度建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它通过将数据以维度和事实的形式组织起来,提供了数据分析和

决策支持的能力。本文将讨论维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1. 概述

维度建模是一种以维度来组织数据的方法。维度可以理解为数据

的分类属性,如时间、地点、产品等。而事实则是以数字为主的数据,表示某种业务指标。维度建模通过将维度属性和事实数据关联起来,

形成一个多维数据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很好地支持数据分析和查询操作。

2. 维度的设计

在维度建模中,维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需要确定维度

的层次结构,即维度之间的关系和层级。例如,时间维度可以按年、

季度、月份等进行层次划分。其次,需要考虑维度的属性,即维度的

描述信息。这些属性可以用于筛选和分组数据。最后,还要考虑维度

的范围和粒度,即维度的取值范围和精确度。维度的设计需要根据具

体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3. 事实表的设计

事实表是维度建模的核心。它包含了事实数据和与之关联的维度

外键。事实表的设计需要考虑事实的粒度和度量。事实的粒度指的是

事实数据的最小粒度,即每个记录所表示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度量则

是对事实数据进行加工和计算的衍生指标。在事实表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考虑事实的粒度和度量的选择,以及与维度的关系和关联方式。

4. 维度建模的技巧

在维度建模的实践中,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建模效果和性能。首先,可以使用维度层次化建模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划分维度的层

次结构,将复杂的数据模型分解为简单的部分,提高了查询和分析的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一)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一)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详解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决策和运营的重要依据。而要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海量的数据,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建模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流程,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个重要的数据管理过程。

一、需求分析阶段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第一步是需求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与企业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数据需求和业务需求。通过与业务人员的讨论,我们可以确定数据仓库的目标和范围,明确需要收集和存储哪些数据。

此外,需求分析阶段还包括对数据仓库的查询和报表要求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用户对数据访问的需求,包括哪些报表和查询是经常用到的,对数据的哪些指标比较感兴趣等,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具有指导意义。

二、数据源选择和数据采集阶段

在需求分析阶段确定了数据仓库需要包含的数据之后,我们需要选择数据源并进行数据采集。选择数据源是基于业务需求和数据的可用性进行的,一般包括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和外部的数据供应商等。

数据采集是指从数据源中提取数据并进行清洗和转换的过程。数

据采集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源和业务需求进行设计和开发相关的数据

提取和转换程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数据仓库建模阶段

数据仓库建模是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在这

个阶段,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源的特点来设计数据仓库的模型。数据仓库建模包括维度设计和事实表设计。

维度设计是指对数据仓库中网板维度的设计,包括对维度的属性

和关系的定义。维度是描述业务中的一组属性的实体,如时间、地点、产品等。通过对维度的定义和建模,可以为数据仓库提供丰富的维度

数据仓库范式建模步骤

数据仓库范式建模步骤

数据仓库范式建模步骤

1.确定业务需求:首先需要明确数据仓库的目标和业务需求,了解业

务流程和数据处理的要求。与业务专家和决策者沟通,确保对业务需求的

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

2.数据准备:数据仓库建模需要使用到的数据通常来自于多个源系统,包括关系数据库、大数据平台、文件系统等。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

清洗、整合和转换,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建模工作。

3.反范式化:在数据仓库建模中,通常会采用反范式化的处理方式,

即将多个实体和关系整合到一个宽表中,以减少数据的冗余和规范化带来

的性能问题。反范式化需要综合考虑查询需求与数据冗余的权衡,保证数

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4.确定实体和属性: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数据仓库中的实体和属性。

实体是指数据仓库中描述的具体事物,属性是实体的特征或描述。通过对

业务流程和数据需求的分析,确定需要建模的实体和对应的属性。

6.设计关系模式:根据上述实体和关系的定义,设计数据仓库中的关

系模式。关系模式是由表和字段组成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具体的数据。

关系模式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查询性能要求,考虑表的分解和

数据的组织方式。

7.确定索引和分区:为了提高查询性能和数据访问效率,需要对关系

模式中的字段进行索引和分区。索引是对字段的检索结构,用于加快查询

的速度,分区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划分,以便于并行处理和管理。

8.数据装载:在设计完关系模式后,需要将数据装入数据仓库中。数

据装载是将源系统中的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的过程。

数据装载的过程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

数仓建模方法

数仓建模方法

数仓建模方法

数仓建模是一种能够把企业经营数据转换为描述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的可视化模型的方法。数仓建模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将管理决策从数据驱动转换为知识驱动,从而更好地发现业务的相关规律。本文将对数仓建模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分享一些建模的经验,帮助您更好地掌握数仓建模方法。

二、数仓建模技术

1、概念建模

概念建模是基于业务对象实体的建模,用于把业务实体与业务流程建立起关联,以实现业务洞察的目的。概念建模通常包括三层:概念层(描述实体)、表层(描述数据)和视图层(描述业务规则)。

2、流程建模

流程建模是用来描述一个或一组业务流程的结构化建模方法。流程建模主要包括流程元素的设计、流程连接的设计,以及流程控制的设计等。

3、元数据建模

元数据建模是描述数据元素的建模方法,主要包括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是对数据元素及其关系的抽象,主要用于表达数据的逻辑结构。物理模型是对数据元素及其结构的物理实现,主要用于表达数据的存储结构。

三、数仓建模经验

1、构建合理的数据流程模型

在数仓建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特征,构建合理的数据流程模型,以便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综合地建模。

2、持续优化模型

不断的优化模型,对于把现有模型持续发挥最大价值,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确保安全性

建模过程中要将数据安全性作为重要考虑点,确保数据安全性。

四、总结

数仓建模是一种把企业经营数据转换为描述业务流程和业务规

则的可视化模型的技术。为了可以更好地发挥数仓建模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构建合理的数据流程模型,持续优化模型,并确保安全性。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关键要素解析(六)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关键要素解析(六)

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关键要素解析

一、概述

数据仓库是一种用于集成和分析企业数据的关键系统,它的设计与建模是数据仓库成功实施的基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的关键要素,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个重要的领域。

二、数据源分析

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建模首要任务是对数据源进行分析。数据源的选择和整合对于数据仓库的成败至关重要。在进行数据源分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质量、可用性和一致性。此外,还需要对数据的格式、结构和标准进行评估,以确保数据能够被有效地整合和利用。

三、数据建模技术

在进行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建模时,数据建模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工具。常见的数据建模技术包括维度建模和实体关系建模。维度建模适用于面向主题的数据仓库,通过将数据按照事实和维度进行组织,使得数据可以更容易地被分析和理解。实体关系建模则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数据仓库场景,通过定义实体、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数据的结构和行为。

四、数据清洗与转换

数据清洗与转换是数据仓库设计与建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数据清洗的目标是修复数据中的错误、缺失和冲突,以提高数据的质

量和可靠性。数据转换的目标是将源数据转化为适合数据仓库使用的格式和结构,常见的转换操作包括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ETL)。

五、数据集成与一致性

数据仓库的核心目标是集成和一致地管理企业数据。数据集成是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整合的过程,数据一致性是保证数据在不同地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进行数据集成和一致性管理时,需要考虑数据标准化、数据映射和数据同步等因素,以确保数据仓库的数据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可信度。

4种数据仓库建模方法

4种数据仓库建模方法

引言概述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企业运营和决策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企业数据,很多企业采用数据仓库来集成和存储数据。数据仓库建模是数据仓库设计的核心环节,它决定了数据在仓库中的组织结构和查询方式。本文将介绍四种常见的数据仓库建模方法,包括维度建模、实体关系模型、标准化模型以及主题建模。

维度建模

维度建模是一种以事实表和维度表作为核心的建模方法。事实表是存储数值型数据的表,维度表则存储描述性属性的表。在维度建模中,事实表和维度表通过共享主键来建立关联。小点详细阐述:

1.事实表的设计:事实表应选择合适的粒度,并包含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度量。例如,销售事实表可以包含销售额、销售数量等度量。

2.维度表的设计:维度表应包含与业务流程相关的描述性属性,例如时间、产品、地理位置等。维度应具有层次结构,以便支持多维分析。

3.关系型数据库实现:维度建模通常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实现,它通过表和关联键来表示维度和事实之间的关系。

实体关系模型

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基于关系代数和数据库范式的建模方法。它通过实体、属性和关系来描述数据的结构。实体关系模型适用于较复杂的数据仓库场景,其中数据具有多层级和复杂的关系。小点详细阐述:

1.实体的建模:实体是数据仓库中的核心对象,它代表了业务流程中的实际对象。实体的属性描述了实体的特征。

2.关系的建模:关系描述了实体间的关联和依赖关系。在实体关系模型中,关系通过外键建立。

3.数据库范式:实体关系模型追求高度的数据规范化,以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

标准化模型

标准化模型是一种以消除冗余数据为核心的建模方法。在标准化模型中,数据被拆分为多个表,并通过关系建立关联。小点详细阐述: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总结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总结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总结

数据仓库建模是数据仓库构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数据仓库的

数据结构和查询性能。本文将总结几种常见的数据仓库建模方法,包括维度

建模、事实建模和标准化建模,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1. 维度建模

维度建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仓库建模方法,它基于维度表和事实表的概念。维度表包含描述业务过程的属性,如时间、地点、产品等,而事实表包

含与业务过程相关的度量。维度表和事实表通过共同的键连接起来,形成星

型或雪花型的模型。

优点:

1) 简单直观:维度建模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以快速设计和构建数据仓库。

2) 查询性能高:维度建模的星型结构简化了查询的关联操作,提高了查

询性能。

缺点:

1) 一对一关系:维度表和事实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无法处理多对多

的关系。

2) 数据冗余:维度表中的属性可能存在冗余,造成数据冗余和一致性问题。

2. 事实建模

事实建模是基于主题的数据仓库建模方法,它以业务过程为核心构建事实表,包括维度键和度量。事实表记录了业务过程发生的事实信息,维度键用于连接事实表和维度表,度量用于度量业务过程的指标。

优点:

1) 灵活性高:事实建模能够适应复杂的业务逻辑和多对多的关系。

2) 数据粒度控制:事实表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数据的粒度,提供灵活的查询和分析能力。

缺点:

1) 设计复杂:事实建模的设计复杂度较高,需要考虑多对多的关系和度量的粒度控制。

2) 查询性能相对低:事实建模需要进行多表关联操作,查询性能相对较低。

3. 标准化建模

标准化建模是一种将数据仓库模型与关系数据库模型类似的建模方法。它将数据存储在标准化的表中,通过复杂的关联操作来查询和分析数据。标准化建模与维度建模和事实建模相比,更适用于小型数据仓库和查询较少的情况。

数据仓库常见建模方法与建模实例演示

数据仓库常见建模方法与建模实例演示

引言:

数据仓库是一个用来存储、整合和管理组织中各种类型数据的集中库,为决策支持和业务分析提供数据基础。在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数据建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决定了数据仓库的架构、数据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的查询效率。

本文将介绍数据仓库的常见建模方法,并通过实例演示来加深理解。

概述:

数据仓库建模主要包括维度建模和标准化建模两种方法。维度建模侧重数据的分析和查询,采用星型或雪花型模型,标准化建模侧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采用三范式模型。下面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

一、维度建模

1. 星型模型

- 星型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维度建模方法,它以一个中心事实表为核心,围绕着多个维度表构建关系。这种模型简单直观,适用于多维分析和查询操作。

- 实例演示:

我们以零售业为例,事实表为销售订单表,维度表包括产品维度、时间维度和地区维度。通过星型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销售额、销售量等指标的分析和查询。

2. 雪花型模型

- 雪花型模型是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维度表的归一化,并使用多层级的维度表来表示更复杂的关系。这种模型适用于维度之间有多级关系的情况。

- 实例演示:

在健康保险领域,事实表为理赔表,维度表包括疾病分类维度、医院维度和地区维度。通过雪花型模型,可以灵活地进行疾病的统计分析,如特定疾病在特定地区的就医情况。

3. 硬度建模

- 硬度建模是一种将维度直接存储在事实表中的建模方法,它减少了维度表和事实表之间的连接,提高了查询效率。这种模型适用于维度表较小且不经常发生变化的情况。

- 实例演示: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实表为员工绩效表,维度信息包括员工姓名、所属部门、入职日期等。通过硬度建模,可以快速地查询某个员工的绩效数据和所属部门的平均绩效数据。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是指将原始数据整理和组织,以便于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过程。它是数据仓库项目中的重要环节,决定了数据仓库的结构和性能。本文将介绍数据仓库建模的概念、常用方法和最佳实践。

一、概述

数据仓库建模是将各种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最终形成适用于商业智能分析的结构化模型。它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商业价值,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仓库建模方法

1. 维度建模

维度建模是数据仓库建模的一种常见方法。它以事实表为中心,围绕着维度表来组织数据。事实表是包含了业务度量(如销售额、利润等)的表,而维度表则包含了事实表所描述的业务维度(如时间、地点、产品等)的具体信息。维度建模具有简单、易于理解和维护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数据仓库项目中。

2. 规范化建模

规范化建模是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规范化的数据库设计原则进行建模。它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表中,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规范化建模适用于对数据一致性要求较高,但性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场景。

3. 星型模型和雪花模型

星型模型是维度建模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它以一个事实表和多个维度表组成星型结构。星型模型简单、易于理解和查询,适合于业务分析和报表查询。而雪花模型是在星型模型基础上,将维度表进一步规范化,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灵活性和数据一致性。

4. 声明式建模

声明式建模是一种使用元数据描述数据仓库模型的方法。它通过定义元数据中的核心概念和规则,自动生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模型和代码。声明式建模提高了开发效率和模型的一致性,但对于复杂的业务场景需要谨慎使用。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一、概述

数据仓库建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转换和存储,以便于

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仓库建模的标准格式,包括数据仓库架构、维度建模和事实表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二、数据仓库架构

1. 数据仓库层次结构

数据仓库通常由三层构成:操作型数据层、数据仓库层和数据展示层。操作型

数据层用于存储原始数据,数据仓库层用于存储经过整理和转换的数据,数据展示层用于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2. 数据仓库模型

数据仓库模型采用星型模型或者雪花模型。星型模型由一个中心的事实表和多

个维度表组成,每一个维度表与事实表通过外键关联。雪花模型在星型模型的基础上,将维度表进一步规范化,形成多个层次的维度表。

三、维度建模

1. 维度表设计

维度表包含业务过程中的维度属性,如时间、地点、产品等。每一个维度表应

包含一个主键和多个属性列,属性列用于描述维度的特征。主键与事实表进行关联。

2. 事实表设计

事实表包含业务过程中的度量指标,如销售额、订购数量等。每一个事实表应包含一个主键和多个度量列,度量列用于存储度量指标的数值。主键与维度表进行关联。

3. 维度建模技巧

维度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维度表应具备高度可重用性,便于在不同的事实表中使用。

- 维度表的属性列应具备高度一致性和完整性,便于数据分析和查询。

- 维度表的属性列应具备高度可扩展性,便于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扩展。

四、事实表设计

1. 事实表类型

事实表分为事务型事实表和积累型事实表。事务型事实表记录每一个业务事件的详细信息,积累型事实表记录业务事件的累计值。

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

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

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

数据仓库的建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维度建模:维度建模是一种基于维度模型的建模方法。它以事实表和维度表为核心,通过定义维度和事实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维度建模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理解和使用,适合一些小到中等规模的数据仓库。

2. 基于实体关系模型的建模方法:这种建模方法将数据仓库建模看作是一个基于实体关系模型的数据库设计问题。它使用实体、关系和属性等概念来描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过规范化、反规范化等技术来优化数据模型。这种建模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数据仓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3. 模式化设计方法:模式化设计是一种基于模式的建模方法,它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分为不同的模式或层次,每个模式或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目的。模式化设计方法可以使数据仓库更加灵活和可扩展,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4. 主题建模:主题建模是将数据仓库建模看作是一种主题导向的建模方法。它以业务主题为核心,将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组织成一系列的主题模型,每个主题模型都包含与该主题相关的事实和维度。主题建模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查询需求,提供更准确、可理解和可用的数据。

不同的建模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对于数据仓库的

成功实施和运营非常重要。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

数据仓库建模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分析目标,对数据仓库进行设计和组织,以便提供高效、可靠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功能。数据仓库建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合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数据结构,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复杂的查询和分析操作。

在进行数据仓库建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源分析:首先需要对数据源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来源、格式和质量。

根据数据源的特点,确定数据抽取和清洗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模型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数据模型,包括维度表和事实表。维度

表用于描述业务的各个维度,如时间、地点、产品等,而事实表则包含了与业务相关的度量指标,如销售额、利润等。通过维度表和事实表的关联关系,可以构建出多维数据模型,提供更加灵活的数据分析能力。

3. 数据粒度确定:在数据仓库建模过程中,需要确定数据的粒度。粒度是指数

据的详细程度,可以是天、周、月等不同的时间粒度,也可以是不同的产品细分粒度。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分析目标,确定合适的数据粒度,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操作。

4. 数据聚合策略:在数据仓库中,为了提高查询性能,通常会采用数据聚合的

方式,将数据进行预计算和汇总。根据业务需求和查询频率,确定合适的数据聚合策略,以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

5. 数据质量管理:数据仓库建模过程中,需要关注数据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

数据清洗和数据验证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同时,也需要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质量问题。

6. 数据安全性考虑:在数据仓库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以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构建企业级数据仓库五步法

(一)、确定主题

即确定数据分析或前端展现的主题。例如:我们希望分析某年某月某一地区的啤酒销售情况,这就是一个主题。主题要体现出某一方面的各分析角度(维度)和统计数值型数据(量度)之间的关系,确定主题时要综合考虑。

我们可以形象的将一个主题想象为一颗星星:统计数值型数据(量度)存在于星星中间的事实表;分析角度(维度)是星星的各个角;我们将通过维度的组合,来考察量度。那么,“某年某月某一地区的啤酒销售情况”这样一个主题,就要求我们通过时间和地区两个维度的组合,来考察销售情况这个量度。从而,不同的主题来源于数据仓库中的不同子集,我们可以称之为数据集市。数据集市体现了数据仓库某一方面的信息,多个数据集市构成了数据仓库。

(二)、确定量度

在确定了主题以后,我们将考虑要分析的技术指标,诸如年销售额之类。它们一般为数值型数据。我们或者将该数据汇总,或者将该数据取次数、独立次数或取最大最小值等,这样的数据称为量度。

量度是要统计的指标,必须事先选择恰当,基于不同的量度可以进行复杂关键性能指标(KPI)等的设计和计算。

(三)、确定事实数据粒度

在确定了量度之后,我们要考虑到该量度的汇总情况和不同维度下量度的聚合情况。考虑到量度的聚合程度不同,我们将采用“最小粒度原则”,即将量度的粒度设置到最小。

例如:假设目前的数据最小记录到秒,即数据库中记录了每一秒的交易额。那么,如果我们可以确认,在将来的分析需求中,时间只需要精确到天就可以的话,我们就可以在ETL处理过程中,按天来汇总数据,此时,数据仓库中量度的粒度就是“天”;反过来,如果我们不能确认将来的分析需求在时间上是否需要精确到秒,那么,我们就需要遵循“最小粒度原则”,在数据仓库的事实表中保留每一秒的数据,以便日后对“秒”进行分析。

在采用“最小粒度原则”的同时,我们不必担心海量数据所带来的汇总分析效率问题,因为在后续建立多维分析模型(CUBE)的时候,我们会对数据提前进行汇总,从而保障产生分析结果的效率。关于建立多维分析模型(CUBE)的相关问题,我们将在下期栏目中予以阐述。

(四)、确定维度

维度是指分析的各个角度。例如我们希望按照时间,或者按照地区,或者按照产品进行分析,那么这里的时间、地区、产品就是相应的维度。基于不同的维度,我们可以看到各量度的汇总情况,也可以基于所有的维度进行交叉分析。

这里我们首先要确定维度的层次(Hierarchy)和级别(Level)(图四:pic4.bmp)。如图所示,我们在时间维度上,按照“年 -季度-月”形成了一个层次,其中“年”、“季度”、“月”成为了这个层次的3个级别;同理,当我们建立产品维度时,我们可以将“产品大类-产品子类-产品”划为一个层次,其中包含“产品大类”、“产品子类”、“产品”三个级别。

那么,我们分析中所用到的这些维度,在数据仓库中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将3个级别设置成一张数据表中的3个字段,比如时间维度;我们也可以使用三张表,分别保存产品大类、产品子类、产品三部分数据,比如产品维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建立维度表时要充分使用代理键。代理键是数值型的ID号码(例如图六中每张表的第一个字段),它唯一标识了每一维度成员。更重要的是,在聚合时,数值型字段的匹配和比较,JOIN效率高,便于聚合。同时,代理键对缓慢变化维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原数据主键相同的情况下,它起到了对新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标识作用。

在此,我们不妨谈一谈维度表随时间变化的问题,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我们称其为缓慢变化维度。

比如我们增加了新的产品,或者产品的ID号码修改了,或者产品增加了一个新的属性,此时,维度表就会被修改或者增加新的记录行。这样,我们在ETL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缓慢变化维度的处理。对于缓慢变化维度,有三种情况:

1、缓慢变化维度第一种类型:

历史数据需要修改。这种情况下,我们使用UPDATE方法来修改维度表中的数据。例如:产品的ID号码为123,后来发现ID号码错了,需要改写成456,那么,我们就在ETL处理时,直接修改维度表中原来的ID号码为456。

2、缓慢变化维度第二种类型:

历史数据保留,新增数据也要保留。这时,要将原数据更新,将新数据插入,我们使用UPDATE / INSERT。比如:某一员工2005年在A

部门,2006年时他调到了B部门。那么在统计2005年的数据时就应该将该员工定位到A部门;而在统计 2006年数据时就应该定位到B部门,然后再有新的数据插入时,将按照新部门(B部门)进行处理,这样我们的做法是将该维度成员列表加入标识列,将历史的数据标识为“过期”,将目前的数据标识为“当前的”。另一种方法是将该维度打上时间戳,即将历史数据生效的时间段作为它的一个属性,在与原始表匹配生成事实表时将按照时间段进行关联,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该维度成员生效时间明确。

3、缓慢变化维度第三种类型:

新增数据维度成员改变了属性。例如:某一维度成员新加入了一列,该列在历史数据中不能基于它浏览,而在目前数据和将来数据中可以按照它浏览,那么此时我们需要改变维度表属性,即加入新的字段列。那么,我们将使用存储过程或程序生成新的维度属性,在后续的数据中将基于新的属性进行查看。

(五)、创建事实表

在确定好事实数据和维度后,我们将考虑加载事实表。

在公司的大量数据堆积如山时,我们想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结果发现里面是一笔笔生产记录,一笔笔交易记录… 那么这些记录是我们将要建立的事实表的原始数据,即关于某一主题的事实记录表。

我们的做法是将原始表与维度表进行关联,生成事实表(图六:

pic6.bmp)。注意在关联时有为空的数据时(数据源脏),需要使用外连接,连接后我们将各维度的代理键取出放于事实表中,事实表除了各维度代理键外,还有各量度数据,这将来自原始表,事实表中将存在维度代理键和各量度,而不应该存在描述性信息,即符合“瘦高原则”,即要求事实表数据条数尽量多(粒度最小),而描述性信息尽量少。

如果考虑到扩展,可以将事实表加一唯一标识列,以为了以后扩展将该事实作为雪花型维度,不过不需要时一般建议不用这样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