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

合集下载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学平衡方程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学平衡方程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因此也是按 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进行的,但为不定解。在 工程实际中,通常是分解为方向互相垂直的 两个分力 运用力系加减原理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 以得到下面的推论: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个力的作 用线必汇交于一点。此推论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请自行证明。
6、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同,并分别 作用于这两个物体。这个公理概括了自然界 的物体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 了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必须强调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 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的,因此,决不能认 为这两个力相互平衡,这与两力平衡公理中 的两个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柔索约束 由绳索、胶带、链条等形成的约束称为柔索 约束。这类约束只能限制物体沿柔索伸长方 向的运动,因此它对物体只有沿柔索方向的 拉力。
2、光滑面约束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并可忽略接触处的摩擦 时,约束只能限制物体在接触点沿接触面的 公法线方向约束物体的运动,不能限制物体 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运动,故约束反力必过 接触点沿接触面法向并指向被约束体,简称 法向压力。
2力的三要素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用点的位置这三个因素就称为力的三要素1力是矢量力是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而且又满足矢量的运算法则因此力是矢量或称向量2力的单位力的国际制单位是牛顿或千牛顿其符号为n或kn3集中力均布力均布载荷集中力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概 述
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 力的概念及作用形式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 用将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者 使物体产生变形。前者称为力的外效应;后 者称为力的内效应。 2、力的三要素 实践证明,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决定 于力的大小、方向(包括方位和指向)和作 用点的位置,这三个因素就称为力的三要素

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静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性质和行为。

在静力学中,受力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如何保持平衡。

本文将探讨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静力学问题。

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静力学的基础,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力可以确定物体的平衡状态。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力,即作用力、反作用力和重力。

1. 作用力:作用力是指物体所受到的外力,比如我们用手推动一辆自行车,手的作用力对应着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

2. 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反作用力。

以刚才的例子,手对自行车施加的作用力正好等于自行车对手施加的反作用力。

3.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的重量。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地球的引力常数。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用地球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9.8m/s²来计算重力的大小。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这就引入了平衡条件的概念。

二、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静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关系。

平衡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即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1. 力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即ΣF=0,其中ΣF表示作用力的合力。

例如,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扇,由于重力和引擎产生的力相互平衡,所以整个吊扇保持静止。

2. 力矩的平衡: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力矩的合力为零。

力矩是指作用力在垂直于力臂方向上的分量与力臂的乘积,其中力臂是指从旋转轴到作用力的垂直距离。

即Στ=0,其中Στ表示力矩的合力。

例如,一个平衡在桌子边缘的放大镜,由于重力产生的力矩和支撑力产生的力矩相互平衡,所以放大镜保持稳定。

通过对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物体平衡有关的问题。

三、常见静力学问题静力学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例子:1. 斜面问题:考虑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下滑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重力和斜面的倾角来计算摩擦力是否足够使物体停止滑动。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物理学的研究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在工程设计、建筑结构、机械制造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我们先从最基本的概念说起。

什么是力?力是一个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当我们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就是要找出所有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并明确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比如说,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桌面对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书就处于平衡状态,也就是静止不动。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点的例子,一个被绳子吊着的物体。

除了重力,它还受到绳子的拉力。

如果物体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拉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那如何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呢?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对象。

是单个物体,还是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确定好研究对象后,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分析力。

通常,我们先分析重力,因为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且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

然后再分析接触力,比如弹力、摩擦力等。

如果物体与其他物体有接触,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支持力、压力、拉力等弹力;如果接触面不光滑,且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那就可能存在摩擦力。

在分析力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漏力或添力。

比如,一个物体在粗糙斜面上静止,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它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力,而实际上,如果没有其他外力作用,只有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物体的平衡状态又分为两种: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就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而动态平衡则是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它们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如果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那么水平方向上各个力的合力为零;如果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那么竖直方向上各个力的合力也为零。

我们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加深理解。

比如,一个人用绳子水平拉着一个箱子在粗糙地面上匀速前进。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力学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需满足的条件。

力学平衡涉及到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的平衡关系以及受力分析,是理解物体力学性质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体力学平衡的原理以及受力分析的相关概念。

为了让物体保持力学平衡,有三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满足。

首先,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保持力的合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即ΣF=0。

其次,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保持力的合力矩为零。

力的合力矩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即Στ=0。

最后,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要保持力的合力矩绕任意一点的转动中心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力矩相对于该点的代数和为零,即Στ=0。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我们可以进行受力分析,以确定物体的力学平衡条件。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

外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而内力则是一些力的相互作用,如弹性力、拉力等。

重力是最常见的外力之一,它是由于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通常用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来表示重力的大小,即F=mg,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方向往往指向地球的中心。

支持力是一种常见的垂直于支持面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相等,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

支持力的作用是抵消物体的重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于支持面的运动或趋于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

它可以是静摩擦力或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外力相等,方向与物体趋向运动的方向相反。

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外力相等,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其他外力和内力。

例如,如果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我们需要考虑物体内部的弹性力。

如果物体被绳子或链条等连接,我们需要考虑拉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

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引言:物体的力学平衡与受力分析是力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不仅适用于物理学领域,也广泛应用于工程学和其他自然科学领域。

本教案旨在通过解析物体的力学平衡和受力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平衡的条件和受力的性质,进而解决与实际生活和工程应用相关的问题。

一、力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什么是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物体上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类按照力的性质和来源,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等。

不同的力对物体产生不同的作用。

二、物体力学平衡的条件1. 平衡的定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物体平衡的条件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力的分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互相抵消。

3. 平衡的类型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力的叠加原理1. 引力叠加原理多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将它们视为单个力的和,这个力被称为合力或合成力。

引力叠加原理用于求解物体受到多个重力作用时的结果。

2. 分解力原理分解力原理是叠加原理的逆过程,根据平衡条件和几何关系,将合力分解为若干个分力,以便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受力分析与示意图1. 受力分析的步骤受力分析包括画图、列出已知和未知量、设立坐标系、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求解未知量的过程。

2. 受力示意图的作用受力示意图是通过图形方式表示物体受力情况的工具,能够直观地展示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及其相对方向。

五、力矩与力偶1. 力矩的定义力的作用点离物体某个参考点的距离与力的大小的乘积被称为力矩,力矩用于描述力对物体转动的影响。

2. 力偶的概念当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物体上时,它们构成一个力偶,力偶的作用点并不影响物体的转动效果。

六、均衡杆的分析1. 静力学均衡杆是一个经典的物理力学问题,通过对均衡杆的受力分析,可以推导出均衡杆平衡的条件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对理解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物体的平衡与受力分析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平衡的条件、静力学平衡和受力分析等内容。

二、平衡的条件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不受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要使物体达到平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力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为零。

即∑F = 0,其中∑F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

2. 力矩的平衡: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即∑M = 0,其中∑M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的矢量和。

三、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的平衡。

在静力学平衡中,物体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1.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a. 重力平衡: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相等,即mg = N,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N为支持力。

b. 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是物体与支撑面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当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相等时,物体达到平衡。

2. 物体受力矩平衡的条件:a. 力矩平衡定律:在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下,物体所受合力矩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上作用的力矩和逆时针方向的力矩相等。

b. 杠杆原理:根据杠杆原理,当物体在杠杆上达到平衡时,物体所受的力矩为零。

杠杆原理可以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力矩平衡问题。

四、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解决与物体平衡和运动相关的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外力及其作用方向和大小,可以确定物体所处的状态和运动情况。

1.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作用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2. 弹力:当物体受到弹性物体的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作用方向与物体的接触面垂直,指向物体表面。

3. 支持力:支持物体的力,作用方向与物体接触面垂直,指向物体表面。

4. 摩擦力:物体相对于支撑面的运动方向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5. 合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矢量和,用于判断物体的受力平衡情况。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是研究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基本原理。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与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揭示物体所处的力学状态,并进一步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以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为主题,探讨其原理和应用。

1. 受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受力分析是对物体所受力进行分析和求解的过程。

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将产生相应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因此,当我们研究一个物体所受的力时,需要同时考虑物体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以及其他物体对该物体的作用力。

2. 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平衡条件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基本原理。

在平衡条件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同时力矩的合为零。

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平衡,力矩的合为零意味着物体不受任何转动力矩的作用,保持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静力学中,通过平衡条件可以分析物体所处的平衡位置。

在工程学中,也需要考虑物体的平衡条件,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桥梁、建筑物等工程中,平衡条件的应用极为重要。

3. 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外力和内力。

外力是指其他物体对该物体施加的作用力,例如拉力、推力、重力等。

内力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例如弹力、摩擦力等。

受力分析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物体所受的外力和内力,并根据受力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需要考虑多个力的叠加和分解,以得到物体的合力和合力矩。

4. 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受力情况下可能存在三种平衡状态:稳定平衡、不稳定平衡和中立平衡。

稳定平衡指的是物体在被扰动后能够自动回复到平衡位置的状态;不稳定平衡指的是物体在被扰动后无法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容易发生滑动、倾倒等运动;中立平衡指的是物体在被扰动后可以保持新的平衡位置。

理解不同平衡状态对于设计和分析物体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物体的受力和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物体在不同受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

深入理解物体的受力和平衡对于解决物理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一、物体的受力物体受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集合,根据力的来源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外力是物体与外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内力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如分子间的库仑力、弹簧的弹力等。

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符号为Fg,单位为牛顿(N)。

2. 弹力:是物体与弹性体接触时产生的力,具有弹性特性,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符号为Fe,单位为牛顿(N)。

3.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接触时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符号分别为Fs和Fd,单位为牛顿(N)。

二、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平衡条件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

1. 静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的合力和力的合力矩均为零。

2. 动平衡:物体处于匀速曲线运动状态,力的合力为零,而力的合力矩不为零。

三、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绘制受力图:根据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画出力的示意图,方便分析受力情况。

2. 列示力的平衡方程: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导出力的平衡方程,利用数学方法解方程,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利用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所受合力,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实际应用示例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示例:1. 建筑工程中,通过受力分析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倒塌事故。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基础课程,其中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力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物体平衡的条件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力学中的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引起物体的位移或变形。

根据力的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物体的支持力、摩擦力等;非接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物体平衡的条件在工程力学中,物体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条件。

为了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合力为零: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应等于零。

即∑F=0,其中∑F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矢量和。

2. 扭矩为零:除了合力为零外,物体在平衡状态下还需要满足扭矩为零的条件。

扭矩是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果的量度,可以通过力的矩来计算。

对于物体的平衡,∑M=0,其中∑M表示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扭矩之和。

三、受力分析的方法在进行物体受力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画出受力图:根据问题描述,画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的作用线,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并标明力的方向。

2. 选取合适的参考系:为了方便计算,选择一个合适的参考系,确定坐标轴的正方向。

3. 分解力:将所有外力按照坐标轴的方向进行分解,分解为平行于坐标轴的分力。

4. 受力平衡方程:根据物体平衡的条件,编写受力平衡方程,将所有分力的代数和等于零。

5. 解方程求解:根据受力平衡方程,解方程组,计算未知力的大小或其他需要的力学量。

四、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物体平衡与受力分析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假设有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扇,如图所示。

假设吊扇的质量为m,重力为G,绳子的张力为T,风对吊扇叶片的阻力为F。

(插入图片:吊扇示意图)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计算吊扇所受到的张力T和风的阻力F。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推导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推导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推导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它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通过对物体受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衡条件,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和稳定性。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是指对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在物体的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力:1. 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表示为Fg = 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2.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的弹性体的反作用力。

当物体与弹性体接触时,弹性体会产生一个与物体作用方向相反的力,这就是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与弹性体接触的面积、物体与弹性体的弹性系数有关。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与其他物体接触时受到的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4. 引力:引力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F = G * (m1 * m2) / 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1、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二、平衡条件的推导在物体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有两个方面:平衡力和平衡力矩。

1. 平衡力: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为零。

即ΣF = 0。

这意味着物体所受的各个力之间要么相互抵消,要么相互平衡,使得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平衡力矩:在物体的平衡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矩的合为零。

即Στ = 0。

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它与力的大小、作用点和力臂的长度有关。

平衡力矩的条件可以表示为:Στ = ΣF * d = 0,其中ΣF为物体所受的所有力的合力,d 为力臂的长度。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机械设计基础课件 第1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
21
1.1.3 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3)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由于铰链C处所受的力FC、 FC 为作用与反作用关系,这些力成对地出 现在整个系统内,称为系统内力。内力 对系统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可以除去 ,并不影响整个系统平衡,故内力在整 个系统的受力图上不必画出,也不能画 出。在受力图上只需画出系统以外的物 体对系统的作用力,这种力称为外力。
作用于圆柱销上有重力G,杆AB和AC的反力FAB和FAB; 因杆AB和AC均为二力杆,指向 暂假设如图示。圆柱销受力如图所示,显然这是一个平面汇交的平衡力系。
(2)列平衡方程
Fx 0 : FAB FAC cos60 0 F 0 : F sin 60 G 0 y AC
y
G E
FRx Fx1 Fx 2 Fx 3 Fx
FRy Fy1 Fy 2 Fy 3 Fy
Fry
Fy2 D Fy3 Fy1 F3 A F2
C
FR
α FR1
F1 B
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某轴上的投影,等于各 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FR = F + F = tan Fy Fx
1.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2.力的合成、合力投影定理
FR1 F1 F2 FR FR1 F3 F1 F2 F3 FRx ab gb ab ( ge be )
ab be ge
ab ac ad
o x
d Fx3 a c Fx2 Fx1 g b e
2.力系 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的集合
5
1.1 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3.静力学公理
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由这两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一.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视为共点力。

二、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匀速转动).....或匀速运动注意: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共点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为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两种平衡状态:静态平衡v=0;a=0 动态平衡v≠0;a=0①瞬时速度为0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如:竖直上抛最高点.只有能保持静止状态而加速度也为零才能认为平衡状态.②.物理学中的“缓慢移动”一般可理解为动态平衡。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其正交分解式为F合x=0 ;F合y=0(2)某力与余下其它力的合力平衡(即等值、反向)。

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作用于同一物体(要注意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三力平衡:三个力的作用线(或者反向延长线)必交于一个点,且三个力共面.称为汇交共面性。

其力大小符合组成三解形规律。

三个力平移后构成一个首尾相接、封闭的矢量 形;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是相互平衡)推论:①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②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说明: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受力的基本概念。

力是一种物理量,它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力的大小通常用牛顿(N)来表示,方向用矢量表示。

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产生合力,合力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受力分析是将力学问题分解为各个力的分析,进而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产生的影响。

受力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它们相对物体的作用点。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有几个基本的原理需要了解: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或者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恒定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时,它的加速度与该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关系可以用公式 F=ma 来表示,其中 F 代表合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力,如果物体A对物体B 施加力F1,那么物体B对物体A施加的反力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有了这几个原理作为基础,我们可以用受力分析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

物体平衡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位置的变化。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合力为零,合力的方向和大小都是重要的。

如果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发生加速度,从而改变位置。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物体合力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恒定速度的匀速直线运动。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平衡,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步骤:1.绘制物体受力示意图:将物体绘制为一个简化的图形,标明所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力的方向和大小。

力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方向,箭头长度标明力的大小。

2.分析力的平衡条件:在受力示意图中,力沿物体的方向分为x轴和y轴的分量。

将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分解为x轴和y轴的分量,然后根据受力平衡条件,计算x轴和y轴方向上的合力。

3.判断合力是否为零:根据受力平衡条件,判断x轴和y轴方向上的合力是否为零。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

物体受力分析及平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物理学的研究中,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无论是简单的物体静止在桌面上,还是复杂的机械系统的运作,都离不开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准确分析和理解其平衡状态。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什么是物体的受力。

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者使其发生形变的一种作用。

当我们谈论物体的受力时,通常考虑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拉力、推力等等。

这些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对物体的状态产生影响。

重力,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力。

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无论物体在何处,只要存在质量,就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比如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就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牵引。

弹力则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像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例如,当我们压缩一个弹簧时,弹簧会产生一个向外的弹力试图恢复原状。

摩擦力在很多情况下也起着关键作用。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存在于物体相对静止但有运动趋势的时候,其大小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直到达到最大值。

而动摩擦力则是在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大小通常较为固定,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关。

比如我们推动一个重物,在开始推动之前,需要克服的是静摩擦力,一旦物体开始运动,就受到动摩擦力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

这是一个需要细致和耐心的过程。

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我们关注的是哪个物体,将其从周围的环境中“分离”出来。

第二步,画出受力示意图。

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顺序,逐一画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力的方向要准确,长度可以大致反映力的大小。

第三步,检查是否遗漏了力或者多画了力。

这需要我们对物体所处的环境和可能受到的力有清晰的认识。

以一个放在斜面上静止的物体为例。

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以及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通过这三个力的共同作用,物体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3 分离体和受力图
P FC’
A
FA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刚体受三力作用而平衡,若其中的两 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三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且 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约束反力方向不定
FN
1、销钉
2、构件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局部放大图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方向不确定的约束反力通常用两个未知的正交分力Fx和 Fy’ Fy表示。 Fx Fx’ Fy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② 可动铰支座 底座下面安放辊轴的铰支座称为可动铰支座,基特点是只 能限制物体沿支承面法线方向的运动而不限制沿支承面的 运动。所以约束反力的方向垂直支承面。
FR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3 分离体和受力图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静力学: 研究力的外效应中的平衡规律; 材料力学: 研究杆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
相关概念——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强度: 指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构件在外力的作用下 发生断裂或显著不可恢复的变形属于强度失效。 刚度: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构件上存在较大变形就 会造成刚度失效。 稳定性:指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在物理学中,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是研究物体受力情况和保持平衡状态的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以及力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力的特征。

本文将对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相关实例加以说明。

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及其性质来研究力的作用和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1. 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重力是指物体在重力场中由于地球或其他物体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弹力是指弹性物体伸长或压缩后所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摩擦而产生的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有效地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及其作用方式。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在受力分析中,牛顿第三定律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我们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及其性质。

二、平衡条件在力学中,平衡条件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平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平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是指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确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合力为零。

具体步骤如下:(1)将力按照大小和方向用箭头表示;(2)将力的起点放在一条直线上;(3)按照力的方向用箭头连续地排列在一起;(4)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将首尾相接的两个力的箭头连成一条直线,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平衡条件的确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成多个力为一个力或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受的力及其性质。

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平衡

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平衡

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平衡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及其力学效应的学科。

在工程力学中,受力分析和受力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受力分析是指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以及其他相关力学参数。

而受力平衡则是指通过受力分析,判断物体在静力学条件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进一步分析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本文将介绍工程力学中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平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受力分析的原理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中研究物体所受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在受力分析中,我们需要确定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的性质、大小和方向。

具体来说,受力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为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1.2 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共点力,其合力可以用它们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

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用来求解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1.3 单位向量法:单位向量法是一种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

通过单位向量法,我们可以将力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向量的代数运算问题,简化了计算过程。

二、受力分析的方法受力分析方法包括力的分解、合力的求解和力的夹角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受力分析方法:2.1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复杂的力系统,简化力的计算问题。

2.2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以用来求解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3 力的夹角:力的夹角是指两个力之间的夹角。

力的夹角可以影响力的合力和分解的结果,需要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三、受力平衡的原理受力平衡是指物体在静力学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

在受力平衡的分析中,我们需要满足物体受力合力为零,以及满足力矩平衡条件。

具体来说,受力平衡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力的合力为零:在受力平衡的条件下,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

机械设计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1)

机械设计基础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1)
取分离体:将所研究物体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
明确施力体,找出所有外力的作用点
2 受力分析
选择研究对象→取分离体→画受力图(分析受力)
F23
F13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根据约束性质
3 判别约束力 根据平衡条件 确定某些力的作用线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F23
2
3
受力体:构件3
只受两个力的物体
课程组成 第一篇力学部分—工程力学
1-4章 第二篇机构部分—机械原理
5-10章 第三篇传动及零件部分—机械零件
11-19章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课程组成
第一篇力学部分—工程力学 1-4章
第二篇机构部分—机械原理 5-10章
第三篇传动及零件部分—机械零件 11-19章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平面力系向一点简化
y F1
F4
o
F2 F3
A
x
F5
汇交力系(合力)
平面力系
力偶系(合力偶)
平面任 (合力) 意力系 (合力偶)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简化
1.4 .1、力的平移定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向刚体上任一点平移后需附加一力偶, 此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该点的矩
等效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利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来求解支反力
k jR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一点 三十五分。
斜齿轮的受力(三个分力)为空间力
R
合成 1 几何法——力多边形法 方法 2 解析法——坐标投影法
R=∑F
Rx= ∑F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物体受力分析与平衡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力的定义,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应,力的表示方法,掌握静力学公理和力的投影的计算。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应,力的表示方法二力平衡公理和力在座标轴上的投影。

教学难点:三力汇交定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1-1 力的概念一、力的定义:1、力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

这个定义表明: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同时力是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受力物体必然有施力物体,当然,有施力物体也必然有受力物体。

2、力的两种作用效应:外效应——运动效应;内效应——变形效应。

(1)力的外效应(运动效应):力使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2)力的内效应(变形效应):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和尺寸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因此,力的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改变,都会使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发生变化。

因此,在实际工程和生活中,我们必须随时关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否发生变化。

三、力的单位:在国际计量单位中,力的单位用牛顿(N)和千牛顿(kN)。

我国也使用的这个单位制。

1kN=1000N。

四、力的表示方法:1、力是矢量:力是矢量,在图示力时,常用一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参看下图)在书写力时,力矢量用加黑的大写字母表示,如F、P、G、F1等等。

但为了书写方便,通常用大写字母上打一“-”来表示。

2、力在座标轴上的投影: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通过力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作坐标轴的垂线,两垂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投影的绝对值(投影的数值)。

力的投影有正负,力的箭头在轴上的投影的方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若力与正向夹角为α,则:Fx=FcosαFy=-Fcosα五、力的性质(静力学公理):1、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公理):一个刚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力必须等值、反向、共线。

满足以上条件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若物体为杆件,则称为二力杆。

刚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变形的物体,称为刚体。

这种物体在实际工程和生活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是对实际物体的一种科学的抽象而得到的一种力学框模型。

2、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在一个刚体上增加或去掉一个平衡力系,不改变该刚体所处的状态。

推论:力的可传性原理:力可以沿其作用线滑移至同一个刚体上的任意点,不改变原力对该刚体的作用效应。

3、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定理):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的合力也作用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确定。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在任意一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座表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推论:三力汇交定理:刚体受同一平面不平行三力作用而使物体平衡时,三力必汇交于一点。

4、作用力反作用力定理:(牛顿第三定理)任何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同时存在,且两力等值、反向、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这两个力分别称为作用力反作用力。

注意这个定理与二力平衡公理的区别。

第三节力对点之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力矩的计算及正负规定;掌握力偶的概念、力偶矩的计算、正负规定及力偶的性质,理解力的平移定理。

教学重点: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和力偶矩的计算、力偶的性质和合力矩定理。

教学难点:合力矩定理的应用。

教学内容:§1-2 力对点之矩一、力矩的概念:1、力矩的定义:力矩是力对物体绕某一点转动其转动效果大小的度量。

它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该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并规定,力使物体绕该点顺转为负,逆转为正。

2、力矩的计算公式:式中:Mo(F):表示力F对力矩中心O点(矩心)的力矩;F:表示力的大下小;d:表示力臂,即为力矩中心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在平面问题中,规定逆时针转向的力矩取正号(+),顺时针转向的力矩取负号(-)。

4、力矩的单位为牛顿•米(N.m )或者千牛•米(kN.m1kN.M=1000 N.m二、力矩的性质1、力F对o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F的大小,同时还与力和矩心的相对位置(即力臂d)有关。

2、力F对于任意一点之矩,不会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3、力F的大小等于零或者力的作用线与矩心共线时,力矩等于零。

三、合力矩定理:合力对某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M o(F R)=M o(F1)+M o(F2)+...M o(F n)=∑M o(F)四、力矩的计算举例例1 如图所示,数值相同的三个力按照不同的方式施加在同一扳手的A端。

若F=200N,试求图示三种情况下力F 对o点的力矩。

解:图示三种情况下,虽然力的大小、作用点和矩心均相同,但是力的作用线各异,致使力臂均不相同,因而在三种情况下,力对o点之矩不同。

直接根据力矩的公式可求出力对点0之矩分别为:在图a中Mo(F)=-F×d=-200N×0.2m×cos30°=34.64 N .m在图b中Mo(F)=F×d=200N×0.2m×sin30°=20 N.m在图c中Mo(F)=-F×d=-200N×0.2m =40 N.m§1-3 力偶一、力偶的概念:1、力偶的实际例子如右图司机用双手转动方向盘的作用力F和F’2、力偶的定义力偶是等值、反向、相互平行的一对特殊的力。

力偶对物体只起转动效果。

3、力偶的表示方法图示方法:见下、上图4、力偶对刚体转动效应的度量-力偶矩M(F,F’)用力偶中的任意力的大小F与力偶中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的乘积在冠以相应的正负号,作为力偶在其作用面内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度量,称为力偶矩,记作M(F,F’)或M,即5、力偶矩的正负号规则在平面问题中,规定逆时针转向的力偶其力偶矩取正(+),顺时针转向的力偶其力偶矩取负号(-)。

6、力偶矩的单位力偶矩的单位同力矩的单位相同,用牛顿.米(N .m )或者千牛.米(kN .m)7、力偶的三要素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二、力偶的基本性质1、力偶无合力,力偶在任一座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一点之矩恒等于其本身的力偶矩。

与矩心位置无关。

M o(F)+M o(F’)=F(x+d)-F’x=Fd=M3、力偶的等效性:只要保证力偶的三要素相同,两力偶的作用效果相同。

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为一合力偶,合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M=M1+M2+M3+...+M n=∑M§1-4 力的平移定理力的平移定理力可以等效的平移到该刚体上的任一点,但必须附加一个力偶,其附加力偶的力偶矩等于原力对该点(平移点)之矩。

力的平移定理的运用:1、球拍击球参看下图2、转轴的齿轮上作用圆周力F参看下图三、力的平移定理的逆定理刚体的某平面上作用的一力F和一力偶M可以进一步合成得到一个合力。

如图所示第三讲约束与约束力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工程中常见约束的特别和约束反力的绘制。

教学重点:工程中常见约束力的方向,特别是柔性约束和光滑面约束的反力的方位和指向。

教学难点:光滑面约束反力的共法线、铰链约束力的理解。

教学内容:§1-5 约束与约束力一、自由体与非自由体1、自由体:能在空间任意运动不受任何限制的物体。

这类物体在实际多种和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2、非自由体:在空间的运动受到某些限制的物体。

实际工程和生活中的任何物体的运动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只不过有的物体的运动受到的限制多或强,而有的物体的运动受到的限制少或弱。

二、约束与约束反力1、约束的概念:一个物体的运动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限制,这种限制条件称为约束。

或:对物体的运动起限制作用的装置(或物体)2、约束力(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限制其运动的力,称为约束力。

简称反力。

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约束力的作用点,在约束与被约束物体的接触处。

3、主动力:作用于被约束物体上的除约束力以外的其它力。

它往往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力。

三、工程中常见的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的表示方法(一)、柔性约束(柔体约束)1、约束在工程应用的实例:如绳索、链条、胶带等。

如下图(a)、(b)2、约束的特点:只能限制物体原柔索伸长方向的运动。

3、约束反力的特点:约束反力沿柔索的中心线作用,离开被约束物体,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4、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画法实例参看下图(皮带、起吊用的钢丝绳等)(a)(b)柔性约束的实际运用十分广泛(二)光滑接触面约束(光滑面约束)1、约束在工程应用的实例:物体放置在光滑的地面或搁置在光滑的槽体内(实际上,非光滑的接触面之间也是有光滑面约束存在,如果两接触之间没有沿切线方向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即没有摩擦),也只有光滑面约束;如果有摩擦存在时,也把摩擦看成另一种约束而已)。

参看图2、约束的特点:两物体的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视为光滑接触面约束。

被约束的物体可以沿接触面滑动,但不能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压入接触面。

3、约束反力的特点:光滑接触面的约束反力沿接触面的公法线,通过接触点,指向被约束物体,是压力。

如果是点与平面接触,则约束反力垂直于平面。

如果是与圆弧接触则约束反力指向圆心。

约束反力用F N表示。

4、约束与约束反力的画法实例参看图(三)、圆柱型铰链约束1、铰链约束的构造特点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相连接。

如下图中间铰:1、把两个带有圆孔的物体,用光滑的圆柱型销钉穿入物体相连接而成。

连接构造情况(如上图a)、连接实物如上图b和图例(如下图a)2、约束反力的表示方法:中间铰的约束反力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一般用一对正交的力来表示(指向假设)。

见图(b)3、中间铰的工程实例1中间铰的工程实例2(厂房吊车梁上有这样“铰“的)固定铰支座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中间铰约束中的某一个构件换成支座,并与基础固定在一起,则构成了固定铰支座约束。

2、约束的实例如图3、约束的力学符号如图(b)固定铰支座的约束反力同中间铰的一样,也是方向未定的一个力,用一对正交的两个力来表示(指向假设)。

画法见上图(c)可动铰支座1、约束的构造特点把固定铰支座的底部安放若干滚子,并与支撑连接则构成活动铰链支座约束,又称锟轴支座。

2、约束的实例如下图(a)及(b)3、约束的力学符号如图(a)4、约束的约束特性限制了物体沿支承面法线方向上的移动,但不能限制物体绕支座的转动和沿支承面方向移动。

5、约束反力情况:反力1个,垂直于支承面,指向假设。

约束反力的画法上图(b)(四)、二力杆约束1、约束的构造特点杆件的自重不计,杆件上不受其它任何外力作用,杆件的两端均用铰链与周围的其它物体相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