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区域地理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一、自然地理区域1. 气候带区划:按照不同气候类型将地球划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

在这三大气候带之内,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极地气候、寒温带气候、暖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四种气候类型。

2. 植被区划: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类型,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亚北极带植被带、北针叶林带、草甸带、混交林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带、落叶阔叶林带、热带雨林带等多种植被区。

3. 地貌区划:根据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将地球划分为高山地区、高原地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盆地地区、台地地区等多种地貌类型。

4. 土壤带区划:根据不同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对土壤的形成和分布产生的影响,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如红壤区、黄壤区、黄土区、黑土区、盐渍土区等。

二、人文地理区域1. 人口区划:根据人口的分布密度和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人口稀少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两大人口区域,人口稠密地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城市聚集区和城市化带。

2. 文化区划: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文化区域,如东方文化区、西方文化区、东南亚文化区、非洲文化区等。

3. 经济区划: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等不同,将地球划分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工业化地区、农业区、矿区等多种经济区域。

4. 政治区划:根据国界、行政区划和政治体制的差异,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政治区域,如欧洲政治区、非洲政治区、亚洲政治区等。

地理区域的划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针对地球表面上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进行的系统整理和归纳。

不同的地理区域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联系和互动,这种联系和互动往往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且对地理区域的划分和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理区域的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问题,对于地球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地理重难点知识点梳理

区域地理重难点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重点)
1.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状况。

世界七大洲的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特点。

(各大洲大致经纬度范围)
2.世界主要岛屿、半岛名称和分布;世界主要海域、海峡名称和分布。

(几条主要洲际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4.重要纬线与大洲、大洋关系(北极圈、60度、40度、30度、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30度、60度、南极圈)
5.重要经线与大洲、大洋的关系(0度、东经20度、60度、90度、120度、160度、180度、西经120度、75度、20度)
第二节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重点、难点)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分布及形成原因。

(新加坡、孟买、巴马科、巴西利亚、比尔马、上海、悉尼、雅典、开普敦、伦敦、惠灵顿、北京、乌兰巴托、雅库茨克、东方站、拉萨等地区的气候)
第二章世界分区地理和主要国家
第一节东亚与日本(重点)
1.东亚地区东西部地理特征的差异。

2.日本领土组成,地形和气候的特点。

3.日本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4.日本城市群。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基础版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其直径约为12756.32公里。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处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固态岩石层,地核包括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是地球的内部部分。

二、大洲和海洋地球表面被陆地和水体覆盖,陆地主要分布在七大洲上,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和北冰洋等。

三、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气候主要受纬度、海拔、地形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

气候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地貌环境。

地球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

五、人类活动与地球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

这些活动导致了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六、区域地理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区域空间的组成与分布、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与地方特色等内容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主要有地域差异、地域格局、地域因素、地域问题、地域格局、地域特征等。

区域地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同时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七、区域地理的方法区域地理研究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地图制作、统计分析、遥感技术和信息技术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为地球环境的保护和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大洲和海洋、地球的气候和生态、地球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人类活动与地球、区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方法等内容。

这些知识对我们了解地球上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格局,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教程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要素1.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产生昼夜变化,同时也影响了地球大气环流的形成和气候的分布。

地球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距离太阳远近不一样,这会造成季节变化。

2.地球尺度和形状地球的经度和纬度是描述地球地理位置的基本要素。

地球是一个不完全的椭球体,其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不同。

地球的尺度是地球表面长度与实际长度的比值。

地球表面长度的测量包括大圆弧和小圆弧两种方法。

3.大陆与洋地球表面大陆地壳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占地球表面积的41%,而南半球仅为19%。

大洋地壳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占地球表面积的59%,而北半球仅为41%。

地球上有5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欧洲。

大洋有5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4.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天气是短期的气象变化。

气候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速等要素。

气候类型根据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可以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5.地形与地貌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地形和地貌,如山脉、平原、丘陵、峡谷、及水文地貌等。

地形和地貌与地球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构造地带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和地貌。

6.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地球自然环境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农田、城市、工业区等。

二、地域文化要素1.民族与宗教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和宗教,不同民族和宗教对地域的文化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伊斯兰教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占有重要地位,而佛教在东亚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2.语言与文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比如,中文在华夏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英文在英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3.节日与习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和习俗,这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1. 地理位置和范围: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范围、相邻地区等对于理解其地理特征和与其他地区的关系至关重要。

2. 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都有重要影响。

3. 人文地理特征:涉及人口、民族、文化、经济活动等方面。

了解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特色。

4. 资源与环境: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这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生态保护等方面。

5. 经济发展: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一个地区的主要产业、经济模式和发展潜力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其经济状况。

6. 交通与通讯:地理位置和地形对交通和通讯网络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通讯中心对于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7. 地理分区:世界各地通常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区域,如大陆、大洲、国家、地区等。

了解这些分区的界限和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地理格局。

8. 地理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和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以上是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学科涉及广泛,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球上各种地区的独特之处。

小学校本教材《地理》

小学校本教材《地理》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一、宇宙中的各种星体天体就是宇宙间的物质,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例如恒星(包括太阳)、星云、行星(包括地球)、卫星(包括月球)、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二、太阳系太阳系指以太阳为中心,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集合体。

包括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冥王星、太阳及其行星、谷神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依照至太阳的距离,8颗行星由近及远的次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行星。

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

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约365.25天。

每年1月3日,地球运行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7月4日,地球运行到距离太阳最远的位置,这个位置称为远日点。

月球,俗称月亮,是环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

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米)。

人类至今第二个亲身到过的天体就是月球,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

月球的年龄大约有46亿年,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我们通常看到的月球是明亮的,其实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

三、日食和月食日食,就是月球绕地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看到太阳缺了一块,这就是日食现象。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03
世界地理的重要性
世界地理对于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世界地理对于国际合作、环境保
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世界自然地理
世界自然地理的概念
世界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上自然景观的学科,主要关注地球表面的气候、地貌、水文、植 被、动物等自然要素的分布规律和演变过程。
疆域与行政区划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共 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 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 区。
中国自然地理
01
02
03
地形地貌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 等多种地形。
气候特点
中国气候复杂多样,有热 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等多种气候类型。
水文特征
THANKS
感谢观看
区域经济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特 点,包括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经济区划 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内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 等方面的研究。
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通过对区域地理的研究,可以了 解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劣势,制定 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地区 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资源环境基础
区域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自然 条件,包括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以及生态环境质 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 包括人口素质、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
政策和制度环境
政策和制度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制约 作用,包括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规划政策以及市场机制 等。

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区域地理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区域定义与分类:- 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空间范围,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

- 区域可以按照自然地理特征、经济活动、文化特征等进行分类。

2. 自然地理特征:- 地形: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 气候: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影响着该地区的植被、农业和居民生活。

- 水文: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和特征。

3. 人文地理特征:- 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平等。

- 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部门的分布和发展。

- 交通网络: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布局。

4. 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模式:不同区域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 区域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区域政策来促进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 区域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城市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

6. 区域差异:- 经济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 社会文化差异:不同区域的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

7. 区域合作与竞争:- 区域合作:通过区域一体化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区域竞争:不同区域在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

8. 可持续发展:- 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社会公平:确保区域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居民,减少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区域地理学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领域,它不仅关注自然地理特征,也深入探讨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问题,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我对区域地理的一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区域地理的定义: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不同地域特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地域的特点和相互作用,揭示地球表面的地球系统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2. 地域系统:地域系统是指由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地理单位。

地域系统可以以不同尺度进行划分,如全球、国家、地区等。

3. 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这些要素在不同地域的分布和特点对该地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4. 人文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包括人口、居民分布、城市化、经济活动、文化等。

人类活动对地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5. 区域差异: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文化等。

这些差异是由地理要素的不同分布和相互作用导致的。

6. 区域分类:地理学家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角度,常常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经济区划、政治区划、气候区划等。

区域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7. 区域发展:不同地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社会文化繁荣;而有些地区则经济落后,人口稀少,资源匮乏。

这种差异主要受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与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有关。

8. 区域整合:区域整合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式相互联系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

区域整合有助于提高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9. 区域冲突: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

这些冲突可以是源于资源争夺、领土纷争、民族和宗教矛盾等。

地理因素往往会加剧这些冲突,如地理边界、资源分布等。

10.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特定地域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各个地区的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区域地理主要关注地域特征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演化规律以及地域组织与发展等问题。

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以区域为单位的地域系统,包括自然地域系统和人文地域系统。

自然地域系统研究地球表面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规律,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域系统研究地球表面各个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地域环境的影响,如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

区域地理研究的内容广泛,涉及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一、地球表面的自然地域系统:1、地貌地貌是地球表面上地形、地势和地物的总体形态,是地球地壳活动和风雨侵蚀等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

地貌按形态特征可以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海岸等类型。

地貌对地域环境和人类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

2、气候气候是指一定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的统称,包括气温、降水、湿度、风向等。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核心因素,对自然地域系统和人文地域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水文水文是地球上水文系统的总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和冰川等水体。

水文对地域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植被植被是地球表面上植物总体的分布和组成。

植被对保持水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调节气候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5、土壤土壤是地球表面上的上部地壳物质,是植物生长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

土壤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地球表面的人文地域系统:1、人口人口是指居住在一定地区内的人的总数。

人口数量、分布、结构和迁移等对地域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城市城市是人类集聚的地域空间,是人类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城市对地域环境、资源利用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农业农业是人类从事的耕种、养殖和渔业等生产活动,是地域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基本经济活动。

区域地理总结(必背)

区域地理总结(必背)

区域地理总结东亚一、东亚季风气候典型的原因1、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板块之间;2、海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二、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带上,多火山地震;2、地壳不稳定三、日本两种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的季风气候表现1、降水多;2、降水分布均匀;3、温差小;四、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1、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五、日本工业属于属于出口导向型,工业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是1、原料要进口,产品要出口;2、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东南亚一、中南半岛的马来群岛两种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2、热带雨林气候;二、新加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1、海岛国家,河流短小;2、地表径流量小,多年平均总量少;3、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需求量大;三、印尼多火山地震的原因1、处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四、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1、气压带与风带季节性移动;2、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南亚一、南亚的地形特点(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地形分布分析)1、以平原和高原为主;2、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3、地势南部高,中部低;二、印度河流域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的区位条件1、热带季风气候;2、光照充足;3、灌溉便利;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5、农耕条件优越;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气温、降水)、成因特点:全年高温,有明显旱季雨季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得这一地区的夏季吹西南风(湿的),冬季吹东北风(干的)是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之一四、塔尔沙漠形成原因1、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森林植被的破坏;五、班加加尔成为印度的“硅谷”区位条件1、科技水平高;2、人才密集;3、环境优美;4、众多高等院校;5、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发达;中亚一、中亚主要气候类型、特点、成因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冷夏热,降水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日较差大,年较差大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封闭受海洋影响小二、咸海来水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咸海水位不断降低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1、全球变暖,蒸发加强,入湖河流的沿河大量引用河水灌溉;2、次生盐碱化,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沙尘暴多发,水生多样性减少;三、乌兹别克斯坦有“白金之国”(棉花)之称的区位条件1、夏季光照强,热量充足,地形平坦,灌溉便利,昼夜温差大非洲一、非洲的地形特点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二、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及成因,影响走向: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呈南北走向)成因:板块张裂作用形成三、非洲的气候特点、成因气候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干旱沙漠面积广大、气候呈南北对称成因:赤道穿过中部,南北所跨纬度相当、地面状况单一、海岸线平直四、非洲赤道东部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原因原因:地处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五、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原因: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六、非洲热带荒漠直逼海岸的原因原因: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欧洲一、阿尔卑斯山形成的原因1、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二、峡湾的成因1、冰川的侵蚀作用三、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世界最典型的原因1、受中纬西风带控制;2、受海洋影响大;3、中部以平原为主,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深入内陆;4、山地走向以东西为主;5、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四、欧洲西部河流航运价值高的原因1、地形平坦,水流平稳;2、降水多,季节分配均匀,水位变化小;3、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五、欧洲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应对措施?人口增长模式?1、由于人口增长过慢引起的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模式:现代性六、欧洲的乳畜带的形成区位条件?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区位条件:1、温和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2、地形平坦,交通便利;3、人们有喜食肉牛的习惯;4、人口稠密,社会经济水平高,市场广阔;借鉴措施:1、加大科技投入;2、农业生产集约化;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4、积极建设人工草场;5、大力发展交通;6、提高农业生产率;德国一、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1、市场广阔,人口稠密;2、距离铁矿较近;3、煤炭资源丰富;4、便利的水利交通;5、充足水源二、鲁尔区衰落的原因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3、塑料等钢铁代替品的广泛应用使世界钢材消耗量急剧减少;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三、采取的应对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2、调整工业布局;3、拓展和完善交通网;4、加强科学技术发展;、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俄罗斯一、中东西伯利亚凌汛形成原因1、河流有冰期;2、河流曲低纬流向高纬;3、河流解冻时上游解冻得早,形成冰坝,堵塞河道;4、封冻时下游河段封冻早二、中西伯利亚沼泽地的原因1、地势低平;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少;3、冻土丰富,阻断地表水下渗;三、俄罗斯工业分布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内陆地区;原因:①、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工业所需要的原料燃料来源于国内;②、俄罗斯的工业市场对外依赖程度低;③、俄罗斯的纬度高,海港封冻期长,海运不便;④、陆路交通便利四、俄罗斯的航运价值低原因1、河流沿岸人口少,河流封冻期长;2、通航期短,陆路交通发达北美洲一、北美洲的地形特点1、以高原,平原为主;2、两边高,中部地势低;二、科迪勒拉山形成原因1、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三、五大湖形成的原因1、冰川侵蚀作用四、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1、降水丰富,工业发达;2、土层深厚,土壤肥沃;3、地形平坦,灌溉便利;4、气候温和;5、科技发达,交通便利;6、机械化水平高;五、美国农业生产特点1、区域专业化,生产社会化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力高;六、美国东北部的工业区位条件1、铁,煤等矿产资源丰富;2、便捷的水陆交通;3、城市集中,人口稠密,市场广阔;4、丰富的水源,工业基础好;七、美国乳畜带的区位因素1、纬度较高,光热条件不足,土壤比较贫瘠,这种条件下不适宜种植谷物,但却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发展畜牧业;2、城市和人口集中,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拉丁美洲与巴西一、潘帕斯大牧场的区位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2、气候干旱半干旱,草类茂盛;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捷;二、热带雨林系统脆弱的原因1、土壤贫瘠,自身积累补充养分少;2、雨林生长所需要几乎全部储藏在地上植被体内;3、雨林一旦被毁,系统养分会很快丧失而很难恢复;三、巴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刀耕火种(热带迁徙农业)四、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原因:沿海地区开发早,多良港,海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气候适宜;而内陆地区气候普遍湿热;五、热带雨林破坏可能产生的原因1、生物多样性减少;2、土地流失;3、旱涝严重;4、土地荒漠化;5、气候恶化;6、加剧全球气候变暖;7、森林面积减少;大洋洲一、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原因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原因:中西部热带荒漠分布广,降水稀少,气候炎热;二、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1、以高原为主,东部是山地,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西高,中部低;三、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1、地处地形迎风坡,多地形雨;2、东部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四、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盘地的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适宜;2、地形平坦;3、土壤肥沃;4、灌溉便利;5、市场广阔;6、交通便利;两极地区一、南极洲气候酷寒的原因1、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2、地势高,气温低;3、冰雪反射率强;4、西风带的屏障作用;二、南极洲多烈风的原因1、南极大陆受极地高气压带影响,气温低,气压高;2、大陆周边受到副极地低气压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冰面摩擦力小;三、南极洲形成“白色沙漠”的原因1、受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蒸发量更小;我国人口一、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特点特点:东部多,西部少,空间分布不均匀二、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并分析原因特点:我国人口在1660年后迅速增长。

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区域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上地区差异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了解区域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包括自然条件、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

下面是区域地理的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1.自然条件: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差异。

地形对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如山脉、平原、河流等地形特征对农业、交通等有影响。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如亚热带气候适宜果树种植,而寒带气候适宜冰雪运动。

水资源对农业和工业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考察的是不同地区的人口、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差异。

人口数量和分布对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人口密集的地区通常有更发达的经济。

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3.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的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和发展历史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差异,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有发达的采矿业。

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也影响着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

4.城市地理:城市地理研究的是城市的分布、规模、功能和发展状况。

城市通常是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其规模和功能与地区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不同城市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其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地位。

5.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福利差异往往较大,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历史、资源分布、政策、机会等因素导致了发展差异,一些地区比其他地区更具发展优势。

7.地缘政治:地缘政治研究的是地理条件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

地理条件可以影响国家的安全、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因素,地缘政治因素对国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8.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人口迁移通常是因为寻找更好的经济机会、改善生活条件、逃避战争或自然灾害等原因。

人口迁移对地区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是地球表面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特色等方面。

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要素(一)地形1、山地:地势起伏大,海拔较高,一般在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

2、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

3、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顶面较为平坦开阔。

4、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相对封闭。

(二)气候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气候类型多样,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3、不同气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温和降水特点,从而影响当地的植被、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方式。

(三)河流1、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

2、河流的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分布等。

3、河流对区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提供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灌溉等。

(四)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2、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木材等功能。

4、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二、人文地理要素(一)人口1、人口的分布受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人口增长的模式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二)城市1、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

2、城市的功能分区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

(三)农业1、农业的类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区域地理重点归纳

区域地理重点归纳

区域地理重点归纳一、东亚东亚地形特征:1.海岸线比较曲折,多半岛、岛屿和海湾。

2.西部内陆地区多高原和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

3.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4.东部半岛和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平原狭小,河流短促。

主要山脉和河流: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主要高原、平原、岛屿: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日本群岛、中国台湾岛、海南岛、朝鲜半岛主要海湾:日本海、黄海、东海、南中国海主要海峡:台湾海峡、朝鲜海峡、宗谷海峡、宫古水道东亚气候特征:东部湿润,降水较多,季风气候类型;西部干旱少雨,温差大,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东西部气候差异明显。

日本日本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

本州岛人口最多。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

神户、横滨是著名港口。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

关东平原是最大的平原。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温泉以及地震。

富士山为最高峰(3776米),是一座著名火山。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

四周是海,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降水丰沛;太平洋沿岸多台风。

7.矿产贫乏,林木丰富。

森林覆盖率高,山涧河流短促(地形狭窄、丘陵多所致)。

水力资源丰富。

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1.世界经济大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2.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3.钢铁、汽车、电子、造船、化学、纺织是主要部门。

产品质量好,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

4.东京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5.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地带,筑波科学城是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为解决工业用地不足的问题,采用填海造陆的方法,如神户人工岛。

6.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位。

北海道附近,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浮游生物丰富,故鱼群密集,是世界著名渔场。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特定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点总结:1. 区域定义:- 区域是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范围和特征的地理空间,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

2. 区域类型:- 自然区域:如山脉、河流、湖泊、沙漠等。

- 行政区:如国家、省、市、县等。

- 经济区域:如工业区、农业区、商业区等。

3. 区域特征:- 地理位置:区域的经纬度、相对位置等。

- 地形地貌:区域的高低起伏、地貌类型等。

- 气候条件:区域的气候类型、温度、降水等。

- 水文特征:区域的河流、湖泊分布,水资源情况等。

- 植被类型:区域的植被覆盖情况,主要植物种类等。

- 土壤条件:土壤类型、肥力、适宜的农作物等。

4. 区域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GDP、产业结构、主要经济活动等。

- 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密度、人口结构等。

- 交通网络:区域内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

- 教育水平:学校的分布、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机构等。

5. 区域差异:- 地理环境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 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

- 文化差异:不同区域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特征。

6. 区域规划与管理:-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分配土地资源,优化土地使用结构。

- 环境保护:保护区域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 灾害防治: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区域的抗灾能力。

7. 区域研究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GIS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表信息。

- 田野调查:实地考察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8. 区域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社会公平与区域均衡发展。

9. 案例分析:- 研究特定区域的地理特征、发展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

10. 区域地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区域地理学也在不断地融入新技术和新理念。

区域地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 地球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区域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对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产业结构、居民生活等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和形态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等。

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东部地势平坦,西部多为高山和高原,这种地形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气候是区域地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影响到植被分布、农业生产、人口聚居等。

中国气候多样,北方多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多为高原气候和寒冷气候。

这种气候分布格局导致中国各地的农业、畜牧业、林业产业有着不同的特点。

水文地质是指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有丰富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黄河、长江是中国两大主要河流,长江流域为我国主要农业区和经济发达区,黄河流域则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区。

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地区的人口、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

人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对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和城乡分布格局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支柱,它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俗。

这种多元文化的存在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为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路线。

社会结构是一个地区社会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分工等。

中国社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改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资源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包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大地赋予人类的各种物质和能源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中国的资源比较丰富,但资源分布不均,这就需要不同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合理规划和调配。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监测和预报,提高公众防灾意识等。 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整治河
道(裁弯取直),加固大堤,植树造 林,退耕还湖等。
精品PPT
三、日温差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1)、天气:晴天>阴天 (2)、海陆分布(海陆位置):陆地
(内陆)>海洋(沿海) (3)、纬度:低纬>高纬, (4)、地形:低凹地(如山谷) >平地
精品PPT
(2)防治措施: ①、非工程措施:加强干旱的监测和
预报;循环用水,节约用水;调整农业结 构,选择耐旱作物;限制高耗水工业发展 发展喷灌、滴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 治水污染等。
②、工程措施:兴修水库,排灌站、 电机井等配套设施,跨流域调水,海水淡 化等。
精品PPT
六、盐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6、空气清洁度
大气清洁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清洁 度低(如风沙天气、被污染大气),太 阳辐射弱。
精品PPT
九、降水形成的条件
1、充足的水汽
沿海水汽充足;海洋吹来的风或陆地吹来的风经过 较大面积水面带来充足水汽;山脉走向与湿润气流 平行或平原地形,有利于水汽深入;暖流上空,水 汽充足;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
知识点总结
精品PPT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规律
1、纬度: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冬季,陆 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
3、洋流:
暖流经过,气温偏高;寒流经过,气温偏低。
精品PPT
一、影响气温的因素及规律
4、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冷空气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处冷空气 堆积,气温偏低;山地的背风坡,受冷空气 的影响小,且有“焚风”效应,气温偏高; 山脉可以阻挡沙漠酷热的扩散。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研究区域内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如风向、 风速、气温、降水等。
气象灾害
分析区域内常见的气象灾害,如暴雨、干旱、 台风等,并提出防范措施。
土壤与植被
土壤类型与特点
描述区域内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 包括土壤质地、肥力等。
植被分布与特点
分析区域内植被的分布情况,包括森 林、草地、农作物等,并阐述其主要 特点。
地质构造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
分析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如褶皱、断 层等,以及它们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研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 、工业用地、城市用地等,以及土地覆盖 类型,如森林、草地、水域等。
水文地理
水系特征
描述区域内河流、湖泊、水库 等的分布、特点及水系结构。
水资源分布
分析区域内水资源分布情况,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储量和 分布。
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 区域地理概述 • 区域自然地理 • 区域人文地理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地理案例分析
01
区域地理概述
区域地理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区域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地区自然、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规 律的学科。
特点
区域地理学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它强调对特定地区 的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关注这些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下的 变化。
交通线路的选线原则
阐述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和方法。
ABCD
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如自然条件、经济条 件等。
交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分析交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土地利用、 环境污染等。
04
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可持续利用
01
02

区域地理新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新版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区域差异和地域的空间组织规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地理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也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成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本文将就区域地理的新版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主要理论等方面。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1. 区域地理的定义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空间组织和变化规律。

2. 区域区域是指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对独特的地质、气候、生态、人文等特征的空间范围,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对象。

3. 区域分类按照研究目的和方法的不同,区域可以分为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自然区域以自然环境特征为主,人文区域以人类活动为主。

4. 区域地理学的特点区域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政治地理、经济地理、城市地理等多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区域地理学采用综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区域地理的发展历程1. 古典区域地理学时期古典区域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空间的差异性,以描绘地图为主要方法,代表人物有格里菲斯、海廷顿等。

2. 现代区域地理学时期现代区域地理学从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主要关注地域发展和空间结构,引入了数学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代表人物有赫夫纳、奥特森等。

3. 新区域地理学时期新区域地理学是在现代区域地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研究范围更广,方法更多样,注重跨学科和跨尺度的研究,代表人物有弗雷斯科特、马克西姆等。

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候、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

2.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区域地理学的基础方法,通过统计方法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量化研究,包括数量分析和空间分析。

3. GIS技术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一种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空间分析的技术手段。

区域地理知识集锦

区域地理知识集锦

区域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纬度(范围、半球、纬度带、热量带)、经度(范围、半球)海陆位置:陆地的……(方位)、海洋的……(方位)交通位置:重要的交通枢纽河流位置:上海行政位置:国家(省份)二、地形特征:主要地形构成、地势起伏、倾斜方向、海拔、特殊地貌(海岸线、火山地震、冰川、喀斯特、沙漠戈壁等)三、气候:类型、分布、特征、成因、植被(景观)气温特征:最高温、最低温、年均温、年温差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降水特征: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季节分配)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四、河湖:数目、成因河湖特征: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汛期、季节变化、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流速水系特征:流程、支流数目、流域面积、河流的形状等水能:水量、落差航运价值:水文因素、水系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开发(开发方向):五、植被:类型、覆盖率六、资源:矿产资源、土地、森林、草场、海洋生物、水、太阳能等七、人口:数量、密度、增长速度、分布、民族、人种、宗教、语言八、农业:农业结构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农业区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历史农业特点:经营方式、单产、商品率、科技、机械化、规模、(水利工程量)问题及措施九、工业分布传统工业区区位因素:原料、燃料、土地、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社会协作条件)、基础设施、乡土情感、环境问题及措施新工业区分布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广阔、政策支持十、城市:城市职能、城市特点(水平、速度、起步)、城市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区域空间定位与区域研究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连续性、整体性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第一节区域空间定位一、区域空间定位方法1、经纬网定位:熟悉各大洲的经纬度范围,熟悉世界和中国主要经纬线及附近地理事物,我国的四至点。

世界地理: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40°、南北极圈。

经线:20°W、160°E、0°、75°E、105°E、120°E、180°、75°W 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

中国地理:先观察中国地图,观察的内容有中国行政疆域的"四极"、包含疆域主体部分经纬线(分别为80ºE、130ºE、20ºN、50ºN)和90ºE、100ºE、110ºE、120ºE、30ºN、40ºN这些经纬线在中国疆域中的大致空间穿越位置。

2、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七大洲、主要半岛、山脉、岛屿、海峡、河流、湖泊、海湾、岛屿、国家、中国各区各省区。

3、典型地理特征定位:气候特征、地形特征、工农业特征、地理景观、海陆分布、土壤、植被、文物古迹、典型建筑、风俗民情、文化现象自然带类型(动物特点、植物特点,如非洲热带草原上的长颈鹿、斑马,热带地区的椰子树、天然橡胶,南极洲的企鹅,干旱地区的仙人掌,沙漠地区的绿洲等。

)土壤特征(酸性、碱性、黄土、黑土、沙质土)河湖特征(咸水湖、季节河、构造湖、冰川湖)地貌特征(喀斯特、风蚀蘑菇、沙丘、冲积扇)农作物种类(小麦、水稻、柑橘、苹果、黄麻、棉花)典型建筑(长城、坎儿井、窑洞、蒙古包、金字塔、泰姬陵、清真寺、风车)房屋特点(房顶陡缓、地基高低、门窗大小)服饰食品(蒙古长袍、傣族服装、西藏单袖、阿拉伯长袍和头巾面纱)工厂位置(盛行风向、季风风向、最小风频向)4、相对位置定位法根据某一熟悉的、典型的地理事物确定附近地理区域。

由于考试试卷提供的区域地图往往是小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图,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比例尺地图有所不同。

解题时采用某一种区域定位方法准确地确定图示区域的范围显得有点困难。

这时就要求学生同时利用多种定位方法进行区域定位,既能提高区域定位的速度,又能提高区域定位的正确性。

5、图例、注记、文字提示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6、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如:南北半球的判断主要方法有:(1)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2)依据大洲、大洋的轮廓判断;(3)依据东、西经度的分布判断(从俯视图看:东经度向东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西经度向西递增,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4)依据气旋及反气旋的气流方向判断;(5)依据极地附近的动物景观判断(北极地区有北极熊分布;南极地区有企鹅、蓝鲸分布);(6)依据臭氧空洞位置判断(目前臭氧空洞主要出现在南极地区附近);(7)依据物体运动的方向判断(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右偏;南半球沿运动方向向左偏);(8)依据南北半球风带的方向判断(如西风:北半球是西南风,南半球是西北风);(9)依据气温的分布判断(北半球北冷、南热;南半球南冷、北热);(10)依据气压场的分布判断(七月,北半球大陆是低压,海洋是高压;一月,北半球大陆是高压,海洋是低压。

南半球相反);(11)依据洋流的运动方向判断(如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方向;南半球逆时针方向)。

二、重点区域2、中国重要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3、重要地理事物⑴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非洲: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大洋州: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加勒比海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⑵重要的岛屿、半岛、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极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西印度群岛、马来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不列颠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夏威夷群岛)冰岛、爱尔兰岛、马达加斯加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塔斯马尼亚岛、斯里兰卡岛、新西兰北岛、南岛。

⑶重要的河流、湖泊、海峡:印度河、恒河、尼罗河、刚果河、莱茵河、多瑙河、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湄公河、叶尼塞河、鄂毕河、锡尔河、阿姆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麦哲伦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白令海峡,黑海、红海、波罗的海、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中海、日本海、几内亚湾、北海。

⑷重要国家: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埃及印度:8°N——33°N,72°E——97°E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大范围地处低纬度地带的东半球。

日本:31°N——46°N,130°E——145.5°E地处太平洋西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群岛国家。

德国:48°N——55°N,6°E——15°E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东半球和欧洲大陆的十字路口上。

俄罗斯:43°N——78°N,28°E——170°W北极圈穿越北部,地跨东、西半球和欧、亚两洲的欧洲国家,位于中、高纬度地带美国:25°N——49°N,125°W——73°W本土大范围位于中纬度的西半球,有海外州:夏威夷。

巴西:34°N——5.5°N,74°W——42°W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属低纬度,热带雨林最广。

埃及:21.5°N——31.5°N,25°E——35°N北回归线穿越南部,大范围是低纬度的热带沙漠。

澳大利亚:41°S——10.5°S,113°E——153.5°E南回归线穿越中部,位于中、低纬度的东半球,独占澳大利亚大陆。

第二节区域研究方法一、区域分析比较思路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①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确定一个区域范围或具体特点)。

②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2、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①地形:地形类型与名称:可以根据区域位置得出,也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分布、海拔高程及地形剖面图来判断。

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状况、地形分布来描述。

地势特征: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判断方法:a. 用等高线判断;b. 根据图幅提供的图例来判断;c. 根据河流的流向来判断。

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在地面起伏大的高原、山地主要是侵蚀作用;在低平的地区主要是堆积作用;在降水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作用;在降水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

②气候:从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这里主要介绍两个方面:气候类型:a. 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b. 从成因判断气候类型 c. 从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

一般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区域气候要素的分布,就是指其气候特征;第二种是局部地区气候要素的分布,要根据其局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来分析,如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③河流: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开发利用、河流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

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系数)、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关系)、流域面积(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水文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大小、河流补给类型等。

河流开发利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

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补给类型: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湖泊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植被:类型、影响因素。

自然带,森林、草原、荒漠3、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和比较的思路居民:人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分布、民族、宗教、文化素质等方面分析。

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及评价、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经营方式、专业化水平工业: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地域分布、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主要工业区(传统工业区、新工业区)城市:城市化水平、城市总体分布特征、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性质功能、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