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角(1)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各种角。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各种角的大小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角来描述图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各种角,并能够运用角来描述图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交流等活动,认识角的概念,学会描述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注意到这些物品上都有角。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同时,教师要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能够辨别各种角。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来拼组不同的角。

学生可以通过交换三角板上的角,尝试拼出不同的角。

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会正确画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锐角。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推理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包括角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角,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2.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锐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判断题和操作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角的认识。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角的概念:由两条射线组成,有一个公共端点。

2. 角的特征: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4. 画角的方法: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射线,使它们有公共端点。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角是什么角,并说明理由。

2. 操作题:用三角板画出指定的角。

3. 应用题:找出生活中常见的角,并说明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达到对角的初步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性质。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可以包括钟表的指针、墙角的形状、剪刀的开合等,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角的存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2023秋)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2023秋)
(2)角的分类判定:对于一些接近直角的角,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判断是锐角还是钝角。
(3)角的度量:角的度量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精确操作能力,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
-难点突破方法: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角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角的表示和画法。
-对于角的分类判定,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如给出一些接近直角的角,让学生判断并解释原因,通过讨论和比较加深理解。
在课程的设计上,我考虑到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策略是有效的,他们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寻找生活中的角这一活动中。但在将来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个别辅导和课堂提问来实现这一目标。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角的分类和特征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思维进行角的判断和推理。
4.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想象力,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角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其几何直观和想象力。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技巧。
4.角的度量:初步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5.角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角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角》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知角的特征,形成对角的概念,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认识角》教学计划及教案(共2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能够辨识各种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认识角。

2.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3.语言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角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注意到这些图片中都有角的存在。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角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角的特征。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了解角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的操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带的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特征。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角的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7.1节《认识角》。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学会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3. 学生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并能正确地指出图形中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卡片、直尺、量角器。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件上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的指针、剪刀的刀口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讲解:我会用课件展示角的定义,解释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我会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如用直尺和量角器来测量不同大小的角。

3. 操作活动:我会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用剪刀剪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胶水将它们粘贴在作业本上。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角的组合。

4. 练习: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用“锐角”、“直角”和“钝角”来分类角。

我会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正确地完成练习。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角的定义,并用图示来表示不同大小的角。

板书的布局将会清晰地展示角的概念和分类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用彩笔画出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用语言描述这个角的大小。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来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用语言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角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建立。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同时,呈现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类型的角。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如三角形、圆形等,将这些实物摆放在桌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判断彼此形成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4.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如:钟表上的角、剪刀的角等。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角的理解是什么。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认识角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教案认识角

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课前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你认识三角形和五角星吗?(从准备的学具中找出来)你知道它们中的角在哪儿吗?(同桌交流)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

(板书:认识角)二、交流共享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

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

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

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纸工袋、剪刀、长方形纸,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

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刚才我们都是沿着物体的边找到它们的角,下面这个物体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吗?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

(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

)3、认识数学中的角。

教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三个图),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

(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

(1)教师出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示范做一个活动角。

然后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师的方法做一个活动角。

(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角》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类型的角。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折纸、拼图等活动,亲手操作,观察和体验角的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以及一些折纸、拼图等操作材料。

2.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剪刀、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看到哪些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模型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特点。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和拼图,观察和体验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

此单元的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对角的概念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特点。

2.角的分类和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知角的特点,理解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角模型,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特点,如尖尖的、锐角、钝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

每组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三角形卡片,制作出各种不同的角,然后进行比较和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比较大小不同的角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转弯、钟表的指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认识角教案苏教版教案:认识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认识角”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角的大小比较以及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和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 培养学生用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钝角和锐角的辨识。

2. 教学重点: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直尺、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量角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角,如桌角、窗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存在。

2. 角的认识:讲解角的定义,通过实物演示和课件展示,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展示相应的三角板,让学生触摸、比较各种角。

4. 角的大小比较: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小组内交流。

5. 应用拓展: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两个角的大小差,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等。

6.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角的认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角的分类:锐角大于0° 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 小于180°角的大小比较:用量角器测量小组内交流七、作业设计(1)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3厘米和4厘米,这个角是什么角?(2)一个三角板的一个角是90°,另外两个角是什么角?2. 答案:(1)这个角是锐角,因为3厘米和4厘米的边长组合成的角小于9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眼观察物体中的角。

3.能够正确地用口语形容角的大小。

4.能够体验直角、钝角、锐角。

二、教学重点
1.角的概念,认识角。

2.角的大小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
1.表示角的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1.通过一些真实物品展示角的概念。

2.学生观察物品中的角,并自己期待一个直观感受。

3.引导学生发现角是由什么构成的。

4.播放视频,深入浅出的讲解角的概念,并出示实例。

2. 角的认识
1.让学生们自己在课堂上用手形模拟角,并口头表述观察。

2.向学生们展示一些标准的角,如直角、钝角、锐角等,并探讨它们的特征和特点。

3.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角,如电视、电脑、手机、家具等等。

3. 角的大小
1.给出不同角度的图片,让学生口头描述和命名各角度的大小。

2.出示用数字或字母标识角的标准方法,并要求学生们掌握。

3.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模拟,找到用手模拟角度大小的方法。

4.运用影视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直角、钝角、锐角。

4. 拓展活动
1.让学生们自由搭建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把角的概念运用其中。

2.出示不同形状的多边形,让学生们自己计算多边形中各角的度数,从
而熟练掌握角的大小。

五、教学总结
在本堂课中,让学生们更深入的认识到了角的概念和大小表示方法,掌握了直角、钝角、锐角等的特征和特点,并且学会了通过各种方法来发现、描述和定义角。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学设计【课题(学科和年级)】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角的初步认识》(一)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材简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

P84页的例题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选取剪刀、三角形纸艺,钟面这三个实物抽象出三个角的基本图形,第二层次,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初步明确构成角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次,让学生明白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张开的角度有关,与边的长度无关。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处在认知水平的前运算阶段。

他们对图形的感知能由表象慢慢深入到数学的本质。

前期,一年级的数学中学习过认识物体,能从整体观察感受不同物体的特点。

而在学生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角”的经验,比如“桌角”“墙角”等。

所以能够知道角的大致意思。

但恰恰这种知晓又是停留在生活层面的,与数学上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区别,所以本节课要区分生活角与数学角的不同内涵,带领学生真正感受数学中角的定义。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的大小,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求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到:要改变角的大小,只要改变两条边叉开的程度,但同样也不要总结相关的结论,只要增强学生理解的程度。

教学难点: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从实物抽象出几何角。

【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初步感知。

1.出示五角星、三角形各一个(1)谈话师:小朋友们,老师手里拿的这个是什么图案?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生:有五个尖尖的角(请一学生指一指5个尖角)师:那这个图形叫什么?(三角形)为什么叫三角形呢?(有三个尖尖的角)。

(2)感受师:摸一摸这些角,有什么感觉?(头子有点刺,夹着的两条线滑滑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教案1一、课前调节今天巢老师来跟大家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你们开心吗?在这节课上,巢老师希望你们能做到:“眼睛仔细看,耳朵仔细听,开动小脑筋。

”相信自己能做到吗?二、讲授新课1、圆片出角师: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手指,做个小手工吧!(出示圆片)老师这儿有个大圆片,看,老师将要干什么呢?师:(圆片对折两次)你能像老师这样折一折吗?试试看。

师:请你像巢老师这样拿着,找到这儿(顶点位置),戳戳你的掌心,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说。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生:它是尖尖的。

师:接下来,从这个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再从这尖尖的地方往这儿摸一摸(边),说说这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说。

师:对的,这是直直的,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片轻轻夹到书中。

师:现在,老师要把刚才我们摸的那部分描在黑板上,小朋友们,请看。

想想,当老师把纸片移开后,留在黑板上的是什么图形呢?师:他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伙伴——角。

(板书课题:角)2、图形出角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闹钟师:像角这种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看大屏幕,小剪刀、三角形、小闹钟都跑出来了,它们都说自己身上藏着角,巢老师就是找不出来,你能帮巢老师找到它们身上的角吗?学生口答或是直接指出角,课件逐一显示物体面上的角(剪刀开口处有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在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了角)师:老师把它们身上的角画下来了,就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3、各部分名称师:继续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那几个部分组成?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留有时间,学生仔细观察)那么多想说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朋友,谁有发现的?请你说,还有什么?师:是的,每个角都有一个点,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叫顶点。

(齐读:顶点、角的顶点)角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边,(齐读:边)这一条直直的线我们也把它叫做边。

(同时在相应的位置板书顶点、边、边)我们通常用小圆弧作为角的标记。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教学要求】(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一)感知角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

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

(二)画角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边顶点边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三)搭角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四)辨角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关于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角。

角是一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认识角是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②过程与方法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指一指”、“做一做”等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让学生在认识角的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b、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景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c、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头脑中抽象出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掌握角各部分的名称以及读、记的方法,感受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5、教学准备教具:视频和课件、3个实物闹钟。

学具:剪刀三角尺小棒硬纸条纸扇课前作业题方格纸。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角苏教版教案:认识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三章第二节“认识角”。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角的定义、分类以及角的度量。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特征。

2. 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

3. 学习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理解各种角的定义。

2. 学生能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各种角的定义和区分,以及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角的特征,掌握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量角器、三角板。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角,如三角板、黑板角等,引导学生发现角的特征。

2. 讲解角的定义:通过课件展示角的动画,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3. 区分各种角: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区分各种角。

4. 学习使用量角器:讲解量角器的结构和用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量角器测量教材中的例子,巩固所学内容。

6.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角的定义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

直角:等于90°的角。

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

周角:等于180°的角。

量角器的用法:1.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顶点上。

2. 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 读取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线上的度数。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填写在练习本上。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你能摆出一个三角形吗?(指名学生上前摆一摆,投影到黑板上)老师拿走一根小棒,提问:这个图形你认识吗?(学生: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课题:认识角二、探究新知,掌握特征。

1、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角就藏在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三个物体:三角尺、纸工袋、闹钟。

让学生找角,指出角。

这是生活中的角,现在我们把它转化为数学中的角。

(多媒体演示)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有尖尖的点,叫做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画出弧线,这是角的符号。

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找出三角板中的角,结束三角板中角的各部分名称。

(找学生说一说)找出我们身边的角。

(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角。

(多媒体演示角)2、画角。

怎么画角呢?(用什么画角?)教师演示画角的过程。

(先画一个点,再从这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最后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学生自己画角,展示学生的作业,要求学生把角的各部分名称写出来。

3、巩固新知。

想想做做的第1题(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一说,再判断。

想想做做的第2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先写在作业纸上,再全班订正。

4、教学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想想做做的第3题(多媒体出示),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猜一猜: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出示活动角,这是一个活动角,它可以变成不同的角,教师演示。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摘要:今天我们就认识角,出我们身边角,角有顶和两条边《认识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系生活些常见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角能平面图形辨认出角、使学生通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能够直观区分角3、使学生认识角程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掌握角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教学难角与两条边叉开程有关;能直观区分角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工袋、闹钟、剪刀、纸五角星、纸三角形、两根硬纸条、图钉、张长方形纸教学程、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老师这里有三根棒你能摆出三角形吗?(指名学生上前摆摆投影到黑板上)老师拿走根棒提问这图形你认识吗?(学生角)今天我们就认识角板课题认识角二、探究新知掌握特征、学习角各部分名称角就藏物体你能到角吗?出示三物体三角尺、纸工袋、闹钟让学生角指出角这是生活角现我们把它化数学角(多媒体演示)它们有什么相地方?(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有尖尖叫做顶两条直直线叫做角边画出弧线这是角师角有几顶?几条边?(顶两条边)出三角板角结束三角板角各部分名称(学生说说)出我们身边角(学生说说)其实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角(多媒体演示角)、画角怎么画角呢?(用什么画角?)教师演示画角程(先画再从这引出两条直直线标出角各部分名称)学生己画角展示学生作业要学生把角各部分名称写出3、巩固新知想想做做题(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说说再判断想想做做题(多媒体出示)学生先写作业纸上再全班订正、教学角与什么有关想想做做3题(多媒体出示)先让学生说说再让学生猜猜角到底与什么有关呢?出示活动角这是活动角它可以变成不角教师演示昨天我也让你们做了活动角请你们拿出现你们按照老师要做、请你们变比老师角角、请你们变比老师角角3、请你们变和老师样角(让学生说说怎样变样角?)观察这两角思考角与边长短有关吗?那么角有什么有关呢?(学生声说说)师生共总结角与边张开有关与边长短无关再次验证结论上述3题钟面上角5、课堂结()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面老师用首儿歌介绍角角真简单顶两条边画角要记牢先画顶画边 6、课外延伸给你长方形纸要剪下你能剪出几角?板设计认识角顶边边角有顶和两条边角与边张开有关与边长短无关。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角丨苏教版(1)苏教版认识角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角,并能说出角的两个边和一个顶点。

2. 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观察和认识角。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角,并能说出角的两个边和一个顶点。

教学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观察和认识角。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角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1. 通过展示一些实物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如: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Step 2:角的认识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角的两条边和一个顶点。

2. 教师板书“角”的定义。

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公共顶点组成的图形。

3.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角的定义。

Step 3:角的分类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些角,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

2.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锐角的大小在 0°~90°之间,直角为 90°,钝角的大小在 90°~180°之间。

Step 4:角的测量1. 教师出示一个角,辅助工具是量角器。

教师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记录在答题卡上。

2. 教师板书“角的大小是用度来表示的”。

3. 教师出示一些角供学生测量,并让学生自主完成测量,并找出最大角和最小角。

Step 5:巩固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并说出角的两个边和一个顶点。

Step 6:达标检测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和解决问题。

Step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导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Step 8: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

Step 9:课后作业检查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角的展示和概念的解释,帮助学生认识角,并能说出角的两个边和一个顶点。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并在操作的活动中感受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角的概念,比较角的大小。

教法: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
扇子、剪刀、钟面、三角板,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面上的角。

(1)出示大三角板,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上面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注意:老师在示范时要规范,不能只指着角的顶点。

)
(2)出示一个五角星,学生说出五角星上的角,再说出有几个角。

(3)出示钟面,指名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示范时用手指着从顶点起沿两条边指,说明这就是角。

(4)再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然后老师演示出大小不同的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大,角就大;张开得小,角就小,(只是引导观察,不做进一步说明。

) 2.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1)将剪刀、三角尺、钟面上形成的角抽象出来说明是角。

(2)提问:这里的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在每个角上指一指。

)
都有几条边?(在每个角上的两条边上描一描。

)追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相应板书各部分名称。

)请学生上黑板分别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3.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1)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
(2)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什么东西的上面有角。

4.完成“想想做做”第l题.(课件出示)
(1)学生们独立判断。

(2)集体订正时,请学生们说判断的理由,特别是对反例判断的理由。

二、制作角,感悟角的大小
1.我们认识了角,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角吗?
(1)提问:角必须具备些什么条件?(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顶点要尖,边要直。

)
(2)学生动手操作。

组织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2.初步感悟。

(1)将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拉动开合两根硬纸条。

提问:看一看这样能不能形成角?角的大小一样吗?
(2)说明: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就是这样的原理出示钟面模型,从 12点开始转动分针。

提问:现在时针和分针叉开的角度怎样?(越来越大。

),它们所形成的角又有什么变化,(角也越来越大。

)
(3)出示第69页4幅钟面图。

(课件出示)提问: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因为它们时针与分针叉开的角度最大(或最小)。

)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角有没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谁有关?
3.进一步感知。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
(1)请学生们用手边的扇子进行操作,进一步感知。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一边动手,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扇子两边开合的大小。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请学生们用剪刀再操作一下,观察一下。

(4)提问:你现在明白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角大,说明什么?角小,又说明什么?
三、比较角的大小
1.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角是大小之分的,那么如何比较角的大小呢?
2.出示第70页的两幅钟面图:(课件出示)
(1)请学生指出钟面上的角。

(2)组织分组讨论:有没有好的办法可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3)组织全班交流,只要方法合理均可。

3.重点说明重叠比较法。

课件演示:先把用硬纸条做成的角拉成与左边钟面上的角一样大,再把它放到右边钟面上,就可以看出右边钟面上的角比较大。

4.动手比一比。

请学生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再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可以四人一组进行活动、交流,教师注意巡视,做适当的指导。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当学生数出角的个数后,再让他们指一指分别是哪几个角。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讨论:通过这里的三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
(3)提问: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认识了什么图形?说说它各部分的名称,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