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科-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合集下载

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胆绞痛或上腹部隐痛、发热、偶尔有黄疸。

2.体征:巩膜可有黄染,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Murphy’s征(+);3.辅助检查:B超、CT或MR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偶见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腹腔镜/开腹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囊结石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2)血生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三系、术前四项)、血尿淀粉酶;(3)腹部超声(肝胆脾胰、泌尿系等)及CT;(4)心电图、胸部X线/CT。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腹部增强CT等。

(七)使用抗菌等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 1.5g bid),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2.0g qd)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 q8h),必要时可加用抗厌氧菌治疗(甲硝唑 0.5g/奥硝唑 0.5g2/日);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胆囊炎门诊临床路径

胆囊炎门诊临床路径

内黄县东庄镇卫生院门诊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门诊治疗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标准治疗日:3-7天时间治疗第1天治疗第2-6天治疗完成当天主要诊疗工作□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初步诊断,确定药物治疗方案□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上级医师指导治疗(必要时)□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和病历记录□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评估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因□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法及康复计划□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必要时相应科室会诊□必要时复查辅助检查阳性结果□上级医师查房□评价神经功能状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人治疗后注意事项□患者办理结算、报销手续。

重点医嘱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消炎利胆胶囊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消炎利胆胶囊一般医嘱:□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饮食指导□抗菌药物□胃黏膜保护剂□解痉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D-二聚体、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必要时)□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口服药物(注:下列口服药物不可超过3种)□罗红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头孢胶囊□克林霉素片□奥美拉唑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山莨菪碱□颠茄片静脉输液药物(注:下列药物抗生素不可超过2种,中成药只能选择1种)□ 0.9%氯化钠500ml青霉素钠960万Uivgtt qd (皮试阴性)□左氧氟沙星液0.4givgtt qd□ 0.9%氯化钠100ml氨苄西林舒巴坦3givgtt bid(皮试阴性)□ 0.9%氯化钠100ml头孢曲松钠2givgtt bid(皮试阴性)□ 0.9%氯化钠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100ml 奥美拉唑针40mlivgtt qd□ 0.9%氯化钠500m□ 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西咪替丁0.8g维生素C针2.0g维生素K1 30mg山莨菪碱10mg10%氯化钾10-15mlivgtt qd□黄体酮注射液(根据病情) im qd中医治疗:辩证分型:□肝气郁结方剂:柴胡疏肝散柴胡15g、桔梗10g、甘草10g、枳壳、香附、陈皮、川芎、白芍各10g,饴糖50g。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8
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1
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16
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1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26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实施中医康复
□防治并发症
□健康宣教
□初步形成康复方案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
□小结通知出院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推拿
□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评估治疗效果
□调整或补充中医诊疗方案
□完成入院检查




长期医嘱
□颤病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高纤维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潜血
□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
□胸部X线片
□颅脑影像学检查(CT或MRI)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痫病(颞叶癫痫)的患者。
2.接受正规抗癫痫西药治疗后发作仍不能控制的患者;或初次诊断为颞叶癫痫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患者。

中医内科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和胆道阻塞,胆汁滞留浓缩,刺激胆囊黏膜所引起的;慢性胆囊炎有时是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多数无急性发作史,发现时即为慢性。

胆石症常与胆囊炎合并发生。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胁痛”和“黄疸”的范围。

多因嗜食酒、辣、油腻或忧思郁怒,而致肝胆疏泄失常,脾胃运化不健,气滞湿郁蒸热,表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若湿热久蕴不清,肝胃不和,可致反复迁延不已,成为慢性胆囊炎,有时或见急性发作。

本节主要介绍慢性胆囊炎的证治,至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治疗,详见外科急腹症。

【诊断】1右上腹或中上腹部经常闷胀不适,有时持续钝痛,或牵引右肩背,吃油腻食物后可加重,胃部灼热,吞酸,泛恶,暧气。

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同急性胆囊炎。

2.右上腹可有轻微压痛。

在慢性胆囊积液时可触及胆囊。

3.腹部X线平片检查或胆囊造影或作B型超声波检查可帮助诊断,并可明确是否与胆石症同时存在。

【治疗】一、辨证论治由于本病的病理特点是肝胃气滞和湿热内蕴,所以治疗当以疏肝理气为主,佐以清化湿热。

方药举例:柴胡疏肝饮加减。

柴胡IOg,炒黄苓10g,炒白芍10g,炒枳壳10g,木香Iog,炒延胡10g,制香附10g,川楝子10g,广郁金10g。

加减:湿重,脱腹痞胀,口黏,苔白腻,加制厚朴5g,制半夏10g。

热重,肌肤发黄,口苦而干,尿黄或有发热,大便秘结,苔黄腻,酌加茵陈15g,大黄10g,龙胆草5g,桅子10g,蒲公英15g0肝胃不和,吞酸,泛恶欲吐,暧气,加黄连3g,淡吴萸1.5g。

气滞血瘀,右胁刺痛,舌质紫,加桃仁10g,红花5g,赤芍10g°合并胆石症,当利胆化石,加金钱草30g,海金沙(包)12g,元明粉(冲)10g,虎杖30g。

疼痛剧作,另用苏合香丸1粒化服。

二、中成药丹桅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

用于慢性胆囊炎,右胁常有胀痛者。

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丸每次5g,每日2次。

用于肝胆湿热为主者。

[VIP专享]4、慢性胆囊炎

[VIP专享]4、慢性胆囊炎

1) B2Ak+22+1=2+15+c51mc+=m5=21c11+m++12+2+1++=212=2+1+2+1+2+2+22+32k+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 病筛查、血型; (3)腹部超声; (4)心电图、胸部 X 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 (CEA、CA199)、MRCP 或上腹部 CT、血气分析、肺功 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 医发〔2004〕285 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 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 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1)推荐头孢呋辛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75g-1.5g/次,一日三次; ②儿童:平均一日剂量为 60mg/kg,严重感染可用到 100 mg/kg,分 3-4 次给予;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脾胃病科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主要症状:右上腹胀满疼痛,反复发作。

次要症状:恶心、嗳气,腹胀、善太息。

多发生于40岁至65岁,女性多于男性,且以偏肥胖体型为多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二)证候诊断1.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脉弦大。

2.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3.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涩。

4.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暖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塘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脉弦或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胆郁滞证治法:利胆疏肝,理气通降。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甘草、苏梗、青皮、郁金、木香等。

中成药:胆舒胶囊,四逆散颗粒等。

2.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推荐方药: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茵陈、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等。

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13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中医护理路径一、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胁痛(TCD编码:BNG010)(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西医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中医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胆绞痛、右胁背部或胃脘部胀痛、隐痛或偶然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CT)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2、证候诊断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型、肝胆湿热型、肝胆亏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症诊疗常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及结石专科治疗特色。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胁痛(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2.患者适合并同意接受专科特色治疗:中药为主,配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8周(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参合诊,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证、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门诊相关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常规;(2)肝肾功能、血糖、血淀粉酶(3)腹部超声、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腹部CT等。

(八)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论治、根据证型分别运用中药(肝胆系)调中排石汤1号、2号及3号,并随证加减。

肝胆郁滞型:疏利肝胆活血排石肝胆湿热型:清热利湿利胆排石肝胆亏虚型:调肝利胆扶正排石2、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泌尿系结石在5mm-25mm,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具体碎石操作详见《体外冲击波碎石操作规程》。

胆胀

胆胀

(3)痰湿内阻 治法:除湿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二陈汤加减。 陈皮10g 法半夏10g 厚朴10g 苍术10g 茯苓10g 枳壳10g 薏苡仁10g 柴胡12g 赤芍10g 郁金10g 红花10g 甘草6g 煎服法:每日一剂,每剂水煎取汁300ml,分三 次口服
(七)抗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 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 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胆胀(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 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谢谢大家!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可进半流食,可以 自由活动,无明显腹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4.切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 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 液),可门诊拆线。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前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影响手术的患者, 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中发现胆管癌、肝癌,则进入相应路 径。 4.术后出现并发症(胆漏、出血等)的患 者,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5.合并不可逆转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
(四)标准住院日为5-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 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疾病编码。中 医诊断符合胆胀TCD编码BNG130。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 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 可以进入路径。
胆胀(慢性胆囊炎) 中医临床路径
龙马潭区中医院:王英
一、胆胀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脾胃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脾胃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一、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痞病(TCD编码:BNP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不良(ICD-10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制定的《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

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常见证候: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制定的《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疗程时间为:4-8周/疗程。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痞病(TCD编码:BNP020)和消化不良(ICD-10编码:K30 02)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电子胃镜及胃黏膜病理检查。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

(6)腹部超声。

(7)消化系统肿瘤标志物。

(8)幽门螺旋杆菌测定。

(9)钡条X线透视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或MRI、上消化道造影、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凝血功能检查、甲状腺激素等。

24个专业104种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4种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目录

狐惑病(白塞病)中医诊疗方案
220
42
产后痹中医诊疗方案
225
43
皮痹(系统性硬化病)中医诊疗方案
229
44
瘾疹(慢性荨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239
45
风湿疮(玫瑰糠疹)中医诊疗方案
243
46
扁瘊(扁平疣)中医诊疗方案
247
47
油风(斑秃)中医诊疗方案
259
48
面游风(脂溢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
256
49
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诊疗方案 狂病(轻躁狂)中医诊疗方案 多寐病(发作性睡眠病)中医诊疗方案 惊悸(惊恐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肱骨髁上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网球肘(肱骨髁上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锁关节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筋结(屈指肌腱腱鞘炎)中医诊疗方案 跟疼症(足跟疼)中医诊疗方案 颞下颌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
页码 3 9 16 21 27 32 36 39 45 50 56 60 66 70 75 80 89 95 100 107 113 117 124 133 137
531
100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
534
101
呆病(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540
传染病科 102
老年郁证(老年期抑郁)中医诊疗方案
553
103 麻疹(典型麻疹)中医诊疗方案
561
104
肺痨(耐多药结核病)中医诊疗方案
565
骨伤科
针灸科 内分泌科 肾病科
外科
风湿科
皮肤科 肿瘤科 血液病科
27
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
141
28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145
29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穴位按摩□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3.耳穴贴压□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穴位注射□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5.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右胁胀满不适□
1.观察□
2.活动□
3.腹部按摩□
4.其他护理措施:
3.穴位贴敷□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4.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发热□
1.监测体温□
2.皮肤护理□
3.其他护理措施:
1.穴位注射□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2.其他:应用次数:次,应用时间:天
好□较好□
一般□差□
其他:□
1.
2.
好□较好□
一般□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评价项目
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
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满意
一般
不满意Hale Waihona Puke 中医护理技术穴位贴敷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艾灸
健康指导
/
/
/
签名
责任护士签名: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胆腑郁热证□其他:

4、慢性胆囊炎

4、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年版)一、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ICD-10:K80.1/K81.1)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症状: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可放射到右肩胛区,高脂餐后加剧;反复发作的胃灼热、嗳气、返酸、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征:部分患者有胆囊点的压痛或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不升高,少数患者转氨酶升高。

4.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可明确诊断,合并胆囊结石且发生过黄疸、胰腺炎的患者应行MRCP或CT等检查了解胆总管情况。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1.1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型;(3)腹部超声;(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消化肿瘤标志物(CEA、CA199)、MRCP或上腹部CT、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等。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可考虑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最全版)一、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胆囊炎(ICD-10:K81.0)。

既往有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病史。

(二)诊断依据。

1.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如胆囊结石或反复右中上腹部不适/腹痛等。

2.典型的急性胆囊炎的表现:①症状:右上腹痛,可伴有发热。

②体征:右上腹压痛,Murphy(+),局部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指标升高,如白分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4.辅助检查如B超、CT、MR等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表现(如胆囊壁毛糙或增厚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急性胆囊炎,且既往有慢性胆囊炎病史。

2.当患者合并有其他疾病,在本次住院期间不需要处理,也不影响本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如急性胆囊炎合并有其他需处理的急性疾病如急性胆管炎等的病例、怀疑或已确诊为胆囊恶性肿瘤的病例等均应排除。

3.拟急诊手术的病例进入路径,而因病情或患者意愿原因导致最终行保守治疗或介入下胆囊引流的病例应排除。

(四)标准住院日。

≤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C反应蛋白3.出凝血功能4.超声检查:肝、胆、胰、脾、肾及输尿管5.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粪常规及隐血2.X线:胸片、腹部立卧位平片3.血气分析4.心肌标志物5.感染性疾病筛查:甲肝、乙肝两对半、丙肝、RPR、HIV6.定血型7.血培养,胆汁培养8.有条件者可检测降钙素原9.有条件者于必要时可行CT和/或MRCP检查(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评估分级以及抗炎支持治疗的反应,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需急诊手术治疗的病例进入本临床路径。

急性重症胆囊炎(III级):合并心血管功能障碍(血压需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多巴胺≥5微克/千克或任意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神经系统障碍(如意识丧失等);呼吸功能障碍(氧合指数<300);肾功能障碍(少尿,血肌酐>2.0mg/dl);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计数<100×10^9/L)。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炎和结石(ICD-10:K81.004)(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右上腹痛、发热、胆囊点压痛或Murphy征阳性。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怀疑或提示胆囊炎和结石。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1.004胆囊炎和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2.解痉、镇痛3.抗菌治疗(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2.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硝酸甘油、杜冷丁等。

3.抗菌治疗: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胆囊炎和结石的抗生素一般用至热退且平稳、腹部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后3-5天。

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七)住院期间检查项目1.入院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4)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腹部CT等。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与中医护理路径

胆胀中医护理方案与中医护理路径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胆郁滞证:右胁胀满疼痛,痛引右肩,遇怒加重,胸闷脘胀,善太息,嗳气频作,吞酸嗳腐。

苔白腻。

(二)肝胆湿热证:右胁胀满疼痛,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口苦心烦,大便粘滞,或见黄疸。

舌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右胁刺痛较剧,痛有定处而拒按,面色晦暗,口干口苦。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四)肝郁脾虚证:右胁胀痛,倦怠乏力,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腹胀,嗳气叹息,口苦,恶心呕吐,食少纳呆,大便稀溏或便秘。

舌淡或暗,苔白。

(五)胆腑郁热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

疼痛放射至右肩胛,脘腹不舒,恶心呕吐,大便不畅或见黄疸或伴发热。

舌质红,苔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右胁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及缓解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

若疼痛剧烈、可能有出血或出现休克现象者,立即报告医生。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禁饮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遵医嘱胆囊区中药外敷[1] 。

4.遵医嘱耳穴贴压[2],取肝、胆、交感、神门等穴。

(二)右胁胀满不适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腹部行顺时针方向按摩。

4.遵医嘱胆囊区中药外敷。

5.遵医嘱耳穴贴压[3],取肝、胆、大肠、交感等穴。

6.遵医嘱艾灸[4]期门、章门、胆囊、神阙穴等。

(肝胆郁滞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三)嗳气、恶心、呕吐1.观察嗳气、恶心、呕吐的频率、程度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遵医嘱穴位按摩[5],取合谷、内关、中脘等穴。

4.遵医嘱穴位贴敷[6],取内关、中脘等穴。

(四)术后腹胀1.观察腹胀的程度及伴随症状以及肛门排气情况。

2.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3.遵医嘱穴位贴敷[7],取中脘、足三里、上巨虚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8]。

(五)发热1.观察体温变化。

最新脾胃病科-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最新脾胃病科-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TCD编码:BNG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编码: K80.1/K81.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肝胆郁滞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胀(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2.慢性胆囊炎伴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无手术指征者,可进入本路径。

3.慢性胆囊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急性胆管炎、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2)肝功能、血脂、血糖;(3)肝胆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标记物筛查、肾功能、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的门诊患者。

一、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胆胀(TCD编码:BNG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胆囊炎(ICD-10编码: K80.1/K81.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李乾构等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实用内科学》编委会、陈灏珠共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慢性胆囊炎)临床常见证候:
肝胆郁滞证
肝胆湿热证
气滞血瘀证
肝郁脾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胆胀(慢性胆囊炎)协作组制定的“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胆胀(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2.慢性胆囊炎伴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适合内科保守治疗,
无手术指征者,可进入本路径。

3.慢性胆囊炎伴胆囊颈结石嵌顿、急性胆管炎、壶腹部病变及胆胰等恶性肿瘤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本病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隐血;
(2)肝功能、血脂、血糖;
(3)肝胆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标记物筛查、肾功能、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胆郁滞证:利胆疏肝,理气通降。

(2)肝胆湿热证:清热利湿,疏肝利胆。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4)肝郁脾虚证:疏肝理气,健脾助运。

2.针灸治疗
3.其他疗法
(1)耳穴压豆
(2)推拿疗法
(3)中药穴位贴敷
4.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
(2)情志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右上腹及右胁肋部胀、痛等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

2.腹部B超提示胆囊或胆管壁增厚、毛糙、透声等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发热、黄疸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时,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急性腹膜炎等,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胆胀(慢性胆囊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胀(慢性胆囊炎)(TCD编码:BNG130,ICD-10编码:K80.1/K81.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
发病日期: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