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课前预习案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小编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将不胜荣幸。
等腰三角形篇一9.3章等腰三角形教案(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1、轴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底边、顶角、底角。
(首先教师提问了解前置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动脑思考、口答。
)(二) 、构设悬念,创设情境:3、一般三角形有哪些特征?(三条边、三个内角、高、中线、角平分线)4、等腰三角形除具有一般三角形的特征外,还有那些特殊特征?(把问题3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4给学生留下悬念。
)(三)、目标导向,自然引入: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9.3 等腰三角形(板书课题) 9.3 等腰三角形(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四)、设问质疑,探究尝试:结合问题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不同规格的等腰三角形,与教师一起演示(模型)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让学生由实验或演示指出各自的发现,并加以引导,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逐条归纳,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结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板书学生发现的结论)等腰三角形特征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在△ ABC中,△AB=AC()△△B=△C()[方法]可由学生从多种途径思考,纵横联想所学知识方法,为命题的证明打下基础。
例1:已知:在△ABC中,AB=AC,△B=80°,求△C和△A的度数。
〔学生思考,教师分析,板书〕练习思考:课本P84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以是直角或钝角吗?为什么?)〔继续观察实验纸片图形〕(以下内容学生可能在前面实验中就会提出)[问题]纸片中的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可能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什么线?(通过设问、质疑、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概括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折痕AD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AD可能还是等腰三角形的什么线?[学生发现]AD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
等腰直角三角形-学案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等腰直角三角形特有(1)两底角等于45°。
(2)两腰相等。
考点/易错点2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四条特殊的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中位线.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
高:顶点到对边垂足的连线。
角平分线;顶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直线。
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考点/易错点3等腰直角三角形常见题型1、多垂直、锐角相等2、通过三线合一构造全等3、利用垂直与等腰构造全等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ABC中, ∠BAC=90°, AB=AC, D为BC 上一点,过B,C做BE⊥AD, CF⊥AD 求证: BE=EF+CF【答案】∵BE⊥AD,∠BAC=90°∴∠EBA=∠CAF易证: △EBA≌△FAC∴AE=FC, BE=AF∴BE=EF+CF【解析】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结合三角形全等很容易得证【例题2】【题干】△ABC中,∠BAC=90°,AB=AC,AB是BC边上中线,∠ABF=∠CAE,求证:EF∥AC【答案】Rt△ABC中,AD为中线∴BD=AD,∠ABD=∠DAC=45°又∵∠ABF=∠CAE∴∠DBF=∠DAE∴易证:△DBF≌△DAE∴DE=DF,∴∠FED=∠C=45°∴EF∥AC【解析】通过三线合一构造全等【例题3】【题干】△ABC中,∠BAC=90°,AB=AC,BD F平分∠ABC,CE⊥BD交BD延长线于E求证:BD=2CE【答案】证:∵BD平分∠ABC,且CE⊥BE∴延长CE、BA交于F易证:△FBE≌△CBE∴FE=CE,△ABD≌△ACF∴BD=CF=2CE【解析】利用垂直与等腰构造全等【例题4】【题干】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上运动,当线段AB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A、(0,0)B、(,﹣)C、(,﹣)D、(﹣,)【答案】解:过A点作垂直于直线y=﹣x的垂线AB,∵点B在直线y=﹣x上运动,∴∠AOB=45°,∴△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B作BC垂直x轴垂足为C,则点C为OA的中点,则OC=BC=.作图可知B在x下方,y的右方.∴横坐标正,纵坐标为负.所以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故选B.【解析】线段AB最短,说明AB此时为点A到y=﹣x的距离.过A点作垂直于直线y=﹣x 的垂线AB,由题意可知:△AO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B作BC垂直x轴垂足为C,则点C为OA的中点,有OC=BC=,故可确定出点B的坐标.【例题5】【题干】△ABC和△A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初始位置如图所示,若△AEF绕A点顺时针旋转,则BE与CF大小关系为()A、BE>CFB、BE=CFC、BE<CFD、无法确定【答案】解:连接BE、CF∵△ABC和△AEF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BC,∠BAC=∠FAE,AF=AE,∴△BAE≌△CAF,∴BE=CF.故选B.【解析】连接BE、CF,证明△BAE≌△CAF即可得到结论.【例题6】【题干】下面的方格图案中的正方形顶点叫做格点,图1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4个,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10 个,图3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28 个,图4中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共有50 个.【答案】解答:解:第一空 4 (正方形边长为1,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三角形有4个);第二空4×2+2=10 (每个正方形都有4个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有2个直角边长为的就是以2为斜边)第三空4×4+2×4+4=28 (4个小正方形就是4×4,而相邻的两个小正方形都有2个直角边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相邻的有4对所以是2×4,然后再加上4个直角边长为2的)第四空4×6+2×7+4×2+4=50(正方形边长为1,直角边长为1的等腰三角形有4×6个小正方形,7对相邻的两个小正方形,4对直角边为2的大正方形,4个直角边长为的斜边为.【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知图1中,连接2条对角线,可以有4个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图2中,连接每个正方形的2条对角线,在图1的基础上,则共有4×2+2=10(个)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图3中,在图1和图2的基础上,则共有10×2+8=28(个)以格点为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图4中,在图2和图3的基础上,分解为几个(2)(3)的图形,然后观察形状不是(2)(3)的四边形中是否存在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作出判断.四、课堂运用【基础】1.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F,若BF=AC,则∠ABC的大小是()A、40°B、45°C、50°D、60°分析:先利用AAS判定△BDF≌△ADC,从而得出BD=DA,即△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得出∠ABC=45°.解答:解:∵AD⊥BC于D,BE⊥AC于E∴∠BEA=∠ADC=90°.∵∠FBD+∠BFD=90°,∠AFE+∠FAE=90°,∠BFD=∠AFE∴∠FBD=∠FAE∵∠BDF=∠ADC=90°,BF=AC∴△BDF≌△ADC(ASA)∴BD=AD∴∠ABC=∠BAD=45°故选B.2.用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下列图形:①等腰三角形;②等边三角形;③正方形;④等腰梯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有()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分析:可以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拼,即可得到可以拼成等腰三角形与正方形.解答:解:①如图:∵∠B=∠B′=45°,∴可以拼成等腰三角形;③如图:,∴可以拼成正方形;∴一定可以拼成的图形有①③.故选A.3.如图,△ABC中,∠C=Rt∠,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10cm,则△DBE的周长等于()A、10cmB、8cmC、12cmD、9cm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CD=D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AE=AB,求出BD+DE=AE,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D平分∠CAB,∠C=90°,DE⊥AB,∴CD=DE,由勾股定理得:AC=,AE=,∴AE=AC=BC,∴DE+BD=CD+BE=BC,∵AC=BC,∴BD+DE=AC=AE,∴△BDE的周长是BD+DE+BE=AE+BE=AB=10.故选A.【巩固】1.如图,在把易拉罐中的水倒入一个圆水杯的过程中,若水杯中的水在点P与易拉罐刚好接触,则此时水杯中的水深为()A、2cmB、4cmC、6cmD、8cm分析:易得易拉罐进入水杯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长为8,可得底边上的高.让10减去底边上的高即为水深.解答:解:∵易拉罐进入水杯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而斜边与圆水杯底相等为8cm.∴P点到杯口距离为4 cm.∴水深为10﹣4=6cm.故选C.2.如下图,△ABC中,∠C=90°,∠B=45°,AD是角平分线,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AC=AEB、CD=DEC、CD=DBD、AB=AC+CD分析: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CD=D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AE,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B=∠BDE,推出BE=DE=CD,即可推出AB=AC+CD.解答:解:B、∵AD是角平分线,DE⊥AB,∠C=90°,∴CD=DE,故本选项错误;A、由勾股定理得:AC=,AE=,∴AC=AE,故本选项错误;D、∵∠B=45°,DE⊥AB,∴∠BDE=180°﹣90°﹣45°=45°=∠B,∴BE=DE=CD,∴AB=AE+BE=AC+CD,故本选项错误;C、∵CD=DE,BD>DE,∴BD>C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C.3. 如图,将等腰直角△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1B1C1.若BC=3,△ABC与△A1B1C1重叠部分面积为2,则BB1= .分析: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B1C=2x,则B1C边上的高为x,根据重叠部分的面积列方程求x,再求BB1.解答:解:设B1C=2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重叠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1C边上的高为x,∴×x×2x=2,解得x=(舍去负值),∴B1C=2,∴BB1=BC﹣B1C=.故答案为.4.如图,以第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作为第②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以第②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做为第③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依次类推,若第⑨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厘米,则第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厘米.分析:先设第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x,第②个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x,那么第③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2x,从而有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n﹣1x,根据题意可得()9﹣1x=16,解即可.解答:解:设第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x,根据题意得:()9﹣1x=16,∴16x=16,∴x=.【拔高】1.以点A和点B为其中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共可作出()A、2个B、4个C、6个D、8个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作图,要注意分不同的直角顶点来讨论.解答:解:此题应分三种情况:①以AB为腰,点A为直角顶点;可作△ABC1、△ABC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②以AB为腰,点B为直角顶点;可作△BAC3、△BAC4,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③以AB为底,点C为直角顶点;可作△ABC5、△ABC6,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综上可知,可作6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C.2.己知,如图,在Rt△ABC中,∠C=90°,以Rt△ABC的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H、∠E、∠F是直角,若斜边AB=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B、2C、D、分析:在直角△ABC中,∠C=90°,AB2=AC2+BC2,即可求证:阴影部分面积△ACH和△BCF的面积之和为△ABE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2倍的△ABE的面积,根据此等量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在直角△ABC中,∠C=90°,∴AB2=AC2+BC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AEB的面积为×=,△AHC的面积为×=,△BCF的面积为×=,∴阴影部分面积为(AB2+AC2+BC2)=AB2,∵AB=3,∴阴影部分面积为×32=,故选C.3.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 n= .分析: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1、S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化规律,进而可得出S n的表达式.解答: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1==2﹣1;根据勾股定理,得:AB=,则S2=1=20;A1B1=2,则S3=21,依此类推,发现:S n=2n﹣2.4.已知△ABC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分析:依次、反复运用勾股定理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第1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2,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2=()3,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n.课程小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灵活应用课后作业【基础】1.在△ABC中,BC:AC:AB=1:1:,则△ABC是()A、等腰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题意设出三边分别为k、k、k,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又有BC、AC边相等,所以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设BC、AC、AB分别为k,k,k,∵k2+k2=(k)2,∴BC2+AC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又BC=AC,∴△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D.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A、30°B、45°C、60°D、90°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知其顶角为90°,然后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其底角的度数.解答:解: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底角的度数=(180°﹣90°)÷2=45°.故选B.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为45 度.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解答:解:∵∠C=90°,AC=AB∴∠A=∠B=45°.4.等腰直角三角形一条边长是1 cm,那么它斜边上的高是.分析:题中没有指明该边是直角边不是斜边,则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解答:解:(1)当1cm是斜边,则其高就是斜边1的一半是cm;(2)当其直角边是1cm时,根据勾股定理得其斜边是cm,再根据其高是斜边的一半得高是cm;所以它斜边上的高是cm或cm.【巩固】1.如图,将圆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直径为40cm,高为55cm的圆口容器中,圆桶放置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5度.若使容器中的水面与圆桶相接触,则容器中水的深度至少应为()A、10cmB、20cmC、30cmD、35cm分析:由题可知,进入容器中的三角形ABC可看作是一个斜边为4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在此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应该为20,因此若使高为55容器中的水面与圆桶相接触,由此可以求出水深.解答:解:如图,依题意得△ABC是一个斜边为40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此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应该为20,∴水深至少应为55﹣20=35cm.故选D.2. 如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度.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底边上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可知,高把原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也就平分成两个45°,故顶角是90°,故填90.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cm,则它的周长为4+2或2+2 .分析: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了一边的长,但未明确此边是底还是腰,因此要分类讨论.解答:解:当底边长为2cm时,腰长是cm,则周长是2+2(cm);当腰长为2cm时,底边是2cm,因而周长是:4+(cm).因此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4+2或2+2(cm).4.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1cm,则它的斜边上的高为cm.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冀教版第十七章《特殊三角形》导学案
一、预习案1.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
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请在图中标出来)3.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二、探究案探究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一:△ABC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B和∠C有怎样的关系?问题二:底边上的高、中线及∠A的平分线有怎样的关系?问题解决提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哪些边和角是相互重合的?这说明什么?(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互重合,所以两底角相等.三线互相重合)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3.探究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探究活动:中,如果AB=BC=AC。
那么∠A=∠B=∠C.提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等腰三角形所有的性质,因此可以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入手。
归纳:三、训练案(1)在△ABC 中,AB =AC ,若∠A =40°则∠C = ;若∠B =72°,则∠A = .(2)在△ABC 中,AB =AC ,∠BAC =40°,M 是BC 的中点,那么∠AMC = ,∠BAM = .(3)如图,在△ABC 中,AB =AC ,∠DAC 是△ABC 的外角。
∠BAC =180°- ∠B ,∠B =21( )∠DAC = ∠C(4)如图,在△ABC 中,AB =AC ,外角∠DCA =100°,则∠B = 度.(5)如图①∵AB=BC∴ = (等边对等角)②∵AB=BC ,AD 是角平分线∴ ⊥ , = (三线合一)③∵AB=BC ,AD 是中线 ∴ ⊥ , ∠ =∠ (三线合一)④∵AB=BC ,AD 是高∴ = , ∠ =∠ (三线合一)一、预习案1、在△ABC中,AC=BC, ∠B=800,则∠C=________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100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700,则其余两个角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8cm和6cm,则其周长是____________ cm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6cm和8cm,则其周长是___________cm二、探究案探究1.“等角对等边”这个识别等腰三角形的重要方法,可以如何得到?你用了哪些合情推理的方法?提示:用折叠观察的方法.探究2.如图“等角对等边”这一命题的题设:结论:已知:求证:证明:探究3.你有和上面不同的辅助线作法吗?请试一试.“作BC边上的中线AD”可行吗?三、训练案1.在△ABC中,∠A的相邻外角是110°,要使△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
2022人教版数学《《等腰三角形》参考教案》配套教案(精选)
2.6.2 等腰三角形【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习难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教学过程】预习案一、旧知回顾:1、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什么作用?学习建议:复习上节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8,则周长为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其中一边长为6,则另两边分别为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5、如图,在△ABC中,AB=AC,(1)若AD平分∠BAC,那么、(2)若BD=CD,那么、(3)若AD⊥BC,那么、二、阅读教材:1、具备什么条件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为什么?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的作用是什么?三、预习自测:1、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案一、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可用什么方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学习建议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二、质疑探究——质疑解惑、合作探究基础知识探究探究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图,在△ABC中,若∠B=∠C,能否得出△ABC是等腰三角形?你能证明吗?思考:怎么作辅助线?目的是什么?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即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也相等(简写成)知识综合应用例3. 如下图,∠A=36°, ∠C= 72°∠DBC=36°.分别计算∠BDC、∠ABD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等腰三角形(第1课)》教案
D CD CDC 班级: 姓名: 小组:第6课时 等腰三角形(第1课)【学习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重点】:探索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学习难点】:等腰“三线合一”的性质一.预习检测(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5-P76的内容,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一边长为6㎝,那么腰长为( )A.6㎝ B.10㎝ C.6㎝或10㎝ D.14㎝ 2.如图,已知△ABC ,AB =AC ,∠B=65°,∠C 度数是( )A .50°B .65°C .70°D . 75°3.如图,已知△ABC ,AB =AC ,AD 平分∠BA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BD=CD,②∠B=∠C,③AD ⊥BC,④ ∠BAD=∠CADA .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②D .①4.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A .过顶点的直线B .底边的垂线C .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D .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归纳:1.等腰三角形是有_____ ___相等的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___ ____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____ ____,__ _____,_____ ___相互重合,•简称“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求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已知:在△ABC 中,________________.求证:∠B=∠C证明:活动二 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求证: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可简记为“三线合一”) 已知:在△ABC 中,AB=AC ,AD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B DC A AD EB C 三.巩固提升1. 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 △ABC 各角的度数 .2.如图,△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AB=AC=CD,且AD=BD ,求△ABC 各角的度数。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4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感谢您的欣赏。
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学生的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法.教具准备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生:硬纸、剪刀.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师]那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生]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生乙]在甲同学的做法中,A点可以取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师]对,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的等腰三角形.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硬纸和剪刀,按自己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用课本P138探究中的方法,•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师]按照我们的做法,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师]有了上述概念,同学们来想一想.(演示课件)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生甲]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师]同学们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生乙]我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折叠后,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生丙]我把等腰三角形折叠,使两腰重合,这样顶角平分线两旁的部分就可以重合,所以可以验证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生丁]我把等腰三角形沿底边上的中线对折,可以看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说明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生戊]老师,我发现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也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师]你们说的是同一条直线吗?大家来动手折叠、观察.[生齐声]它们是同一条直线.[师]很好.现在同学们来归纳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生]我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师]很好,大家看屏幕.(演示课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师]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生甲]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所以BAD≌CAD(SSS).所以∠B=∠C.[生乙]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所以BAD≌CAD.所以BD=CD,∠BDA=∠CDA=∠BDC=90°.[师]很好,甲、乙两同学给出了等腰三角形两个性质的证明,过程也写得很条理、很规范.下面我们来看大屏幕.(演示课件)[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师]同学们先思考一下,我们再来分析这个题.[生]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对我们以前学过的定理也很熟悉.如果我们在解的过程中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课件演示)[例]因为AB=AC,BD=BC=AD,所以∠ABC=∠C=∠BDC.∠A=∠ABD(等边对等角).设∠A=x,则∠BDC=∠A+∠ABD=2x,从而∠ABC=∠C=∠BDC=2x.于是在ABC中,有∠A+∠ABC+∠C=x+2x+2x=180°,解得x=36°.在ABC中,∠A=35°,∠ABC=∠C=72°.[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141练习1、2、3.练习1.如下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它们的底角的度数.答案:(1)72°(2)30°2.如右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答案:∠B=∠C=∠BAD=∠DAC=45°;AB=AC,BD=DC=AD.3.如右图,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答:∠B=77°,∠C=38.5°.(二)阅读课本P138~P140,然后小结.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147─1、3、4、8题.(二)1.预习课本P141~P143.2.预习提纲: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Ⅵ.活动与探究如右图,在ABC中,过C作∠BAC的平分线AD的垂线,垂足为D,DE∥AB交AC于E.求证:AE=CE.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果:证明:延长CD交AB的延长线于P,如右图,在ADP 和ADC中ADP≌ADC.∠P=∠ACD.又DE∥AP,∠4=∠P.∠4=∠ACD.DE=EC.同理可证:AE=DE.AE=CE.板书设计§14.3.1.1等腰三角形(一)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二、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三、例题分析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2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现实生活中,等腰三角形的应用比比皆是.所以,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进一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质,不仅是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从思想方法和知识储备上,为今后研究“四边形”和“圆”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是几何论证过程中,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三条重要线段重合”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个角相等”等结论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学重点:1. 让学生主动经历思考和探索的过程.2. 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探究过程.二、学情分析本年级的学生已经研究过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强,善于与同伴交流,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准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相异构想,这也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的一点.三、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 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探索其性质3.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经历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类比迁移的能力. 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和质疑,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感受到等腰三角形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2.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归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结论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3.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体验合作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四、教法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采取了激疑引趣——猜想探究——应用体验——建构延伸的教学模式,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同学们,我们在七年级已研究了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提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让你联想到等腰三角形?首先让学生明确:本学段的几何图形都是按一般的到特殊的顺序研究的.通过学生描述等腰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及研究等腰三角形的必要性.剪纸游戏你能利用手中的这个矩形纸片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 注意安全呦!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会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利用对折纸片,再“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可能还有的同学会利用正方形的折法,获得特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能还有同学先画图,再依线条剪得.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落实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我不失时机的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使活动更加深入,课堂充满愉悦和温馨.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因此,我力求让学生关注剪法的理性思考.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如何想到的? 为的是剖析学生的思维过程:“折叠”就是为了得到“对称轴”,“剪一刀”就是就得到了两条“腰”,由“重合”保证了“等腰”.这样就建立了“操作”与“证明”的中间桥梁.从实际操作中得到证明的方法,也为发现“三线合一”做了铺垫.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还有什么性质?请提出你的猜想,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在学案上.合作小组活动规则:1、有主记录员记录小组的结论;2、定出小组的主发言人(其它同学可作补充);3、小组探究出的结论是什么?4、说明你们小组所获得结论的理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一: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二: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学情分析: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相异构想,数学猜想的初始叙述不准确,甚至不正确,但我不会立即去纠正他们,而是让同学们不断地质疑﹑辨析、研讨和归纳,逐渐完善结论.让他们真正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创设和谐的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通过设置恰当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动手实践、猜想、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这种探究的学习过程,恰恰是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1)在此环节中,我的教学要充分把握好“四让”: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能让学生作结论的,尽量让学生作结论.这种教学方式,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不怕学生说不好,不怕学生出问题,其实学生说不好的地方、学生出问题的地方都正是我们应该教的地方,是教学的切入点、着眼点、增长点.(2)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听取和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指导.巩固知识1.等腰三角形顶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___;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00°,它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_____.内化知识1.如图1,在△ABC中,AB=AC,AD⊥BC,∠BAC=120°你能求出∠BAD的度数吗?知识迁移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简单地叙述理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拓展延伸如图2,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AD=AE,你能说明BD=EC?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基础、经验和能力的差异,我为学生提供了层次分明的反馈练习.将练习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拾阶而上,逐步掌握知识,使学困生达到简单运用水平,中等生达到综合运用水平,优等生达到创建水平.畅谈收获总结活动情况,重在肯定与鼓励.引导学生从本课学习中所得到的新知识,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反思,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回顾探究过程中所用到的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反思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更重要的是一种提高和发展自己的过程.基础性作业:P65 习题1、2、3、4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节
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性质02一、课前复习: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2)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二、预习课前:1、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是 三角形,即 叫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又叫正三角形。
2、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如图1,性质的几何语言为:△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顶角为直角的等腰三角形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应用:1、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BC ,交AB ,AC 于D ,E 。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
2、探究:等边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画出图形,找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证明它们全等。
E D CABAB 图1 CB图2AB三、课堂探究:例题:如图,△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BE =DC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 等于 的一半。
3、证明这个结论:已知:Rt △ABC,∠C=90°,∠A=30°.求证:AB=2BC 证明:例题: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点是AC 的中点,延长BC 到E,使CE=CD,过D 点作DM ⊥BE,垂足为M.求证:BM=EM.D CB A课堂检测:1.正△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BD 和CE 交于点I,则∠BIC 等于( )A.60°B. 90°C. 120°D. 150°2、在△ABC 中,∠A :∠B :∠C=1:2:3,CD ⊥AB ,若AB=a,则DB=3、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30度,则此三角形中腰与底边的关系( )A 、腰大于底边B 、腰小于底边C 、腰等于底边D 、不能确定 4、在Rt △ABC 中,∠C=90度,∠A=30度,CD ⊥AB 于点D ,AB=8cm,则BC= , AD= .5、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O作EF∥BC,AB=6cm ,AC=5cm .则△AEF的周长=6、如图1,△ABC中,AB=AC,∠C=30°,DA⊥BA于A,BC=4.2cm,则AD=图(1) 图(2)7、如图2、 ∠C=90°,D是CA的延长线上一点, ∠BDC=15 °,且AD=AB,则BC= AD8. △ABC中,AB=AC, ∠BAC=120°,AD ⊥AC 交BC 于点D,求证;BC=3AD.思考题:如图,D、E分别为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AC上的点且BD=CE,连接BE、AD,交于点F,求∠AFE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 第十二章 第3节 等腰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版
初二数学第十二章第3节等腰三角形人教新课标版一、学习目标:1. 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并能判定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 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它们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3. 借助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得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及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综合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考点分析:本节知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基础,考试题型多,方法灵活。
对这部分知识的命题方向是考查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即边角的相互转化。
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多以填空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在综合题中,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的考查较为常见,中考中还经常出现与本节知识有关的探究性问题,如函数中的动点,考查动点在何处时形成的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例1.如图,D在AC上,AB=AC,AD=DB,请指出图中的等腰三角形,以及它们的腰、底边、顶角及底角。
思路分析:这里要求根据条件说明图形的名称,而不是凭直观和想象。
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另外的两个角叫做底角。
解答过程: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ABC∆和ADB∆。
其中∠;∠和C ABC∠,底角是CBA ∆的腰是AB和AC,底边是BC,顶角是BAC∠,底角是∠A和ABD∠。
∆的腰是DA和DB,底边是AB,顶角是BDAADB解题后的思考:解决此类题目应先找到两腰,然后根据其他元素与两腰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进行识别。
例2.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其一边长为3,则其他两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 思路分析:长为3的边是否是腰并不清楚,故应分类讨论。
解答过程:当3为底边时,其他两边均为(133)25-÷=;当3为腰长时,其他两边为3和13337--=。
等腰三角形教案
等腰三角形教案教案:等腰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判别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3.能够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等腰三角形的图形,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之处?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定义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不等边对应的角)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边对应的角)相等。
3.给出判断等腰三角形的方法:比较三边长是否相等或比较两个角是否相等。
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分组进行一个小游戏:教师给出几个三角形,要求学生用手指比较边长或角度是否相等,然后来判断是否为等腰三角形。
2.练习题:让学生自行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给出理由。
a) AB = AC b) ∠A = ∠C c) AB = BC = AC d) ∠A ≠ ∠C e)AB ≠ AC3.检查并讲解答案,解释判断的依据。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面积公式:S = 1/2 ×底边 ×高周长公式:P = 边长1 + 边长2 + 底边五、总结与提升(5分钟)1.总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2.学生自主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练习题。
2.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腰三角形,并能够求解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通过小组活动和练习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16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前预习
第16讲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课前预习1. 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_ 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_ __②“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_ _、底边上的_ _ 及底边上的_ _ _互相重合.③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_ __对称图形, 有_ _条对称轴.(3)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有两个_ 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称等角对等边.【温馨提示】逆向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①一边上的高线与这边上的中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一边上的高线与这边所对应的角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③一边上的中线与这边所对应的角平分线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等边三角形(1)定义: _ __均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3条边_ __,3个角_ __.②对称性:等边三角形是_ 对称图形,有_ __对称轴.(3)判定:①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3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等于60°的_ 是等边三角形.【温馨提示】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 直角三角形(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用a, b,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 那么___ .(2)性质: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 _.②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③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_(3)判定:①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两个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④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面积计算公式:S= = .(常用等积法求线段长)【温馨提示】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因此可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识别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理论依据, 在运用时一定要用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与长边的平方作比较.。
八年级上册《等腰三角形》导学案
12.3.1《等腰三角形》导学案责任学校 责任教师一、学习目标1、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二、预习内容自学课本49页至51页,完成下列问题:1、动手操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按课本中虚线对折,然后沿实线剪开,再把它展开,得到什么三角形?2、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相等的两边叫 ,另一边叫 ,两腰的夹角叫 ,腰和底边的夹角叫 。
3、如图,在△ABC 中,AB=AC ,标出各部分名称。
4、(1) 观察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在哪里?(2) 将等腰三角形沿折痕对折,观察重合的线段和角,你有什么发现?猜想: 。
5、如图,在△ABC 中, (1)如果AB=AC,且∠1=∠2,那么 = ,且 。
(2)如果AB=AC,且BD=DC ,那么 = ,且 。
(3)如果AB=AC,且AD ⊥BC ,那么 = ,且 。
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简写成“ ”)。
性质2 等腰三角形 、 、 互相重合。
三、探究学习1、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1、2:B DAC1 22、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在AC 上,且BD=BC=AD.求△ABC 各角的度数。
.四、巩固测评1、(1)如图.在△ABC 中,如果AB=AC,那么∠________=∠_______; (2)如图.在△ABC 中, AB=AC,点D 在BC 上。
如果∠BAD=∠CAD,那么 AD ⊥BC , BD=CD 。
如果BD=CD,那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如果AD ⊥BC,那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如图,在下列等腰三角形中,分别求出其它两角的度数。
(2)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3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南华县第一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十一章 三角形
章末复习 (一) 三角形
知识点一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2019·台州)以下长度的三条线段 , 能组成三角形的是(B
)
A.3 , 4 , 8
A.∠A+∠B=∠C B.∠A-∠B=∠C C.∠A∶∠B∶∠C=1∶2∶3 D.∠A=∠B=3∠C
12.如果在△ABC中 , ∠A=60°+∠B+∠C , 那么∠A等于( ) C
A.30° B.60° C.120° D.140°
13.一张△ABC纸片 , 点M , N分别是AB , AC上的点 , 假设沿直线MN折叠
第十三章 轴対称
等腰三角形〔1〕
【学习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 掌握等腰
三角形的性质 ;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解决
相关问题。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 :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预习导学]
(一)自学指导
1、自学1 : 自学课本P2页 , 〞探究、思考与例1” , 掌握等
等边対等角
总结归纳 :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
相等
B
A
D
C
〔中简线写成〞
高 ”〕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対分称线轴 , 底边上
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 ;
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対称图形 ,
是
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预习导学]
(二)自学检测 : 学生自主完成 , 小组内展示、点评 , 教师巡视。
A.只有①准确
第 2 课时 2.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 2 课时 2.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预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 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预习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预习任务】阅读教材P57-58完成下面题目:1.有两边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设它的腰长为x,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3.有两个角 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4.如图1,已知OC 平分∠AOB ,CD ∥OB,若OD=3㎝,则CD 的长是 。
图 1 图2 图3 图4【预习诊断】一.选择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在△ABC 中,AB=AC,∠A=36°,BD,CE 分别为∠ABC ,∠ACB 的平分线,则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 A. 5个 B.6个 C.7个 D.8个3.小明将两个全等且有一个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3所示的图形,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4B.3C.2D.1二.填空题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它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5.如图4,在△ABC 中,AD ⊥BC 于D 。
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 是等腰三角形。
你添加的条件是 。
三.解答题如图,上午8时,一条船从A 地出发以15海里每小时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上午10时到达B 地,从A,B 望灯塔C ,测得∠NAC=42°,∠NBC=84°,求B 地到灯塔c 的距离。
B C A D E M H G A D B E A o B C D B C A D N AC B。
2、6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
2、6等腰三角形(1)导学案课程标准: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学习目标: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会用基本作图完成: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教材P55-56课本的内容,自组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中;4、限时、独立完成。
一、旧知回顾:1、我们已经学过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2、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什么?3、线段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4、轴对称图形有什么性质与特点?二、教材助读:1、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圆B、长方形C、线段D、三角形2、怎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答:3、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相等的两边叫,另一边叫两腰的夹角叫,腰和底边的夹角叫4、如图,在△ABC中,AB=AC,标出各部分名称5、在透明纸上任意画一个等腰三角形ABC,再画出它的角平分线AD,然后沿着AD所在的直线把三角形ABC对折,你发现了什么?6、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能否证明?三、预习自测: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⒈等腰三角形一个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 __;⒉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__________;○⒊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______ __。
○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比底边多2cm,并且它的周长为16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边长.我的疑惑:请将你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性质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性质,能应用性质进行计算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逐步具有观察、猜想、推理、归纳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的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教学重、难点:重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其应用。
难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索及证明。
3、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学情分析刚进入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三、教法分析《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四、学法建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导学案
第十三章轴对称13.3.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一、激励唤醒,情景导入(预计3分钟)(导)1、激励唤醒口号:各尽所能,互助前行;齐心协力,共创佳绩!2、解读本章知识树,体会本课的学习地位。
3、情境导入:旧知回顾二、目标定向,明确任务:(预计2分钟)(导)1、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2、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定理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前预习案1、自主预习:预习内容:课本第77、78页。
.预习要求:知道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方法指导:勾画出书中的相关定理,结合例题理解定理。
三、预习检测,反馈信息:2、预习检测:(预计5分钟)(展)如图:△ABC中,∠B=∠C,求证;AB=AC(3分)操作方法:①预习检测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号上板展示。
②汇总学生错误信息,重点进行答疑解惑。
评价方式:证明过程3分,互助组交换判卷,组长统计,进行第一轮积分。
3、归纳:(预计用时5分钟)(点)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简单叙述为:)∵∴思考:要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你都有哪些方法?课上探究案四、自主合作,展示点拨:(预计10分钟)(探)1、探究内容:如图,已知:△ABC 中,AB=AC ,BD 和CE 分别是∠ABC 和∠ACB 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O 点。
⑴ 试说明△OBC 是等腰三角形;⑵ 连接OA ,试判断直线OA 与线段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操作方法:①学生独立思考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展示。
②其他小组质疑、评价。
③板演解题步骤,规范数学语言。
评价方式:条理清楚,结果正确5分。
当堂训练案五、达标训练,巩固提高:(预计15分钟)(测)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 和9cm ,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7cmB .22cmC .17cm 或22cmD .18cm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A .40°B .50°C .60°D .30°3、如图,已知∠1=∠2=∠3,∠B=∠C 则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如图所示,∠CAB=∠DBA ,AC=BD,点O 是AD,BC 的交点,点E 是AB 的中点.试判断OE 和AB 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CO E A B操作方法:选择题每题2分(抢答),证明题指定学号上板展示。
13.3.1等腰三角形(2)导学案
A
图(1)
B
【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 也相等(简写成 ) (二) 【新知应用】 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已知:如图(2) , 是△ABC 的外角,∠1= ,AD∥ 求证: . A 1 分析:要证明 AB=AC,可先证明∠B= ,因为∠1= ,所以可设法找出 2 ∠B、∠C 与∠1、∠2 的关系. (2) 、请同学们完整的写出解题过程 证明:
D
1 2
B
图(5)
C
归纳总结、学后反思 请你对照学习目标,谈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及困惑。 课后反馈、巩固提升 1、如图(6) ,把一张矩形的纸沿对角线折叠.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2
1
图(6) 2、如图(7) ,AC 和 BD 相交于点 O,且 AB∥DC,OA=OB,求证:OC=OD.
D 0 A
图(7)
B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公冶长》
启发引导
课前热身、 自主预习 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6,8,则周长为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7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120°则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是 课堂展示、 合作学习 (一) 【思考】 (1)如图(1) ,位于在海上 A、B 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 O 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 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2)我们把这个问题一般化,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 系? 已知:在△ABO 中,∠A=∠B 0 求证:AO=AO 证明: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一、课前系统部分(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在加深对等腰三角形从轴对称角度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定理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轴对称》中的重点部分,是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节课,由于小学已经有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何从对称角度理解等腰三角形是新教材和旧教材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应该重新认识,把好入门的第一课。
2、等腰三角形是在第八章《多边形》中的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
3、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三)学生分析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可以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两个定理的理解及应用。
技能目标:理解对称思想的使用,学会运用对称思想观察思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思想整体观察对象,。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的对称美,体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等腰三角形对称的概念。
2、“等边对等角”的理解和使用。
3、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
难点: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具体应用。
2、等腰三角形图形组合的观察,总结和分析。
(五)教学策略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我主要体现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1、回归学生主体,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馈。
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3、注重学习的参与性。
(六)教学用具教学手段: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合作学习,分组学习和讨论。
3、多媒体教学。
准备工作: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突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
3、学生自带剪刀,圆规,直尺等工具。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科尔沁实验初中数学学科教案
编号:BSSX
课题等腰三角形等性质课时课时( 1)课型新授课主备崔娟娟审核拱振岩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能初步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我们知道,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我们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及修改设计
二、自主合作学习
自学教材75页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吗?
2.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等吗?
自学教材7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三角形全等能否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三线合一”指的是什么?
自学教材76页例1,完成教材77页练习题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合的角
(3)你能猜一猜等腰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吗?(独立思考2分钟后小组讨论)你能试着对你的猜想进行证明吗?
等腰三角形课前预习案
[活动1] 动手操作,得出概念
问题
(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按图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对折,并减去阴影部分,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吗?
[活动2] 观察实验,猜出性质
问题
(1)活动1中剪出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填写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