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PPT课件
20140912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四、联想推断法:
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高考题
A、城之不拔者二耳 B、齐人未附 C、使老女子乘城 D、齐人追亡逐北 拔:被攻取 附:归附 乘:巡视 北:指败逃者
【联想】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其后秦伐赵, 乘彼垝· 垣,以望复关。《诗 · 卫 拔十城。(拔:攻取)《廉 · 蔺》B怀敌附远(附: 风 · 氓》 归附)《论积贮疏》 C 乘鄂渚而反顾兮(乘:登) 乘:登上、登临:败逃的人) 《涉江》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 《过秦论》可见答案是C
【要点提醒 】 联系课本这是最好的最 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联系成语,名言 警句,“以旧解新”,“以熟解生”,效 果很好。 如:秦桧炎炎 ,不附者惟卿一人。 联想“趋炎附势” “趋炎附势”是对称结构,“炎”、“势” 同义,是“势力”、“权势”之义。“炎 炎”就是权势很大。
又如:
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 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第三步,重读全文。通过精读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为了确保所得答案的正确性,需将已得答案放回到原 文的相应位置进行验证,看其是否正确。
考纲精研
本考点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常见实词”。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来讲,“常见 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 义上看,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其 实际上就是在具体语境中,即上下文中的含义。
五、语境分析法
3、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 “将兵”:将领和士兵 (2002高考题) “将”可当动词“率领”讲,也可作名词“将 领”讲。 B项对还是错? 【推断】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 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 领和士兵。所以B项错。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实词之一词多义ppt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1、 “常见文言实词”指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 2、 “在文中的含义”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
义; 3、重点掌握多义词、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古
字通假等实词知识。 本考点不仅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
还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语境推断法
❖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 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 如某年高考试题要求选择文末"子访得之"的"访"字的 意思: A、咨询 B、探望 C、寻求 D、访问 联系上下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自己生 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其余 三个义项均不合文意。
多义词词义推断方法
❖ 字形推断法 ❖ 语境推断法 ❖ 课文迁移法 ❖ 成语印证法 ❖ 对句判断法 ❖ 语法分析法
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80%以上, “形旁” 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 有关;
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 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 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 来表达。
❖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 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马"的 名词也有20个以上。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三理解一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提要:“ 常见实词”,指一般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的词;或古今常用,意义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词。
“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是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高考文言文阅读对文言实词考查最多。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阅读就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变化最大的是词汇。
因此,在文言文学习中,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和虚词,非常重要。
而实词与虚词相比较,更是阅读文言文关键的一环。
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
重点是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难点是古今异义、异读字和异体字。
1、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一些古今字形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的词,词义发生了演变。
〈1〉词义扩大江:专指长江→泛指大的河流好:女子相貌好看→美好的气质〈2〉词义缩小臭:气味好坏→坏气味让:谦让、辞让,责备→谦让、辞让〈3〉词义转移涕:眼泪→鼻涕偷: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偷窃〈4〉词义弱化很:凶狠〈程度很高〉→〈程度减低〉怨:仇恨、怀恨→埋怨、责备〈5〉词义强化恨:遗憾、不满意→仇恨、怀恨诛:责备→杀戮〈6〉感情色彩变化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品质恶劣爪牙:得力帮手→坏人的党羽〈7〉名称、说法改变目—眼睛寡—少歧—岔路夷—平傍—靠近2、分辨单音词和复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居多数,现代汉语双音词占多数。
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白话双音词有以下三种情况:〈1〉前后加辅助成分〈前缀、后缀〉师→老师姨→阿姨担→ 担子石→石头〈2〉前后加一个同义或近义词亡→逃亡诱→诱惑旗→旗帜奇→奇特〈3〉换为完全不同的词悟→明白寐→睡觉冥→昏暗邦→国家注意:〈1〉不要把文言的两个单音词误认做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
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滥竽充数Βιβλιοθήκη 《韩非子》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 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 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 之。处士逃。
利令智昏
《吕氏春秋》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 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 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 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 见金耳。”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 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 一车四马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仔细看,观察) (考虑)
(了解,弄清楚)
一词多义(课堂PPT)
• 例如“道”的本义是道路,由这个意义派生出 来的途径、方法、道理、规律、学说、引导等义 项都是它的引申义。
• 又如“纲”的本义是网上的总绳,由这个意 派生出来的“事物的总要”、“国家的纲纪”等 义项就是它的引申义。
• “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冢。 • “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 • “齿”本指门牙或牙齿,由此引申为年龄。 • “年”本义为稻谷成熟。古代每年只收获一次
或一季,引申为时间单位。
• “官”由官府、行政机关引申为官职、官长
4
比喻义
• 比喻义,也属于由词的本义的一种引申,简言之, 就是词的比喻意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 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 为转义的一种。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 义。
• 如《劝学》“引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 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诗经·祈父》中 “祈父,予王之爪牙”,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 或武士”。
树梢,引申为末端,再引申为细小。 “匠”由专指木匠引申为泛指工匠。
②由实到虚,如“果”字,由果实,引 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果然、终 于 ”、连词“如果” 。
“术”由道路引申为途径、方法 ③因果引申,如“危”本义为陡峭、高 峻,引申为不稳定、危急、危险。
7
• 又例如:①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 势力范围内;②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 或变动;③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5
• 思考: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 草菅人命,纵横乡里
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 物”。
6
(二)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抓住词义引申的某些规律 ①由个别到一般,如“末”字,本义是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一词多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ppt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0
(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 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
【例如】
“秋”。 《说文》:“禾谷熟也。”本指
一年四季中的“秋季”。后由一个 季节扩大为一年的意思。如“一日 不见,如隔三秋”。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1
2、词义缩小
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 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 的现象。
②“丈夫”:古义是男子的通称。《触龙说赵太
后》:“丈夫变爱怜其子乎?”这里指成年男子。
今义“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③“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孩都
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④“臭”:古代泛指气味。现在只指难闻的气味。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24
(3)词义义项的减少 【例如】
①“劝”:古义常用义项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谢谢你的关注
谢谢你的关注
18
(2)由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它 感情相似的意义。
【例如】
①甘”。
《说文》:“美也。”“物之甘美者也,甜
也。”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指味美,味道甜之外,
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
②“苦”。
《说文》:“苦,苓也。”“苓”是一种苦
菜,表示味苦的意思。现在的“苦”,不仅有
理解常见文言
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谢Fra bibliotek你的关注谢谢你的关注
1
【考点阐析】
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 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 “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 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是考查 我们掌握文言实词的情况,又是考查运用这些知 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各种特殊用法及与现代 汉语的差异,即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 复词等。 近几年高考,实词的考查都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 2009 年到 2013 年,连续五年都是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型很稳定。
解题方略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理解的
分析:①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 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 着”。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
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再如苏轼的《石钟山记》中: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例如:形旁从“钅”、“木”、“氵”、“火”、“土” 者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 “斤 ( 斧 )” 、“殳”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 “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辶(走)”、“彳(行)”、“忄(心)”、“讠(言)”者与人的行 为有关。汉字的这种表意功能,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推断 实词含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分析: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
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 此“言”为“叙述”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 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
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 载”较为准确。
例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短歌行》)
分析:“酾”,在现代汉语中算得上是个生僻字,难 以理解时可以从字形上去推测,一般有“酉”旁的字 都与“酒”有关,这里应该是个与酒有关的动词,斟 酒。
例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实词基础知识》PPT课件
如:“阳虎去齐走赵”中的“去”, 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以注意。
h
8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 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词形由单音节 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发 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 种情况: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h
5
练一练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张良出,要项伯 邀 2、君子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 3、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叛 4、臣以险衅,夙遭闵 凶 悯 5、拜送书于 庭 廷 6、唯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熟
h
12
4、感情色彩 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
h
13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练一练
• 1、各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2、今齐地方千里
• 3、可怜体无比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变化
5、词义轻重有变化
h
9
1、词义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点滴经验——内
冻结资金——“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精品(1-40)(1)(1)PPT课件
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 版本,稿本
5本末倒置
主次,先后
6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本源、考查
2021
6、鄙
• “鄙”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 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 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 “鄙人”。
• 成语助记: • 肉食者鄙 卑鄙龌龊 贵远鄙近
2021
鄙
1蜀之鄙有二僧 边界地方
(2)考查的对象为常见常用词。 考纲中所举120个实词,考查的都是常见常用的。我 们在学习古文时,要注意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
(3)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都有涉及。 实词的考查,一般以考查一词多义为主,同时涉及对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的考查。
(4)考查形式依然以选择题为主,在翻译题目中也会 涉及对实词的考查。
蒙受,遭受 表示被动 通“披” ,穿 通“披”,披散 被子 覆盖 覆盖
2021
4、倍
• 从人,( tǒu)声。本义:反;背向 “加倍”是后起常用义, “倍”的原义
是“反”,即“背向、背着”,故而 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 与“背”同。
2021
• 成语助记: • 事半功倍 倍道而行 • 【乡利倍义】乡,通“向”。倍,通
• 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 “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 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 之义。
2021
• 成语助记: • 追本溯源 舍本逐末 本性难移 • 变本加厉 英雄本色 无本之木
2021
2021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 草本的根或茎干
欲舒
2盖亦反其本矣
根本,基础
3性本爱丘山
120个文言实词复习精品 1-40
第2部分第1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羁”字看其字形,为马被辔头罩住,可理解 为束缚之意。类似从“罒”的字均有“网罗、束 缚”的意思。有“罗(网)、罟(网)、罩、罹”等。
2.语境分析,因文定义
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 一个意义,因此我们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 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与“一”“三”相对使用,可见它不是指 “又一次”,而是“第二次”。 (徐)责力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题干解作“强迫”显然也是望文生义,由上文不 难推断应为“强行改变(他的主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上)
《考试大纲》中对实词的能力要求是理解,层 级为B。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理解下列常见的120个文言实词:
爱 乘 安 诚 被 除 倍 传 本 辞 鄙 从 兵 殆 病 当 察 朝 道 得 曾 度
非 恨 鼓 少 率 微 阳
复 负 胡 患 就 举 涉 胜 说 私 悉 相 要 宜
“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 在职数年,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 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 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 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后因李佛子为乱之事, 上闻而疑之,遣使者锁熙诣阙。行至永州,忧愤发 病而卒,时年六十三。 (选自《隋书· 令狐熙传》,有删改)
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 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多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 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 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 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如今我年纪老 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 务。”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 些医药。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优选课件
祝你梦想成真!
①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台阶(《史
记·魏公子列传》)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指南录后序》)
③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修治,清理 (《五人墓碑记》)
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清除,废除,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除掉,去掉
⑤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逝去 (《元日》)
词的比喻义,就是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 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草菅人命”中的“草菅”,本义是“野草”,比喻 义是“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词的假借义,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古文中 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 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 来替代。(具体见后面“通假字:依据条件,准确判 断”)
又引申为“竖立”,如“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又 引申为“建立”“设立”,如“立宗庙于薛”,“各当时 而立法”。
又引申为“存在”,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不可同世而立”。
又引申为“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如贾谊《过秦论》: “子婴立。”由此进一步引申为“使登上某一位置”,如 《项羽本纪》:“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
一词多义的辨析方法
1.巧记本义引申解
(1)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
①手足情深,焉能或忘。
本义: 手和脚 比喻义: 兄弟
②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本义: 头和颈 比喻义: 某个集团的领导人
(2)试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并试着寻求义项间的联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
高考真题:
(1)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
高考真题[2011安徽卷](《万贞文先生传》)
D.先生赎而归之(归还) 使之归(回家)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 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 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 死了,他的孙子通过贿赂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 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分析】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就是 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常见实词”,它的范围并不很广,重点 是:(1)大纲规定120个实词;(2)《语文 》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文言实词,特别是《 语文》课本课后练习题目中强调的实词。“ 在文中”,即指语境,这是正确理解含义的 前提,从近几年的考题看,虽然有的实词是 课本中尚未出现的,但都是可以通过整体语 境推断来理解其含义的。
考查重点:考查的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 词、通假字等。凡解释为今天的常用义,一般是错误的。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对名词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义,二是注意确定所指名物的范围; 对形容词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与所修饰的对象或动作的联系。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试 身手
除:台阶 戚:忧伤 盟:盟约 属:嘱咐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传天下而不足 A.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B.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C.(汲 C.(汲)黯褊心不能无少望 D.至舍,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至舍
一试 身手
多:赞扬 罢:疲乏 望:愿望 劲:坚硬
学海 授渔
课 内 迁 移 法
朕欲另除 朕欲另除一官 愿无伐善,无施劳 愿无伐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除:授予 伐:夸耀 属:连接 阴:北边
高考实词考测试题的解答七
学海 授渔
词 语 佐 证 法
若行事不允 若行事不允或妄嗔怒 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在官清恪 吾亦望汝副其此心 吾亦望汝副 讼者多两 讼者多两让而止
一试 身手
治:治理 薄:接近 施:表白 举:整个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其所如, A.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纵其所如
一试 身手
陂:山坡
B.夜入其家, B.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 夜入其家
箧:小箱子
C.怿 C.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5.
一试
B.裨补短漏……咨诹善道 裨补短漏 咨
诹:询问
C.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谏
D.贤俊者自可赏爱,顽愚者亦当矜怜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愚者亦当矜
矜:骄傲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明即起, A.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黎明即起 B.言之, B.言之,貌若甚戚者 言之 C.秋 C.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 D.仲淹因 D.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
成考语文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根据语境,辨明具体用法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
别是能力。根据语境,先要分析语境,分析具体的上 下文,找出意义之间的关系,方能辨别其用法。 例如:“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一句中,“愈”通 “逾”,超过,胜过,“养”养蝗虫,放纵蝗虫“遗 患”表示结果,据此可知“以”是连词,当译为“以 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根据 “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 词,可译为“用来”。“孤违蹇叔,此辱二三子”, “辱二三子”的意思是:使你们遭受羞辱,根据前后 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 “以致”、“因而”。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理解虚词应注意的问题
1.分清虚实 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
不完全相同的。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 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 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如“适”,在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 出嫁;在“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中,作动 词,往、到;而然“适大病,不解行”中, 作副词,译为“恰好”。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理解常见虚词
(一)理解虚词用法的方法
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大多“身尊数职”,一词多用。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
高的虚词的常见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譬如“以”,可以作介 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 “拿”“凭借”“依据”“按照”。如“余船以次进”中的“以” 应译为“按照”;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 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也可 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 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 “以”。“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 示转折。“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 “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 “以”,译为“用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 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 “以”可译为“因为”。 只有通过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作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长幼无等则倍
通“悖”,悖逆、乖戾
11、丧主即位,周室父兄子孙 读péi 。陪伴;伴
安逸
4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
5卮酒安足辞!
哪里
6君安与项伯有故?
怎么
7衣食所安,不敢专也
养、养生
8君谓计将安出?
怎么,怎样。
13
安
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安适;安逸
1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哪里
1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安适;安逸
3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条要求中值
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 一是“常见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考查的
实词一般不会超出新课标语文教材,主要是120 个实词。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 成分是所给条件,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我们不难发现,本考点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既 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运 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中把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具体表现 为对两方面能力的考查:一是考查理解的能力,二 是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
其中对理解能力的考查又具体分为四个考点: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8
学习目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爱、安、被、 倍 本、鄙、兵、病、察 ”在不同语境 中的用法。
9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6三千宠爱在一身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zhí zhú 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喜爱、疼爱 爱好 器重、赏识 吝惜、爱惜 爱慕、欣赏 喜欢 通“薆(ài)”隐 藏爱护
13信义安所见乎?
怎么
14审容膝之易安
安宁
15安能行叹复坐愁?
哪里
1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14
安
17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哪里
18安危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使……安定
2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奉养
21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抚慰;安抚 22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安置;安放
18
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叛
2、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 表倍数
3、焉用亡郑以倍邻
增加
4、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加、非常
5、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表倍数
6、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表倍数
7、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加倍
8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
通“背”,违背
19
倍
9、读书倍文,功力兼人。 通“背”,背诵
23、敬亭亦无所不安。
安心、习惯
24、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使…安
15
被
1、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穿着
2、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蒙受
3、将军身被坚执锐
通“披”,穿着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介词,表被动
5、仍更被驱遣
介词,表被动
6、妆成每被秋娘妒
介词,表被动
7、操吴戈兮被犀甲 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4
文言实词复习要点
从恢复高考以来的语文试卷看,文言文阅 读所考查的实词基本上都是课内学过的词语, 而且也是平时所读的文言文中极常见的词语。 根据文言常用实词单音性,多义性,近义性,活 用性,通假性的特点,在复习中要注意实词的一 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偏 义复词等现象。
5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 联的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 中,由于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 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解决的 办法,要扎实掌握课本中出现的常用实 词的意义,逐课积累,并努力培养根据 一定的语境来分析、判断词义的能力。
20兄爱弟敬 ——《左传》 友爱
2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男女间有情
22 爱莫能助
同情
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
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
“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
(如“爱女”)
12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2 夫孰异道而相安?
平安、安稳
3然后得一夕安寝
10
爱
9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10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喜爱
11则又爱之太殷
爱护
1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喜欢
13诸侯以惠爱为德
爱惜
14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爱护
15最爱湖东行不足
喜爱、喜欢
16古之遗爱也
恩惠
11
爱
17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啬;舍不得
18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心爱的
19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 贪;喜爱
怜悯 同情 丧事
7
新大纲规定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 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 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 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 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6
实词 例句
译文
1、伏尸而哭, (太子)趴在樊於期的尸
极哀。
体上大哭,非常悲痛。
释义
悲痛 伤心
秦人不暇自哀, 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伤 活用
而后人哀之。 心,而后世的人为他们伤心。为动
哀
词
乃能衔哀致诚 胸怀哀痛之情,致真诚之意。悲痛
之情
2、哀鳏寡,恤 怜悯鳏夫、寡妇,抚恤孤
孤独
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
3、汉王为发哀,汉王给他发丧,哭了一通 泣之而去。 后才离去。
通“披”,披着、穿 着 遭受;蒙受
16
2020/1/1
17
被
9、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覆盖、遮盖
10、被以不慈之伪名 加在……之上,加于,给于
11、屈原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披散;散开
12、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被子
13、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 及;到达
推导提示:“被”的本义就是“被子”。 “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 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 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含义
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级中学语文组 王占敏
1
语文新课标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 高中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进一 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 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形成健全人格。
从文言文阅读实践看,一篇文言文能否读 通的关键在于对实词的理解和把握。因而历 年高考对于文言实词的考查都放在极其重要 的地位,考纲中对此也有具体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