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剧《哑女传奇》之“哑女”的好人形象

合集下载

“缘”说《永远的尹雪艳》

“缘”说《永远的尹雪艳》

66 ┸ 自述 “缘”说文/徐 俊黄丽娅就是尹雪艳比起排一部剧的难,演员的择定更难。

改编白先勇老师的作品,白老师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女主角他一定要看过。

而根据白老师的设定,尹雪艳应该是一个削肩、水蛇腰、鹤立鸡群的高挑女子。

沪语话剧,这个女主角还必须会说上海话。

此外,从某些因素考虑,最好女主角还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选角的范围变得非常小。

当《永远的尹雪艳》已经有了准备上演的日程表时,尹雪艳的扮演者还没有着落,我不禁有些着急。

一次,我受邀参加为期四天的上影集团的内部观摩学习。

这也是我拍越剧电影《玉卿嫂》时,与上影集团合作结下的缘。

看片间隙,有人用上海话跟我打招呼,抬头一看,原来是久未联系的学妹黄丽娅。

之后的几天,我与黄丽娅频频相见。

我越来越觉得,她就是我要找的尹雪艳。

观摩活动结束后,我对白老师说:“我找到了一位演员,挺符合要求的,只是名气不大。

我很想您过过眼。

”当我说这话时,内心还在犹豫。

毕竟,尹雪艳的形象是第一次从文字转为立体,明星加盟显然起点高些。

但是,我又觉得找不太有名气的演员也好,在她身上就不会有其他形象符号,能够让人记得一个更加纯粹的尹雪艳。

事后想来,那时我的选择天平已经偏向黄丽娅了。

我安排黄丽娅与白老师见面。

整个过程中,白老师始终没有表态。

直到黄丽娅告别,白老师目送她离开。

突然,白老师像孩子般兴奋地鼓起掌:“削肩、水蛇腰、鹤立鸡群,就是她了,她的眼睛会说话。

名气不大不要紧,谁演谁红!”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黄丽娅,她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入了白老师的法眼。

当时距离演出还有一年时间,我对黄丽娅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再接拍影视剧和广告,用这段时间阅读白老师的文集、反复研读小说,为饰演尹雪艳做准备。

黄丽娅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并且不折不扣地做到了我提出的要求。

按照白老师书中的说法,“尹雪艳一举手、一投足,总有一份世人不及的风情”。

因此,我要求黄丽娅的肢体语言要有韵味,要讲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戏曲身段的成分。

浅谈评剧表演人物特点分析

浅谈评剧表演人物特点分析

浅谈评剧表演人物特点分析作者:高红莲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24期摘要: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代表剧种之一,曲调流畅自然。

它的板式结构分为尖板、搭调、大安板、慢板、小安板、三捶、倒板、垛板、流水板等,主要在华北、东北等地流行。

评剧的道白、唱腔通俗易懂使得评剧硕果累累。

如《小英雄雨来》《三清樊梨花》《杨八姐游春》《豆汁记》《花为媒》《三娘教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2年,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获优秀剧目奖的《小英雄雨来》中饰演“黄三”,获表演银奖,第三、四、五、六、七、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中均获“表演奖”及“优秀导演奖”,第六、七、八、九届河北省戏剧节中获“表演奖”及“优秀导演奖”。

关键词:评剧;评剧表演;人物;特点引言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伴奏以板胡为主,评剧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如《小英雄雨来》《三清樊梨花》《杨八姐游春》《豆汁记》《花为媒》《三娘教子》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欣赏水平逐步提高,已不再是单一的,而且愈加要求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职业的中年评剧演员,我凭借自己的专业表演技能不断地塑造人物,创作优秀作品去奉献社会、适应市场、满足城乡观众的文化需求,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

这是一个再学习、再丰富的过程。

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上,既要服从人物心理,又要善于运用音乐,遵循程式技巧,把感情内容传达给观众。

对此,我取得了一些收获,与业内人士做一交流。

一、生活体验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环节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体验是演活人物、塑造成功的舞台形象的基础。

评剧演员的表演,有着固定的程式,主要为斯坦尼拉夫斯基表导演体系的表演程式。

但是,在实际演出中,有些演员的表演很符合程式规范,却没有鲜活的生命力,被观众贬为“程式化”的表演,其原因在于演员缺乏生活体验,使得表演显得非常僵化。

在日常生活中,演员要做有心人,细心地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将平时的观察体验所得,与所学的表演程式融会贯通,运用到舞台实践中。

关注《哑女》

关注《哑女》

关注《哑女》
兴会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 关注《哑女》至少有以下几个理由:rn一、这个戏具备了通俗戏剧的特点.rn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戏剧进步到了雅文化的行列.大凡一种艺术样式,总是从民间开始,从通俗开始,都不过是老百姓闹着玩的东西,当然不精,当然不净,更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由于众多老百姓喜欢,便引起了高人注意,便来改造,便来提高,便来使之完美.于是精品出现了,可以登大雅之堂了,甚至可以传世了,但危机紧接着就来了.中国的戏曲也不能例外,现时正享受着高雅和危机的煎熬.还是有一些不怎么雅的人,悄悄地弄出一两部不怎么精的俗戏来,让那些愿意坐在舞台下面的观众能够继续坐下去.《哑女》就是这样的戏.它具有传奇性,充分利用巧合编织曲曲折折的故事.它具有情感性,悲欢离合,呼天抢地,情感十分饱满.它还有浅显性,好人坏人,善恶分明.最后还要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人们看了以后心满意足.戏曲已经基本退出了城市市场,大多数的商业演出只在农村惨淡经营,看戏的观众基本上是那些两鬓斑白的农村人口.你让他们看芭蕾,听交响,或者和你一起玩后现代,肯定不对路,还就是通俗戏剧能让他们在舞台下面再多停留些日子.为他们写点戏,虽然不怎么"精",不怎么"雅",到底还是有些观众的.
【总页数】1页(P67)
【作者】兴会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哑女雪儿 [J], 苏志鹏
2.以《哑女传奇》为例谈新时期评剧创新 [J], 甄艳伟
3.浅谈饰《哑女告状》掌上珠 [J], 张丹
4.我想起了天使“哑女” [J], 黄萱
5.我演《哑女告状》中的掌上珠 [J], 张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活灵动的下岗女工新形象

鲜活灵动的下岗女工新形象

鲜活灵动的下岗女工新形象由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创作,排演的大型现代评剧《月嫂》(编剧曹涌波,导演顾威,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淑梅),是一出表现普通人平凡生活的耐人寻味的好戏,它热情讴歌了以月嫂韩巧妹为代表的下岗再就业女工的坚强、执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女性奋斗精神,充分展示了党和政府对下岗工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热情的关怀和鼎力支持。

这是一部在我国戏曲舞台上,至金还少见的表现下岗工人再就业这一题材的好作品,作为剧中下岗女工的扮演者,从内心感到兴奋和鼓舞。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转型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工厂的破产与重组;工人的下岗与再就业,是极为正常的现象,作者撷取纷纭复杂、多彩多姿现实生活中有关这方面的丰富素材,经过艺术的加工提炼,写出了具有时代特色,又十分好看的大型现代评剧《月嫂》,全力打造了月嫂韩巧妹这个精彩鲜活灵动的女性新形象,给人以深深地感染和强烈的震撼。

作者把月嫂韩巧妹放在新世纪初,放在我国人民万众一心奔小康的大背景下,描摹她,突出她,这就是使这个戏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月嫂“擦过皮鞋吃苦受累,卖过报纸早起晚归。

馒头,咸菜、一杯水、晨风、夜雨、两眼黑”,但她不向命运屈服,经过上岗培训,又当上了伺候产妇,照顾婴儿的十佳月嫂。

这个典型形象最大成功之处是它的精神和鲜活。

作者是通过动人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深入到人物内心,去揭示她那晶莹剔透、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来完成这个人物的塑造。

因此,她显得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她既不是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也不是满口豪言壮语的铁姑娘,她,就是她,一个极为普通、平凡又闪烁着强烈性格光辉的中国女性形象,她像妈妈,她像妻子,她像姐妹,作者在挖掘这个人物人情味丰富了她,突出了她,她就是黑格尔老人说的“这一个”。

作者设置了月嫂韩巧妹与前夫一家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又在冲突中,一步步,一层层细腻传神地刻画了人物。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淑梅成功地到位地扮演了月嫂这个人物。

演《哑女告状》心得

演《哑女告状》心得

影视大观演《哑女告状》心得齐秀坤(保定艺术剧院老调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地方戏曲剧目《哑女告状》是一出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剧目。

自80年代淮剧首演之后,全国很多剧种都纷纷改编、移植。

据不完全统计,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河北梆子、曲剧、琼剧、潮剧、秦腔、阳新采茶戏等等剧种,都以各不一样出演模式演出了此剧。

此剧的出演模式内容可谓是家喻户晓。

关键词:《哑女告状》;心得;出演模式这出戏启蒙于保定老调剧团的几位老前辈,后又经过了我的恩师(被观众称为“老调梅兰芳”艺名“小莲花”的石永和老先生之女)著名的丝弦老调全能表演艺术家石秀珍老师的多方指点。

一、出演心得在演出之前,我再次揣摩剧目《哑女告状》的内容。

不禁想起创意艺术家杨建葆曾说:"世间最美妙,最能触发创作激情的视觉对象,是人类的身体。

"人体丰富多变富有情感的表情以及体态,无不反映人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做为表演艺术的地方戏曲剧目作品表演更加注重演员的身段气韵,地方戏曲剧目作品讲究唱念做打,其中的"做"就是做工系指以反映一定的内在思想情感以及生活内容的外在表演。

由于地方戏曲剧目作品的语言已加工成音乐化的唱以及念,所以其人物的形体动作,也相应地升华成有鲜明的音乐节奏而舞动化的动作。

地方戏曲剧目作品的表演,动起来有舞蹈性,静下来有雕塑性,并有一定的夸张,非一般自然举动。

这是地方戏曲剧目作品动作表演区别于其它戏剧艺术的特征。

在地方戏曲剧目作品的表演中形体动作被高度综合为"手眼身法步",主要包括手、足、身、头、以及眼神以及神韵方面的动作。

在实际表演创作中,演员要调动各个器官功能,来塑造形象。

本人在经过多年的系统学习及丰富演出实践后,已经具备了十分扎实的形体语言功底 。

第一次演出此剧就得到了观众的喝彩,纷纷说“没看够,再看一遍”。

此剧目演出上百场,到现在已经有了十几年的舞台经验。

尤其是在水袖方面,动作干净利落,舞袖如行云流水般。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摘要】评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在传统元素方面,评剧表演继承了古典文学和历史传统,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在舞台表现方面,评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和舞台布景的精美,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音乐美学方面,评剧的音乐旋律婉转动听,配合角色情绪和情节发展,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张力。

角色表演方面,评剧演员注重角色性格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在审美价值方面,评剧通过叙事和表演艺术形式,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引发观众对美的共鸣和感悟。

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义不可忽视,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特点、审美、传统元素、舞台表现、音乐美学、角色表演、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审美意义1. 引言1.1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评剧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表演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上角色的生动演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在评剧表演中,传统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服装、道具和化妆等,都展现出传统的韵味与美学。

评剧表演的舞台表现也是其特点之一,演员们会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评剧表演的音乐美学也是其独特之处,配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唱,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评剧表演中的角色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演员们会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完美地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表演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讨,使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滋养。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悟。

2. 正文2.1 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包括剧本、唱腔、表演和化妆。

剧本是评剧表演的基础,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演绎,传达着历史、民俗和人情世态。

唱一曲爱情悲歌——我演《哑女告状》的体会

唱一曲爱情悲歌——我演《哑女告状》的体会

《 哑女告状》 是四平调的优秀传统剧 目, 老一代四平调表演艺术家庞 明珠老师曾将该剧推向了一个顶峰。 成为四平调旦角行当不可或缺的经 典之作。该剧同《 陈三两》小包公》 《 等剧 目一样 , 在四平调发展历程 中占 据着重要的地位。 《 哑女告状》 是~个多个剧种都有的作品, 这是一个悲剧色彩浓重的 正剧 。 它主要讲述了书生陈光祖家道中落, 投奔岳父掌家, 不料岳父已故, 被继室赶走。未婚妻掌上珠闻讯, 命老仆掌忠将光祖暗藏于其父生前读 书处攻读。 后光祖高中榜首, 派人迎娶, 继室因所生女赛珠貌似上珠, 而将 其假冒上珠嫁出, 并纵火欲烧死上珠 。上珠得继室前夫所生之子呆大救 助, 两人相偕赴京鸣冤。 赛珠得知, 将他俩骗人府中, 误杀呆大, 又用针刺哑 上珠。在掌忠帮助下, 终于冤情大白, 赛珠被处极刑 。 我的前辈庞明珠老师已 经把《 哑女告状》 演绎得完美之致 , 由她塑造 的掌上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每当商丘当地的一些老观众 提起庞明珠所演出《 哑女割 犬 , 》无不赞赏有加。然而 , 到了我这一代 , 却 经历了四平调的低谷。我 19 年进剧团, 91 学了 5 年四平调 , 但很少正式 演出。 我也无缘 目睹庞老师当年演出的盛况 , 当时条件的限制该剧, 由于 也未留下录像资料, 只留下了几个片段录音。 而正是这几个片段的录音, 深深地吸引了我 , 我多次拜访庞明珠老师 , 得到了她的悉 授。 四平调 是老一辈艺术家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我作为四平调 的第三代演员, 同时又担任着商丘市四平调剧团副团长一职 , 传承发展这一民间文化 , 整理优秀传统剧目, 我责无旁贷。 在庞老师的指导下, 我参照了其他剧种演出《 哑女告状》 录像 , 决定 挖掘整理四平调《 哑女告状》以立体的演出唤起 ^ , 们对四,i 的关注 , qR z 并 以此为契机发扬四平调艺术。 想到此, 我就坚决要把《 哑女割 犬 搬 上 舞台, 【 要佥 、 一 、 思去演好角色。我团在沉寂了 2 年之后 , 20 年 1 月, O 于 03 1 克服了人员不够 、 没有资金投入 、 舞美灯光设备十分简陋等重重困难 , 在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 , 就把《 哑女告状》 搬上了舞 台, 这是我团 2 年来第 o 场恢复演出, 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 第二天就举行了复出挂牌仪式。 同年 ,哑女告状》 《 在全省首届稀有戏剧曲艺汇演 中荣获“ 金鼎奖” 演出金 奖, 我也凭隹 撤 剧中女主角掌上珠这一形象的塑造 , 荣获了个人表演金 奖。 经过前辈老师们的悉心传授及自己多年的潜心研究, 并付之长期的舞 台实践. 从而使我对掌上珠这一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掌上珠与掌赛珠是同父异母的姐妹花 , 她们自小在闺中长大 , 然而 姐 却有着迥异的洼 。要想演好角色 , 妹 格 首先就要把握准确人物的性格 基调 , 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开掘 出个眭, 避开角色类同化 , 从而塑造出来的 人形象才会更加的鲜明 , 让观众过曰不忘。 我在剧中饰演的是掌上珠, 也 是剧中最主要的角色 , 我对这一角色的把握是坚持真爱 , 意志刚强, 唱一 曲爱情悲歌。 掌上珠虽然与王『女 、 爪 l 目 黄桂英有相通之处 , 是个大家闺秀。 然而这三 个女性所处历史背景 , 的情感纠葛、 圃 引起的矛盾冲突点却 又呈现出 明显的相异处。掌上珠 虽然也是一个忠贞爱清的女子 , 她既有柔美端庄 的~面 。 然而命 运的不幸 , 又使得她的温柔中蕴含刚毅 , 而随着矛盾冲突 随着居清的发展也愈加激烈。所以掌上珠这一角色相对于王. 吕黄桂 、 英而言在情感爆发上则更有张力 , 更能扣人心弦。这些也就决定了演员 唯有塑造出掌上珠的形象的鲜明个性, 才能在观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 象。 全剧 自始至终, 我始终围绕这样一个艺术追求来塑造掌上珠。 作为第 三代的演员 , 我在继承四平调前辈艺术的基础上, 同时又必须得考虑到 当 今观众 的审美观。勿容置疑 , 四平调虽然从开始到现在的演变发展过 程脉络清晰 , 有证有据 , 被人称为“ 中国戏曲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是 , 由 于历史的局限{ 过去的一些舞台调度及节奏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 的 生, 观众在审美清趣上会产生阻隔。这就是要求在保持原剧的精华上 , 剧本 语言要精炼, 唱腔节奏 、 舞台调度要紧扣时代 的 脉搏 , 并找准与当代审美 的~个切入点 , 从这个点人手然后再以自已的艺术追求 , 深入开掘出具

以《哑女传奇》为例谈新时期评剧创新

以《哑女传奇》为例谈新时期评剧创新

Northern Music 1092017年第2期(总第314期)北 方 音 乐Northern MusicNO.2,2017(CumulativelyNO.314)以《哑女传奇》为例谈新时期评剧创新甄艳伟(河北省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河北 石家庄 050000)【摘要】评剧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没有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

除了民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陷入低谷外,其他时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长期的发展中评剧积累了很多经典剧目,表演形式和表演内容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印证了评剧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

【关键词】评剧;《哑女传奇》;创新在目前这种信息泛滥、各种综艺节目和表演艺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评剧这一传统戏曲形式难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听一次。

据权威调查显示,仅有12.7%的家庭曾经去过传统的舞台欣赏戏曲,喜爱戏曲的大多是中老年人。

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网络和电视,对于这种社会文化心理的改变,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了解和把握那么就难以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好戏,也难以使评剧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坚持传统和创新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它们的关系,是摆在每一个评剧从业者面前的难题。

当我们以旁观者的目光审视当下的评剧剧目时,“分割式的场景”、“缺乏创新”、“剧目陈旧”、“舞台人物缺乏时代感”等问题充斥着舞台,在精益求精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

在坚守戏曲传统审美原则的前提下,打破评剧创作和表演中的僵化思维模式是大势所趋,也是评剧发展的要求。

实现创新有两条途径,一是现实题材、新编历史剧等,二是对传统评剧剧目的现代改编。

也就是以传统经典的评剧为底本加以创新改编,这样的改编是一个比较容易实现也比较容易有效果的创新方式,既较好地将传统文化和评剧艺术结合起来,使评剧舞台有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刀阔斧地改编可以有效摆脱传统剧目的局限与束缚,使传统剧目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辉。

《秦香莲》、《哑女传奇》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善良·真诚·淳朴

善良·真诚·淳朴

善良·真诚·淳朴作者:王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5期摘要:中国的几大传奇故事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这些女性几乎都是所谓“色艳、才慧、情幽、德贞”的佳人。

尽管如此,对中下层劳动女性这一类的角色花大笔墨的戏剧和文学作品是少之又少。

在越剧的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民间传奇剧作出了成功的尝试,在主体立意、矛盾冲突、完美结局等方面都体现着中下层女性的道德之美,那些充满着自然美、人性美、道德美的女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

关键词:民间传奇剧;中下层女性;道德[中图分类号]:I236.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316-01中国的几大传奇故事的主角几乎都是女性,而这些女性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征,几乎都被塑造成相貌娇美、才思敏捷、一往情深并具有超凡思想意识,也就是所谓“色艳、才慧、情幽、德贞”的佳人,例如《浣溪沙》中的西施,又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这些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除了聪颖美貌、温柔贤淑,更是明大义、有气节,有着鲜明道德及政治是非观的好女子。

尽管如此,对中下层劳动女性这一类的角色花大笔墨的戏剧和文学作品是少之又少。

然而,在越剧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以中下层女性形象为创作题材的民间传奇剧无论是从剧作结构、人物形象,还是从主题立意、演剧风格,都作出了成功的尝试,那些充满着自然美、人性美、道德美的女性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

主体立意——中下层女性的道德力量民间传奇剧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其中虽有帝王将相,但只作为配角,并且以民间的思维方式来诠释这些形象。

这类剧目的故事发生地多半在溪流畔、山脚下、田地边、宅院里,主打的女性形象都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女性,如《流花溪》的秋花、《十八双绣花鞋》的春月是农家女,《春江月》的柳明月、《梨花情》的梨花都是绣花女,《桐江雨》的桐花是织布女,《梨花情》的钱姐是做小本生意的,她们中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少女,有勤劳善良的母亲,也有深受礼教皇权毒害的妇女,却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善良、真诚、淳朴。

刘萍 承袭“白派”韵味

刘萍 承袭“白派”韵味
特别报道 SPECIAL REPORTS
刘萍 承袭“白派”韵味
一个流派的存在久远,一是继承者要能唱好经典保留剧目,更要在继承基 础上,开拓适合自己的新剧目,创作出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各种角色
◎ 本刊记者 陈晰
在位于中国评剧院二楼的一间排练厅里,刘萍正在指 导她的学生王平和几位年 轻演员排 演评剧《杜十 娘》中“怒沉百宝”一段。刘萍手里拿着鼓键,轻轻在桌上 敲着拍子,不时跟着哼唱,不断指导学生的动作和唱腔。 排练间歇时,还不时关切地问其他年轻演员:“嗓子没事了 吧?夏天吹空调要注意啊。”
刘萍鹊起于“文革”之 后,正当人们 为“白 派”绝 响 于 舞 台而 扼 腕 痛 惜之 时, 刘萍一鸣惊人地 携 老 师的经典之作《秦 香 莲》重 返舞 台。她 重 塑了筱白玉 霜原汁原 味的“秦香莲”,一炮打响,连演200余场, 场场爆满,轰动京城。人们惊呼:筱白玉霜 又回来了。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刘萍承担了 中国评剧院二团的主演,在继承“白派”艺 术的基础上展现出自己端庄、大方、委婉、
继承老师衣钵 “ 文 革 ”中,老 师 筱白玉 霜 被 迫害 致
死,刘萍陷入深深的悲痛。她也暗下决心, “白派”艺术是两代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创 造的,自己一定要守护好。于是她将所收藏 的筱白玉霜老师的录音资料视为珍宝,坚 持学习,每当夜深人静时还要偷偷勤加练 习。她相信,“白派”艺术终有一天还会发 扬光大。
三代。其间宗白、学白者不乏其人,但称得上既能继承“白 派”传统、得“白派”神韵,又有发展创新,且被专家和观 众一致公认为“白派”第三代传人者,唯独刘萍。
1958年,刘萍来到中国评剧院的考场上初试啼声,就 让主考官筱白玉霜、喜彩莲兴奋不已。这个姑娘音域宽广、 音质纯净,老师们一致认为她是唱“白派”的好苗子,却不 知刘萍还是背着父母来考试的。当时的她还在读高中,父 母对她的期望是考大学。剧院领导决心留住这位有天赋、 有潜力的人才,由时任党委书记胡斌出面,多次与家长和 学校沟通协调,终于让刘萍弃学从艺,成为中国评剧院的 一名学员。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新沂第四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宛大妈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

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

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

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

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

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

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

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

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

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

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白派两代评剧人的红颜薄命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白派两代评剧人的红颜薄命

白玉霜与小白玉霜,白派两代评剧人的红颜薄命评剧“白派”由白玉霜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继承和发展者是其养女“小白玉霜”。

小白玉霜,是中国评剧史上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白派”的传人。

1953年中国评剧团建团后,排了《秦香莲》一剧,她塑造的秦香莲形象是她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1956年《秦香莲》被拍成电影,小白玉霜获得金质奖章,蜚声海内外。

评剧原名“平腔梆子戏”,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曾是中国第二大戏曲剧种,因评剧的曲调优美动听,唱词通俗易懂,在唱、念和表演上,都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因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评剧皇后白玉霜惨遭日本人折磨评剧“白派”的创始人白玉霜,原名李桂珍,祖籍河北滦县古冶人。

1907年生于天津一个唱莲花落的艺人家庭,其父为莲花落艺人李景春(艺名粉莲花)。

白玉霜7岁学艺,11岁时拜一位刘姓唱大鼓的为师,14岁时,又拜孙家班班主孙凤鸣为师,改习评剧。

其艺名“白玉霜”就是孙凤鸣给起的。

14岁的白玉霜在锣鼓声中首次登上了戏曲的舞台,也登上了人生的舞台。

白玉霜身材高挑、扮相俏丽,以特有的低回婉转、悠长洪亮的唱腔,增强了评剧唱腔的抒情性,由此创立了“白派”。

她还在伴奏乐器中加进南胡,在化妆、表演技巧上也有许多的创新。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白玉霜红遍京津,被誉为“评剧皇后”。

1931年年底,白玉霜首次进北平,在天桥及市内演出《花魁从良》《马寡妇开店》《双蝴蝶》《秦香莲》等戏。

1934年,白玉霜因《拿苍蝇》一剧,被视为有伤风化,逐出北平。

白玉霜这是一桩有名的公案。

1934年,白玉霜带领戏班在北平的哈尔飞、广德楼等戏园演出《桃花庵》《珍珠衫》《马寡妇开店》《拿苍蝇》等,受到北平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票房收入直线上升。

在此时期,白玉霜还演过以女土匪为主角的《枪毙驼龙》。

当时的北平市长名叫袁良,他听属下介绍,白玉霜貌美戏好,于是便来广德楼专门看白玉霜的戏,结果被白玉霜所吸引并生邪念。

他接二连三地来听白玉霜的戏,并试图霸占她,可白玉霜就是不买他的账。

晋剧哑女告状观后感

晋剧哑女告状观后感

晋剧哑女告状观后感
晋剧《哑女告状》观后感
《哑女告状》是晋剧中的经典剧目,它讲述了一个哑巴女子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告状并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故事。

这部剧目以其紧凑的剧情、生动的表演和深刻的社会寓意而备受观众喜爱。

在这部剧中,哑女作为一个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情感和诉求的角色,通过她的行动和表情,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

她的聪明才智、勇敢和善良,以及对于公正和真理的追求,都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在表演方面,《哑女告状》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角色塑造,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精美的戏剧画面。

每一个演员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将角色塑造得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此外,《哑女告状》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弱者的无奈。

哑女的遭遇让人们对于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公正和真理的追求。

这部剧目所传递的信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总的来说,《哑女告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晋剧作品,它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高水平的表演,更让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剧目所传递的正义、勇敢和智慧等价值观,将激励更多的人去追求真理和公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失陪57载 女儿让哑母说话

失陪57载 女儿让哑母说话

失陪57载女儿让哑母说话
老歌
【期刊名称】《启迪与智慧:成人版(上)》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汪冬青死掐着自己的手,幸福的疼痛提示她,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2015年1月l的一天中午,安徽省黄山市一户普通农家院里,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妈,我从单位食堂给你带了红烧肉。


【总页数】2页(P76-77)
【作者】老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13
【相关文献】
1.叫声妈妈泪花流,女儿巧逼失聪57载哑母叩响天籁
2."女儿国"与"哑泉"之谜
3.会说话的哑婆(中篇小说)
4.会说话的哑婆(中篇小说)
5.让"哑资源"开口说话——核查光缆同路由的新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艺术家栗桂莲

人民艺术家栗桂莲

人民艺术家栗桂莲”人民艺术家“这个名称距离我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如果现在谁被这样称呼,人们或许以为这是一位老艺术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很多老艺术家也已经与”人民“相去甚远。

那么人民艺术家这个概念应当具有怎样的内涵与外延呢?在我看来应该至少符合两点:第一,为人民(即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大多数普通民众)演出;第二,编演关于人民的艺术作品。

如今有人把长期下乡演出的戏曲演员称之为人民艺术家,我认为这是不完全准确的。

自从八十年代流行音乐兴起至今,戏曲的演出市场主要在基层(包括农村厂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谋生而演出再怎么说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吧?前些日子,从旧社会走过来并经历过社会主义熏陶又被晚近四十年的社会现实征服的老艺人花艳君在电视节目中公开感谢”衣食父母“的情景,让白燕升也不禁面带尴尬......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栗桂莲虽然还不算老,更不属于老艺术家范畴,但在我看来,她应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人民艺术家。

做为一个以演传统戏为主业的戏曲演员,栗桂莲当然演过达官贵妇才女佳人,但是如果仔细梳理一下她的艺术作品,就会发现,她演的很多人物都有浓郁的人民情结,如勤劳善良、诚挚朴实的王春娥;不畏强权、敢于犯上的秦香莲;冰清玉洁、义薄云天的陈三两;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王宝钏,等等,闪耀着底层劳动人民的优秀品格、聪颖智慧,反抗精神。

最早看栗桂莲的戏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山西电视台录播的晋剧《龙头拐》。

那年头,因受外来文化冲击,戏曲的光景每况愈下,形势严峻,为保护传统文化,电视台给予戏曲节目必要的扶持,但效果甚微,年轻的我们还是更愿意去关注流行歌曲、歌星,所以《龙头拐》这个戏虽然我看过,却很快就忘记了。

直到九十年代后期,通过戏曲VCD再次看到这个演出时,恍如隔世,居然还能想起来十年前看电视的情景。

在《龙头拐》中,栗桂莲扮演的虽然是一个后宫妃子,却是一个可怜的妃子,其多舛的命运不比一个民妇更好,辛苦养大的皇太子不仅不能给她带来荣耀,还大祸临头,最后为保护儿子不惜舍生取义.......这是中国妇女共有的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有 恶 报 ” 。 因老本 随 意性 太 强 ,剧 中人 物 善与 恶 的来 源 不够 明 姐 私 出 家 门 实 属 大逆 不道 ,违 背 族 规 家 法 ,将 来 不 得 回 门 ;第 了 ,石 家 庄市 评 剧 院一 团就 大 胆 “ 操 刀 ” ,重新 梳 理每 一 个人 物 二 同父 异 母 的 亲 妹 妹 依 然 嫁 给 了 自己 的 未 婚 夫 ,成 了 名 符 其 的合 理 脉 络与 走 向 ,使 “ 翻 版 ”变 “ 新版 ”,层 次 更 为分 明 、干 实 的 夫 妻 , 自己 就 是 找 到京 城 说 明真 相 ,陈 光 祖 难 堪 ,妹 妹无 净 。剧 中 主一 号演 “ 哑 女 ”名 叫掌 上 珠 ,是 “ 善 ”的代 表 ,传 统 颜 , 自己 又 该 怎 样面 对 这 一切 ?这 时 ,老 家 院 又 提 醒 : “ 劝 小 “ 好 人 ”形 象 ,我们 先 看 “ 哑 女”好 人 的普遍 性 。 姐 压 下 怒 火 擦 干 泪 , 要提 防老 夫 人 破 斧 沉 舟 下 手 黑 ” , 一 句话 老子日 “ 上 善 若 水 ” , 形 容 人 的 善 良要 如 同水 一 样 , 包 提 醒 了 梦 中 人 , 掌上 珠 这 才 痛 下 决 心 ,连 夜 逃 出 掌府 要进 京 阻 容 万 物 ,不 计 个 人 得 失 ,不 谋 私 己名 利 。在 此 剧 中掌 上 珠 就 是 止 继 母 的 阴 谋 。 千 千万 万 个传 统 好人 的 形象 ,逆来 顺 受包 容 大度 。她虽 是 掌府 的 我们再看 “ 哑 女 ”好 人 形 象 的 特 殊 性 。 老 子 曾 日 “ 上 善若 水 滴石 穿 ” 的韧性 。记得 大文 学 家鲁 迅 曾 大 小姐 ,却命 运 多舛 。 自小 亲 母病 逝 ,饱 受 继母 白眼 ,长 大成 人 水 ” ,但我 们 都知 道 “ 后 夫家 家 道破 落 无 力迎 娶 ,继 母贪 财 逼她 毁 约 另嫁 。 唱词 : “ 亲 说 过 “ 哀其 不 幸 ,怒其 不 争 ” ,好人 是难 做 ,但 不是 做 好人 就 没 得 智慧 、没 得胆 识 、 没得 正义 ,剧 中掌 上珠 在后 几场 戏 中终 于做 娘 死继 母进 门未满 周岁 , 生 下 了赛 珠 妹 我 成 瓦 上 灰 。 父 亲 病 故 家 破 碎 ,继 母 娘 毁 婚 到 了 “ 好 人 ”的 升华 。 掌 上 珠 与 呆 哥 哥 历 尽 艰 辛 找 到 陈 光 祖 府 邸 , 不 料 陈 光 祖 巡 逼 嫁把 命 催 。 陈郎 啊—— 你 曾在此 人 成鬼 ,如今 我 被 困楼 中 空怀

戏 曲论 坛 ・
大 众 文 艺
分析评剧 《 哑女传奇 》之 “ 哑女’ ’ 的好人形象
张淑 云 张淑朝 ( 石 家庄 市评 剧 院 河 北石 家庄 0 5 0 0 0 0 )
骄 阳似 火 的盛 夏 ,石 家 庄 市评 剧 院一 团 新编 传 统剧 《 哑女 传 妹 ) 代 姐 出 嫁 了 , 掌上 珠 如 雷 轰 顶 ,她 万 万 没 想 到 继 母 是 这样 奇 》公 演 了 ,正如 此 时 的季 节 ,剧 场 内观 众 的掌 声 、 叫好 声 ,舞 的 自私 , 她 愤 怒但 她 不怨 恨 ,还 是 那 么 善 解 人 意 : “ 明 真 相怒 火 烧 干 伤 心 泪 ,肝 肠 痛 断诉 与 谁 ?事 临 头 我 不 知 怎样 应对 ? ” 台上 演 员投入 尽情 的表演 ,气 氛 火爆 热烈 。 传 奇性 极 强 ,剧情 一 波 三折 跌 宕起 伏 。主 题 明确 即 “ 善 有 善报 , 新编 传 统 剧 《 哑 女传 奇 》 改编 于传 统 戏 《 哑 女 告状 》 ,此 剧 当 老 家 院提 醒道 : “ 进 京 城 见 公 子 辨 明是 非 ”, 掌 上 珠 却犹 豫 了, 她 深 知 此 去 见 到 未婚 夫后 事 态 的严 峻 性 ,第 一 大 家千 金 小
悲”。
视 未 回 ,冤 家 路 窄, 掌赛 珠假 意 接待 ,实藏 杀机 ,一 杯 毒酒 误将
我 们 说 自古好 人 多 薄命 ,一 点不 假 ,很 多戏 中人 物大 都 如 呆 哥哥 毒死 ,姐妹 成仇 。掌上 珠抚 摸 着 呆哥 哥冰 冷 的躯 体 悲痛欲 此 。剧 中掌 上 珠 也 就 是 豆 蔻 年 华 ,如 花 似 玉 怀 春 幻 想 的美 好 时 绝 ,她 从来 都 是深 知 礼教 ,矜 持 自敛 ,怒而 不争 ,痛 而 夫不 能 见面 , 被锁 在枯 闷阴 暗 的孤楼 不 此 时她 却大 声 嚎 喊, 大力 捶 打推搡 着 呆 哥哥 的尸 体 : ( 唱 )呆 哥 得 见天 日。 可亲 的 娘怀 早 已不 存在 ,可 敬 的爹 亲也 撒手 人 寰 ,掌 呀— — 哥 哥你 不 能这 样 走 ,你 怎 能撇 下 妹 妹不 回头 , 昨 日里 还 上 珠 在这 个 偌大 的 世界 上 如一 缕 房檐 戚 草 ,惨 淡淡 荒 怜怜 经着 风 帮 妹妹 驱 恶狗 ,今 日里命 赴黄 泉 难挽 留。哥 哥呀 —— 你 貌似 呆 傻 雨 的磨砺 。但 掌上 珠不 记 恨命 运 不 公 ,不抱 怨 继母 无 情 ,因 她有 心 透亮 ,你 敢 爱敢 恨 知情 仇 。你 貌丑 身 残人 忠厚 ,有 多少辛 酸 苦 颗 “ 善 良” 的心 。面 对 继 母 逼 婚 谩 骂 ,她 哭 哭 哀 求 ,不 失礼 节 辣 藏心 头 。 哥哥 呀—— 我 二人 虽 非 同胞 骨连 肉,对 上珠 情深 义 厚 不 失尊 重 “ 继母 娘 也 是娘 岂敢 不敬 畏 , 怎奈 何 婚 约 定 覆 水 难 收 无 所 求 。忘 不 了悉 心 照 料 我 受伤 后 ,忘 不 了背 我 进 京 风 雪 兼 程 回 ”; 面对 呆 哥哥 无 明责 打 ,她 跪 地哭 诉 “ 呆 哥 呀 ……妹 妹 我无 险把 命 丢 。没 想 到 今 日死 在 你 亲 妹 妹 的 手— — 掌 赛 珠 啊 !掌 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