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产生的著名唱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花鼓戏产生了著名的歌曲

欧阳觉文

湖南花鼓戏是国内著名剧种之一,除了它的演出剧目欢愉观众外,还有那些唱段闻名全国,用它的音调谱写出歌曲在全国或世界流行呢?

原只说黄梅戏的唱段出名,动不动就是“树上的鸟二成双对”,“对花”“夫妻观灯”,豫剧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越剧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或者是它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等等。

过细想想,我们湖南花鼓戏也出不少好戏和好曲。花鼓戏《双送粮》就出了一首好曲调,名叫《浏阳河》,它唱遍全国,走向了世界。

很早以前,我们国家刚解放,通过土地革命,农民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去送公粮。我们团的作家徐叔华,在榔犁乡深入生活,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挥笔写了一个短剧《双送粮》,并且自己写的花鼓戏音乐,“打起啰嗬嗬土车呀子,依呀呀子依呀呀子往前赶……”中间一段插曲也是他写的,但大家认为这段曲子不行,由朱立奇、齐芝田参照唐璧光《田寡妇看瓜》的一首花鼓戏曲子改编,就是“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这首著名的唱曲。后来到北京演出,毛主席看了,大加赞赏,第二天就到中央广播电台录音,在全国播放,一下子,全国都在唱《双送粮》,中间的《浏阳河》脱

颖而出,更多的人在演唱。后来,这些作曲家都被打成右派,别说曙名,命都难保,很长一段时期,出版物都写成浏阳河为湖南民歌,直到二十世纪末才解决。

《采槟榔》这首家喻户晓的曲目,但很少有人知道是用湖南花鼓戏曲调写的。这首曲的是大音乐家湘潭人黎锦辉的弟弟黎锦光作曲,这首歌最初写于一九三八年春末,是专为周璇而作。为什么要为周璇创作呢?一九三六年春,上海的电台曾主办歌星大赛,比赛结束,白虹评上了第一名,是黎锦光写的湖南民歌《闹五更》,周璇仅比白虹少几票,得了第二名。事后,周璇总觉得自己没能在比赛中夺魁,主要是所唱的歌不如《闹五更》好听,为此,她向黎锦光请求,也为她写一首好听的。黎锦光虽然爽快地答应了,但一直拖到一九三八年春末,才根据湖南花鼓戏的双川调改编了曲子,然后自己填上了词,写成了《采槟榔》的初稿。当时他反反复复看,总觉得歌词填得不理想,想改,又改不好,便只好把这首歌暂搁起来。

有天晚上,在梅花歌舞团供职的殷忆秋登门拜访黎锦光,谈到团里经济拮据,发不出工资,问黎锦光有没有什么可以给他做的事。黎锦光知道殷忆秋会写歌词,就把《采槟榔》的初稿拿出来,请他帮助改词,殷忆秋欣然答应。回去后对原词作了较多的改动,就是现在传唱的歌词。黎锦光见歌词改动较多,就不记较自己是原词作者,干脆让殷忆秋作

为唯一署名的词作者了。

新歌既成,深得周璇的喜爱。一九三九年春。周璇在百代唱片公司首次灌录了《采槟榔》唱片。唱片出版后,黎锦光和殷忆秋各得了十五元光洋的稿酬。而周璇首唱的这首《采槟榔》便开始走红,先是上海电台、香港电台反复播唱,后来又在东南亚各地传唱,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曲。

你再听听黎锦光写的《五月的风》,无不充满着浓郁的湖南花鼓戏音调。

有一个音乐家叫巩志伟,1962年到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每天找搞音乐的人谈话,听演员唱花鼓戏曲调,还坐在乐池里看我们的演出,大概搞了近20天。后来才知道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搞音乐的,是为写《湘江怒潮》来花鼓戏剧院深入生活,搜集素材。等《湘江怒潮》放映,里面的插曲《送别》非常感人,后来,许多歌手唱了这个歌,《送别》红遍了全国。就其曲调来说,它是《打鸟》中毛姑娘绣花唱的“毛姑娘手把针线拿”那首曲调,只是某些音符作了少量调整。还是这位作曲家有本事,他就知道把这首曲调装进去,定会传遍全国。

我们再听听长征组歌中的《农友歌》,“霹雳一声震乾坤……”十足的湖南花鼓戏味,只要歌一出现,就知道这是湖南的。这首歌本身它描写的是湖南的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火爆,韵味足,典型湖南人的性格。

作曲家宋扬,四川人,在湖南工作过许多年,他写的作品好多都有湖南花鼓戏味。如《天上太阳红彤彤》、《一根竹竿容易弯》等等。这些歌都传唱了,对新中国的诞生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湖南省歌舞剧院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用湖南音调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挑担茶叶进北京”、“洞庭鱼米香”非常出名,作者在署名位置上,一直都是写的编曲,可见离原始曲调并不远。

就是在文革中,劫夫用湖南音调写的毛泽东语录歌:“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我们这些老人至今还有印象。

李谷一和姜昆唱出名的《刘海砍樵》唱段“我这里将大姐好有一比”。它是花鼓戏中老的唱腔,被唱得现代人都会唱,所以说一段唱腔的出名,要有天时地利人和。有一次花鼓戏剧院的李小佳找我,要《刘海砍樵》中的比古调,搞好后直接寄李谷一,这些人都是花鼓戏剧院的同事,当然就寄去了,没想到后来在春节晚会出现了,而且变成了全国人民都知晓的一个唱段,我作为一名花鼓人额外的高兴,也特别感谢李谷一。

有一次,我听到邓丽君唱湖南花鼓戏的《望郎调》,唱得甜甜的,非常好听,可惜当时没有录音或下载工具,以后就再也找不到了。

写了这么多,要证明一个道理,湖南花鼓戏是了不起的,

用它的音调产生了许多歌曲,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