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别课程第二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观察与思考
1.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2.左图为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右图为女性体细胞 的染色体。
3.Y染色体与X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很明显的区别:X 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4.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细胞中,都只有1条性染 色体。男性有2种精子,分别含X、Y性染色体;女 性只有一种卵细胞,含X性染色体。
证据一:男女染色 体的差别
复习:男女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 有 22对是常染色体,最后一对是 性 染色体。
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美国细
胞学家 麦克郎 。
性别决定
人类这种性别决定方式称为XY型性 别决定。
果蝇、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均属此类。
男性精子(两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性体细胞
精子(上):22条+1条X
精子(下):
生男生女图解
过关练习
人类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正确的染色体组成是( B )
A、46+X B、22+X或22+Y
C、44+Y D、23+X或22+Y
性染色体X和Y可能同时存在于( C )
A、性细胞中
B、精子中
C、体细胞中 D、卵细胞中
证据二:生男生女机会 均等,且由男方决定
男性在形成精子时,形成的含X染色体和含Y 染色体的比例是1:1,而女性只产生含X染 色体的卵子,故后代的男女比例为1:1。且 性别由精子决定。
22条+1条Y
卵细胞
女性体细胞
(只有一种)
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1条X
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 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他22对染色体的 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判断男女差异与这对染色 体有关,据此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2.男性体细胞那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 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3.女性体细胞中的那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科学家通过进一 步的研究,发现它们同是X染色体。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说明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程说明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Human behavior 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学分数 3 周学时3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课程说明:本课程系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关系。

介绍人类行为的一般特征、人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同社会环境系统(家庭、小团体、组织、社区、社会)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等基本理论。

使用教材:王瑞鸿(2002),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学方式:基本理论的讲解,课堂讨论。

教学参考书目:1《发展心理学》(美)利伯特等著,刘范等译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书号7012·06652《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统一书号7135·2183《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美)格莱因著,计文莹译1983年湖南教育出版社,统一书号2284·44《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Ashford等著,张宏哲林哲立译2000年台湾双叶书廊有限公司,国际书号957—8555—34—2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库少雄主编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统一书号5609·3509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二节人的成长概述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理论基础第二章性别第一节性别差异第二节性别社会化第三节性别歧视第四节性别的理论基础第三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定义第二节家庭的社会特征第三节家庭的形式第四节家庭生命周期第五节家庭关系第六节家庭功能第七节家庭问题第四章胎儿期第一节胎儿的发育过程第二节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第三节胎儿的出生第四节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第五章婴儿期第一节新生儿的特征第二节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及其意义第三节婴儿的认知发展第四节婴儿的语言发展第五节自我的产生与发展第六节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第六章幼儿期第一节自我评价的建立第二节性的觉醒第三节社会性别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游戏第七章儿童期第一节生理的发展及相关的问题第二节同龄群体的形成与意义第三节学校的社会化作用…第四节电视的影响第八章青春期第一节青春期的基本理论第二节生理发展申的心理问题第三节性的问题第四节青少年犯罪第九章成年早期第一节成年期的意义与划分第二节成年期的发展理论第三节成年早期的婚姻生活第四节成年早期的工作与职业第十章中年期第一节生理的发展与变化第二节家庭的调适第三节失业第十一章老年期第一节老年期的生理特征第二节老年期的心理老化与成功的老化第三节社会学视野中的老年第四节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第五节生命的终点与临终关怀。

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7、为什么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军均等的?
8、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这个形状还是由基因决定的呢?




1、读观察与思考回答下问题:
①在男性和女性的各23对染色体中,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
最后一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
②上面两图中,那幅图显示的是男性的染色体?那幅图显示的是女性的染色体?
左图是男性体细胞的染色体,右图是女性体细胞的染色体
导学案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生物
时间
3.14
主备教师
赵建党
学习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2、通过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
重难点: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通过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说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教师提出的各个问题。
第一步,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步,两人小组解决问题;
第三步,四人小组解决问题。




1、什么是性染色体?
2、男性的性染色体分别叫什么?
3、女性的性染色体是什么?
4、X染色体与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5、男性的精子有哪些类型?
6、女性产生的卵细胞有哪些类型?
但如果只生一个孩子,或是男孩或是女孩,不可能1:1,同样道理,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出现男女比例不是1:1是不奇怪的。
5、有些人为满足家庭想要男孩或女孩的愿望,请求医生为孕妇做胚胎性别诊断,以决定取舍。这种做法对吗?如果法规不禁止这样做,对人类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02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社会心理学02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在经济发达、生产现代化的城市中,已不难看到男女两 性在气质与性格上的差距正渐渐缩小的趋势,男性显示 出与女性同样的细心与温柔,女性也像男性那样大方与 爽朗,尤其是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层次中,这种现象已不 罕见。这种性格与气质上的互补的结果,使每一个男性 与女性均能获得和谐发展。
3、性别角色的未来——优化发展 (1)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提出 男女双性化指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
性别角色的内涵 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表现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一、性别角色的内涵
性别角色(sex role 或 gender role),是指 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 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 方式(行为模式)。
1、以性别为标准所划分的社会角色。 2、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 3、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1、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基因:首先表现为染色体的不同 性激素:对行为会发生影响,如侵犯行为 大脑:下丘脑、大脑两半球的组织
2、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性别角色分化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主要通过文 化中存在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而实现的。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 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 (1)家庭双亲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学校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3)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
质的心理特征。
(2)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测量与实验研究 贝姆建立了一项测验以测定男女双性化气质。
研究表明,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在许 多场合下,要比具有性别定型气质的人表现 出色。
男性
(男性气质) (男女双性化气质)
非女性
女性
(非男非女气质) (女性气质) 未分化的 非男性

第二章性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二章性生理心理学基础
晚熟的男孩会产生自卑心理,感觉低人一等,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 因此好炫耀、好表现自己,别人说话喜欢接话,甚至有时做自己力 所不能及的事情,但往往事与愿违,更增加了这种自卑感。晚熟的
男孩往往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魅力,不受欢迎,因此养成了
我行我素、专横、喜欢挑剔、讥讽挖苦别人的性格,容易与周围人 发生冲突,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第三节 第二性征对心理的影响
一、男性第二性征对心理的影响 2.男性第二性征对心理的影响
(1)遗精带来的烦恼
(3)手淫引起的负罪感 (5)自我感受增强 (7)性幻想对心理的影响
(2)身体特征的困惑
(4)同性伙伴接触密切 (6)性意识开始萌芽 (8)性压抑的转移与升华
第三节 第二性征对心理的影响
二、女性第二性征对心理的影响 1.女性第二性征 女孩到了8~9岁,骨盆开始增大变宽,臀部开始变圆丰满。 乳头慢慢突起,乳房增大,乳晕出现,阴部开始出现短而细
第一节 性的生理学基础
一、性的物质基础
(二)性腺与生殖器官的分化
人体性腺的分化大约在受孕6周后开始,男性从无性别的生
殖腺分化为睾丸,女性则由生殖嵴分化为卵巢。人胚在受孕 6周时,先由中肾形成原始未分化的性腺,这种性腺主要由
来自上皮的性嵴、内层的间隙充质以及外胚层的生殖细胞组
成,这三种成分是性腺的原基组织。男女外生殖器官由共同 的原基组织分化而来,而男女附属性器官则由不同的原基组 织分化而来。
液中出现精子。青春末期是男性性功能鼎盛时期,对性刺激特别敏感,一
些感官、皮肤的刺激就可引起性唤起。
第二节 性器官发育对心理的影响
一、男性性器官发育对心理的影响 (二)男性性器官发育对心理的影响 早熟的男孩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如身高、体重会比同龄男孩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性别及其社会化PPT课件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为儿女所累,
定有一个男人没有享受为人之父的全部滋味。
只要有一个女人得不到有意义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
定有一个男人不得不担起对另一个人的全部责任。
只要有一个女人想弄懂汽车的构造而得不到帮助,
定有一个男人想享受烹饪得乐趣却得不到满足。
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的解放迈进一步,
定有一个男人发现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另外一个人感情丰富、心思细密、擅长做家务、 温柔体贴……
.
19
.
20
.
21
尊重多元的性别气质
.
22
只要有一个女人
作者:南希.史密斯 译者:黄长琦
只要有一个女人觉得自己坚强,因而讨厌柔弱的伪装, 定有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也有脆弱的地方,因而不愿意再 伪装坚强。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再扮演幼稚无知的小姑娘, 定有一个男人想摆脱“无所不晓”的高期望。 只要有一个女人讨厌“情绪化女人”的定型, 定有一个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现柔情。
.
2
二、社会性别的含义
社会性别指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社会 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 它形成一种性别的群体特征,表现在角色 、活动及责任等各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形成的。社会文化建构了 男女的性别特征和差异。
.
3
三、主要观点
(1)制度因素和文化因素是造成男性和女性的 角色和行为差异的原因,两性差异不等于女性次 于男性。
父亲是军人,他不喜欢女孩子过于矫揉造作。印象里 高中毕业之前,我没留过长发,总是跟男孩子在球场 上踢球乱奔。中性化的我从没觉得自己这样有何不妥。 上了大学,感觉就不一样了,我发现周围的女孩子们 个个会打扮,懂得撒娇懂得发嗲,惟有我粗粗笨笨的, 完全不像女生。我身边男性朋友不少,可他们从来都 是把我当兄弟看待。女性的自我认知突然被唤醒,我 开始渴望像其他女生那样长发飘飘,莲步摇曳。当中 的转变大概经过了一两年时间,这中间我特别痛苦, 甚至有过邯郸学步的挫败感。所以,我不想女儿像我 一样。

生活技能培训教案1第二章 我对男、女两性的认识

生活技能培训教案1第二章 我对男、女两性的认识

第二章我对男、女两性的认识活动一:男人、女人教学目的 :1、通过了解学生对于同性和异性的看法,使学生对性别问题产生兴趣和敏感。

2、帮助学生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2、卡纸分类3、讲解教学时间:步骤 1、 5分钟步骤 2、 20分钟步骤 3、 10分钟步骤 4、 10分钟教学材料:1、水彩笔若干盒2、白板笔若干3、黑板或大白纸4、卡纸教室布置:小组讨论式摆放或 U 字型摆放教学过程:1、将学生按性别分成四组:男生两组,女生两组,每组一张大白纸和一盒彩笔2、请四个小组分别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描述他们心目中典型的男生或女生的形象:1 男生一组:描述男生眼中的女生。

2 男生二组:描述男生眼中的男生。

3 女生一组:描述女生眼中的女生。

4 女生二组:描述女生眼中的男生。

请各小组在完成后,选出一名报告员向全班作小组汇报。

3、教师在黑板上分栏写下“男人” 、“女人” 。

将事先准备好的写有两性特征的卡片发给学生,每人 1— 2张,卡片内容如下:“坚强” 、“温柔” 、“美丽” 、“长头发” 、“有喉结” 、“生孩子” 、“哺乳” 、“长胡子” 、“顶天立地” 、“朴实” 、“胆子大” 、“小鸟依人” 、“穿裙子” 、“粗犷” 、“抽烟” 、“眉清目秀” 、“文静” 、“淘气” 、“做家务” 、“带孩子” 、“养家糊口” “贤惠”等等。

教师请学生将手中描述女人独有特征的词语贴到“女人”项下,描述男人独有特征的词语贴到“男人”项下,如果是两性都可以的则贴到中间。

4、请学生思考两性独有的这些特征是属于生理因素还是社会因素,提出“生理性别”的概念,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性别”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面的活动,看看描述男女两性特征的词语,哪些是完全不可能互换的?哪些是可以互换的?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女性“温柔、贤惠、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性别等级是由男女的性差异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

上个世纪 70年代以来,这种解释受到了深刻的质疑, 研究发现男女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在社会文化的制约和传统习俗的传承中形成的,也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男性和女性唯一的不同就是生理上的差异,于是出现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概念。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性别与社会课程英文名称:genderANDsociETY 预修课程:无内容提要(150字以内):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批判继承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精华,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系统探讨性别与社会的系列问题。

其目的是反思传统性别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建构,培养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使学生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性别分析,从而对社会中的性别问题保持-•种敏感而深刻的观察与体悟。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3.魏国英主编:《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4.方刚主编:《男性要解放》,方刚,山东人民出版社,2(X)6年6月。

《性别与社会》教学大纲课程编码:(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学时数:4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黑体小4号字,顶靠左边,上下各空一行,下同)本课程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官和西方的社会性别理论,帮助学生运用性别视角和社会性别的分析方法,结合各自的专业知识,提出、解答或者思考本土现实生活中的性别问题:从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社会性别概述(4学时)一、性别二、社会性别三、社会性别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概况第二章社会运动与性别(8学时)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二、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三、多元化的女性主义理论与评介四、男性解放运动第三章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社会建构(6学时)一、性征二、性别气质的心理建构三、性别气质的心理文化建构四、性别社会化第四章身体、文化和性别(2学时)一、性关系中的社会秩序二、性别与健康三、家庭暴力第五章性别与传媒(2学时)一、大众充满中的性别二、消费符号与性别气质三、性别的商品化四、对大众传媒的性别分析第六章婚姻、家庭与性别(6)一、中国的婚姻制度二、婚姻制度与性别关系三、主流家庭社会学的几种观点第七章性别与教育(2学时)一、性别刻板印象对教育的影响二、培养学生的双性化人格第七章性别与就业(2学时)一、劳动及其性别分工二、职业隔离与就业性别歧视三、性别与职业发展第八章性别与政治(2学时)一、妇女参政的概念二、西方女权主义妇女参政理论三、妇女参政的现状四、促进妇女参政的行动第九章结语(2学时)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宋体5号字)四、成绩评价方式课堂参与+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开卷)五、主要参考书目(至少三本)1.佟新著:《社会性别研究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2.胡晓红著:《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幼儿懂性别:男女有别教案带你全方位学习

幼儿懂性别:男女有别教案带你全方位学习

幼儿懂性别:男女有别教案带你全方位学习。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并能够提炼出几个基本的、易于理解的特征;2、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性别标识和性别角色之间的区别,并知道男女向往的职业和特征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可能不一样;3、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识别人们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的称呼和人称代词;4、学生应该能够自信并自然地讨论关于性别和身份认同的话题,了解如何尊重其他人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1、生理性别及其特征:性别概念的起点是指生理上的男女之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图示等工具,向幼儿介绍生育器官的基本构造和主要功能。

同时,可以就男女生殖器官、身高、体型、面部特征、声音等方面展开讲解;2、性别和社会角色: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男女性别在不同文化意义下所扮演的角色。

这不仅包括传统的男女性别分工,也包括琼瑶剧中的理想化爱情、科幻中的未来女性主角等不同的视角和刻板印象。

幼儿世界观正在形成,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意识到男女之间的多样性和平等性;3、称呼和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列出多种不同的称呼方式,让幼儿对其了解并练习。

这些称呼不仅包括男女原本的生理称谓,也包括常见的亲昵称呼、不同情境下使用不同称谓的基本规则等。

同时,教师应该与幼儿探讨如何尊重别人的选择和身份认同,避免使用错误的人称代词、名字或者称谓;4、性别和身份认同:在幼儿年龄阶段,身份认同也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容易令人混淆的学习点。

学校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幼儿强化个人身份的意识。

有些孩子可能从早年的课本中佩戴或接受了某些刻板印象,教师应该通过简要的讨论调整他们的思路。

三、教学策略1、视觉教具:在进行讲解时,教师应该使用适当的视觉教具,以便幼儿更直观地理解生理差异、不同的性别角色和身份;2、互动式演练:利用各种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等练习,激发幼儿对性别认知的兴趣。

同时,这种活动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3、讲解技巧:教师在授课时需要及时切入主题,精挑细选教具和课程材料。

《女性学》课程ppt2(性别与性别差异)解析PPT课件

《女性学》课程ppt2(性别与性别差异)解析PPT课件

造上的不同。
国内外许多人乃至科学家从生理性别
研究的角度认为女人天生不如男人,
所以,男强女弱,男刚女柔,男主外女
2020年9主月28日内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6
社会性别 (gender) :
❖ 西方学者首先推翻了这个理论,认为男 女两性的差异,并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 而是由于社会文化所造成的,称为“社 会性别”( Gender),并且逐渐把社会 性别分析(Gender analysis)作为妇女 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锐利武器。是后天学 习的, 是社会行为和人们的一种刻板印 象, 是可以改变的。
2020年9月28日
13
参与式活动:
讨论男女之"别“---男女两性的 主要特征
2020年9月28日
14
社会性别理论
2020年9月28日
15
导 言:
❖ 一位教育家指出:“成人社会关心的不是儿童 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而是处处要求儿童应该 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对于违反社会性别角 色期望的行为横加责难,使儿童陷入巨大的社 会压力之中”。
女性学
2020年9月28日
授课人:微电子工程系
1
第二讲 性别与性别差异
2020年9月28日
2
什么是性别 ?
2020年9月28日
3
(一)对"性别"的理解
2020年9月28日
4
生理性别 和
社会性别
2020年9月28日
5
生理性别(sex):
从解剖学、生物学的角度来区别男女
两性,如染色体,荷尔蒙以及在生理构
❖ 个性心理学、社会教育学也认为:男孩顽皮好 动,女孩的柔顺恬静往往是成人社会、主要是 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且这种按照性别不同模 式塑造儿童已被实践证明不利他/她的个性发展。 因为无数事实证明个体差异往往大于性别差异。

第二章 性别心理学的历史

第二章 性别心理学的历史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在对学习和记忆的研究中排除各种社会因素,包括性别差异。 延续构造心理学派的传统,早期的时候就没有安排女性被试。 即使后来的研究有男女共同参与,也没把性别差异纳入进来。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 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 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行为主义学派 认为,对行为的研究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方面。刺激是指外界 环境和身体内部的变化,如光、声音、饥、渴等。反应是指有 机体所做的任何外部动作(外部反应)和腺体分泌(内部反 应)。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 为基础,制定出了第一个测量双性化特质 的心理量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 Bem’s Sex Role Inventory简称BSRI) 与PAQ不同的是,PAQ考察的是男女两性 拥有某种特征的可能性,而BSRI则考察 的是拥有某种特质的理想程度。包括男性 气质20个,女性气质20个,双性化气质20 个。
男女儿童所选择的游戏外部空间与男女 性解剖学的内部空间性是一致的。男孩的性 解剖结构是向外的、突出的、主动的;而女 性的结构是封闭的、防护的、接受性的。认 为生殖密码所决定的人类不同性别的身体结 构与人们的空间反应有密切的关系,内部的 空间(身体的、性解剖学的)决定了人们对外 部空间的认识,这一男女内部空间区别还决 定了人类的生物经验和社会角色。
俄狄浦斯情结(儿童6-7岁时候),儿童将精力比 较多的投射到异性父母上,与同性父母发生冲突。 男孩恋母憎父,在情与性两个方面把父亲当作情敌, 害怕父亲会阉割他,“阉割焦虑”使男孩压抑对母 亲的欲望,认同父亲,从而发展起自我、超我和男 性的性格。 女孩则由于缺乏阴茎,产生自卑感以及恋父情结。 在俄狄浦斯时期,女孩比男孩冲突要弱,解决也不 够彻底,因此女孩在随后的整个一生中都发展的不 够成熟,要以依赖男性为其生活重心。

社会性别学第二章 性别气质心理建构

社会性别学第二章  性别气质心理建构
差异存在于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的文化和社 会中,对性别的概念和行为规范都是按照当 地的习俗被建构起来的。 ¡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20世纪30年代 对阿来别什、曼都古玛和赞布三个原始部落 的研究。 ¡ 波伏瓦: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第二节性别气质:天生还是被建构?
¡ 三、对性别气质建构的批判 ¡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男性统治》一书中队性别
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分化。第三性征也被称为性别气质、性 别程度或性度。
第四性征也被称为“去性征化”或“双性化”,是指男性和 女性气质没有明显的分化,男性和女性取长补短,兼具男性气 质与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
第一节 性征
¡ 2、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 男性气质是指男性应当具有成就取向,对完
成任务的关注或行动取向的一系列性格和心 理特点。 ¡ 女性气质是指女性应当具有同情心,令人感 到亲切,对他人关心等亲和取向的一系列性 格和心理特点。
气质的建构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建构出来的性别 气质不仅是对女性的压迫,对男性也构成了压迫。 ¡ 台湾叶永志事件 ¡ 性别气质的压迫机制还在于对两性气质对立的强化、 甚至成为反对性别平等的论据。 ¡ 我们反思性别气质被建构的过程,不是为了消灭男 女之间在心里特质上的差异,而是把过去被认为自 然的、天赋的、不可改变的性别特征定义为可变、 可塑造的。
第二章性征与两性气质的心理建构
课堂讨论
¡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小到大最怕的一门课是什么? ¡ 女同学,你有数学恐惧症吗?男同学,也请你谈谈最令你头
疼的课程。 ¡ 这种对某一门课程的“恐惧”和性别有关吗?还是因人而异
呢?和老师家长的态度有关吗? ¡ 很多女性爱说:“我是路盲。女人认路的本领就是不如男
人!”但是也有人发现男人开车也有不认路的时候,但是男 人不问路,他们宁可自己看地图、找路标,他们以向人问路 为耻辱。这说明在某些认知能力方面,女人不怕说自己不行, 男人却不愿或不能认输。 ¡ 你是否同意,女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不如男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课件 (共57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课件 (共57张PPT)

这 孩这 对 色对 夫 盲夫 妇 的妇 生 概生 一 率一 个 是个 色男 盲 男 孩 的 概 率 是
1\ 2
1\4
1 : 1: 1 : 1
㈡色盲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图解
亲代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Xb
XBY
母父 亲亲
色正
配请子 同学Xb 们自X己B 动Y 手
盲常 儿女
写一写该遗传图解
子儿 一一
二、伴 性 遗 传
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表现与性 别相关联的现象,(某表现型在雌雄个体 中出现概率不同)
伴X遗传
伴X隐性遗传
• 分类
伴X显性遗传
伴Y遗传
㈠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后的遗传图解

亲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XBY
的 色


配子
XB Xb
XB
Y
因 只




子代 XBXB XBXb XBY XbY 母亲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男性色盲
女♀ 22对(常)+XX(性) 男♂ 22对(常)+XY(性)
ZW型性别决定
雄性♂ zz(同型)
雌性♀ zw(异性)
例:鸟类、蛾蝶类昆虫等
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是较为普遍的性 别决定方式.
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某些种类的两栖类、鱼类; 很多种类的昆虫(果蝇); 一些雌雄异株的植物(菠菜、大麻等.)
以下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
别的一组是( )
B
A.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

02社会环境分析:性别

02社会环境分析:性别

性格上的差异
攻击性 性激素、社会文化的影响,使男性比 女性更富有攻击性; 自信心 女性的自信心往往不如男性高;也可 能男性过高的估计自己; 支配性和依赖性 男性的支配性比较强;女 性的依赖性比较强; 同理心和利他行为 女性比较有同理心; 情绪性 女性的情绪性比较外露;
能力上的差异
成人性别文化对儿童的塑造
中班娃娃家,女孩王湛扮妈妈。她没有做饭,而是 以椅子当车,驾车乱跑。女孩佟小菲去教师处告状, 说王湛不象妈妈,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 师:“妈妈应该做什么”? 佟:“妈妈不会开车到处乱跑。 师:“对了,妈妈应做饭、收拾屋子、扫地,给孩子 讲故事也成。你看你家多脏,都没人来了,快别开车 乱跑了。” 王湛低下头,按老师的要求收拾屋子去了。
第二章 社会环境分析:性别
性别: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 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 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 与性有关的特质。
第一节 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差异 男性与女性的心理差异 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差异
一、男性与女性的生理差异
1、基因差别 2、激素差别 3、身体差别
语文能力 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强; 数学能力 男孩子数学推演中比较顺利,在 数学成就上比较高,但是在学校的数学成 绩 上女生却比较高。 空间能力 在二\三维,心理旋转上男性比女 性强 知觉速度 在校对上,女性比男性好; 运动能力 女性在精细动作与手指灵活上 好;
领导能力 男性容易成为团队领导;女性有 人际取向和民主的领导风格,男性有任务取 向和专制; 认知方式:分析考量型(分析,解决多于认 同)_囫囵吞枣型(女性难于把自己与问题区 分开,常模仿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场依存型_场独立型;在17岁前没有分化;

性别社会学

性别社会学
每个人一般来讲两种气质都具备,只不过 程度深浅不同。
2、性别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不同事物进行概括以 后形成的相对固定的看法。
当人们以性别为框架,赋予男女以不同的 特征框架时,性别的刻板印象就产生了。
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女性别群体形成 的过分简单化的、滞后于现实变化的概括 性看法。
性别 性别刻板印象 外表形象 人格气质
问题:
中国传统性别制度现在还起作用吗?你能 想到一个制度因素影响男女角色和行为的 例子吗?
3、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
支配 地位
从属 被支配
男性
女性
权力关系:强制与非强制
强制性的权力关系 采用强迫的乃至暴力的方式使女性服从 非强制性的权力关系 通过心理认同的方式来支配控制女性
权力关系:通过资源控制
中国传统 社会性别制度
性别分工
婚姻制度
继承制度
性别分工制度

政治决策、外交战争 贵族男性


家族家庭
平民男性 所有女性


生儿育女照顾家人
女性

种地、读书做官、经商
平民男性
一夫一妻多妾制
婚 姻
从夫居—娘家—婆家
制 度
从夫姓—属于夫家之人
男子 继承 制是 妇女 最大 失败
父亲 儿子 孙子
女性
分性别,男性和女性 做什么?承担什么角色? 谁受益?拥有什么资源? 谁决策?拥有什么权力?
二、性别社会化及其特点
1、定义: 性别社会化是社会性别角色的社会
化,是学习如何做个男人或女人的 过程,它反映了多重因素对男人和 女人的共同作用,从人一出生就开 始了。
2、内容
1)性别期望:是社会对属于不同性别的人的 要求与期望。

第二章个体性别的鉴定

第二章个体性别的鉴定
性别鉴定
▪ 性别差异的原因:遗传、行为、生理等 ▪ 青春期以后人骨的性别差异才显示出来,
儿童人骨性差不明显 ▪ 人骨大体形态的性别鉴定,骨盆和头骨
最为重要
一、头骨上的性别差异(整体观)
项目
男性
女性
颅骨整体 较大较重
较小较轻
颅骨骨壁 较厚
较薄
脑容量
较大,1450ml 较小,1300ml
肌线和肌嵴 较显著
Suchey(1979):男性4/781存在背部凹陷
➢ 另一些研究:
耳前沟或凹痕似与身高、体型或骨盆大小有关 可能是生物力学相关的而非生育
▪ 现在观点:
➢ 生育可能并非引起凹痕和耳前沟的唯一原因 ➢ 也不能肯定是最主要的原因 ➢ 不能以此作为判定性别的绝对标准
耻骨下角
髂骨
髂骨翼
男 高而陡直,髂翼较厚
▪ 机理
传统观点:
➢ 骨连接处(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在怀孕期激 素的作用下松弛
➢ 生产过程中导致充血、出血,发生创伤导致骨 吸收形成永久性损伤。
1980s以后的研究:
➢ 耻骨联合背面凹痕可出现在未生育女性及男性
张忠尧(1985) ➢未生育过的女性占7.6%(6/79) ➢65%(33/51)生育过的女性无此特征
坐骨结节 不外翻
外翻
▪ 坐耻指数=耻骨长/坐骨长×100
骶骨
整体
长而窄,侧面观 短而宽,侧面观上部
曲度明显而匀称; 曲度小,较平直,下
前后观呈窄长的 部明显向前弯曲;前
等腰三角形
后观,呈等边三角形
骶骨岬 显著
骶骨S1 大,椎体横径约 椎体 占骶骨底部整个
宽度的2/5-1/2
不显著
小,椎体宽度约占骶 骨底部整个宽度的1/3

小班性别教育课程设计

小班性别教育课程设计

小班性别教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性别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性别是由生物、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共同决定的。

2. 帮助学生掌握男女生理特征、心理特点及性别角色的差异,增强对性别平等的认识。

3.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性别现象,提高对性别平等问题的敏感度。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性别问题的能力,学会从性别角度思考问题。

2.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性别平等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消除性别歧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不同性别的人,消除性别偏见,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性别平等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自我认同和自尊,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性别形象。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小班性别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性别、了解性别差异,树立性别平等观念。

学生特点:小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性别观念尚不成熟,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性别概念:介绍性别的定义,性别与生物性别、性别角色的关系,以及性别平等的意义。

教材章节:第一章《性别与性别角色》2. 男女生理特征:讲解男女生理结构的差异,生理发育过程及卫生保健知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男女生理特征与保健》3. 心理特点与性别角色:分析男女心理差异,探讨性别角色是如何影响个体行为和期望的。

教材章节:第三章《性别角色与心理特点》4. 性别平等:讨论性别平等的含义,性别歧视的表现及危害,以及如何实现性别平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性别平等与社会发展》5. 家庭、学校与社会中的性别现象:观察和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性别现象,探讨性别角色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男孩女孩》精选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男孩女孩》精选

小班社会教案及反思《男孩女孩》精选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男孩女孩》是一节社会领域的课程,主要让幼儿了解男孩和女孩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培养幼儿正确的性别认知。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教材的第二章“认识性别”,具体内容包括:1. 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的差异;2. 男孩和女孩在性格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3. 如何尊重和接纳性别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的差异,如衣着、发型、声音等。

2. 引导幼儿理解和尊重性别差异,不歧视和排斥不同性别的同伴。

3. 培养幼儿正确的性别认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接纳性别差异,培养正确的性别认知。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尊重和接纳不同性别的同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男孩女孩图片、玩具、贴纸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首儿歌《男孩女孩》,引导幼儿进入课题。

2. 讲解:通过PPT展示男孩女孩在生理、性格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让幼儿了解并接纳这些差异。

3.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性别差异。

5. 拓展:让幼儿回家后,观察自己和家人的性别差异,并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关于性别差异的亲子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男孩女孩,生理差异,性格差异,兴趣爱好差异,尊重接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份关于性别差异的亲子作业,内容包括:男孩和女孩在生理、性格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异。

2. 答案:请家长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完成作业,并在作业纸上进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性别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部分幼儿能够理解和尊重性别差异。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幼儿仍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拓展延伸:1.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性别差异。

2. 开展更多关于性别平等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二、多元一体学说
• 第三个阶段:
•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余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各民族广大人民获得翻身和解放,随着平等、团结、互 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随着各民族在社会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光辉成就和发展进步, 中华各民族的团结与统一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在各民族 当中,既表现为对本民族(单一民族)的强烈感情和认 同感,同时又充分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感情 和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各民族正是在自 我认同、相互认同中不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不断 走向新的统一。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 • 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民族识别”工作,截止1981年, 我国目前正式认定的少数民族有55个。 把一些处在族群边缘的“模糊”群体“识别”为独立的民族。通过户籍 中的“民族成分”登记制度,使族群之间的边界明晰化并使每个人的 “民族成分”固定化,“民族”边界的清晰化强化和固化了人们的“民 族意识”。 对各少数族群采用“区域自治”制度以保障各族群的群体“政治权利”, 陆续成立了5个省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 (旗)。 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对少数族群实行了以族群为对象的 优惠政策。对在当时情况下确实需要保障其某些政治权利的一些族群与 地区(如西藏的藏族),这些政治措施在当时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 祖国和平统一。但是与此同时,也把一些原本已经没有多少政治色彩的 族群(如满族)也“政治化”了。
20
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体系架构
类型组 采集渔猎 类型 山林采集狩猎型 河谷采集渔捞型 山林畜牧 高原盆地游牧 高山畜牧 山林游耕 山林耕猎 山地耕牧 丘陵稻作 绿洲耕牧 北方 南方 关中次重心 四川次重心 亚型 地方变体 分布地区 大小兴安岭、 三江平原东北角 大兴安岭西北麓 蒙藏高原及青新盆地 藏东南与新疆西南 滇黔桂粤琼闽台 川滇湘桂粤闽台 青甘川滇黔高原 川滇黔桂闽浙辽东 甘青宁新干燥地 华南华中东南 华北东北陕甘南部
跨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性别 专题二:中华民族概况
杨小柳 中山大学 人类学系 cindy_yang0104@
讲授提纲
•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 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学说(费孝通) • 三、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学说(林耀华)
2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人类 社会在种族、族群方面是一个 多元化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16
二、多元一体学说
• 第二个阶段: • 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阶段,一方面,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给中华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给中华民 族的多元一体格局面临挑战和危机; • 另一方面,在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新老殖民主义者的 侵略压迫的共同斗争中,各民族同舟共济、同仇敌忾、 并肩战斗,中华民族一体的思想和精神更加明确和深 化,中华民族作为帝国主义的对立物,作为政治上的 坚强实体,更加突出出来,从而由一个自在的民族实 体转变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所体现出 来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自豪感、责任感也日 益突出。
5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族群与地域正式挂起钩来,使各 少数族群获得某种独立的政治身份、政治权力和“自 治地域”,确保了“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自治地区内当 家做主”,确保了在行政体制、干部任命、财政管理、 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各个方面少数族群可以在 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下得到较快发展。 • 但是在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推行的过程中,当我们以族 群为单位强调政治上的“民族平等”而不是“公民平 等”时,当我们以族群为单位从制度上保障少数族群 各项政治权利时,也不可避免地把我国的族群问题 “政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一些族群向加强其 “民族意识”的方向发展。
7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 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 汉族居住。 •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 往、流动而形成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 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 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 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 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 一句话概括:沿疆地区少数民族比较集中
15
二、多元一体学说
• 另一方面,汉族也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并且随着汉 族不断向南扩展,引起了西部的民族流动和民族分化。 • 在数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既有过鼎盛时期 的汉、唐王朝将北方游牧民族远远赶向漠北和中亚, 也有过将华北农田变成农场,并部分或全部征服了农 耕民族的南北朝各代政权和版图空前广大的元王朝。 • 到了清朝中叶,汉、满、蒙、回、藏等各大民族集团 统一在清王朝下,才真正结合成一个稳定的政治、经 济实体,从而标志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最终形 成
6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 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 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 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 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 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 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 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 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 基诺族。
二、多元一体学说
中华民族形成的独特的地理环境: • 中国位于东亚大陆,并且由于东面海洋、西部 高原、北方沙漠和冻土森林、南方热带丛林等 地理屏障而与其他地区相对隔离,在中国生存 和发展的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中,各 个族群始终处于相互密切交往并探求一种在这 个空间里如何共同生存的族群关系。通过几千 年的历史,客观上逐步形成了一个各族群共存 的“多元一体”格局。
8
二.多元一体学说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学说解释了我国民族在漫 长的历史过程,以汉族和汉文化为主体,实 现文化交融、民族关系整合的过程。
这个学说与中国经济文化类型学说相辅相成, 解释了各民族异中有同、异中有合的多元文 化并存局面,是我国学术界开展民族研究的 两个重要的视野。
9
二、多元一体学说
• 费孝通教授1989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多 元一体,和而不同,继而是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9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4、丘陵河谷稻作型 • 分布:滇西南经黔、桂、琼、台、闽、 浙、赣到东北部 • 民族:傣族、壮族、侗族、水族、仫佬 族、毛南族、黎族部分
27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2、山地耕牧型 • 分布: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斜坡,雅鲁 藏布江谷地和云贵高原2000-2400米的 高寒山区 • 民族: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羌族、彝族、 白族、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拉祜 族和部分藏族。
28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3,山地耕猎型 • 分布:云贵高原东部以东和华南的丘陵 山地,西端通过语言谱系复杂的土家、 仡佬两族与耕牧型毗连,向东散布长江、 珠江之间的南岭和武夷山地区。 • 民族:苗、瑶、畲、土家、仡佬以及高 山族
21
畜牧
农耕
平原集约农耕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采集渔猎经济文化类型 • 分布在东北极边的大兴安岭北端、小兴 安岭以及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交 汇处,主要居民是讲阿尔泰语系满—通 古斯语族语言的赫哲、鄂伦春、部分鄂 温克和少量达斡尔等民族。 • 包含以赫哲族为典型的采集渔捞、以鄂 伦春族为典型的采集狩猎类型
24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三是以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藏族为 典型的高山畜牧型。
25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 分布从帕米尔高原东坡到台湾,从黑龙 江到海南岛。主体部分处在大兴安岭- 拉萨线以东的湿润地区。下面又可以分 为五种类型。
26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1、山林游耕型(刀耕火种) • 分布: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的横 断山系南段 • 民族:南亚语系的佤族、德昂、布朗; 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门巴、珞巴、独龙、 景颇族、怒族、基诺族;苗瑶语族的苗 族、瑶族、畲族;壮侗语族黎语支的部 分黎族,南岛语系的高山族
22
三、中华民准噶尔盆地 到帕米尔高原中南部的广大地区。民族 众多,又可分三个类型: • 一是大兴安岭北段西麓以鄂温克族为典 型的山林畜牧型;
23
三、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 二是以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族,准噶尔 盆地的哈萨克族,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 孜和塔吉克族,青藏高原中、北段的藏 族(部分)和裕固族(部分)为典型的 高原游牧型;
一、我国56个民族的由来
中国1949年后实施的民族政策
• 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中,虽然也有过短暂或局部 的反复与曲折,但是发展方向的主流始终保持着把族 群“文化化”的基本理念及以“文化”为核心推动各 族群的“自然融合”。这个历史进程一直延续到20世 纪40年代。 1949年全国解放后,在当时的国际政治氛围中,中国 政府不得不与苏联结盟。我国在社会组织、经济制度 等各方面都参照了前苏联的做法,在民族问题上也采 取了把族群问题政治化和制度化的一整套措施。
• 费老从考古、历史、文化等角度阐述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10
二、多元一体学说
• 费孝通教授1989年提出“中华民族多元 一体格局”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多 元一体,和而不同,继而是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费老从考古、历史、文化等角度阐述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