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医学的诊法

合集下载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2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2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2

还有你如果一望过去一个人,整个脸色黄黄的,就像那个什么?像那落叶一样枯落、枯黄。

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一去看菜,那个老农一看菜叶黄了,他就知道肥不够了,要给它上肥或者松土,或者浇水。

一个人气色发黄了,大多是什么?土壤里头营养不够了。所以这时脾虚或者湿盛了面相会发黄。

所以大家看,几乎所有肝炎的患者,慢性肝炎脸色它都会发黄。为什么呢?肝木克脾土。脾虚则脸上泛黄。

上次有一个手黄的患者,老师叫他吃什么?

吃茵陈。茵陈利胆退黄。

所以孩子一出生呢,黄疸也是茵陈注射液下去以后,那些黄浊就会退掉。所以治黄要治脾胃。

还有黄褐斑,你们最喜欢的,怎么样把他治了呢?也是健脾胃。

还有一望过去那个孩子啊,脸色青青的,像青菜的色彩。青色主什么?青主肝胆病。

一般脸上有青的,他要么被吓着了,要么很疼痛。痛得脸色什么?发青啊。

所以这个严重的剧痛,那肝疏泻不了的,那脸色就会发青。

还有心肌绞痛。所以对治这些脸上色青的最好是什么?推拿按摩。

包括心肌绞痛这些,你按按内关,还有按按手脚,疏通经络以后,那些青色就会淡去。这是望色。

第三呢,我们要学会望形。形体有什么?高、矮、胖、瘦啊。

胖人呢?他一过来你不需要去问他,他只要是胖人他过来,他就多痰湿。

瘦人呢,瘦人多虚火。所以胖人,我们常要给他健脾胃,瘦人呢,瘦人要养肝肾。

上次有一个大胖,他打呼噜很严重,老师给他用六君子汤配合苍耳子散通鼻窍的,吃完以后他不知道,他家里人很高兴。

他说晚上呢,很少吵到。所以健脾胃除湿呢,就可以减轻打呼噜。可以让这个肥人多痰湿的,痰湿一走,他不阻在窍里头,它不会有这个杂音。

第五章 中医四诊

第五章 中医四诊
脉有力,沉取不绝。 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反应脾胃运化功能盛衰
有神:快慢适度,节律整齐,应指有力 反映正气存内,病情轻浅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反映肾气盛衰
(四)常见病脉及主病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 表证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 里证 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 寒证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 → 热证 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 虚证 实脉: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 → 实证
(二)常用手法——寸口诊法
桡骨茎突内侧,食指定关
1、食指定关,指腹切脉,举、按、寻
2、观察内容
脉位:脉的深浅 → 表里
脉形:脉的粗细 脉势:脉的强弱
虚实
脉态:脉的快慢、节律 → 寒热
3、注意事项 时间:安静状态下,最好是清晨 体位:坐位或平卧,手臂平伸、与心脏近于
同一平面
(三)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到 五至(60-80次/分),和缓有力,节律均匀,尺
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 肝胆病、痛证 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 痰湿 结脉:脉来缓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缓慢,止有定数 心律失常 促脉:脉来急促,止无定数
2、望苔色:反映病邪寒热性质 3、望苔形:反映胃气和津液的情况
(六)望舌苔 望苔质厚薄
薄 苔(透过舌苔隐约能见到舌质) ----正常舌苔;邪气在表,病轻。

第五章 诊法.

第五章  诊法.

第五章诊法(10学时)

•注重“四诊合参”。

•望诊、闻诊(2学时)。

•望舌(2学时)。

•问诊(2学时)。

•问经带(2学时)。

•切诊(2学时)。

望诊、闻诊(2学时)。

•望诊的内容:

整体:神、色、形、态。

局部:头、发、鼻、唇、牙龈、牙齿、斑疹。

•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思考题:

望诊

【目的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和病色以及五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

3.了解望形体、望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的基本内容。

【概念辨析】

神志失常与失神的鉴别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1.望神的主要内容。

2.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3.五色主病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4.常见异常形体、姿态的表现。

二、疑难点:

1.何谓假神?有何临床意义?

2.应明确气与色比较,气的盛衰有无,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比色更重要。

望诊的内容:

1、全身望诊:(望神、色、形体、姿

态) 。重点掌握

2、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躯体、

四肢、二阴、皮肤) 。

3、望排出物(望痰涎、呕吐物、大便、

小便等) 。

4、舌诊:舌诊内容极其丰富,故列专

章讨论。

三.注意事项:

1.注意光线

2.注意诊室温度

3.注意受检部位充分暴露

4.注意整体判断

5.注意动态观察

6.注意望诊与其它诊法有机结合

一、望神

(一)概说

1、有关概念

(1)神——神是对生命现象的高度概括,指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是神气与神志的综合判断。

(2)望神——从整体生命活力的综合表现,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望神的原理

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脉诊
4、斜飞脉:寸口不见脉搏,而由尺部斜向 手背。
5、反关脉:脉象出现于寸口背侧。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第三节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脉象种类繁多,为便于掌握,历来都曾 把它进行分类。《内经》、《伤寒论》 分阴阳两类。《诊家枢要》以浮、沉、 迟、数、滑、涩六脉统领诸脉。徐灵胎 《回溪脉学》以浮沉、迟数、虚实为纲 领,较为实用。而本教材则根据位、数、 形、势四个方面和八个要素的变化和相 兼,归类为八。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3、迟脉类: 迟脉与缓脉、涩脉、 结脉以至数缓慢而相类,故均列 入迟脉类 、
4、数脉类: 数脉与疾脉、动脉、 促脉以至数快速而相类,故均列 入数脉类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5、虚脉类: 虚脉与细脉、微脉、 短脉、代脉以其脉动应指无力相 类,故均列入虚脉类 。
6、实脉类: 实脉 与滑脉、长脉、 弦脉、紧脉以其脉动应指有力相 类,故均列入实脉类 。
对于这些陋习,古代的先贤早已深刻批判过。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 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后 一诊,无非是一种诊断中比较巧 妙的方法罢了,作为一个好医生 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必 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这一项。
2023/4/21
中医诊断学
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医疗条 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 证地对待。

诊法述要中医学

诊法述要中医学
6 大便出血------便血 大便带血 粪血混杂 排出纯血;血鲜红,附着于大便表面,或在排便
前后出血 --------------近血(降结肠以下)
血色紫暗或黑如柏油,与大便混合均匀-----远血 (升结肠以上)
四 望小便
小便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 小便清长——多属虚寒证。 2 小便短黄——多属实热证。 3 尿中带血——尿血或血淋。 4 尿中有砂石——石淋。(排尿中断,尿道刺痛窘迫) 5 小便混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尿浊 膏淋
望神的要点
两目、神情、气色、体态、语言呼吸、舌苔脉象等方面
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得神:神志清楚、 语言清晰,面色 荣润 ,两目精彩、 视物清晰,动作 自如,反应灵敏, 呼吸平稳,肌肉 不削
失神(正虚失神)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面色晦暗无华, 目无光彩,眼球呆滞,呼吸微弱,或 喘促无力,肉削著骨,动作艰难,或 郑声神昏。
形瘦食多易饥饿 中焦有热
四)望态
1.动静
好动,怕热,仰卧伸足----阳 好静 怕冷,蜷卧缩足-----阴
2.抽搐
热急生风 , 血虚生风 ,破伤风,肝阳化风
3.偏瘫
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中风
4.痿痹
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沉重麻木,痹症 四肢萎软无力,行动困难,萎证
二 局部望诊
• 巨颅、小颅-------先天肾精不足 囟陷、解颅------先天不足,津液亏虚 面肿、痄腮-----水湿泛滥,外感风温毒邪 口眼歪斜----风邪中络,中风

诊法教案

诊法教案

4

强 硬 舌体强硬 舌 活动不灵
歪 斜 舌体偏斜于一侧 舌 短 卷 舌 体 缩舌 卷 缩 不能 伸长 舌色白而润 舌色红而干 舌体胖大粘腻
吐 弄 吐舌:舌伸长,吐露出口外 舌 弄舌:舌时露口,立即收回或舌舐口 唇下或
2. 望舌苔 望苔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白而润,伴见寒热脉浮者为表寒证。 苔白而干或薄黄、舌边尖红者为表热证。 舌质淡而苔白者多属里寒、阳虚,苔白腻或腐腻为湿浊、痰阻。 苔白厚而干粗糙如砂石堆积,为温病里热伤津, 苔白厚而干称为积粉苔,主热毒炽盛,常见于瘟疫或内痈。 黄苔:主里证,热证。黄苔颜色加重表示病情加重。 苔黄厚干燥为里热伤津, 苔黄厚滑腻为湿热内蕴,
5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学校教学笔记

二 闻诊
1 语声 谵语:神识昏糊,语言错乱,声音粗壮.为热扰心神的实证.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低无力.多为心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言语粗鲁,狂妄叫骂,或登高而歌,或弃衣而走.是痰火扰心. 癫证:言语错乱,神志恍惚,喜怒无常 独语:自言自语,见人便停止.多为心气虚,精不养神的表现. 2 呼吸 哮:呼吸急促似喘,且喉中有哮鸣音. 喘:呼吸困难,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难于平卧. 短气:呼吸短促,息快而不相接,似喘而不抬肩,虽急而无痰鸣声,多 为痰、食内阻气道,或元气大虚,气息难续所致。 少气:呼吸微弱,少气不作以息,但呼吸状态自然,惟说话时稍感气不 够用,故言语无力,为气虚体弱所致。 3.咳嗽:有外感、内伤二大类 咳声重浊有力,多为实证见于外感咳嗽。 咳声低微无力,多为虚证,见于肺肾气虚。 干咳声短,无痰或少痰,为燥咳,见于燥邪伤肺或阴虚肺燥 咳有痰声,痰量较多,为痰咳,为痰浊阻肺。 咳声阵作,咳时气急连不断,终止时似鹭鸶叫声,称‚顿咳‛ 咳声如狗叫,多见于白喉。 4.呕吐 胃气上逆为呕吐,一般分为呕(有声有物)和吐(有物无声) 或干呕(有声无物) 。 呕吐徐缓,声音低微,多见于虚寒证 呕吐急剧,声音宏亮,多见于实热。 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多为胃寒脾虚,不化水谷,称为‚反胃‛ 。 5.呃逆与嗳气 呃逆:是胃气上逆通过咽喉所发出的一种不自主的冲击声。呃声高亢 音响有力,多为实热证,呃声低沉,气弱无力,多为虚寒 证。若久病呃声低而无力,连续不止,常是胃气衰微之象, 病情多危重。 嗳气:亦为胃气上逆所致,为胃中有气上冒,微有声响,声长而缓。

中医护理学5诊法

中医护理学5诊法

• (3)但热不寒
• 壮
• 潮
热:多为里热炽盛
热:日晡潮热-多为阳明腑实证


午后潮热,入夜加重或骨蒸痨热-阴虚潮热
午后热盛,身热不扬者-湿温潮热

身热夜甚-温热病热入营血
• 长期低热:发热时间较长,热势较轻微,体温稍高或不高
• 4.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主半表半里证
• 发有定时-疟疾
• 2.问汗:汗出部位、时间、性质、多少等。
• 2.呼吸:喘、短气、 上气、少气、气粗、气微
• 3.咳嗽
• 4.呕吐、呃逆、嗳气
• (二)嗅气味
• 病体气味: 口臭、 汗气、 痰涕气味
• 排出物气味 :二便气味,经带气味
• 病室气味 • 一般而言,各种排泄物与分泌物,恶臭者多属实证,凡带腥味
者多属虚证、寒证
三 问诊
• (一)问诊的方法
• 态度和蔼,严肃认真,环境安静,语言亲切,通俗易懂,围绕
第六节
诊法述要
• 诊法,是指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
闻、问、切四个方面,简称“四诊”。
• 《难经·六十一难》 :“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
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一 望诊
• 望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中医学诊法述要

中医学诊法述要

(五)望毛发



发黑浓密润泽——肾气盛,精血充足 发黄稀疏干枯——肾虚、血虚 脱发——血热、血燥、血虚 片状脱发——血虚受风、血瘀 白发——肝肾亏虚、气血不足 小儿发结如穗——疳积
五、望舌




舌质:即舌体,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由胃气熏 蒸而成。 望舌注意事项:光线;自然伸舌;顺序: 舌 尖→舌中→ 舌根→ 两侧; 舌苔→ 舌 质。 注意辨别染苔。
三.望舌苔
苔质:厚薄 润燥 腐腻 苔色: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 苔形:全苔 偏苔 剥落 地图 镜面
1.苔质
①薄厚:反应病邪深浅和轻重.
◆薄苔:见底(舌质),病 轻邪浅,胃气未伤. ◆厚苔:不见底,病邪在里, 胃气挟湿浊熏蒸于舌面.
舌苔薄厚
薄苔:主表证,疾病轻浅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
②润燥:反映津液盈亏.
①淡白舌: 主虚,寒证. 虚指气血亏虚 和阳虚,寒指虚寒和寒湿.
淡白湿润胖嫩(虚寒证)淡白瘦薄(气血不足)
②红舌:主热证.实热舌色鲜红有苔:邪
热加速血行,脉络充盈.热盛伤津舌红干 燥无苔(胃肾阴虚).阴虚内热嫩红伴少苔 或无苔.有瘀点.
③绛舌:主热盛和血瘀. 舌绛有苔:起 刺或干裂为热盛津亏,苔黑为热盛之 极.舌绛无苔镜面舌(胃肾阴亏). 绛暗 有瘀点为瘀血挟热.

温病学 第五章 诊法 PPT课件

温病学 第五章 诊法 PPT课件

(4)参脉症
热↑→斑疹↑→脉数——顺证; 反之逆证
(5)视动态
顺证——紫→红;紧束→松浮;密→疏 逆证——反之。
(二)白PEI
1.定义:高;浆液;白色;小;疱疹 2.成因:湿热郁阻气分,蕴蒸卫表。 3.意义: 辨病证性质——湿热病 辨津气盛衰—— 晶PEI:津气↑;正气↑; 枯PEI:津气↓;正气↓。
第五章 诊法
•一、辨舌 •(一)舌苔 •1、白苔
白苔主表、主湿:白而薄者主表,白而 厚者主湿;白而润者主津未伤,白而燥者主 津已伤;白而厚浊粘腻者主湿痰秽浊,白而 干硬粗糙者主里热实结。 在温病过程中见白苔者,一般病情多较 轻,预后也较好。但白苔中的白砂苔、白霉 苔却为危重证的表现。此外,还要结合舌质 状况,如苔白如积粉又见紫绛舌质者,主瘟 疫凶险之证。对这些特殊的白苔表现,在诊 断病情和判断预后时应予注意。
黑苔:
温病过程中的黑苔,大多数由黄 苔或灰苔发展而来,往往是病情危重 的标志,但根据其所表现的厚薄润燥 不同,所主病证也有虚实寒热之分。 其常见的黑苔有以下几种:
(二)辨舌质
舌诊除了辨舌苔外,还要辨舌质。舌 为心之苗,舌质由血液荣养,所以舌质与 心和营血的关系非常密切,其变化也较容 易反映心及营血的情况。 在温病过程中,当邪热深入营血、营 阴受伤、耗血动血时,舌质必然有相应的 变化。通过对舌体的色泽、形态等方面的 观察,可以辨别热入营血的各种病候,特 别能反映出邪热的盛衰和脏腑、营血、津 液的盈亏。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1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1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1

2018.03.28 晴天星期三湖心亭公园

准备好没有?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什么的?《气血经络》。气血它是什么?它是能量物质,经络它是管道运送。

就像一个地方它大丰收了,道路堵塞了,它可能一样会贫穷。或者道路通畅,但是五谷又欠收也会贫穷。

只有大丰收加上了管道道路大通畅,两个结合这个地方的就富康。

所以我们王清任《医林改错》这本书要跟大家好好讲讲,如果你想学习气血辨证,你就看这本书,这本书是清朝的武举人,三大怪才之一。

他在北京行医非常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了?他经常跑到荒地里头去,或者野外丢弃的尸体,然后自己的晚上悄悄去解剖,研究脏腑经络走向。

发现人体呀,得病尤其是大病、怪病、难病大都是气滞血瘀。所以他创了五逐瘀汤,头的能够通窍活血。

胸的,血府逐瘀。腹的,少腹逐瘀。膈下这呢?膈下逐瘀。还有全身上下的身痛逐瘀汤。

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论调,这个论调你们学到了,气血辨证的基本就在这个心中。

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

所以老师刚才常用的,那个头晕的患者,脑部供血不够。

老师给他用黄芪、鸡血藤,这叫什么?通补二药。

黄芪补气,鸡血藤的通血管,鸡血藤它藤类药,它相当于什么?相当于道路管道。它砍开来会流出红色的汁,很少植物有这个流血的。

所以它通血血络,加上黄芪,黄芪能补气,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啊。

老师昨天说,你们任何病痛的它机理都离不开不通跟不荣两个。黄芪能让气血滋荣,鸡血藤能让血脉畅通。

好!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中医里头精华中的精华。它可以说是中医的千里眼,中医的顺风耳。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4)细脉
①脉象特征】 脉细如线, 应指明显。 理解: 脉道狭小, 指感清晰明 显,按之不 绝。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③脉理分析 营血亏,无以充脉则细;气不足,无 以鼓脉必软。 湿遏脉道则细且缓。故细脉不得概言 为虚。
2018/7/21
第五章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4.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5.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5)代脉
①脉象特征
脉来一止, 止有定数, 良久方来。 理解: 歇止有规律, 时间长, 伴有脉形、 脉力不匀
2018/7/21 中医诊断学
②临床意义 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 仆损伤等病 证。 ③脉理分析 脏气衰微,或突然惊恐,或跌仆损伤,气滞 血瘀,均可致脉气不续,而致脉有歇止。
中医诊断学

中医_脉诊

中医_脉诊

中医_脉诊

第五章脉诊【教学要求】1.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浮、沉、迟、数、实、洪、细、弦、紧、滑、涩、濡、缓、弱、微、

促、结、代)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结合与主病规律。能够基本上辨识临床常见脉象(浮、沉、迟、数、洪、细、弦、滑、弱、促、结、代等

)。2.熟悉脉诊的原理及诊脉的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长、短、芤、革、牢、伏、散、动、疾脉的特征和临床意义,诊妇人脉、诊小儿脉的特

殊性。3.了解遍脉诊法、三部诊法的诊脉部位,真脏脉特征的临床意义,脉诊的研究进展。脉诊,亦名切脉,是指医生用手切按病人有关动脉

,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辨别病症的诊察方法。切脉以断病,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断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脉诊是依靠医者手

指的灵敏触觉力加以体验识别的,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

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1: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

接相关。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脉象

形成的有关因素有三:1.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2.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3.五脏协同是脉象正常的前提2:诊脉的部位和方法诊脉部位历来就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还有《素问·五脏别

论》提

出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状况的论述。汉·张仲景吸取人迎、寸口脉相比较的思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或太谿脉的诊法。“独取寸

中医护理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诊法

中医护理学课件.中医基础理论-第五章  诊法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四节 切诊
目录页
一、脉诊 脉诊,是医者以指端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 (一)诊脉的部位 寸口又称脉口、气口,其位置在腕后桡动脉搏动处。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掌后高骨(桡骨茎突) 为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 后(肘端)为尺。
左手 右手
表5-1 寸口分候脏腑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1.望舌质 (1)舌神 (2)舌色 ①淡红舌: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③红舌:主热证。 ④绛舌:有外感与内伤之分 ⑤紫舌:血瘀
目录页
第五章 诊法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3)舌形: ①老嫩舌:苍老者都属实证。娇嫩舌,多主虚证。 ②胖瘦舌:胖大舌,多因水饮痰湿阻滞所致。肿胀舌,多因热毒、酒毒所致气血上 壅,致舌体肿胀,多主热证或中毒病证。舌体瘦小枯薄者,称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或 阴虚火旺。 ③芒刺舌:多因邪热亢盛所致。 ④裂纹舌:故多主精血亏损。 ⑤齿痕舌:主脾虚或湿盛。
第一节 望诊
目录页
(二)望舌的内容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 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 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

中医学基础——诊法

中医学基础——诊法

中医学基础——诊法

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收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四诊辨证关键词总结

细目一望诊

望诊的重点内容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头项五官、望舌、望排出物等。

要点一望神

神乱:即神志异常,常见于癫、狂、痫的患者。

要点二望色

(一)常色和病色

1.常色: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光明润泽。

(1)主色:中国人正常时面色应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2)客色:由于体质禀赋不同;或由于生理活动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2.病色: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病色的特点是晦暗、暴露。

(1)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明润泽。

(2)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

(二)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

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2.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满面通红者,属实热证。

午后两颧潮红者,属阴虚证。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属戴阳证。

3.黄色

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者,多属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面黄虚浮者,属脾虚湿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所致。

面目一身俱黄者,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

4.白色

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者,多属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白光)者,多属阳虚证;若(白光)白虚浮,则多属阳虚水泛。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

《轻松学中医》第5讲中医的诊法

准备好没有?好!上节课我们讲到什么的?《气血经络》。气血它是什么?它是能量物质,经络它是管道运送。

就像一个地方它大丰收了,道路堵塞了,它可能一样会贫穷。或者道路通畅,但是五谷又欠收也会贫穷。只有大丰收加上了管道道路大通畅,两个结合这个地方的就富康。

所以我们王清任《医林改错》这本书要跟大家好好讲讲,如果你想学习气血辨证,你就看这本书,这本书是清朝的武举人,三大怪才之一。

他在北京行医非常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了?他经常跑到荒地里头去,或者野外丢弃的尸体,然后自己的晚上悄悄去解剖,研究脏腑经络走向。

发现人体呀,得病尤其是大病、怪病、难病大都是气滞血瘀。所以他创了五逐瘀汤,头的能够通窍活血。

胸的,血府逐瘀。腹的,少腹逐瘀。膈下这呢?膈下逐瘀。还有全身上下的身痛逐瘀汤。

他有一个非常出名的论调,这个论调你们学到了,气血辨证的基本就在这个心中。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

所以老师刚才常用的,那个头晕的患者,脑部供血不够。老师给他用黄芪、鸡血藤,这叫什么?通补二药。

黄芪补气,鸡血藤的通血管,鸡血藤它藤类药,它相当于什

么?相当于道路管道。它砍开来会流出红色的汁,很少植物有这个流血的。所以它通血血络,加上黄芪,黄芪能补气,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愈啊。

老师昨天说,你们任何病痛的它机理都离不开不通跟不荣两个。黄芪能让气血滋荣,鸡血藤能让血脉畅通。

好!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中医里头精华中的精华。它可以说是中医的千里眼,中医的顺风耳。中医为什么凭借三个指头,一个枕头,就能把病搞好?就能查出那个疾病阴阳、虚实。这个就是我们今天第五讲《轻松学中医》系列,〈中医的诊法〉。中医四诊是什么啊,望、闻、问、切。这个已经很厉害了,厉害到什么?

中医上的四诊及图示

中医上的四诊及图示

4.望 舌 态
麻痹舌:血虚风动、肝风挟痰 卷缩舌:热极伤阴、阳气暴脱、痰浊内阻 吐弄舌:心脾有热、疫毒攻心、惊风先兆 舌纵:气血两虚、风痰、痰火扰心、危重
痿软舌
主主 主 气肝 热 血肾 灼 两阴 阴 虚枯 液
歪斜舌
主主 风风 中痰 经阻 络络
吐弄舌
主主 主主 心疫 惊先 脾毒 风天 有攻 先不 热心 兆足
太过湿润(为滑苔) —主脾虚、 湿盛或阳虚水泛
苔燥
津热阴 液盛液 耗伤亏 伤津虚
望舌苔
⑶腐腻:反映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 腐苔:苔质颗粒粗大,疏松而厚, 形如豆腐渣堆积,刮之易去 掉—属湿热蒸化脾胃湿浊 腻苔:苔质颗粒细小,致密而粘, 如涂油彩刮之不脱者—属 湿浊内蕴,阳气被遏
腐苔
腻苔
望舌苔
临床意义 正常,病 轻 正气已伤 脏腑功能 不足 正伤病重
回光返照 病情恶化
(二)望 色
概念
指通过观察皮肤色泽变化以了解病 情的方法,包括面色、肤色。
常色:我国人正常肤色为面色微 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望色依据
颜色—青、赤、黄、白、黑 是血

反应疾病不同性质和

不同脏腑的病证
脏之
光泽—肤色荣润或枯槁
概念
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 目的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 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 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第一节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

第二节望诊:望神色形态、局部望诊、舌诊

第三节闻诊:听声音、嗅气味

第四节问诊:问主诉、问病史(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饮食口味、问二便、问妇女、问小儿)。

第五节切诊:脉诊、腹诊、按肌肤

第五章中医学的诊法

1、掌握望神技巧及得神、失神、少神和假神的鉴别要点;

2、掌握常色和各种病色所主病证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3、掌握舌诊的方法,能够识别临床常见舌象;

4、掌握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

5、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

7、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及常见病态脉象(浮、沉、迟、数、实、洪、细、弦、紧、滑、涩、濡、不规则脉)的特征与临床意义;并能够基本上辨识;

第一节

诊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用原则

一、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二)见微知著

三)知常达变

二、运用原则

一)内外详查

二)四诊合参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色形态

(一)望神

通过观察人的面色形体、眼神、神志、语言、呼吸、饮食等,了解神的变化。

(1)得神

又称有神。病人神志清楚,面色荣润,两目灵活明亮,呼吸调匀,语言清晰,反应灵敏,活动自如。提示机体精力充足,正气未伤,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2)少神

病人精神倦怠,两目无神,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提示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机体功能较弱,多见于轻病或恢复期病人。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

(3)失神

病人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形体赢瘦,两目呆滞无光,动作艰难,反应迟钝,呼吸气微;或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搓空理线,喘息急促。提示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虚衰或严重障碍,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4)假神

多见大病、久病、重病之人,本已面色暗晦,精神萎靡,声低气弱,懒言少食,病久未见好转,突然见颧红如妆,目光转亮,精神转佳,言语转清,喋喋不休,思食索食等。提示乃病情恶化,脏腑精气极度衰竭,是阴阳离绝的危候,临终先兆。古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色形态

(二)望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2、病色:

青色:寒证、痛证、气滞、瘀血、惊风。

赤色:主热证,也见于戴阳证。

黄色:主湿证、虚证、黄疸。

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

望色(色诊)

青色:

主寒证、痛证、气滞、瘀血、惊风。第二节望诊

一、望神色形态

(三)望形体

1、强弱

2、胖瘦

(四)望动态

1、动静

2、仰俯

3、抽搐

4、偏瘫

5、痿痹

第二节望诊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二)望毛发

(三)望五官

(四)望躯体

(五)望皮肤

(六)望小儿指纹

(七)望排出物

第二节望诊

三、舌诊

注意事项:

有充足的自然光线;

适度用力,自然伸舌;

循序观察,注意染苔。

观察顺序:

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先看舌苔,后看舌质。第二节望诊

三、舌诊

(二)望舌质

观察舌质的神采、颜色、形体、动态。

1、望舌神

舌质红活明润为有神;干瘪晦暗为无神。

2、望舌色

一般分为淡白、红、绛和青紫四类。

望舌质

(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

(2)红舌:主热证。

(3)绛舌:

主邪热炽盛和瘀证。

(4)青紫舌:主热证、寒证和瘀血。

青舌主阴寒、瘀血;

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

3、望舌形

(1)老嫩:辨虚实的关键。

老舌主热证实证,嫩舌

主虚证寒证。

(2)胖瘦:胖主湿,瘦主虚。

(3)裂纹:主虚。

(4)芒刺:主热盛。

(5)齿印:主气虚、脾虚。

(6)舌疮:主热。

望舌底络脉:

主瘀血征象。

痿软、僵硬、震颤、歪斜、卷缩、吐弄、麻痹、舌纵等。(三)望舌苔

1、望苔色:

白苔: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里证、热证。

灰苔:痰湿、里证。

黑苔:里证。

2、望苔质:

厚薄:反映病邪

深浅轻重。

薄:邪气在表;

厚:邪入脏腑。

润燥;反映津液存亡。

润:津液未伤;

燥:津液耗伤;

水滑:湿盛、水停。

腐腻:主痰湿。

3、望苔形:

全苔:痰湿。

偏苔:

肝胆病。

3、望苔形:

花剥苔:

胃阴不足。

地图舌:

虫积。

光剥苔:

或热邪内陷。

第三节闻诊

一、听声音:

(一)声音

语言洪亮、烦躁多言属实证、热证;语声低微细弱无力,沉静懒言属虚证、寒证。

喑哑或失音,有新久虚实之分;

呻吟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烈疼痛;久病而声音低微无力,多为虚证。第三节闻诊

(二)言语

1、谵语:热扰心神的实证。

2、郑声:心气大伤、精神错乱之虚证。

3、独语:心气不足,或痰气郁结之郁证、癫证。

4、狂言:痰火扰心之狂证。

5、语謇:风痰阻络之中风或先兆。

第三节闻诊

(三)呼吸

声高气粗而促,为实为热;声低气微而慢,为虚为寒;呼吸急促而气息微弱,为元气大伤。

呼吸异常与肺肾有关。

1、喘指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2、哮呼吸急促似喘,声高断续,喉中有哮鸣声的症状。

3、少气指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声低无力。

4、太息指不自主地时发长吁短叹,以呼气为主,太息后自觉宽舒。

第三节闻诊

(四)咳嗽

咳声重浊有力,暴咳音哑多为实证;咳声低微无力,久咳音哑多为虚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