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 题 论 证 书课 题 批 准 号 D / 2 0 1 3/ 0 2 /3 5 8 课 题 名 称榜样教育引领学校师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 在 单 位 开 题 日 期 杨仁元 常州市新桥中学 2014 年 1 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1 / 162013 年 11 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 2 人) 、参与 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4 年元月 9 日 地点: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主持人:薛辉 评议专家:龚国胜 王俊 薛辉 参与人员:杨仁元 莫文晓 徐惠仁 万荣庆周文荣韩岳元 潘采方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 10 人) 序号 1 2 3 4 5 6 姓名 莫文晓 李坚 周文荣 丁涵松 韩岳元 洪军 职称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一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研究专长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研究任务分工 副组长负责教师层面研究工作副组长负责学生层面研究工作负责资料收集工作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2 / 16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7 高健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5000 字左右, 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可加页) 。
8 潘采方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学一级 常州市新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榜样”解释为: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 9 榜 样: 笪儒卿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英语中通常认为榜样应该对应的词汇为“model”,其义为:某人或某事被认为是其同类中的优秀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10 黄建华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者,同时是值得效仿的。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修改稿)江阴英桥国际学校课题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起始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
由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以下简称“我校”)申报、陶伟校长承担的《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获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
为指导实施课题的部门与研究成员正确理解本课题的理念和内容,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保证课题研究和实践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特制订本课题实施方案。
现就课题研究的准备情况进行汇报,敬请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缘起“共同体”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探索源于20世纪杜威“雏形的社会”的学校概念,几乎成为每次教育改革必然涉及的内容,国内外研究最有成效的当是“学习共同体”,随之衍生出“道德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等,分别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基于教育领域“共同体”基本内涵,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受到我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
“师生成长共同体”是一个师生平等、双向沟通、交互作用的基本教育单位,强调的是师生同发展、共成长,追求的是和谐。
“师生成长共同体”,在微观上指具有共同愿景的师生在团体情境中通过有效互动而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活动组织。
“师生成长共同体”的成员,在彼此尊重、理解、坦诚、关爱、接纳、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中,就思想、心理、行为、生活、学业、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制定目标计划,探讨解决办法,不断实践反思,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体间性视域下义务制学校师生成长共同体实践研究》课题正是基于这种思考,在汲取学术界关于“主体间性”、“师生成长共同体”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与拓展的结果。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博客”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育人功能研究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研究现状
博客作为网络交流平台是后起之秀,2000年才开始进入中国,但直到2005年,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通博客业务,教师、学生、家长才开始尝试建立参与班级博客。2008年以后,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广泛关注博客的教育应用研究,并撰写了大量的科研论文。笔者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班级博客”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一共检索到192篇论文(数据统计于2011年7月),我们把这些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指出了班级博客的应用前景,包括基于班级博客的教育叙事、利用班级博客进行班级管理和知识管理、利用班级博客学习等。如毛向辉著《Blog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王波著《浅谈博客在班级管理中的影响》等;②记录了自己的班级博客践行之路,这在其中占的数量最多,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研究论文居多,显示近年来学术界、教育界对班级博客的研究越来越关注。如刘洪著《班级博客,学生成长的温馨家园》、许蕾著《我为班级建博客》等;③探讨了班级博客的建立、维护、更新、指导与利用在实践层面的成果。如李海波著《略论班级博客的建设》、赵宏伟著《班级博客,育花的苗圃》、李思迪著《博客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等。这些理论与实践研究关注了博客于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应用,有其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和博客应用的日益广泛,博客所具有的网络班级管理、育人的功能亟待更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
2.班级博客
班级博客是博客的种类之一,是以班级集体为主体的,师生、家长通过发贴和回贴等方式进行思想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助互进的平台,学生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就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学习心得、课堂感受、课外学习经验、课外书利用及课外时间利用、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业余爱好等等发表自己的见解,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班级、学校和家庭),促进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所有的学子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报告课题名称: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负责人:潘林锋、沈建华所在单位: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编写时间:2017年10月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教科室制2013年1月我校在区教科室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并于2013年10月批准立项。
开题前课题组作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组织了多次课题组研讨会及理论学习活动。
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不懈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现就课题研究情况作工作汇报。
一、课题前期工作(一)课题来源我校主持的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行动研究——基于活力教育视角》(现已结题),以活力教育为观照,对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观念、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探讨。
与此同时,我校校本课程“百工课程”的教学实践也已逐步走向深化,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课程管理、实施、评价体系,并逐渐产生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积极反馈。
鉴此,为了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面、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对苏州市课题的研究,我校适时申请了省“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学科特质的初中活力课堂构建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组的成立课题立项后,学校成立了课题实施领导小组。
课题主持人:潘林锋、沈建华,课题管理:张娟、白孝忠、许光曙、全体教研组长、一级子课题负责人。
一级子课题负责人工作安排: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2次课题活动,并组织上传课题活动记录表及相关文本、图片等资料交教科室,每学年写一篇课题论文。
二级子课题负责人工作安排: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1次课题活动,并组织上传课题活动记录表及相关文本、图片等资料交子课题负责人,每学年写一篇课题论文。
三级子课题负责人工作安排:每学期至少参与1次二级子课题活动,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课题论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思路与成员结构1.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课例研究法2. .研究思路(1)整体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论证分析,整体规划课题研究,设计论证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基于概念图的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开题论证活动
在我校举行
7月13日下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年度高教重点自筹项目)“基于概念图的数学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开题论证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邀请了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久成,南京师范大学博士金海月,南通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王广辉、袁亚良等组成专家团队,对课题进行深入论证。
开题活动由我校科研处副处长刘见阳预主持,副校长王志刚致欢迎辞,开题论证活动由张建副主任主持。
首先由课题主持人纪宏伟老师将课题研究方案向专家组作介绍,接下来请专家组对研究方案、研究文本进行提问,与课题组进行交流。
专家组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态度,肯定了课题主持人勤学善思、笃志科研的精神,肯定了该课题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肯定了课题组成员在研究基础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同时也就课题研究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指导意见。
最后,张建副主任宣布同意该课题如期开展研究,开题论证活动圆满结束。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新课程标准
数形结合
几何直观
图
苏教版教材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示意图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现状
课题研究的现状
数形结合理论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 从这句话中可体现出数形结合对数学教 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数形结合思 想贯穿在学习数学过程的始终,是学好 数学的关键。而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中,尽管教师也能有意识地结合数形结 合的思想进行教学,但并不能掩盖对数 形结合教学理论缺乏的现状,更缺少在 理论支撑下的实践研究,如此培养出来 的学生又怎么能深刻领会数形结合思相 的精髓呢。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
课题研究的思路
我们将以新课程标准、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论为指导,对 示意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 上,针对其中的出现问题进行反思,在堂课教学中引导教师 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示意图的应用价值, 同时帮助学生尝试画示意图去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获取成 功的体验。通过收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资料数据,从理论 层面进行集中分析与深刻反思,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用 示意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现状 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其理论依据 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课题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人员分工及相关保障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现状
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
数形结合
几何直观
图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现状
教小学数学多年,熟悉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任务及要 求,主持人曾获得扬州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有 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曾参与地市级“十一五”规划 立项课题研究并圆满结题,有多篇专业数学论文在省 级及以上各类杂志上发表获奖,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和科研素质,能保证课题正常、高效启动并开展研究。
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设计与申报
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设计与申报(二〇一一年五月)一、关于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选题(一)什么是“课题”和“规划课题”1、什么是“课题”?课题就是由教育领域中的问题生成的、为解决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而设立和进行研究的专题。
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生成性。
课题由问题生成,教育领域中尚未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是生成教育研究课题的基础和源泉。
有问题才有课题,问题在先,课题在后。
但赤裸裸的问题不是课题。
由问题到课题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问题是原始的,课题是人为的;问题是客观的,课题是建构的。
(2)指向性。
研究课题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正因为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才有了研究课题产生和存在的必要。
进行教育科学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探讨对教育教学领域中某一问题的解决,并寻找其规律,以更好的应对和解决同一类型的相似问题。
(3)系统性。
作为研究课题,它是一个研究的“专题”,有其明确的研究范围和领域,同时又有其研究的系统性,即要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步骤的进行研究,以求得对问题较全面而深刻的解决,并取得较为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成果(含理论的和实践的,文本的非文本的)。
2、什么是“规划课题”?规划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规划,由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定发布,覆盖各类教育的,具有行政性质和行为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权威性。
因为它是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定发布,代表了政府的一种权力和意志,具有政府的“行政性质和行为”,因而它是所有同级别课题中分量最重、最具权威性的研究课题。
(2)全局性。
正因为它是政府教育科学规划部门审批和发布的研究课题,所以它具有一定的全局性,着眼于对全局工作的指导和推动。
(3)决策性。
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在某种意义上承担着“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的责任,其研究的成果可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教育行政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其研究的过程,也可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某些决策的贯彻和落实。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化研究”(A/2011/08)研究报告徐文彬课题组实际研究核心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主要工作彭亮南京师范大学循证教育、课程解读肖连群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社会情绪学习赵瑞生南京市浦口城东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张平张家港金港中心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王平强南京市丁家桥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高维天津师范大学课程结构、品德教育宁连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改革何善亮南京师范大学师生关系吴亮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反思王爱菊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2015年11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化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核心概念与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
基础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它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
这是学习化社会到来之际,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出发,对基础教育性质的一种界定。
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是由基础教育特定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
基础教育既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这应是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涉面甚多。
课程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个人甚至群体行为,而是国家行动或政府行动,以至于,与其说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活动或教育事件,不如说它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事件。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与国家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相配合、相协调,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基础性,克服各种功利化倾向,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提升国民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
2、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理想设计与现实解决之纷争。
理论上应建构和追求理想的课程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而在现实条件下,需要探索的是,我们可以实施什么样的课程改革?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实现“理想设计”?“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推广价值: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预期成果:课题研究将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点:研究视角新颖,注重跨学科整合,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践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研究时间安排: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合理安排研究时间,确保研究进度和质量 阶段性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最终成果:在研究结束后,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Part Five
预期成果:通过课题研究,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成 果 研究方法: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Part Seven
汇报人:XX
Part Four
课题名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研究背景:江苏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研究目的:探索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途径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
研究方法:文献研 究、实证研究和案 例分析相结合的方 法
技术路线:基于文 献研究和实证研究 的结果,结合案例 分析,提出相应的 对策建议和实施方 案
实验员:负责实 验操作与数据采 集
协调人员:负责 课题内外协调与 沟通
实验室建设:提供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设备 实验器材:保证实验器材充足,满足实验需求 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条件符合标准,保证实验质量 实验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验人员
经费来源:包括国家拨款、地方财政投入、学校自筹等 使用计划:用于课题研究、实验器材、调研费用、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开支 管理措施:建立经费管理制度,确保专款专用,防止浪费和违规使用 监督与评估: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确保经费的有效利用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doc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一、重大课题重大课题围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立。
以全省性的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原创性的理论研究为主,着眼于全面提升省级研究的前瞻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招标。
课题名称不能改变,研究内容要依据本指南所提出的“研究要点”设计,可增设但不可减少。
课题申报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申报评审表》,经过初评后以现场集中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
1.江苏教育全面现代化核心指标的研制研究要点:系统回顾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历程和阶段,明确江苏教育现代化已经达到的现实水平;以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明确人力资源强省、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依据《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研制包括投入水平、办学水平、结构水平、质量水平等在内的核心指标及评估标准;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对策等。
2.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主要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的价值选择、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发达国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和政策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弱势群体子女(特殊儿童、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接受公平教育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的对策和建议等。
3.2020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全省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和设想;明确提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
4.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标准的分类研究研究要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明确研制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基本依据和基本原则;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内涵、框架和标准的比较研究;建构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基本框架和主要指标;提出保障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对策与建议等。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
个
人
课
题
研
究
手
册
教师姓名
子课题名称
子课题组长
研究时间 2015年2月---2015年11月
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教科室印制
《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长名单
目录
1.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教案详案、案例)
3.课题研讨课、导学案实施评价意见
4.“十二五”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5.课题研究小结
6.本学期论文获奖、发表统计
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课题研讨课教学设计(教案详案、案例)
课题研讨课评价意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规程一、原则与宗旨1.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通过持续有效的主动服务,积极营造健康、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倡导和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做说真话的科研,做真改革的科研,做有利于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科研。
2.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通过管理形成权威、规范、高效的科研知识生产力,努力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3.进一步简化课题管理的程序和方式,全力推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在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为课题承担者提供方便,减轻课题承担单位不必要的负担,提高管理效率。
4.对以往被实践证明积极有效、成熟完整的制度和规范不作大规模调整和改变,在适度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有效执行。
二、类别与总量5.设“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专项课题”和“立项课题”四大类。
其中“重大课题”全部有经费资助,采取招标和委托两种方式进行研究。
“重点课题”和“专项课题”包括经费资助和经费自筹两类,“立项课题”需全部经费自筹。
6.“专项课题”包括“决策咨询专项”、“初中教育专项”、“青年教师专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等。
其中“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专项”专为“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所设。
“专项课题”的类别和数量在“十二五”期间将明显增加,立项数将逐步扩展为总立项数的20%。
7.“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总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10-12%。
8.“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三次申报,申报时间分别为2011年上半年、2013年上半年、2014年下半年。
每次课题立项数占总立项数的比例为4:3:3。
9.“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立项数占总立项数的30%左右,约840项。
其中有经费资助的项目占“重点课题”总数的40%,控制在340项以内。
三、课题申报10.凡在江苏省内从事教育工作的个人,均可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没有职称要求。
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同一课题也可同时署两个申报人姓名。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第5次研讨会简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9月15日—16日在江阴召开第5次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讨论、研制《江苏省初中教育振兴行动建议书》。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课题组核心成员成尚荣、马维娜等;教育行政领导张德超、沈正元等;初中校长陆振华等,共计11人。
江苏省教科院王国强副院长全程参加研讨并发表重要指导意见。
江阴市教育局局长陈兴初、副局长陈华列席研讨会。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课题主持人彭钢研究员和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主持。
第一阶段,参会成员就与《江苏省初中教育振兴行动建议书》相关的初中教育政策问题展开研讨;第二阶段,重点讨论《江苏省初中教育振兴行动建议书》的定位、主旨与框架等。
在第一阶段,首先由马维娜研究员介绍2009年以来课题组所做的相关工作和形成的研究成果,并以研究成果《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初中发展之政策检视》为例,阐释研制“建议书”时需要关注的三个问题:政策制定中的统合问题、政策执行中的变异问题、政策形成中的弱历史性问题。
接着,参会人员围绕主题阐述各自思考,并通过讨论形成基本共识:一是需要进一步关注初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老问题,尤其是城乡一体化和教育均衡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二是对初中发展中的“薄弱”问题要区分地区、因地制宜地具体分析与研究;体制和人是初中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校长、教师、课堂教学是初中发展的根基和落脚点。
在第二阶段,就《江苏省初中教育振兴行动建议书》的定位、主旨和框架等形成基本共识。
《建议书》定位:宏观、中观、微观整合一体,兼具指令性与指导性;主旨: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框架:由现实背景、主要建议、后续设想三个板块组成。
王国强副院长发表的重要指导意见包括:第一,关注初中教育特殊学段,加强有针对性的特殊分析与研究;第二,跳出初中看初中,跳出初中教育研究初中教育。
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记录课题名称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组长何静研究时间 2015.2----2015.12 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教科室印制目录1.课题组学期课题研究计划2.课题组活动过程记录(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活动内容等),每学期不少于5次,活动记录自己添页3.课题组活动学期总结4.课题活动材料(如案例、调查报告、问卷、论文、照片等)2014-2015学期课题研究计划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一、子课题研究题目:《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二、课题级别:江苏省级三、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数学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很大程度上是停留在口头上。
具体说来,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
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当今时代,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必然要进入我们的视野。
面向21世纪的我国数学教育,应当具有时代的特征。
在《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从而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这就是自主学习的价值所在。
通过对《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可以使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指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使其在数学学习和应用中更有理解性和实践性,使我们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有意义地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地数学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甚至为其他学科的自主能力学习提供方法与其他帮助,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选择《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作为实验研究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 -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获准立项为省“十二五”重大课题,批准号为A12011/15。
课题组将根据省规划办的要求,按照《申报评审书》中的内容,以及专家的建议,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再认识苏派教育是在江苏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本课题是在江苏省“十一五”研究基础上的继续与深化。
苏派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基于以下两个判断。
判断之一,苏派教育是一个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
江苏素称教育发达的省份,乃人文荟萃之地。
六朝时,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为江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公元12世纪,宋室南迁,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再次南移,江苏教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制度。
明清两代,繁荣的江南经济使江左士俊冠盖全国。
及至近代,西学东渐,江苏得风气之先,成为新式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并日趋发达。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教育更是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确立科教强省的战略,在全国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基”达标战略任务,并努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鼓励教育创新,大力提倡教学改革实验,江苏成了教学流派诞生、发展的文化栖息地。
“苏派教育”的形成和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时的。
这一特点和优势,为全国各地同行所认可。
判断之二,苏派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出文化气象。
黑格尔早就指出:“历史的演进有一重要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地理,民族精神的许多可能性从中滋生、蔓延出来。
”尽管地域文化愈来愈呈现开放状态,但地域文化始终是有边界的,有其独特性。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基于原生态文化的季风性格以及基于次生态文化的风土模型,形成了江苏教育人独有的文化性格。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数学故事课程建设研究开题研究报告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任卫兵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故事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常常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青睐,少年儿童的追捧。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就曾合作撰写过一本《文心》,《文心》不同于一般同类教科书的一个特色,是用故事来经营全书,具有戏剧性和情景教学的优点。
陈望道先生在序言里称道此书“把国文的抽象的知识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体的事情融成了一片。
写得又生动,又周到,又都深入浅出”,进而喻言书里“罗列的都是极新鲜的极卫生的吃食”。
虽然《文心》讨论的是30年代的语文教学上的问题,但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回头重看,依然不失现实意义,作者的思路、方法依然有益。
上海的李振村编辑近年来比较关注“打造教师的‘软实力’”这一话题,并提出“故事素养”是教师最为重要,最应着力培养的“非正式素养”之一。
李振村从教师要有故事储备、要有讲故事的能力、要经营“故事文化”等五个方面明确了达成教师“故事素养”的基本要求,这些举措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实现理想教育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原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在《故事中的儿童立场》一文中主张智慧教育是遵循儿童心理特点的、坚定地立足于儿童立场上的教育。
他认为教师应当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是一个创造故事的人。
基于儿童立场,教师通过体验、感悟、反思、行动,可以成长为智慧教师,成为有魅力的教师。
以上教育教学理论和前人的创新实践,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然而这些改革多聚焦于人文学科领域,在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尝试不够充分。
本课题提出的数学故事课程建设,尝试将刚性的数学教学变为刚柔并济的数学教学,尝试将儿童缺位的数学教学变为建构儿童立场的数学教学,力求填补小学数学课程建设的一项空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有助于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数学课程体系。
为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进而学会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引领儿童参与数学故事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个性化课程体系。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变与不变
放宽至40周岁。 ❖ 第四变:不同类别的课题申报者填写不同的
《申报评审书》。
变之三:课题评审有变化
❖ 第一变:在课题评审中逐步增加外省专家、 实践型专家比例,在基础教育项目评审中增 加地方专家比例。
❖ 第二变:重大课题第二阶段的评审采用现场 答辩方式。
❖ 第二变:对免于鉴定的成果要求放宽了。 ❖ 第三变:结题证书上核心组成员的名额放宽
了。
不变之一:评审通过率不变
❖ 评审通过率控制在30-35%。 ❖ 为确保评审通过,一定要重视“设计与论证
报告”(申报评审活页)的填写。
不变之二:匿名初评不变
❖ 重大课题以外的所有课题幼特教、初中教育实行 按比例分指标评审。
变之四:过程管理有变化
❖ 第一变:结合课题研究,组织开展不同类别、 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培训活动。
❖ 第二变:加强对精品课题的发现和培育工作。 ❖ 第三变:加强对科研薄弱地区的科研扶持和
帮助工作。
变之五:结题鉴定有变化
❖ 第一变:对公开出版或发表的成果要求更严 了。
于鉴定。 ❖ 结题鉴定材料要准备齐全。 ❖ 结题鉴定程序要认真执行。
不变之七:经费管理政策不变
❖ 课题经费分三次划拨至课题委托管理机构。 ❖ 课题委托管理机构可抽取划拨经费的5%作为
课题管理费用。 ❖ 严禁课题委托管理机构截留、挪用所管理的
课题管理经费。
不变之五:开题论证要求不变
❖ 开题论证材料要准备齐全。 ❖ 开题论证程序要认真执行。 ❖ 真正把开题论证的过程当作一个对课题意义
与价值、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 目标内容方法的再思考、再认识、再清晰的 过程,当作一个学术探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申报方案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时代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
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
人们认识到学习活动已不只是单纯的受教育活动,也不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活动,而是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成了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并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
学校教育不再是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作知识的准备,而是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做能力的铺垫。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国家教学背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都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及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到了首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毋庸置疑,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实施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工具性教育、整体至上教育、灌输式教育的现象仍有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时有发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创造性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
面对如此教学现状,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变更传统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学校发展背景学校文化、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是我们学校发展的三大课题。
“三大课题”的根基在哪里?完成“三大课题”的主渠道在哪里?切入点在哪里?以“人文、发展”为办学理念、以“为了一切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具有新世纪特征的合格人才”为办学目标,就是针对我校办学的实际需要与发展趋势而做出的正面回答。
我校是一所三星级普通高中,“十一五”期间,我们针对如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由于学校地处城市边缘地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学生居多。
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依赖于老师的讲解,缺乏主动学习的现象仍较严重。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较多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有的讲得太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
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辨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空谈。
“十二五”期间,我校力争创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提出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动纲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通道,让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得到激发,让他们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设计的主观要求,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在不同层面获得多元成功。
学生的自主发展必然会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我校就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创建‘管理规范、学风浓厚、个性鲜明、文明健康’的具有‘一流装备设施、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要求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奋斗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促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构建生命课堂。
新课程特别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能激发学习激情,实现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就能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发展欲望,使师生共同体会到教学不只是一种美好的享受,还是一种活力的体验;课堂不仅能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而且能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的乐土。
2、本课题的研究将促使教师立足实际,以研促教,加快自己的专业成长。
本课题要求教师从教学实际出发,立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实践探究,最终探索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自主学习的实践经验。
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鞭策。
有效实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不断强化专业素质,潜心研究教学策略,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和锻炼才干的黄金时段。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形成主动发展的能力,促使自己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尤其是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五严”规定后,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成了我校工作的重点。
从教育内部来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
“重负低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制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与自由发展,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实行自主学习,是学校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更能为学校注入永久的生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质就是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发挥课堂教学功能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后,学习将更自觉、更有效,身心也将更愉悦、更快乐。
这必将使我校师生从过去繁重的“教”和“学”的机械重复中得到解放,使“减负”成为现实。
学校的教育质量将稳步提高,学校的发展也将更具活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该理论是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以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
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是: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2、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威尔在其《认知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
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
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它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有重大指导意义。
3、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生本教育观认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具有个别的、有潜在价值的思维个性,都存在着经过自主努力达到掌握的学习潜能,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蕴藏着日后走向发展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4、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1)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这一培养目标是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把“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三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统一整体。
他认为,必须使人的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和爱好等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他强调说,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
(2)毛泽东一贯倡导启发式教学。
他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极为不满,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个性的摧残。
这种方法把书本上的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毛泽东强调学生要自学,目的是要求教师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终身享用的学习本领。
这一思想,为我们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借鉴。
(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从素质教育养成角度提出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人了时代活力。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课题的核心概念(1)自主学习: 指的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学习目标。
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关系到人的可持续发展。
(2)学生的全面发展:指的是学生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即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
学生全面发展后,就能实现“学创俱能、知行合一”的目标,达到“内外兼修、身心两健”的境界。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是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要求,形成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情;通过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全面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张扬健康的个性;通过建立多元发展平台,开辟多元成才通道,使学生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