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疾病常见症状护理

合集下载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科实习护士学会处理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

血液科实习护士学会处理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

血液科实习护士学会处理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血液疾病是一类临床较为复杂的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作为一名血液科实习护士,学会处理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重点内容,以帮助实习护士更好地应对血液疾病护理工作。

一、贫血的护理要点贫血是指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降低,导致组织和器官缺氧。

贫血患者常常出现乏力、疲劳、心慌、无力等症状。

在贫血的护理过程中,护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观察患者的贫血症状与体征,包括皮肤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

2. 给予患者补充适量的铁剂、维生素和蛋白质,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3. 协助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提高机体的氧气利用率,并进行适度的休息。

4.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处理并报告。

二、白血病的护理要点白血病是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过度增殖导致的一类恶性血液病。

白血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护理要点如下:1. 保持患者的安静和卧床休息,预防感染和出血。

2. 做好化疗药物的准备和给药,按照医嘱进行监测和记录。

3.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不适。

4. 注重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口腔溃疡等并发症。

三、血友病的护理要点血友病是一种由于缺乏特定凝血因子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护理要点如下:1. 密切观察患者的出血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2. 给予患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按照医嘱进行给药和监测。

3. 教授患者及家属掌握止血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应对突发出血的能力。

4.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评估,以了解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四、其他血液疾病的护理要点除了贫血、白血病和血友病外,血液科还需要面对其他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

针对这些疾病的护理要点如下:1.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医生及时沟通并进行记录。

2. 给予患者恰当的康复训练,帮助其恢复体力和生活能力。

3. 强调患者的饮食营养,提供适宜的饮食指导,以增强患者的营养状况。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血液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各种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在进行护理工作中,遵循一系列的护理常规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以血液科护理常规为题,介绍相关内容。

一、患者安全护理1. 清洁环境:血液科的患者常常具有免疫力较弱的特点,因此,在护理环境上要保持清洁和卫生。

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清洁已经成为常规操作,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隔离措施: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感染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比如,在处理A型肝炎患者时,护士应佩戴手套、口罩等防范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预防跌倒:对于年老体弱或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士应留意其活动能力,及时提供扶手、床栏等设施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1. 温度监测:体温是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温监测方法,如腋下测温、口腔测温等,并正确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2. 脉搏与呼吸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频率,了解其循环和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

3. 血压监测:对于血液科患者来说,血压监测尤为重要。

护士应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如选择合适的袖带、确保患者状态安定等。

4. 疼痛评估:血液科患者可能会经历与疾病相关的疼痛,护士需要通过观察和患者的描述来准确评估疼痛程度,并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

三、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1. 观察患者病情:护士在每次交接班和护理过程中,都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包括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药物治疗效果、静脉通畅情况等。

2. 药物管理:血液科患者常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护士应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剂量计算和给药方法,确保药物的正确使用。

3. 护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进行静脉置管、输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四、心理支持与教育1. 心理护理:血液科患者常常面临诊断打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和压力等,护士应通过倾听、安慰、鼓励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制定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制定

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制定血液科是专门负责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科室,该科室常见的疾病有多种,包括血液肿瘤、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等。

针对这些常见疾病,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是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结合不同疾病,介绍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计划制定。

一、血液肿瘤的护理计划制定血液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对于血液肿瘤患者,护理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1. 疾病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相关疾病知识,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提醒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治疗并遵守医嘱。

2. 患者安全: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和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保持患者的皮肤完整,预防感染。

3. 饮食护理:营养摄入要均衡,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其内心的难言之隐,提供情感支持;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咨询和支持小组,积极面对疾病。

二、贫血的护理计划制定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障碍导致氧供不足的疾病。

贫血患者的护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 鉴别病因:准确识别贫血的病因,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提供适当的营养:合理安排饮食,提供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以促进红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3. 休息与活动: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制定合理的休息和活动方案,避免过度劳累,防止病情恶化。

4. 疼痛管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胸痛等不适症状,如有必要可适当应用止痛药物。

三、血小板减少的护理计划制定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护理计划应包括以下方面:1. 防止出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如发现血小板下降,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血,如避免摔倒、勿用过度力量、避免服用血小板抑制药物等。

2. 保持皮肤完整:患者皮肤薄弱,容易出现瘀斑、瘀点等,护理人员应避免刺激性操作,保持皮肤的整洁和湿润。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 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或出血倾向。 休息与活动:若出血仅限于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 增加卧 床休息时间;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便秘者可给予缓 泻剂或开塞露。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二)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 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经常通风换气,穿透气棉质 衣物,有寒战时给予保暖。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 少 2000ml 以上,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情观察:监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变化,协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注 意抗生素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治疗:先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温水或酒精拭浴, 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免发生虚脱。 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三)骨、关节疼痛 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或局部浸润,导致骨髓腔压力增高、局部瘤块形成及压迫、骨质疏 松或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有关。具体见疾病。 (四)贫血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专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按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二.饮食按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或化疗清淡饮食。

三.注意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正常刷牙,常规给予复方硼酸溶液漱口。

对牙龈出血倾向严重者,鼓励漱口和棉签擦洗。

对口腔溃疡和牙龈肿胀糜烂的患者,先用1%双氧水棉球轻轻擦洗除去局部腐败物,再用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并于局部涂布锡类散或冰硼散。

四.有发热、盗汗者,应注意保暖,及时更换内衣、床单,以免受凉感冒。

五.对接受化疗的患者,静脉注射时注意保护血管,腐蚀性药物不得溢于皮下。

应鼓励多饮水并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粒细胞缺乏者应住隔离病室。

七.出血严重者,须安静卧床,肌注局部加压止血。

八.血液病病室内紫外线消毒2/日。

九.预防肛周感染,每晚予1:5000 PP粉坐浴,有感染迹象时,增加便后坐浴一次,并予以洗必泰栓(甲硝痤栓)纳肛。

1。

血液科疾病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

血液科疾病常见症状护理ppt课件

预防感染
告知患者预防感染的措施,如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感染源等,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
预防并发症
教会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控制血压、 血糖等基础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积极心态与生活方式的建议
积极心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和 促进康复。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 ,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出血预防与护理
观察皮肤、牙龈、鼻腔等是否有出血 倾向,避免碰撞和挤压。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 疗信心。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白血病的症状与护理
总结词
白血病的症状与护理
症状描述
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导致 的恶性血液肿瘤,主要症状包括发 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等。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 ,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预防骨折
避免剧烈运动和意外摔倒,保持室内 安全整洁。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疗 信心。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友病的症状与护理
总结词
血友病的症状与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要点一
总结词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 断,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血液科疾病的诊断需要借助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诊 断,如血常规、骨髓穿刺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 患者的血液和造血系统情况,从而确诊疾病。此外,还需 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如感染性疾 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通过详细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可以确诊血液科疾病,并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

医院血液科常见疾病与护理指导培训

医院血液科常见疾病与护理指导培训

预防并发症
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 生,如感染和出血等。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他 们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 理能力。
公共卫生教育及宣传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血液疾病的知识, 提高公众对血液疾病的认知和意识。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等,以降低患血液疾病的风
险。
骨髓瘤护理
在骨髓瘤患者的护理中,注重疼痛管理、肾功能保护和 心理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护理经验交流与分享
经验分享
资深护士分享了在血液科疾病护理中的心得体会 ,包括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应对紧急情况和 提高护理效果的方法。
团队协作
强调团队协作在血液科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有 效沟通、明确分工和紧密配合,提高护理效率和 质量。
护理问题解决策略探讨
应对感染
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血液科疾病患者常见的感染问题,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病房消毒和 患者个人卫生指导。
化疗副作用管理
针对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乏力等常见副作用,讨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和药物管理方法,减轻 患者痛苦。
THANKS
感谢观看
险。
避免有害物质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某些化学物质和辐 射,以降低患血液疾
病的风险。
控制慢性疾病
积极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和高血压, 以降低患血液疾病的
风险。
疾病控制策略与方案
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以 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变 化。
焦虑和恐惧。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 心态,树立战胜疾病 的信心,积极配合治

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感染的预防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防治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血液科护理困难病例解决方案

血液科护理困难病例解决方案

血液科护理困难病例解决方案血液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诊治与研究与血液相关的疾病。

由于血液病例的特殊性质,血液科的护理工作也极具挑战性。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们可能面临各种护理困难病例,包括医患沟通、药物管理、疼痛管理等问题。

本文将讨论一些常见的血液科护理困难病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一、病患血小板减少症引发的出血问题对于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患,他们的血小板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容易出现出血现象。

这对护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确保病患的生命安全,并有效控制出血。

针对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期监测病患的血小板计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 避免使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来给予药物,以减少刺激性和出血风险。

3. 帮助病患建立合理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避免剧烈运动、避免使用剃须刀等,以减少创伤和出血风险。

4. 提供合适的保护措施,如提供软性饮食,避免口腔或胃部创伤。

二、白血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困难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对患者的长期治疗和服药要求较高。

然而,由于药物种类繁多,特殊管理需求,白血病患者的药物管理常常成为护理困难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药物,并及时记录患者的服药情况,以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2.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和注意事项,提醒他们遵循医嘱和药物管理计划。

3. 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如通过演示和指导,教会他们正确使用药物和保留药物,在家庭环境下进行自我管理。

4. 提供良好的药物存储条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疼痛管理困难的血液病例在血液病例中,疼痛问题常常困扰患者,对护士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疼痛是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1. 综合评估疼痛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计划。

2. 提供非药物治疗方法,如温暖敷贴、按摩、放松训练等,来缓解疼痛症状。

血液科疾病的护理和康复

血液科疾病的护理和康复

提高生存率: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
心理支持:康复治疗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带来的生活变化。
康复训练方法
营养疗法: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疾病类型,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计划,补充必要的营养素,促进康复。
心理疗法: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
物理疗法:通过物理手段,如热敷、冷敷、电刺激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
预防措施:定期筛查可以提醒人们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及时治疗:定期筛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提高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筛查项目和频率
筛查频率: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和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筛查
遗传性血液病筛查:针对地中海贫血、血友病等遗传性血液病进行筛查
血液病筛查:针对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筛查
血液生化检查: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THANK YOU
汇报人:XX
药物种类:抗凝血药物、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等
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
添加标题
食物选择:瘦肉、鸡蛋、牛奶、豆腐、蔬菜、水果
添加标题
避免食物: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添加标题
饮食建议: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
添加标题
心理护理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面对疾病和治疗过程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康复方案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以增强体质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卧床休息。

3、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

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应防止发生外伤,大出血的病人随时测量脉搏、呼吸及血压,并做详细记录。

随时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物,以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5、耐心细致地作思想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6、病室环境保持清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粒细胞缺乏症的病人,应住隔离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限制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

7、定期更换衣服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长期卧床病人应定期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8、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或牙龈炎的病人,用大头棉签擦洗口腔。

应勤漱口,有溃病时可涂2%碘甘油、锡类散、冰硼散等。

9、使用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的病人,要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0、按医嘱准备并协助医生做好各种治疗,同时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11、对住院病人进行卫生宣传教育,鼓励出院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预防疾病复发。

、贫血1执行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轻度贫血者适当休息,重度贫血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蹲、卧位后,不宜骤然坐、立,以免发生脑缺氧而引起晕厥,极度贫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无机盐丰富饮食,按照贫血原因选用富含某种造血因子的饮食。

嘱病人食用瘦肉、豆类、肝、肾、新鲜水果及蔬菜等。

4、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5、病人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

有溃疡时可用抗菌素溶液漱口。

口腔出血时用消毒棉签代替牙刷,以免口腔感染。

6、按时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并涂油滋润以防止皮肤干裂发生出血或引起感染。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1.执行血液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皮肤黏膜苍白程度,有无牙龈肿胀、肝、脾、淋巴结肿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白细胞浸润症状。

3.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患者执行高热护理常规,血小板低下者避免酒精擦浴。

4.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有无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等,做好出血患者的护理。

(1)鼻腔出血:用0.1%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后鼻腔出血时,协助医生用凡士林油砂条行后鼻腔填塞术。

(2)牙龈出血:用止血海绵贴敷止血,保持口腔卫生。

(3)消化道出血:观察出血的颜色、性质和量,出现头晕、心悸、脉搏细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时及时给予急救处理。

(4)头面部出血:眼眶周围瘀斑、眼底出血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5)颅内出血: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给予降颅压药物,输注成分血。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及时记录。

5.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睡前、晨起漱口。

口腔溃疡时遵医嘱应用药物局部喷洒,真菌感染时用
4%碳酸氢钠溶液或制霉菌素生理盐水漱口。

6.皮肤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尤其是会阴、肛周的清洁,便后、睡前用温水或1:1000碘伏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7.高白细胞性白血病(WBC>100×109/L),遵医嘱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清除过高的白细胞,同时给予水化、碱化治疗。

血液科护理规范与标准

血液科护理规范与标准

血液科护理规范与标准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与治疗与血液相关疾病的科室。

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是非常关键的,这有助于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效果。

本文将探讨血液科护理的规范与标准,以保证血液科患者的全面护理。

一、患者的评估与监测在血液科护理中,对患者的评估与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护士应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了解患者的主诉、病史、用药情况等,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对于接受血液治疗的患者,护士还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监测,包括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液凝固功能等。

这些监测数据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护士应该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汇报。

二、感染控制与预防血液科患者往往具有感染的风险,护士应该严格执行感染控制与预防的标准。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是最基本的措施,护士应该经常洗手,并正确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同时,护士还应该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床单、衣物的清洁。

在医疗操作中,护士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于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该采取单间隔离,避免感染传播。

三、药物安全与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是关键步骤。

护士应该准确执行医嘱,按时给药,并对药物的名称、剂量、途径进行核对。

在给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记录副作用并及时汇报医生。

药物的储存和管理也非常重要,护士要确保药品的保存环境符合要求,避免药物受潮、过期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有毒药物和高风险药物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四、疼痛管理与舒适护理疼痛是血液科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护士应该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

这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多种途径,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除了疼痛管理外,护士还应该提供舒适护理,促进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护士可以为患者创造安静的环境,注意调整室温和湿度,合理安排访客时间,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位、枕头等。

血液科实习护士血液疾病护理实践总结

血液科实习护士血液疾病护理实践总结

血液科实习护士血液疾病护理实践总结在血液科进行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丰富多样的病例,学习了各种血液疾病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巧。

在这里,我将总结我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思,分享给大家。

一、临床常见血液疾病的护理1. 贫血护理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机体供氧能力受损。

在贫血护理中,护士应关注患者的输血需求、饮食调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同时,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2. 凝血功能障碍护理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常见的有血友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如给予血浆或凝血因子。

此外,护士还应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提醒他们注意避免外伤和剧烈运动等引起出血的情况。

3. 白血病护理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肿瘤,护理工作在其中显得尤为重要。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贫血、出血等并发症。

此外,护士还应积极参与化疗方案的制定和监测,以及监测患者的体温、血常规和病情评估等指标。

二、实践中的问题与经验1. 多学科合作在血液科的护理中,多学科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需要与医生、实验室技师、心理咨询师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照顾。

在我实习期间,我学会了主动与其他专业人员交流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沟通与关怀在与血液疾病患者接触中,良好的沟通与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我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地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安。

我会耐心倾听患者的疾病经历和情绪,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三、自我提升与反思1. 学习新知识在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我积极主动地向医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如静脉穿刺、输血操作等。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是成为一名优秀护士的必要条件。

2. 提高沟通能力在与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中,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实用标准文案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缺铁性贫血护理(一)概念(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举动,以削减氧的消耗。

2.饮食:(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

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每天的量为50g为好。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

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

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感化而发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照顾护士: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脸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发症状有没有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常见照顾护士诊断/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2020/4/3
29
(四)出血的护理措施:
3、饮食:
• 易消化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过于粗糙
的食物
• 防止便秘(腹内压增高)
2020/4/3
30
(四)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4、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皮肤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外伤 • 保持床单元平整,衣服被褥轻软 • 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抓痒 • 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宜扎得太紧或拍打皮肤 • 各种穿刺完毕局部 ,局部要按压至不出血为止 • 发生出血时,注意观察出血点的生长与消退情况 • 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或温水擦浴
25
(二)出血的主要护理诊断
有损伤的危险:出血 与血小板减少、 血管的脆 性增加、血管壁异常有关。
恐惧:与出血量大或反复出血有关。
2020/4/3
26
(三)出血的护理目标
病人不发生出血或出血被及时发现,并得到 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恐惧程度减轻或消除。
2020/4/3
27
(四)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2020/4/3
31
(四)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鼻出血的防护: ★★
保持环境湿度
指导病人勿用力擤鼻和用手抠鼻孔.
鼻腔干燥者滴入液体石蜡或涂抗生素 软膏,每日3-4次,以增加鼻黏膜的韧性,以 防干裂出血.
22
2020/4/3
23
2020/4/3
24
(一)出血的护理评估
病史
身体 评估
实验室 检查
出血的时间、部位 范围;出血量; 原因或诱因; 有无内脏出血;
临床表现及伴随症 状(有无颅内出血)
家族史
皮肤黏膜出血 伤口渗血
关节有无肿胀 颅内出血的征象
血小板 出凝血时间 束臂试验阳性 凝血因子缺乏
2020/4/3
单核细胞——清除死亡或不健康的细胞,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
嗜酸性粒细胞——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可释放组胺和肝素
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排异,抗肿瘤
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2020/4/3
13
(三)血液病的分类
(1)红细胞疾病 如贫血、溶血等 (2)粒细胞疾病 如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 (3)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如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
2020/4/3
4
概述
血液系统由血液和造血器官组成。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 官的疾病,简称血液病。
2020/4/3
5
造血器官的组成
包括骨髓、脾、淋巴结以及分布在全身各处的淋巴 组织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骨髓是人体最主要的造血器官。
➢ 胚胎期24周前:肝、脾为主要造血器官 ➢ 出生后4周: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 髓外造血:肝脾造血功能在出生后基本停止,但在造血功能应激情况
蛋白质、酶、 电解质、抗体、 补体凝血及抗凝血因子
红细胞 血小板 白细胞
2020/4/3
11
正常成人约有4000 毫升血液
血小板:止血
﹙粘附、释放、 聚集、收缩与吸 附生理2特020性/4﹚/3
白细胞:吞噬、参
与免疫﹙具有变形、趋化、
游走、吞噬生理特性﹚
血浆
红细胞:
结合O2、
输送1C2O2
血浆(55%)——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 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2020/4/3
桂林医学院
1
2020/4/3
2
教学目标
【熟悉】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与体征的主要病因及 其发生机制
【掌握】
出血与发热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措施与依据
2020/4/3
3
一、概述
造血器官的组成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血液病的分类
血 液
血细胞
红细胞——表面积大,利于气体交换。有可塑 变形性、渗 透脆性、悬浮稳定性等生理特性。
血小板——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
(45%)
白细胞——有变形、趋化、游走与吞噬等生理 特性。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白 细胞减少时易诱发感染!
中性粒细胞——吞噬异物,尤其是细菌,是机体是第一道防线
➢ HSC起源于:胚胎期第三周初的卵黄囊中的血岛 ➢ 出生后:红骨髓
2020/4/3
8
2020/4/3
9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淋巴系统
➢ 中枢淋巴器官: 胸腺 T 细胞免疫 骨髓 B 体液免疫
➢ 周围淋巴器官:淋巴结、脾、扁桃体及 沿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布的淋巴组织
2020/4/3
10
血细胞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自发性出血
特点: 或轻度受伤后出血不止
部位:
遍及全身 皮肤、牙龈、鼻腔多见
内脏、颅内出血
原因: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功能异常
毛细血管的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凝血因子缺乏及抗凝物质增多
2020/4/3
18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2020/4/3
19
2020/4/3
20
2020/4/3
21
2020/4/3
2020/4/3
15
(五)护理评估
1、病史:(患病及治疗经过、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
2、身体评估ຫໍສະໝຸດ 一般状态 皮肤黏膜 浅表淋巴结
五官检查 胸部检查 腹部检查 其他检查
2020/4/3
16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体征:
出血或出血倾向 发热(继发感染) 贫血 骨、关节疼痛
2020/4/3
17
出血或出血倾向
胞增多症等
(4)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 如各类淋巴瘤。急、慢性淋 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5)造血干细胞疾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 综合症等
(6)脾功能亢进 (7)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 如血管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DIC等
2020/4/3
14
诊断
1、外周血象检查 2、骨髓细胞学检查 3、止血、凝血功能检查
1、病情观察:
出血的观察 有无诱发或加重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存在 病人的自觉症状 实验室检查结果(PLA<20x109/L,自发性出血)
2020/4/3
28
(四)出血的护理措施及依据:
2、活动: • 出现仅限于皮肤黏膜且较为轻微者,原则上无需限制; • PLT<50X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 PTL<20X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下(如出血或溶血),又重新恢复部分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2020/4/3
6
造血器官的组成
骨髓 位于骨髓腔内占体重的4.5% 红骨髓:造血组织
婴幼儿所有骨髓均为红骨髓 成人除四肢长骨的骨骺端及躯干骨,其余骨髓 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取代
黄骨髓:脂肪组织
2020/4/3
7
血细胞的生成过程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的起始细胞,具有不断 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增殖的能力,又称多能或全 能干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