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整体赏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说》鉴赏点示.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鉴赏点示-第一部分(第1~2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第1段写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二部分(第3~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展示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 ,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的开场真是闻所未闻,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
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第5~9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之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产生了爱好)。
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第10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叠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堪称文章小高潮;接下来直接描写梁任公的演讲,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也是精彩的一段;再往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偷快,都是精彩的描写,表明当时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潮,文章本身也自然达到高潮;精彩呈现过后,文章戛然而止,留下一些余味,梁任公的生动表现还留在读者的脑子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观点独到,让人耳目一新。
他的演讲不仅仅是一次知识
的传授,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和思考。
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提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他认为,人
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追求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
他强调了人
与人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他还强调了人
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他人和社会。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快乐,更在于对
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贡献。
梁任公先生还谈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认为,社会的发展
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奉献,需要每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他强调了个
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他还提到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问题,呼吁每个人都要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为他们争取权益。
这些观点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
努力和奉献,需要每个人的关爱和担当。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他的言辞简洁明了,思路清晰,观点独到,让我受益匪浅。
我会牢记他的教诲,努力做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梁任公先生的演讲,让我受益匪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分析
赏析文段二
眼光向下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 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 “启 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 轻轻点下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有思想,有个性,谦逊而又 无比自信。
3、梁先生的开场白有何特点?从 他的神态和开场白可以看出他是一 个怎样的人?(第四段)
开场白简短风趣,逼真地表现了 梁先生既自负又谦逊的性格,幽默 率真,自然而又不做作的个性,足 以见出梁先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 人格气质.
博闻强识,严谨认真的老学者风范。“用 手指敲打他的秃头”,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第二句从侧面表现梁先生演讲的精彩。
5、第七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侧面描写,通过写听众的反应来表 现梁先生演讲的精彩。 6、从第八段来看,梁先生的演讲有何特点?
先生演讲的最大特点是动情,他忽而 痛哭流涕,忽而开怀大笑,极富感染 力。先生的演讲还很形象,“他真是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 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在创作
梁启超蜡像
出任司法总长时的梁启超 青年时期的梁启超
清 华 讲 学 时 期 的 梁 启 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 实 秋 故 居
梁实秋,散文家,文学评论 家,翻译家,浙江余杭人。1 915年就读于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 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 济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 大学等校。创作以散文和小 品著称,风格风趣幽默、朴 实隽永。著作有散文集《雅 舍小品》、翻译《莎士比亚 全集》、编撰《远东英汉大 辞典》 。
写作背景
1922年3月,梁 启超应清华文学社之 邀,在清华大学做了 《中国韵文里头所表 现的情感》的专题演 讲。本文即是对那次 演讲所做的一篇评论 性文章。
有关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有关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希望有所帮助!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说》赏析.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大家一起来欣赏下吧。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生于北京。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
1923年8月赴美留学,翌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
后转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之后任教于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经常发表小品评论,后集为《骂人的艺术》。
此书和后来的《雅舍小品》、《秋室杂文》,都以文笔幽默风趣形成独自的风格。
著作《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等。
是新月社主要成员。
1948年移居香港,后到台湾,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
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于1967年出版。
梁实秋1987年11月3日在台湾去世,享年85岁。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
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
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 8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
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
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读
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读梁实秋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读闻知今秋启用的高中语文新课改教材,首次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文章,心头不由一喜。
相较往日鲁迅先生文章一统天下,先生之“宿敌”梁实秋文章亮相语文教材,无疑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进步。
梁实秋先生,祖籍浙江杭县(今馀杭),出生于北京。
是我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译家,为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由于当年与鲁迅先生的知名论战,他长期被大陆知识界疏离。
事实上,梁实秋的影响近年正在回升,其散文的典雅隽永,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称道,我就是梁实秋散文的一个忠实读者。
此次入选教材的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便是我很喜欢的一篇。
一直以来,梁任公先生的声名自然好过梁实秋。
他的《少年中国说》大气,荡气回肠,初中时语文课本里学过,印象很深。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惊天地泣鬼神;康梁变法更是青史留名,梁启超的大名谁人不晓?梁实秋笔下的任公先生又是怎样一番风致呢?“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文章起笔,明告读者,文章所写的'是晚年之梁任公。
晚年的梁任公专心学术,但透过一次演讲,亦流露出其革命家恣肆的风采。
任公先生演讲的开场白别具一格: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感谢梁实秋先生的细心描,仅仅两句话,梁任公先生诙谐灵动的形象即跃然纸上。
加之“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外貌,让人陡然而生钦敬之意。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在梁实秋笔下,宛如一场出神入化的艺术表演。
吟诵《箜引》的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以至于作者若干年后临黄河而“哀从衷来”了。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从梁实秋的描述中,特点可以括为“投入”。
他可以为“桃花扇”的悲情痛哭流涕,也可以为杜子美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而张口大笑,“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解析
初识任公
文中哪些细节描写给你留下深 刻印象?这些精彩生动的细节表现 了梁任公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请同学们用旁批的方法加以分析。
第2段 “……他的讲演是预 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 大的宣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 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 分美观。
示例
认真严谨
极好的 书法修养
批注:写出了一个办事认真、有着深厚的 学问和书法修养的学者形象,让人更加期 待他的演讲。
敬仰、欣赏、赞美之情
半直接半含蓄抒发: 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 讲。 ②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 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③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 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三、能力提升:
本文是叙事散文,作者在叙事中塑造了梁任公这 一人物形象。你体会出到了作者对梁任公怀有什么样 的感情?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解题
• 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 • 通过演讲表现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
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 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 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 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 他呼唤青年:“醒醒吧!养足你的根本智慧,体 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你的自由意 志。”“眼界放远些啊!力量放韧些啊!那么世 界就没有一件可悲的事。”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 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 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 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附识。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说》疑难解析.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疑难解析-1、本文属小品散文,篇幅不长,但构思十分严谨、紧凑,围绕动人二字,凭借短短几百字,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敬佩、赞美之情,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虚实相生:写先生博闻强识,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写讲完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动人了。
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人如晤其面,如闻其声。
这是实写。
至于文中说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道出了先生的演讲对人的深层影响;又如,具体写听众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泪下沾襟,甚至听后,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都是虚写,侧面烘托了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
虚实的完美结合,避免了松散、拖沓,使文章生动活泼、变幻多姿,写透了学人本色,也体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对比: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学术文章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他的不同凡响。
此外,还以直接听演讲和读这篇演讲稿趣味上的差别,以及先生笔锋常带情感与他在言谈演讲中所带情感的悬殊,突出这次演讲的声情并茂。
充分地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拓展视野:借助想像,或借一种图像来表现另一种图像,或不把事物的全貌展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利用折射让你看到这件事在周围激起的片片涟漪,这就是虚的表现手法。
它让你如观水中月、看镜中花,引你揣摩象外之象言外之音。
你能品味出文中虚里蕴含的妙趣吗?相信在你的再创造中,一定能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
2、综观全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融合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有的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有的则是完全含蓄的,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疑难解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疑难解析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疑难解析1、本文属小品散文,篇幅不长,但构思十分严谨、紧凑,围绕“动人”二字,凭借短短几百字,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敬佩、赞美之情,这得力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虚实相生:写先生博闻强识,“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写讲完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动人”了。
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人如晤其面,如闻其声。
这是实写。
至于文中说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看似平铺直叙,实乃曲笔,道出了先生的演讲对人的深层影响;又如,具体写听众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泪下沾襟”,甚至听后,“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些都是虚写,侧面烘托了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
虚实的完美结合,避免了松散、拖沓,使文章生动活泼、变幻多姿,写透了学人本色,也体现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对比: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学术文章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他的不同凡响。
此外,还以直接听演讲和读这篇演讲稿趣味上的差别,以及先生“笔锋常带情感”与他在言谈演讲中所带情感的悬殊,突出这次演讲的声情并茂。
充分地运用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使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拓展视野:借助想像,或借一种图像来表现另一种图像,或不把事物的全貌展现于读者面前,而是利用“折射”让你看到这件事在周围激起的片片涟漪,这就是“虚”的表现手法。
它让你如观水中月、看镜中花,引你揣摩“象外之象”“言外之音”。
你能品味出文中“虚”里蕴含的妙趣吗?相信在你的再创造中,一定能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
2、综观全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融合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敬仰之情、欣赏之情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有的是直接的发自内心的评价;有的是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一种心情,但不是直抒景仰赞叹之情;有的则是完全含蓄的,看不到赞美之词或任何表达心情的'词句。
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看人物描写
@吉林教育
从《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看人物描写
河北省遵化市东旧寨 中学 刘学辉
梁实秋先生 的 《 记梁任 公先生的一次演 讲》 是讲叙事 写人
文章的典范之作 。该文通过记一次演讲来写梁任公先生 , 篇幅 非常简短, 麻雀虽小 , 但“ 五脏俱全 ” 写人的各种手法几乎都有 , 所体现。下面就结合这篇文章谈谈人物描写的手法 。 从描写角度上看 , 描写分正面描写 ( 也叫直接描写) 和侧 面 描写 ( 叫间接描写) 也 。人物描写亦不例外 , 也可 以从 正面和侧 面 两个 角 度 来 写 。
一
面 的脸谱 式描 写, 有什 么个性不说 , 没 最重要 的是 肖像 都集
中在开头 , 后面一概不提 了, 这是不行的。老舍说:我们不必一 “ 口气把一个人形容尽净 。先有个大概 , 而后逐渐补充, 使读者越
来越知道得多些, 如交友然 , 由生疏而亲密, 倒觉有趣 。’ , 我们不
妨把 肖像描写灵活穿插于叙 事中,与人物语 言行动等相配合,
喜欢这样开头: 我的 XX, “ 今年 X岁了 , 喜欢 穿一身 XX衣服 , 高高 的个子 , 匀称 的身材 , 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水汪汪 的大眼睛 ,
笑起来眼睛弯弯的, 嘴边还会露 出两个深深 的酒窝。” 这样千人
一
兴趣 , 可见演讲十分成功, 影响极其深远 。 ( 以物写人。与人相关的物上常常有人的影子 , 以从 二) 可 中看到人物的特 征。第二段 :他 的讲演 是预先写好的, “ 整整齐 齐地 写在 宽大的宣纸制 的稿纸上面 , 他的书法很 是秀丽 , 用浓 墨写在宣纸上, 十分美观 ” 简单几句 写出了先生的办事认真 , 学 问和 书法 的修养都很好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简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解读文本精要 1.以“倒不是因为……”“也不是因为……”“实在是因 为……”开头的三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提示:前面两个句子的否定是为了突出第三个句子的 肯定。青史威名不能同文章学术研究相比肩,于鲜明的对 照中衬托出作为学者其学问的博大精深和其学术文章对于 青年学子的影响之大,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提示:不同意。因为从文章里看不出晚年的梁任公 先生有什么政治热情,通篇讲的都是他的学术成就。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同意。《桃花扇》写的是亡国悲剧,所以梁任公先生 讲到此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 巾拭泪……”讲到庆祝官兵收复失地的《闻官军收河南河 北》时,“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可以 说,梁任公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 他授课生动投入,还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 此次演讲作于民国十年左右,当时的中华大地不也是生灵 涂炭吗?所以,梁任公先生在讲演中流露出了强烈的爱国 主义思想和民族情感。
提示:作者通过肖像、衣着、神态等的刻画,为 我们勾勒出一位神采奕奕,充满自信与活力,知识渊 博的学者形象。
5.第5自然段,引用《箜篌引》十六字和写“我” 二十多年后渡河,用意何在?
提示:十六个字,二十多年后作者仍记忆犹新, 侧面烘托梁任公才华横溢。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6.第8自然段,梁任公“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 便成为表演”,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
提示:表明了梁任公先生研究学问的认真,全身 心地投入,与书中的主人公同欢笑、共命运。从侧面 表现出他的热情,他的富有激情、认真的性格特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写作特点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写作特点
一、写作手法
1、着重描写:用细致的描绘,交代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语言、表情、动作,让读者身临其境。
2、故事讲述:启发性的故事,借助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的叙述,使读者得以了解他,深深感受他的热情和付出。
3、塑造形象:梁任公先生在演讲中说出的话语,以及在演讲时所传递出的心情和思想,都使得他的形象更加鲜明。
4、符号象征: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中有许多符号象征,如比喻和拟人等手法,能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他的演讲。
二、文体特点
1、直观传达:文中着重描写梁任公先生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使得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他演讲的热情和深情。
2、口头传达:文中有许多梁任公先生说出的真实话语,展示了他的演讲技巧和语言能力。
3、有趣生动: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拟人等手法,使得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更富有趣味和生动性。
4、正面激励: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既有正面激励作用,让读者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又有深刻的思想启示,使得读者有了更加深入的反思和体悟。
- 1 -。
传神写照多余韵──《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赏析语文精选范文
唐惠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梁实秋先生中年以后的作品。
文章在平朴中显丰厚,于精约中见开阔,多有余味而耐人咀嚼。
具体说来,其妙处在于:1、从结构布局看,仿佛是信手写来,但仔细阅读,才觉布局相当工稳。
文章起笔点题,简洁明了,并以“动人”一词作为文眼,统领下文。
结尾一段则呼应开头,总和全文,使全篇前后一致,文理贯通。
2、从写法上看,围绕“动人”二字,娴熟地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
比如七、八、九三段,先写先生博闻强记,“敲打他的秃头”酣畅地背诵,足见其“动人”;次写讲到紧张处,演讲变成表演之“动人”;再写讲完以后,“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就更为动人了。
作者紧紧抓住梁任公演讲时的感情投入,细致入微地刻画他的性格气质,令读者如晤其面,如闻其声。
这是实写。
而第六段说二十年后“我”触景生情“顿时”忆起先生的演讲,辞约理微地道出先生“动人的演讲”对人有怎样深层的影响。
又如具体描写演讲过程中听者的反应──时而“屏息以待”,时而“跟着他欢喜”,时而又不自觉地“泪下沾巾”;甚至听过演讲后,“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这次显然属于虚写,从侧面烘托了这次演讲所具有的强烈的感召力。
虚实结合得如此完美,把学人本色状写得如此深透,体现出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运笔自如的功力。
本文写法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充分运用对比,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如篇首说明青年学子对先生景仰的缘由,用两个“倒不是因为……”,借青史威名尚不能同文章学术相比肩,于鲜明的对照中衬托出他作为学者的博大精深;同时以“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来比照,强化梁先生演讲的不同凡响。
此外,作者还以直接听讲演和读梁任公的讲稿两者趣味上的差别,突出梁任公这次演讲的声情并茂。
3、从语言表达上看,词语生动、鲜明、形象,句式整齐而又富于节奏感,全无斧凿雕饰的味道,而且字里行间充溢着仰佩之情。
对于梁启超形象的描绘,可谓寥寥几笔便准确地把握了形与神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整体赏析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写他的文章可谓不计其数。
他的文章文采斐然,思想独到;他的人品刚正不阿,清高自守;他的经历坎坷波折,一言难尽。
要写好他,谈何容易!但是梁实秋做到了,他为我们活画出了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让人读其文,如观其人,听其声,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写人,首先要确定写他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梁任公,就可以写经历,写外貌,写文才,写人品,写思想,写琐事……试想梁实秋都用大量笔墨写出,则不但浪费笔墨,也会让读者读得困乏了。
梁实秋抓住梁任公是一名痴爱文学,造诣很深的大学者这个主要特点,专心写出他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这样就做到了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有了中心,选择的素材自会有目的,有条理。
“有学问”,就写他“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文采,就写他写稿子“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有热心肠”,就写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上三方面,相辅相成,有学问,才能有文采,具备以上两点之后,要成为真正的文学大家,就不能没有对文学的痴爱,即“热心肠”。
我们在写人的时候,常常漫无目的,
不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吗?梁实秋写梁任公的学问,文采,学问和文采之后是对人生和文学的热爱。
我们写,也要抓住人物特点,譬如写某人的幽默,写他幽默中蕴藏人生的旷达,或写某人的认真,认真之中是对生命的严肃。
或写他爱旅游,或写他爱音乐,一旦抓住了性格中最重要的一面,再寻找些对应的素材,下笔也就不会漫无目的了。
有特点的人,有性格的人,才能给读者深刻的印象,给读者人生的启发。
写什么是前提,怎样写才是关键。
和生活中一样,人物第一次亮相非常关键,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好不好,就看你写外貌的水平如何。
你看,梁任公出场时,是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梁实秋写得非常生动逼真,活画出了一位潇洒不羁的大学者的气度神韵。
“短小精悍”,而不用“五短身材”,“秃头顶”是聪明绝顶,“宽下巴”是善于言辞,“肥大的长袍”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穿着,正合梁任公的身份,年龄。
他的动作真是风度翩翩,“步履稳健”,证明其人从容不迫,悠闲自然;“风神潇洒”,年岁虽长,不改大才子本色,“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眼睛炯炯有神,智慧和灵气一看便知。
这是一个经典的亮相。
着墨不多,不超过四十字,却字字让人遐想,让人如见其人。
写人,就该这样,不重其形而重其神,抓住外貌的主要特点,忽略其他不重要的部分,才能让人活起来。
鲁迅的朋友写鲁迅,写他钢针般的短发,炯炯有神的
眼睛,瘦削的脸颊,突出其不屈,顽强。
丰子恺写弘一法师,“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
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爱的表情。
”写出弘一的“温而厉”。
这些都是写人外貌成功的例子,和课文一样,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出外貌的特点。
写好人物,还需要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梁实秋写梁任公,也采用了大量的描写手法。
“眼光向下面一扫”“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掏出手巾拭泪。
”“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大汗淋漓,状极愉快”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但极具画面感,而且紧紧扣住人物性格“热心肠”,没有热心肠,怎会来手舞足蹈,时而痛苦时而大笑呢?我们仔细来看这样一处描写,“他背不上来,就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这个看似奇怪的动作,这个普通教授不会出现的动作,恰恰表现出了梁先生的“可爱”,表现出他的认真,也许这正是童年时读书的一个习惯吧!童年都如此用心费脑,长大了自然不用说了。
再看一处:“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掏出手巾拭泪”一位教师在讲台上哭泣,一般来说是丢脸的事情,可是偏偏是这样的细节,表现了梁任公的“痴”“热”,他不是一位照搬讲义的教授,而是用心灵来
教书的教师,是在教育中渗透着自己的喜怒哀乐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