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一词多义,四步搞定(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一词多义,四步搞定(解析版)

10、小石潭记——群文阅读

一词多义,四步搞定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总结,寻找规律。如《小石潭记》中,“环”“清”“以”“为”“可”等词在文中都含有多个义项。

【考点解读】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这些义项除了本义外,其余多由本义引申或假借而成。一词多义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既考查文言实词,也考查文言虚词。

常见的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考查方式主要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不同) 的一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技法点拨】

一词多义题所考查的内容大多是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答题时要抓住词的本义,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正确判断一个多义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做到“一读二忆三猜四验”:

首先要读懂原文,理解句意。

其次要联系课文,回忆注释;

如果无法联系到课文中的内容,就大胆猜想,大胆假设。

最后将自己的答案放到句中,联系句子和原文进行检验。

【真题演练】

(一)秋于敬亭送从侄耑①游庐山序(节选)①

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要点词语解说

( 一)1 、衹:不过。2、辱,受屈辱或屈辱。3、骈死,并列而死。骈(pi án):

两马并驾。

4、槽枥:喂牲畜用的槽,指马厩。

5、以:依靠。

6、称:著称。

(二) 1、一食,吃一顿。 2 、或,有时。 3 、食( sì):通“饲”,饲养。

4、是:这,这样(代词)。

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6、其:它(代词,指

千里马)。

7、见,通“现” , 表现;显现。 8、且:犹,尚且。 9、欲:想要。 10、与:和。

11、常马:平时的马,一般的马。 12、等:等同,同样。 13、安:怎么,怎能。

( 三)1 、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 2 、以其道:依据驱遣千里马的正确方

法。道:正确的方法。 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才能。 4 、鸣之:听见它叫。

5、通其意:精通它的意思。通:精通。

6、执策:拿着鞭子。执:拿着,握着。

7、呜呼:表示惊讶,相当于“唉”。8、其真不知马邪?其:莫非(表反问);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说)。

二、特别字词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③食之不可以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而:三种用法,①表转折,译为“却”、“但是”、“但是”,如“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②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③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

桃花源记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

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7.复:再。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9.才:仅。10.平旷:平坦开阔。11.俨然:整齐的样子。12.属:类。13.阡陌:田间小路。14.悉、咸:全,都。15.黄发:指老人。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悦。18.

乃:竟然。19.具:详细。20.问讯:打听消息。21.云:说。22.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23.延:邀请。24.语(yù):告诉。25.扶:沿,顺着。26.向:从前,旧的。27.及:到。28.诣:到。29.遣:派。30.欣然:高兴的样子。31.规:计划。32.果:实现。

一词多义:

1.中: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2.志: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4.寻: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5.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6.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7.作: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一、作者作品

本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

1、体裁:

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一种古代的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写作上可记述描写,也可议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2、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忧伤与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字词分课梳理(八下 1)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字词分课梳理(八下  1)

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
4、古今异义
(1)全石以为底: 古义:即“以之为”,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 (2)影布石上: 古义:映照、分布;今义:棉麻品 (3)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5、重点句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连词
(4)停数日,辞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别的地方
(5)便扶向路:古义:沿着、顺着;今义:用手支持,使人、物不倒
以其境过清: 凄清 心乐之: 以……为乐 (3)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全石以为底: 用、把 (5)以 卷石底以出: 而
以其境过清: 因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2)可
明灭可见: 可以、能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4)从 隶而从者: 跟随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 (6)而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承接 隶而从者: 连词,表修饰
课内文言字词分课梳理(二)
桃花源记
1、重点词语
(1)缘溪行:沿着、顺着 ((23))落才英通缤 人纷 ::仅繁仅多、的只样子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7)悉如外人:全、都 (8)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专题2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专题2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

1.《<庄子>二则》

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文章写作背景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

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濠háo梁鯈tiáo鱼

四、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怒而飞。(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

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如何理解?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文言文一词多义更是让人头疼的难题。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同音异义、同形异

义的词语,如何正确理解这些词语,成为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一环。

一、同音异义

同音异义是指不同的字形,但读音相同,意义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古代的“春秋”可以作为一个时间概念,也可以表示由春而秋、

由秋而春的循环。在阅读时,我们需要通过上下文来判断词语的具体

含义。

二、同形异义

同形异义是指字形相同,但含义不同的词语。比如,“钱”既有

货币的意思,也指铜器盛酒的器具。在阅读时,我们需要结合上下文

和历史背景,加以理解。

三、辨析同义词

文言文中常常存在着一些同义词,如“来”、“临”、“至”等。这些词汇虽然意思相近,但语气、语义等方面有所不同。在阅读时,

我们应该全面理解上下文的语境,准确选择适合的词语,不能随意替换。

四、多角度阅读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多角度理解。除了通过上下文和历史背景给词语带来具体的意义外,还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学风格、时代思潮、政治背景等方面来理解。只有全方位考虑,才能真正体会到文言文的魅力。

五、学以致用

学习文言文不只是为了拓宽视野,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接触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将这种表达方式融入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中,使之更具魅力和精准度。

统编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常考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名句默写 句子翻译

统编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常考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名句默写 句子翻译

常考•一词多义

【能】

1.才能,能力。例如: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2.能够。例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3.如此、这样。例如: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才干出众。例如: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策】

1.马鞭。例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2.用马鞭驱赶。例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道】

1.正确的方法。例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例如: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3.道理。例如:虽有至道(《虽有嘉有》)

【通】

1.通晓。例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2.通过。例如: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见】

1.同"现",表现。例如:才美不外见(《马说》)

2.出现。例如: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看见。例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食】

1.名词,食物。例如: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翁》)

2.动词,吃。例如:一食或尽栗一石(《马说》)

3.动词,同"饲",喂。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尽】

1.吃尽。例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竭尽。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为】

1.做,雕刻。例如: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2.是。例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3.对,向。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被。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

1.大约。例如: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2.可以。例如: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盖】

1.大概。例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通假字、实词活用、古今义、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通假字、实词活用、古今义、一词多义

尊敬的老师,您好!

不要在乎这1.88元。如果你搜到这个,或许可以为您节省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谢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通假字、实词活用、古今义、一词多义

通假字

《桃花源记》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核舟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

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与纵相对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同“父”,古代男子的美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

《庄子·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冥”通“溟”,指海色深黑

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边际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疑问语气词。

《兑命》“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礼记·大道之行》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寡,老而无妻的人。

《马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词类活用

《桃花源记》

渔人甚异之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异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形容词作动词,穷尽,到......的尽头。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方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西南:方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石青糁之。糁:名词作动词,涂染。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庄子·北冥有鱼》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一)1、衹:只是。2、辱,受屈辱或辱没。3、骈死,并列而死。骈(piÁn):两马并驾。

4、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指马厩。

5、以:凭借。

6、称:著称。

(二)1、一食,吃一顿。 2、或,有时。 3、食(sì):通“饲”,喂养。

4、是:这,这样(代词)。

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6、其:它(代词,指

千里马)。

7、见,通“现”,表现;显现。8、且:犹,尚且。9、欲:想要。10、与:和。

11、常马:平常的马,普通的马。12、等:等同,一样。13、安:怎么,怎能。

(三)1、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 2、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才能。 4、鸣之:听见它叫。

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6、执策:拿着鞭子。执:拿着,握着。

7、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8、其真不知马邪?其:难道(表反问);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述)。

二、特殊字词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而:三种用法,①表转折,译为“却”、“但是”、“可是”,如“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③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马说》知识点整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一)1、衹:只是。2、辱,受屈辱或辱没。3、骈死,并列而死。骈(piÁn):两马并驾。

4、槽枥:喂牲口用的槽,指马厩。

5、以:凭借。

6、称:著称。

(二)1、一食,吃一顿。 2、或,有时。 3、食(sì):通“饲”,喂养。

4、是:这,这样(代词)。

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

6、其:它(代词,指

千里马)。

7、见,通“现”,表现;显现。8、且:犹,尚且。9、欲:想要。10、与:和。

11、常马:平常的马,普通的马。12、等:等同,一样。13、安:怎么,怎能。

(三)1、策之:鞭打马。策:用鞭子打。 2、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3、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通“才”,才能。 4、鸣之:听见它叫。

5、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6、执策:拿着鞭子。执:拿着,握着。

7、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8、其真不知马邪?其:难道(表反问);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9、其真不知马也:其:其实(表陈述)。

二、特殊字词

(一)、通假字

①食马者(食,通“饲”,喂。)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二)一词多义。

1、而:三种用法,①表转折,译为“却”、“但是”、“可是”,如“千里马

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②表顺接,译为“来”或不译,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③表并列,译为“和”或不译,如“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内文言复习-公开课精品课件(共24张PPT)

4.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 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 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 界。 D.“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妙 笔写景,色彩绚丽,景色优美,引出了一个质朴自然的世 界。
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课文的理解,“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是写鱼的动态。
C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
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
合”相呼应。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
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
避世退隐之意。
(4)具答之( 详细
)
(5)便要还家 ( 通“邀”,邀请 )
(6)咸来问讯( 都
)
一、解释下列标红词语的意思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儿女 )(同乡人 )
(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朗读技巧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朗读技巧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

《桃花源记》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9:文言文阅读(知识精讲)

专题09 八(下)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桃花源记

【通假字】

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意思为:邀请。

2.具答之。“具”通“俱”完,意思为:全。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鲜美:古义:新鲜美好;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2.屋舍俨然。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

3.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①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绝境:

②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

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充足,不满。

7.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古义:顺着;今义:缘故。

8.说如此。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古义:请今义:延长。

10.夹岸数百步。夹:古义:古代量度单位今义:两脚跨过的距离。

11.后遂无人问津。津:古义:渡口今义:口液。

12.停数日辞去。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反。

13.欲穷其林。穷:古义:走近今义:贫穷。

14.此中人语云。云:古义:告诉今义:说话。

15.便得一山。得:古义:发现今义:得到。

16.仿佛若有光。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

17.咸来问讯。咸:古义:全都今义:咸味。

18.村中闻有此人。闻义:古:发现今义:用鼻子嗅。

19.此中人语云。云:古义:说今义:白天。

20.便扶向路。向:古义:从前的今义:方向。

21.不足为外人道也。外人:古义:桃花源外的人今义:不同民族或国家的人。【一词多义】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情况,对文言文的考查内容主要集中

在以下几

杭信一中何逸冬方面: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顺畅朗读,断句停顿。

3、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4、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考查的选文内容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但材料短小,文意浅显,注重考查学生的文言迁移能力。本文将从以上四方面谈谈应试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

一文言字词的复习

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所以我们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 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 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

一词多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

《桃花源记》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

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

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

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

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轩敞者为舱是

(3)为人五:为,刻有.

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

(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北冥有鱼》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3、置: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动词,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动词,购置)

4、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形容词,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5、苍苍: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深蓝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色)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固:①固不知子(固然)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2、之:①知鱼之乐(的)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

《虽有嘉肴》

1、其:(1)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2)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3)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2、学:(1)教学相长(学习)(2)学学半(教)

《大道之行》

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

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

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

5、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

《马说》

1、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

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3、之: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代词)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虽有千里之能(的,助词)

4、以:不以千里称也(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孔夫子何以谓之文也(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用)

5: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6: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7:或或以为死(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8: 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助动词,能够)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9: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示转折)

执策而临之(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