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及其纹饰-沈阳故宫博物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及其纹饰
李理
内容摘要:按清宫定制,皇帝、皇太后、皇后日常使用的黄釉瓷器为最高等级,要制成内、外满施黄釉的器物,在宫内称为“黄器”或“殿器”。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150余件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对此类器物的常见器形、纹饰、彩釉等做以初步探索。
关键词: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
清朝宫廷礼仪繁缛,尊卑等级森严,宫廷中所使用的各类瓷器在颜色和纹饰上,均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按清宫定制,皇帝、皇太后、皇后日常使用的黄釉瓷器为最高等级,要制成内、外满施黄釉的器物,在宫内称为“黄器”或“殿器”,其他妃嫔、皇子及王公贵族均不得擅用满黄釉器,否则即是触犯国法,可以僭越之罪论处。
那么,清朝帝后所使用的黄釉瓷器是如何烧制,具有哪些常见的类型?这些器物上除传统龙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纹饰?另外在黄釉之上,能否再施加其他彩釉呢?以下,笔者以沈阳故宫博物院珍藏的150余件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器为研究对象,结合其他博物馆的藏品,对此类器物的常见器形、纹饰、彩釉等做以初步探索,以使我们在欣赏清代官窑美瓷之际,对清朝帝后御用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御用黄釉瓷的主要工艺及器型
清代是中国彩釉瓷、颜色釉瓷制造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在康、雍、乾三朝时期,皇帝出于宫中御用和内府收藏等考虑,对宫廷用瓷的设计、烧造倍加关注。
同时,设在景德镇的御窑场因直接承继明朝发达的制瓷工艺,在御用瓷器制作上更加细致,使这一时期烧制的大多数瓷器达到美轮美奂的程度,而包含其中的帝后御用黄釉瓷器,则成为盛世制器的一个代表类型。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品种丰富,黄釉瓷在唐代已经烧制得较为成熟,并在其后的宋、元各朝有所发展。
明代,黄釉瓷器生产进入全新时代,江西景德镇窑场在黄釉器烧制中有较大突破,永乐年间,窑工们烧制出纯正的黄釉器,并很快为皇家宫廷所垄断,民间严禁烧制和使用。
此后,弘治朝又烧制出“娇黄”(又称浇黄)等名贵品种,成为后世仿烧的楷模。
1
清代,宫廷黄釉瓷器生产继承明代官窑的基础,从起步之初即很成功。
康熙朝,帝后御用黄1《颜色釉》页18,《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1999年商务印书馆。
釉瓷器开始大批烧制,这其中既有宫廷祭祀用器,又有宫廷陈设器,还有帝后日常生活用器。
御用黄釉瓷由官窑大量生产,一方面为康熙朝使用带来极大便利,另一方面为后代各朝提供仿烧的样本。
由现在存世的清宫瓷器来看,康熙朝所制黄釉瓷极大影响到以后各朝瓷器的烧造,从雍正朝直到宣统朝,各朝御用黄釉瓷基本是按康熙时期的器物而制,康熙朝的黄釉瓷实际是开启了清宫黄釉瓷风气之先,无论是器物色釉、造型,还是器表纹饰、图案,均成为后代仿烧的楷模。
(见彩版三)
在古代,黄釉瓷器烧制是以含铁的化合物为颜色釉料,其制作是先在瓷器素胎上着以釉料,再放入窑炉中焙烧,其中以1200℃至1300℃窑温制造的瓷器硬度较高,器表釉质细腻光亮,此为高温黄釉;而在600℃至900℃烧出的瓷器,釉面硬度较差,而且还易剥落,此为低温黄釉。
明代,宫廷黄釉瓷器为使黄色纯正,采用先烧制白釉瓷器,再浇黄釉复烧的新品,从而使御用黄釉瓷达到完美的程度。
清代,帝后御用黄釉瓷直接承继明代宫廷黄釉瓷工艺,均由皇家官窑烧制,康熙朝黄釉瓷以仿明宣德和弘治器为主,除了以高温直接烧制的黄釉器物外,大多数是二次复烧的黄釉瓷器,即先是烧出各式白釉瓷胎,再于器表浇上一层含适量氧化铁的釉料,入窑以低温复烧,最终得到呈色纯正的低温黄釉器。
2
清宫黄釉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黄釉与瓷胎紧密相连,整器更为牢固,釉层不易剥落;另一方面黄釉表面更加晶莹光亮,通体显得滋润娇嫩,仅仅从色彩上看已经十分尊贵。
从现有的传世器物看,清代帝后御用黄釉瓷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一次烧成的高温黄釉瓷,此类器物数量略少,通体呈棕黄颜色,色泽较为暗淡沉厚,但施釉较匀,而且器底部多为满施黄釉。
另一种是二次复烧的高档黄釉瓷,此类器物数量较多,且占御用黄釉瓷的绝大多数,这类黄釉瓷通体颜色较淡,表面光亮细腻,色泽明快,器底部均为白釉,除器表偶有流釉外,圈足部位常有覆釉现象,即出现黄釉由外足漫过圈足,甚至浸至内足的情况,有明显的二次施釉痕迹,因此验证了清宫黄釉器的复杂工艺。
从器形上来看,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因为是皇帝、皇太后、皇后日常生活使用的瓷器,不同于其他宫廷祭祀器、陈设器或收藏器,因而它们和大多日常用器一样,为常见的盘、碗、杯、碟等器形。
虽然有少数御用黄釉瓷为特型特制,但异形器的数量相对较少,绝大多数黄釉器均属普通造形。
据现有的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来研究,它们主要有盘、大盘、菊瓣盘、板沿盘、碟、碗、大碗、墩式碗(墩子碗)、小碗、杯等器形。
这一现象反映了宫廷御用瓷器在某些方面贴近民间,注重现实,造型单一的特点。
二、御用黄釉瓷上的主要纹饰
2冯先铭《中国陶瓷》,页550,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以特殊的黄色为标志,同时它又具有特定的纹饰和图案。
从器物外表纹饰来研究,御用黄釉瓷可分成光洁素面和带纹饰两大类,其中素面黄釉瓷数量较多,带纹饰黄釉瓷以仿弘治娇黄锥拱云龙纹和暗刻云龙纹最多,其他暗刻、画划花卉等纹饰虽然也有制作,但其数量较少。
从素面黄釉瓷外观来看,此类器物表面光滑无饰,似乎普通平淡,但实质却是至尊无上的象征。
因为黄釉瓷在明、清两代均是皇家专用的颜色,满黄器更是清朝帝后所专属,实际成为封建特权的一种标志。
整个器物为通体的明黄色,瓷与釉结合一体,色与物浑然天成;光洁的素面虽然平静,却于无形中增加了器物的庄重感;所有省略的纹饰使御用器物散发出一种无声的高贵——纯净的黄色,其实彰显着帝后唯我独尊的地位。
再从带有纹饰的黄釉瓷器来看,瓷器表面制作的绝大多数图案均为皇家专用的龙纹,而且无论刻划暗龙也好,锥拱制作龙纹也好,所有龙形均为清代宫廷所常见的标准龙纹。
明清两朝,龙纹已从传统文化中完全演变为帝后、皇室成员及少数贵族专用的符号,成为明、清宫廷用器的特殊标识。
同样,在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器上,龙纹也成为最常见的纹饰图案,而且具有其使用规律和造型特点:
其一,清宫御用黄釉瓷上的暗刻、锥拱龙纹,与当时宫廷中流行的龙纹图案相一致,属于“清代龙”的造型,即龙首生有双鹿角,高额长鬃,巨口凸睛,长吻卷须,身似曲蛇,四足五爪,遍体覆鳞,盘曲身体为飞腾之势,龙身周围饰以火焰,最常见为单龙攫珠或二龙戏珠造型。
其二,清宫御用黄釉瓷上的暗刻龙纹,既有单面(如器里或器外壁)刻划所制,又有双面同时制作。
总体来看,盘类制品在器里和器壁的龙纹并不相同,盘里的龙纹多为单体升龙、升降二龙或单体盘龙;盘外壁的龙纹多制成行龙,通常为两条或四条行龙。
带有纹饰的碗类制品器里和器外也不尽相同,碗里通常为光素面,碗外壁通常为两条或四条行龙;碗外壁制成团龙图案的,通常于团龙之间饰以朵云,碗外壁近圈足部分一般暗刻有一圈蕉叶纹。
除单纯的龙纹之外,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器上也暗刻有其他一些纹饰图案,如龙凤纹、双凤纹、花卉纹、海水纹、云纹等等。
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上暗刻有较多龙凤纹,这既是皇太后、皇后专用的标志,也象征着龙凤呈祥、参商和谐。
龙凤纹通常制于较大的盘类器物里面,常见样式为龙、凤相对,一升一降,互为补图,龙凤之间通常制以“寿”字、“福”字或“喜”字,构成一幅喜庆吉祥的图案。
清朝帝后御用黄釉瓷上的暗刻花卉纹,通常要与龙纹合制(见彩版三)。
单一的花卉纹一般不制于器里,而制于器物外壁,如盘类、碗类的外壁、边缘等部位。
常见的纹饰有牡丹、莲花、菊花、宝相花等缠枝花卉,少数制品为折枝花卉。
黄釉瓷上暗刻的花卉纹制作细腻,笔划圆滑,所制花瓣、花叶及花茎均形象逼真,层次丰富,反映了清宫御用器物的精致与精典。
清代帝后御用黄釉瓷上的暗刻团花,通常仅制于碗类器物之上。
一般是做出三个或四个
图案相同的花团形状,围绕碗外壁相连一周,团花之间大多以朵云相连,形成完整的一体,有时所制团花以抽象的几何图案为形制,增加了宫廷器物的观赏性。
三、帝后御用黄釉瓷器上的彩釉
清宫官窑彩瓷有众多的名品,如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等等,皇帝、后妃使用的日常瓷器有许多是加彩而烧制,如有在白地上加彩釉的,也有在彩色地加彩釉的。
据《国朝宫史》记载,清朝宫廷对彩釉的使用等级有明确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等等。
3
依据清宫传世瓷器实物来看,旧藏帝后御用黄釉瓷相当多,黄地之上带有彩釉的瓷器也相当多,如黄地三彩纹、黄地紫绿釉纹、黄地绿釉纹等。
特别是贵妃所使用的黄地绿龙器,极易与帝后使用的黄地加彩御用器物混淆。
那么,如何区别皇帝、皇后与其他妃嫔日常所用的黄地彩釉瓷呢?
由沈阳故宫现藏清代康熙朝至宣统朝大量黄地彩釉瓷器综合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清宫传世的各类黄地加彩釉瓷器虽然较多,但帝后日常御用(其他祭祀、陈设、收藏类瓷除外)的黄地彩釉瓷必须是器里、器外均为黄釉者,而且最常见的仅有黄地紫绿釉、黄地绿釉这两类。
如果是器里为白地、器外为黄地加彩的瓷器,则应是其他妃嫔日常所使用的器物。
按照这一结论,再把清宫传世的众多黄地彩釉瓷进行划分,即可将帝后御用黄釉瓷与其他妃嫔使用黄釉瓷区分开来:器物里、外均为黄色地,再于黄地之上加以紫、绿色龙纹,此类瓷器即是清朝帝后御用的黄地彩釉瓷。
沈阳故宫现藏清朝帝后御用黄地加彩釉的瓷器数量较多,但其品种仍然集中于黄地紫、绿龙纹和黄地绿龙纹两大类。
其他黄地彩釉器物虽然也有烧制,但其数量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其一,黄地紫绿龙纹帝后日常御用彩釉瓷。
此类御用瓷器以大、小盘类器物居多,它们是清宫烧制和收藏数量较多的品种。
这类瓷器从清初康熙朝即有大量烧制,直到清末光、宣朝仍在复烧,而且特别为慈禧皇太后烧制了御用“储秀宫制”款黄地紫绿龙纹器物,使之成为收藏界瞩目的对象。
黄地紫绿龙纹盘可分为大盘、小盘两类,其中大盘多为体量较大的板沿盘,在里外黄地上施以彩釉纹饰,盘里为紫、绿升降双龙,板沿上面及盘外壁绘以紫、绿行龙,板沿上下面及盘内外壁另绘以火焰、朵云、花卉、果实、飞鸟等辅助图案。
从清末光绪朝所制储秀宫款黄地紫绿龙纹大盘来看,与清初康熙朝同类器物几无差异,反映了清宫制器传承有绪、遵从祖制的特点。
3清《国朝宫史》卷一七,转引自《中国陶瓷》页550,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清宫所制黄地紫绿龙纹小盘,其器形为常见的平盘类,平底弧壁,外壁略浅,底部为矮圈足。
此类小盘里外均施黄釉,并于黄地上施以彩釉纹饰,盘里为紫、绿升降双龙,二龙中间为火珠,周围饰以火焰、流云。
盘里图案之外为紫色双弦纹,盘口沿内外侧均有紫色单弦纹。
盘内壁多为素面,外壁绘紫、绿色蔬果、花卉等图案。
盘外壁靠近圈足另有紫色单弦纹。
盘底款通常为紫色6字款,如“大清康熙年制”或“大清光绪年制”等等。
其二,黄地绿龙纹帝后日常御用彩釉瓷。
此类御用瓷器以中、小碗类器形居多,盘类器物则较少。
黄地绿龙纹帝后用碗(见彩版三),其里外壁均施以黄釉,碗里为光素面,碗外壁于黄釉之上以绿釉绘制纹饰,通常为行龙纹、团龙纹。
另外黄地绿釉器物尚有花鸟纹、婴戏纹或穿花龙纹,另外加以流云、火焰等等。
碗外壁靠近圈足部分,通常绘有一圈莲瓣纹或如意头纹。
黄地绿龙纹帝后用盘(见彩版三),其里外壁均施以黄釉,有的是在盘里绘有绿釉龙纹、花果纹,盘外壁也绘有类似的绿釉图案。
有的则是盘里为光洁素面,在黄釉上不绘制任何图案,仅在盘外壁绘以绿釉龙纹、花卉纹饰。
帝后御用的黄釉瓷均为瓷器中的特殊品种,无论是光素面器物,黄釉暗划纹饰器物,还是黄地彩釉品种,均受到各代皇帝的极大重视。
这些御用名品由督窑官现场督办,经过御窑厂工匠全心烧制,形成了有清一代特定的帝后御用黄釉瓷品种,并代代相承一直保持到清朝末叶。
这种长期持续的宫廷御制器物,不仅在当时为清朝帝后日常使用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后代研究、欣赏御用瓷的色彩、纹饰和制瓷工艺都留下了不可多得实证,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财富。
(作者单位:沈阳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