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提升14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总复习ppt课件
考点二 区域差异分析
(2017·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 1 为 2012 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 断变化。图 2 为 2005—2013 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 产关系图。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
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
馆多
(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
市是( )
A.东京、纽约
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
D.巴黎、伦敦
[解题指导] 第一步:获取信息: 图表信息:从图 1 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省市主要分 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从图 2 中可以看出苏 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 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 第二步:思维流程: 第(1)题,从图 1 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省市主要分 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
地形类型 地形 、地势特
征
内流河、 外流河、 河流 水文特征 、水系特 征
植被
覆盖率、 植被类型
土壤
类型及肥 力状况
资源
种类、数 量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 ××低;多××地貌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 节变化××,汛期××,含沙量 ××,结冰期××,有(无)凌汛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 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 ,河网密布大(小)
A.甲
B.乙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2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不同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地区)生产总 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不同发展 水平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不同的特征,如下表所示:
区域发展阶段
据区域主导产业差异推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技巧区域主导产业农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我国四大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镇城镇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我国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的差异地区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东部地区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镇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多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中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及重工业发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机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商品粮农林渔基地东西交通建设西部地区有70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东北地区工业基础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形制约;水乡聚落往往沿河分
丘陵山区 聚落多呈条带状 布和延伸,一方面可获得较好 我国南方的村落
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水运交
通便利
平原
平原是城市聚落 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 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 在地势较低的第三 级阶梯上
聚落的 分布
山区和高原
一般气候寒冷, 城市多分布在山 间谷地中
(2)特殊情况:对环境或资源要求严格的工业,多建在山坡上 、山麓或者山洞里。如精密设备制造业有的选择在地下进行, 以保持恒温和防止各种震动的影响;我国大数据产业一方面考 虑散热降温,另一方面考虑安全,选择建在贵州的云贵高原上; 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梯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一些国防工 业考虑到国防安全的需要,有的钻山进洞。
3.(2019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 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该市其他地区聚落很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答案
地表坡度大;地势高,气温较低;水源相对不足;森林茂密;土 层较薄。(任答三点即可)
P86页对点集训: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 是( )。
有利:地势平坦。 不利:沿途多沼泽;跨越多条河流;多火山、地震,地质基础不稳固。
小结:
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环境
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聚落 交通 农业 工业
谢 谢观
PART 03
微专题3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3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5.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35张-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55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023·天津模拟)2022年1月27日,天津市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 规划》,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被列入其中。如图1为天津市100米高度平均风功 率密度分布模拟图,如图2为滨海新区杨家泊镇“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图, 一地两用,上可发电、下可养虾, 开创了水下养殖和水上发电的双 赢新模式。据此完成4~6题。
多,因此都发展了淡水养殖业。]
课时55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2023·西安模拟)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 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 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 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如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据 此完成3~4题。
课时55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读我国甲、乙两地略图,完成1~2题。
课时55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必备知识 基础巩固
关键能力 素养提升
情境解密 素养落实
课时训练
1.从自然条件看,两地的差异是( )
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比乙矿产资源丰富
C.甲海洋面积比乙广阔
√D.甲比乙热量条件差
2.利用各自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两地都发展了( )
A.钢铁和造船业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题精练十四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考点2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通用版)(17张PPT)
答 8.C 核能供热是以核裂变产生的能量为热源的城市 案 集中供热方式,核电厂产生的部分热量被输送到周边城
市为其提供供暖热源,其热量的输送需要借助传输管道 进行,而目前传输管道成本高,远距离输送会增加建设 成本和热量损耗,C正确;核能供热是对核电厂余热的利 用,只存在热量交换,不存在其他任何介质的传输,故不 会存在核辐射潜在风险,B错误;采用管道运输的形式可 以将管道建设在地下,占用土地少、环境破坏小,A错误
题组2 能源供需与我国能源需求
[2022福建莆田一检]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岙山岛,其储备的石油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拉 丁美洲和俄罗斯,且以中东地区为主。岙山岛有良好的深水岸线资源,可利用岸线约2.2 km。该基地是首批4个国家 石油储备基地之一,另外3个分别位于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下图为岙山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4—6题。
1.影响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度的因素不包括( ) A.货流集中度 B.货物种类
答案
1.B 根据材料可知,海运的脆弱度和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相关,货流集中度高会导致单程运输量加大, 单位时间内港口的最大流量提高,脆弱度提高,A不符合题意;气象海况、航道安全直接影响海运网络脆弱度,C、D与 题意不符。货物种类与港口的最大流量、总流量关系较小,B符合题意。
③依靠优势港口,扩大沿边地区的开放格局
④增建海外自贸区,增强原油贸易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B 加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潜力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为我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 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增建海外自贸区,增强我国 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的原油贸易活力,将有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贸易可持续发展,④正确;读图可知,我国进 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集中度和显著流占比均较高,依靠优势港口会导致泊位紧张,装卸货物不及时, ③错误;提高港口的集中度和显著流的货流总量会加大少数港口优势,提高脆弱度,②错误。选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3讲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素能升华】
构成要素 物质基础
媒介 辐射内容 主要规律 辐射结果
具体内容 大都市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强大的资源优势 交通、通信、金融、贸易、人口流动 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人才、思想观念 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会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带动周围区域的发展,最终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的共同发展
年份 2020
2021
生态脆弱区
资源枯竭区
山东T16、19,北京 —
T16(2)(3)
河北T18,海南T23,辽 山东T17
宁T18(2),北京T16(3)、 (2)(3)
18(1),天津T18(2)
大都市辐射 —
辽宁T6、7,6月 浙江T14
2022 海南T3、5、13
—
北京T20
主要考查资源、生态、产业等与区域经济活动相关的问题, 以及在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 命题分析 题。题型从选择题变成综合题,而且试题难度在增加,设问 的限定词越来越多
[模拟应考]
(2022·太原期末)山西中部城市群已形成以能源、
化工、冶金、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和
以旅游、物流、商贸、金融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汇集了全省80%以上的创新资源,是山西经济基础最
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进入
国家规划,作为该省在中部地区争先崛起、在全国版
图彰显山西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读山西中部城市群
第十四章 区域发展
第33讲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
课标与教材
新高考命题研究
1.以某大都市区为例,从区域空间 组织的视角出发,说明大都市辐射 功能[选必二]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 构变化过程及原因[选必二] 3.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 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选必二] 4.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 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 综合治理措施[选必二]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优质课件(共38张PPT)
(1)海南岛和新疆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
为( B )(3分)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
C.降水 热量
D.热量 水源
海
海
(2) )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6分) 判断依据:水是由高处向低处流。 海南河流呈放射状分流,说明海南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新疆河流呈向心状汇合,说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先判断河流的性质,再结合河流所经过 区域的气候、植被和地形来答水文特征。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6分)
流向:从南向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流动)。 水文特征: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变化较大, 含沙量大,冬春季有凌汛,有冰期,流速较快。
水田 水稻 油菜、棉花 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季风水田农业
制约因素 稠密的水系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黏重土壤(低湿土地) 使人们开垦困难
改造措施
利用稠密的水系发展水运; 通过排水,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 利用低湿地发展水产养殖业。
2、分析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我国最重 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②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③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要学会仔细观察等高线地形图
说出图示区域的地形 特征。(6分)
地形以山地、高原 和平原为主; 高原山地主要分布 在南部,平原主要 分布在北部; 地势南高北低; 海岸线曲折,多半 岛和岛屿。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6分)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 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定位 有什么
河西走廊进入新疆 的交接处
古丝绸之路、 河流、绿洲、 等高线稀疏、 铁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资料PPT学习教案
高频考点巧突破
第22页/共48页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以致用 (随 学随练 ,轻松 夺冠) 2.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
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 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为某地区不同 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页/共48页
高频考点巧突破
第24页/共48页
第15页/共48页
高频考点巧突破
学以致用
( 随学 随练, 轻松夺 冠)
1.下图为甲、乙两岛略图,其 中甲岛地势低平。完成下列要求。
第16页/共48页
高频考点巧突破
(1)按东、西半球划分,甲岛位于
半球,
甲岛周围的水域属于
洋,乙岛周围的水域属
于
洋。
(2)两岛相比,实际面积较大的是
岛。当
乙岛的区时为6月9日6时,甲岛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
读图完成1典例剖析求解法典例剖析求解法例例11第36页共48页典例剖析求解法典例剖析求解法1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成因成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第37页共48页典例剖析求解法典例剖析求解法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aa
贫乏
松嫩平原
温带季风 气候
旱地
为主,黑多土
为 ,人高均于耕地面积
全国平均水平
有丰富的石油 等矿产
第9页/共48页
高三第一轮复习必修3__第一章_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人教版)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makezaixian@
三S技术的比较 组成 关键原理 特点
RS
•卫星、飞机 不同地物反射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 •传感器(※) 和辐射电磁波 短、受地面限制小、手段 •地面接收站 的特征不同 多、信息量大、用途广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 连续性、实时性
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 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 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 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典例剖析求解法
(3)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 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makezaixian@
典例剖析求解法
【解析】 (1)甲国为荷兰,位于欧 洲西部沿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国 为肯尼亚,位于非洲东海岸,虽然位于 赤道地区,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响,为 热带草原气候。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甲国纬度高于乙国,热量少于乙 国。甲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湿润, 阴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条件比乙 国差。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
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共56页)
C.水患灾害 D.用水需要
4.“赶水潭”的时间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元宵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中秋节前后 D.重阳节前后
5.关于当地地理环境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降水季节变化小
B.植被覆盖好
C.地形平坦
D.土壤较贫瘠
【解析】3选C,4选A,5选D。第3题,材料指出“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 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 通”,据图可知若裂隙不疏通,水潭中的泥沙和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可能会出现水 患,这表明“赶水潭”的主要目的是疏通堵塞的裂隙,防止水患的发生。第4题, 材料指出“每年某个时间,村民们用木棍搅动、敲打水潭,使水潭底部泥沙受到 震动后变得疏松,逐渐下泄至暗河,原本堵塞的裂隙被疏通”,此时水潭中的水量 应该比较少,才能经过搅动敲打,使得泥沙疏松。所以推测“赶水潭”的时间最 有可能出现在河湖枯水期,各选项所给节日中,只有元宵节处于河湖
_整__体__性 _差__异__性 层次性
可变性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 界或边界模糊)
【探索应用】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平沙岛是珠江的江心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按照国家规定,这里划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为此,广东省下拨专项建设经费, 修建水利设施;佛山市每年给农户发放农田保护补贴,以弥补农田不得他用的 损失。
枯水期。第5题,广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图中显示当地多 地下暗河,可推测当地地表水分较少,由于地表缺水,植被覆盖可能会较少。由于 当地地处广西,降水多,图中显示当地又多为石灰岩,多地下暗河,可知当地为喀 斯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当地地表比较崎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土壤为贫 瘠的红壤,再加上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当地的土壤比较贫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共54页
• 5.跟踪空间轨迹。寻找一个比较熟悉或有一 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 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判读。
• 6.分析判断。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 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剖 析,找出规律,最后分析成因。
• 7.注意辅图。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判读时要 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亚洲
地形复 地形复杂,气 杂,起 候多样;面积 伏极大; 广大,海陆热 中间高 力性质差异显 四周低; 著,季风环流 高原、 典型;青藏高 山地面 原隆起使大陆 积广大 性气候增强
• 续表
三大地
形,纵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
列分布: 大陆性气候显著;
北
西部山 西部山地阻挡太平
美
地,中 洋气流深入,使西
• 3.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地理分界线是判断 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如我国地势阶梯 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 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 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另外,一些重要的 洲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 4.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可通过地理事物的 位置或形象特征来判断其分布。如大连位于 辽东半岛的南端,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 海位于珠江口西岸。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 “六边形”,意大利的轮廓形似“靴子”, 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分布。
• (5)海岭:板块的生长边界。
• 2.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
• 点拨
• 陆地地形特征一般从地势状况、地形类型、 特殊地貌、主要地形区、地形类型的排列格 局等方面总结。
•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 1.世界人口分布
• 人口稠密的四个地亚区洲东:部⑬ 南部,⑭ ,北美洲东部。
,欧亚洲 洲
• 2.世界人种及分布
2017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地理 模块考情分析与备考策略PPT 课件
常见的特征类问题的角度及描述有: (1)地形特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地形 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名称及分布。 (2)地势特征:地势起伏状况,地势高低。 (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植被状况、土地类型、河流发育等。 (4)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汛期(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含沙量、水能 蕴藏量等。 (5)河流的水系特征:发源地、流向与注入海洋,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多少、 对称与否)及河网形状。
[ 例 2] (2014·全 国 卷 Ⅱ) 阅 读 图 文 资 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 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 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 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图中所示的西西伯利 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 沼泽广布。
(1)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2)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 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看出,影响河流泥沙含量的因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 沉积等,而河流侵蚀、沉积的变化主要与地形有关。从图中看出,叶尼塞河支流多 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因而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增加了河流 泥沙含量。鄂毕河主要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平坦,因而河水流速慢,泥沙容 易沉积,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小。第(2)题,鄂毕河河口位于北冰洋,纬度高,水温 低,这样鱼类生长缓慢,同时结冰期长,鱼类不易存活。北冰洋水温低也易致营养 物质和饵料贫乏。鄂毕河流经地区多沼泽,营养物质多被沼泽植被吸收,入海口处 河水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因而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
构架二: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整合模式 初中地理侧重于“地”,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特征,即“有什 么”“在哪里”;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理”,强调的是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 规律等,即“为什么”。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所阐述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其不同的 是反映的侧面和程度不同而已。在衔接复习时,要注重专题式复习。 专题复习设计以高中地理系统知识为主干,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旋律,以 “常识性”为标准选择初中地理知识内容作为系统地理的案例素材归纳在一起,充 实和加深对高中地理原理及规律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内含初、高中地理综合知识 专题。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劳动力倾向于从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通过地区间观念、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促使地区间的经济差异逐渐缩小,劳动力流动减弱;1.2000年我国劳动力区域流动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B.西部地区以省际流动为主C.中部地区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D.全国平均以省内县际流动为主2.图中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省际经济差异变小②县内经济差异变小③省际经济差异变大④县内经济差异变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省际流动占40%,以省际流动为主;西部地区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中部地区县内流动占60%,以县内流动为主;全国平均县内流动占45%,以县内流动为主;A正确;第2题,图示2000~2010年十年间,东部地区县内和省内县际间人口流动下降,说明县内经济差异变小;省际间人口流动比例上升,说明省际间经济差异变大;选B正确;答案读下图,完成3~4题;3.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4.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答案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5~6题;5.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6.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6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答案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7~9题;7.影响图中1月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河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地形8.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A.R1B.R2C.R3D.R49.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④两地区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C.③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D.②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解析第7题,图中的1月份的0℃等温线是位于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所以影响图中1月份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8题,河流落差大,则流速快,图中的R1、R2、R3三个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说明该河段的落差较小,而R4河段位于③沉积区域的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所以流速快;第9题,早期的聚落一般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者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图中的①③两地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利、水运发达,故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地区,④位于河流上游,聚落的形成会晚一些;①沉积区为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宜冬小麦种植,春小麦分布在中温带地区;③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同时比②、④地势要低,热量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④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比②区的海拔高,②地区沉积作用弱,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答案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题;10.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解析南海的雨季出现在6月之前;6月至8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红海沿岸属于荒漠地带,森林少见;6月至8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炎热干燥,所以选B;答案 B11.读“印度、美国示意图”,回答下题;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A.印度耕地多分布于平原、高原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D.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解析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对;与印度耕地分布位置无关,A错;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大,C错;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与灌溉面积比重小无关,D错;答案 B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13题;12.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13.从万元产值能耗看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从Y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项错误;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项错误;从X轴看,上海低于江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项正确;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项错误;第13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A项正确;广西较低,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项错误;上海和江苏较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项错误;湖北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项错误;答案a、b、c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①②③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特征;读下图回答14~15题;14.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C.a—③、b—①、c—②D.a—②、b—①、c—③15.如果①②③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②时期该城市可能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B.GDP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解析第14题,根据城镇空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b、c、a,根据城市功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③①②,因此对应关系是b—③、c—①、a—②;选B;第15题,②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心,企业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选C;答案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6~17题;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17.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解析第16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第17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C;答案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8题;18.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解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B;答案 B2013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Ⅰ、Ⅱ20.三类区域中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往Ⅰ区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解析第19题,由图可知,Ⅰ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区,应为城市化地区;Ⅱ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应为农产品主产区;Ⅲ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Ⅲ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20题,安徽省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A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区大于平原,B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项错误;城市化地区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项错误;答案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21~22题;21.①②③④依次示意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22.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解析第21题,由①、②、③分布图判断,不同类型餐馆分别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广东,故①、②、③分别是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④类餐馆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应为西餐馆;第22题,图中各类餐馆的分布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范围缩小;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因餐馆的布局而加速转变;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四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 鲁教版
1.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2.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 B.防洪避险
C.生活取水 D.田间管理
3.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二、石油与国家安全 1.石油的价值 (1)石油:一种赋存于地下岩层中,以 碳氢化合物 为主混合而成的可燃 性液体矿物。 (2)石油的作用:既是主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 工业 原料;关系到日常生 活中的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 能源安全 。
2.石油资源的分布 (1)石油资源分布: 分布极不均衡 。
考题点睛 答案 (1)A (2)C
归纳提升 1.石油与煤炭比较 (1)燃烧效率高,废渣少。 (2)便于运输,特别适用于通过管道连续运输。 (3)燃烧值高,可以用作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4)二氧化硫污染减少。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 能源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 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3.维护资源安全
对应训练 (2021江苏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 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 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 与国家安全
地理
内容索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区域发展》第34讲 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4.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C )
5.变化的原因: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区域资源__供__应__状况、区 域主导产业的__市__场__状况等。
6.调整与优化:应与区域__经__济__发__展__阶__段__相适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统筹三 大产业__协__调__发展。
二、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 1.鲁尔区的兴起与衰退
(1)兴起:19世纪中叶,成为德国的_能__源___基地、钢铁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 地。 (2) 衰 退 : 20 世 纪 50 年 代 后 期 , 主 导 产 业 开 始 _衰__落___ , 经 济 增 长 放 缓 , __失__业__率__高涨,污染严重。
【对点精练】
(2022·云南楚雄期末)20世纪60年代,攀枝花市被誉为三线建设的成功典范, 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和能源基地。20世纪70年代,采矿业对攀枝花 市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90%,受产业结构的影响,攀枝花市产业低端化、环境 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经济不得不转型发展。2018年,四川省提出攀枝花 市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阳光康养旅游 目的地的产业定位。下图示意2000~2019年攀枝花市三次产业结构变迁。据此 完成1~3题。
原因主要是( D )
A.位置偏远 B.开发历史短 C.人口众多 D.农业占比大
解密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提升14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件
(2)“想”与“看”区分 RS、GIS GIS 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 “想”,凡是需要“想”的选 GIS。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 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 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 RS。
单元(dānyuán)提升
第一页,共9页。
知识整合·网络构建
第二页,共9页。
第三页,共9页。
技能解密·能力提升
第四页,共9页。
“3S”技术选取的方法 1. 突破“3S”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 (1)“点”与“面”判断 GPS 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 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 RS 和 技术的工作对 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 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如果是“面” 则选用 RS 或 GIS。
第六页,共9页。
(3)关键词判断“3S”技术 ①RS:“获取”空间信息。②GPS:“定位”、“导航”、 “精确”、“精密”、“精准”等。③GIS:“分析”、“处理”、 “查询”、“输入”等。
第七页,共9页。
2. “四角度”归纳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①查询“地点”和“状况”。②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 分布、位置。
第八页,共9页。
第九页,共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关键词判断“3S”技术 ①RS:“获取”空间信息。②GPS:“定位”、“导航”、 “精确”、 “精密”、 “精准”等。 ③GIS: “分析”、 “处理”、 “查询”、“输入”等。
2. “四角度”归纳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①查询“地点”和“状况”。②查询符合一定条件的地物的 分布、位置。
(2)“想”与“看”区分 RS、GIS GIS 是地图的延伸, 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 “想”,凡是需要“想”的选 GIS。RS 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 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 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 RS。
单元提升
知识整合·网络构建
技能解密·能力提升
“3S”技术选取的方法 1. 突破“3S”技术手段选取的方法 (1)“点”与“面”判断 GPS 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 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 RS 和 GIS 技术的工作对 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 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 GPS,如果是“面” 则选用 RS 或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