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辅导笔记
赫拉克利特逻各斯逻各斯的含义很多,如何认定和理解,学术界的看法不一。
我们认为,应该将其主要地理解为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规律”,虽然有时它也指普遍理性,不过这两个方面或许亦有其一致性。
因为他指出,这个逻各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逻各斯乃是共同的”。
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逻各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逻各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爱利亚学派爱利亚学派是早期希腊哲学中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爱利亚学派开始转变哲学研究的重心,变本原的追溯为存在的探讨,从而为本体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他们首次使用了逻辑论证方法,为哲学思想的表述确定了基本的话语方式,最终演变为整个西方哲学主要的表达方式。
芝诺反对存在众多的论证有两个:第一,从无限大与无限小的角度论证。
如果存在众多,就必然由许多部分构成。
这些部分要么有广度和厚度;要么无广度和厚度。
如果有广度和厚度,由于任何一个部分的边界都不会是最外的,所以,这种广度和厚度就可无限相加下去;如果无广度和厚度,既使把这样的部分永远相加,也依然等于零。
因此,“如果存在着众多,那么它必然既是大又是小,小会小到没有体积,大会大到无限”。
第二,从有限与无限的角度论证。
如果存在众多,存在的数目必须同实际存在的事物相等,但假如事物就是这么多,它们在数目上就是可数因而是有限的。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存在的事物是众多的,它们在数目上又是无限的,“因为在存在的东西之间永远有另一个中介,中介之间又还会有其它中介,所以存在着的东西便会无限多”。
既然承认众多就会导致体积上既无限大又无限小,数目上既有限多又无限多的矛盾,那么,存在就不能是众多,只能是单一。
这就是芝诺所要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据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叙述,芝诺反对存在运动的论证有四个:第一,“二分法”。
西方哲学史重点笔记
西方哲学史重点笔记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包含三个重要思想家派别: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
德学派和斯多葛学派。
柏拉图的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认为真实的
事物不是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而是这些事物的本质和理念;亚里
士多德的思想以逻辑学和自然学为基础,认为知识来自于感官经验,是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斯多葛哲学强调理性和生命力之间
的逻辑和道德和谐。
中世纪哲学
中世纪哲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
们主要是从教的角度来探讨在世界中的人和之间的关系。
主要代表
人物有奥古斯丁、阿奎那、伽利略等。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分别是欧洲文化和思想史上的两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追求人本位主义,强调人的意识和人的价值,使人类的自由和平等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启蒙运动则表现为对传统体制的挑战和对理性和自然科学的强调。
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黑格尔等。
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主要是指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欧洲哲学。
现代哲学主要关注“认识论”、“本体论”和“伦理学”等问题;强调自由意志的重要性,注重科学方法,推崇实证主义和批判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霍布斯、洛克、汉斯·约纳斯等。
当代哲学
当代哲学是指20世纪中叶以来的哲学,由于其思想范围广、观点多样,因此具体的定义和范围不断变化。
当代哲学除了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哲学的问题和思想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和观点,如分析哲学、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素、海德格尔、胡塞尔、福柯、德里达等。
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希腊哲学
世界的本原、本原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观点:希腊神话是希腊哲学产生的直接的精神来源。
希腊哲学是对创世神话的超越。
五世代神话(黄金、白银、青铜、黑铁、英雄时代)世界退化论。
作品: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奥德赛》赫西俄德《神谱》《工作与时日》
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爱奥尼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泰勒斯:水、“希腊七贤”阿纳克西曼德:无定形、阿那克西米尼: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艾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火、克拉底鲁:永恒变化)--爱莉亚学派(色诺芬、巴门尼德、爱莉亚的芝诺:永恒不变)
从多元论到原子论
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土、气、火、水;爱是建设性力量,它使元素相互吸引,彼此混合;恨是破坏性力量,它使元素相互排斥,彼此分离)、同类相知,异类相拒。
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无数终极元素“种子”)异类相知,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
留基伯-德谟克利特(世界万物都是原子在虚空中运动的结合物)
影像说:灵魂是由最精微、最光滑的圆状原子构成。
灵魂就是理性。
感觉是事物不断流射出的细微东西在人们的感官上产生的影像,思想则是更加细微的影像通过感官作用于灵魂的产物。
感觉和思想都是原子的产物。
幸福论:精神上的愉悦要高于肉体上的快乐,幸福是心灵的宁静。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
西方哲学史知识重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一、培根“四假相说”1.提出的原因:从根本的理论上尤其是认识论根源上来彻底地深刻地批判经院哲学。
2.具体内容(1)假相的含义 :假相(亦译作“幻相”、“偶像”),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它们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培根根据这些错误的不同来源把假相分为四类,即“种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场假相”和“剧场假相”,并对它们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
“种族假相”:指人性的缺陷,即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假相”:指个体差别造成的缺陷,即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的偏见,它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处的“洞穴”。
相当于“坐井观天”。
“市场假相”:指语言交往中产生出的误解,即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剧场假相”:指各种哲学体系以及流行理论造成的错误,即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人的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3.“四假相说”的意义(1)双重性;不仅在于批判经院哲学的各种错误,而且更在于提出自身的哲学主张和思想。
(2)普遍性;不仅揭露了经院哲学产生错误的各种根源,也深刻地揭示了导致人们认识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3)启发性;启发人们消除错误的根源并获得正确的知识。
(4)局限性;没有揭示错误的社会历史上的认识根源。
(如阶级根源等)二、笛卡尔一、天赋观念——唯理论的起点天赋观念:清楚明白、不证自明的真观念,如几何学的公理、逻辑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上帝的观念等。
(1)原因:感觉经验不可靠,因为会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不能成为哲学和其他知识体系的基础。
因此,只有与生俱来的天赋观念才能成为哲学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笔记
近代哲学概论一、经验论与唯理论1、相同点:(1)方法论:怀疑主义和理性精神。
(2)目标:追求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和建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3)发展过程:都不仅有着纵向上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发展,而且在相互论战中也接受了对方的一些观点。
(4)结果:都走向了自身的反面,未能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5)意义:为德国古典哲学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和辨证综合奠定了基础。
2、不同点:(1)出发点:经验论强调从感觉经验出发,唯理论则强调从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出发。
(2)方法:经验论强调观察实验的方法,在对感觉经验进行概括和提升的基础上制定了经验归纳法;而唯理论则强调数学推理的方法,以天赋原则或天赋观念作为逻辑起点而发展了理性演绎法。
(3)原则: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无不来自于经验,唯理论则认为一切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都是从天赋观念或天赋原则出发通过理性演绎得来的。
(4)理论困境:经验论的出发点和方法都无法完全保证知识的普遍必然性,而唯理论则是演绎的前提或出发点的合理性问题无法解决。
(5)归宿:经验论的归宿是怀疑主义或不可知论,即休谟对经验之外的任何存在(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以及因果联系等规律)都采取悬而不决的态度,否定了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从而使得精神对自然的认识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从而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唯理论则发展成为一种独断论,知识被看作是由天赋观念根据矛盾律推演出来的,否定了对客观世界进行广泛的经验观察的必要性,经验只是诱发理性推理的机缘而已,精神只需根据先验的天赋原则进行演绎就可以建立起全部的知识体系,从而直接将思维等同于存在。
弗朗西斯.培根一、概述培根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探求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通过认识自然,就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而认识自然就是要发现自然的“形式”,即规律。
但要实现对自然“形式”的认识,必须首先消除阻碍我们获得关于自然“形式”知识的思想障碍和更新我们研究知识获得的方法。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
西方哲学史复习知识点总结笔记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早期希腊哲学主要是指爱奥尼亚Ionia地区的米利都学派和爱非斯学派Ephesus,南意大利地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利亚学派的哲学思想。
是希腊哲学的最初形态,第一次摆脱了希腊神话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哲学的方式提出了关于万物的“本原”的问题。
●一、希腊哲学●1.希腊哲学概述:在西哲史,古代哲学也称为“古希腊哲学”或“希腊哲学”。
从古代希腊发源,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经历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因而有时亦被称为“希腊罗马哲学”。
“罗马哲学”是希腊哲学的延续,实际上相当于希腊哲学的后期阶段,一般称之为“希腊哲学”●2.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1)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①“惊异”和“闲暇”是两个必要条件。
●②希腊民族是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
●(2)希腊民族具有思辨禀性的原因●①政治层面的原因:希腊城邦社会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以个人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②思维方式的原因: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把抽象原则看得比感性生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
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是“尺度”和“限制”,将规定性给予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
●(3)哲学含义:哲学=爱智慧●①广义上,一切与知识有关的内容都可纳入哲学的范围,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共同具有的。
●②狭义上,只有探寻事物一般原理、追问自然万物本原根据的知识,才能是“智慧”,亚里士多德:“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希腊民族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
●注:亚里士多德对自己哲学的划分为:●①“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or“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学问,即实体哲学or形而上学;●②“第二哲学”指广义的物理学or自然哲学。
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2011-03-04 23:20:12| 分类:学在华工|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按,此笔记作于2010年底至2011年初。
主要参考了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Stumpf&Fieser《a history of philosophy》,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等。
间出己意。
未竟,不知何时续之。
山人2011.3.4西方哲学史笔记:古希腊一、总论(一)外缘1.社会政治背景:(1)城邦政治与奴隶制;(2)交通便利2.思想背景:(1)海洋文化;(2)神话与史诗(二)总体特征1.思辨性:重视逻辑2.超越性:形上学指向(三)发展脉络1.自然哲学:万物本原及其有无定形问题2.形上学:存在于恒一问题,超越了经验自然的同时开始了人间伦理的探讨3.伦理学:人世间的幸福境界问题,自然哲学、形上学都降于次要地位二、米利都派(一)泰勒斯1.第一个哲学家,即以哲学的眼光看世界,提出“世界本原”的问题2.水本原说(二)阿纳克西曼德1.以原始混沌的“无定形”为本原,即以时空上的有限物不能作为有限物之本原2.从否定(具体有限物)的立场来把握世界,说明世界本原,因其无限故而绝对、普遍3.“无定形”中潜在着对立面(冷热干湿),由此对立面在永恒运动中的分离与冲突,形成了宇宙必然的成、毁过程(三)阿纳克西美尼1.扬弃、融合前二者的观点,提出气本原说2.气的性质:(1)与水一样属于可感的自然物;(2)与“无定形”一样普遍存在,自身无定形而具有变化为有定形之物的能力;(3)气的冷热两性质造成的凝聚、稀散两运动构成了万物及其变化;(4)气并非纯粹的质料,兼有一定的精神性,表现了朴素的物质与精神未分化的观念三、毕达哥拉斯派(一)数本原说1.数的特征:(1)数既是抽象原理,又可以构成形体(从点到线面体);(2)以十为最完满与和谐之数,并由奇偶对立引出十对基本的对立范畴;(3)具体存在在物、事是对数的模仿,因而必须与数相合2.为杂多是世界寻求一种具体的规定性,而非无规定(水)或仅有笼统的规定(冷热聚散)3.超越感性世界(阿德只是反感性实在,但并未超越),数作为万物本原具有抽象原则的含义,开创了理性主义的哲学路向,由此发展出抽象的形式系统(逻辑学)与超越感性思维(本质先于存在)的形上学4.数不仅可以用来解释具体事物,也可以用来解释抽象事物(二)灵魂学说1.灵肉对立2.灵魂不死与轮回转世四、赫拉克利特(爱非斯派)(一)火本原说1.世界本原: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火的升降(稠化、稀化)形成万物及其变化2.火的属性:无定形的火的燃烧有自身的分寸(规定性,有定形),即逻各斯(二)逻各斯1.内涵:话语、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必然性,是一种以太的物体,是创生世界的种子,是恒一的2.火的永恒运动反显出逻各斯的恒一3.是灵魂固有的自我尺度,既有客观规律的含义,也有主观理性的含义,因为“语言”本身即是主客观统一的4.因为万物包括人都是火生成的,所以人人都有逻各斯,对于逻各斯的听从就是智慧5.逻各斯相对毕达哥拉斯之数而言,不仅有量的必然性,更包含了质的必然性6.逻各斯是语言、思想把握的对象,有唯理主义倾向,也标志着西方哲学语言精神的出现(三)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1.“万物流变,无物常住”,由此导致“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的悖论2.运动变化的依据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之前的对立观如毕达哥拉斯都未注重统一的一面3.事物的相对性和认识的相对性五、埃利亚派(一)克赛诺芬尼1.一神的宗教观:(1)神是一不是多;(2)神超越时空而具有普遍性、绝对性;(3)冲击了当时的多神世界观2.逻辑的进展:论证中运用归谬法,这在后来演变为包含深刻思辨内容的诡辩(二)巴门尼德1.存在与非存在:(1)(概念)存在物存在,始终是其所是,这成为西方形上学的基石;(2)(属性)存在是完整、统一、连续、不动的恒一,“居留在自身之内”;(3)存在像滚圆的球形一样(这表明巴的存在论尚未完全摆脱形体的理解而上升到纯粹概念思辨)是有定形的,被必然性所包围;(4)(非存在的概念)(被感官所了解的)流变、杂多是非存在,不能是其所是2.真理与意见:(1)(概念)真理是理性通过逻各斯对存在的表述和思想,意见则是感官知觉关于非存在的幻见;(2)(关系)存在与非存在截然对立,对二者的混淆也属于意见,如“既是又不是”;(3)对意见的研究有助于对真理的认识3.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通过逻各斯得以建立4.认识基本立场:逻辑推理比感性经验更可靠,这是唯理主义的认识路线(三)芝诺1.立论基本模式及其本质:通过归谬法使常识(多、动)陷入矛盾、悖论,从而反证巴门尼德存在论的正确性;其本质在于用逻辑推理(理性)来否定经验观察(感性)2.内容:(1)否定运动(四大悖论:二分法、阿喀琉斯追兔子、飞箭不动、运动场);(2)否定杂多(存在不是由多构成,具体如“大小的悖论”论证既非有限的多构成又非无限的多构成)3.意义:(1)涉及一系列深刻问题,如时空的连续性与间断性、运动与静止、有限与无限等;(2)亚里士多德称其为辩证法的创始人(四)麦里梭1.“存在”内涵的变化:从有限(有定形)到无限(其认为如果存在还受到他物限制那就成了二或者多,但没有注意到存在可以是自我限制)2.“非存在”内涵的变化:不再将存在与感性事物对立起来,认为后者不是不存在,而只是不真实的存在,并不影响前者的不动不变与自身同一3.存在是充实的,故不动(已经看到了“运动”需要有空虚的虚空才能成立,后来的结构自然观取此)六、结构自然观:原子论者及其先驱(一)恩培多克勒1.四根说:(1)万物由水火土气四种基本元素(而非单一的本原)按不同的比例构成;(2)每种元素各自都是永恒不变的有定形的“一”;(3)万物的生灭只是四种元素的混合与分离,没有真正的生灭,也不是某种本原在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4)这种坚实不变的元素构成万物的观念,意味着本原问题在经过埃利亚派的“存在”论批判之后,转化成为“元素”及其“结构”的问题(原子论的雏形),历时的生成观转换为共时的结构观,而元素的观念又事实上吸收了“存在”的性质,在“多”中保持了“一”的特性(从另一面说,也是“一”在与自然哲学结合中自我分化为多)2.爱与恨:(1)爱与恨是在四根之独立的动力本原;(2)爱令四根聚,恨令四根散;(3)爱恨作为独立的动力因,虽有一定的精神性,但尚未从性质上与物质元素完全区别开来3.流射说(认识如何发生,认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1)客观事物发出一种流射,作用于人的感官;(2)“同类相知”,即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不同的人类感官认识客观事物中的相应元素;(3)这是第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论(二)阿那克萨戈拉1.种子说:(1)种子构成了万物;(2)种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无限多,体系无限小,不同类的种子在性质上彼此相异而又各自恒一;(3)每一具体事物都含有其他一切事物的种子,其中占优势地位的桌子使之成其为该特殊事物(一物的本性);(4)不同种子通过漩涡运动从宇宙的原始混沌状态中分离出来,所以相互包含,“一切中包含一切”(如此一方面便从事物的内部结构上说明了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这种事物之间仍然有一种质的关联);(5)种子说相对四根说而言更加彻底,用无线多的种子来说明无限多的万物,由此导向原子论2.心灵(努斯):(1)在宇宙之外为宇宙运动变化提供动力的纯粹精神,并将主观目的注入客观世界的进程之中,有目的论的倾向;(2)努斯是单一、能动、自在自为的,有知识与力量;(3)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将精神和物质区分开来,终结了朴素的“物活论”3.心物关系:并非绝对分离的两个世界(这是后来柏拉图的发展),心灵存在于每一个事物存在的地方(三)原子论(留基波与德谟克利特)1.世界观:(1)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构成了世界,不同形状的原子相互结合构成万物;(2)否定世界具有外在精神性原因,将世界诶的物质统一性建立在原子与虚空上,成为结构自然观的完备形态;(3)没有精神也就意味着没有目的因,世界受绝对的机械必然性支配(但这绝对的必然性本身即成为最大的偶然性);(4)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无神论与唯物主义体系2.原子的性质:(1)原子是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后单位;(2)原子是内部充实的、不可分和不可入的永恒(不生不灭)的基本粒子(具有巴门尼德“存在”的性质);(3)原子数量无限但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秩序和位置方面的差别(与毕达哥拉斯的“数”很类似,一则都只具有量的规定性,二则结构观与其以点为基础的万物构成方式相似);(4)原子没有重量;(5)灵魂也是原子构成的,只是更加精细和活跃,故没有不死的灵魂(这又与毕达哥拉斯不同);(6)原子与虚空一样,都是不可感知的,要通过理性才能认识3.虚空的性质:(1)虚空作为“非存在”也是存在的,存在不一定是物质性存在;(2)虚空使得运动成为可能4.运动的性质:(1)原子具有能动性,运动是原子固有的属性或在众原子间传递(但未说明这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外来推动的,为避免无穷回溯而悬置了运动的最终来源问题);(2)没有质量的原子可以朝任意方向运动;(3)每个原子都在做直线运动,故原子间发生碰撞从而形成漩涡运动,原子结合后重的凝结为大地,轻的抛向外层空间;(4)运动受机械的因果必然性支配5.影像说(认识论):(1)物体发出与自身形状等特性相似的影像,在我们的眼睛等感官里留下印记,从而形成感觉和思想(朴素的唯物反映论);(2)理性认识只与认识对象本身有关,是精致的认识工具,得到的是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有通过它才能认识原子和虚空),比喻为“嫡出”;(3)感官认识是暗昧的认识,因人而异,受众多经验因素影像,比喻为“私生”;(4)(关系)一方面两种认识并无正误之别,而只有精确程度的差异,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也离不开影像对感官的刺激;(5)相较而言,德谟克利特更看重理性认识6.伦理学:(1)人生的目标是愉快;(2)活动快乐的方式是遵循必然性7.政治学:民主、法治七、智者派(一)概说:开始关注人的道德世界而非自然界,对真理与价值的绝对性持怀疑态度,重视修辞学与辩论术并以此为业,他们导致了古希腊辩证法的最终确立(二)普罗泰格拉1.人是万物的尺度:(1)每个人以自己的逻各斯(尺度)为终极准绳去描述和衡量万物的存在与否以及其他属性;(2)这是将逻各斯的“一”的绝对性转化成了个体的“多”的相对性,从而消解了真理标准的普遍性;(3)这实际上恰恰根源于普罗泰格拉对个体有限性的认识,尺度本身是受限于个体感知的相对性的,每个人都不能完全把握事物,而只能以自身的尺度去衡量,也不存在外在于每个个体的另外标准2.知识论:(1)知识受限于感知的有限性(单个个体)和多样性(无数个体),而成为相对的;(2)事物可以因无数的有限感知者的存在而有无数多的性质(感性的丰富性),因而不能发现其“本性”所在,这意味着人不能区分现象与实在或者说不能认识现象背后的实在;(3)逻各斯依附于每个有限个体之后,即便是逻辑论证也再不能建立任何真理的普遍性3.主观辩证法:(1)“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2)这是把赫拉克利特所发现的客观世界的对立引入到思想中,而形成思想的矛盾(逻各斯作为逻辑就是有矛盾的,不管是在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皆然,前已述普罗泰格拉将逻各斯依附于个体);(3)因为矛盾在仅于主观方面,所以只要言之成理都可成立,导致“一切皆真”的相对主义4.伦理学:(1)否定“自然法”,认为伦理法制都有相对性,基于社会习俗;(2)由于强调伦理法制的社会性,因而普罗泰格拉也就成为社会契约论的先驱(三)高尔吉亚1.逻辑的进展;(1)普罗泰格拉用主观判断的多样性(逻各斯的个人性)来否定埃利亚派通过逻辑论证建立起来的唯一性,高尔吉亚则严格坚持埃利亚派的逻辑论证方法,从理论上证伪埃利亚派的主张;(2)芝诺用逻辑证明经验的不可靠,高尔吉亚则用逻辑揭示了理性在形式上将会出现的悖论(也许他自己并未意识到)2.三大命题:(1)用归谬法证伪“有物存在”,而得出“无物存在”;(2)由于前在运用归谬法时穷尽一切可能也没有认识到存在,得出“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思想中的东西可以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也能被思想到);(3)以语言的符号性揭示思想在人际间传达的局限性,得出“即使有物存在并可以认识,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3.批评:纯粹在语言和逻辑的层面展开自己的论证,对于所使用的相关概念(如存在、有无、无限)的界定就非常关键,否则便可能沦为自说自话(四)色拉叙霍马斯:强权即公理,完全否认超越的价值信仰八、苏格拉底(一)人的理论1.问题的缘起:自然哲学转向伦理学之后,“人”的问题就不可避免被提出,以将思想建立在对人的真实认识之基础上2.与普罗泰格拉的相对主义理解不同,苏格拉底认为人是具有普遍本质(逻各斯、定义)的理性思维主体且具有精神性和道德性,因而提出“认识你自己”(重建本质)3.人的有限性:人只能“爱智慧”,承认自己的无知(智者派也承认自己的无知,但止步于此,走入相对主义,苏格拉底进而寻求“知”)4.灵魂观:(1)灵魂不是某种特殊实体;(2)灵魂使得认识与实践活动成为可能;(3)灵魂不朽,向死而生的唯灵主义,此上承毕达哥拉斯5.人的目的(人神关系):(1)神把自然安排为一个以人为目的的系统;(2)人以认识神为最终目的;(3)此是上帝存在的设计论证明的雏形(二)美德即知识1.内容:(1)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2)知识即美德2.真、善的同一性:(1)善本身(善的概念)具有绝对性、普遍性、永恒性,有着不可改变的绝对内容,也就获得了客观的规定性,因而可以成为知识的对象(善化为真);(2)具体行为都是相对的,本身不足以构成美德,因为“分有”了善本身而成其为善;(3)善行之为善,还建立在人对善的自觉认识上,无意中做出“善行”称不上美德;(4)知识可以区分表象上的善和实际的善3.人求善的必然性:美德带来灵魂的内在幸福,一切善都是有益的,恶的都是有害的,所以“无人有意作恶”,作恶都是出于无知4.成德的先验基础与现实道路:(1)美德是心灵内在、潜在的原则和渴望,成德是本性的圆满;(2)但又需要后天的教育将其揭示出来(柏拉图将其发展为“回忆说”)(三)精神助产术(苏格拉底对话法)1.是一种从有规则的对话中获得可靠真理的方式2.过程:(1)对话开始于苏格拉底以无知的立场,从对方所承认的前提出发提问;(2)在不断追问中,让对方从自己的前提中引出自相矛盾的结论;(3)再一步步剥离出个别事物背后掩藏着的普遍原则,归纳出关于所论对象的一般意义3.作为对话的目的、贯穿整个对话过程的是对普遍定义的寻求4.即便最终没有得出结论(通常如此),也(1)使得问题更加明晰而为进一步讨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而(2)对话本身作为一个通过具体事例揭示思想中的矛盾、并试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本质定义的过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表面上看只是一种推理和定义的技巧,实际上更)是思维在矛盾逼迫下飞跃到更高层次的方法,即“辩证法”(四)普遍定义(共相)1.内涵:特殊现实背后具有普遍性的东西,使某物成为某物的东西(本质、事物本身)2.承上:与智者的相对主义相反,这是在形式上对自然哲学(宇宙论)时期形上学追求的一种回归,但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即“善”3.启下:苏格拉底的共相还只是主观辨析获得的抽象概念,并未脱离个别事物而为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其客观实在化在柏拉图的“理念论”中完成4.隐含的向度:本质论(经验与超验的横向统一)若再跨一步即可进入目的论(经验与超验的纵向统一),因为“本质”必然意味着参与某种实践活动、进入某种关系系统的能力与可能性,甚至潜在意欲,这在柏拉图“善”论中完成(五)小苏格拉底派1.麦加拉派:(1)欧几里得、欧布里德;(2)将“善”与埃利亚派意义上的“存在”、“一”结合起来,而成为宇宙的普遍法则;(3)只有普遍“存在”是绝对真实的,对个别事物(非存在)的判断会使人们的思维陷入矛盾(悖论)2.昔尼克(犬儒)派:(1)安提斯泰尼、第欧根尼;(2)鄙弃一切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主张回到人的自然本性3.昔勒尼派:(1)亚里斯提卜;(2)从感觉论的方面发展“善”,用情感体验取代客观真实,主张快乐主义九、柏拉图(一)理念论1.内涵:普遍的概念、共相或形式,是思维或理智的对象2.与可感事物的关系:(1)作为个别事物的普遍本质,具有独立于个别事物以及人的思维的客观实在性,也因而是永恒的(2)理念是自身同一的,可感事物通过摹仿或分有理念而获得各自的实在性和本质,但永远不能如理念一样完美3.理念之间的关系:(1)由于万物都各有自己的理念,所以各理念本身又构成一个独立于经验世界的“理念世界”(2)理念世界中的理念有一种种属关系(3)理念之间还具有从低到高的层次性,从自然物、人造物、数学、范畴、道德与审美等类型的理念最后到作为最高目的的“善”的理念,是不断向上趋向的,形成有秩序的世界模式和本体论体系4.认识理念:回忆说(依据)、辩证法(方法)、求知欲(动力)5.与苏格拉底“定义”的关系:(1)所运用的对象从主要在审美与伦理实践领域,扩展到世界的一切方面(2)苏格拉底意义上的定义对于柏拉图而言,只是从经验物过渡到对理念的认识的一个中介(3)具有了客观实在性并构成一个独立的理念世界(个别事物与普遍概念之间二元分立的“分离说”)(二)作为最高原则的“善”与神创世界1.善的理念不仅限于伦理领域,也是整个世界的最高原则,代表圆满2.善一方面将真理赋予客观对象,又使认识主体获得了认识能力3.善是创造世界的根本动力,使一切理念(并通过理念使一切事物)获得了实在性和本质(形式),也是万物的终极目的4.作为至善的神,以善的理念为指导,赋予原始混沌的“物质”(非存在)以本质或形式(因之得以“存在”),现实中的可感具体事物介乎存在与非存在之间(这体现了本质先存在)(三)知识论1.回忆说:(1)灵魂堕入肉体之前居住在理念世界,故而本有对理念的知识(2)知识受肉体的遮蔽而暂时忘记,而又在感觉经验的刺激下回忆起来(肯定了感性经验对知识的激发作用)(3)学习与教育也是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上(4)知识从根本上说得于回忆,回忆的过程是灵魂的净化,完全摆脱感性肉体的束缚后则可达到一种“理性的迷狂”(5)回忆是灵魂(努斯)调动自身主体能动性,不断上升的过程(6)以先验论的方式表达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原则,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发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认识论思想2.洞穴喻:(1)内容(2)洞外事物之于洞内阴影,正如理念之于可感事物,太阳之于世间万物,正如“善”的理念之于理念世界(3)除了比喻人的认识内容,还比喻了人的认识过程,它表示对人的现实困境的自觉与反思而非认假为真,并展现了一条通过不断地反思(“转向”)而最终认识真理的上升之路,这与“线喻”是一致的3.线喻:(1)从对可感世界的知识即“意见”(想象、信念)到对可知世界的知识即“真理”(理智、理性),清晰程度和真实程度渐次增强(2)意见与真理一样都是知识,而不是无知,只是确定性不及后者(3)理智的不足是因为还不能完全摆脱感性的辅助,又把一些假设作为绝对的出发点,这两点导致理智的认识还不够圆满(4)理性是关于纯粹理念是认识,超越了理智的局限,并通过辩证法使理念世界联接为一个整体(在科学理智中世界是割裂的)4.辩证法:(1)柏拉图的辩证法不涉及抽象概念与经验事物的关系,而研究纯粹理念(哲学范畴)的逻辑联系与相互转化(2)柏拉图发现了纯粹哲学范畴自我否定的必然性与范畴间的对立统一关系(3)为了解决概念的矛盾本性,提出“通种论”,即用一个第三者概念作为更高、更普遍的“种”将矛盾对立面统一起来,理念世界也因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有层次的逻辑体系(4)这超出了埃利亚派与智者派(分别是两个极端)带有诡辩色彩的“消极的辩证法”,而上升到了黑格尔意义上的积极的辩证法,即从对立面的冲突中提升出一个更高的概念而使之产生积极的结果(四)伦理学1.灵魂学说:(1)理性、激情、欲望(2)理性是造物主创造,后两者是一般的天神创造(3)灵魂是身体的主宰,灵魂内部应当寻求一种和谐,即让理性做主宰2.善恶:(1)灵魂非理性部分的非完美性意味着堕落的必然性(2)灵肉结合后灵魂在理念世界中的和谐被打破,并遗忘了关于理念的知识(3)与苏格拉底一样,认为知识即美德,故为善即是要求得真知(4)求知即是回忆,回忆的前提是对“无知”的自觉,这可由主动的或被动的方式达到3.目的论的德性观:(1)某物之德性在于对本质的圆满、目的的完成,人也是如此,灵魂也是如此(2)灵魂的德性在于三部分各自圆满德性而达到“正义”(五)理想国1.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统治者、保卫者、劳动者,三个阶级各自恪守德性,即是“正义”2.与理念世界的秩序井然相应,理想国也等级森严、分工明确3.哲学王:掌握了“善”的知识的哲学家来统治国家,因为在理念世界中善是最高的4.这是按照严格的理性来设计人类社会合理结构的尝试十、亚里士多德(一)存在论1.第一哲学:(1)即形而上学,与逻辑学、物理学构成理论科学(2)第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阐明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普遍地研究存在本身(即作为存在的存在)而非具体的存在物(3)“存在”不能被定义(因为没有更高的种属),只能研究存在的种类(be的用法),偶性与范畴为两种主要意义,确定性与潜在性两种意义为其次(4)十大范畴作为任何一个事物身上必然的、本质的存在,其内部又以实体范畴为核心,实体是一切存在的中心,因而其存在论的核心问题就成为了实体论2.实体(1)实体作为最基本的范畴是第一性和独立存在的,一切其他范畴都必须依实体而存在(2)实体既不作为谓词,也不依附于一个主体而存在(3)实体是具体、个别的东西,而非抽象、普遍(4)实体没有与之相反的东西,与属性不同(如大与小)(5)实体没有程度的差别,没有一个东西比另外一个东西更是实体(6)每个实体都是自身同一的,与变化的属性不同(7)以上都是严格意义上的实体(第一实体),尚有作为第二实体的种属,它们虽然不依存于一个主体,但可以作为谓词3.四因说(实体存在或产生的原因)(1)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在自然有机物中后三者可以归结为形式因(2)形式是积极、能动、决定性的因素,是主动的现实性,质料则相反,是被动的可能性(3)形式是能动的活动,给质料赋形,使自己在质料中实现出来(4)实体的形式比质料更为本质,代表了一个实体的个别性,因而真正的实体就是形式(5)形式与质料的规定是相对的,低一级事物的形式可以成为高一级事物的质料,整个宇宙构成一个从纯质料到纯形式的上升序列,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追求的终极目的、不动的推动者、神,但神是没有意志和目的的4.潜能与现实(1)潜能与现实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存在状态(2)任何实体都在从潜在到实现的运动过程中,运动的动力则是形式对质料的吸引(3)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对应于质料与形式的关系,实现就是质料获得了某种确定的形式(4)实体的生成过程就是从潜能向现实的转化过程(二)逻辑学1.逻辑形式和规律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和规律在主观思维中的反映,相应的,主谓判断即表现了实体与属性的关系2.范畴是语言和逻辑的基本单位,也是客观存在的最基本形式和最普遍的联系,将主观逻辑与客观逻辑统一起来,辩证表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三)认识论1.认识的经验过程:由感觉经验经过记忆等过程上升到科学技术以及关于一般原理和原因的哲学认识。
(NEW)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导 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 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 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 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 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西方哲学史笔记_真正的完整版
西方哲学史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2、辩证:3、演绎:4、理智:5、实践: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对希腊哲学中的范畴的含义的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的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的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是什么?3、分析希腊哲学的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一、米利都派(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
赵敦华《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
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
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
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思考题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一、西方哲学史七个重要板块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上帝存在的证明5、启蒙运动;6、康德的批判哲学;7、黑格尔(包括被黑格尔批判的哲学,费希特、谢林的绝对唯心论)二、复习重点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是”(Being)【解释】“是者”【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真理“去蔽”(P43)【解释】“美德即知识”(P48)【】柏拉图的四个比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码(P100)【】评价怀疑论(皮浪、休谟、康德的怀疑论)(人生的悬搁,不动心态度,人生的态度)【】上帝存在的证明(西方哲学史上的几个人、几种证明)(P126,140,158,216)【】上帝是什么?为什么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对其怀疑?【】哲学与科学的关系?(P200)【解释】普遍怀疑【解释】普遍数学【简述】“我思故我在”?【简述】笛卡尔方法论的四条原则?【论述】为什么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要点:是奠基人;奠了什么基;以后的哲学是否在其基础上】【】白板说【】洛克: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P248)【】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如何理解?(P265)(感觉之外是否有世界存在、映像、印象)【】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三点)【】德国与法国、英国启蒙运动(哲学)的比较【】卢梭《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利于风俗的敦化》对我们的启示(P281) 【】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人的地位?(结合三大启蒙运动)【解释】先天综合判断(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称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含义?【】康德哲学为何是批判哲学?【】传统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自我意识第一原则(费希特)【】天启哲学(谢林)(哲学要不要统一宗教?)【】人如何实现自由?如何在历史中自由?(《精神现象学》)第一章(导言、前序)【】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是”(Being)【】“S是”和“S是P”的区别:【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第二章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解释】本原第三章: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解释】“美德即知识”(P48)【解释】相(Idea)【解释】柏拉图“四线段喻”【】两个世界的划分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四个比喻一、“太阳比喻”二、洞穴比喻(两个领域及哲学家的使命)三、“灵魂马车”比喻四、爱的迷狂比喻【】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第四章:晚期希腊哲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玛(pneuma)1、皮浪(前365-270)的怀疑主义:2、休谟(1711-1776)的怀疑3、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第五章:基督教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1、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2、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补充)4、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莱布尼茨:上帝存在的两个证明。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精品文档]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人生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希腊哲学发展脉络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米利都学派无定形之实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形抽象“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水无定形之物气赫拉克利特定形和不定形统一之火爱利亚学派不定形之抽象的“一”和“存在”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另提出:一,逻各斯。
万物变化法则;二,辩证法。
芝诺早期希腊哲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一,智者学派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普罗泰戈拉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智者学派代表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基本四元素说;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流射说)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发展一,种子说;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物分离)一,原子说(一变多);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三,认识论之影像说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
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追求目标提供原型追求方向2,认识论的回忆说“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西方哲学史复习要点
1、古希腊哲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结束于公元6世纪,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
2、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①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②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③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④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⑤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亦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
3、早期希腊哲学的特点①早期希腊哲学在性质上是自然哲学。
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宇宙万物,人只是自然的一部分。
②早期希腊哲学研究的中心是“本原”问题。
本原(亚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着的东西由它而存在,最初由它生成,毁灭后又复归于它,万物虽然性质多变,但实体却始终如一。
”这种不变的东西就是本原。
③早期希腊哲学的方法主要是观察与想象基础之上的类比与宣称。
④早期希腊哲学产生于本土以外的殖民地,其思想往往带有地域的特色,并且以此为据,区分出不同的学派。
4、东部的伊奥尼亚地区产生了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米利都学派,其创始人是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本原”是宇宙论的核心概念,也是西方哲学第一个哲学概念。
阿那克西曼德是第一位使用“本原”概念的哲学家,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定的本性或自然。
阿那克西美尼认为这个无定的本原是气。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他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
逻各斯:指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原则或必然性,是规范万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万物根据它而生成。
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涉及了认识论的问题,认为“自然惯于掩盖自己”。
5、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以毕达哥拉斯为创始人,集政治活动、宗教信仰和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团体。
该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宇宙是天体的和谐”。
和谐:最初的意思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指一定数的比率关系。
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与和谐。
西方哲学史笔记
1.简述西方哲学史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古希腊罗马哲学中,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基本上都是一种有关客观世界的哲学,即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存在论)哲学,即使是这一阶段后期的人生哲学,也是以自然哲学和本体论哲学为基础、并以人对外部世界(包括自己的物质生活)的态度为主要内容的。
这是西方理性思维的萌芽时期,理性思维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把主观和客观分离开来,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去把握客观规律。
所以西方哲学在古希腊的诞生同时也就是西方科学精神的诞生。
第二阶段: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这个阶段的哲学主要是有关主观精神世界的哲学,即心灵哲学和一神论的宗教哲学。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虽然是对古代哲学的一次彻底否定,但本身却是以古希腊罗马哲学为前提的,没有希腊哲学的修养,我们无法理解中世纪哲学。
同时,中世纪哲学也是西方哲学精神的一种自我深化,西方哲学以上帝的名义建立了自己的真正据点或安身立命之地——具有人—神结构的个体意识的灵魂。
第三阶段: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这种哲学的主题是立足于独立化了的主观精神去探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这种探讨本身又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其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主体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关系,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师们开始了用主观能动的精神去建构客观世界并由此实现主客同一的伟大目标的进程,最终在黑格尔那里构成了一个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三统一的辩证唯心主义体系。
第四阶段:现代和当代哲学,尽管现代和当代哲学五花八门,但从纯粹哲学的角度看无非四种形态,即先验哲学、经验哲学、非理性哲学和辩证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既然产生于西方哲学的肥沃土壤中,它当然就是一种西方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这早已是人所皆知的常识。
2.简述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一阶段:自然哲学阶段,从泰勒斯创立希腊哲学开始,直到爱利亚学派对自然哲学的超出,其中贯穿的核心问题是万物的本原问题。
主要流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元素派;原子派第二阶段: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所探讨的问题不再限于自然,而是转向了人的伦理生活和社会生活,其中贯穿着的核心问题是存在和统一的问题。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
西方哲学史复习重点一、西方哲学史七个重要板块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2、柏拉图;3、亚里士多德;4、上帝存在的证明5、启蒙运动;6、康德的批判哲学;7、黑格尔(包括被黑格尔批判的哲学,费希特、谢林的绝对唯心论)二、复习重点1、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是”(Being)【解释】“是者”【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真理“去蔽”(P43)【解释】“美德即知识”(P48)【】柏拉图的四个比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码(P100)【】评价怀疑论(皮浪、休谟、康德的怀疑论)(人生的悬搁,不动心态度,人生的态度)【】上帝存在的证明(西方哲学史上的几个人、几种证明)(P126,140,158,216)【】上帝是什么?为什么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为什么要对其怀疑?【】哲学与科学的关系?(P200)【解释】普遍怀疑【解释】普遍数学【简述】“我思故我在”?【简述】笛卡尔方法论的四条原则?【论述】为什么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人【要点:是奠基人;奠了什么基;以后的哲学是否在其基础上】【】白板说【】洛克: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P248)【】休谟对因果关系的怀疑如何理解?(P265)(感觉之外是否有世界存在、映像、印象)【】法国启蒙运动的特点?(三点)【】德国与法国、英国启蒙运动(哲学)的比较【】卢梭《科学与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利于风俗的敦化》对我们的启示(P281) 【】在工业化社会进程中人的地位?(结合三大启蒙运动)【解释】先天综合判断(使知识成为可能的东西)【】康德批判哲学的主要内容为什么称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革命”的含义?【】康德哲学为何是批判哲学?【】传统形而上学如何可能?【】自我意识第一原则(费希特)【】天启哲学(谢林)(哲学要不要统一宗教?)【】人如何实现自由?如何在历史中自由?(《精神现象学》)第一章(导言、前序)【】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线索【解释】逻各斯【解释】努斯【解释】“是”(Being)【】“S是”和“S是P”的区别:【解释】“存在”【解释】元哲学,智慧(Sophia),Philosophia(对Sophia的迷狂)【解释】逻各斯第二章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解释】本原第三章: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解释】“美德即知识”(P48)【解释】相(Idea)【解释】柏拉图“四线段喻”【】两个世界的划分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四个比喻一、“太阳比喻”二、洞穴比喻(两个领域及哲学家的使命)三、“灵魂马车”比喻四、爱的迷狂比喻【】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和逻辑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P68、77、88)(三段话,亚里士多德关于学科划分的思想和意义)第四章:晚期希腊哲学【简述】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伦理学?作出评论?(两方面:可不可信,可不可行)【解释】普纽玛(pneuma)1、皮浪(前365-270)的怀疑主义:2、休谟(1711-1776)的怀疑3、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第五章:基督教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1、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2、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3、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证明:(补充)4、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5、莱布尼茨:上帝存在的两个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哲学是什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第一个使用philosophia指代哲学,意为“爱智慧”。
古今中外,对哲学的定义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答案。
罗素说,哲学的任何定义都是有争议的,要弄明白哲学是什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阅读哲学本身。
二、哲学史黑格尔:“哲学史就是哲学。
”哲学史应该是研究哲学、哲学思想来龙去脉,各哲学家思想的前后继承、发展、提高的过程。
三、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是指从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哲学产生到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这一漫长过程中欧洲各国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概述时间上:公元前6世纪——公元5世纪哲学史上的地位: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文明讲起,罗马文明基本上继承了希腊文明。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四个发展阶段:1、古希腊哲学的兴起哲学家们注重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
“本原指这样一种东西,万物都从其中产生,最后又都复归于它。
正所谓现象永不停息地变化,而本体常住不变。
”——亚里士多德2、古希腊哲学的繁荣探讨物质的结构问题,并转向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3、古希腊哲学的高峰以往哲学的系统总结:亚里士多德哲学4、古希腊哲学的衰落和古罗马哲学晚期,古希腊哲学走向衰落,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古罗马哲学是古希腊哲学的继续。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兴起☆概述时间:公元前7或6世纪。
地点:最早的希腊哲学产生于殖民地。
☆概念地图:“大希腊”希腊本土伊奥尼亚地区地区毕达哥拉斯学派米利都学派爱利亚学派爱非斯学派一、米利都学派☆概述诞生于米利都城的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派别。
时间:公元前7至前6世纪。
主要特征:将哲学观点与自然哲学观点结合在一起,从物质的某种具体形态中寻找万物统一的始基。
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亚里士多德:“那些最初从事哲学思考的人,大多数只把物质性的东西当作万物唯一的本原。
万物由它构成,开始由它产生,最后又化为它。
他们认为这就是万物的元素,也就是万物的本原。
”(一)泰勒斯泰勒斯(约前624—前547年),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希腊的“七贤”之一,被尊为“哲学之父”。
他曾准确地预测了日食,确定了一年为365天,据说他还发现了以影子长度计算金字塔高度的方法。
哲学命题——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初始的基本元素。
“水是万物之原,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原因:水是万物不可缺少的养分;水是热的来源;水是大地之母(地浮在水上)。
评价:①用水作为万物的始基,形象地说明了整个自然界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它以一种非常朴素的形式,唯物而又辩证地解释自然、说明世界。
②在当时,这是十分大胆而难能可贵的。
因为它是突破传统的神话宇宙论而用自然物质本身来说明万物本原的第一个常识。
这表明,人们不再满足于肉体感官所提供的种种具体印象,开始努力去探寻万物背后最终的统一基础,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二)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约前610—前546年),泰勒斯的学生,相传他通晓天文、地理知识,曾绘制地图和制作地球仪,还发明了日晷并用来测定东至和夏至、春分和秋分。
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形”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泰勒斯用水这种具体物质形态来作为万物始基不能解释宇宙间纷呈复杂的现象(“一”无法解释“多”)。
但他同时看到,水作为万物的始基,是由于它的无定形,而世界上有很多无定形的东西。
于是他主张任何单一的或单纯的自然物均不能成为万物的本原,任何东西只要是无定形的都可以作为始基。
评价:阿那克西曼德既坚持了泰勒斯的唯物主义方向,又比泰勒斯的思想前进了一步。
因为“无定形”比谁更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更易于解释世界上多种多样的事物。
(三)阿那克西美尼阿那克西美尼(约前585—前525),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有渊博的天文地理知识,是第一个区分行星和恒星的人,并指出冰雹是由雨冻成的,虹是照到云上的阳光所致。
作文天文学家,他最了不起的看法是:月亮本身不发光,由于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气解释:气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为气所包围。
气具有运动的特征,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的凝聚和分散的活动形成的。
受热时,其分散形成火;受冷时,气就凝聚而形成风、晕、水、土和石头,再由这些东西产生万物。
自然界的一切变化都是由这种永恒的运动而产生的。
评价:①他以具有特定性质和形态的“气”为本原,是对阿那克西曼德观点的否定和对泰勒斯观点的回复。
“气”比“水”更普遍、更富于变化,克服了泰勒斯的局限性;比“无定形”更实在、更确切些,克服了阿那克西曼德的笼统性。
②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综合了他前辈的认识成就,使人类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小节:米利都学派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派别,主要探讨了万物的本原问题,并试图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说明世界,表现了哲学开端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性质。
他们提出的问题及其哲学观点,为古希腊以后的哲学开拓了道路。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哲学是十分朴素和原始的。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创立于希腊的殖民城邦——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因其创始人毕达哥拉斯而得名。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宗教、政治、学术合一的团体,它尤其对数学、音乐进行了富有成果的研究,如:发现了著名的毕达格拉斯定理(也叫勾股定理)、黄金分割率、音度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琴弦长短的比例关系、天体星球之间的关系遵循一定的数学规律等。
(一)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年),伊奥尼亚地区的萨摩斯岛人。
1、哲学命题——数是万物的始基解释:一切事物的规定性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的“水”、“气”更加普遍,任何事物都有数量,数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元素,数的特征内在于音阶、天体和一切事物之中。
所以,数是万物的本原。
“数学的始基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
”数决定事物,数产生万物,构成世界。
数是如何产生万物的?——数有其根“一”,由数根“一”产生出一切数,从而构成万物。
从数→点→线→面→体→水、火、土、气四种元素和一切可以感觉的物体。
四种元素以各种方式相互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评价:①这是在米利都学派之后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新探索。
“数”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都有数量的规定性。
②毕达哥拉斯抛开了前人推崇的“无定形”的做法,通过数的确定性第一次建立起一种“有定性”的最高原则,这一原则对后世西方哲学和科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③这一观点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已经由质进到量,由事物的具体形态进到事物的属性——数量,表明人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
毕达哥拉斯看到了数量对事物的重要性,这是对人类认识发展的重大进步。
④但是,毕达哥拉斯把数等于事物,作为万物的本原,这就把数抽象化、绝对化,数成了脱离和先于自然事物而存在的“实体”,是一种唯心主义倾向。
2、范畴思想范畴是构成事物的原则,“对立物是万物的始基”。
毕达哥拉斯列出了十大范畴:有限和无限、奇和偶、一和多、左和右、阴和阳、静和动、直和曲、明和暗、善和恶、正方和长方。
评价:对哲学思维有很大影响,第一次以成双成对的方式提出了范畴的思想。
3、灵魂学说基本信条:灵魂不死、灵魂轮回人分为灵魂和肉体两部分,肉身会消亡,但灵魂可转生。
灵魂的转世可以实现灵魂的完全净化,从而实现灵魂的得救。
这种灵肉分离的思想突破了希腊人传统的灵肉统一的观念,构成了源远流长的西方唯灵主义的雏形。
◆毕达哥拉斯的名言“什么最智慧?数。
什么最美好?和谐。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
”☆小节毕达哥拉斯学派最主要的特征:以人生为目的,以宗教为形式,以学术为手段。
影响:从哲学上说,它是古典唯心主义的始祖,开辟了从主体角度研究人的理性的先河。
西方一直到近代,走的基本上是数论的道路,它不仅影响了古希腊的思路,而且也影响到了近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思路。
三、爱非斯学派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派别,因产生于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
(一)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80年)出身于爱非斯王族,为哲学而放弃王位。
1、哲学命题——万物的本原是火“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解释:赫拉克利特认为,唯有自身运动,而又不失去自己,并且永远运动的东西,才能作为万物的本原。
在一切事物中,火最富于运动和变化。
比起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或更富于灵活性、易变性,因而更符合始基的特征。
火是如何产生万物的?——赫拉克利特用凝聚和分散两种方式来描述事物的形成及其变化过程:当火凝聚就形成气,气凝聚形成水,水凝聚形成土,这是下降的运动;相反,当土分散就形成水,水分散形成气,气分散就回到火,这是上升的运动。
宇宙万物就是经过分散和凝聚这两个过程的运动而形成的。
评价:赫拉克利特坚持从世界自身去说明世界。
那作为活火的世界,其一切存在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而且其生灭变化是按照一定的分寸进行的。
这就在不断转化的“无定形”原则中加入了“有定性”的原则,从而实现了米利都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两种对立哲学原则的综合。
他强调世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的,表现出强烈的辩证思维的特点。
2、辩证法思想(1)流变思想赫拉克利特:“万物皆变,无物常住。
”“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我们既踏进又不踏进同一条河,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认为,不变是隐藏在变化之中的和谐。
瞬间的稳定性与永恒的不变性是同变化的现象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把这种运动变化的思想向前推进了一步,用绝对运动来否认相对静止,从而陷入了一种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克拉底鲁也就成为古希腊最早的诡辩论代表。
评价:赫拉克利特的流变思想肯定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绝对性,正确地描述了世界万物的辩证发展图景。
他把事物的运动变化作为万物的一个根本特性,作为一条普遍的规律明确地提了出来,这一点是前无古人的。
(2)规律的思想——“逻各斯”(Logos)“逻各斯”原意是“话语”,这里有规律、命运、尺度、比例和必然性的意思。
世间万物运动不止,而它们所遵循的那条规律不仅是永恒地存在着,而且是不变的,他把这种规律叫做“逻各斯”。
火就是按照“逻各斯”来创造万物的。
“逻各斯”的两个基本特性:普遍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必然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必须服从和遵循的。
评价:“逻各斯”是赫拉克利特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逻各斯”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创举,对于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