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5 伤仲永》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伤仲永》练习及答案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D、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A、借旁近/与之B、金溪民/方仲永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7、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8、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9、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11.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12.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我的开场白:②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参考答案】1、北宋;王安石;介甫;半山;政治;文学2、⑴曾经⑵聚,团结⑶文采和道理⑷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3、⑴pān yè yì⑵chèn ⑶mǐn4、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⑵“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5、略。
6、D7、“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8、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
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9、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0、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1、是一个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示例:一个人的天资再好,没有后天的教育,也是不能成才的12、参考:①方仲永由少时的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令人扼腕长叹,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05课 《伤仲永》习题精选
《伤仲永》习题精选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邑人()日扳()环谒()泯然()乞之()隶耕()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①伤仲永()②世隶耕()③未尝识书具()()④父异焉()⑤借旁近与之()(),⑥邑人奇之(),⑦稍稍宾客其父()⑧或以钱币乞之()3.下列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并自为其名(写下)B.父异焉(对此)C.即书诗四句(书具)D.父利其然也(这样)4.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其文/理皆有/可观者B.稍稍/宾客/其父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5.翻译下列文言文句。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课文原文句回答问题。
(1)表现仲永天资聪颖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方仲永最后变成普通人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能表现作者对仲永遭遇的感伤痛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认为仲永“泯然众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训练(一)7.读下面的话,按要求做题。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③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②③句语序有误,调成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学案2 王之波
5、伤仲永王安石学习目标:了解作者的生平,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并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重点、难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掌握第一自然段重点词句的翻译预习导读:学习导引(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引1.《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
他字,号,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注音:隶( ) 扳( ) 谒( ) 邑()矣(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3、①根据自主预习,请朗读课文,注意加粗字的读音(加上注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②根据预习,请同学们在书本上翻译课文,注意重点字词与句子二、达标导学解释词语:1、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 : 奇: (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3)父利其然也:利:2、重点词语词义: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传一乡秀才观之:邑人奇之:或以钱币乞之:3、重点翻译第一段,注意重点字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
让(他)作相诗称,,(相写出当来的诗已传经闻,)听不说能过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
大家好
的情况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他5、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 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
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比后天的学习更重要的道理。 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自己后来骄傲自满,
不认真学习的结果。 C、上文用方仲永作反面例子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D、上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 异,“泯然众人矣”。
大家好
整体感知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 众人”,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 2、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 天正常的教育。
大家好
4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大家好
5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 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或阐述某种观点。短小活泼, 意境隽永。
大家好
读准字音
矣( yǐ) 泯( )m称ǐn( ) chèn 隶( lì) 扳( )pā谒n ( ) yè邑 ( )yì卒( ) z焉ú( ) yā耶n ( )yé
大家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弄潮在潮头博浪嬉戏。 漂渺即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渴睡很想睡觉。 17《安塞腰鼓》 捶用拳头或棒缒敲打。 亢奋 à 极度兴奋。 瞳仁 ó 瞳孔中有人像就是看它的人像。 恬静 á 安静。 晦暗 ì 昏暗。 羁绊 ī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然 ò 突然。 冗杂 ǒ 繁杂。 震撼 èà 震动,摇撼。 元气淋漓 íí 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战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á 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18《竹影》 幽暗昏暗。
21《伟大的悲剧》 拽 à 拉。 坚持不懈 è 坚决保持维护或进行,不松懈。 战栗 ì 颤抖。 闻所未闻听到从来没有听到过的。 形容事物非常稀罕。 徒劳 ú 无益的耗费劳力。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也说露宿风餐。 夺眶而出 à 因为情感的触动眼泪一下子涌出。 精疲力竭 é 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闷闷不乐 è 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毛骨悚然 ǒ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洋洋得意形容感到十分满意的样子。 履行 ǚ 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怏怏不乐 à 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 ā 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 ō 忧愁的样子。 吞噬 ì 吞食;并吞。 语无伦次 ú 话讲得很乱,没有层次。 羸弱 é 瘦弱。 22《荒岛余生》
惨白面容苍白。 操练以队列形式学习和练习军事或体育等方面的技能。 惩罚 é 严厉的处罚。 踱 ó 漫步行走。 祈祷 íǎ 愿意是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 愿望。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国运国家的前途命运。 逼狭狭窄。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 阻抑阻挡抑制。 回环曲折环绕,弯曲。 亦复如是同样也是如此。 亦,也。 如是,如此。 9《土地的誓言》 炽痛 ì 热烈而深切。 嗥鸣 á 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 āá 灿烂多彩。 谰语 á 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 à 奇怪,古怪。 亘古 è 选古。
5、伤仲永2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 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 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完全。指原先的特点 完全消失了
相称
译文
1、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2、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 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3、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 从前的名声相称。 4、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 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他)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译文
5、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 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6、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 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7、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 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对已去世的人的 敬称。“先人” 按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 在这里指“先 解释加红色的词语 父”。
韩愈 苏洵 苏 辙 曾巩
柳宗元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伤 仲 永
王安石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正音
正确朗读课文
正音,正确朗读
wé i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 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 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yì yè pān
解释加红色的词3
先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卒之 受于人者不至 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 固众人 得为众人而已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练习册语文答案
郭外城。 扶将 ā 扶持。 霍霍 ò 磨刀声。 著 ó 穿。 云鬓 ì 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头发好看。 惊忙惊惶诧异。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雌 í 母的。 11《邓稼先》 任人宰割 ǐ 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 ì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锋芒毕露 ù 才干完全显露。 妇孺皆知 ú 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把人的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鲜为人知 ǎ 很少人知道。 元勋 ū 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 ūì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 ì 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基 à 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然不同 é 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形容差别很大。
孤立无援 á 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 搁浅 ē 船只进入浅水的地方,不能行使。 比喻事情遭到阻碍,不能进行。 冻饿之虞 ú 受冻挨饿的忧虑。 斫痕 ó 用刀斧砍过后留下的痕迹。 泅 ú 浮水。 郑重其事 è 严肃认真。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知足安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23《登上地球之巅》 缭绕回环旋转。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呼啸 à 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砭骨 ā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到非常冷或疼痛。 崔嵬 īé 形容山高大雄伟。 斩钉截铁 ǎ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4《真正的英雄》 哀悼 à 悲痛地悼念。 锤炼 í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孜孜不倦 ī 勤勉不知道疲倦。 彻夜不眠 è 整夜没有睡觉。
惊鸿 ó 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变幻多姿以各种各样的姿态改变。 本色当行 á 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聚会别离欢乐悲伤的种种遭遇。 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浑身解数 è 全身的手段,本事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 高视极妍 á 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的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20《口技》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客厅。 施设置。 屏障 à 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 坐,通座,座位。 呓语 ì 说梦话。 既而不久。 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 絮絮 ù 连续不断的说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伤仲永》(王安石)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 的名声相称。
语文课件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 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曰:“泯然众人矣。”消失 常人
(人们)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 成为普通人了。”
语文课件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语文课件
整体感知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 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 1、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2、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 的教育。
语文课件
第二部分:( 第3自然段)
本段以议论为主,讲了两层意思
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 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 人矣”。
语文课件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 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 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是以“见”的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 到的。
其受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他的天资远胜过有才能的人。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 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
语文课件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 人,且为众人;
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
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
人教版语文七下讲练测同步:文言文《伤仲永》(测试)(解析版)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测课课通之微测试《伤仲永》分值:30分时间:30分钟一、(2015届湖北随州中考)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①,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④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瘼。
(李清照<醉花阴>)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⑧,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答案】①何当共剪西窗烛②正是江南好风景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天涯若比邻⑤鸡声茅店月⑥莫道不消魂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举杯邀明月【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江北学校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1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选出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伤仲永》重点字词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尝:曾经求:要仲永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笔墨纸砚等文具,有一天忽然求着要这些东西.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异焉:对此感到诧异焉:代词,代指仲永忽啼求之.他父亲对他的这些举动感到惊奇,于是向另据借书具给他,他当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书——名次,用作动词,写下为——写上,题上3.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自是:从此立就:立即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从此,只要人们指定题目叫仲永作诗,他立即就能完成,而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奇:认为……奇特稍稍:渐渐宾客: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请他做事。
以:介词,用,拿乞:求取5.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其:代词,邑人或以钱币乞之然:得到好处,获得利益扳:通“攀”,牵,引环谒:四处拜访他的父亲觉得这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6.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名声人们让仲永作诗,已经不能和从前的名声相称了。
7.泯然众人矣泯然:消失众人:常人仲永完全如同常人了8.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于:介词,表示与……相比材人:有才能的人,材通“才”,才能远:许多,很多仲永的天资与一般有才能的人相比,超过许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_《伤仲永》(上课)
拓展
请同学们以“从方仲 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 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 ,谈谈自己的感受。时 间在1分钟左右。
4、 “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 作用?
这句话在文中起了过渡的作用。 “之”指上文所述的仲永幼年作诗的情 况,“余闻之”,承接上文;“也久” 说明作者很关注这件神奇的事,暗示要 探究这件事,弄个明白,自然引出下文 与仲永的相见。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 以真切真实之感。
5、方仲永的才能变化仲永和父亲分别 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 看出来的?
“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 、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奇之”“宾 客其父”“乞之”: 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 仲永的杰出才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 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不使学 ”: 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 器的原因。
才 作 环
观 诗 谒
之 立 于 就 邑 人
久。
才艺展示
注意读准字音、掌 握节奏,把握语气。
才艺大比拼
翻译接力赛,看看谁最棒。
属于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从事农业生产。 出生、诞生 曾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写字的工具 ,
对„„感到诧异
忽啼求之。父异焉,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给 借旁近与之, 从邻居家借来给他,
——高尔基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伤仲永》复习 Microsoft PowerPoint
1.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扳”通“攀”,牵,引 的意思。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才”,才能
2.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义:代词,此,这。 今义:判断动词 。 ②或以钱币乞之。 古义:有的,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 容或词句方面的条理。
④父异焉: 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⑤伤仲永: 形容词作动词,哀伤,叹息。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名词作状语,每天。
4.词语解释。
1.未尝识书具。 曾经 2.借旁近与之 。 附近,这里指邻居。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聚,团结。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立刻完成。
(5)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 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 “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 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 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 无疑是正确的。 (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 原因,这三个字是: 不使学 。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 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作者在后面的议论中所认为的那 样,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年时的天资? 先扬后抑,对比有力.天资聪颖的人,不学习的话尚且如此, 何况一般的资质鲁钝的人呢。这是在强调后天教育和培 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 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5课《伤仲永》1.读准下列字音。
邑人( )日扳仲永(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环谒于邑人( ) 泯然众人矣( )卒之为众人( )2.解释加粗的字。
①世隶耕( )②未尝识书具( ) ③并自为其名( ) ④指物作诗立就( ) ⑤稍稍宾客其父( ) ⑥或以钱币乞之() ⑦环谒于邑人( ) ⑧不能称前时之闻() ⑨泯然众人矣( ) ⑩受之于天( )⑾贤于材人远矣( ) ⑿得为众人而已耶() 3.辨别以下加粗字的含义。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中加粗词的意思(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受之天也(⑥彼)贤也(⑤如此)受之天也(④)然也(③父利)文理皆有可观者(②)(……诗以养父母①)(其其其其其其⎪⎪⎪⎪⎩⎪⎪⎪⎪⎨⎧ 2)天也(⑥受)闻(⑤不能称前时)也久(④余闻)(③以钱币乞)(②借一乡秀才观)(借旁近与)(①忽啼求)(之之之之之之之⎪⎪⎩⎪⎪⎨⎧ 3)者不至也(④则其受于)材人远矣(③贤)舅家见之(②)邑人(①环谒)(于于于于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余闻之也/久B.借旁近/与之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父利其然/也6.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代政治家、文学家。
作者通过方仲永的故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指出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①父导焉________ ②其诗以……为意________③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 ④令作诗________2.选文中有一个通假字,________通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3.用“/”划出下句的句中停顿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是同学们辅助学习的一大重要途径,关于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册的参考答案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册的参考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练习册参考答案第1-5课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菜畦qí:菜地。
确凿záo:非常真切,真实可靠。
秕谷bǐ:张得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也叫秕谷子。
渊博yuān:形容学识深而广。
缠络chánluò:枝条状物互相缠绕,连续不断。
桑椹shèn:桑树的果实。
轻捷jié:轻快敏捷。
臃肿yōngzhǒng:过度肥胖。
脑髓suǐ:大脑中柔软像胶的物质。
相宜yí:适宜。
蝉蜕tuì: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脱下的壳,中医可入药。
攒cuán:聚拢,拼凑。
宿儒sùr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声鼎沸dǐng:形容喧闹.混乱,像水锅里沸腾一样。
方正:正直。
人迹罕至hǎn:人的足迹很少出现.到达(的地方)。
2.《爸爸的花儿落了》肿胀zhàng: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
叮嘱zhǔ:再三嘱咐。
油鞋:一种涂上桐油,用于下雨天穿的鞋。
挪窝儿nuó: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
这里指起床。
鸡毛掸子dǎn:掸灰尘的用具,把鸡毛扎在藤或竹竿的一端制成。
有的地方叫鸡毛帚。
咻咻xiū:模拟挥舞鞭子时发出的声响。
雨篷péng:遮蔽雨的设备,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
骊歌lí:告别的歌。
玉簪花zān:一种庭院观赏植物,花白色,气味芳香。
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蔽雨犹豫不决。
花圃pǔ:种花草的园地。
3.《丑小鸭》来势汹汹xiōng:动作或事情到来时声势盛大的样子。
姊妹zǐ:姐妹。
沼泽地zhǎo:木草茂密的泥泞地带。
沮丧jǔ:灰心失望。
七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05 伤仲永(练)(基础版)
一、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答案】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
【答案】“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
【答案】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答案】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赵孟頫过扬州》元盛时,扬州有赵氏者,富而好客。
其家有明月楼,人作春题,多未当意者。
一日,赵子昂过扬,主人知之,迎致楼上,盛筵相款,所用皆银器。
酒半,出纸笔求作春题。
子昂援笔书云:“春风阆苑客三千,明月扬州第一楼。
”主人得之,喜甚,尽撤酒器以赠。
【注释】①元:元朝。
②春题:春联。
③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此为赞美明月楼。
【文化常识】赵孟頫其人。
上文说到的“赵子昂”,即元朝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他的字圆转遒丽,世称“赵体”,与“颜体”、“柳体”等并驾齐驱。
他还善于诗文、工于篆刻,是个多才多艺的文人。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赵子昂过.扬②出.纸笔求作③援笔书.云④喜甚.【答案】(1)路过(2)拿出(3)写(4)很,十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释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境,而且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的情况。
如本题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过:路过;(3)书:写。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答案】她的家里有明月楼,人们(替楼)写春联,大多没有适合主人意向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学案) _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伤仲永》(学案)文本导读名师引领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通过朗读来展现语言背后的意蕴,挖掘作者潜在的心绪,解读人物内含的情感,让学生不断地走近文本,从而使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使人物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其次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
最后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
【文体感悟】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卒谥文。
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简练。
相关链接: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惋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
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提纲挈领】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良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内容结构一、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二、内容结构示意图:伤仲永王安石天资聪慧:忽啼求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叙述经历才能衰退:不能称才能丧尽:泯然众人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写作特点: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5伤仲永》练习题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课内四基达标】一、填空题。
1.《伤仲永》选自,是因惋惜方仲永而写的一篇短文。
“伤”,这里有和的意思。
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才能不断进步;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2.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提出作者的见解。
二、语段阅读。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用“/”为第二段断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世隶.耕②自为.其名③其文理..众人矣..皆有可观者④泯然⑤不能称.前时之闻⑥传一乡..秀才观之3.写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4.翻译下面句子。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5.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
这三个字是:6.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7.课文中的哪些话介绍了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8.对本文的写作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夹叙夹议、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B.寓事于理、先抑后扬、对比的手法C.就事说理、先扬后抑、对比的手法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B.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是天才成长的必要条件。
C.本文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了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才的关键。
D.本文针砭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社会弊病。
E.本文强调了知识、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天才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大有作为。
【能力素质提高】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一课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好像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利其然”中“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能体现方仲永非凡天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_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______
(3)不能称前时之闻()_______ (4)泯然众人矣()______
3.解释下面每组加粗词的意思。
(1)A.父利其然也()B.泯然众人矣()
(2)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自为其名()
(3)A.余闻之也久()B.不能称前时之闻()
4.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对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表示深深的惋惜吗?如果不是,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阅读理解
再读课文,完成5~7题。
5.文章叙事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7.本文语言十分简洁,试举例说明。
三、提高训练
革(人名,江革)幼而聪敏,早有才思,六岁便属文(写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赏器,曰:“此儿必兴吾门。
”九岁丁父艰(父亲去世),与弟观(江观)同生(孪生兄弟),少孤贫,傍无师友(读书没有师友指点),兄弟自相训勖(督促、勉励),读书精力不倦。
十六丧母,以孝闻。
服阕(服孝期满)与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
齐(南朝齐)中书郎王融、吏部谢朓雅相钦重(敬重)。
朓尝宿卫(值夜班),还过江革,时大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梁书·江革传》)
8.解释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柔之深()加赏器(2)服阕与观俱()诣太学
(3)还过()江革(4)见革弊()絮单席
(5)耽()学不倦(6)乃脱所著()襦
9.幼年的江革与幼年的方仲永个人天赋是否相同?请简述理由。
10.长大后的江革和方仲永情况是不相同的,请具体说说不同点体现在哪几方面?
11.从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来看,你最受启发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2.(1)pān 同“攀”,牵,引。
(2)yè,拜访
(3)chèn 相当(4)mǐn 尽,消失
3.(1)A.代词,“这样”。
这里代“以钱币乞之”的做法。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2)A.从B.自己
(3)A.听说B.传闻
4.不仅仅是。
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诫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
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不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6.(1)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族人为中心思想。
(2)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3)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7.提示:本文的语言十分简洁,每一词、句都有其精当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
如“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8.(1)很,十分(2)都,一起(3)看望
(4)破旧(5)入迷、专注(6)穿
9.不完全相同。
都是年少有才,有较高的文学天赋,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资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识书具即能诗。
10.不同点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与弟“自相训勖,读书精力不倦”,而仲永却被父亲拉着“环谒于邑人”,不学习;第三,江革后学有所成,而仲永却“泯然众人”。
11.“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一分辛劳一分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