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基础(靳利娥)第7章 脂代谢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7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7章 脂类代谢

HSLb(无活性) PKA
脂肪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 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
HSLa(有活性)
TG
用的过程。
甘油二酯 甘油二酯脂肪酶 甘油一酯 (DG)
FFA
FFA
FFA
甘油一酯 脂肪酶
甘油
目录
脂酸经β-氧化分解供能 过程:脂肪酸的活化、
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酰CoA的β-氧化循环、 乙酰CoA的彻底氧化
目录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组成
总脂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 游离胆固醇 总磷脂 卵磷脂 神经磷脂 脑磷脂 游离脂酸
血浆含量
mg/mL 400~700(500) 10~150(100) 100~250(200) 70~250(200) 40~70(55) 150~250(200)
mmol/L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颗 粒 密 度
目录
血浆脂蛋白分类示意图
氨基酸 数 243
77×2 371 4536 2152 57 79 79 169 299 427 4529 493 ?
分布
HDL
HDL HDL, CM VLDL, LDL
CM CM, VLDL, HDL 源自M, VLDL, HDL CM, VLDL, HDL
HDL CM, VLDL, HDL
HDL LP (a) HDL, d﹥1.21 HDL, d﹥1.21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七章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由蛋白质、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组成 的,但其脂类和蛋白质的组成比例有很大的差异。
CM:甘油三酯(80%~95%) VLDL:甘油三酯(50%~70%) LDL:胆固醇及胆固醇酯(40%~50%) HDL:磷脂、胆固醇
第七章
三、血浆脂蛋白代谢及功能
(一)乳糜微粒(CM)
生物化学
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教材《生物化学 》
第七章 脂类代谢
武威职业学院 张建辉
本章目录
❖ 第一节 概述 一、脂类在体内的分布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 第二节 甘油三酯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 第三节 磷脂代谢 一、甘油磷脂的合成代谢 二、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 ❖ 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
磷脂酶的作用下甘油磷脂水解生成甘油、 脂肪酸、胆胺、胆碱和磷酸,这些产物可 被重新利用或继续氧化分解。
第七章
三、甘油磷脂与脂肪肝
甘油磷脂是VLDL合成的重要成分,若甘油磷脂 合成减少或合成甘油磷脂的原料供给不足,都直 接导致VLDL合成障碍,最终使肝脏合成的甘油三 酯不能转运到肝外而堆积形成脂肪肝。 临床上常用甘油磷脂及合成甘油磷脂的原料及辅 因子(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ATP、CTP、叶 酸、VB12等)防治脂肪肝。
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第七章
丙酮
β-羟丁酸 脱氢酶
酮体的利用
CoASH+ATP
PPi+AMP
乙酰乙酰CoA 硫激酶
(肾、心和脑 的线粒体)
=
OH CH3CHCH2COOH
D(-)-β -羟丁酸
NAD+
NADH+H+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七章-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件-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教学要求(一)掌握内容1. 三酰甘油合成过程、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及其调节。

2. 甘油代谢及脂肪酸β-氧化的全过程、关键酶及能量生成。

3. 酮体的概念,合成及利用的部位和生理意义。

4. 脂肪酸合成的原料,关键酶及调节以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

5. 胆固醇合成代谢的原料、关键酶及调节。

6. 血浆脂蛋白分类及组成、载脂蛋白生理功用。

(二)熟悉内容1. 脂类的生理功能、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胆汁酸盐及辅脂酶的作用。

2. 脂肪合成过程。

3. 磷脂的分类、甘油磷脂的合成及降解途径。

4. 胆固醇的转化。

5. 四种脂蛋白的代谢概况。

(三)了解内容1. 不饱和脂酸的命名及分类。

2. 脂酸其它氧化的方式、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

3. 酮体、胆固醇合成过程。

4. 鞘脂的分类、合成。

5. 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及血脂异常。

教学内容(一)脂类的生理功能1. 概念、分类、基本构成2. 主要生理功能(二)脂类的消化和吸收1. 脂类的消化2. 脂类的吸收(三)不饱和脂肪酸的命名及分类(四)三酰甘油代谢1.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动员;(2)脂肪酸活化;(3)脂酰辅酶A的转运;(4)饱和脂酸的β-氧化;(5)其他脂肪酸的氧化方式。

2.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1)酮体的概念;(2)生成的原料和部位;(3)生成过程;(4)酮体的利用;(5)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6)脂酸分解代谢与酮体生成的调节。

3. 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1)脂酸的合成;(2)3-磷酸甘油的生成;(3)三酰甘油合成。

4. 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1)前列腺素;(2)血栓素;(3)白三烯;(4)二十碳多不饱和脂酸衍生物的合成途径。

(五)磷脂的代谢1. 甘油磷脂的代谢(1)结构、分类及生理功能;(2)甘油磷脂的生物合成;(3)甘油磷脂的分解。

2. 鞘磷脂的代谢(自学)(六)胆固醇代谢1. 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和生理功能2. 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3)胆固醇合成的基本过程;(4)胆固醇的酯化;(5)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类代谢-06-04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类代谢-06-04

(4) β-羟丁酸和丙酮的生成 乙酰乙酸由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生成β-羟丁酸 乙酰乙酸直接脱羧生成丙酮
2.酮体的利用 (1) 部位:肝外组织 (2) 反应步骤: ① 乙酰乙酸活化为乙酰乙酰CoA( β-羟丁
酸需先氧化为乙酰乙酸再活化)
两种方式: 琥珀酰CoA转硫酶催化 乙酰乙酸硫激酶催化
2.脂肪酰基向线粒体内转移 活化的脂酰CoA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 化,需要经过肉碱穿梭。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CPS-Ⅰ): 限速酶 肉碱-脂酰肉碱转位酶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CPS-Ⅱ)
肉碱穿梭
3.脂肪酸的β-氧化
(1) β-氧化发现
1904年,Franz Knoop利用ω-苯基脂肪酸喂饲动 物,在检查尿中的代谢产物时发现:不论碳链 长短,凡是奇数碳原子的ω-苯基脂肪酸其尿中 产生苯甲酸的衍生物,而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 其尿中则产生苯乙酸的衍生物。他由此推断, 脂肪酸是在β-碳原子上发生氧化而被降解。
一、甘油三酯的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酶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一) 脂肪动员 1. 概念
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被脂肪酶逐步水 解后,以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和甘油的 形式,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其它组织被氧化利用 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fat mobilization)。
脂肪动员
入血
脂肪动员
2. 关键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也叫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 HSL的活性受多种激素调节
○ 脂解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 糖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促甲状腺素
○ 抗脂解激素 :胰岛素
脂肪动员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代谢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代谢

乙酰CoA 线粒体 内膜 柠檬酸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胞液
乙酰CoA
柠檬酸
ATP柠檬
酸裂解酶
草酰乙酸
苹果酸脱氢酶
NADH + H+
NAD+
苹果酸
苹果酸酶
NADP+
丙酮酸
CO2
NADPH + H+
丙酮酸
3、合成过程
(1)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ATP
ADP + Pi
乙酰CoA +
HCO3-
*那么1分子硬脂酸(18C)彻底氧化分解能产生多少ATP? 120分子ATP
(二)、脂肪酸的α、ω氧化
▪α-氧化作用:是1956年由P.K.Stumpf首先在植物种 子和叶片中发现的,后来在动物脑和肝细胞中也发现 了脂肪酸的这种氧化作用。
▪ω-氧化作用:一些需氧微生物能将烃或脂肪酸迅速 降解成水溶性产物,,如海洋中的某些浮游细菌可降解 海面上的浮油,其氧化速率可高达0.5克/天/平方米。
(2)、脂肪酸的合成
*脂肪酸合酶系统 (fatty acid synthase system,FAS)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脂酰基载体蛋白
Acyl carrier protein
乙酰CoA-ACP乙酰转移酶
Acetyl-CoA-ACP transacetylase
丙二酰CoA-ACP转移酶 Malonyl-源自oA-ACP transferase
脂解激素
受体
AC
G蛋白
ATP cAMP
脂周蛋白 P
P P P P
HSL
PKA P HSL HSL

人卫版生物化学 第7章 脂代谢

人卫版生物化学 第7章 脂代谢

apoB48、E apoB100、 载脂蛋 AⅠ、AⅡ AⅣ、 CⅠ、CⅡ 白组成 CⅠ CⅡ、CⅢ CⅢ、 E
apoB100
apo AⅠ、 AⅡ
目录
三、载脂蛋白
定义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血浆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种类(18种) apo A: AⅠ、AⅡ、AⅣ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 apo D apo E
目录
功能
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②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AⅠ识别HDL受体 B100,E 识别LDL受体
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AⅠ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Ⅱ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Ⅳ辅助激活LPL CⅢ抑制LPL AⅡ激活HL (肝脂肪酶)
目录
分类
甘油
H2C HO CH H2C OH OH
甘油三脂
O O H3C (CH 2)n C O H2C CH H2C O O C (CH 2)m CH3 O C (CH 2)k CH3
目录
游离脂肪酸(脂酸)的来源
自身合成 以脂肪形式储存,需要时从脂肪动员 产生,多为饱和脂酸和单不饱和脂酸。 食物供给 包括各种脂酸,其中一些不饱和脂 酸,动物不能自身合成,需从植物 中摄取。 * 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不能自身 合成,需从食物摄取,故称必需脂肪酸。
hydroxybutyrate)、丙酮(acetone)三者总称
为酮体。 血浆水平:0.03~0.5mmol/L(0.3~5mg/dl) 代谢定位: 生成:肝细胞线粒体 利用:肝外组织(心、肾、脑、骨骼肌 等)线粒体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

生物化学教学课件-第七章  脂类代谢.ppt
• 注:四川大学的学者认为,胰脂肪酶分为 酯酶(esterase)和脂酶(lipase)。酯酶 多水解脂肪酸与一元醇形成的酯键。
二. 甘油的分解代谢
甘油激酶
甘油 + ATP —————﹥ -磷酸甘油 + ADP ,
此反应不可逆。
磷酸甘油脱氢酶
-磷酸甘油+ NAD+ ﹤————————﹥
反应产物是比原来的脂酰CoA减少了2个 碳的新的脂酰CoA。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脂酰CoA全部变成 乙酰CoA。
脱氢
脂酰CoA在脂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 在-和-碳原子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 成反式,-烯脂酰CoA,氢受体是FAD。
O 脂酰CoA脱氢 H酶 O
另一种则位于线粒体内,可以催化中、 短链脂肪酸(含有4-10个碳)发生反应。
2 .脂肪酸的运转进线粒体
这个过程实际是指脂酰CoA在肉毒碱脂 酰转移酶的帮助下,由肉毒碱载入线粒体 内。
随后便可发生β-氧化。
在内膜外侧, RCH2CH2CH2CO -SCoA + 肉毒碱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Ι
————————﹥RCH2CH2CH2CO -肉毒碱 +
• (四川大学的学者认为,此过程中的第1 、2步水解反应为胰脂肪酶催化,而第3步 则由另一种脂肪酶催化)
(3) 脂肪酶是该过程的关键酶,可 以从1、3位碳上水解酯。

• 它对激素敏感,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导致腺苷酸环化酶 活化,而腺苷酸环化酶使ATP环化生成 cAMP,从而导致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活 化,而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使无活性的脂 肪酶磷酸化为有活性的脂肪酶-P,最终加 速脂解作用。
-磷酸甘油磷酸酶 -磷酸甘油 + H2O —————————﹥

生物化学chapter7

生物化学chapter7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分解 ① 羧化 ② 脱羧
脂肪酸的α-氧化 脂肪酸的-ω氧化 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4.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
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requires one or two auxiliary enzymes,
an isomerase and a reductase
甘油 脂 甘 酶 三油 酯 脂 甘 酶 二油 酯 甘 一 脂 油 酯 肪
第二节 脂肪的分解代谢
一、甘油的分解
脂肪细胞不具有甘油激酶,不能转 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必须经血 液运送肝脏代谢。
去向有两个: 进入糖酵解—TCA—彻底氧化供能 经糖酵解逆转异生为葡萄糖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Fatty acids
甘 油 三 酯 的 消 化 与 吸 收
四、脂脂肪类的的酶消促化水吸收解
乳化 脂肪的消化主要在肠中进行,胰液 和胆汁经胰管和胆管分泌到十二指肠,胰 液中含有胰脂肪酶,能水解部分脂肪成为 甘油及游离脂肪酸,但大部分脂肪仅局部 水解成甘油一酯,甘油一酯进一步由另一 种脂酶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Peroxisome is now recognized as the principle organelle in which fatty acids are oxidized in most cell types.
The acetyl-CoA produced in animal peroxisomes is transported into cytosol, where it is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cholesterol and other metabolites.

生物化学 第7章 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 第7章 脂类代谢

CH2O
糖异生 糖或糖原
磷酸二羟丙酮
19:46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3.脂肪酸的β-氧化
4.乙酰CoA和NADH+H+及FADH2的氧化
19:46
1.脂肪酸的活化 —— 脂酰 CoA 的生成 (胞液)
O RCH2CH 2C-OH 脂肪酸
每次四步: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 产物:8分子乙酰CoA(8×12ATP) 能量计算: 共生成ATP :8×12+7×(3 +2)=131molATP 净生成ATP :131 – 2 = 129molATP
19:46
(四)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 酮三者总称为酮体。
19:46
1. 酮体的生成
19:46
二 、三酯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一)活化甘油——3-磷酸甘
油的来源
1.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磷酸二羟丙酮
还原
2.由食物中的甘油直接活化
19:46
(二)脂肪酸的合成
1.合成部位

肝(主要) 、脂肪等组织的胞液、线
粒体、内质网
2.合成原料

乙酰CoA、ATP、HCO3﹣、NADPH、Mn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
抗脂解激素:胰岛素
19:46
(二)甘油的代谢
CH2OH ATP CHOH
ADP CH2OH
CHOH P
+ NADH+H NAD +
甘油激酶 CH2OH (肝、肾、肠) CH2O
磷酸甘油脱氢酶
甘油
CH2OH C O P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脂类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脂类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消化部位)
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甘油三酯合成的主要场所
①肝:合成不储,以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运出
②脂肪组织:合成又储,优质储库
③小肠粘膜细胞:改造为体脂,CM(乳糜微粒)入循环
(二)甘油和脂肪酸是合成甘油三酯的基本原料
(三)甘油三酯合成的两条途径
1.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 (消耗1分子ATP)
2.小肠黏膜细胞以甘油一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原料是2-甘油一酯;消耗ATP)
3.肝和脂肪组织细胞以甘油二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与前者的区别:原料不同)
葡萄糖→磷脂酸→1,2-甘油二酯→甘油三酯
三、源性脂肪酸的合成需先合成软脂酸再加工延长※(一)软脂酸由乙酰CoA在脂肪酸合酶催化下合成
四、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一、甘油磷脂的代谢
神经鞘磷脂在神经鞘磷脂酶催化下降解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生物化学第七章 脂类的代谢

线粒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体 内
G aa
膜柠檬 酸载
CoAS 柠檬酸

H
乙酰CoA 草酰乙酸
NADH+H+
+
NAD
ADP+P i
苹果酸
苹果酸 α-酮戊 二酸载

ATP
CO
2
丙酮酸
丙酮 酸载 体
线粒体 外膜
胞液
合成脂酸
柠檬 酸 柠檬酸 裂解酶
ATP、CoASH ADP+Pi
乙酰CoA
草酰乙酸 NADH+H+
-羟丁酸
乙酰乙酸
乙酰乙酰辅酶A
4、生酮意义
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
• 生理意义 肝脏向肝外(肌肉/大脑)组织输出脂肪酸能源的有效形式
• 病理意义 肝生酮 >肝外利用时 (糖尿病/严重饥饿)
酮症酸中毒
返回
主菜
糖尿病导致酮症酸中毒
四、脂肪酸的合成 1. 合成部位
在肝、肾、脑、肺、乳腺及脂肪等多 种组织的胞液中均含有从乙酰CoA 合成脂 酸的酶系,称为脂酸合成酶系。
丙二酸单酰 CoA
酶-生物素
丙二酰单酰CoA
ADP+Pi
酶-生物素CO2
乙酰CoA
(3)软脂酸的合成 乙酰辅酶A+7丙二酸单酰辅酶A
软脂酸(16C)
(4)软脂酸的碳链延长或缩短
(二)不饱和脂酸的合成 ▲ 人体内有Δ4,Δ5,Δ8及Δ9去饱和酶,催化饱和脂酸引 入双键,使之转变为不饱和脂酸。
▲ 至今在体内尚未发现有Δ9以上的去饱和酶,即在第10C 与ω碳原子之间不能形成双键。
ATP
ADP
甘油

基础生物化学第7章

基础生物化学第7章

软脂酸的从头合成
线粒体和内质网中脂肪酸碳链的延长
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自学)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乙酰CoA运转——柠檬酸循环
01
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反应历程
01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系 和脂酰基载体蛋白(acyl carrier protein,ACP)
01
软脂酸的从头合成
乙酰CoA从线粒体内至胞液的运转
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
净生成:131 – 2 = 129 ATP
例:软脂酸
7次β-氧化
8 乙酰CoA
CH3(CH2)14COOH
7 NADH
7 FADH2
12 ATP
3 ATP
2 ATP
96 ATP
21 ATP
14 ATP
131 ATP
能量转换率 40
脂肪酸的α-氧化作用
脂肪酸氧化作用发生在α-碳原子上,分解出CO2,生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这种氧化作用称为α-氧化作用。
H
H
2-反- 十二碳烯酰CoA
β-氧化,三次循环
烯酯酰CoA异构酶
烯酯酰CoA水化酶
再开始β-氧化
CH3(CH2)7-C=C-CH2 - CO-CoA
3-顺- 十二碳烯酯酰CoA
H
H
乙醛酸循环的生化历程
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
02
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植物种子萌发的脂肪转化为糖(自学)
乙醛酸循环总反应式及其糖异生的关系
O4
第四节 乙醛酸循环
O5
第五节 磷脂和糖脂的代谢
O6
第六节 胆固醇的代谢
生 物 体 内 的 脂 类
O1
脂类
O2

生物化学基础靳利娥脂代谢

生物化学基础靳利娥脂代谢
脂肪酸需活化一次,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每一次β-氧化循环产生1 分子乙酰CoA、1 分
子FADH2和1 NADH+H+
例如:反应物为16个C的软脂酸7次循环产生8 分子乙酰CoA、7分子FADH2和7分子NADH+H+
能量合计:8* 12 + 7*5 – 2 = 129(ATP)
脂肪酸β-氧化小结
鞘氨脂
(由单纯脂质和 复合脂质衍生)
萜类 其它脂质
三、脂质的组成与结构
(一)、脂肪酸
• 脂肪酸(fatty acid)是构成脂质分子重要成分之一
• 脂肪酸R1、R2、R3多是4碳
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 R1、2、3相同称为单纯酯;Fra bibliotek不同称为混合酯。
甘油
(1)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
• 软脂酰油酸(16C:1,Δ9)
原因:不饱和双键氧化为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为低级醛、酮、羧酸等。
酸值 :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 KOH的质量数。 酸败程度越高,酸值越大。
蜡(wax)
蜂蜡 虫蜡(白蜡) 羊毛蜡(羊毛脂)
(二)类脂
类脂的主要功理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促进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 胆固醇可转变为多种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
• 油酸(18C:1,Δ9)
• 亚油酸(18C:2,Δ9,12) • α-亚麻酸(18C:3,Δ9,12,15)
必须由食物提供, 称为必需脂肪酸。
• 花生四烯酸(20C:4,Δ5,8,11,14)
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生
• 廿碳五烯酸( 20C:5,Δ5,8,11,14,17 )
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皮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下 ,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β-酮脂 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NAD+。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知识点总结

生物化学脂质代谢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脂质代谢第一节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分类脂质可分为脂肪和类脂,脂肪就是甘油三脂,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脂、磷脂和糖脂。

脂质具有多种生物功能1.甘油三脂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2.脂肪酸提供必需脂肪酸合成不饱和脂肪酸衍生物3.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前体4.胆固醇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可转化为一些有重要功能的固醇类化合物第二节脂质的消化吸收条件:1,乳化剂(胆汁酸盐、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等)的乳化作用;2,酶的催化作用位置:主要在小肠上段第三节甘油三脂代谢甘油三脂的合成1.合成的部位:肝脏(主要),脂肪组织,小肠粘膜2.合成的原料:甘油,脂肪酸3.合成途径:甘油一脂途径(小肠粘膜细胞)甘油二脂途径(肝,脂肪细胞)注:3-磷酸甘油主要来源于糖代谢,部肝、肾等组织摄取游离甘油,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可合成部分。

内源性脂肪酸的合成:1.场所:细胞胞质中,肝的活性最强,还包括肾、脑、肺、脂肪等2.原料:乙酰COA,ATP,NADPH,HCO₃⁻,Mn离子3.乙酰COA出线粒体的过程:4.反应步骤①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②合成软脂酸:③软脂酸延长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碳链在内质网中的延长:以丙二酸单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脂肪酸碳链在线粒体中的延长:以乙酰CoA为二碳单位供体脂肪酸合成的调节:①代谢物的调节作用:1.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调节物。

抑制剂: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CoA激活剂:柠檬酸、异柠檬酸糖代谢增强,相应的NADPH及乙酰CoA供应增多,异柠檬酸及柠檬酸堆积,有利于脂酸的合成。

②激素调节:甘油三脂的氧化分解:①甘油三酯的初步分解:1.脂肪动员:指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激素敏感性甘油三脂脂肪酶(HSL)3.脂解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等。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07

医学生物化学课件--07
2、是良好的脂溶剂
3、供给人和动物营养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 麻酸、花生四烯酸是机体必须的,缺少时会产生一些 疾病,如上皮功能丧失(皮炎)等。
亚油酸:治心血管病。
4、物理性保护作用 一是绝缘、二是隔热、三是保护内脏、四是保温(胖人如 果怕冷是因为缺铁)
5、脂肪氧化时可产生大量水 100g脂肪氧化后可产生:107.1g 100g淀粉氧化后可产生:55.5g 100g蛋白质氧化后可产生:41.3g 驼峰中主要为脂肪,可供缺水情况下水的平衡。
CoA脱氢酶
NADH+H+
3~ P
H2O
O
O
呼吸链
β -酮脂酰CoA RCβ αCH2C ~SCoA
②加水 (hydration) ③脱氢 (dehydrogenation)
β -酮脂酰CoA HSCoA
硫解酶
O
O
④硫解(thiolysis)
脂酰CoA RC ~SCoA + CH3C ~SCoA 乙酰CoA (少两个碳原子)
第七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第五节 胆固醇代谢 第六节 血浆脂蛋白代谢
脂类
脂类
脂肪:甘油三酯
胆固醇 胆固醇酯
类脂
磷脂
糖脂
是动、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分子中除C、H、O外,还有P和N
脂类的生理功能
(一)脂肪的生理功能:
* 脂肪酸活化时消耗2个高能磷酸键
* 净生成131-2=129分子ATP
计算公式:12
×
n
2+5
×(
n 2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A水化酶 ③ L-β-羟脂酰CoA脱氢酶 ④ β-酮脂酰CoA
硫解酶 ⑤烯脂酰CoA异构酶 ⑥烯脂酰CoA水合酶
H C R
3
H C
3

2
反烯脂酰CoA异构酶
H C C
COSCoA
CH2COSCoA 顺烯脂酰CoA
RCH2
2
H 反烯脂酰CoA
(五)奇数碳脂肪酸的氧化
奇数碳脂肪酸分两类反应:β-氧化终产物丙酰CoA 和乙酰CoA ;丙酰CoA的转变 丙酰CoA的催化酶:丙酰CoA羧化酶和甲基丙二酰
不饱和脂肪酸的氢化:
—CH=CH- Ni or Pd or Pt 加氢 —CH2-CH2-
不饱和脂肪酸的卤化:
—CH=CH- + I2
—CIH-CIH-
碘值(价)(Iodine number or value): 100g脂肪能吸收碘的g数。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油脂在温和条件(如空气、光、热等)下可发生氧
如:花生四烯酸
双键的数量和位置
20:4 △5、8、11、14
脂酸的空间构象(饱和与不饱和)
(3) 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
花生四烯酸是合成这些物质的前体。
前列腺素 ( Prostaglandin, PG)
血栓噁烷( thromboxane, TX)
白三烯 ( leukotrienes, LT)
海洋生物 “ 3A ”
几种重要的甘油磷脂
卵磷脂(也称磷脂酰胆碱,胆碱磷脂)
体内含量最多的磷脂,白色蜡状物,可控
制动物体代谢,防止脂肪肝形成
脑磷脂(磷脂酰胆胺)
卵磷脂、脑磷脂可用于肝病、神经衰弱及动脉硬化的治疗。
磷脂的生理功能。
1. 磷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部分
2. 磷脂是脂蛋白的重要组分。
3. 磷脂是必需脂肪酸的储存库。
甘油及游离脂肪酸
二、脂质的吸收
部位:
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
上段 吸收方式: 完全或部分分解后直 接吸收入血液循环
完全水解后生成的甘油可以和水溶物一起被肠黏膜吸收,而脂肪酸 需与胆汁按比例结合成可溶于水的复合物被吸收.单脂酰甘油和二脂 酰甘油可直接被吸收后再合成脂肪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三、甘油三酯的代谢
化,即酸败。
原因:不饱和双键氧化为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为低级醛、酮、羧酸等。
酸值 :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 KOH的质量数。 酸败程度越高,酸值越大。
蜡(wax)
蜂蜡 虫蜡(白蜡) 羊毛蜡(羊毛脂)
(二)类脂
类脂的主要功理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促进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转运
脂肪酸β-氧化小结
1.脂肪酸仅需活化一次,消耗1ATP的两个高
能磷酸键,活化的酶在线粒体膜外
2.长链脂酰CoA需经肉碱运输才能进入线粒体
内,有肉碱转移酶I和II
3.所有脂肪酸β -氧化的酶都是线粒体酶;
(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 不饱和脂肪酸特点:双键及顺式
• 氧化分解所需酶类: ①脂酰CoA 脱氢酶 ②反烯脂酰
第七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重点内容
1、脂的分类、命名及 其功能 2、脂肪酸的消化、吸
收与分布
3、脂肪酸的氧化、酮
体的生成
4、脂肪酸的合成及其
与分解的关系
目 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脂类概述 脂肪酸的氧化 酮体代谢
第四节
脂肪酸的合成
第一节 概述
定义:脂质(lipids)是脂肪(fat)和类脂
CoA异构酶
(六)脂肪酸的ω氧化
• 由加单氧酶催化。 • 过程:脂肪酸的ω碳原子 经氧化生成羟基,继而氧化 为α,ω-二羧酸,在α-端或ω端β-氧化,最后生成琥珀酰 CoA的过程。
(七)脂肪酸的α氧化
RCH2COOH + O2
2. 脂酰CoA向线粒体内转移
限速步骤
脂酰CoA 不可穿越细胞膜 转运体系:两个脂酰基转移酶和一个嵌入式转运酶 载体:肉毒碱(L- β – 羟基 –γ –三甲基氨基丁酸)
3. 脂肪酸的β-氧化
1. 实验证据:1904年 德国Franz Knoop 化学标记法
动物实验结论
2. 3. 4. 除成熟红细胞外,体内各组织都可利用脂肪酸。 氧化部位:除脑外以肝、肌肉最活跃组织的线粒体 脂肪酸经活化、转运入线粒体,然后经脱氢、再脱 氢、硫解等步骤,最后全部生成乙酰CoA,进入三 羧酸循环,被彻底分解。
胆固醇可转变为多种类固醇激素、活性维生 素D3、胆汁酸等。 类脂(基本脂、固定脂) 分布全身各组织。约占体重5%
甘油磷脂(PC、PE)>75% 磷脂 鞘磷脂(神经鞘磷脂)


鞘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
糖脂 甘油糖脂 胆固醇(及其酯)
1、甘油磷脂(phospholipids, PL)
几种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
(lipoid)的总称。结构上为脂肪酸和醇
所形成的酯类及衍生物。
元素组成:C、H、O,有些含有N、P、S等。
特点:多数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氯仿、苯)。
分布与功能
广布分布于动植物体(体重14%~19%) 、动物
油、植物油
生物功能:
(1)能量贮存脂质(三酰甘油、蜡)
(2)结构脂质(生物膜由磷脂构成脂质双分子层)
• 廿二碳六烯酸来源于鱼油
22C:6,Δ4,7,10,13,16,19 )
(2)脂肪酸的分类
1. 按碳链的长短分:①长链脂肪酸(C ≥ 20) ②中链脂肪酸(10<C <20)③短链脂肪酸( C ≤10),多为偶数。
2. 按碳链的饱和度分:① 饱和脂肪酸②不饱和
脂肪酸(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
3. 按双键的位置
(3)活性脂质(类固醇和萜)
生物膜的构成 磷脂50-70% 胆固醇20-30% 蛋白30%
二、脂质分类
甘油三脂(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 单纯脂质
(脂肪酸与 甘油结合的脂)
蜡(长链脂肪酸和长链醇或固醇组成)
甘油磷脂 磷脂(非脂成分为磷酸和含氮碱)
脂质
复合脂质
(除脂肪酸外, 还有其它非脂成分)
甘油糖脂 糖脂(非脂成分为糖) 取代烃 鞘d
二十 碳五烯酸 DHA Docosahexaenoic acid 二十二碳六烯酸 DPA Docosapentaenoic acid 二十二碳五烯酸
(4) 脂肪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气味、形态、溶解性、熔点、乳化性等
(2)化学性质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水解和皂化
低密度脂蛋白 肝细胞,血浆 LDL 高密度脂蛋白 肝细胞,小肠细胞、血 HDL 浆
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含量反映空腹血甘油三酯 水平
转运肝合成内源性胆固醇; 正常人空腹血浆中主要脂 蛋白 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 到肝进行代谢。
细胞膜及膜蛋白
细 胞 膜 的 成 分
脂质(磷脂最丰富) 大约占50%
蛋白质
• 软脂酰油酸(16C:1,Δ9) • 油酸(18C:1,Δ9) • 亚油酸(18C:2,Δ9,12) • α-亚麻酸(18C:3,Δ9,12,15) • 花生四烯酸(20C:4,Δ5,8,11,14)
必须由食物提供, 称为必需脂肪酸。

• 廿碳五烯酸(

20C:5,Δ5,8,11,14,17
人体缺乏必需脂肪酸:生 长缓慢、抵抗力下降、皮 肤炎和毛发稀疏等。
鞘氨醇磷脂
鞘糖脂 鞘氨脂
衍生脂质
(由单纯脂质和 复合脂质衍生)
固醇类
萜类 其它脂质
三、脂质的组成与结构
(一)、脂肪酸
• 脂肪酸(fatty acid)是构成脂质分子重要成分之一
• 脂肪酸R1、R2、R3多是4碳
以上的长链一元羧酸
• R1、2、3相同称为单纯酯; 不同称为混合酯。
甘油
(1)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
(一) 脂肪的动员
甘油三脂 水解酶
甘油二脂 水解酶
甘油单脂 水解酶
(二)甘油代谢
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经甘油磷酸激酶作用生成磷酸甘油, 后经脱氢酶作用为磷酸二羟丙酮,经异构化生成磷酸甘油 醛,进入糖代谢(分解和合成)。
甘油的去向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不能利用甘油,随血液 到肝脏经甘油激酶: 1.变为α-磷酸甘油,与活化的脂肪酸合成脂肪; 2. 变为α-磷酸甘油,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参与酵解 3. 变为α-磷酸甘油,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参与糖原 异生 。
(2)水化
△2反烯脂酰CoA在反烯脂酰CoA水合酶催化下,在
双键上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
(3)再脱氢
L-β-羟脂酰CoA在L-β-羟脂酰CoA脱氢酶催化 下,脱去β碳原子与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β-酮 脂酰CoA,该反应的辅酶为NAD+。
(4)硫解
在β-酮脂酰CoA硫解酶催化下,β-酮脂酰CoA与
4. 磷脂酰肌醇的周转在跨膜信息传递中起作用。
3.糖 脂
CH3(CH2)12—CH CH—CHOH 鞘糖脂 O CHNH—C—(CH2)nCH3 CH2O—糖基或寡糖链
4. 类固醇及其酯
非极尾
极性头
功能:激素、乳化剂和抗炎症作用
胆固醇的转化
胆固醇在体内可直接降解,侧链可被氧化、还原、降
解或转变为其它生理活性化合物,参与代谢调节或排出体外
糖类
大约占40%
大约占2-10%
主 要 成 分
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着重要作用。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 脂 蛋白质 主要含有磷脂、鞘糖脂 包含有外周蛋白和内膜蛋白 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 胆固醇 糖蛋白 糖 脂 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 与细胞识别有关 约有1/10的膜脂与糖类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