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蔬菜作为人
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蔬菜产业在我国仍
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率低、品种单一、生产结构不合理等。为
了加快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蔬菜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加大科技
投入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蔬菜品种的产量和耐病性,提高
蔬菜种植的技术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蔬菜生产
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此外,要加强对蔬菜种植的科
学指导,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提高蔬菜的品质和安全性。
其次,加强蔬菜产业的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蔬菜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开展品牌
建设活动,提高消费者对品牌蔬菜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同时,要加强蔬
菜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蔬菜的市
场竞争力。此外,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蔬菜的出口质量和数量,
在国际市场上树立我国蔬菜的品牌形象。
第三,加强蔬菜产业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村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经济与蔬菜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
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要积极推动蔬菜产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合作,推广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同时,要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村经济与蔬菜产业的良性循环。
最后,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和财税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同时,要加强对蔬菜产业的监管,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此外,要加强蔬菜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企业和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
nyt2776-2015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标准
。在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标准的主题下,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
nyt2776-2015。nyt2776-2015是我国农业部颁布的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标准,旨在规范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市场的
质量和效率,保障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安全和卫生。这一标准是在我
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
场健康有序运行,保障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而制定的。下面,我们
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nyt2776-2015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标准。
1. nyt2776-2015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空间布局和设施设备提出了
具体要求,包括市场的总体规划、道路交通、停车场、绿化设施等。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设施设备建设,可以提高市场的运营效率,为
市场用户提供更好的交易环境,同时也能促进市场的品牌形象和发展
活力。标准还要求市场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市场内
蔬菜的安全与卫生。
2. 除了对市场的空间布局和设施设备提出要求外,nyt2776-2015还
着重规定了市场对蔬菜产品的管理标准,包括产品的质量检测、包装
标识、冷链物流等方面。这些管理标准的制定,有利于提高蔬菜产品
的品质和保鲜期,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 另外,nyt2776-2015还对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经营主体和市场监
管提出了具体要求。市场经营主体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和管理能力,加强对市场的日常经营管理和服务保障。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
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督促市场经营主体依法经营,保障市场运行的公平和透明。
nyt2776-2015的颁布,为规范蔬菜产地批发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相关部门和市场经营主体应严格执行该标准,提高市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市场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
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
我国蔬菜(含西甜瓜,下同)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生产布局不合理,市场供应不稳定。制定并实施《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下同)将有利于促进蔬菜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化生产布局,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一、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地位突出,对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成效
1.生产规模稳步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90年代,随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瓜菜播种面积在上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近10%,90年代年均增长14.5%,本世纪前7年平均增长1.9%,到2007年达到
2.94亿亩,总产量6.41亿吨。其中,蔬菜2.6亿亩,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7公斤。设施蔬菜发展更快,1980年设施蔬菜不足10万亩,到2007年达到5050多万亩,增长504倍。另据FAO统计,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占世界的49.6%,居世界第一。
2.供应状况明显改善。随着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和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开通,依托气候、区位优势,沿路、沿海、沿边建立规模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华南、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基地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基地稳步发展,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日光温室快速增长,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使我国冬春和夏秋淡季蔬菜消费,由过去的有什么吃什么变为吃什么有什么,缓解了供需矛盾,基本实现了周年均衡供应。据农业部统计,2007年蔬菜播种面积列前10位的省区(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湖南、广西、湖北、安徽)播种面积都在1000万亩以上,共计1.68亿亩,占全国的64.6%;产量共计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通过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整合共享各种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民收入,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蔬菜是我市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发展城市带必须处理好与发展现代农业的关系,科学认识城市带与区域农业发展的关系,立足于推进区域农业的转型,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型、技术型、商品性农业。依据城市带资源特点、产业优势,特编制本方案,促进城市带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规划背景
城市带区域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42.37万,农业人口184.9万,已初具城市群的雏形,并成为农业、经济和发展的战略高地,也代表和掌控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景。
近年来,蔬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城市带蔬菜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稳步提高,蔬菜产业的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带瓜菜总面积达到117.3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3.2万亩,露地蔬菜76.9万亩,其中脱水蔬菜11.1万亩,蔬菜制种7.4万亩,叶菜出口1.1万亩,地膜西甜瓜5.2万亩。设施蔬菜、脱水菜、制种、西甜瓜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外向型生产格局初步形成,脱水蔬菜通过加工全部出口外销,露地叶菜出口初具规模并形成带动效应,蔬菜出口、外销面积逐年扩大。蔬菜流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服务体系基
本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二、有利条件
(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我市具有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冬寒长、夏热短、昼夜温差大等特点,其冬季充足的日照有利于日光温室生产,特别适宜于反季节生产南方及香港市场需求的绿色蔬菜。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设施配套,环境污染较轻,交通便利,为我市蔬菜产业外向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
导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
•【公布日期】2015.12.30
•【文号】国办发〔2015〕93号
•【施行日期】2015.12.30
•【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5〕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农村发展新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探索不同地区、不同产业融合模式。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激发融合发展活力。坚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引导农村产业集聚发展。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1.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产业发
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蔬菜种植品种和技术,加强市场准入和监管,推
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培育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提高蔬菜
的品质、产量和抗逆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加速科技成果
转化和推广应用。
3. 强化农业供应链建设:建立健全的蔬菜产业供应链体系,加强产地、种植、加工、
流通等环节的衔接和协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提高供应链的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4. 推动农民专业化经营:加强农民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和经
营能力,引导农户通过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集体经营形式,推动农民专业化的种植、生产和经营。
5. 加强市场营销推广:加大对蔬菜行业的市场推广力度,提升消费者对蔬菜的认知和
接受度,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和产品包装,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提
高产品附加值。
6. 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对蔬菜产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健全的应急救助机制,加强灾害防治和疫病防控工作,提升蔬菜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保障产业的稳定发展。
7. 监管与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蔬菜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过
期变质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性和整体效益。
8. 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通过蔬菜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
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临安市蔬菜产业发展五年倍增计划(2011-2015年)
长季栽培、集 中育苗等高效生 产技术 ,全面提升蔬 菜生产能力。五年建成2 0 0 亩以上设施化 山地蔬菜基
地 2个 、规 模 化 常年 性蔬 菜 基地 1个 ,食 用 菌基 地 5 5 0 个 ,新增 设施 蔬 菜基 地5 0亩 。 00
2、实 施质 量标 准 推 进 工 程 。制订 茄果和 叶 菜类主要 品种的生产技术标 准和产 品质量标准 ,形
1个 ,完 成4 0 0 0 5 0 亩无 公 害蔬 菜 生产 基 地认 证 ,主 要 产 区标准 化生 产 普及率 达  ̄9 % Uo 以上 。 3 实 施 产 销 对 接 深 化 工 程 。 按 照减 少物 流 成 、 本 、实现 惠 农抑 价 的 实 际 要 求 ,大 力推 进 蔬 菜 产 销 对 接 、直 供直 销 工作 ,培 植 主 体 ,建 立 基 地 ,提 高 立 足 本 地 ,面 向杭 城 为 主 的 产 销 对接 能 力 。加 强 运 输 、 贮藏 保鲜 、J T 、配 送 、 专卖 直 销 等 各 环 节 配 J H 套 ,完 善 蔬 菜供 应 “ 色 通 道 ” 政 策 ,有 效 保 证 蔬 绿 菜 运 输 畅 通 、有 序 流 通 ,降 低 成本 。五 年 培 育 2 个 0 产 销 对接 基地 ,带 动 面 积 1 0 亩 以 上 的优 势 品种 规 00 模 化生 产 经营 主体 1个 。 0
际 ,临安 市制订 蔬菜 产业发 展五 年倍 增计 划。
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蔬菜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一、建设产业大县和专业乡镇
培育产业大县,建设一批品种统一、集中连片、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明显、竞争力强的蔬菜专业乡镇。以茄果类、叶类蔬菜为、根茎类蔬菜为主,建设单品规模3000亩以上的专业乡镇,每年培育专业乡镇10个,每个补贴20万元。重点在市场开拓、品牌培育、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包装物及标识等环节予以政策支持。单品规模达到3万亩以上的县区,评定为产业大县,每年3-5个,每个补贴30万元。
二、建设良种繁育体系
建设蔬菜新品种展示园、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新品种育繁推一体化进程。每年建设蔬菜新品种展示园5个,面积不小于50亩,每个补贴20万元;集中示范展示国内外优新蔬菜品种,筛选适合我市种植、适宜目标市场的优新品种。依托龙头企业建设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配套建设现代化种子研发中心、加工、贮存中心和配送体系,配套完善质量检测中心、种质资源库、恒温库、加工车间、育苗温室、晒场等基础设施,改善繁种环境条件,提升种子研发繁育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冷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2个,黄花菜良种繁育基地2个,硒砂瓜良种繁育基地3个,每个补贴50万元。在蔬菜生产优势区域,每年建设大型集约化育苗中心5
个,每个补贴100万元,每个育苗中心年育苗能力达3000万株以上,育苗设施以日光温室为主,连栋拱棚为辅,配套先进的设施设备,建成集育苗、新品种展示、新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育苗中心,提升育苗水平。
三、建设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不同蔬菜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统一标准,推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每年建设蔬菜园区50个,每个补贴10万元。每年培育进出口龙头企业3家以上,供港出口蔬菜备案基地10家以上,备案加工厂3家以上,每个补贴100万元。对粤港澳大湾区认定的“菜篮子”基地、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高品质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获得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绿色、有机认证的基地予以政策支持,每个补贴万元。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意见
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设施蔬菜园区建设为重点,以扩大设施蔬菜面积为目标,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完善市场流通,全面提高我县蔬菜产业化生产水平,实现蔬菜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倾力打造省城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二、工作目标
根据《XX省环省城菜篮子基地发展规划》和《XX市榆太祁平农业示范区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县农业“四个一”工程,按照集中连片、化、专业化的要求,新发展设施蔬菜1万亩。鼓励发展第五代日光温室(地窖式温室)和tgl系列拱棚,着力培育一批设施蔬菜生产专业乡、专业村,促进全县设施蔬菜的快速发展。
三、规划布局
设施蔬菜发展,主要依托我县太徐线、南循环、榆长线三条骨干公路,重点建设“一区两带”(范村丘陵坡地高效示范区、太徐线十里高效温室生产带、南循环万棚设施蔬菜生产带),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逐步把我县建成区域优势突出、产业规模集中、增收效果明显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一)建设范村丘陵坡地高效示范区,以范村旱垣温室为重点,建设范村、任村、小白2万亩日光温室集群。瓜菜定位:越冬西红柿、茄子,春提早洋香瓜。
(二)建设太徐线十里高效温室生产带,重点建设水秀、明星、胡村万亩温室大棚生产区。蔬菜定位:越冬黄瓜,春提早秋延后蔬菜。
(三)建设南循环万棚设施蔬菜生产带,以惠安、杜家庄、白城为重点,建设阳邑、侯城、北汪2万亩大拱棚集群。瓜菜定位:春提早西甜瓜,秋延后西红柿。
四、保障措施
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
业 化 格 局 基 本 形 成 。 蔬 菜 面 积 、 产 量 、 产 值 、 出 口 创 汇 等 一 直 位 居 全 国 前列 。 2 0 0 9年 , 全 省 蔬 菜 (含 瓜 类 )播 种 面 积 3 4 万 亩 06
( 0 万 公 顷 ), 总 产 10 亿 吨 , 分 别 占 全 国 的 1 % 和 1 2 3 .2 1 6 6% : 总 产 值 1 2 . 亿 元 , 占农 业 产 值 的4 l% ; 出 口创 汇 2 . 美 元 , 占 5 74 74 O1亿 全 国 的 312% : 设 施 蔬 菜 面 积 达 到 1 0 万 亩 ( 6 7 万 公 顷 ), . 30 8
山东省蔬菜产业振兴规划
(01 21年 ) 2 1 — 0 5wk.baidu.com
为 加 快 振 兴 我 省 蔬 菜 (含 食 用 菌 )产 业 , 促 进 农 业 增 效 和 农
进 规 模 化 种 植 、 标 准 化 生 产 、 商 品 化 处 理 、 品 牌 化 销 售 、 产 业 化 经 营 ,全 面 提 升 产 业 的 加 工 增 值 能 力 、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 再创 山 东 蔬 菜 产 业 新 优 势 。
民增 收 ,实 现 产 业 又 好 又 快 发 展 ,结 合 蔬 菜 产 业 发 展 实 际 , 制定
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重点工作
一、巩固提升产业基地建设
1.2015年全区发展蔬菜面积28万亩,产量75万吨,产值8.5亿元。
2.着力打造蔬菜产业示范走廊
以中曾路—平溪大竹村—工农村—毛坝村,曾李路—李家乡新建村—张家村—青林村—永乐村—卫星村,曾家到石笋坪等三大产业走廊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产业基地规模、质量。
二、强化科技支撑
1.抓院地合作。以省农科院高山蔬菜试验站建设为依托,抓好曾家蔬菜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平台建设,强化产业科技支撑。
2.抓好平溪产业园区改造提升。一是对现有设施进行维护改造,二是新建集科研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大棚设施,提升园区科技水平。
三、全力开拓市场
1.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模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创建省市级龙头企业步伐。
2.强化蔬菜专合社建设,发挥市场纽带桥梁作用,大力开拓营销市场。
3.加快冷库设施建设,建立蔬菜冷链物流体系。
4.发挥网络优势,发展电子商务,拓宽蔬菜销路。
四、着力打造品牌
1.推进绿色食品A级认证,力争现有主要蔬菜品种全部通过A级认证。
2.开展有机蔬菜生产试点,创建高山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3.创建中国高山生态蔬菜之乡。
4.继续推动曾家山蔬菜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五、加快发展休闲农业。
与蔬菜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以平溪大竹村、毛坝村,李家青林村、陶园农场,曾家石英村等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促进农旅互动,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
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一份重要文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本文将全文详细解读该文件的内容,并分析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一、背景
中国农村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低、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二、文件内容解读
该文件给出了以下几点主要内容:
1.农业发展
–提出稳定农业增长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
目标。通过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改革农业经营体制,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经
营模式,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促进规模经营和农
业产业化。
2.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构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
多元化农民收入体系,注重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民
就业创业。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3.农村土地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
度。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保护农民土地权益。
–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推动农村土地集约集成发展。
三、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
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对中国农村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推动农业现代化:文件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促
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文件注重发展农村产业和促进
农民就业创业,构建多元化农民收入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及其解读
中央发布2015年一号文件(全文)
2015年02月01日19:07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
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12.80, 0.10, 0.79%)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力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2月1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货币信贷、金融监管等政策措施,推动金融资源继续向“三农”倾斜,确保农业信贷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比例不降低。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
意见全文约12000字,共分5个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意见指出,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创新“三农”金融服务。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覆盖全部县域支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在强化政策性功能定位的同时,加大对水利、贫困地区公路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力度,审慎发展自营性业务。鼓励开展“三农”融资担保业务,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
意见提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加快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转型升级,着力加强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健全交易制度。
在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意见提出,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积极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
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
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膳食安全、丰富居民的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蔬菜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种植技术相对滞后、产品质量问题等,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首先,应优化蔬菜产业结构,推动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和种植方式,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模式,加强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整合,打造优质、高效、可持续的蔬菜产业链。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引导它们在蔬菜产业链上发挥带动作用,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其次,要加强蔬菜技术创新,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水平。加大对蔬菜新品种培育、种植技术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研投入,推广种植模式的创新和现代农业设施的应用,提高蔬菜的抗病抗虫能力和产品质量。此外,要加强蔬菜种子的保护和繁育工作,建立健全种子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种子的产量、质量和适应性,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种子资源。
再次,应加强蔬菜供应链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完善的蔬菜产地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蔬菜种植基地的监管,提高蔬菜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通过建设冷链物流系统,加强蔬菜的运输、储存和销售环节的管理,确保蔬菜的品质和新鲜度。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蔬菜市场的监测和调控,提高市场供需的匹配度,避免过度产能和价格波动。
最后,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升他们的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向农民提供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强对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大对农民的经济扶持,提高他们的种植收益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激发他们投身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产业提升档次、农民增加收益”这一中心,按照“扩规模上设施,壮龙头活机制,创品牌拓市场,提质量增效益,抓示范强带动”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不断扩大设施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提品质、壮市场、强龙头、优服务、育品牌,千方百计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远学寿光、近学贯庄”,建立“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经营产业化、装备现代化、农民知识化、市场信息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建成特色明显、绿色生态、产业高效的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先进市。
(二)具体目标
2013年重点在生产设施规模、标准园内外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合作社建设、无公害产品认证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具体目标为:
1.基地建设。新建改建温室、可盖苫大棚和网棚1万亩。
2.合作社建设。按照一社“五化”(组织运行规范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经营销售品牌化、社员技能职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已建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新增西凝仁、堤上、徐村三个示范村建立完善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90%以上达到省级合作社标准,合作社所在村菜农入社率达到90%以上。
3.推广技术。完善推广番茄、黄瓜、甜椒、茄子、豆角、菠菜、大葱、大蒜、洋葱、大白菜等12个主要品种栽培操作规范,围绕“三节一增”(节水、节肥、节药、增效),重点推广膜下沟灌、微滴灌、防虫网与粘虫板应用、高垄栽培、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无公害技术普及率达到100%。
4.集约化育苗。完善已有两个(园区和故城)集约化育苗场,引导开展集约化穴盘育苗,年育苗1000万株以上。同时培育贯庄、杜村、西关、只照等示范村育苗场,提高服务能力。
5.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在原有12个示范村建立检测点的基础上,对新增示范村和有代表性的乡镇、村和产地批发市场配备农残速测设施设备,培训检测人员,开展上市产品检测,并与市农产品综合质检站实现信息联网,建立统一的检测数据库,实现数据上传、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实时监控、超标预警。
6.培植蔬菜龙头企业。扶持建设藁城市双联蔬菜合作社,与示范村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建立固定的订单生产关系,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共同开发特色蔬菜品种,开拓国内高端消费市场,实现企业、农户双赢。
7.“三品一标”认证。认证蔬菜无公害产品4个以上、续展认证绿色产品7个、企业3家以上,扶持被市场认可的注册商标企业争创名优品牌。
8.示范村建设。积极推进13个示范村千亩蔬菜标准园建设,在落实设施、技术物化补贴的同时,重点扶持后坡覆盖、温室内铺设灌溉、运菜、行人为一体的综用垄沟,有重点的扶持观光台、田间路灯建设,全面提升标准园水平。
二、建设内容与地点
(一)“八大基地”建设
1.大棚黄瓜基地。以衡井线两侧为重点,发展高标准大棚、连栋多膜覆盖大棚、优型温室,重点扶持贾市庄镇贯庄、落生、卞家寨、刘海庄、耿家庄;梅花镇尚庄、高庄、崔家庄。
2.温室番茄基地。以新赵线和世纪大道两侧为重点,发展高效日光温室。重点扶持岗上镇西辛庄、杜村;廉州镇系井;丘头镇堤上、周家庄,九门乡黄庄、南孟镇西凝仁。
3.中大棚甜椒基地。以机场路两侧为重点,积极推进中棚改大棚。重点扶持岗上镇故献、双
庙、庄合、小丰;廉州镇陈家庄一、二、三排;九门乡只照村。
4.精特菜基地。以高效农业示范场、廉州镇系井、南营镇顺中为重点扶持建设。形成以精特菜生产和加工为主导,一大茬番茄、耐热小黄瓜循环种植的高效生产示范基地,重点完善温室生产和蔬菜冷贮加工基础设施,增建优型日光温室。
5.露地及中小棚菜基地。以定魏线两侧为重点,引导发展网棚和大棚,促进基地由露地菜向设施蔬菜转变,同时积极发展沙地种植马铃薯。重点扶持常安镇里庄、东辛庄、大常安、后营、南楼;兴安镇东里村、南朋、兴安、苍德、只锦。
6.地膜葱蒜基地。以南营镇朱家寨、马庄、王宫、水范寨等为重点扶持建设,以更新品种为重点,形成大蒜玉米连作、大蒜菜花连作、大蒜茄子连作、洋葱茄子连作等高效种植模式。
7.大棚瓜菜基地。以西关镇后西关村、固德、梁家庄和增村镇东桥寨村为重点扶持建设,积极发展西瓜、茄子或番茄、尖椒轮作生产模式。
8.温室食用菌及露地马铃薯基地。以兴安镇西里村为重点建设,扩大温室生产规模,开展以平菇为主导的食用菌生产;以东里村、南朋、只照为重点开发沙地马铃薯生产,丰富“菜蓝子”。
上述八大蔬菜基地在发展设施生产的同时,还要完善田间道路,铺设地下输水管道,做到健全档案、健全检测机制、健全监管机制,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蔬菜种苗供应、技术管理、农资供应和产品包装销售。
(二)建设“两个园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藁城市农业高科技园区。以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为重点,以新品种引试、新技术展示、科研培训、辐射带动为主要功能,加速园区技术展示和服务水平提升。一是充分利用园区已有的温室、连栋温室、大棚、组培及检测设施设备,年引进筛选新、特、优各类蔬菜品种95个以上,丰富园区种植蔬菜品种,提高前瞻性和适用性,为全市更新、扩大特色品种提供支撑。二是进一步完善穴盘育苗设施设备和技术,集中繁供新特优蔬菜种苗,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株。三是加强品牌销售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年销售箱菜1万箱、鲜菜1万吨以上。四是进一步绿化美化入区及区内道路,调整温室大棚种植茬口和品种,推动园区在功能服务和形象提升上整体协调发展。
2.石家庄现代农业观光园。积极引进完善农业观光园的建设和经营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集约化育苗场、“四园一厅”(蔬菜、南果、花卉、异瓜和生态餐厅)、采摘区建设,2013年完成农产品展示、观赏、示范、园林景观、休闲服务核心区1500亩建设,形成集品种和技术开发、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样板。
(三)“四大体系”建设
1.市场体系。重点抓好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兼顾市级中心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加快推行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建设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完善1个市级中心蔬菜批发市场和4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即贯庄蔬菜市场、后西关蔬菜市场、双庙蔬菜市场、东辛庄蔬菜市场),新建西辛庄蔬菜市场。六个市场均与省蔬菜合作总社、批发市场联网,建成网络化市场信息平台。
2.质量安全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加强硬件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年检测能力达到1000个样品以上。同时,在各生产基地乡镇、示范村和蔬菜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实现信息与省市联网,数据上传、信息共享、综合分析、实时监控、超标预警,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功能。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实现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监管,建立完备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3.技术支撑体系。以农业高科技园区、蔬菜办为主体,联合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及乡镇技术干部,依托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省农科院、省技术推广总站等科研单位,组建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