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1、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孔子提倡“学而知之”,主张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子入太庙,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
他说:“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意思是: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创造的人,我没有这个毛病。
多多地听,选择其中的合理部分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
孔子认为知识教育靠多闻多见去获得。
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去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可以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第一句话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能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从旧的知识中得到启发,悟出新的道理来,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日,"故者,旧所闻。
新者,今所得。
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
"朱熹的注释很有道理,包括这样的意思:"故"是"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时司"集中体现了二者相互间的联系性,并含有转化的意思。
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
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
3、学思并重,以学为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考研大纲2018年与2019年对比一览表
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考研大纲2018年与2019年对比一览表
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2019年考研大纲已经公布,但是考研的同学都清楚何如利用吗?考研大纲是目标院校唯一官方指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是规定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指导性文件。
考研大纲作为唯一官方的政策指导性文件在专业课备考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各大高校的考试大纲均在9月中旬左右才公布,对参照前一年的考研大纲已经复习大半年的莘莘学子来说可谓姗姗来迟。
借此,我们天津考研网特别推出考研大纲的对比、变化情况的系列专题,及时反映相关的考研动态,以此来消除学子们的复习误区;使学子们尽早捕捉到官方的细微变化。
为考研之路保驾护航!
以上是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2018年与2019年考研大纲的对比情况,从对比文件可以看出,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的考研大纲发生变化。
所以,报考该校的研友们要依据现状合理调整复习计划备考。
天津大学854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或程序设计语言考研资料请到天津考研网官网咨询查看。
第3部分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第9章)解析
基于教学设计的课堂演示软件评价表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 计的方法与步骤(仅供参考)
!、需求分析 2. 教学目标分析(任务分析) 3.情境创设 4.信息资源设计 5.自主学习设计 6.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7.学习评价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强化 练习设计??)
三、设计(过程)实例:
(三)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为指导, 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 应用层次目标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四)公共教育技术课“教学设计”应用层次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评价)
学习资源 (教法调研) 协作学习 (观摩评议)
抛锚 设计任务
自主设计 教学方案
自主制作 课件
鼓励学习者检验和积累各种不同 的观点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采用目标自由的过程评价 支持学习者进行反思 发挥现代媒体因素的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流派
折中派——认知弹性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
认知弹性理论 Congitive flexicibility throry
误区:
持技术本位观的住处技术整合,也就是教师“为 了技术而技术”或者“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评价“整合课”时,一味或过多关注技术应用 的多寡和技术是否精美 人为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培养之间的 内在联系 学科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 复课件,忽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忽视对网上大量开放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案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试题及答案(全)2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试题及答案(全)1一、单选题1、以下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分)注重学习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以专题或项目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2、在“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的软件导航是()。
(1分)有线性的横向导航线性的纵向导航非线性的树状导航非线性的网状导航3、以下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1分)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广义上,学生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主要负责传授和讲解知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下列属于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内容是( )。
(1分)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法确定教学媒体选择5、在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非常重要,下面对于教学难点以及教学重点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1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都不是任意的,教学重点的确定受教学目标的制约,教学难点的确定则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直接确定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可以是那些比较抽象、离生活较远或过程比较复杂,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时候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相同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难点如果不解决也并不影响教学重点的掌握,这样的难点不需要必须突破6、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以下对具体教学目标所属层次的描述错误的是( )。
(1分)“能够对文章的大意进行概括”属于领会层次“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词语在8~10分钟内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属于分析层次“认识14个生字,认识偏旁‘学’字头”属于识记层次“能够用本课生词‘应接不暇’造句”属于运用层次7、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老师需要分析教材,编排组织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
在组织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你认为不需要考虑的因素()。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是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强调的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首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音乐中的英文歌曲、音乐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英语,实现知识的融合。
其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一个小组合作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激发学生正能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例如,在一个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温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及时纠错,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成功和发展为导向,以鼓励和支持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认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1
三种不同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及异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主要面向教师的传统教学设计、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三类。
1、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重要作用。
理论基础代表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方法、策略(4)选择教学媒体(5)进行施教,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6)根据形成性评价得到的反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策略加以调整2、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它让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题、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代表人物: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教学观是对传统教学观的批判和发展,认为学习不仅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主要地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往往被传统教学观忽略。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情景创设(2)信息资源提供(3)自主学习策略设计(4)组织协作学习(5)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索3、“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在兼取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两者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兼取两理论之所长,弃之所短,也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两者的结合。
包含以下几个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活动设计(4)学习情景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中级)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 Method,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画出目标矩阵;(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运用上述目标和内容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完成总的教学目标子目标以及完成目标所需的单元内容和知识点,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内容编排方法。
在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方法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加涅提出的直线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原则等。
认知结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起来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影响新的有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即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与习得意义的保持的效果都会受到学习者认知结构特征的影响。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
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及特点三类主要的教学设计即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学教并重”式教学系统设计(一)、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传统教学设计,设计的焦点在“教学”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来组织教学,因而这种理论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领域中有很大的影响;不足之处是,按这种理论设计的教学系统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二)“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是围绕如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而实施的一种设计,是教师提出创意和决策的过程;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目的性,科学的计划性和有序的系统性,而不是一般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检测、反馈、修正及再实施的认识深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讲究科学性和创造性。
具有以下特点:(三)“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我比较喜欢“学教并重”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一、概念题(共28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2、系统方法:3、认知结构:4、学习需要:5、认知发展:6、学习需要分析目的:7、认知策略:8、教学媒体作用:9、媒体内容:10、生成型教学策略:11、替代型教学策略:12、先行组织者:13、掌握学习教学策略:14、学习策略:15、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目的:16、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17、支架式教学策略:18、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19、认知工具:2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21、信息化学习环境及特征:22、有意义学习:23、“整合协调”策略:24、发现学习的特点:25、引导性材料:26、绩效技术:27、学习绩效:28、教学绩效:二、填空题(共51小题)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系统分析技(、、)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使解决与人有关的复杂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并在实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学系统设计的四大理论基础是:(、、、)。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
4、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种类型:( 、、、和)。
5、ID 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三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 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作为理论基础,第三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作为理论基础。
6、教学系统包含了(、、和)等四个最基本的构成性要素,是系统运行的前提,并组成系统的()结构。
7、ID1的代表性模式应推肯普模式的特点可用三句话概括: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强调(),需着重解决(),要适当安排()。
8、在ID1中学习者特征分析仅仅考虑学习者的()和();而在ID2中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学习者的()与()。
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 )和( )的综合。
10、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包括(),(),()。
11、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和(),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
以学习为中心,打造贴合教学实际的教案
教案是一门教学设计的艺术。
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教学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以学习为中心,打造贴合教学实际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学生为主体,理解为核心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自由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灵活演绎、理解、运用知识。
通过教学,走出板书、PPT等老式的知识传授方式,把学生的思考放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在丰富的环境中自由地思考问题,提高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策略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不同,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学习目标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学习困难和学习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环节,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具,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但是,在现代教育中,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用。
现代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赋予学生以自由探究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思考和实践,让学生更好地通过锻炼和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要求。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社会追求创新发展、追求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堂氛围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能够提供不同的教育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科、目标等因素,开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供更多元化和更适应当代教育的教育效果。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
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组织策略
2)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
类似于基于问题的教学、实例式教学 创设情境 确定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效果评价
抛锚式教学例:
3、授课主体包含主要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逻辑清晰
4、授课内容、方法与学生认知阶段相当,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5、练习题紧扣教学目标,示范性好、启发思维、有重点
6、课堂小结的设计简明扼要,概括一节课的结构重点
7、信息的呈现直观明了、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用户界面友好(课件易于操作)
还有什么意见, 请写在下面:
建构主义的评价方法有何特点? 三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区别、联系?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与经典教学设
计理论的关系?
2、客观主义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克服行为主义“机械论”、“还原论”的 弊端
认知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鱼牛”)
优 良 中 差 权重 0.1 0.1 0.2 0.2 0.1 0.1 0.1 0.1 总分
基于教学设计的课堂演示软件评价表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 计的方法与步骤(仅供参考)
!、需求分析 2. 教学目标分析(任务分析) 3.情境创设 4.信息资源设计 5.自主学习设计 6.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7.学习评价设计(效果评价设计、强化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 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一、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其他学科课程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学习信息技术;2.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要在课堂应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
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才有可能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如何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要求教师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进行的融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学并重教学设计理论。
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都不能把它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在教育领域,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内容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介绍教学设计的原则和主要策略,以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设计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2. 任务导向:教学设计应设立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
任务导向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获得综合学科素养。
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学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 多元评价:教学设计应包括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
多元评价旨在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学科素养,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 针对性: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进程和能力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1. 前瞻性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提前进行全面的教学规划,明确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通过前瞻性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进程,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 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策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引导性问题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信息
编码 释码 译码 信息
译码 释码 编码
图10
奥斯古德
施拉姆模型(1954)
教 师 编码器 (信源)
媒 体 译码器 (信道)
学 生 (信宿)
反馈
图11
教学过程流图
系统科学方法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
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是一个多
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所以教学
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效能的总体。
(3)系统环境: 指的是存在于系统外的且与系 统发生作用的事物的总称。由于系统的边界不是
固定不变的,哪些因素划归为系统,哪些不划归
系统要以具体情况而定。
(4)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一个系统如果和环境 有输入、输出关系叫开放系统,否则即为封闭系统。
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丰富的科学依据;
(3)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论为基础的技术学层次 的科学。
教育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分析教学内容的信息, 选择设计媒体 (传的工具)、 进行学习评价 (传的效果),等等这些都是以教育传播理论 为基础的,因此,教育传播理论是教学设计的 理论基础。
谁
说什么 Says what
设计必须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系统科学方法
论也是教学与要素: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诸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要素就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
(2)结构和功能:结构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也就是它们在时空
连续上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方式。功能就是系统 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能力。也是系统中多
形成性评价
学 习 需 求 分 析
学习者 分 析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学教并重”教学模式研究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学教并重”教学模式研究作者:曾海务范圣斌冯灵忠来源:《师道·教研》2021年第03期课堂教学的改革任重道远,改革的道路曲折,改革的措施在实施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各种阻力。
为了改变山区教育落后的现状,近年来,学校领导多次前往教育先进地区的学校学习、取经,每年也派出大批教师去学习、培训,同时还请了很多专家、教授到我校开讲座。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我们见识到了教育信息化带给教育的变革,那种改革力量是颠覆性的,也清楚地看到了不同地区的教育差距,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融合来破解制约我们山区教育的难题刻不容缓。
一、“学教并重”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具体内容1.教学模式的提出我们关注到信息技术具有无与伦比的互联互动功能,而这些这是我们小学课堂所欠缺的,所以我们决定开展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小学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的研究。
研究团队的所有成员齐心协力,通过查找书籍、文献,我们发现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大类。
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据此我们将研究方向进行细化,精准定位到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小学课堂“学教并重”教学模式的研究。
2.核心概念的界定移动互联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资源环境以及交互环境,是指在本校现有的移动软硬件设施设备下,保证生成的教学资源(如微课等)能在各个终端设备的互联互通。
学教并重:“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教学设计理论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3.具体内容(1)课前移动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课前,老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的引导为指导,学生通过微课及课前测验等在线活动先学习重点,难点等知识。
(2)课中互动探究,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课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知识内化互动活动。
教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引导学生借助教学平板等互动工具,组织学生参与基础的互动来质疑,讨论,探究,合作,展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习,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控性。
该文首先追溯了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肯定了教学设计研究日趋繁荣的局面及取得的成果[1]。
然后从一门学科是否成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教学设计的现状,指出了我国教学设计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
最后,作者还对我国教学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国内同行的争鸣。
标签:教学设计;现状;发展趋势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设计已成了国内教育技术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众多教学设计工作者都从理论或实践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从教学设计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视觉对其进行全面的透视,以便大家对教学设计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一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教学设计在国外已经历了较长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987年《外语电化教学》杂志刊登了第一篇有关教学设计的文章,教学设计开始被引入国内。
在这短短的20年里,国内教学设计已有了很大的进展。
我们根据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的特点将其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次引入,蓬勃发展(1987年——1994年)教学设计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国内,在其发展之初就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翻译和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
先后翻译出版了以下国外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1986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布卢姆等编,罗黎辉等译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87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加涅主编,张杰夫主译的《教育技术学基础》;1990年,原国家教委电教司组织编译的《教学媒体与教学设计》。
2 开设了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成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3 出版了一批有关教学设计研究的专著,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技术 【完整版】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现代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特别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操作。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5、“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
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选择与教材内容相统一,根据教学目标媒体效益选择素
材。
互联网普及使素材收集相对容易,必须遵循目标指导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使用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网络知识与认知结构相容性根据理特点选择素材,形象画面吸引随意注意使课堂教目标变明确,利用问题情景或展示所知识应用价值等则激发并维持意注意。
研究表明大脑皮层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容易使身疲倦,应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
利用媒体直观优势恰当选用媒体作教辅助,传统媒体(标本、模型挂图等)类课必少电教媒体(投影、幻灯、录相、微机等)能够克服传统媒体空间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时记忆
表象、各种事 件、各种命题和各 种技能存储
短时记忆
意识、认知过程 — 言词的、空间的
感觉到 的经验
生
a
长时记忆中影响 b 注意
知觉和注意的各
成
方面信息以及以 持续的注意
学
特殊方式加工信程
有关的记 忆存储
记忆生成联系
感觉信息
选择性注意 不成功的建构
模
归类进入
c
c e 再作努力与记
计理论的关系?
2、客观主义
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
克服行为主义“机械论”、“还原论”的 弊端
认知结构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相对于客观主义
学习是意义建构的过程(“鱼牛”)
德国的一则关于“鱼牛”的童话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 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 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 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 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 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 还有…..”。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 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 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 草,……(见图)。
习; (6)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 (7)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提供
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 (8)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
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设计的整体流程 教学策略设计:
问题、情境、资 源、认知工具、 自主学习策略
辨证地看待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
图: “鱼牛”的童话
“鱼牛”形象,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 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 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
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 中自行建构的
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 习的帮助者。因而“学习是意义建构的 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 式、案例
的观点鼓励学习者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采用目标自由的过程评价
支持学习者进行反思
发挥现代媒体因素的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流派
折中派——认知弹性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 激进建构主义
认知弹性理论 Congitive flexicibility throry
斯皮罗等于1990年 低级学习(良构领域)——高级学习(非
第三部分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多种学习理论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模式、案例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 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 核心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1、建构主义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 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 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主动搜集、分析资料和问题 联系与思考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协作
误区:
持技术本位观的住处技术整合,也就是教师“为 了技术而技术”或者“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评价“整合课”时,一味或过多关注技术应用 的多寡和技术是否精美
人为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培养之间的 内在联系
学科教师投入太多精力开发一次性的低水平的重 复课件,忽视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忽视对网上大量开放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
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 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 与理解,
教学环节(例:克隆问题 的学习)
呈现基本情境
随机进入教学(围绕核心问题进行 多维案例与情境的设计)
思维发展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效果评价
以上几种教学策略或模式
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交织在一起 设计成果案例:WebQuest《教学设
型
记忆
忆生成联系
与长时记忆中
已有经验的对 主动地建构意义 与感觉经验
照作为试验
(实验性的) 对照做试验
f
d
成功的建构
意义的理解
g
D.H.Jonassen
让教学活动与实际问题挂钩 支持学习者发掘或形成问题 提供真实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 让学习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援助
鼓励学习者检验和积累各种不同
计应用模式调研》的教学活动过程及 策略
一个建构主义教学改革实例
设计项目:基于计算机的公共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 学方案
(一)教学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求分析结果) 1、教学方法不适合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不适应我国学校CAI的发展需求 3、 学习者不适应教学要求 4、教学手段落伍 5、办学条件不足
3、授课主体包含主要知识点,突出重点和难点,逻辑清晰
4、授课内容、方法与学生认知阶段相当,符合学生学习特点
5、练习题紧扣教学目标,示范性好、启发思维、有重点 6、课堂小结的设计简明扼要,概括一节课的结构重点
7、信息的呈现直观明了、强调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用户界面友好(课件易于操作)
还有什么意见, 请写在下面:
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
1)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最邻近发展区” 搭脚手架 进入情境 独立探索 合作教学 效果评价
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 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 识的意义建构。
支架式教学例:建构“动物”概念框架
的探究学习
教学内容是自然课中的动物。教师为让学生自己用 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一个关于本地动物园的电子导游
在各小组分配任务后,教师对如何到图书馆和 Internet上搜集素材、对所搜集的各种素材重要性 大小的分析比较适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帮助学 生沿概念框架攀升)
支架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有无其它的有 袋动物?” 三种有袋动物有何异同点?
每一种学习理论、教学设计模式都有其适 合的学习情境
如何具体操作建构主义的教学设 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
新型网络探究学习模式
WebQuest MiniQuest 拾荒者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教学模式:认知学徒 式、协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该如何施 行、推广?(实施策略)
提出随机进入教学策略/模式
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访问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 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
十分重视跨学科背景下的开放性、真实性、复 杂性、可视化学习环境的创设,并由此鼓励学 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 “十字形”,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 性的结合,以增强知识的弹性与迁移性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与建构主义学习环 境下的教学设计相通
(三)教学策略制定的依据: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抛锚式教学为指导, 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设计 应用层次目标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设计
(四)公共教育技术课“教学设计”应用层次教学方法:
(思考:如何评价)
学习资源
协作学习
(教法调研)
(观摩评议)
抛锚 设计任务
自主设计 教学方案
自主制作 课件
演示课件 并评价
练习设计??)
三、设计(过程)实例:
《教学设计应用模式》 WebQuest的
教学设计
三、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
(1)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 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支持学习者自主 学习的环境与要素
(3)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 (4)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 (5)强调协作学习,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
良构领域) 客观主义————————建构主义
客
建
观
构
主
主
义
义
对于非良构知识
应以多种观点呈现信息,并利用能提供多 种方法、不同范例,促使学习者对非良构 知识进行反复的交叉学习,实现多元表征, 培养其认知灵活性、促进迁移
概念与案例构成的多维与非线性的“十字 交叉”形状(“criss - crissing” of conceptual and case landscape)
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 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 核心来进行整合
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 实现课程整全的必要前提
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 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确定项目目标:参照原教学总目标
的基础上,确定新教学目标:
1、智慧技能 1)领会层次:使学生能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应用层次: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教学设计基 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 的理论问题和教学实际问题 ➢ 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活动 ➢ 基于计算机等媒体的课堂教学活动 * 2、 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信息 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技能:培养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法运 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愿望 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学方法改革
最后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组织策略
2)抛锚式教学
Anchored I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