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那个历史必修一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
一、学法指导
1.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抗战的重要特点。

学习这部分知识首先要全面掌握战争爆发的原因,其次理解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后比较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析它们的不同特点及成因。

2.在学习“日军的滔天罪行”这一目时,应紧密联系现实。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为日军侵华罪行辩护,从东史郎事件,到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再到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引起了中国乃至亚洲人民强烈的反感和谴责。

这些都是现实,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掩盖日军战争罪行的企图,不能不让亚洲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和人民警惕。

要冷静剖析历史、正视历史,通过史实揭露日军侵华期间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史实的态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3.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战胜利的原因可从日、中、国际三个角度分析。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抗战胜利伟大的历史意义可以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就中国国内而言,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增强了我国人民的自尊心、自豪感,而且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大推进作用。

就国际而言,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突破
1.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历史背景: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②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③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2.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①敌强而我弱,日军凭借其军事优势,很快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开辟敌后战场,一方面可以避敌锋芒,另一方面可以缩小敌占区,牵制其兵力,使敌人后方不得安宁。

②开辟敌后战场可以有效地积聚、发展人民群众的抗日力量。

可能性:①日军占领中国大片土地后,必然出现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等问题,因此他们只能据守大城市和交通线,广大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地区,在这些地区抗日力量的存在、发展和壮大是可能的。

②广大农村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怕敌人封锁,自我生存能力强。

③农村地区地形条件有利,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掩护,开辟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

3.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
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
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
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5.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比较
①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所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

全面抗战路线是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②抗战的结果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③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与中共代表的广大工农群众处于阶级对立状态。

6.抗日战争的特点
①是落后国家反对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是亚洲大陆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这个战场开辟最早,坚持时间最长,贡献最大;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日战争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一个明显区别;④抗战具有两重性:它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反法西斯战争;既是日本侵华活动达到极盛和走向败亡的过程,又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易错点1 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例一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不同之处是
①实行相同的抗战路线②动员组织民众抗战
③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④进行了积极的抵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D
辨析:此题易错选AC两项。

错选A项,错因在于阅读选项不细导致;而错选C项,错因在于混淆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各阶段的抗战表现导致。

本题为组合式否定型选择题,应灵活运用排除法,并正确认知各具体表述。

①表述错误,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并不是相同的抗战路线,故排除AB两项;不管中国共产党还是国民党,抗战初期都进行了积极的抗战,故排除C项。

②③都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与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无关,此题选项是D。

易错点2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战役的区分
例二下列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D
辨析:此题易错选A项。

主要错因在于基础不实,既不能确定百团大战是敌后战场事件,也不能明确平型关大捷乃是国共合作抗日发生在正面战场的典型事件。

此题属逆向型选择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的是选择敌后战场的战役。

而百团大战是1940年下半年中共领导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

易错点3 正确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例三日寇一度入侵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参战的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

下列关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正确的是
A.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人民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
B.国民政府始终坚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国共团结抗日
C.始终没有停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D.国民政府从抗战开始,一直采取正确的战争策略
答案:C
辨析:此题易错选B、D项。

原因是没有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进行正确的评价。

A 项错在“全面”;B项错在“始终”;D项错在“一直”。

易错点4 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
例四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原因有
①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
②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④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辨析:此题易错选A项。

主要错因在于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理解有误。

②项错误,抗战胜利是使中国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而其他帝国主义的统治依然存在,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社会。

而①③④叙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五、体验高考
例一(08年全国Ⅰ卷16)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

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审题看材料“参选议员”,指的是选举。

只有A符合题意。

可用排除法,其他三项与历史事实不符。

因而选A。

例二(08年全国Ⅰ卷17)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

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属于容易题。

时间限制词是“1943年1月”,关键词是“关系新纪元”。

A 指的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B指的是1943年11月《开罗宣言》,C指的是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时间都不相符,均应排除,因而选D。

例三(08年四川卷1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农业生产 B.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重新划分根据地的阶级成份D.执行国民政府的行政命令答案:B
解析:C、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项都是目的,但是中共调整土地政策的背景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团结一切力量抗日成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所以选B。

例四(07年年上海单科卷26)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
C.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D.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
答案:A
解析:题干时间限制是“1940年12月30日”,B项是1945年5月;C项是1949年4月;D项是1941年12月。

B、C、D都与题干要求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

优秀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一、评价教学目的
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思路清晰,目的明确,一是看知识教育,二是看思想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同时.还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本为“这样一来,教学的目的就仅是使学生了解到“过程”、“结果”,而忽视了锻炼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发现事件的本质,推导其历史影响的能力。

从而把教学目的简单的变成了教学内容索引,从而丢弃了思想教育目的,也没考虑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堂课的教学目的要能体现教材的中心思想,对学生来说又要深浅适度。

二、评价教学内容
首先,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要讲求科学性,这就要要求教师所讲的史实必须真实可靠,遣词用字必须准确无误。

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历史事实作出科学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历史教学内容的思想性要求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师在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有,在评述历史人物方面不承认矛盾,也不承认发展变化,好便绝对的好,坏便绝对的坏。

在评议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方面,还需注意概念正确把握,否则往往一字之差,也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三、评价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具体操作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看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是最适合本课教学内容需求,其次是看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能力的锻炼情况。

合适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做出结论。

从而由被动的学习接受者变成学习的主人。

当然,最后还有一点,就是教学效果也是检验教学方法运用情况的重要方面。

四、评教学对象
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是否情感融洽,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五、评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有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教学思路的层次是不是清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是否严谨有序,环节转换是否自然、艺术。

是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识传授是否准确、科学,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
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导入、结束等重要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知识教学的教法设计是否符合学科特点,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能力。

板书设计科学。

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依纲扣本,言简意赅,有条理性和艺术性,
练习设计,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训练目的是否明确,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否相统一;训练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有没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讲与练、师与生、优生与中生、后进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六、评教学效果
不同程度的学生的素质是否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是否有学习方法的获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情感的陶冶、学习品德的升华。

是发能做到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七、评教学思想
是否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习应重过程,重体验,重实践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