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题,通过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手法,来表达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审美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先秦时期的壁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原始阶段(古代至秦汉):中国山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壁画艺术,这些壁画多以神话传说和狩猎场景为主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水画开始脱离壁画,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秦汉时期,山水画逐渐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雅好,并开始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意境和气氛。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至北朝):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强调墨色的运用和笔墨的表现力。

画家们注重用墨勾勒山石和水流的形态,并运用淡墨法来表现远近和层次感。

同时,山水画逐渐与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结合,强调意境和诗意。

3.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

画家们注重山水的写实性和细腻表现,同时也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多以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题材,注重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运用来表达画家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同时,山水画也开始注重写生和写意相结合,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4. 元明清时期:元代山水画家赵孟頫和明代画家沈周等人的出现,使得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他们注重以笔墨表现山石的质感和形态,强调笔墨的力度和变化。

清代山水画家石涛和郑燮等人则注重山水画的构图和用色,强调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气势。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既注重写实性,又强调艺术表现力,使得山水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原始阶段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再到元明清时期的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山水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成为了中国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表达了画家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也传递了中国文化中的哲学思考和人文情怀。

中国画的起源发展演变

中国画的起源发展演变

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本目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七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征、代表人物和作品。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

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彩绘帛画,构图诡奇,充分反映出当时人对生、死两极,阴、阳两界,天、地、人三才,过去、现在、未来三时的看法。

在每个物象的描绘上具有一定的写实倾向,虽然造型的基本手段是线条,但大量的色彩敷染,使整个画面瑰丽夺目。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夫妇宴饮图》,是工笔重彩的杰作。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

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

顾恺之“传神写照”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

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发展到晋、南北朝,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古代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门类之一,它直接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痴迷和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山水画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以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为主题,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

山水画的起源山水画的起源几乎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壁画上。

在先秦时期,很多古代墓室的壁画以山水为主题,其中一些壁画中的山水画甚至可以与后来的山水画媲美。

经过千年的发展,山水画逐渐走出了墓室,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到了唐朝,山水画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山水画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唐朝时期,山水画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唐朝的皇帝们十分热衷于壁画,许多宫殿都挂满了壁画。

壁画中大多是以山水为主题的,这使得壁画中的山水画与后来的山水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唐代墨家宋之问的山水画就在这个时候得以繁荣发展。

宋之问的山水画风格独特,既融合了传统的山水画元素,又加入了个人的风格特点,为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宋代,山水画开始走出了宫廷,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艺术形式。

宋代著名的画家,如李唐、范仲淹等人都是以山水画为主要绘画形式。

他们的画作中,多是通过工笔技法逼真地表现自然山水风景,同时又通过诗词、绘画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令人陶醉的艺术氛围。

宋元时期的文人画家黄公望将山水画的格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以极强的写意风格将自然山水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後世称为“南宗巨擘”。

山水画的发展元代时期,山水画主要表现了艺术家的写意风格。

以画家吴道子为例,他的山水画不再追求山水的真实性,更多地关注画家心境的表达。

此外,元代山水画家还发明了“迷墨法”,使写意的线条更加自由,创造出许多美丽的山水画作品。

明清时期,山水画逐渐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明代画家文徵明、唐寅等人吸收了宋代文人画和元代的写意风格,加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使山水画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传承

打开《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矗立眼前,和山水一起映入 人们眼帘的,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而这些题款,就成了 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这枚“御书之宝”方玺的印文和印色,具有明显的宋代特点。 可见,这幅名画曾经被收藏于北宋的皇宫。随着金兵南下, 北宋灭亡,皇宫里的大量珍宝绘画开始流散于民间,其中也 包括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继续看画,就会发现第二枚御用方印,这枚 “御书之宝”的 印鉴,是乾隆皇帝专门用于收藏的印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王希孟,王希 孟18岁为北宋画院学生,後召入禁中文书库, 曾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半年後即创 作了《千里江山图》。惜年寿不永,20馀岁 即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 年画家。
《江
雪》
唐代诗人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溪山行旅图》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被誉为“宋画第一”。 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 泻千尺的飞瀑、路边淙 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 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 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 人如身临其境 。他所画 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 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 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 坚实的笔墨皴出富有质 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 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 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 浑厚,势壮雄强”的特 色,被誉为“得山之 骨”,“与山传神”。 (北宋)

作品赏析
全面继承了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突出石 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使画面爽朗富丽。 人物活动栩栩如生。充满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境界的 向往。 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 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 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却依然感觉满幅富 丽堂皇,这也就是此图较之前唐的青绿山水更趋成 熟之处。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艺术始于唐代,盛于宋元,成于明清。

它是中国绘画中最具代表性、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画种。

山水画艺术的特点是以悟形泄情为主,融合了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手段,同时还兼具着写实与抒情、意境与技法的艺术特点。

本文将从山水画的起源、发展以及代表人物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山水画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陶器上的刻画,如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已有一些带有自然景物图案的刻画。

随着社会的发展,山水画也逐渐呈现出丰富的发展变化。

到了唐代,山水画的画风已经比较成熟,以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人为代表的文化人开始涉足绘画艺术,使得山水画趋向文人化。

在宋代,山水画达到了高峰,多数画家能够写诗作文,这使得画家的创作更加注重精神境界、意境创造和文学性。

发展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发展历程中,每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贡献。

唐代山水画以神似著称,画家多以“写意”为主,留有很大的想象和创意空间。

南北宋时期,山水画的画风更加深入人心。

北宋的李唐、范宽、梁楷等画家,注重写意山水,把山水画发扬光大,形成了“北宗”画派。

南宋的夏圭、文同等画家则主张用写生的手法把真实的山水诗化、优美的山水画化,他们的画风更加洒脱自然,雍容华贵,形成了以“南宗”为代表的画派。

元代山水画以飞瀑奇峰、烟波浩渺为特色,画家较为独立,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束缚,创造出了更加独特艺术风格。

明、清两代,山水画的风格又有所不同。

明代的画家,如沈周、文征明、唐寅等,从古龙、桑山的笔法中吸取灵感,运用了更丰富的装饰元素,以及更加复杂的空间构造和贯通双层意境。

清代山水画则更加注重笔墨描绘、用墨表现意境,如石涛、郎世宁、董其昌等画家,他们尽量用浓淡相间、错落有致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来表达出自然之美。

代表人物山水画在中国历代艺术史上,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画家。

在唐代,王维和张旭的名气最大,王维创新了“吴门画派”,张旭则行笔宛转、颇有神韵。

到了宋代,主张“文人画”的孙过庭成为了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而夏圭、文同则被誉为“南宗画派”的代表性人物。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的详细介绍。

1. 先秦时期:山水画的萌芽在先秦时期,山水画的元素已经开始出现在青铜器、陶器和石刻等艺术作品中。

这些作品中的山水形象多为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但已经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表现和追求。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初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逐渐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画家们开始以山水为主题,通过墨线的勾勒和水墨的渲染,表现出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

代表性的画家有顾恺之、王羲之等。

3. 唐宋时期:山水画的繁荣时期唐宋时期是山水画的繁荣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

他们在表现山水景色的同时,注重描绘自然的气韵和意境。

代表性的画家有李思训、李成等。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多采用了写意的手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

4. 元明时期:山水画的变革与发展元明时期,山水画经历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画家们开始注重山水画的写实性,追求更加真实的自然表现。

同时,山水画的构图和色彩也更加丰富多样。

代表性的画家有黄公望、夏珪等。

5. 清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清代山水画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节和气氛,追求更加完美的艺术表达。

代表性的画家有郑板桥、石涛等。

6. 近现代:山水画的现代化发展近现代以来,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

画家们开始尝试用新的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使山水画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

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萌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初步发展,再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元明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清代的继承与创新,以及近现代的现代化发展,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创造力。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以及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

一、起源阶段(公元前500年-公元618年)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221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山水画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山水”观念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山水是宇宙间最具象征意义的事物,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起源阶段,山水画主要以线条勾勒为主,表现出山水的轮廓和形态。

画家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神韵,追求笔墨的简洁和纯粹。

代表性的作品有《郑燮山水图》和《张僧繇山水图》。

二、发展阶段(公元618年-公元1911年)隋唐时期(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山水画的发展阶段,绘画技法逐渐成熟,艺术风格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逐渐从线条勾勒转向注重色彩和构图。

画家开始运用水墨和颜料来表现山水的变化和气氛。

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维、李思训和顾恺之。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达到了巅峰。

画家开始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景物的写实性。

南宋时期的画家范宽和北宋时期的画家李唐成为了山水画的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公元1911年),山水画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

明代画家沈周和文征明注重山水画的构图和笔墨的运用,清代画家石涛和郑燮则注重山水画的气势和神韵。

三、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山水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手法。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丰富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

其次,山水画强调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理念。

山水画注重表达山水的气势和神韵,追求笔墨的简洁和纯粹,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最后,山水画传承了中国绘画的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独立的画科。

隋唐时期,山水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形成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并形成了独立的画科。

代表画家有顾恺之、宗炳等。

2. 隋唐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逐渐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的地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代表画家有展子虔、王维等。

3. 五代两宋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成熟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的题材和风格多样化,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和作品。

代表画家有董源、巨然、郭熙等。

4. 元明清时期:这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的风格和流派多样化,出现了许多山水画流派和风格。

代表画家有黄公望、王原祁、石涛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水画
的题材、风格、技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但无论如何,山水画始终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壁画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艺术逐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也在文化中的地位持续,对于美学的影响也一直深远。

本文将探究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影响。

一、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秦至南北朝(公元前221年~589年)和隋唐至明清(618年~1911年)。

在前期的绘画艺术中,群雄割据之时,百家争鸣,各种绘画风格并存,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交流的加强和经济繁荣的催生,古代中国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发展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壁画、山水画等艺术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代李公麟、李思训、王维等人的山水画和宋代吴道子、董源等人的山水画。

二、艺术特点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沟通人类感情的深度挖掘。

在古代的绘画艺术中,创作均具有较高的调性和韵律,表现出古人所追求的真、善、美等价值观。

而其主题与表现形式则相邻而行。

在画面的表现上,古代中国绘画艺术更追求形与神兼备,艺术家追求的是真实的形态和灵魂的刻画,同时在视觉造假和创意上也有着极高的追求。

三、艺术对社会的影响不仅对于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对于中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繁荣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古代,绘画艺术与诗歌、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碰撞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特色。

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绘画艺术也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之一,丰富的艺术内容和技巧运用让古代中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和丰富的创作表现,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艺术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艺术也不断更新变革,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瑰宝。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描绘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

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原始山水画(公元前5000年-公元220年)原始山水画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时期,最早出现在陶器上。

这些原始山水画主要以线条勾勒山水轮廓,简单而朴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画逐渐出现在青铜器和石刻上,并开始加入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2. 古代山水画(公元220年-公元618年)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开始出现在纸上,艺术家开始使用墨水和笔进行创作。

古代山水画强调表现山水的气势和神韵,注重山水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唐代山水画(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也是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山水画家主要注重山水的写实性和构图技巧,追求形象的真实和细腻。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王维、顾恺之和李思训等。

4. 宋代山水画(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山水画发展的转折点。

宋代山水画家主张“写意”和“气韵生动”,追求笔墨的自由和意境的表达。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李唐和郭熙等。

5. 元代山水画(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蒙古、西亚和波斯等地的绘画风格。

元代山水画以线条的疏密和色彩的对比为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赵孟頫、黄公望和王蒙等。

6. 明代山水画(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元代的传统,同时也注重个人创作和表达。

明代山水画家追求笔墨的浓淡变化和构图的独特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沈周、文徵明和唐寅等。

7. 清代山水画(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代山水画以文人画为主流,注重文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清代山水画家主张“意境超逸”和“笔墨淡雅”,形成了清代山水画的独特风格。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收稿日期]2005-10-29[作者简介]杨絮飞(1968)),男,河南新蔡人,浙江林学院教师,美术学硕士。

李国新(1966)),女,河南社旗人,浙江林学院讲师,美术学硕士。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杨絮飞 李国新(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摘 要]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几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规律与一年四季很相像)))有一个/完整0的循环周期。

在这个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山水画;发展;阶段性[中图分类号]J21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5)06-0141-03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

在一般的中国美术史论中对其研究往往依历史朝代的变迁而分期论述)))这种方式是历史学者常用的比较稳妥的方法。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朝代变迁频繁,若如此论述,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探索往往会偏于繁琐,容易模糊山水画发展的大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弱化和掩盖了山水画发展的较为本质的阶段性规律;反而会给山水画发展历史的研究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笔者在这里尝试把自然季节的循环规律)))春、夏、秋、冬的周期性变化加以引申,运用到对中国山水画的阶段性发展规律的研究之中;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看作是富有生命的、动态的、阶段性的、周期完整的循环过程:一、春种时节)))隋唐。

二、夏耕之时)))五代、两宋。

三、收获之季)))元、明。

四、冬藏之日)))满清。

而现代中国山水画则是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周期基础上的一个更新的发展周期)))螺旋上升到一个更高阶段。

笔者的这种尝试,是应新时代对艺术史学创新思维的新要求而产生的。

常言道:/不破不立0,艺术史论研究也需要像切苹果一样不断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对研究对象有更新颖、更立体、更全面地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
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 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 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
•中国古代山水画在表现山石的质感上创 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笔 法 上 有 很 多 皴 法
米点皴
牛毛皴
披麻皴 荷叶皴
解索皴
乱柴皴
山水画到五代、两宋时期,发展到高 度成熟时期。
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 北宋:李成、范宽、郭熙、米芾 南宋: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代表性画
家,和总结山水画创作经验的《林泉高致》等 理论著作。
“南宋四家”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 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水墨山水:王维的<雪溪图>
传世的《雪溪图》可 以说是最接近于史载 王维绘画风格的一件 作品了,绢本,水墨, 纵36.6厘米,横30厘 米,无款,有宋徽宗 赵佶题签“王维雪溪 图”。原作不知存何 处,我们所见的图片 恐怕还是翻录于《中 国名画宝鉴》图录。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 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 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 表现景物的体和面.
运用擦笔需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 到苍茫的效果。 染:
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点:
也称点苔,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 植物、远山(远景)的小树,也可调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 奏关系等等。
色彩格式
1、水墨形式
以水墨为主, 有时在墨中调 入极淡藤黄或 花青或赭石, 略使墨色偏暖 或偏冷。
咫 山尺 水千 画里
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
1.魏晋时期开始萌芽.
顾 恺 之 的 《 洛 神 赋 图 》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古代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独特而受人赞赏的艺术形式,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妙的笔墨和构图,表达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感。

这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又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美。

古代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准确再现,注重捕捉景物的真实面貌。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其次,它讲究的是画面的空间感。

山水画往往通过远近分明的构图表现出深邃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广袤和宁静。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仅是局限于画面的远近,更是体现出作者对于宇宙间无边无际景物的感知和把握。

再者,它追求的是画面的意境。

古代中国山水画以绘画大师师法自然的方式,通过潜心的辛勤创作,表现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时感到心旷神怡,引发无穷的思索。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也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它以“拟古”为主要手法。

拟古是指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笔墨风格和画技,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画家往往会刻意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使画面更富动感。

其次,它注重的是“墨意的相互渗透”。

古代中国山水画尤其强调墨色的运用,通过淡墨渲染和浓墨点染的方式,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墨色运用的独特技巧,使观者在赏析时能够感受到深邃的神秘和宁静。

再者,它也注重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采用“三重构图法”或“九宫格构图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有序,而且也更容易引导观者的视线。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绘画提供了独特的艺术样式和技法,更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鉴赏古代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进入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境界。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所谓山水画,就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中国古代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后经历代画师的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画风。

山水画在描绘物象上,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着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艺术相结合,以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历史上,山水画名家层出不穷,作品更是灿若繁星、汗牛充栋。

一、唐朝至清代山水画代表作品赏析“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

自题七绝:“钱塘景物似围屏,路寄山崖屋寄汀。

杨柳坡平人马歇,鸬鹚过水风腥” 唐寅《落霞孤鹜图》 此图是唐寅的代表作之一。

写峻岭、高柳、水榭、江岸、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

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 画山石则湿笔长皴,勾斫相间,变 化多趣。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洒脱,墨色和悦润泽。

宋代 李唐《万壑松风图》——此幅全景构图, 但不突出主峰,通过环绕的松林将峰顶连接成统一 的整体,近、中、元三个空间层次表现的自然得体。

全体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庾润秀雅,天趣盎然,坡石 用斧劈皴,再以焦墨、破笔点苔,有沉郁清壮之韵。

画中屋宇,以界画而成,表现了画家怀有丰富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细如弦丝的瀑 布一泻千尺,溪声在山谷间回荡,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画幅右角树阴有“范宽”二字款。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黄公望《溪山图》真迹 ---《溪山图》 却是一件保存相当完整的佳构,1347年作。

画面山峦起伏,山与水多用干枯的淡墨轻松李唐 《万壑松风图》范宽 《溪山行旅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画出,长长的披麻皴使山体显得疏朗灵秀; 树木则是运用浓浓淡淡的墨笔,勾勾点点, 画得生动活脱,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 旷,气势雄秀元 黄公望《丹崖玉树图》--- 此图层岩 叠翠,高松小舍。

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山水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孔子时代与先秦时期: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的鼻祖——书法。

在孔子时代以及先秦时期,山水画被视为辅助书法的图画,并起到装饰、陪衬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主要是由单一的描摹山川河流的直立式构图组成,缺乏透视和深度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

这些画作尝试了更广阔的空间表达和远景透视,艺术家开始注重山水画的拟态和意境的表现。

陈寿、阮籍、谢万等人都对山水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已经开始独立于书法,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

3.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艺术家开始注重山川之间的关系、山林之间的远近和形态。

唐代画家王维尤为突出,他的山水画作品以自然山水的真实表现和精神内涵的深度而著称。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重视表现山水画中的气韵和意境,追求生动、细腻、宁静的表现方式。

宋代画家郭熙和范宽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山水画的高峰。

他们注重构图的平衡和比例,使用墨色的丰富层次感和变化,以表现山水的意象和感受。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避世与归隐的意识更加强烈,山水画作品更加注重表达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

元代画家贾法和黄公望的作品,打破了唐宋的传统,追求山水画的张力和意境的升华。

6.明代:明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静态风景的描绘,并将人物、山川、居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文化代表性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文化代表性分析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文化代表性分析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审美观念。

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今天,它一直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追捧。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在这些时期中,中国山水画不仅在技法上不断创新,更是在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上逐渐显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与哲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的形式和风格开始出现,并且表现出特有的艺术特点。

此时期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的表现,它的画法以墨色为主,完全脱离了笔墨的约束。

而且这种画法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反而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被广泛地传承,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隋唐五代时期,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山水画家完全摆脱了汉画的束缚,同时融合了佛教画和草书画的技法,创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

画的形式和技法都有了极大的改变,技巧更加娴熟,意境更加深邃。

宋元时期,山水画更加深入地表现出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这一时期的画家不仅重视画的技法,更重视表现画家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在山水画中深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思想。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不再是简单的表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背景,表现出人性的存在,从而使山水画更具有深度。

明清时期,山水画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名家辈出,技法纯熟,作品更加精细。

但是,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与前几个时期的山水画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表达画家个人的情感和认知,展现一种渴求安稳生活的精神。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更加平静和深刻的内涵。

山水画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审美观念,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与其深刻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在未来,山水画将继续为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审美享受。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发展与演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0年的秦汉时期。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之一,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开始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流传,人们开始对自然景色和山水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描绘。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主要通过壁画和墨线画的方式来表现山水,擅长运用活泼的线条和明暗对比来表达山水的变化和气氛。

随着隋唐时期的到来,山水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隋唐时期的画家们开始将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来发展。

他们更加注重华丽的色彩运用和对细节的描绘。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运用大胆的构图和透视法来表达山水的广阔和深远。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黄金时期。

宋代画家们对山水画的研究和探索达到了极致。

他们追求自然、真实和具有哲理的表现方式。

画家们善于运用“淡”、“轻”、“静”等理念,通过细腻的墨线勾勒山石、水面、云雾等细节,创造出了细腻而有层次感的作品。

明清时期,山水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

画家们更加注重表达自己个性和情感。

他们通过运用更多的色彩和构图手法,赋予作品更加抽象的意象和更加个性化的风格。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发展。

从画家们学习自然景色,到研究山水的理论和传统,再到对艺术形式和技巧的探索,山水画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学者们的不懈努力。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不仅仅是艺术形式变化的历程,更是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山水画通过表达自然、传递情感、展现想象力等方式,呈现出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

在今天,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力依然深远。

它启发了无数现代艺术家,并且被广泛收藏和传世。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它的发展与演变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形式的迭代过程,更是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的追问和思考。

明清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明清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明清山水画的发展特点明清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

在明清时期,山水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明清山水画的发展特点。

首先,明清山水画在题材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代山水画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追求写实和细致的描绘。

而到了清代,山水画的题材逐渐扩展到人物、建筑等更加广泛的范围。

清代山水画家以自然山水为基础,注重人文意境的表现,将人物、建筑融入景象之中,形成了以山水人物为主的绘画作品。

这种开拓了题材范围的特点,丰富了山水画的内涵,使得明清山水画不再局限于自然风景的描绘,而能够更好地表达人文情感。

其次,明清山水画在画风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明代山水画以工笔写实的形式为主,追求细致入微的描绘,注重色彩鲜艳、线条清晰。

而到了清代,山水画逐渐形成了以墨色为主的文人画风。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墨与水的运用,追求意境和气韵的表达,强调笔墨的意境,追求墨色的淋漓尽致。

这种文人画风的特点,使得明清山水画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被誉为"墨韵山水"。

第三,明清山水画在构图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明代山水画以透视法和远近法为基础,注重山水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而到了清代,山水画家开始注重构图的意境和布局,追求画面的韵律和平衡。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构图中的中心和重心的运用,以及画面的整体布局,使得画面更具有和谐美和动感。

这种构图上的特点,使得明清山水画在视觉上更具有吸引力,能够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意境与情感。

最后,明清山水画在意境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明代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追求写实和细致,注重山水的形态和色彩。

而到了清代,山水画家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和表达,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笔墨运用,使得画面更具有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己的心性和情感,通过山水的表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追求意境的特点,使得明清山水画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更好地传达画家的情感与审美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10-29[作者简介]杨絮飞(1968—),男,河南新蔡人,浙江林学院教师,美术学硕士。

李国新(1966—),女,河南社旗人,浙江林学院讲师,美术学硕士。

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杨絮飞 李国新(浙江林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 要]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其几个阶段之间的发展规律与一年四季很相像———有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

在这个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山水画;发展;阶段性[中图分类号]J21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05)06-0141-03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阶段性。

在一般的中国美术史论中对其研究往往依历史朝代的变迁而分期论述———这种方式是历史学者常用的比较稳妥的方法。

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朝代变迁频繁,若如此论述,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探索往往会偏于繁琐,容易模糊山水画发展的大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弱化和掩盖了山水画发展的较为本质的阶段性规律;反而会给山水画发展历史的研究工作带来一些不便。

笔者在这里尝试把自然季节的循环规律———春、夏、秋、冬的周期性变化加以引申,运用到对中国山水画的阶段性发展规律的研究之中;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看作是富有生命的、动态的、阶段性的、周期完整的循环过程:一、春种时节———隋唐。

二、夏耕之时———五代、两宋。

三、收获之季———元、明。

四、冬藏之日———满清。

而现代中国山水画则是在古代山水画发展周期基础上的一个更新的发展周期———螺旋上升到一个更高阶段。

笔者的这种尝试,是应新时代对艺术史学创新思维的新要求而产生的。

常言道:“不破不立”,艺术史论研究也需要像切苹果一样不断寻找新的切入点,这样才能对研究对象有更新颖、更立体、更全面地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一、山水画之春———播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起源的确切时代还有待更进一步研究,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起源最起码可以上溯到南朝(我们甚至可以从汉代画像砖、石中看到山水画的雏形)。

因为我们从南朝宗炳、王微的著作《画山水序》、《叙画》中看到对山水画理论方面较为成熟的探索。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看到的现存据今年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游春图》是隋朝展子虔的作品。

也正是这幅画,标志着山水画摆脱了人物画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画种。

隋唐以来,无数艺术家在山水画方面的探索,就象春天辛勤的农夫向大地播下种子一样,他们在思考着、尝试着、摸索着,力图把最可能丰收的山水画种子播种下去,并悉心经营。

唐朝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在传统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创造出工细巧整、金碧辉煌的山水画风格———青绿山水,被后世称为“北宗山水”———播下了青绿山水的种子。

吴道子、王维、王洽等画家创造出粗疏奔放、不求艳丽色彩、“水墨至上”的写意山水,被后世称为“南宗山水”———播下了写意山水的种子。

从此以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再也未超出这两条“基本”路子。

也可以说,是他们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为后人设计出两条大的山水画脉络。

隋、唐两代,是中国美术史的一个大变化和大发展的时期。

因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结束了两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国家和民族得到统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大大促进了文化艺术的高度发展。

独立的山水画就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在唐代这个中国封建历史上“春意盎然”的朝代,山水画的两颗可贵的种子初次生成。

一经播下,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山水画之夏———耕只有优良种子并不能保证好收成,丰收还要靠精心耕耘和辛勤的汗水。

五代、两宋的山水画家们,深老林、入重山,勤写生、苦思索。

使山水画在创作思想、表现技法、观察方法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正是他们把山水画推到了三科(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之首,正是他们把山水画事业干得红红火火。

我们所谓的古代山水画技法在此时几乎皆已产生,山水画达到了高度成熟的状态。

这是一个艺术经验的收集和积累的的时期,唐代方兴未艾的山水画事业,给该艺术的发展留下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虽说路在脚下,但可学习的传统技法毕竟不多,所以,这一时代的画家只有深入到自然中“师法自然”,从实地的写生中来积累创作经验。

“荆、关、董、巨”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正如南北方地区不同,农作物的耕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一样,“荆和关”、“董和巨”分别奠定了南北两地不同的山水画风。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耕耘”的天地里,他们创造出适合地域特点的两大“耕种方式”。

荆浩———中国山水画1412005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DOI :10.16140/j .cn ki .1671-5330.2005.06.053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北方山水画风的开拓者,正是由于他的山水画成就与理论影响,才使得山水画在五代、北宋步入一个全盛时期。

《笔法记》记载他写生树木多达万株,真是勤奋无比。

荆浩结庐造舍、隐居于太行洪谷山,他深入自然,真可谓是“夫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

[1]创造出真实生动的北方重峦峻岭的山水景观;他的画风庄严、浑厚,与隋唐诸家迥异。

他的大山大水、全景构图、水晕墨章与皴檫技法使山水画风为之一变,史称“唐末之冠”。

他的理论专著《笔法记》是继南朝宗炳《画山水序》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山水画理论文献;他的“六要”及“搜妙创真”等一系列深刻的理论见解,在中国绘画史和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关仝是荆浩的学生,来自长安,多活动秦岭、华山一带描写关陕山水:“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

与荆浩一道共同开创北方山水画派。

董源、巨然则多描绘江南的秀丽景色,平淡天真、秀润多姿,与北方山水截然不同。

这是一个山水画技法层出不穷的年代,画家们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方式开创出丰富多彩的山水画新局面。

恰如天下众多勤劳的农夫在山坡、水田、丘陵、高原……不同地域创造出与环境相适应的耕种方式一样。

由于五代画家创作经验的积累,到宋代,山水画的创作已进入空前繁荣的盛夏时期。

由于当时时代的变动、生活空间的扩展、和个人微妙的心理变化……使山水画呈现出枝繁叶茂的盛况:北宋三大家的李成、范宽和郭熙,都在山水画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李成善画寒林,人称“李寒林”,他的画“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他创造出适合寒林景色的蟹爪枝和卷云皴。

范宽绘画构图饱满,常以陡起的巨峰为主景,画风刚古端严。

密密麻麻的点皴,创造出厚重滋润的视觉效果。

郭熙多画黄土高原边缘的沙丘和土岗,画中意境清旷动人,时称独步;其画论《林泉高致》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南宋四大家”中的李唐,具有水墨苍劲的画风,创制“大斧劈皴”技法。

“南宋四大家”中的马远,构图奇特、剪裁大胆,善于表现精彩的边角景色,史称“马一角”;他把李唐的“大斧劈皴”技法演化得更清晰、刚健、凝重。

“南宋四大家”中的夏圭,构图也别具一格、大胆布白,史称“夏半边”;他的“拖泥带水皴”水墨浑融、苍茫淋漓。

“南宋四大家”中的刘松年,画风清细秀润,把大小斧劈皴技法合为一炉。

米芾、米友仁父子笔墨点点,独创“米家山水”———米点云烟。

赵伯驹、王希孟等画家则把“青绿山水”技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正是由于这些山水画画家辛勤的劳作,才使得中国山水画事业在此时红红火火、生机盎然。

三、山水画之秋———收夏季辛勤耕耘带来丰收的希望和可能,收成的好坏,与秋收方式、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做好精细的秋收工作,才能获得累累硕果。

明朝张泰阶曾这样总结说:“唐人尚巧,宋人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2]十六字却十分简洁地概括了包括元朝以前的各个时代的美术创作不同风貌与审美意趣,也十分贴切地描述了不同时代的中国山水画风貌。

由于政治及其它原因,文人画思潮在元朝大为张扬,重逸气、追古意可谓是元代乃至明代山水画家的艺术追求。

我们可以把重逸气看作是中国山水画秋收的重要方式,而追古意恰恰可以反映出元、明时代山水画是对五代、两宋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

清朝布颜图在《画学新法问答》中有:“问元代黄、王、倪、吴四家画法有以异乎?曰:四家皆师法北宋,笔墨相同,而各有变异”。

[2]清代王鉴《题画》也有类似的论述:“元季大家,皆宗董、巨,各有所得,自成一家,梅道人得其势,王叔明得其厚,倪元镇得其韵,黄子久得其神……”[2]从这两段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元代的山水画画家正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秋收者,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以不同的方式(如前代山水画中的“神”、“韵”、“势”以及笔墨技法等各个方面)忙碌收获。

忙碌的收获者不仅只有元代四大家,赵孟提倡“古意”之说始开元代画坛之风气,由此形成了以赵孟、钱选、高克恭、商琦为代表的山水画家群。

他们是从气韵、意趣的角度对前人山水画进行“收割”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以“反元复宋”继承汉室正统的旗号夺取政权的,他积极倡导恢复宋代院体画风。

这样就更直接确立了明代的山水画是以继承、发扬五代、宋代山水画风为主要发展道路;同时也是对中国山水画秋收工作的促进。

戴进初师李唐、马远,再师董源、范宽,收集其四者的遒劲、苍润。

吴伟则从马、夏身上汲取挺健、豪放的艺术风采。

蓝瑛从荆、关画中吸收刚劲的笔意……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等画家在继承五代、两宋山水画风的同时,学习元代山水画诸家,试图从他们的画中得到启示。

其实,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秋收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是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秋收方式,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对元代山水画秋收工作遗漏的再收获。

这种秋收方式使中国山水画的“收割”更完整,也大大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秋收方式。

明代的山水画家从元代山水画中学习经验,这几乎成为一种潮流,但也有力图跳越元代直取唐宋山水画的逆流者。

王履的山水画直接继承宋代的山水画技法,他在《华山图序》中的“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道出了他对五代、两宋山水画画家重写生的习画道路的尊重,也是他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夏季重要的耕种形式的“收割”和继承。

至此,中国山水画已是硕果累累。

四、山水画之冬———藏颗粒归仓、细心分类的工作已摆在面前。

只有做好“冬藏”工作才能保证丰收的果实不散落、遗失,才能做好来年优良种子的选育工作。

只有做好“年度工作总结”,才能保证来年工作更有效率,有更好的收成。

明末清初的董其昌不仅是一个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冬藏”大师。

他的“南北宗论”无论是否科学,但他的分类整理、总结中国山水画的模式却极具有创新意义。

以后的诸学者、画家多借用他的理论,或在此理论上发扬光大。

他的“南北宗论”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冬藏”工作的指导纲领。

我们今天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脉络的简明认识也多得益于他的“南北宗论”。

“文人画”,这一名词,可从宋朝苏轼提出的“士人画”142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143第6期 杨絮飞,李国新: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