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同步辅导教材(第8讲)
上海【一舟教育】高中补习班高三历史第8课复习导学案
【知识树】 1787 年宪法 背景 内容 评价 第一任总统 联邦政府 的建立 第一届国会
为什么美国的 “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 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伟大”?
第8课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随课情景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
(2)上述材料中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特点?本质上相同吗? 请说明判断理由。
材料二 两个政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采取不同的态度,然而,这也只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存在差 异„„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共和制度的什么突出特征?漫画中的“驴”和“象”分别有何指代意义?
【历史自留地】 (包括你的思路、本课小结、反
思)
〔知识点一〕1787 年宪法 1、背景: 议一议:分析 1787 年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能 性。 3、评价 为什么 1787 年宪法被称为 “最美妙的杰作” ?请你 好好想一想,这一“杰作”真的完美无瑕吗?
★合作探究
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点 1、相同点:
上海高三历史复习导学案
【教学目标】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2、内容
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 主立宪制的异同。 (1)联邦制: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2、不同点 项目 国家元首 国家元首 产生方式 国家元首 任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共和制
★合作探究
【步步高】2012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 第四单元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 岳麓版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与五四爱国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
”这是洪秀全为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
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①描绘了太平天国反对清政府的决心②体现了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③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④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者的意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
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3.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洪秀全故居天王府内的石舫A.太平天国始终代表着最广大农民的利益B.洪秀全一直保持着农民的革命本色C.太平天国领导人不能摆脱专制皇权思想的束缚D.农民阶级不能解决好内部矛盾4.下图是某研究小组收集到的近代中国某个政党的党员证。
该实物可以作为直接史料研究( )A.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兴中会的宗旨B.资产阶级革命党及同盟会的宗旨C.国民党及其排满反帝思想D.中华革命党及其反帝反封建指导思想5.在一部反映辛亥革命的电影中,下列出现的场景,你认为哪一个不符合史实( ) A.政府在农村丈量田地,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B.袁世凯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亲切地交谈着C.一位革命党人在街头演讲,大声疾呼民主共和D.外国军舰在长江耀武扬威,向革命党施压6.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A.两场革命运动均与两广的自然灾害有关B.革命都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C.发动者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建立民主制度D.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7.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
97高考历史专题辅导《专题八-选修1、选修2、选修3专题复习》97
专题八选修1、2、3专题复习辅导(附参考答案)(包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情分析】◆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这部分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内容,高考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梭伦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等专题。
2.随着高考选考试题命制技术逐步成熟,高考命题逐渐由考查单个改革向综合考查多个改革的方向发展。
如:山东高考曾经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宁夏卷曾经将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综合起来考查。
3.从考查的内容看,高考侧重于探究改革的成败得失,分析成败的原因。
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的改革开放中形成正确的态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是高考命题考查的主要价值所在。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和《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2.受选考内容的限制,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主要以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分值固定。
3.本模块知识与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联系密切,高考试题均以此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高考考查本模块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上,尤其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等。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是高考试题命题的主题价值所在。
3.高考命题与时政热点联系密切,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的作用、伊拉克局势等。
【知识交汇】一、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1.相同:①两次改革都有富国强兵的目的。
②两次改革都涉及了对权贵利益的限制;商鞅变法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梭伦改革主张按财产划分等级,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③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国力强盛。
高中历史 第8课 笔墨丹青习题 岳麓版必修3(2021年整理)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习题岳麓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习题岳麓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福建省莆田市高中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习题岳麓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8课笔墨丹青完成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绘画艺术的源头是在( )A.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商周时代 D。
春秋时代2.魏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A.注重人物画 B.以形写神 C.注重光线色彩的变化 D.墨线造型3.中国绘画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大放异彩,从载体形式上看主要有()①彩陶画②岩画③帛画④地画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4。
张燕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A.人物画B.文人画C.花鸟画D.山水画5. 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6.我国古代风俗画的代表作是()A.《集体舞蹈图》 B.《女史箴图》 C《山径春行图》 D.《清明上河图》7.两宋时期的绘画更加注重了( )A.画图结构 B.写实风格 C。
追求意境 D.市井风情8.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述诸葛亮《出师表》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三国时期儒学思想的传承与发扬;或通过介绍玄奘西行取经的事迹,引发学生对佛教文化的关注。此外,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建筑、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产生对这段历史的探究欲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进行梳理。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强化重点、难点。同时,强调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历史、感悟文化。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三国至隋唐时期某一文化现象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系统梳理三国至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佛教的发展脉络,介绍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2.详细讲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建筑等,并分析这些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3.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三国至隋唐时期多元文化的交融,探讨这种交融对当时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鼓励学生发挥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概述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2.讲解儒家思想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传承与发展,介绍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分析道教、佛教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兴起与传播,阐述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4.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辩论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5.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三国至隋唐时期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
2.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
4.详细介绍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如诗歌、书法、绘画等,讲解其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讲解三国至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魏蜀吴争霸、南北朝对峙、隋唐统一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话题: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讨论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讲解:对作业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强调作业完成要求,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案例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的历史故事,成功地创设了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历史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高三历史教案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_0373文档
2020高三历史教案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_0373文档EDUCATION WORD高三历史教案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材教法_037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本课的重点是诗歌,其中以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为重点中的重点。
唐代诗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诞生得很早,经历了漫长的时代变迁、千锤百炼之后,到唐代,它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这一时期,诗人辈出,佳作竞放,流传下来的就有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而在这光彩夺目的唐代诗坛中,最耀眼的三位大诗人当数李白、杜甫、白居易。
他们的诗,风格迥异,但均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和造诣,其作品有很多至今仍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令人爱不释手。
他们在文学领域的成功,与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更是那种忧国忧民、关心民间疾苦的高尚情操的集中体现。
难点分析将唐代文学中的诗歌、散文、传奇等庞杂的内容放在一课时中讲解,是本课最大的难点。
唐代的时间跨度长,著名的诗人和作品很多,而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作品又有着不同的角度和风格,虽然学生对有些诗歌比较熟悉,但若要他们系统地理解这些诗歌的背景、内涵及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困难的。
再加上唐代、传奇中的名篇名作,容易使学生在知识点上产生混淆。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重点内容。
重点突破方案诗歌的学习:(1)鉴于学生对唐诗比较熟悉,采用启发式谈话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小结介绍的诗人、作品比较多,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设表格,把知识按类进行归纳、总结,再用对比的方法,深入了解诗人的不同写作风格。
鲁京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8单元单元提升课八教案含解析岳麓版
单元提升课(八)1宏观知识再构建2常考问题再加强视角1 主干知识——罗斯福新政【知识点拨】 20世纪30年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直接引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通过实施新政,运用政权力量对国家经济全面干预,不仅使美国成功地渡过了经济危机,而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产业结构、经济运作方式、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考题例证1】 (2015·重庆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 )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解析材料中“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表明,罗斯福以此紧急严峻的态势敦促国会迅速通过新政提案以应对危机,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 D视角2 历史趋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知识点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围绕着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而逐步形成的。
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二是“斯大林模式”确立,逐步建立起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建立强有力的国防为目的,以社会生活政治化、经济生活高度集中化为内容的“斯大林模式”。
【考题例证2】(2015·课标全国Ⅱ,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据题干信息,从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是苏联粮食出口却有了增加,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苏联依靠农业出口,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体现了人民为工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A项。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标准阐述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2.教学重点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交锋的内容和原因;西汉以来治国方略礼法并用趋势的具体表现。
3.教学难点阐述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的前后过程,汉唐礼法并用的具体特点。
宋明清乡约的演变。
(二)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必修阶段以及前两个单元的学习,高二学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依据史料讲述历史能力也有一-定进步,在选择性必修的学习阶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整理、辨析和理解史料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本教学设计按照“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
大致为:“情境创设——提出问题——史料分析——互动探究——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媒体1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PPT)2. 传统板书三、教学目标分析本课设计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培养为落脚点,重视素养的生成过程和历史学方法的培养。
具体而言,本课教学目标是如下设计的。
1.唯物史观: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学习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
具体而言,通过井田制到地主土地私有制经济基础的变迁,引发治国方略——法治、礼教等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从西汉至清,经济基础未引发质变,却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着,上层建筑——中国古代礼法并用的治国方略不断继承发展演变。
2.时空观念:不同历史时期和王朝面临不同问题都会使得其在治国方略选择中有所取舍和不同,以适应时代发展,解决统治弊病,引导学生在历代王朝礼治和法治的选择上生成这一认识。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高中历史精品公开课
(2)佛道迷心 •道教教义
材料一: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 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 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
•佛教教义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 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 们对于死亡的恐惧。
三武一宗灭佛
• 灭佛运动
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
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民间反佛: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 原 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
损害政府利益。
影 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
本上受到遏制。
三武一宗 灭佛
儒
学
始
终
占
据
统
治
地 位
唐韩愈·复古运动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佛教盛行的危害:
不影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 利 响
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社 财
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 会 政
避《魏调书役·,释猥老滥志南之》朝极范。缜—
生收 产入
无神论
反佛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 而不恤亲戚……家家弃其 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 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 府三,武粟罄于惰游(指僧侣 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 木(指修建寺院)。 —(南朝)范缜《神灭论》
唐朝
山水诗 王维《竹里馆》、孟浩然《春晓》 盛唐
诗仙李白将进酒》、《望庐山瀑布》
诗圣杜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
中唐 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晚唐 杜牧《江南春》、李商隐《夜雨寄北》
2.1 文学 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3.结合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途径,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在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传播与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树立平等、尊重、理解的价值观。
(3)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总结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性的历史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历史环境。
(2)深入剖析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融,以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
2.分析儒、道、佛三家思想的交融及其影响。
3.探讨书法、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重要成就。
4.总结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三、巩固拓展
1.案例分析:介绍颜真卿、王羲之等书法家的艺术成就,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虚拟课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历史(第8周)【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一、教学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二、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重庆谈判证明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尽一切努力争取和平。
蒋介石“假和科、真内战”方针政策反映了其坚持消灭人民革命力量,坚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独裁统治的本质。
我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事实论证了毛泽东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精辟论断。
2、伪“国大”的召开,《中美友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和镇压民主运动,暴露了蒋介石集团对内独裁统治、反共反人民,对外卖国投靠帝国主义的本质。
国统区的民主运动具有反美反蒋、反内战的性质,是配合解放区斗争的第二条战线,说明蒋介石已处在全民包围之中。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意义十分重大,它使解放战争有了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3、人民解放军挺进中原的成功,对于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了。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重点难点分析】1、抗战胜利后中国时局的特点是什么?抗日战争后期,美国对华政策由援蒋抗日转变为扶蒋反共。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及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
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出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阵营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为一方的反民主阵营之间斗争的新局势。
因此,我们对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日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了,但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民党反动派代表了以美帝国主义为主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因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抗战胜利后到内战爆发前这一阶段的历史有些什么特点?战后初期,内战并未立即爆发的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需要争取时间进行军事部署和国内外舆论压力。
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是这一段斗争的基本内容,而斗争的焦点则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
这个焦点问题在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上、在重庆政协会议上都清楚地反映了出来,尤其是在重庆政协会议上表现得最突出了。
3、如何正确认识参加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的政治力量及其政治主张?在政治协商会议上,有五种方面的代表参加会议,但是实际上代表中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只有三种,他们在会议上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政治主张,为中国设计了三种政体、三种不同的前途:①代表中国人民利益要求的中国共产党,他们要求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
②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他们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把中国引向黑暗的前途。
③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民主人士,他们既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也反对共产党建立政权,要走一条中间道路,建立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政权。
4、如何认识重庆政协会议上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是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
政治民主化是针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提出的口号和目标。
中共和很多民主党派要求彻底改组国民党独裁政府,而组织民主的联合政府。
军队国家化是国民党所提出的要求所有军队都应归属国家统辖而不能为党派所拥有。
国民党坚持这一点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共产党建立和掌握的军队交由国家掌握,实际上就是交给国民党掌握。
在斗争中,共产党并不反对军队国家化,但强调首先必须实现政治民主化。
而国民党则坚持交出军队后,然后才考虑政治民主化。
斗争的结果是,由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以及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其中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整编全国军队等原则决议。
5、为什么说内战的爆发是必然的?A.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的本性不会改变。
B.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决心实现民主革命的目标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抗战胜利后,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重新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切斗争必须服从这个主要矛盾的变化。
D.国共双方都拥有强大的武装E.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美国奉行杜鲁门主义,支持有共产党国家的反动政府消灭本国共产党。
所以,美蒋勾结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是不可避免的。
6、民主党派由“中间路线”到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的原因(简析)A.中共统一战线政策对民主党派的吸引B.国民党的专制独裁政策迫使民主党派与之决裂C.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不断胜利推动了民主党派走向中国共产党的一边7、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A.从国民党方面说: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③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④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⑤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B.从共产党方面说:①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③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一个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以上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知识辐射渗透】1.人民民主运动和抗日民主运动的比较①相同点:A.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爱国运动;B.都不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运动到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抗日民主运动不断发展高涨,直至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不同点:A.任务不同:人民民主运动是为了反美蒋、反内战;抗日民主运动是为了反日帝;B.组成的力量不同:人民民主运动的组成力量是爱国人士、民主人士、民主党派、学生、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抗日民主运动的组成力量为工人阶级是中坚力量、学生走在斗争的前列、群众广泛参加、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积极投入。
C.作用不同: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美蒋的第二条战线,配合了解放区的斗争,蒋介石因此彻底孤立直至失败;抗日民主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彻底破产并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2.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比较A.从形式上看,都是国民党主动提出和谈,国民党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维持国民党的统治地位。
但是重庆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力量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为其军事部署准备时间,同时给全国人民造成和平民主的假象,将战争的罪责嫁祸于共产党;北平谈判是在国民党军事上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国民党主动求和的,目的是为了延缓时间,通过缓兵之计达到卷土重来或与共产党“隔江而治”的目的。
B.从结果上看,中共都通过和谈挫败了国民党的阴谋,重庆谈判迫使蒋介石承认了中共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地位、获得了制止战争的主动权;北平谈判使国民党缓兵之计破产,人民解放军迅速发起了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党政权。
两次和谈都存在结束内战、实现民主政治的可能性,但都因国民党缺乏诚意而致使这种希望完全破灭。
3.为什么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社会向何处去,当时有几种前途命运可供中国人民选择:一是帝国主义千方百计要变中国为他们的殖民地,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允许的。
中国人民奋起抗争,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二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近代史中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曾经选择的道路,但是一个接一个的救国方案伴随着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而流产。
因为帝国主义强大,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资产阶级软弱,使中国没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百年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三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为中国提供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率领中国人民选择了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道路。
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千方百计阻碍、破坏、残酷镇压,甚至相互勾结,共同阻止中国人民走这条道路,但最后都没有得逞。
这是因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对中国人民110年拼搏、抗争、探索所作的最后裁决,是符合历史进步的正确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也说明,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政权才能巩固,经济才能得到迅速发展。
4.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倡导并领导建立了哪几次统一战线?每次统一战线的内容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①革命统一战线:内容: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特点:以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采用党内合作的方式。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特点:当时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采用党外合作的方式,国共双方各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③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特点:不但在完成民主革命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建国后,为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及完成三大改造,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起了重要作用。
【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抗战胜利初期,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反动派则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阴谋发动内战,双方在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据此回答1~7题1.抗战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治任务是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B.揭露美蒋阴谋,避免全面内战C.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D.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2.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内需要和平建设B.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C.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D.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3.1945年在努力争取全国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
”对此理解最确切的是A.要为人民利益努力争取和平B.尽量避免内战C.继续同国民党合作,维护统一战线D.既要争取和平,也要准备斗争4.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同蒋介石集团矛盾斗争的焦点是A.哪个政党执政B.人民民主权利C.要不要打内战D.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5.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①冲破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②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③使中间党派提出的《和平建国纲领》得以通过④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A.①②B.③④C.③④D.①④6.重庆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决议的本质意义是A.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B.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C.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D.改组国民政府7.周恩来指责国民党“把独裁合法化,把内战合法化,把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