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考点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选择题

1.(2010·江苏单科.T13)文物是研究历

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

是(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命题立意】本题以具体的历史文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通过知识迁移来进行合理解读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D。本题解答时首先应充分掌握历史图片中的有效信息,如图中的“1954年12月18日”、“生产合作社”都是答题关键。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所以A项与题意不符。人民公社也是开始于1958年的生产关系变革,C项同样有误;B、D两项都是开始于1953年的三大改造,但资本主义改造中的公私合营并没有形成合作社组织,而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中出现了合作社组织,由此判断D正确。

2.(2010·山东文综.T1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作为命题的角度,考查学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1959—1964这一时期我国正在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且经历了连续三年的严重困难时期。所以,整个国内生产总值(GDP)下滑到最低点,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及时的调整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所以选C 。A项为1953—1958年,这一时期是进行工业化建设及改造的时期。B项为1970—1975年,此时正值文革时期D项为1979—1984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3.(2010·上海单科.T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对于党的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拨乱反正,产生巨大影响。故正确选项为B项。而A、C、D三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4.(2010·上海单科.T25)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一五”计划的背景。

【规范解答】选C。题干材料的主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态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那么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

5.(2010·天津文综.T9)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的有关知识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理解、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巧妙地将与现在提倡

的低碳经济相关联,以史为鉴,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D。注意题干的关键词“直接原因”。通过材料可知“单位GDP 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年份是1958年,而单位GDP能耗,是指每产生万元GDP (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不难看出应选D项。A、B两项不是直接原因,C项与题干无关。

【类题拓展】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能耗,又叫万元GDP能耗。每产生万元GDP(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掉的能源。是反映能源消费水平和节能降耗状况的主要指标,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指标。该指标说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对能源的利用程度,反映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

6.(2010·海南单科.T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命题立意】本题以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一组数字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建国初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材料中显示“一五”期间生产资料的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A项符合题意;B、C两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

【类题拓展】“一五”计划的特点

(1)“一五”计划确定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且优先发展重工业。

(2)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统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3)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4)“一五”计划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这是由于东北地区具有相对优越的工业基础,且工业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援助,具有独特的

优势。

7.(2010·安徽文综.T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图5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股票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及知识的运用、判断分析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