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洞庭湖

合集下载

望洞庭湖的诗意_望洞庭湖 望洞庭 诗意 赏析 朗读

望洞庭湖的诗意_望洞庭湖 望洞庭 诗意 赏析 朗读

望洞庭湖的诗意_望洞庭湖望洞庭诗意赏析朗读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竹枝》、《浪淘沙》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

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

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注释]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潭,水很深的湖。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诗、诗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1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

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

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唐诗《洞庭湖》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洞庭湖》原文:(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5、潭面:指湖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此句意思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洞庭湖》赏析: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出来。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古诗三首 《望洞庭》

古诗三首 《望洞庭》

望洞庭
即洞庭湖, 位于今湖南省 北部。
题意:在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我会读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一幅什么画面?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仿佛看到一幅洞庭湖 湖光、秋月相互映衬的 画面。
湖光秋月两相和,
字典中“和”的解释:
√ ①平和,和缓;②和谐,和睦;
③结束战争和争执;④不分胜负; ⑤姓;⑥连带; ⑦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
提问:你觉得古诗中的“和”是什么意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 句,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多音字

潭面无风镜未磨。

mò mó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字有两 种读音。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 “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 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领略了西 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课后作业:
1.背诵《望洞庭》。 2.把古诗大意讲给身边的人听。 3.预习第18课。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指湖

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比喻: 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镜子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 平静得如同没有打磨过的铜镜。
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这两句古诗是什么意思?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望洞庭》

刘禹锡《望洞庭》《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篇一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望洞庭全诗的意思

望洞庭全诗的意思

望洞庭全诗的意思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全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意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古诗词】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古诗词】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古诗词】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整理了《望洞庭》全诗意思及诗意,供参考。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
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
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
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
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刘禹锡望洞庭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译文及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译文及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刘禹锡望洞庭译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注释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远看洞庭湖,湖中的君山青翠,就好像是白银的盘子里托了个小巧的青螺。

【出典】刘禹锡《望洞庭》注:1、《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3、译文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译文2:湖光秋色两相辉映,多么和谐,平静如潭水无风,迷蒙似铜镜未磨。

遥望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4、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洛阳(今属河南)人。

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 唐 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唐刘禹锡古诗译文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湖面平静无风,月光洒在湖面上,如同未经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青山绿水翠绿欲滴,仿佛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全诗共四十八句,以七言绝句为组成。

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并在标题中心扩展下进行描述。

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以洞庭湖秋天的景色为开篇,湖光指的是湖水的光亮,秋月指的是秋天的月亮。

这句表达了湖光和秋月相映成趣的美景。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指的是湖水的面底,镜未磨表示湖面没有波澜,非常平静。

这句表达了湖面如镜的静谧景象。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指的是远远望去,洞庭山水色指的是洞庭湖周围的山水景色。

这句表达了诗人远望洞庭湖的山水美景。

第四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指的是湖水,一青螺表示湖中的一只螺。

这句以比喻的方式形容湖水的清澈透明。

第五句:“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指的是在众多的湖水中寻找,他指的是湖中的一只螺,千百度表示寻找的次数。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湖水中不断地寻找那只螺的决心和努力。

第六句:“蓦然回首已百年”,蓦然回首表示忽然回过头来,已百年表示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寻找螺的过程中,时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第七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指的是大漠中的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指的是长河中夕阳的圆形。

这句以对比的方式形容了大漠和长河的壮丽景色。

第八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萧瑟秋风指的是凄凉的秋风,今又是表示现在又是秋风萧瑟的季节。

这句表达了秋风的凄凉和季节的变迁。

第九句:“换了人间”,换了指的是改变了,人间指的是人世间。

这句表示了人世间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第十句:“四月十一日,望湖城外桃花盛开”,四月十一日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日期,望湖城外桃花盛开表示湖城外的桃花在这个时候盛开。

这句描绘了湖城外桃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

最后一句:“湖光澹澹春水平”,湖光澹澹表示湖水的光亮柔和,春水平指的是春天湖水的平静。

望洞庭古诗讲解意思

望洞庭古诗讲解意思

望洞庭古诗讲解意思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刘禹锡的这首古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你想想看,那平静的湖面在秋天的月光下,是不是就像一面还没打磨好的铜镜呀?这不就是一种柔和又神秘的美嘛!就好比你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看着窗外被月光笼罩的小池塘,那种静谧的氛围,难道不让你陶醉吗?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翠绿,那君山就像白银盘里放着的一只青螺。

这得多形象啊!这不就像在一个大盘子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宝石吗?
这首诗啊,刘禹锡把洞庭湖写得那么美,那么生动,难道不是他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和细腻的观察吗?他把我们一下子就带到了那美丽的洞庭湖边,让我们仿佛亲眼看到了那迷人的景色。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那非凡的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

怎么样,你是不是也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呢?。

刘禹锡《望洞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望洞庭》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刘禹锡望洞庭的诗意]望洞庭刘禹锡

[刘禹锡望洞庭的诗意]望洞庭刘禹锡

[刘禹锡望洞庭的诗意]望洞庭刘禹锡望洞庭刘禹锡一:《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刘禹锡写洞庭湖的诗句

刘禹锡写洞庭湖的诗句

刘禹锡写洞庭湖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刘禹锡写洞庭湖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刘禹锡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是什么刘禹锡描写“洞庭湖”的诗是《望洞庭》。

一、原文《望洞庭》年月: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1青螺。

二、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安静无风,如同铁磨铜镜。

遥望漂亮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1枚玲珑青螺。

三、: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1派空灵、缥缈、安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1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1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好像还把1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3字10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静温顺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1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方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由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诗人的视线又从宽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1点。

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亮,山水浑然1体,望去犹如1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1颗小巧玲珑的青螺,10分惹人宠爱。

34两句诗想象丰富,比方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1件精致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1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珍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予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10分难得的。

刘禹锡的望洞庭解析

刘禹锡的望洞庭解析

刘禹锡的望洞庭解析
刘禹锡的《望洞庭》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诗篇,描绘了他对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描述而广为流传。

诗中的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通过湖光和秋月的交相辉映,表达了作者眼中洞庭湖美景的壮丽与宁静。

接着,“潭空石径斜”一句揭示了湖边石径的幽静与荒凉,形成与之前景致的对比,给人以恢弘的空灵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幽篁寒食真如铁,万古长青在此中”则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景观与历史的思考。

以“幽篁寒食真如铁”形容湖边幽静的竹林,作为凡世短暂而竹林却万古长青的象征,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永恒对比,突显了洞庭湖地区的独特之处。

最后一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菱花无觅处”以生动的场景描写了一个小孩追赶黄蝶的情景。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追逐游戏的眷恋和对自由无拘束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类追求永恒与自由却常常碰壁的现实。

总的来说,《望洞庭》通过细腻的形象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出洞庭湖壮丽的景色,并反映出人类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某种微妙平衡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刘禹锡的《望洞庭》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义,成就了一首享誉千古的诗篇。

望洞庭的主题感悟和译文

望洞庭的主题感悟和译文

望洞庭的主题感悟和译文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以下是《望洞庭》的主题感悟和译文:
主题感悟:
此诗描绘了洞庭湖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及赏析-5068儿童网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及赏析-5068儿童网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及赏析 - 5068儿童网《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可以看出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望洞庭》原文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

望洞庭湖全文解释《望洞庭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全诗分为三段,正反对立,构思精巧,深刻入微。

诗中通过对洞庭湖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精神。

第一段:登高望远望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滟滟随波平,人生代代无穷已。

此段诗以景为情,描绘了洞庭湖秋日的壮丽景色。

先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湖水借助月光的映照形成的奇妙光景。

然后是“潭面滟滟随波平”,通过对湖水波澜、光影变化的描写,展示出湖水的美丽和恢宏。

最后,通过“人生代代无穷已”这一千古名句的呼应和强化,把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和沉思。

第二段:历史文化江抵青山绕绿水,郡邻白鹭飞何处?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此段则呈现了洞庭湖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

诗人以“江抵青山绕绿水”开篇,表明洞庭湖流域辽阔,蜿蜒曲折,景色优美。

而“郡邻白鹭飞何处”则表现了这里丰富的自然生态,美丽的生物景观。

接下来,“闲云潭影日悠悠”表现出景色的悠闲和恬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留情和缅怀,暗示了诗人对一种闲适安详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最后,“物换星移几度秋”则更进一步把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板块相融合,强调了时间和沧桑对于自然和人类的催化作用。

第三段:哲人思辨望中千里目,思君万里心。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段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以及他的哲思与诗情。

通过引用晚唐诗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名句“望中千里目,思君万里心”,诗人将自己的思绪和情感注入到对自然景色的观感之中。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士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生态的崇敬和爱戴,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总结。

同时,也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展示出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底蕴和精神品质。

过洞庭原文及翻译

过洞庭原文及翻译

过洞庭原文及翻译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解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人与自然,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来画眉。

这里就是用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这是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淡并无风,有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解: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人与自然。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交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色:也并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洞庭湖
本文是关于刘禹锡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禹锡是一位文采极佳的唐代诗人,是有名的学者,创作了不少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刘禹锡洞庭湖,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洞庭: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

湖中有不少小山,最有名的是君山。

相和:相互映衬。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潭,水很深的湖。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青绿色的螺壳。

螺是一种软件小动物,体外有螺旋形硬壳。

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诗、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文章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
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

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

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

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知识扩展:刘禹锡游览洞庭湖
我国唐朝有个大诗人刘禹锡喜欢四处游玩。

这一天,他打算去湖南省的洞庭湖游览。

刘禹锡早早的起床,迫不及待地赶往洞庭湖走。

来到湖边,已经
是傍晚了,他站在湖边,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了。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映衬,水面上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湖中的君山像白银盘里有一个小小的青螺。

刘禹锡十分喜爱这里的山水,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望洞庭》,诗中写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