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问题历史探踪
巴尔干问题历史探踪
2002年第2期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N O.2,2002 (总第60期)JOURNA L OF HEI LONG JIANG N ONGKEN N OR MA L COLLEGE G eneral N o.60巴尔干问题历史探踪韩 明 祥(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实验学校 黑龙江 阿城 150301)摘 要: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地形形成了居民及宗教信仰的复杂问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引发了巴尔干的“东方问题”,列强在巴尔干的角逐使此地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关键词:巴尔干半岛;东方问题;列强;火药桶中图分类号:K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641(2002)02-0012-03巴尔干半岛位于地中海北岸,它是欧洲东南门户,紧挨着小亚细亚。
是欧洲大陆通向近东、中东的桥梁。
它控制着黑海与地中海的通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地中海则位于亚、欧、非三洲之间,西部有直布罗陀海陕是进出大西洋的唯一通道;东部有苏伊士运河是欧洲通向印度洋、太平洋的最近通道。
地中海沿岸还有许多重要港口“如摩洛哥的丹吉尔港、埃及的亚力山大港和赛德港、士尔其的君士坦丁堡。
地中海上还有许多重要岛屿“如马尔他、克里特、赛浦路斯等。
都是重要战略据点,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一、居民及宗教信仰巴尔干半岛的居民主要有罗马尼亚人、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等。
这些不同的民族在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罗马尼亚人的祖先称达其亚人,古代希腊作家称之为盖特(上接第11页)极化趋势发展的今天,两种制度斗争和矛盾更加隐蔽、间接而复杂。
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和贸易摩擦表面化,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文化渗透和扩张更加便利,对社会主义进行“分“西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因此,我们务必要防止和平演变的思化”、潮,防止只注重经济发展的倾向。
其次,要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曲折性、长期性有正确的认识。
一战前奏之谜
一战前奏之谜1914年的八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掀开了20世纪最血腥的战争序幕。
然而,在正式开战之前,许多争端和事件发生,为一战埋下了伏笔。
本文将聚焦于一战前奏之谜,探寻那些促使战争爆发的重要事件。
一、巴尔干半岛局势恶化1908年,奥斯曼帝国对博斯尼亚的吞并引起了巴尔干诸国的不满,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家开始组织反对行动。
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联盟国家成功击败奥斯曼帝国,夺取了一些领土。
然而,随之而来的领土分割问题引发了矛盾和争端。
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巴尔干联盟国家之间爆发了残酷的内战。
这些争端和恶化的局势成为一战的导火索之一。
二、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进入了一场军备竞赛的时期。
德国全力发展海军,与英国形成了海上霸权的对抗;法国和俄罗斯也在陆军和海军的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
这种军备竞赛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加剧了矛盾的积累,为一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三、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冲突欧洲国家普遍存在着民族主义和殖民帝国主义的思潮。
各民族对于独立和自主的追求,以及殖民地的争夺,使得欧洲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例如,奥匈帝国对南斯拉夫的统治引发了塞尔维亚的抗议,同时德国也试图通过扩张殖民地来确立自己的国家地位。
这些冲突和矛盾叠加在一起,成为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四、秘密外交和同盟体系在一战前夕,欧洲各国采取了秘密外交的方式,通过密约和协议来确立自身的势力范围和利益地位。
例如,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了中央同盟,意图维护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利益。
而英、法、俄等国则构成了协约国,试图保护自己在欧洲的利益。
这种秘密外交和同盟体系使得各国之间彼此不信任,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五、刺杀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德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
这一事件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发动了战争。
《巴尔干“火药桶”爆炸了》历史故事
《巴尔干“火药桶”爆炸了》历史故事“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这是20世纪初德国首相毕洛夫的一番话。
它说明,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已经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
就说德国吧,它进入资本主义虽然比较迟,但是工农业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到19世纪90年代,它的生产赶上并且超过了几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并急于要向外扩张。
这时候,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瓜分完了。
相比之下,德国得到的殖民地比较少,所以它的统治者忿忿不平,才说出了上面那些露骨的话。
邻近德国的奥匈帝国(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三国和南斯拉夫、波兰的一部分),也不甘心落后的状态,想夺取新的地盘:第一步先吞并塞尔维亚(现在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然后占领罗马尼亚、意大利。
于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就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叫“同盟国”的军事集团。
英、法、俄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呢?它们贪得无厌,并不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
英国要保住自己的霸权并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法国要夺取德国的鲁尔区;俄国则一心要把德奥等国赶出巴尔干半岛,由它独占这个地区。
这三个国家都把德国和奥匈帝国作为对手,它们就结成了一个叫“协约国”的军事集团。
两个集团都在加紧准备战争,形势越来越紧张。
特别是在巴尔干半岛,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的三大半岛之一。
它伸入地中海,离非洲、亚洲都很近,像一块可以通向欧、亚、非三大洲的跳板,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再加上这个半岛面积不大,但民族很多,问题十分复杂,所以被称为欧洲的“柔软的下腹部”。
现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紧盯着巴尔干,巴尔干就成了“火药桶”。
果然,残酷的战争就在这里打响了。
战争是由一件偶然发生的事件引起来的。
1914年6月28日早上9点刚过,一支长长的汽车队向波斯尼亚(现在南斯拉夫的一部分,靠近塞尔维亚)首府萨拉热窝市区缓缓驶去。
在一辆带有保镖的敞篷汽车中,坐着奥地利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
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混乱时期
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混乱时期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混乱时期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地理位置重要,交通要道众多。
而在20世纪初的东南欧,却发生了一系列动荡不安的事件,被称为巴尔干战争。
这一时期,巴尔干地区成为多国势力的争夺焦点,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战争。
一、背景巴尔干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实力衰落,东南欧地区各国纷纷寻求独立。
同时,西欧列强也开始干涉巴尔干事务,争夺势力范围。
这导致了巴尔干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政治局势。
二、1908年的波斯尼亚事件1908年,奥匈帝国将占领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并吞,引发了巴尔干国家的强烈不满。
此举被认为是奥匈帝国对巴尔干地区的霸权政策的一部分,激化了东南欧地区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三、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年-1913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于1912年,由巴尔干半岛南部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组成的巴尔干联盟对奥匈帝国的领土进行了进攻。
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割让了部分领土,并承认了巴尔干国家的独立。
然而,战胜共同敌人后,巴尔干联盟内部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希腊和塞尔维亚对马其顿地区的控制权产生了争议,引发了短暂但激烈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四、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年)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联盟内部的一次内讧。
这次战争主要发生在希腊和塞尔维亚之间,双方争夺马其顿地区的统治权。
战争结束后,马其顿地区被划分给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
然而,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并没有因此结束。
各国在领土划分方面的不满和争夺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影响与启示巴尔干战争时期展示了东南欧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政治问题,同时也凸显了强权干涉和领土争夺的复杂局面。
这一时期的动荡局势成为后来的战争爆发埋下了种子。
巴尔干战争还加剧了各国民族主义的势力和对立。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东南欧地区发生了许多战争和冲突,局势长期不稳定。
六、总结巴尔干战争是东南欧地区在20世纪初经历的一段混乱时期。
对东南欧巴尔干化的历史解读
对东南欧“巴尔干化”的历史解读孔田平内容提要:“巴尔干化”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西方对于伴随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在巴尔干的政治暴力、种族冲突和国家的分崩离析等现象的描述。
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解读,“巴尔干化”既是东南欧弱小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后要建立民族国家的诉求与奥斯曼帝国维持在东南欧统治的要求相冲突的产物;同样,“巴尔干化”也渗透着欧洲列强的利益,反映了欧洲大国对巴尔干事务的干预,它是欧洲大国围绕如何瓜分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地而展开角逐的产物。
究其根源,巴尔干各民族背负着敌意、仇视和冲突的历史重负是“巴尔干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 东南欧巴尔干化欧洲化民族主义大国利益自20世纪90年代初南斯拉夫联邦国家解体至今,南斯拉夫已经分裂为六个独立的国家。
围绕南斯拉夫解体而引发的战争与冲突再次使“巴尔干化”成为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
事实上,我们在不同的国际秩序下再次见证了“巴尔干化”的神奇力量。
本文将对“巴尔干化”的概念和现象进行历史考察,以期增进对冷战后巴尔干地区变迁的历史渊源的理解。
应当承认,从“巴尔干半岛”向“巴尔干”的过渡以及它作为动词的地理范畴的出现,表明“巴尔干化”乃是奥斯曼帝国在该地区的影响缓慢下降以及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结果。
“东南欧”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19世纪末,用以反映巴尔干地区的地理属性。
[1]它最初没有任何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含义,而是属于中性的地理概念, 20世纪30年代,是纳粹德国赋予其地缘政治的含义。
目前,“东南欧”与“巴尔干”用语已交互使用。
与“巴尔干”概念不同的是,“东南欧”一词明确地将该地区放在欧洲的范围内,置于“欧洲文明”的地理和精神世界之中。
“巴尔干化”的概念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西方对于伴随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在巴尔干的政治暴力、种族冲突和国家的分崩离析等现象的描述。
“巴尔干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为建立或终止现存的民族国家,或者因为多民族国家解体而进行的民族或宗教冲突与战争;其二是主要的欧洲或世界强国对于巴尔干民族和国家间关系产生的巨大影响。
巴尔干半岛历史冲突分析
巴尔干半岛历史冲突分析巴尔干半岛是位于东南欧的一个地区,曾经发生过多次历史冲突。
这些冲突一方面源于巴尔干半岛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民族和宗教结构,另一方面也与帝国主义的影响、外国干涉以及地区内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对巴尔干半岛的冲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根源与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古代冲突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冲突可以追溯到古代。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帝国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殖民活动,并与当地部落及其他帝国产生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围绕土地和资源争夺展开,同时也受到文化和宗教差异的影响。
二、奥斯曼帝国统治14世纪中期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这一时期发生了多次巴尔干战争。
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奥斯曼帝国对非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压迫和经济剥削,以及对基督教圣城的争夺。
而在这个时期,半岛上也出现了基督教内部的分裂和冲突,例如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的争斗。
三、民族主义和领土争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民族独立运动在巴尔干半岛蔓延。
这导致了巴尔干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冲突。
在这些战争中,各民族之间的国家独立意识和领土争端成为引发冲突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王国的建立以及它的解体,拉哥斯协定和亚历山大协定的签署,引发了更多的分离主义和领土纠纷。
四、后社会主义时期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引发了东南欧地区的冲突。
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等地纷纷宣布独立,随之而来的冲突导致了许多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危机。
冲突的主要原因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领土争端,同时也受到国际干涉和外部力量的影响。
五、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冲突,需要克服民族主义和领土争端带来的困难。
国际社会的积极干预和外交斡旋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政府应加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投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融合程度。
教育和宽容的推广也是消除种族和宗教仇恨的关键。
巴尔干半岛现代历史变迁研究
巴尔干半岛现代历史变迁研究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以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希腊、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等国家为主。
这个区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战争、统治和猜忌,也是现代历史上比较重要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尝试探究巴尔干半岛现代历史的重要变迁,包括地缘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19世纪初期面临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
奥斯曼帝国统治着这片土地,然而到了19世纪末,其实力逐渐衰弱。
而这片土地作者众多的民族集合区域,因而引起了各国掌权者的垂涎。
19世纪中叶,积极主义和共和主义思想抵达了这片土地,并成为了领导各国民族运动的力量。
希腊在1821年的独立战争中取得了成功,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第一个成功独立的国家。
之后,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也分别在1912年和1908年成功获得独立。
20世纪20世纪初期,巴尔干半岛出现了一个新的统治者——奥匈帝国。
这个新的帝国加剧了区域内各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这种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尔干半岛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彻底变化。
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已经崩溃,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南斯拉夫王国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成为巴尔干半岛上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家联盟。
然而,它也面临战争、半个世纪的独裁统治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等问题。
20世纪60年代,巴尔干半岛的各国开始打破战后凝固的局面,寻求各种经济、文化和政治上的合作。
然而,这种努力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功。
60年代之后,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局势再次加剧。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和科索沃等地成为了独立国家。
21世纪尽管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充满了暴力和紧张局势,然而21世纪初期,区域内的各个国家都在共同努力,希望在和平和合作的氛围下取得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功。
随着地缘政治的不断变化,巴尔干半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个区域的未来,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许多巴尔干半岛的国家面临着建立良好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巨大挑战。
巴尔干地区问题在一战爆发中的作用分析
巴尔干地区问题在一战爆发中的作用分析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巴尔干地区成为战火最早蔓延的地方之一。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由于其地缘位置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交汇点,成为了一战的焦点和导火索。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和经济层面来分析巴尔干地区问题在一战爆发中的作用。
一、政治层面分析巴尔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各强权国家争夺的目标,这里的民族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成为了导火索。
在一战爆发前夕,奥斯曼帝国即将解体,巴尔干地区各种矛盾和冲突逐渐升温。
塞尔维亚王国在19世纪末开始寻求“南斯拉夫”统一的主张,意图吞并亚得里亚海沿岸的领土。
奥匈帝国对此深感威胁,不断对塞尔维亚进行干涉和压制。
在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巴尔干地区一个自治的奥斯曼领土,此举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强烈不满。
此后,巴尔干半岛形势进一步升级,各国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日耳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大国则乘机在此地寻求自身利益。
二、军事层面分析巴尔干地区作为欧洲东南部的门户,拥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一战前,奥匈帝国将伦巴第、克罗地亚等地置于其直接统治下,并统一掌控了攸关巴尔干局势的波斯尼亚和黑山。
尤其是奥匈帝国贯穿巴尔干地区南北的铁路,使其能够在短期内调动大量军队。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作为巴尔干地区的主要强权之一,也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
塞尔维亚国内的“准军事”组织黑手党依靠受过军事训练的秘密组织和地下网络,在奥匈帝国统治区进行抵抗和策划反击。
三、经济层面分析巴尔干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矿、铁矿等资源,是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潜力的地区。
一战前夕,欧洲各大工业化国家均在巴尔干地区追逐经济利益。
同样,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和争端也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
在一战爆发前,各国不断扩大其在该地区的经济势力范围,争夺港口、矿山和交通要道等资源。
此外,巴尔干地区的问题在一战爆发中也对欧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
一战爆发后,巴尔干地区的战场扩大,各国纷纷介入,形成了复杂的军事和政治格局,直接牵扯到整个欧洲战场。
火药桶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火药桶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近年来,巴尔干地区的局势一直紧张不安,被誉为“火药桶”。
这一地区包括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科索沃、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等国家。
历史上,巴尔干地区曾发生过多起冲突和战争,各国间存在着深刻的历史仇恨和民族矛盾。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原因和国际因素等方面探讨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
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自中世纪起,巴尔干地区便成为了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奧匈帝國等帝国的争夺之地。
各帝国在这一地区留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也使得该地区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
二战后,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成立,但它的解体却加剧了民族冲突。
作为南斯拉夫的核心,塞尔维亚制定了一系列强化塞尔维亚主义的政策,引发了克罗地亚、波黑等国家的不满和反抗。
政治原因也是导致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巴尔干地区的政治力量纷争不断,各国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
特别是科索沃问题,成为了巴尔干地区的一个敏感症结。
科索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南斯拉夫内战的中心,塞尔维亚以其是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则渴望独立。
这种矛盾导致了南斯拉夫联邦份子暴力冲突和北约对南斯拉夫的军事干预。
国际因素也对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地区成为了国际势力争夺的焦点。
西方国家借机干涉,支持一些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化,反对塞尔维亚的扩张。
相对而言,俄罗斯对塞尔维亚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使得南斯拉夫战争愈演愈烈。
此外,各国尝试加入欧盟和北约也成为了紧张局势的因素之一,这导致了一些国家的内部纷争和政治压力加大。
面对巴尔干地区的紧张局势,国际社会不断努力寻求解决方案。
欧盟和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外交手段、对话机制和经济援助等方式,推动巴尔干地区的和平稳定。
此外,一些国家也发挥着调解角色,为各方提供帮助和协助。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和平可持续发展,仍然需要各方毁瘁过去,摒弃民族仇恨,改善内部治理,构建正常的国家关系。
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与解决
巴尔干半岛的冲突与解决巴尔干半岛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复杂的地区,多年来一直饱受冲突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巴尔干半岛的冲突及其解决办法,通过深入了解其历史和现状,以期找到促进和平与稳定的途径。
第一部分:冲突的根源巴尔干半岛的冲突根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的深处。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这一地区发生了多次战争和领土争端,形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
特别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解体,导致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地民族主义情绪的迅速崛起,引发了长期的内战和暴力冲突。
第二部分:主要冲突1. 南斯拉夫内战: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国陷入了血腥的内战。
以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冲突为主,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此外,科索沃战争也是巴尔干半岛的重要冲突之一。
2. 尼科西亚分裂:塞浦路斯是巴尔干半岛的一个岛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分裂。
尼科西亚作为该岛的首都,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分歧,一直没有实现有效的统一。
第三部分:冲突解决办法要解决巴尔干半岛的冲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涵盖各个方面。
1. 促进对话与谈判:各相关国家应建立和加强多边合作机制,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同时,国际社会也应发挥斡旋调解的作用,为各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 经济合作与发展: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可以缓解巴尔干半岛国家之间的矛盾。
投资、贸易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可以带来经济互利,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3. 民族和解与和平教育:为了消除历史积怨,国家需要着力推动民族和解进程。
通过开展和平教育,促进人们对于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认知,减少仇恨、偏见和歧视的存在。
第四部分:取得的进展和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巴尔干半岛已经取得了一些冲突解决和和平建设方面的进展。
例如,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于2013年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旨在改善两国之间的关系。
此外,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之间的边界争端也在国际仲裁下得到了解决。
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与政治争端的历史考察
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与政治争端的历史考察巴尔干半岛位于东南欧,是一个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共存的地区。
在过去的历史中,民族主义和政治争斗一直是这个地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和政治争端的历史展开考察。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主义思潮源远流长。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巴尔干地区曾经历过一系列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家独立斗争。
这些运动是受到俄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民族自决思潮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
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独立,但同时也引发了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纷争和敌意。
民族主义的崛起使得巴尔干半岛的政治争端愈演愈烈。
不同民族之间的争夺地盘、领土和资源不断升级,矛盾和仇恨在各国民众心中蔓延开来。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被煽动和放大,进一步推动了政治争端的发展。
在二战期间,巴尔干地区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冲突。
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相继侵占了希腊和南斯拉夫,引发了地区的大规模战争。
此时的政治争端更多地与民族主义和外部势力有关。
纳粹德国与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家达成合作关系,反抗控制该地区的共产主义势力。
战后,巴尔干地区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势力的崛起。
南斯拉夫实现了独立,并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然而,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仍然存在,民族主义情绪在一些地区未能完全消除。
随着冷战的结束,巴尔干地区出现了新的政治争端。
南斯拉夫解体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等国家相继独立,但伴随着战争和内战。
这些冲突主要是由民族主义情绪的再次崛起、不同民族的利益冲突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引起的。
巴尔干半岛民族主义和政治争端的历史经验教训是多样而复杂的。
首先,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和利用容易引发暴力和冲突,对地区的稳定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其次,外部势力的角色不可忽视。
历史上,许多政治争端都与外部势力的干预和支持相关。
因此,巴尔干半岛各国应保持警惕,不受外部势力的操纵和蛊惑。
此外,教育和对话也是化解巴尔干半岛政治争端的关键。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独立与冲突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独立与冲突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独立与冲突巴尔干半岛地处欧洲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各个帝国和王国争夺的焦点地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上爆发了一系列战争与冲突,其中最重要的一次就是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东南欧地区国家的独立,也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本文将通过事件的背景、战争过程、战后影响等方面,介绍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东南欧的独立与冲突。
一、事件背景巴尔干半岛在19世纪末持续动荡,各个民族和宗教团体的矛盾日益加深。
奥斯曼帝国作为当时的统治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东欧和巴尔干地区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则利用奥斯曼帝国的弱点,积极谋求独立。
因此,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爆发是势在必行。
二、战争过程1.南斯拉夫联盟的形成在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斗争中,各国顺势建立了南斯拉夫联盟。
这个联盟包括了塞尔维亚、黑山与保加利亚等国家。
南斯拉夫联盟的成立,为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2.对马其顿的争夺马其顿地区一直都是各个民族争夺的焦点。
在战争爆发后,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三国纷纷对马其顿地区进行占领。
这导致各方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使得战争的规模扩大。
3.条约的签署经过了长时间的战斗和谈判,最终在1913年,爆发了同奥斯曼帝国的布尔萨停战谈判,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三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条约。
根据条约的规定,马其顿地区部分归属保加利亚,部分归属希腊与塞尔维亚。
三、战后影响1.巴尔干地区的独立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成功实现了独立。
而奥斯曼帝国的势力则进一步削弱,巴尔干地区迎来了自治与国家扩张的机会。
2.民族和宗教冲突的加深尽管巴尔干地区各个国家成功独立,但是这并没有解决民族和宗教矛盾,反而加深了这些矛盾。
各个民族之间为争夺资源、领土等问题频繁发生冲突,导致局势不稳定。
3.后续冲突的引发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1913年,一年之内,巴尔干地区就出现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巴尔干战争东欧的动荡时期
巴尔干战争东欧的动荡时期巴尔干战争是20世纪初东欧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冲突,涉及巴尔干半岛上的多个国家,引发了该地区长达数十年的动荡时期。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巴尔干战争带来的东欧动荡,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政治背景在巴尔干战争之前,东欧地区存在着复杂的政治格局。
这里的国家众多,民族多样,且相互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
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使得东欧国家争相谋求独立,并争夺领土。
此外,俄罗斯作为一个后来者也想在这个地区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为巴尔干战争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二、巴尔干战争的起因巴尔干战争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东欧地区出现了一系列民族主义运动。
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家相继宣布独立,并试图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奥斯曼帝国的领土。
这引发了一系列针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最终演变成了巴尔干战争。
三、巴尔干战争的过程巴尔干战争可以分为两次,分别是1912年至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和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巴尔干国家联合起来,先后击败了奥斯曼帝国和其他敌人,夺取了一些领土。
然而,由于各国对领土的争夺,火药桶一样的巴尔干地区很快再次爆发了战争,即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巴尔干国家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最终,通过外部力量的干预和调解,战争才告一段落。
四、巴尔干战争的影响巴尔干战争对东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该地区的政治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原有的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更加加剧了。
其次,战争使得各国的国内经济遭受重创,财政困难和经济衰退成为战后东欧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
再次,战争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给东欧地区的稳定和重建带来了巨大挑战。
五、巴尔干战争的启示巴尔干战争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首先,民族问题和领土争端是导致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东欧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解决民族问题,提升各族群的认同感和融合度。
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矛盾与冲突
巴尔干战争东南欧的矛盾与冲突近代历史上的巴尔干战争是东南欧地区一系列冲突的总称,这些战争使得巴尔干半岛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焦点,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巴尔干战争的发生与东南欧地区的矛盾与冲突有着深刻的关联。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宗教和民族问题等多个方面论述巴尔干战争中东南欧的矛盾与冲突。
一、历史背景巴尔干战争的发生与东南欧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多样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自古以来,巴尔干半岛就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汇地带,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国家和王朝。
希腊、罗马、拜占庭等强大帝国在此繁衍兴起,形成了东南欧历史上独特的政治格局。
然而,各民族、宗教间的分歧和对土地控制权的争夺使得该地区总是处于不断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二、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因素也是导致巴尔干战争爆发的关键。
东南欧地区处于欧洲、亚洲和地中海之间的战略枢纽,地理位置重要,控制该地区可以对整个欧亚大陆的格局产生影响。
正因如此,各大国不断干涉巴尔干半岛的事务,试图争夺影响力和控制权。
俄国、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等势力在这里展开了多次战争与争夺,加深了东南欧地区的矛盾与冲突。
三、宗教问题宗教也是导致巴尔干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南欧地区信仰着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等多种宗教,不同宗教信仰造成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与信仰基督教的巴尔干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宗教争端。
这些宗教矛盾在巴尔干战争中加剧了地区内部的冲突。
四、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是巴尔干战争中冲突的重要方面。
东南欧地区的民族林立,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等多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居住和繁衍。
不同民族之间的历史仇视、领土纠纷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使得巴尔干战争成为了民族冲突的舞台。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巴尔干战争不仅是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各民族之间的争斗。
五、结语综上所述,巴尔干战争的爆发与东南欧的矛盾与冲突密不可分。
历史背景、地缘政治、宗教和民族问题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东南欧地区承受了多次战火的洗礼。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与旧南斯拉夫的解体
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与旧南斯拉夫的解体巴尔干半岛是欧洲东南部的一个地区,由多个国家组成,其中包括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科索沃、蒙特内哥罗、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
这个地区虽然地理上与欧洲大陆相连,但却承载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民族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旧南斯拉夫的解体。
首先,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根植于历史的复杂性。
在中世纪和近代,巴尔干地区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这导致了不同民族的混杂和交织。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等民族在这一时期形成,但由于地理和政治的影响,他们的发展和认同并不完全相同。
此外,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等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特征和认同。
其次,旧南斯拉夫的解体与共产主义体制的崩溃有着密切的联系。
旧南斯拉夫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由约瑟夫·布罗兹·铁托领导。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共产主义集权体制的崩塌引发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随着组成南斯拉夫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紧张关系日益加剧,争夺政治和经济资源的分歧也逐渐显现。
此外,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还与宗教信仰有关。
伊斯兰教和东正教是这一地区主要的两大宗教信仰,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和文化冲突。
尤其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宗教纷争,在南斯拉夫解体后导致了一场可怕的内战,给整个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创伤。
宗教的复杂性使得各民族之间的认同问题更加复杂。
最后,外部势力的干预也对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和旧南斯拉夫解体造成了重大影响。
冷战时期,东西方势力在巴尔干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支持不同的民族和政治势力。
这种外部势力的干预加剧了地区内部的紧张关系,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总之,巴尔干半岛的民族问题与旧南斯拉夫的解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的复杂性、共产主义的崩溃、宗教信仰和外部势力的干预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南斯拉夫这个多民族国家的解体。
这一过程中,巴尔干地区经历了许多不幸的战争和分裂,但也给各个民族带来了对自身身份的思考和认同的机会。
《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研究性学习
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潍坊一中64级16班杨超研究目的:了解巴尔干历史遗留问题,及“欧洲的火药桶”的由来。
一、巴尔干问题的由来公元4—6世纪,生活在波罗的海和黑海之间的斯拉夫人迁徙到巴尔干半岛,并在此定居。
定居于半岛西北部的斯洛文尼亚族和克罗地亚族,皈依了天主教,使用拉丁字母;而定居于东南部的塞尔维亚族、马其顿族和黑山族,则信奉了东正教,使用基里尔字母。
信仰与文字的不同,使斯拉夫人各民族之间产生了隔阂。
后来,巴尔干半岛又曾被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占领。
两大帝国为了加强对南部斯拉夫人的统治,利用其内部矛盾,对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实行“分治”政策,进一步加剧了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埋下了民族不和与冲突的种子。
由于土耳其的残暴统治,1804年,塞尔维亚人民起义,但很快被镇压下去。
不久,塞尔维亚人民再举义旗,终于在1833年获得自治权。
俄土战争爆发后,塞尔维亚、黑山因支持俄国,均于1878年获得独立。
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和平。
这里又成为俄国、奥匈帝国、德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主要地区,巴尔干半岛因此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1914年,在这里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1918年12月,南部斯拉夫人各民族的联合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终于成立了。
但是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解决。
1941年,德意法西斯入侵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人民在生死关头团结起来,在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德意法西斯,并于1945年5月全歼敌军,解放南全境,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二战”结束后,“冷战”的序幕拉开,巴尔干半岛成为美国最先推行“杜鲁门主义”的重要战略地区,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和平。
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巴尔干地区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纷纷放弃政权,南联邦走向解体。
随后相继爆发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之间的内战及波黑内战,历经4年,战火始得平息。
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巴尔干战争是指于1912~1913年间,为争夺即将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发生的两次战争。
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是什么?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希望对你有用!巴尔干战争的时代背景如何巴尔干战争是指于1912~1913年间,为争夺即将崩溃的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巴尔干同盟与土耳其发生的两次战争。
巴尔干半岛的10个国家共有面积大约是154.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3亿。
其中,土耳其面积为78万平方公里,人口6690万;罗马尼亚面积23.7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南斯拉夫(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1064万;希腊面积13.1万平方公里,人口1047万;保加利亚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43万,克罗地亚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469万;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452万;阿尔巴尼亚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33万;马其顿面积2.5万平方公里,人口203万;斯洛文尼亚面积2万平方公里,人口197万。
由于土耳其只有3%的领土位于巴尔干,所以一般不把土耳其包括进巴尔干国家的行列。
除去土耳其,巴尔干地区的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万。
巴尔干地区位于欧亚两洲的接壤处,是欧洲的下腹部,扼黑海、地中海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同时,这里民族成份复杂,宗教多样。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地区长期是各大国觊觎的对象,多次遭到大国的统治。
14世纪下半期,起源于中亚内陆地区、后向小亚细亚迁徙并兴起于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半岛西北部奥斯曼帝国入侵巴尔干半岛;19世纪中期,奥匈帝国(1867~1918)也开始将巴尔干的西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俄罗斯帝国(1547~1917)自从15世纪以来一直打着解放“斯拉夫人”的旗号在巴尔干地区争夺势力范围。
在这些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巴尔干各国人民长期受到民族歧视和宗教压迫,巴尔干人民的解放事业往往与民族解放和宗教信仰联系在一起。
巴尔干问题历史探踪
巴尔干问题历史探踪
韩明祥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年(卷),期】2002(016)002
【摘要】巴尔干半岛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地形形成了居民及宗教信仰的复杂问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落引发了巴尔干的“东方问题”,列强在巴尔干的角逐使此地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总页数】3页(P12-14)
【作者】韩明祥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实验学校,黑龙江阿城1503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历史探踪
2.人民共和国国庆六个十周年历史足迹探踪
3.人民共和国国庆六个十周年历史足迹探踪
4.滇南驿道马帮历史探踪
5.寻芳探踪谈古论今——在法国访问历史遗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一战策源地?从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说起
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一战策源地?从东罗马帝国的覆灭说起巴尔干问题的起源,要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对巴尔干诸民族的统治持续了数百年。
十九世纪后,尤其是1848年革命后,巴尔干各民族,纷纷试图摆脱其压迫而独立。
但奥斯曼土耳其虽然没落,毕竟是老牌帝国,巴尔干民族的独立,亟需得到一个列强的支持。
奥地利一度被巴尔干各民族视为救星的外援。
但奥地利自身其实对巴尔干地区一直缺乏足够的重视,更由于自身内部矛盾,对殖民扩张并无太大欲望。
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俄国自命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对巴尔干地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克里米亚战争后,沙俄迫于英法压力,无法赤膊上阵,遂采取了代理人策略,在巴尔干掀起泛斯达夫主义浪潮。
其扩张野心昭然若揭。
普法战争后,法国基于对德复仇的欲望,迅速和俄国拉近关系,导致了德奥俄三皇同盟的破裂和再保险条约的破产。
在这种背景下,奥地利对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地区的托管,实际上是与俄国之间一种妥协,目的是与俄国的代理人国家(主要是塞尔维亚)留下缓冲地带。
至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地区,自中世纪以来就是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传统属地,当地民族对哈布斯堡家族的支持度,甚至高于匈牙利的马扎儿人和波西米亚的捷克人,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奥地利的核心领土。
所以,很大程度上,「巴尔干斯拉夫民族盼望和塞尔维亚合并,成立南部斯拉夫人的统一国家」这种天方夜谭,不过是俄国与塞尔维亚的一厢情愿。
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也曾试图复制日本明治维新的模板,想依靠泛斯拉夫主义建立地区性的强权,同样注定以失败告终。
这是因为“萨英战争”后,英国人发现,要从日本获得收益,性价比最高的办法是将日本纳入其国际贸易体系。
同样是由于日本组织资源的去中心化,尽管幕府方面对于“对外开国”仍显得疑虑重重,但英国通过帮助萨摩藩近代化,建立贸易合作关系,而在鹿儿岛获得了贸易前哨站。
这种贸易合作关系,反过来极大提升了萨摩藩的组织能力,使其成为倒幕运动的真正幕后推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 奥斯 曼土耳 其 帝 国的 衰 落 { 发 了巴 尔干 的“ 【 东方 问题 , 强在 巴 尔干 的 角逐 使 此地 成 列
为 歇洲 的 史 药桶 。
关键词 : 尔干半 岛 : 巴 东方 问题 ; 强 ; 药桶 列 史 中图 分 类号 : 5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9 6 1Z 0 )2 0 2 3 K4 A |0 —24 【  ̄2 0 —0 1 —0
维普资讯
2 心 年 第 2期 0
{ 总第 6 期 ) o
黑龙 江 农 垦 师 专 学报
J UR L OF m Ⅲ 0 Ⅱ i NO KE N O NA G NG N ORMA C .E . L O1 aF , L
NO. .O 2 22O
j 业 业 业 . 业 . . 业 . j . . j j . 业 j j 业 -t业 ■ ' . 业 j - 业 ・ }业 ■ 业 . 业 j ・ } ■ — 业 — ’ ’ j j
( 接第 1 上 1页 )
极 化 趋势 发展 的今 天 种 制 腰 斗争 和矛 盾 更 加 隐蔽 、 接 而 复 杂 。综 舍 国 力 的较 量 日益 激 烈 , 济 竞 两 间 经
来 为兵 家必争 之地 。
一
、
居 民及 宗 教 信 仰
巴尔 干半 岛 的居 民 主要 有 罗 马 尼 亚 人 阿尔 巴 尼 亚 人 、 蜘 利 亚 人 , 尔 维 亚 人等 。 这 些 不 同 的 民 保 塞 族 在语 言 、 文化 传统 等 方 面 都有 各 自的特 点 : 罗马 尼亚 人 的祖 先 称达 其 亚 人 代 希腊 作 家 弥之 为盖特 古
巴尔干半 岛位 于地 中海 北 岸 . 是欧 洲 东 南 门 户 , 它 紧挨 着 小 亚 细 亚 。 是 欧洲 大 陆 通 向 近 东 、 中东 的 桥 粱 。 它控制 着 黑海 与地 中海 的通 道 博斯 普 鲁 斯 海峡 和达 达尼 尔 海 峡 。地 中海 则 位 于 亚 、 非 三 洲之 敢
间 , 部有 直 布 罗 陀海陕 是 进 出 大西 洋 的唯 一 通 道 ; 部 有 苏 伊 士 运 河 是 欧 洲 通 向 印 度 洋 、 平 洋 的最 西 东 太
近通 道 。地 中海 沿岸 还有 许 多 重要 港 1“ : 如摩 洛 哥 的丹 吉 尔 港 、 及 的亚 力 山大 港 和 赛 德 港 、 尔 其 的 3 埃 士 君 士 坦丁 堡 。地 中 海上 还有 许 多重 要 岛屿 “ 马 尔他 、 如 克里 特 、 浦 路 斯 等 。都 是重 要 战 略据 点 , 赛 自古 以
切 暂 时的 例退 , 究 会给 自已 开 辟 出道 路 ” : 终 ∞聃 。
。
【 参
考
文
献]
I 2 Ij j 3 马克思恩拮斩巷集 : I 第 , 卷i 4 等 拳 j 第 眷
收 稿 日期 :0 1 1 3 2 0— 卜 o
( 任 编辑 : 向 F) 责 郭 E t
维普资讯
的 。也 正 因为 如此 , 它才 是 比资本 主 义更 高 的社 会 , 能代 替 资本 主义 资本 主义 在 当 代 的新 发 展 也 证 才
明 了 资本 主义 生 产 关系 在 一 定 范 围 内能 容 纳 生 产 力 的发展 . 有相 应 的发展 空 间 。因 而 , 本 主 义 的腐 具 资 朽性 和垂 死性 . 是从 历史 发 展 总趋 势 来讲 的 . 不是 说 资 本 主义 立 即就 会 灭 亡 , 果 认 为 这 一 腐 朽 排 除 并 如 了资本 主 义 的迅 速发 展 , 就错 了 。因 而 , 耶 我们 要 坚 信 资 本 主义 必 然 为 社 会 主义 所 代 替 , 充 丹 看 到这 又 个 代 替不 是一 朝 一夕 能 够 完成 的 正 如 思 格 斯 所 讲 的 :前 进 的发 展 . “ 不管 一切 表 现的 偶 然 性 . 不 管一 也
罗马 人 。所 以罗 马尼 亚 人 是 达 其亚 人 同罗 马人 融台 而产 生 的 民族 。 阿 尔 巴尼 人 的 祖 先 称 伊 里 剌 亚 人 . 主 要居 住在 巴 尔 干半 岛西 部 。公 元 前 五 至 三世 纪 在阿 尔 巴尼 亚 出 现 了 几个 奴 隶 制 国家 , 中有 一个 部 其 族称 阿 尔 巴尼 亚 , 来扩 张 到 整 个 民族 和 国家 。 后 六 世 纪韧 斯 拉 夫 人大 批 的渡 过 多瑙 河 , 迁巴 尔干 半 岛 , 们 称 这 支 斯拉 夫 人 为 南 斯 拉 夫 人 。一 部 南 人 分 斯拉 夫 人 在 多瑙 河 下 游古 麦 西 亚地 方 形成 七部 落联 盟 ” 。七 世 纪 中后期 突 厥 人 的一 支 保 加 尔 人 从 黑 海 草原 迁 副多 瑙河 三 角洲 , 了 对付 共 同 的敌人 —— 拜 占廷 , 加 尔 人 和 “ 部落 ” 拉 夫 语 。斯 拉 夫 人 为 保 七 斯
人 , 元前 一 世 纪形 成 达 其 亚 人 国家 , 元 l6 罗 马 帝 国灭 亡 达 其 亚 国家 。 将 其 变 为 帝 国 的 一 个 行 公 公 0年 省 。经 过一 百 多 年 , 达其 亚 人 同罗 马 人逐 渐 融台 , 他们 使用 罗 马人 的语 言 、 教 文 化 , 宗 习惯 静 达 其 亚— —
争和贸易摩擦表面化 , 资本主义社会对杜告主义社会的文化渗透 和扩 张更 加便 利 , 对社 会主义进 行 丹
化 、 西亿 ” 政 洁图潆 并 没有 放 弃 , 事 安 全 的 威 胁 依 然 存 在 。 因 此 , 们务 必要 防 止 和 平 演 变 的 思 的 军 我 潮, 防止 只注 重 经济 发展 的倾 向 。 其 次 , 对 资本 主义 向社 会主 义 过 渡 的 曲折 性 、 期性 有 正确 的认 识 。马 克思 主 义 经 典 作 家 在 论 述 要 长 “ 两个 必然 , 时 并不存 在 理论 上 的 矛 盾 , 出共 产 主 义社 会 是 以资 本 主义 所能 达 到 的 顶点 作 为 自 己起 点 指
G nr l .0 e ea No 6
巴 尔 - 问 题 历 史 探 踪 j=
韩 明 祥
r 哈尔 滨 师 范大 学 阿城 学 院实 验学 校 黑龙 江岛 自古 以 来 为兵 家蕾 争 之 地 , 史地 形 形 成 了居 民度 宗教 信 仰 的 复 杂 巴 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