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物理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专题02 速度图象

合集下载

2014届高三高考预测汇编(新课标)物理试题 Word版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届高三高考预测汇编(新课标)物理试题 Word版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2014届预测汇编物理1.如图所示,由均匀的电阻丝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导体框,垂直磁场放置,将AB 两点接入电压恒定的电源两端,通电时,线框受到的安培力为F ,若将AB 边移走,则余下线框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 ( )A .23FB .12FC .13FD .14F 【答案】C 【解析】设每条边长为l ,电阻为r ,则电路为ACB 电阻丝与AB 电阻丝并联,ACB 边的等效长度为l ,等效电阻为2r ,则有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安培力公式可得:322E E F BlBl BlE r r r =+=;移走AB 后,电路中只有ACB 电阻丝,则同理可得:2E F Bl r '=,比较可得13F F '=,故C 正确。

2.研究表明,蜜蜂是依靠蜂房、采蜜地点和太阳三个点来定位的,蜜蜂飞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位置关系呈8字型运动来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

某兴趣小组用带电粒子在如图所示的电场和磁场中模拟蜜蜂的8字形运动,即在y >0的空间中和y <0的空间内同时存在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匀强电场,上、下电场以x 轴为分界线,在y 轴左侧和图中竖直虚线MN 右侧均无电场,但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的匀强磁场,MN 与y 轴的距离为2d .一重力不计的负电荷从y 轴上的P (0,d )点以沿x 轴正方向的初速度v 0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电子又以相同的速度回到P 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与磁场的比值为0υB .电场与磁场的比值为02υC .带电粒子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为0022dd πυυ+ D .带电粒子运动一个周期的时间为0042d d πυυ+【答案】BD 【解析】作出粒子运动的“8”字形轨迹如图所示,则有图可知,qE a m=;212d at =;0d t υ=;联立得:202m E qdυ=;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 d =;由200m q B d υυ=,得0m B qdυ=,则0:2E B υ=;由图可知粒子的运动周期为:0042dd T πυυ=+,故BD 正确。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四)(含答案与解析).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四)(含答案与解析).

2014年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5分.第1~5题为单选题,每题4分;第6~10题为多选题,每题5分,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13年新交通规则闯红灯扣6分,红灯亮时以36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距离停车线32米,他马上开始采取刹车措施,人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s ,刹车的加速度为2m/s 2,则车停住时车头距离停车线的距离为(A .3mB .7m C.6m D.10m2.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重物通过光滑动滑轮悬挂在细绳上,细绳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加一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3 的斜向右上方的恒力F .重物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经时间t ,拉力F 做的功为(sin 530.8= (A .25(6ma g a t +B .2(4ma g a t +C .2(2ma g a t +D .225(18ma g a t +3.2013年6月,我国成功实现目标飞行器“神州十号”与轨道空间站“天宫一号”的对接.如图所示,已知“神舟九号”从捕获“天宫一号”到两个飞行器实现刚性对接用时为t ,这段时间内组合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θ,地球半径为R ,重力加速度为g ,则该过程中组合体所在圆轨道离地高度H 为(A BC RD R4.如图为某同学研究变压器电路特点的电路图,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5:1,现在电路输入端输入电压u =311sin100πt (V ,电阻R 3和R 2的功率相等,电流表和电压表为理想电表,电流表A 2的示数为0.20A ,电压表V 2的示数为11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压表V 1的示数为220VB .电流表A 1的示数为0.08AC .R 1=2062.5ΩD .R 2=5500Ω5.如图a 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恒力F 拉质量为m 的单匝均匀正方形铜线框,边长为a ,在1位置以速度v 0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并开始计时t =0,若磁场的宽度为b (b >3a ,在3t 0时刻线框到达2位置速度又为v 0并开始离开匀强磁场.此过程中v -t 图象如图b 所示,则(A .t =0时,线框右侧边MN 的两端电压为Bav 0B .在t 0时刻线框的速度为v 0-Ft 0mC .线框完全离开磁场的瞬间(位置3的速度一定比t 0时刻线框的速度大D .线框从进入磁场(位置1到完全离开磁场(位置3的过程中产生的电热为2Fb6.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并排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F 1、F 2分别作用于物体A 和B 上,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图线a 、b 所示,若F 1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 2的方向先与F 1反向,后与F 1同向.则由图中信息可以得出(A .0~2s 内,F 2与F 1方向相反B .F 1与F 2大小之比为1:2C .0~4s 内,F 1对物体A 做的功等于力F 2对物体B 做的功D .4s 末,F 1的瞬时功率等于力F 2的瞬时功率7.如图甲所示,将小灯泡L 2和L 3串联后再与灯泡L 1并联,然后通过开关连接在电源两端.已知电源电动势为3.0V ,内阻不计,L 1、L 2、L 3为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这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乙所示.当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灯泡L 1的电阻为12ΩB .通过灯泡L 1的电流为灯泡L 2电流的2倍C .灯泡L 1消耗的电功率为0.75WD .灯泡L 2消耗的电功率为0.30W8.如图所示,有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其边界为一边长为L 的正三角形,A 、B 、C 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若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BC 边上某点Q 射出.关于P 点入射的范围和从Q 点射出的范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9.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作用,F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试题(新课标Ⅱ,解析版) (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 =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6π B. 4π C. 3π D. 125π 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1F W 、2F W 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1f W 、2f W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214F F W W >,212f f W W >B. 214F F W W >,122f f W W =C. 214F F W W <,122f f W W =D. 214F F W W <,212f f W W <17.如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圆环上的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圆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

当小圆环滑到大圆环的最低点时,大圆环对轻杆拉力的大小为:A. Mg-5mgB. Mg+mgC. Mg+5mgD. Mg+10mg1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 0,在赤道的大小为g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 ,引力常数为G ,则地球的密度为: A. 0203g g g GT π- B. 0203g g g GT π- C. 23GT π D. 023g g GT πρ=19.关于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的方向处处与等势面垂直B.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为零C.随着电场强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电势也逐渐降低D.任一点的电场强度总是指向该点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20.图为某磁谱仪部分构件的示意图。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分类汇编(含详解)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 直线运动 专题2. 相互作用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4. 曲线运动专题5.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专题6. 机械能 专题7. 静电场 专题8. 恒定电流 专题9. 磁场专题10. 电磁感应 专题11. 交变电流 专题12. 光学专题13. 原子物理 专题14. 动量专题专题15.机械振动和机械波2014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1:直线运动14.[2014·新课标Ⅱ卷] 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 =0到t =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 .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v 1+v 22C .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 .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A [解析] v t 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用v 1+v 22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14. [2014·全国卷] 一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于x =5 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当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 mB .x =8 mC .x =9 mD .x =14 m14.B [解析] 本题考查v t 图像. v t 图像与x s 1-s 2=3 m ,由于初始坐标是5 m ,所以t =8 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臵为x =3 m +5 m =8 m ,因此B 正确.(2014上海)8.在离地高h 处,沿竖直方向同时向上和向下抛出两个小球,她们的初速度大小均为 ,不计空气阻力,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 ( )(A(B)(C(D[答案]A13.[2014·广东卷] 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 s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0~2 s和0~4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B[解析] 0~3 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故选项A错误;v 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第3 s内和第4 s选项B正确;v t图像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第1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选项C错误;第3 s内和第4 s内对应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0~2 s和0~4 s内位移相同,但时间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等,选项D错误.5.[2014·江苏卷] 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列速度v和位移x的关系图像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AC5.A[解析] 设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1,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a1x=v2,由此可知选项C、D错误;设刹车时汽车的位移为x0,速度为v0,其后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则减速过程有v2-v20=2a2(x-x0),这里的v20=2a1x0,x>x0,则v2=2a1x0+2a2(x -x0)=2(a1-a2)x0+2a2x,即v=2(a1-a2)x0+2a2x(x>x0,a2<0).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15.[2014·山东卷] 一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的时刻中,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的有()A.t1B.t2C.t3D.t415.A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度图像.速度图像中某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t1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也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2时刻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反向;t3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也为负,合外力与速度同向;t4时刻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合外力与速度反向.选项A、C正确.1.[2014·天津卷]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A .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1.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应用图像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速度的正负代表了运动的方向,A 错误;图线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的大小及方向,B 错误;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代表了物体的位移,C 错误,D 正确.22. [2014·全国卷] 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 ;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 1、x 2、x 3、x 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 和斜面的长度s .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9.80 m/s 2.单位:cm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1)物块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保留3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2.(1)4.30(填“4.29”或“4.31”同样给分) (2)物块加速度小于g hs =5.88 m/s 2(或:物块加速度小于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解析] (1)根据逐差法求出加速度a =(x 3+x 4)-(x 1+x 2)(2T )2=4.30 m/s 2.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块沿光滑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g sin θ=g hs =5.88 m/s 2,由于a <a ′,可知斜面是粗糙的.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相互作用14. [2014·广东卷] 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4.A [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C 、D 错误.14.[2014·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B.F1不变,F2变小C.F1变大,F2变大D.F1变小,F2变小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θ=G cos θ减小,故F2变大.选项A正确.14.[2014·浙江卷]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错误.[2014·重庆卷] (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D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P和Q,P低于Q,绳长为L(L>PQ).题6图3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P点10 cm处(标记为C点)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PC、QC的拉力大小T P和T 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C的位置,每次将P点到C 点的距离增加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T P、T Q与绳长PC的关系曲线如题6图4所示.由实验可知:题6图4①曲线Ⅱ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________cm ,该曲线为________(选填“T P ”或“T Q ”)的曲线.②在重物从P 移到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_______(选填“P ”或“Q ”)点所在的立柱.③在曲线Ⅰ、Ⅱ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T 0=________ N ,它与L 、D 、m 和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为T 0=________.[答案] (2)①60(56~64之间的值均可) T P ②Q③4.30(4.25~4.35之间的值均可) mgL L 2-D 22(L 2-D 2)[解析] (2)①从曲线Ⅱ可读出,拉力最大时C 点与P 点的距离为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T P sin α=T Q sin β,当结点偏向左边时,α接近零度,sin α<sin β,则T P >T Q ,故可推断曲线Ⅱ为T P 的曲线,曲线Ⅰ为T Q 的曲线.②通过①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Q 点所在的立柱. ③曲线Ⅰ、Ⅱ相交处,T P =T Q =T 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 0sin α=T 0sin β,得α=β,T 0cos α+T 0cos β=mg ,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l 1,由几何关系有l 1sin α+(L -l 1)sin β=D ,以上方程解得T 0=mgL L 2-D 22(L 2-D 2).21. [2014·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图(a)第21题图1第21题表1(1)某次测量如图2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 、B 的示数L A 和L B如表1.用表1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 N/m(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表Ⅰ数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第21题图221. [答案] (1)(15.95~16.05)cm ,有效数字位数正确 (2)(12.2~12.8) N/m 能[解析] (1)由图2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0.1 cm ,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16.00±0.05 cm.(2)由表1中数据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Ⅰ的平均伸长量Δx 1≈4 cm ,弹簧Ⅱ的总平均伸长量Δx 2≈5.80 cm ,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12.5 N/m ,同理也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23. (10分)[2014·新课标Ⅱ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 ­n 图像.图(b)(3)图(b)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③__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④__N/m.23.[答案] (1)①81.7 ②0.0122 (2)略(3)③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同样给分) ④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同样给分)[解析] (1)①k =mgΔx =0.100×9.80(5.26-4.06)×10-2=81.7 N/m ;②1k =181.7m/N =0.0122 m/N. (3)由作出的图像可知直线的斜率为5.8×10-4,故直线方程满足1k =5.8×10-4n m/N ,即k =1.7×103 n N/m(在1.67×103n ~1.83×103n之间均正确)④由于60圈弹簧的原长为11.88 cm ,则n 圈弹簧的原长满足n l 0=6011.88×10-2,代入数值,得k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正确).11.[2014·江苏卷]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题11-1图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3.30 N、F2=3.85 N和F3=4.25 N.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题11-1图)(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题11-2图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点,下端N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在白纸上记录下N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的轨迹.(题11-2图)(题11-3图)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题11-3图所示.过O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b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11.(1)(见下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 [解析] (1)用力的图示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并量出其大小.(2)画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橡皮筋的拉力F与手的拉力F手的合力F合总与重力G平衡,故F cos θ=G,两次实验中的θ角相同,故F=F(3)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 次的长度较长,A错误,B正确;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 次受到的拉力较小,C错误;根据轨迹越向右相差越多,说明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D正确.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臵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臵,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 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 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 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7.BC [解析] 若P 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 2小于v 1,则P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 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 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 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 正确;当P 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 =v t 0+v 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解析版)剖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试题(江苏卷,解析版)剖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江苏卷)物理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 。

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A .22Ba t ∆B .22nBa t ∆C .2nBa t ∆D .22nBa t ∆1.【答案】B【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析】当磁场增强时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212B B E nn S n a t t t ∆ϕ∆∆∆∆===,B 项正确(2014年 江苏卷)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A .3. 5 km/ sB .5. 0 km/ sC .17. 7 km/ sD .35. 2 km/ s 2.【答案】A【考点】第一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 牛顿第二定律【解析】 航天器在星球表面飞行的速度即其第一宇宙速度22GMm mv R R=解得v =所以v v =火地7.9/ 3.5/v km s km s==火地A 项正确(2014年 江苏卷)3.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n2,电压分别为U1、U2,电流分别为I1、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 。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 .1122I n I n = B .22U I R =C .2112I U I R = D .1122I U I U = 3.【答案】D【考点】远程输电 变压器【解析】根据变压器的变压原理1221I n I n =,A 项错误;2RU I R =,因为R U U >,B 项错误;11U I 为电路输入的总功率,22R I 为电线上损耗的功率,2112U R I I >,C 项错误,D 项正确。

02.直线运动(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2.直线运动(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02.直线运动1.(2014年 大纲卷)14.—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 14.【答案】B 【考点】速度图像【解析】根据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之上,表示位移为正,反之表示位移为负。

由图像可知8秒内质点的位移为:(24)2(24)1m 322s m +⨯+⨯=-=,又因为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置为x =5m 处,所以8秒末质点在8m 处,B 项正确。

2.(2014 福建卷)15.如右图,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

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 )15.【答案】B【考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问题【解析】滑块沿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加速度恒定,C 、D 项错误;位移时间图像中斜率代表速度,A 项中斜率表示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在增加,A 项错误,B 项斜率表示合速度在减小,B 项正确。

3.(2014年 广东卷)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相同C .第1s 内和第4s 内的位移大小不相等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3.【答案】:B 【解析】:第1s 内速度和第3s 内速度都为正值,都与规定正方向相同,所以A 错误。

v -t 图像的斜率代表物体运动加速度,其中斜率的数值大小表物理加速度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加速度的方向,第3s 内和第4s 内图像的斜率相同,所以第3s 内加速度和第4s 内加速度相同,所以B 正确 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v -t 图像的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大小,所以C 错误物体的平均速度s v=t位移,位移是矢量,0-2s 和0-4s 的位移相同,时间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所以D 错误。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版)答案与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版)答案与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5•新泰市模拟)一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质点在t=0时位于x=5m处,开始沿x轴正向运动.当t=8s时,质点在x轴上的位置为()s=2.(6分)(2015•鞍山二模)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一质量为1.00×l0﹣4kg、带电量为﹣1.00×10﹣7C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2,根据气态方程=c4.(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的光,在距双缝1.00m的屏上λλd==1.68x=5.(6分)(2015•嘉定区一模)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6.(6分)(2014秋•西湖区校级期中)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分别为()(和(和由动能定理可知上升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知联立解得7.(6分)(2015•嘉定区一模)很多相同的绝缘铜圆环沿竖直方向叠放,形成一很长的竖直圆筒.一条形磁铁沿圆筒的中心轴竖直放置,其下端与圆筒上端开口平齐.让条形磁铁从静8.(6分)(2014春•龙华区校级期末)一中子与一质量数为A (A>1)的原子核发生弹性B二、非选择题:第22〜34题,共17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9.(6分)(2014秋•西湖区校级期末)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m/s2.(1)物块的加速度a= 4.30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物块加速度小于=5.88m/s2可知斜面是粗糙的.)若斜面光滑则:m/s,物块加速度小于=5.88m/s10.(12分)现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可利用的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00Ω;电压表;阻值未知的定值电阻R1、R2、R3、R4、R5;开关S;﹣端连有鳄鱼夹P的导线1,其他导线若干.某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a)所示.(1)按图(a)在实物图(b)中画出连线,并标出导线1和其P端.(2)测量时,改变鳄鱼夹P所夹的位置,使R1、R2、R3、R4、R5办依次串入电路,记录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和电流表的示数I.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c)中E= 2.90,内阻r= 1.04Ω11.(12分)(2015•福建模拟)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畺为10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碰后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后乙的速度的大小;(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12.(20分)(2014秋•下陆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第一象限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xy平面)向外;在第四象限存在匀强电场,方向沿x轴负向.在y轴正半轴上某点以与x轴正向平行、大小为v0的速度发射出一带正电荷的粒子,该粒子在(d,0)点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人电场.不计重力.若该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θ,求:(1)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2)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B=mt,=v t=;)电场强度大小与磁感应强度大小的比值为v)该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高考物理 考点模拟题分类解析 追击和相遇

高考物理 考点模拟题分类解析 追击和相遇

取夺市安慰阳光实验学校专题03 追击和相遇-高考物理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根据新课标高考大纲所列考点,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和全国百市模拟题的研究,归纳为80个常考考点。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高考研究专家对全国百余教育发达城市、全国百所名校的模拟题、联考题、质检题进行精选,编写了《高考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

《高考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所精选的试题题题新颖,考查角度独特,不但可以作为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也可以作为高一、高二同步学习资料。

1.(2013二模)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tv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B.在t=5s时追尾C.在t=3s时追尾D.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2.(2013调研)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能反映t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3. (2013质检)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若t=0时两者相向运动,且运动过程中不会相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t=0时相距15m,则两物体相遇两次B、在t=0时相距25m,则两物体相遇一次C、若t=1s时两者相遇,则两者不会再相遇D、若t=2s时两者第一次相遇,则两者还会再相遇4.(2013西安名校质检)如右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C.两球在t=2s时刻速率相等D.两球在t=8s时相遇5.(2013福建惠安月考)甲、乙两质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s 与时间t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物体做减速运动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C.当甲、乙两物体速度相同时,二者之间的距离为零D.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不相等6. (5月压轴卷)据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中国队将举行近40场事演习,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冲刺卷物理试题二Word版含详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冲刺卷物理试题二Word版含详解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斜面体B ,物体A 置于斜面体B 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于物体A ,在力F 变大的过程中,两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B 的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的变化情况是( )A .F N 变大、f 不变B .F N 不变、f 变大C .F N 变大、f 变大D .F N 不变、f 不变15.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

晓敏同学是一位乒乓球爱好者,在某次乒乓球训练中,晓敏同学将乒乓球从左侧L 2处沿垂直于网的方向水平击出,球恰好通过网的上沿落到右侧桌 边缘,已知球网上沿高出桌面H ,网到桌边的距离为L ,不计空气阻力,则乒乓球( )A .在空中做变加速曲线运动B .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C .在网右侧运动的时间是左侧的2倍D .击球点的高度是网高的2倍16.如图所示,将一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底端,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上端位于A 点,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的B 点由静止下滑,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后,最终静止在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最终将停在A 点B .物体第一次反弹后不可能到达B 点C .整个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D .整个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动能大于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17.如图所示,空间分布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 ,现在电场区域内某点O 处放置一负点电荷Q ,并在以O 点为球心的球面上选取a 、b 、c 、d 四点,其中a 、c 连线为球的水平大圆直径,b 、d 连线与电场方向平行,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d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电势相等B .a 、c 两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电势相等C .若从a 点拋出一带正电小球,小球可能沿a 、c 所在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D .在球面上移动一电荷,从b 点移至d 点过程中,电荷电势能变化最大18.一质量为m =2 kg 的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斜面,现利用传感器测出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滑块上滑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全国大纲卷)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全国大纲卷)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大纲版)物理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14年 大纲卷)14.—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14.【答案】B【考点】速度图像【解析】根据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之上,表示位移为正,反之表示位移为负。

由图像可知8秒内质点的位移为:(24)2(24)1m 322s m +⨯+⨯=-=,又因为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置为x =5m 处,所以8秒末质点在8m 处,B 项正确。

(2014年 大纲卷)1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 、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

一质量为1.00×10-4kg 、带电量为-1.00×10-7C 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 。

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 2,忽略空气阻力)( )A .-1.50×10-4J 和 9.95×10-3JB .1.50×10-4J 和 9.95×10-3JC .-1.50×10-4J 和 9.65×10-3JD .1.50×10-4J 和 9.65×10-3J15.【答案】D【考点】电场力能的性质、动能定理【解析】电场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小球带负电,受到的电场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所以下落过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AC 项错误;-74qh 1.0010150/10 1.510W E C N C J -==⨯⨯⨯=⨯电,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有:4-73(q)h (9.810 1.0010150/)109.6510G W W mg E C N C J ---=-=⨯-⨯⨯⨯=⨯电,D 项正确。

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详细解答

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详细解答

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详细解答2014年的物理高考选择题是许多考生备战的重点,本文将对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

1. 题目一:【题目】在真空中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50-10t,其中t的单位为s,v的单位为m/s。

t=3s时,该质点的加速度为多少?【选项】A. -10 m/s^2 B. -5 m/s^2 C. 5 m/s^2 D. 10 m/s^2【解析】通过给出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速度公式v=at+v0,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在t=3s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50-10t = a * t + v0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50-10*3 = a * 3 + v0解方程,可以得到:a = -5 m/s^2因此,答案选项为B. -5 m/s^2。

2. 题目二:【题目】两匀质小球半径分别为R和2R,它们的质量相等,均匀地分布在球面上,其中的单位质点受到其它单位质点的引力,大小为F,请问哪个小球上的引力大小为F/4?【选项】A. R B. 2R C. R/2 D. 4R【解析】由于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且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单位质点受到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引力大小为F的单位质点在球面上,距离较远,因此该单位质点受到的引力较小。

设大小为F的单位质点在半径为R的小球上,受到的引力大小为F'。

根据引力和距离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比例关系:F' / F = (2R)^2 / R^2 = 4因此,答案选项为D. 4R。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详细解答,相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用速度图象法解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物理压轴题

用速度图象法解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物理压轴题

用速度图象法解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物理压轴题在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物理压轴题中,有一个问题需要用速度图象法进行解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问题的具体内容。

问题描述:一辆汽车以匀速v1行驶在一长直路上,路上有一个急转弯,半径为R1,车辆在转弯时以匀速v2行进,接着车辆驶入一条半径为R2的急弯处,车辆在这一弯道上以匀速v3行驶。

试绘出一辆汽车在全程行驶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分析速度变化的原因。

解答:首先,让我们用速度图象法解答这个问题。

在速度图象法中,我们将时间作为横轴,速度作为纵轴,绘制出汽车在全程行驶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1: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汽车在直行阶段速度一直保持为v1。

当汽车驶入第一个急转弯时,速度突然减小到v2。

这是因为在转弯时,车辆需要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它必须减小速度以保持转弯时的平衡。

当车辆驶入第二个急弯处时,速度再次减小到v3。

同样地,这是由于车辆在弯道行驶时需要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通过对速度变化的图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直行阶段,车辆的速度保持不变,说明汽车在直路上以匀速行驶。

2. 在转弯阶段,车辆的速度减小,说明车辆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3. 转弯半径越小,向心力越大,速度的减小程度也越大。

接下来,让我们从理论上来解释速度变化的原因。

在转弯时,车辆需要克服向心力的作用才能维持转弯的平衡。

向心力的大小与汽车的质量和转弯半径有关,表达式为F = mv^2 / R,其中m为汽车的质量,v为速度,R为转弯半径。

当转弯半径较小时,向心力较大,车辆需要减小速度才能保持平衡。

而当转弯半径较大时,向心力较小,车辆则可以保持较高的速度。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速度图象法的解答,我们对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物理压轴题中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通过速度图象法,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汽车在不同阶段速度的变化情况,并通过理论分析解释了速度变化的原因综上所述,转弯时车辆需要减小速度以保持转弯平衡,这是由于车辆需要受到向心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专题02速图象和加速图象高考物理80考点模拟题分类

(高中物理)专题02速图象和加速图象高考物理80考点模拟题分类

4802468v/ms -1t/s乙甲专题02 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年高考物理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1. 〔年3月市二模〕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运动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下列图,由此图象可知A. 18 s 时的加速度大于13 s 时的加速度B. 小车做曲线运动C. 13 s 末小车距离出发点最远D. 小车前10s 内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 内的大2. 〔六市调研〕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变化的图象如下列图,那么(A 〕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B). 在x =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C 〕在x =处甲乙两车相遇(D 〕在x =处甲乙两车相遇3.〔年5月四校联考〕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1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3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下列图。

设在第1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在前3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物体在第1 s 末的速度最大C .物体在第1 s 末的位移最大D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最大4.(省市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A .6s 末乙追上甲B.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mC.8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D.在0~4s内与4~6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5.(市四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那么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选项是〔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x表示物体前进的位移〕υ-图象,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6.〔市三模〕图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tA.质点在0~5 s内的位移为5mB.质点在整个0~12 s内的运动过程中,10 s~12 s内的加速度最大C.质点在10 s末离出发点最远D.质点在8 s~12 s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7..〔市模拟〕如下列图,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十字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假设从此刻开始计时,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那么汽车运动的速度v-t图象可能是8.〔年5月市二模〕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列图,那么物块A.0~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B.0~1s内加速度的数值是1s~3s内加速度数值的6倍C.0~3s内的位移为4mD.所受合力在0~3s做的功为32J9.〔市三模〕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下列图,那么该质点A.加速度大小为1m/s2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为2mC.第2s内的位移是2m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10.〔市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 ,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像如下列图,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那么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像是11.〔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质量不同、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从高空中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设它们所受空气阻力f与下落速度v的关系为f=kv,k为定值。

2014各地高考物理图像题整理

2014各地高考物理图像题整理

2014年各省高考物理图像题汇编1.(2014安徽.17)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

取该直线为x轴,起始点O为坐标原点,其电势能Ep与位移x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合理的是2.(2014江苏.5)3.(2014山东.19)4.(2014上海.11)5.(2014新课标1卷18)6.(2014 福建卷15)7.(2014 四川卷7 )8.(2014 重庆卷5 )9.(2014 重庆卷4 )答案:D A A C C B BC B D思考题:1. (2011江苏卷)2.(2010江苏卷)答案:B C4.(2009江苏卷)答案:B5.(2012江苏卷).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

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与时间t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答案:C识图就是识别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它们的 “函数关系”(图象反映出的物理规律),明确图象中的点(起点、交点、拐点、终点)、线(直、曲)、峰值、截距、斜率、面积、正负号等的物理意义,找出图象给我们提供的有用信息,并能还原出物体的运动过程。

一、要理解、牢记图像的 轴 点 线 斜率 面积的物理意义1、轴弄清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 ;注意纵轴物理量为矢量情况,则横轴以上表示此物理量为正,横轴以下表示物理量为负。

2、点、线图象上的点表示运动过程中某一瞬时状态,每一点都对应着两个量,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函数关系 ;图象上的线段表示运动过程某一过程,应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交点同一坐标系两条图线的交点,V —t 图象表示在交点对应时刻速度相等,X —t 图象表示在空间居同一位置。

(3)拐点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点。

2014高考物理快速提分直通车:专题2 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图象.pdf

2014高考物理快速提分直通车:专题2 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图象.pdf

2014高考物理快速提分直通车:专题2 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图象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1所示,一个小球从地面竖直上抛.已知小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为TA,两次经过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为TB,重力加速度为g,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 ) 图1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设小球上抛的最高点距A点的距离为hA,距B点的距离为hB,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hA=g()2,hB=g()2,A、B两点间的距离为hA-hB=,选项D正确. 2. 一步行者以6.0 m/s的速度跑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交车,在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则( ) A.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赶过程中人跑了36 m B.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人、车最近距离为7 m C.人能追上公共汽车,追上车前人共跑了43 m D.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距离越来越远 答案 B 解析 在人跑到距汽车25 m处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0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当汽车加速到6.0 m/s时二者相距最近.汽车加速到6.0 m/s所用时间t=6 s,人运动距离为6×6 m=36 m,汽车运动距离为×6 m=18 m,二者最近距离为18 m+25 m-36 m=7 m,人不能追上公共汽车,选项A、C错误,B正确.车开动后,人车距离先减小后越来越远,选项D错误. 3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该图线的斜率为k,图中斜线部分面积为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B.斜率k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C.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速度的变化量 D.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的位移 答案 C 解析 斜率k表示加速度变化的快慢,选项A、B错误;面积S表示t1~t2的过程中质点速度的变化量,选项C正确,D错误. 4. 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答案 C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位移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2 s后反向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在0~2 s内沿正方向运动,2 s~4 s内沿负方向运动,方向改变,故B错误;由图象C可知:物体在0~2 s内做匀加速运动,2 s~4 s内做匀减速运动,4 s末速度减为0,然后重复前面的过程,是单向直线运动,故C正确;由图象D可知:物体在第1 s内做匀加速运动,1 s~2 s内做匀减速运动,2 s末速度减为0,第3 s内沿反方向运动,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C. 5. 某运动员做跳伞运动,打开伞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伞打开后先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符合事实的是( )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述,打开伞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恒定,速度图象为倾斜直线.伞打开后先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负值,最后做匀速运动,选项B正确. 6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v-t图象如图3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3 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Ⅱ两个物体在t1时刻相遇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答案 A 解析 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物体运动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变小,合力不断变小,A正确,B错误;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0到t1时间内Ⅱ物体运动的位移大,故不可能相遇,C错误;如果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平均速度大小都是,由图象可知,Ⅱ物体运动的位移小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小于,Ⅰ物体运动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故平均速度大于,D错误. 伽利略曾利用对接斜面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如图,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倾角均为θ的两斜面,以光滑小圆弧相连接,左侧顶端有一小球,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小球从左侧顶端滑到最低点的时间为t1,滑到右侧最高点的时间为t2.规定斜面连接处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v、加速度的大小a、动能Ek及机械能E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图 答案 B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在两斜面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两阶段的加速度都恒定不变,小球在左侧斜面下滑时的加速度较小,因此,选项A错误,B正确;小球的动能与速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动能与时间关系图象是曲线,C错误;由于小球在两斜面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不相等,因此,小球机械能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不是连续曲线,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质量为1 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 ) 图A.0~1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 B.0~1 s内加速度的数值是1 s~3 s内加速度数值的6倍 C.0~3 s内的位移为 m D.所受合力在0~3 s做的功为32 J 答案 B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物块在0~1 s内的平均速度为3 m/s,A错误;由图象的斜率可知,物块在0~1 s内的加速度为a1=-6 m/s2,在1 s~3 s内的加速度为a2=-1.0 m/s2,则a1=6a2,B正确;由图象的面积可知,物块在0~3 s内的位移为x=(×1×6-×2×2)m=1 m,C;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在0~3 s内做的功为W=×1×(22-62) J=-16 J,D错误. 9. 某人在t=0时刻,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现只测出了该质点在第3 s内及第7 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C.不能求出第3 s末到第7 s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D.能求出该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 BD 解析 测出了该质点在第3 s内及第7 s内的位移,可以得到运动的加速度a,可以得到2.5 s末和6.5 s末的瞬时速度.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初速度,故可以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选项A错误,B、D正确;应用位移公式可以得到任意时间内的位移,选项C错误. 10在一大雾天,一辆小汽车以30 m/s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30 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6所示a、b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 B.在t=5 s时追尾 C.在t=3 s时追尾 D.若刹车不失灵不会追尾 答案 CD 解析 根据速度—时间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可知,两车速度相等时(t=5 s)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位移为35 m,所以会追尾,选项A错误.在t=3 s时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位移等于30 m,发生追尾,选项C正确,B错误.若刹车不失灵,在t=2 s时两车速度相等,小汽车相对于大卡车位移等于20 m,小于开始时的30 m距离,所以刹车不失灵不会追尾,选项D正确. 11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7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 ) 图7 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是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 答案 BD 解析 由题图可知,启用ABS后,t1时刻车速较大,选项A错误.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选项B正确.启用ABS后t1~t2的时间内加速度较大,而0~t1的时间内加速度较小,选项C错误.启用ABS后,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选项D正确. 12.我国“蛟龙号”深潜器经过多次试验,曾于2012年6月27日以7 062 m的深度创造了作用内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这预示着它可以征服全球99.8%的海底世界.假设在某次试验时,深潜器内的显示屏上显示出了从水面开始下潜到最后返回水面10 min内全过程的深度曲线(如图8甲)和速度图象(如图乙),则关于此次下潜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8 A.由图可知,此次下潜在最深处停留了2 min B.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的大小是0.025 m/s2 C.整个潜水器在8 min~10 min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潜水员在3 min~4 min和6 min~8 min的时间内均处于超重状态 答案 AD 解析 由题图知,0~1 min潜水器向下加速,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1= m/s2,1 min~3 min向下匀速运动,3 min~4 min向下减速,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2= m/s2,4 min~6 min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6 min~8 min向上加速,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3=0.025 m/s2,8 min~10 min向上减速,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4=0.025 m/s2,综上,选项B、C错误,选项A、D正确. 13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9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 图9 A.6 s末乙追上甲 B.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 m C.8 s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 m D.在0~4 s内与4 s~6 s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 BC 解析 6 s末甲停止,8 s末乙追上甲,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 m,选项A错误,C正确.在乙追上甲之前,5 s末甲、乙相距最远,最远为10 m,选项B正确.在0~4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4 s~6 s内甲的平均速度,选项D错误. 【解题方法技巧2】 比较排除法对于以上4、6、、11、12、13几个题目,具有的相同之处就是都有几个不同的运动过程,都是以图象的方式来描述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对于此类特点的题目我们可以逐个过程分析,采用“比较排除法”来分析.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注意有的题目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那就要排除正确的选项. 高考学习网: 高考学习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2013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所列考点,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和全国百市模拟题的研究,归纳为80个常考考点。

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专家、高考研究专家对2013年全国百余教育发达城市、全国百所名校的模拟题、联考题、质检题进行精选,编写了《高考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

《高考80考点最新模拟题分类解析》所精选的试题题题新颖,考查角度独特,不但可以作为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资料,也可以作为高一、高二同步学习资料。

专题2.速度图象和加速度图象
1.(201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二模)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结
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

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运
动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A.18 s时的加速度大于13 s时的加速度
B.小车做曲线运动
C.13 s末小车距离出发点最远
D.小车前10s内的平均速度比后10 s内的大
2. (2013江苏省六市调研)在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
同一位置沿着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的平方随位移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车的加速度比乙车的加速度大
(B). 在x=0.5m处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x=0.5m处甲乙两车相遇
(D)在x=1.0m处甲乙两车相遇
480
2
4
6
8
v/ms -1t/s
乙甲
3.(2013年5月山西省四校联考)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1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3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设在第1 s 内物体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前3 s 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
B .物体在第1 s 末的速度最大
C .物体在第1 s 末的位移最大
D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最大
4.(2013海南省琼海市模拟)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 A .6s 末乙追上甲
B .在乙追上甲之前,甲乙相距最远为10m
C .8s 末甲乙两物体相遇,且离出发点有32m
D .在0~4s 内与4~6s 内甲的平均速度相等
5.(2013河南省开封市四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则上下两图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图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速度,x 表示物体前进的位移)
υ-图象,则下列说法中6.(2013山东省泰安市三模)图示为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t
正确的是
A.质点在0~5 s内的位移为5m
B.质点在整个0~12 s内的运动过程中,10 s~12 s内的加速度最大
C.质点在10 s末离出发点最远
D.质点在8 s~12 s内的平均速度为4 m/s
7..(2013芜湖市模拟)如图所示,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十字路口,当行驶至距
路口停车线20m处时,绿灯还有3s熄灭,若从此刻开始计时,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t图象可能是
8.(2013年5月山西省太原市二模)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块
A.0~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B.0~1s内加速度的数值是1s~3s内加速度数值的6倍
C.0~3s内的位移为4m
D.所受合力在0~3s做的功为32J
9.(2013河南省商丘市三模)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平方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A.加速度大小为1m/s2
B.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为2m
C.第2s内的位移是2m
D.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m/s
10.(2013山东省泰安市模拟)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 ,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像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11.(2013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质量不同、半径相同的两个小球从高空中某处由静止开始下落,设它们所受空气阻力f与下落速度v的关系为f=kv,k为定值。

则质量
较大小球的v-t图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13江苏省徐州市三模)某运动员做跳伞运动,打开伞前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伞打开后先做减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符合事实的是
13.(2013江西省吉安市一模)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

A.t1时刻车速更小
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是比不启用ABS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短
14.(2013年3月湖北省黄冈市质检)一个弹性小球由静止从一定高度落至地面被反弹回原来的位置,若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下面v—t图象能描述该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是
15.(2013山东省临沂市质检)近两年来,“奥的斯电梯”在北京、上海等地频出事故,致使大家“谈奥色变”,为此检修人员对电梯进行检修,检修人员搭乘电梯的v t 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6s末电梯离出发点最远
B.2s~4s电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4s~5s和5s~6s内电梯的运动方向相反
16.(2013年5月武汉市武昌区质检)某同学乘坐“和谐号”动车组,他用车载测速仪,记录了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不同时刻的速度,并作
出了相应的v—t图,如图所示。

已知动车组的总
质量M = 2.0×105 kg,已知动车组运动时受到的阻
力是其重力的0.1倍,取g = 10 m/s2。

在该同学所
记录的这段时间内(即图像中的0~600 s内),以
下分析正确的是
A.该动车组第二次加速通过的位移比与第一次加速通过的位移小
B.该动车组第二次加速与第一次加速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该动车组前450s内的平均速度为45.0m/s
D.该动车组牵引力的最大值为F=4×104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